抗精神病
」年輕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強行就醫原來是躁鬱症影響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7歲的張先生一直以來成績優異、個性溫順,碩士畢業在即的他最近睡眠需求減少、突然花費上萬塊錢購買衣服、時常易怒、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跟身邊親近的老師同學起衝突。原以為只是讀書壓力大,畢業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偶發不受控的脫序行為導致求職困難,家屬還要時時幫忙善後。不得已之下,家屬強行帶他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助,經過醫師診治確診為躁鬱症。經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為家屬身心俱疲的日常畫上句點,張先生穩定控制病情後,順利踏入職場,重掌生活自主權。難以控制的情緒障礙 可能是躁鬱症上頭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每個人一生中有0.4%的罹病率,原因與基因遺傳、環境、生活壓力等有關。常見的症狀如週期性的情緒起伏,狂躁時呈現心情高昂、亢奮、易怒,並可能同時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需求減少、只要睡一點點就覺得精力充沛,自我膨脹、自大,甚至會有誇大的妄想等。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李佳儒醫師表示,躁鬱症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部分的患者第一次發病以鬱期為表現,因此被認為是憂鬱症,直到後期開始出現躁期症狀才改診斷為躁鬱症,但也有為數不多的個案一生當中只有出現躁期、沒有鬱期。躁鬱症患者常常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例如過度購物、跟他人起衝突、危險駕駛出車禍等。在自我膨脹的情況下,往往使患者不容易察覺自身病狀,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若身邊親友放任不管,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甚至影響到患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醫師籲藥物與心理治療缺一不可李佳儒醫師指出,躁鬱症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通常涵括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及抗憂鬱劑,幫助平衡情緒跟減輕症狀,除了一般藥錠外,可透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為鼓勵國人正視精神疾病與穩定治療,長效針劑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心理治療的部分,對於情緒管理、調整思考的彈性,以及適應對外壓力,都是患者與心病抗戰時必經的過程。「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病情,包括維持健康飲食習慣、規律作息與用藥,以及充足睡眠,減少不必要壓力,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由於躁鬱症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李醫師補充,最新研究發現,躁鬱症倘若一再復發,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只要病人復發次數越少,除了可降低對大腦的傷害,亦可把時間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害怕社會貼標籤?長效針劑助患者重掌生活許多躁鬱症患者重回職場,最擔心不被社會接納,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排斥副作用而抗拒吃藥,或因工作繁忙而忘記按時服藥、覺得每天要吃很多藥而感到困擾。然而,長效針劑的出現可謂是患者的一大福音,藥物持續時間長、每月施打一次即可,且能讓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穩定、波動較小,更不用擔心他人對吃藥投以異樣眼光,病人在意的副作用較少,讓生活更趨理想日常。什麼樣的患者適合打長效針劑?李佳儒醫師坦言,除了對成份過敏,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發現特定不適合施打的族群,不過實際情形還是應依據醫師專業診斷,才能依個案的病情予以適量的劑型,讓患者盡快走出陰霾、撥雲見日,重新掌握自己光明璀璨的人生。
「藥駕」跟酒駕一樣危險 藥師曝地雷藥品…安眠藥最危險
「酒駕」於台灣造成了無數個家庭的心碎,過去幾年,在政府修法及大力取締之下,全民意識大大提升,酒駕造成的傷害正逐年降低。然而,藥物同樣也會影響駕駛人精神,甚至還會影響到五官,同樣增加行車危險性。台北市藥師公會直言,簡言之,「藥駕」造成的交通危害,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台北市藥師公會指出,《趨勢民意調查》發現多達3成5的駕駛,幾乎每周都會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近年也發生過幾例嚴重藥駕事件,由案例可得知,「藥駕」的觀念並未在台灣民眾心中建立,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不少無辜民眾因為藥駕而損失生命。台北市藥師公會表示,歐洲國家早就落實藥駕觀念,法國衛生部十多年前就訂定藥物分級,並且要求藥廠於產品外盒上清楚標示,藥師於發藥時也會仔細向民眾說明,特別是針對運輸業者,避免因為工作與作息使藥物副作用影響道路安全。有鑑於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制訂宣導,將藥品分成四級,從最危險的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等處方藥,到民眾最常接觸的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的藥水等分門別類製作教材,開始訓練種子藥師,並於台北市交通運輸部門、計程車服務站等進行宣講,希望能提升全民用藥識能。台北市藥師公會提到,至今計畫執行成效良好,未來也將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訓練更多台北市社區藥局甚至是全國各地的藥師,面對須長期駕駛交通工具的民眾領藥時,進行詳細專業的衛教,以避免藥物帶來的隱性傷害。
秋老虎來襲熱到爆!服用「這4類藥物」小心中暑風險增
隨著時序進入秋天,但各地氣溫仍不斷飆高,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小心「秋老虎」的高溫危害,呼籲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及抗乙醯膽鹼等4種藥物的族群,須特別留意熱傷害帶來的健康風險。國民健康署發布示警公告,指出近期秋老虎發威,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如若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恐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國健署透露,包括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均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提醒服用此4類藥物的民眾是中暑的高危險群,須多加注意做好防曬,若體溫持續上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對此,國健署也分享「反制熱傷害4大招」,第一、保持涼爽: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儘可能待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或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第二、補充水分:一般民眾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但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第三、隨時留心:留意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儘量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第四、健康管理:正在服用藥物者,應遵守醫師的指示,不要隨便停止用藥。
「思覺失調症」如何降輕生風險? 醫:可提早用後線藥物
思覺失調症為一重大精神疾病且須長期使用藥物治療,因此,藥物使用下的長期追蹤並探究藥物對於降低死亡是否具保護力,是極為重要的醫療照護指標。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研究團隊使用2001年至2019年期間的臺灣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及死因檔案分析,顯示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抗精神病藥物對全死因和自然死亡具有保護力。氯氮平具保護作用 降自殺死亡風險此外,通常用來治療頑固型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氯氮平(Clozapine),雖作為最後一線抗精神病藥物,也具有廣泛保護作用,包括對全死因、自然死因和自殺死亡的風險均下降。相關研究成果最近已發表在國際期刊(Schizophrenia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93/schbul/sbad067)。抗精神病藥物的目的預期可顯著改善精神病症狀,適當的選擇抗精神病用藥是多數病患和家屬的一種期待,目標讓病患使用後精神病症狀明顯改善,可減少急性住院次數且改善自我照顧能力,增進其生活品質。同時,使用要抗精神病藥物也要注意有無導致身體副作用,這過程須與醫師長期合作,包括追蹤病程及定期檢測生理指標。思覺失調症非自然死因 自殺死亡最多第一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陳文瑩表示,在此研究樣本中同時探討了全部死亡、自然死因和自殺死因的保護力,並用時序性及劑量反應的相關呈現出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多因保護。因自殺死亡是思覺失調症患者比例最高的非自然死因,對於有高自殺風險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更應該仔細評核以挑選優勢用藥。較早使用後線藥物 可提高多因保護性通訊作者醫師郭千哲表示,通常思覺失調症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此研究特色亦特別有針對治療頑固型思覺失調症者的使用藥物作多因保護性分析。此結果可提供新的眼界與方向,亦可與現有的國際治療指引對話,建議可較早使用後線藥物,特別是當病患具有自殺危險性時。
男服藥後「長胸部」 嬌生賠他2465億
美國有名男子因長期服用理思必妥(Risperdal)這款精神病藥物,結果竟導致他意外「長出胸部」。對此,他控告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販賣理思必妥時,並未事先告知醫師藥物的副作用,日前費城陪審團裁定,嬌生須支付數十億的懲罰性賠償金。綜合外媒報導,這名男子莫瑞(Nicholas Murray)在2003年時,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障礙,因此醫師讓他服用理思必妥,這款藥物是專門治療精神分裂、躁鬱症及自閉症所引起的易怒情緒,不過副作用卻會促使年輕男性的乳房不正常發育。嬌生遭指控,明知道理思必妥的副作用,卻未向醫生說明清楚,目前嬌生已因該款藥物面臨1.3萬多起訴訟,為此嬌生發出聲明表示,費城陪審團裁定的懲罰性賠償金額過於龐大,且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男子長出胸部是因該款藥物所導致,嬌生相信裁決最終會被推翻。據了解,費城陪審團於2015年裁決的賠償金為175萬元(約新台幣5393萬),但在2016年3月份時,法官將賠償金調降至68萬元(約新台幣2095萬),不過該案在2018年的上訴中被推翻,近日最新判決裁定,嬌生須支付高達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65億)的懲罰性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