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鬥士
」 癌症 抗癌鬥士 余苑綺巴黎奧運/陳念琴3征奧運惜敗宿敵楊柳 「抗癌女拳王」成功奪銅
台灣拳擊好手、抗癌鬥士陳念琴,於2024巴黎奧運第3度參戰奧運,今(7)日凌晨在女子66公斤級準決賽以1:4不敵第2種子中國選手楊柳,獲並列銅牌,也是她生涯首面奧運獎牌。27歲的陳念琴擁有阿美族與布農族血統,當初為保護同樣是原住民的同學,她加入了角力隊,後來被當警察的叔叔發現其天賦,並於14歲時改練拳擊。陳念琴花費僅3年時間,就在「青年世界拳擊錦標賽」拿下金牌,並於2016年出戰里約奧運,是為台灣首位登上奧運殿堂的女拳手,最終止步於16強,並拿下第9名。2019年世界拳擊總會公佈的最新世界排名中,陳念琴曾在女子69公斤級名列第1,卻於同年11月發現罹患淋巴癌,不過她積極治療,歷經8次化療過後,順利登上2020東京奧運舞台,成功晉級8強,還拿下第5名的佳績。陳念琴在2024巴黎奧運世界區資格賽女子66公斤量級8強戰,以5:0戰勝烏克蘭選手晉級4強。而拳擊4強賽今日在法網主場「羅蘭加洛斯球場」登場,她更對上了去年曾在杭州亞運4強碰頭的中國名將楊柳,當時陳念琴便以2:3惜敗。此次比賽一開始,楊柳就率先出擊,陳念琴則透過防守反擊,於首回合獲5名裁判一致認定10比9佔優,獲得了5個10分;次回合中,陳念琴利用敏捷優勢猛攻,但有4位裁判認定楊柳佔優,陳念琴僅得到1個10分。最後一回合,雙方糾纏時間增加,陳念琴於倒數1分鐘發力,完賽後她也高舉雙手為自己喝采,不過這回合陳念琴只獲1個10分,最終雖以1:4落敗,卻也拿下了她生涯首面奧運獎牌,再次創下自己的最佳成績。
巴黎奧運/中華隊今兩大軍團出擊!吳詩儀拳擊拚晉級 過關篤定得牌
尋求本屆巴黎奧運首面獎牌的中華隊,31日將有兩大軍團出征,「羽」家軍由「黃金男雙」李洋/王齊麟打先鋒,戴資穎和周天成雙主將跟上,力拚在分組預賽脫穎而出;甘家葳以及吳詩儀「拳」力以赴,尤其是吳詩儀只要在這場8強賽勝出,就能確保幫助中華隊奪得首面獎牌。中華隊今日率先登場的是傍晚5時48分、首次站上奧運殿堂的「阿甘」甘家葳,他一路從陪練員到杭州亞運奪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拳壇傳奇。今在男子71公斤量級挑戰2021年世錦賽銀牌美國選手奧馬里瓊斯。順利闖過首輪的吳詩儀,16強賽奈及利亞選手未能通過禁藥檢測,兵不血刃晉級8強,今晚11時38分將在女子60公斤量級迎戰去年泛美運動會銅牌得主厄瓜多選手艾絲皮諾薩,只要能拿下此勝敲開4強大門,就能提前確保拿下一面獎牌。上屆東京奧運倒吃甘蔗勇奪男雙金牌的李洋/王齊麟,本屆奧運籤運不佳位列「死亡之組」,不過兩人狀態奇佳,首戰就直落2擊敗日本組合小林優吾/保木卓朗,次役又斬殺世界排名第2的丹麥拉斯姆森/阿斯卓普,今晚8時將遭遇大陸強敵劉雨辰/歐烜屹,此役若勝就能以分組第1晉級8強。東奧銀牌戴資穎,預計在晚上8時50分迎戰好友兼宿敵、泰國名將伊瑟儂,兩人過去交手多達35次,小戴握有20勝15敗的對戰優勢,此戰對小戴相當關鍵,若勝就能直接晉級8強。周天成首戰擊敗同樣是抗癌鬥士的墨西哥選手加里多,今晚9時40分對戰香港選手李卓耀,雙方實力有段差距,如無意外周天成可望輕騎過關。
手腳麻痺常感昏厥 顱內椎動脈血管支架救命
59歲的江先生是抗癌鬥士,不喝咖啡、不喝茶、不喝酒,每天飲水量達2000cc,生活作息規律、飲食清淡健康,但在去年4月中風後,又在同年12月再次中風,導致右半邊手腳麻痺,且隨時會昏厥,以血栓溶解劑與藥物治療皆無法改善,所幸找到在神經血管介入性治療的權威陳啟仁醫師,成功完成顱內椎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如今已完全擺脫手腳麻痺和隨昏厥危險。顱內血管支架 防止再次中風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放射診斷科陳啟仁醫師表示,有腦中風病史的病人,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10倍,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若大於70%,也有再中風的可能。顱內血管嚴重狹窄,且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會建議考慮以支架治療來大幅降低再中風的機率。病人江先生顱內椎動脈左邊完全堵塞、右邊嚴重狹窄且位置很深,越深的位置越難處理,但是若不做手術,又難以預防再次中風,所以經過評估,建議要做顱內椎動脈血管支架置放手術。手術時搭配微導管照的高解析度影像,發現導絲無法穿過的原因還有堵塞盲點,血液流向則是從盲點旁的小廻路通過而到遠方,後來將導絲繞過盲點,不斷施轉並條飾導絲前端形狀,終於在多次嘗式下順利放置支架。栓塞位置狹窄 手術解決後患江先生表示當時找很多不同醫院的醫師,都表示栓塞狹窄的位置太深了,也有醫師告知根據最新研究,做手術和吃藥的兩年復發率一樣。只能靠意志力撐著的江先生不敢一個人待著,身體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不想放棄相信一定會找到能治療我的醫師。陳啟仁醫師表示,顱內血管狹窄的因素包含高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家族史,近年腦血管疾病一直有年輕化趨勢,建議45歲以上民眾,可做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及早發現與預防疾病,若無異常,之後每2至3年追蹤即可;平常則需注意腦中風前兆,如暈眩、說話困難、突然視力模糊、肢體麻痺、喪失平衡感、流口水等,即時就醫治療可提升癒後表現。
忍淚為癌妻剃頭…他也毅然一起剃光 相擁而泣畫面惹哭網友
馬來西亞一名男子在為抗癌的妻子剃頭時,因為不忍看見愛人傷心落淚,便在為其剃完頭髮後,也立即將自己的頭髮剃光,而這段夫妻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也讓不少網友們感到鼻酸,並為他們加油打氣。根據馬來西亞媒體《中國報》的報導,依羅(Erol Azis)在他的TikTok帳號上傳了一支時長1分4秒的影片,並加上了「癌症鬥士」(Cancer Fighter)的大字。從影片中可以看到,依羅正在為他需要接受化療的愛妻理髮,起初妻子還能佯裝淡定的面對,卻還是抵擋不住悲傷,默默開始拭淚。依羅時不時會看向鏡子觀察妻子的狀態,包括親吻她的頭部、撫摸並擁抱她,而在妻子用紙巾擦眼淚時,依羅毅然決然把理髮器伸向自己將短髮剃除,讓妻子嚇得想抬手阻止,最終2人相擁而泣,決心陪伴彼此一起對抗癌症。這支影片迅速在平台上收獲超過220萬觀看次數,也引來許多同為癌症病友的網民留言,紛紛祝福道,「我的妻子也是抗癌戰士,我們都要堅強」、「不要放棄希望」、「我也是抗癌鬥士,希望妳是選擇忙著生而不是忙著死,戰鬥到底」、「為妳祈禱,願上帝能解除所有痛苦並永遠健康」。
「讓爺奶成為心中的寶」公益演唱會唱進北區老人之家 台下聽得超入迷
蔡衍明愛心基金會舉辦「讓爺奶成為心中的寶」全台巡迴公益演唱會,邀請爺爺奶奶齊聚一堂欣賞老歌,21日唱進衛福部北區老人之家,多組歌手輪番上陣,獻唱好幾首悅耳動聽的經典老歌,其中來自大陸遼寧省歌手孫賀,以一首「一代女皇」揭開序幕,動人的歌聲讓現場長輩聽得如癡如醉。活動中歌手劉洋以娃娃音演唱「燒肉粽」將這首低沉的歌,詮釋出不同味道,有抗癌鬥士之稱的歌手唐玲,更是載歌載舞讓現場爺奶嗨到最高點,動感歌后康雅嵐壓軸演出,以一首「我是男子漢」劃上活動的句點。台下的長輩們聽得如痴如醉。(圖/蔡衍明愛心基金會提供)衛福部北區老人之家主任陳立庚表示,感謝蔡衍明愛心基金會對社會的關愛一直不遺餘力,事實上這次是蔡衍明基金會用演唱會活動傳遞孝悌,是企業的楷模與典範,因此未來在高齡長者的休閒與健康活動很需要大家的參與。蔡衍明愛心基金會主任周哲仁表示,這些年來,旺旺集團蔡衍明董事長,推動二大理念「孝親、奉獻」,認為每個人在家孝順父母、敬重長輩,出了社會要從事志願服務,因此期盼能藉由公益演唱會活動,讓更多人體認到及時行孝的重要。出席的歌手藝人亦秉持著這份心情,在中秋節的前夕,與長輩同歡。衛福部北區老人之家主任陳立庚(左1)致贈感謝狀予蔡衍明愛心基金會主任周哲仁(中)。(圖/蔡衍明愛心基金會提供)
6高危險群自我檢視 早發現早治療
即使不菸不酒、作息規律也有可能會罹患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5屆抗癌鬥士-蔡勝進,服務教職29年,退休後從事志願服務工作15年,常常從事晨泳、爬山等活動,作息規律、不菸不酒,但一直沒有做肺部篩檢,在幾年前例行門診檢查後竟確診「肺腺癌」,切除左肺下葉並積極治療後,目前已恢復穩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要遠離肺癌威脅,除了避免致癌因子、遵守正確飲食、規律運動等預防外,定期篩檢、精準治療等2步驟也要同時遵守,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定期LDCT肺癌篩檢 6高危險群自我檢視響應8月1日世界肺癌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全民正視肺癌的威脅。賴基銘教授指出,肺癌初期無任何症狀,因此晚期發現比例高,導致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除了生活預防之外,特別強調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一般認為吸菸會增加肺癌風險,但賴基銘教授表示,廚房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致癌工作環境等,也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尤其女性因為家庭角色的關係,常常身處於充斥致癌因子的環境,如:廚房油煙、焚香、室內二手菸等,也是許多女性、非吸菸者近年來肺癌發生率增加的主因。因此,高危險群應盡早進行篩檢,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民眾可依以下6項目檢視自己是否為肺癌高風險族群,包含:抽菸史超過30包年 (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包年計算:每天抽菸___包×抽___年= ______包年具有肺癌家族史者(一等親或是家族內有一位以上的肺癌病患)有肺部病史者(如: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肺結核、慢性肺阻塞症等)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長期暴露於PM2.5區域者長期需煮食且無抽油煙機設備者賴基銘教授提到,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推動「女性弱勢家庭肺癌篩檢支持計畫」,只要年滿40(含)以上之具有低收、中低收入戶證明或清寒證明的女性,且符合上述 「肺癌高危險族群」6項指標中任一指標之高風險族群者皆可申請,名額僅限100名,希望民眾把握機會自主篩檢,守護肺部健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補助基因檢測治療更精準除了定期篩檢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很重要,尤其治療應精準治療。賴基銘教授表示,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臨床醫師可依腫瘤特性、大小以及基因檢測,擬定最適切的治療計畫,早期肺癌治療選項多元化,病友可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術後無論是免疫或標靶的輔助治療,都能夠幫助降低復發風險。而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到,研究指出I到III期肺癌患者若是有EGFR基因突變,在術後仍有45%~76%之復發風險,且期別越高,復發風險就越高,有鑒於此,基金會提供100名早期肺癌患者補助EGFR基因檢測,以讓病友掌握肺癌基因突變,做出正確治療選擇,幫助早期治療策略擬定之評估,相關資訊可上官網查詢。
「不菸不酒晨泳30年」健康教師竟罹肺癌 危險因子增!篩檢才能早期發現
今天是世界肺癌日,肺癌已連續13年成為男女性癌症死因之首位,以癌症死亡人數結構比來看,每5個癌症死亡者就有1人為肺癌;不僅每年有超過萬人死於肺癌,同時每年更超過16000多人被宣告罹患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肺癌因為初期無任何症狀,所以晚期發現比例高,導致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除了生活預防之外,特別強調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還有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5屆抗癌鬥士蔡勝進,服務教職29年,退休後從事志願服務工作15年,連續30幾年間每天晨泳不間斷,喜歡爬山,登頂百岳50座,還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西大縱走一日行紀錄保持人,作息規律、不菸不酒,因一直沒有做肺部篩檢,在幾年前的例行門診做了檢查,竟確診發現罹患肺腺癌,在切除了左肺下葉以及積極治療後,已恢復穩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要遠離肺癌威脅,不只是生活預防,如避免致癌因子以及遵守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之外,另外兩步驟也要同時遵守,包括定期篩檢,以及精準治療,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賴教授呼籲肺癌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篩檢,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尤其國人都有「吸菸才會罹患肺癌」的迷思,但在台灣,男女性有超過半數的肺癌病友不吸菸,女性甚至有約9成肺腺癌是不吸菸者,因此常常就會忽略篩檢的重要。根據國健署統計,肺癌第1期之5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因此為了肺癌存活率倍增的目標,不只要定期篩檢,面對癌症更需要積極治療。一般人認為吸菸會增加肺癌風險,但是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賴教授指出,其實還有很多生活中隱藏的風險,包括廚房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也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所謂高風險族群,都是從生活習慣、環境或是家族史的基因所建構之特徵。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子,並不代表一定會罹患肺癌,而是應該盡早進行正確的篩檢。賴教授說,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空污變成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PM2.5暴露愈高的區域,罹患肺癌等肺部疾病的人數也會隨之增多。空污已經是全球公認的健康殺手,每年造成全球700萬人死亡,肺部、心臟、腦部的疾病都會受到侵害,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空氣汙染是這世紀的新菸害」。 賴教授特別強調,從去年開始,國民健康署即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者」兩大高風險族群免費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LDCT)篩檢,可說是對國人的一大福音,而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與屈臣氏攜手推動「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宣導正確的肺癌防治觀念,幫助女性高風險族群遠離肺癌威脅,特別推動「女性弱勢家庭肺癌篩檢支持計畫」,只要年滿40(含)以上之具有低收、中低收入戶證明或清寒證明的女性,且符合高風險族群者皆可申請,名額僅限100名。
罹癌、化療中到底能不能運動? 專家:罹癌不是運動禁忌
以「抗癌鬥士」為形象的健身網紅麵包包,於6月1日自爆三年來的罹癌人設全為謊言,而在Dcard論壇上也出現幾篇相關討論文章,許多網友表示對罹癌、化療中還能重訓感到存疑,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表示,除非病情惡化或嚴重急性感染、出血等不穩定的病人在癌症手術後不宜立刻運動,正在化療或接受任何的癌症治療「是可以運動的」。無論是一般人或是癌症病友,醫學上都會建議多運動有益無害,可以提升生活品質、促進睡眠品質、降低疲勞,且對癌友來說,還能適度減緩治療中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也有助於調劑心情。尤其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訓練,還能帶來更好的效果。正接受癌症治療能不能運動? 每個人狀況不同然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能不能運動?林杏青指出,由於癌症種類多元、每種癌症造成的症狀也不同,加上患者個體性差異也大,因此沒有一套共用的運動處方,必須由專業人士按照每個人病情、治療方式、體力、年紀、曾經的運動習慣打造獨立的運動菜單。若是正在接受化學治療,體內埋有人工血管的患者,是否不能提重物?不能重訓?林杏青回應,癌症治療過程中,主治醫師會非常留意病人情況,並且降低所有可能的風險,沒有絕對可以或不行。「如化療中的人,若原本是健力選手或是有固定重訓的人,他的狀況跟一個肌少症的長輩絕對不同,運動目標及禁忌也會不同。」林杏青強調,要訓練之前,務必要掌握病史,並尋求主治醫師的許可,了解是否有禁忌,而運動指導者,必須知道病人是何種癌症、目前是否正在接受何種治療、目前腫瘤是否仍然存在、以及有沒有相關副作用及併發症──神經病變、淋巴水腫、造口、骨轉移等。小心監測是否有新的症狀產生,例如出現眩暈、噁心、胸痛,應暫停運動。由低強度運動漸進式入門 免疫力不足者避免到人多處也有許多患者會想,正在接受治療,體力比較不好,是不是等療程結束再訓練比較好?除非嚴重貧血、病情惡化或嚴重感染的病人在癌症手術後不宜立刻運動,正在化療或接受任何的癌症治療並非絕對運動禁忌。林杏青提醒,若是在治療期間較為疲憊,可以以每日多次短時間運動的方式取代長時間大量運動,在不引起症狀惡化下留意症狀緩慢漸進運動,並隨症狀調整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對治療期間的疲勞有改善效果,因此太過保守反而忽略運動本身帶來的好處。如果化療期間有免疫力不足的情形,應避免容易感染的運動空間,如到通風或消毒不好的大眾醫療場館運動或游泳。負重訓練注意安全 強度模式均可調整其他訓練考量上,若有神經病變必須注意負重訓練的安全性,小心跌倒,若風險較高,固定式腳踏車就比自由重量訓更安全;有較高骨折風險就需要調整阻力訓練的衝擊。乳癌病人的訓練必須以不引起進一步水腫為目標調整訓練強度,並建議已有淋巴水腫的病人在穿戴壓力袖套下訓練。若是有腸造口,專家建議需要小心運動引起的腹內壓升高。
抗癌鬥士1/「金鐘歌王」楊烈曾罹大腸癌 70歲硬朗拍戲樂開講
70歲的「金鐘歌王」楊烈2005年時罹患大腸癌,他積極開刀、化療力抗癌症,成功抗癌至今18年,不料3月底自己的二哥卻因同樣疾病大腸癌不幸病逝。近年楊烈戲約不斷,而時報周刊CTWANT則在5月16日上午11點多,直擊他在台北市萬華區拍攝新戲《我的意外室友》,休息時間他並沒有閒著,開心地和攝影師等工作人員聊天,看起來氣色良好。楊烈在台北市萬華區拍攝台語劇《我的意外室友》。(圖/本刊攝影組)5月16日上午11點多,楊烈、李冠毅在台北市萬華區一家房屋仲介外,原來兩人是在拍攝華視與公視台語台打造的全新台語劇《我的意外室友》,該劇以渴望買房結婚的情侶檔姚淳耀以及嚴正嵐為開端,男主角姚淳耀是一名房仲卻仍在租屋,因此劇組精心打造房屋仲介公司,店面玻璃上的售屋廣告以及招牌看板都是劇組的佈置道具,相當逼真。一頭白髮的楊烈在房屋仲介,飾演房仲人員的李冠毅步出店外準備接待楊烈。(圖/本刊攝影組)本刊直擊拿著提袋的楊烈先是看著仲介廣告,而飾演房仲人員的李冠毅則正在張貼廣告,見客戶上門,立刻走到店外笑臉迎人,不過楊烈短暫詢問後便離開。拍攝空擋,工作人員貼心幫70歲的楊烈撐傘遮陽,而楊烈不急著休息,趁著空檔坐下來和攝影師等工作人員聊天,除了頭髮斑白、肚皮較凸出外,他的神情氣色看起來都很好。楊烈與李冠毅在店外指著房屋廣告在熱烈討論著。(圖/本刊攝影組)入行38年的楊烈曾拿下金鐘獎「最佳男歌星演員獎」,可以說是影視歌三棲,近年作品更是一部接著一部。2005年曾診斷出罹患大腸癌2期的他,日前在中天YouTube頻道節目《健康點點名》中透露,當初因為有大量出血誤以為是痔瘡,還好他警覺性夠強,發現痛的位置不對,就去醫院進行一系列檢查,檢查出是大腸癌第二期。拍攝空檔楊烈開心地和攝影師聊天。(圖/本刊攝影組)楊烈歷經2次刀及化療後改成口服化療,他回憶當時因口服化療四肢腫脹也無法握緊東西,他認為自己是因壓力加上太忙碌導致罹癌,他說:「癌細胞不是細菌感染,是細胞病變,生活上可能有什麼地方不太正常過頭了,造成免疫力很大的壓力,然後就下降,癌細胞就會開始跑出來。」除了趕拍新戲之外,楊烈(右)先前與游安順拍攝的《牛車來去》內容令人動容。(圖/公視提供)他在努力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況,不料,自己的二哥卻在今年因大腸癌過世,和二哥無話不談的楊烈在節目上難掩悲傷表示,二哥因發現得晚,確診大腸癌後已經是第四期,加上轉移太快,雖然化療加上標靶治療卻也為時已晚。經歷一切後,楊烈平常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態外,也注意飲食與運動,希望能保持身體健康。
抗癌鬥士2/李明依罹癌甲狀腺全切除 朱芯儀挺過18次化療散文全記錄
時報周刊CTWANT近日拍到成功抗癌至今18年的楊烈開心拍戲,70歲的他頂著一頭白髮但氣色佳,拍戲空檔還開朗的和工作人員閒話家常。演藝圈內抗癌鬥士不只他一位,像是51歲的李明依2018年時發現罹患甲狀腺癌,2020年開刀將甲狀腺全切除以及積極化療,術後5天順利出院,至今她也固定回診,目前生活一切穩定正常。朱芯儀2021年確診乳癌2到3期,歷經18次化療終於康復。(圖/取自朱芯儀臉書)37歲的朱芯儀在2021年底發現自己胸部形狀大小不一後確診乳癌2到3期,癌細胞甚至已轉移至淋巴,隔年她開始治療,一年內陸續化療18次,也進行胸部切除手術,今年終於宣告抗癌成功,她也將心路歷程寫在散文作品「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中,鼓勵病友也鼓勵自己能放下糾結。阿龐因罹癌、分手陷入低潮,經過一年休養抗癌成功。(圖/取自阿龐臉書)47歲的阿龐(龐庸之)2014年時因摸到脖子上有硬塊後就醫檢查驗出淋巴癌,他因此淡出螢光幕,當時甚至預備好遺囑打算默默離開人世,加上手術後女友提出分手讓當時的他陷入低潮,還好術後順利,他休養一年病情逐漸康復,目前生活、工作回歸平常,只需定期到醫院追蹤,日前受訪時還能樂觀地笑說:「現在洗澡時會有陰影,怕再摸到不會消失的痘痘。」
阿公阿嬤參賽舉重 9旬嬤舉起62.5公斤、7旬翁舉起147.5公斤
你想過60歲以後的生活嗎?你想像過自己80歲的時候是臥病在床還是健步如飛呢?運動對健康有好處是常識,但能做到的人並不多,然而運動對於長輩、行動力不好者,甚至於癌症病人帶來的驚喜卻是無法想像的。44位阿公阿嬤參賽 90歲阿祖帶曾孫、71歲舉起147.5公斤為了鼓勵新手及長者,12月10日舉行的「聖誕老人硬舉大賽」,聚集了44位超過60歲的民眾參加,舉起的不單純只是重量,更是對生活和自我的肯定。當中男性長輩們舉起100公斤者就超過4人,70歲的謝世炤更舉氣147.5公斤,創下長者組最高重量!最高齡90歲的凌周茶阿嬤,更帶著7歲曾孫一起參賽,輕鬆舉起62.5公斤,比去年參賽的45公斤進步許多,曾孫許峻睿也舉起了47公斤,現場驚呼連連,熱鬧非凡。▲90歲的凌周茶,舉起62.5公斤。▲70歲謝世炤訓練一年,成功舉起147.5公斤。83歲沈劉阿嬤換人工關節 訓練後種菜、上樓梯沒問題83歲的沈劉阿味,髖關節、膝關節都已換成人工,仍感到無力、虛弱,下背部也常會抽痛。今年初由兒子帶著一起加入訓練,至今健齡只有十個月,在賽事中輕鬆舉起50公斤。本來爬上樓梯都必須藉由手的力氣拉著扶手往上,開始訓練之後,肌力越來越強,精神變得比較好,步伐也越見輕鬆,上樓梯已經不是問題,每天早上都可以去菜園種菜、自己騎腳踏車買菜。被問到訓練前會不會擔心受傷?沈劉阿嬤笑說:「拿不動就不要拿,自己可以拿多重就拿多重,不勉強就不會受傷。」教練也在旁邊補充,訓練全程都有專業人士在旁邊輔助,不會有問題。▲83歲的沈劉阿味阿嬤,即使換了人工髖關節、膝關節,也能輕鬆舉起50公斤。77歲徐阿姨買菜不用人陪 連爬五樓回家沒問題滿頭白髮的徐秀雲阿姨今年77歲,一般選手必須全神貫注、經過幾個呼吸,再一鼓作氣舉起,只見她提起六角槓跟買菜一樣輕鬆,成功獲得52.5公斤佳績,帶領她參賽的教練曾子桓更笑說應該幫她報更高的重量。(如主圖)徐秀雲也是在女兒的推坑下一起開始訓練,至今訓練7個月,被問起訓練有什麼好處,她沒辦法一一說出,「我去買菜的時候只帶一個環保袋,本來沒想要買,結果第一攤買了四個芭樂、第二攤買了四個蘋果,一路買了菜頭、南瓜,再提回五樓的公寓。」訓練成果卻明顯反應在生活之中,她還說,本來膝蓋痛掛號要看醫師,結果訓練後不痛掛號都取消了。女兒也表示,這樣自己白天上班,剩媽媽一個人在家也比較放心。腦幹癌鬥士唐玉珍 訓練讓她不必終身臥床除了長輩之外,也有許多一般人「印象中」沒辦法進行重量訓練的「病人」。今年57歲的唐玉珍,2年前開始常覺得頭暈、走路不穩,最後被兒子拖去就醫,才發現罹患惡性腦幹瘤,被判定未來可能沒有復原希望,必須終身臥床。身為健身教練且具有護理背景的兒子,認為媽媽不該這樣走完一生,應該更有尊嚴地活下去,在與醫師討論之後後開始陪媽媽復健、訓練,「我們沒有進入長照系統,直接在家訓練後進入健身房。」透過積極訓練,過程有苦有淚,但肌力訓練也扭轉了她的癌後人生,雖然必須仰賴輪椅移動,但是因為訓練,可以自己起身如廁、走動,不至於完全癱在床上。唐玉珍成為台灣首位健力三項比賽的腦癌患者,也獲頒台灣癌症基金會十大抗癌鬥士,對於這樣的結果,母子倆也從未想過。本次比賽成功舉起77.5公斤,現場歡聲雷動,許多人不敢置信。▲罹患腦幹癌的唐玉珍,在兒子(右)陪伴訓練下,舉起77.5公斤。帕金森氏症、原發性震顫症 靠肌力訓練改善病情、獲自我肯定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陳瑞德,今年62歲,比賽中更舉起115公斤。他相信人體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每天健走、訓練、打高爾夫,尋求任何可以幫助身體健康的事情。「快樂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做這些事情讓我很快樂,也對帕金森氏症很有幫助。」陳瑞德大方分享,訓練帶來的好處非常多,一方面是讓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另外,患有原發性震顫症的保羅阿公,今年66歲,比賽中舉起145公斤。原本做任何動作,如倒水、吃飯、寫字都顫抖到不行,被兒子誘拐進入健身房訓練肌力之後,步伐、日常生活也更穩健。▲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陳瑞德,今年62歲,挑戰115公斤成功。肌力訓練擺脫病痛 長者生活自理不求人物理治療師既肌力訓練教練鄭宇劭表示,人類40歲後,每十年會流失8%的肌肉量,喪失肌肉會影響到人體的代謝、調節與行為能力。「肌少症」指的是人體因年紀增長導致肌肉流失的情形,肌力下降伴隨而來的是整體健康走下坡,增加走路不穩和跌倒的風險!藉由肌力訓練,不但能改善肌肉力量、肢體協調,更讓長者們生活有了其他重心與興趣。練健康為推廣中高齡肌力訓練,因此希望藉《聖誕老人六角槓硬舉大賽》提供長者表演的舞台,也檢視自己的訓練成果,鼓勵自己也激勵他人,活動發起人黃元杰希望在這次賽事之後,能喚起大眾對於健康及肌力訓練的重視,一同為自己的健康把關,以訓練擺脫病痛外,更獲得自在人生。▲長輩們以自身經驗鼓勵大家,活到老、動到老,才能健健康康。(以上圖片來源:練健康)
「抗癌天使」湯佩姿病逝得年24歲 最後一封信談「離開」:沒有遺憾了
19歲時被診斷出罹患卵巢癌末期,今年5月更被醫生診斷,已無藥物可治的湯佩姿,過去曾被選為國內「十大抗癌鬥士」,她也透過「抗癌小天使湯佩姿」粉專,與網友交流、分享抗癌生活。在今年癌末階段,她傾盡僅存的體力,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環島夢想。昨天她的親友透過臉書粉專證實,湯佩姿已在昨天下午離世,並公開她留給外界的最後一封信。她在心中談論自己對「離開」課題的想法,並驕傲地說,自己在生命最後階段很充實,離開沒有遺憾了。回顧「抗癌天使」湯佩姿的抗癌史,她是在19歲,剛考上大學沒多久,因為在鼠蹊部下方摸到一個硬塊,當時以為是疝氣,也開了刀,但後來家人緊急要她回老家,再去醫院看報告,結果確診罹患卵巢癌末期,當時被醫師預估只剩下3個月壽命,但她從不氣餒,積極以化療等各項治療對抗病魔,與癌症奮戰6年之久。根據湯佩姿生前所寫下給外界最後的信中,她提及自己生前到台灣各地環島旅遊,以「集點」的方式來實現環島夢想,她感性提到,「面對『離開』的課題,我難免也會感到害怕、會沮喪⋯⋯但至少在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旅程,我過得非常充實,所以已經沒有遺憾了:)。」而湯佩姿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因為治療與病痛,她雖然吃什麼食物都會想吐,但還是有很多朋友和熱心的網友,對她熱情招待,讓她嚐遍台灣各處不同特色的美食。湯佩姿留給外界最後的一段話提到,「雖然在這段漫長的抗癌旅程中,我的身體承受了很多苦痛,但我的心靈卻很富足」、「謝謝你們,我愛你們,我知道,你們也很愛我,對吧。」正向又充滿感恩的告別信,讓關心她的所有人都淚崩。
創造「騎」跡 抗癌鬥士騎安耐美電輔自行車 環台圓夢
台灣抗癌協會從民國100年開始,以「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發起「不倒騎士,騎出生命,單車環台圓夢活動」,透過騎單車環台的方式,鼓勵癌友們以運動體驗台灣的美! 為協助更多癌友圓夢,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家贊助15台榮獲2021年中華民國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類「全國首獎」的安耐美電輔自行車- Lusitano露西塔打浪電輔自行車,藉由打浪電輔自行車的動力輔助,在踩踏的同時提供相對應的輔助動力,瞬間放大騎乘者的踩踏力量,可以騎得更遠、達成夢想。 Lusitano露西塔雙功能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獲得2021國家品牌玉山獎全國首獎。圖/保銳科技提供ENERMAX安耐美為全球設計研發高端電腦電源供應器與CPU散熱器的主要品牌,近幾年將研發動能再創高峰,首度將交通工具與健身工具結合,推出Lusitano露西塔雙功能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雙功能設計,可選擇一般電輔自行車與打浪模式騎行。獨特的「打浪」騎乘模式,藉由專利打浪輪的振擺,騎乘感受類似騎馬或騎水上摩托車,不但有趣更可以訓練核心肌群! Lusitano露西塔雙功能打浪電輔自行車配置台灣MPF中置電機,擁有高於一般電輔自行車的4.2倍輔助動力輸出,在爬坡路段,騎士特別能感受到打浪電輔自行車的強大馬力。每台Lusitano露西塔打浪車可與專屬APP連動,即時監控騎乘狀態、查看車隊動態、車輛傾倒通知與車輛定位協尋,提供你立即且準確的應變指南!Lusitano露西塔雙功能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協助癌友環台圓夢。圖/保銳科技提供堅持「絕對精品」與「差異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安耐美跨界進入運動科技產業,先後推出了全台首款「雙功能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與EnGociti安格鋼管電動輔助城市車, 帶給消費者全新的自行車騎乘體驗,享受騎一台不一樣的自行車,同時響應節能環保,讓騎安耐美自行車成為兼具潮流與永續的綠時尚!
金鐘致敬已故藝人獨漏「余苑綺」…利菁刪除質疑文 心痛曝原因
《第57屆電視金鐘戲劇類頒獎典禮》節目特別安排了一段致敬已故藝人橋段,回顧了陳松勇、張國棟、脫線、顧寶明、洪綺陽、劉尹商、常楓、明金城導演、蔡頭、巴戈、艾成、朱俐靜等人,當中卻未見因病過世的余苑綺身影。對此,資深主持人利菁在臉書上為余苑綺抱不平,如今主辦單位三立電視已道歉,她也將貼文刪除。利菁先前在臉書發文,「今年金鐘57的已故藝人,是不是漏了『余苑綺』?」更表示,「她很努力,是藝人,辛苦的藝人」。對於,典禮承辦單位三立電視今(24日)做出回應,強調余苑綺是個堅強的抗癌鬥士與偉大的媽媽,並表示「我們的確忽略了她對電視圈的付出,也很抱歉沒能在典禮上向她致敬。」對此,利菁今晚再度發文,「感謝金鐘57三立主辦方坦承並道歉,對已故藝人單元漏了『余苑綺』的失誤,讓真相有圓滿結局,這是有擔當的承辦方。但至於為什麼我刪了這篇臉書?因為主辦方未回應前,很多留言、各種猜測理由像:她不是藝人、她沒作品…等等」。利菁強調,「我真的不想看到余苑綺再被傷害,這不是我的本意,看了太讓人傷心,所以我把那篇為什麼漏了『余苑綺』那篇文章刪了!我真的不想聽到對往生者的各種猜測及酸言酸語」。另外,和余苑綺合作17年的經紀人「閃亮亮」也坦言,余苑綺未被列進追憶故影人段落,成為「勇敢敬業的藝人這輩子最後另一個遺憾」,她深感痛心。
金鐘57致敬已故藝人獨漏「余苑綺」 典禮承辦三立電視道歉了
《第57屆電視金鐘戲劇類頒獎典禮》節目特別安排了一段致敬已故藝人橋段,回顧了陳松勇、張國棟 唐川、脫線、顧寶明、洪綺陽、舒宗浩、井洪、劉尹商、常楓、明金城導演、蔡頭、巴戈、艾成、朱俐靜,當中卻未見8月因病過世的余苑綺身影,對此,資深主持人利菁也在臉書上為她抱不平。對於,典禮承辦單位三立電視剛也做出回應,余苑綺近年是個堅強的抗癌鬥士與偉大的媽媽,並表示:「我們的確忽略了她對電視圈的付出,也很抱歉沒能在典禮上向她致敬。」利菁先前在臉書發文,「今年金鐘57的已故藝人,是不是漏了『余苑綺』?」利菁更表示,「她很努力,是藝人,辛苦的藝人」,該文一出隨即引起許多網友共鳴,而三立也在剛剛對此表示道歉。
穿生前最愛白裙漂亮離開 余天曬全家福送別余苑綺
余天和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於8月21日因癌症病逝於台北榮總,29日會舉行告別式。余天於告別式當日在臉書發文,寫下「今天送別苑綺,現在已經無病無痛,到天上當天使了。妳的美麗身影會一直留在大家心中。」並附上一張幸福的全家福照。余天曬出全家福,希望大家記得余苑綺最美麗的樣子。(圖/余天臉書)這張全家福,是余苑綺22歲時全家一起去拍攝的,當時余苑綺也拍了一張獨照準備出道使用,沒想到卻經歷了漫長的抗癌路程,而最後告別式選用的是準備出道拍攝的照片。余天也在告別式當天發出全家福,希望余苑綺的美麗身影會留在大家心中。余苑綺的告別式會採用基督教追思音樂會的形式,在台北第一殯儀館景行聽舉辦追思會,主禮牧師將由宋達民擔任。會場的布置以白色為主,余苑綺的照片也被白色花海所包圍,外面的主背板則寫上「抗癌鬥士」,旁邊則放上她唱歌時的相片,懷念她生前漂亮的模樣。弟弟余祥銓一直忙著處理姊姊的後事,他也透露,會幫姊姊換上她生前最喜歡的白色連身裙,因為余苑綺的好友曾夢到她,夢裡她就是穿著白色的衣服,因此他們做出這個安排,希望余苑綺會喜歡。弟弟余祥銓於告別式致詞。(圖/趙文彬攝)余天和李亞萍在告別式上面容哀戚,送愛女余苑綺一程。(圖/趙文彬攝)告別式結束後,遺體將送到二殯進行火化,余苑綺也將和綜藝天王豬哥亮一樣,長眠於基隆擁恆文創園區。
女星胃癌第4期…吐癌症可怕心聲:我是膽小鬼 自揭「被媽拋棄」脆弱黑暗面
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挺過8次化療,沒想到前陣子又發現卵巢腫大,摘除子宮和卵巢後,發現竟是惡性腫瘤。她昨(17日)自揭黑暗面,把自己的秘密全說出來,因為不想再被莫名其妙的人「減分」。另外她也坦言,面對癌症,自己其實是個膽小鬼。唐玲透露,很多抗癌鬥士大喊「癌症不可怕」,但自己覺得癌症好可怕,「可惜我是個膽小鬼,真的很抱歉,我對不起大家。」不過她透露,目前身體在手術後恢復得很好,身體上的不舒服只有一點點,但心裡面的不舒服若不說出來,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唐玲提到,根據研究指出,心情愉快是抗癌最重要的因素,負面情緒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產生,讓癌細胞活躍,所以自己不會再自行吸收負面能量。她選擇把自己的秘密、短處全說出來,像是私生女、被媽媽拋棄、爸爸外遇家暴等,讓大家認識真正的她,也讓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黑暗面。台語歌手孫淑媚留言,「不怕,妳很棒、很勇敢,給妳加200分。」小嫻則說,「妳很棒,最勇敢的女神。」男星賴銘偉也說,「姐別怕,我們這裡全部都在幫你加分,還有上帝與妳同在。」
女助理疑「做錯一動作」染疫 陳時中曝違反SOP細節
中研院女研究助理確診案出現新進展。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2日)表示,依照女助理說法,當天她疑似在遭鼠咬後出現「先脫手套再脫衣服」動作,違反「先脫衣服再脫手套」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不過陳時中也指出,女助理是否真的因此染疫,仍有待進一步調查確認。陳時中下午出席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5屆十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透露,不論是中研院核准SOP或由中央訂定的實驗室SOP,目前看來問題都不大,主要是「執行面是否有疏忽地方」,陳時中進一步指出,依據女助理說詞,當時她被老鼠咬到後,疑似把標準作業程序的「先脫衣服再脫手套」步驟,錯置為「先脫手套再脫衣服」,不過陳時中也坦言,此動作雖與標準程序不同,但無法確定是否因為這樣遭到感染,確切染疫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而針對該案所進行的259人擴大採檢中,其中居家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139人採檢為陰性,自我健康監測120人也全為陰性,陳時中直言「這是個好現象」,不過還是要嚴正以待,社區仍需要監測。另外就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流感化問題,有醫師建議高風險老年人應盡快施打第3劑,並縮短加強劑、尤其是打過2劑AZ者的接種時間,對此陳時中認為,目前Omicron「傳播力量大、速度多」,但目前沒有重症化或高致死率發生,同樣施打AZ的他,更表示不用等5個月就能接種第3劑說法「不合科學道理」,原本規定要隔6個月才能打第3劑,現在已縮短為5個月就能讓所有人打加強劑,至於混打部分則需交由相關委員決定。陳時中指出,雖然有學者認為全民接種第2劑比例要達到9成,才有辦法應對Omicron入侵,但「台灣做不到」,因為不能打疫苗的11歲以下孩童就已佔了1成,且台灣未強制全民施打,因此他站在政府立場,只能鼓勵民眾疫苗打好打滿。
抗癌成功後首度站上球場投球 潘忠韋:心情很激動
中職台灣大賽G3移師高雄澄清湖棒球場進行,中職會長蔡其昌賽前邀請到抗癌鬥士潘忠韋開球,這也是他罹患急性白血病後第1次拿起棒球進行投球,能夠重返熟悉的球場,潘忠韋心中滿是感動,「這2年看到很多選手成長,2年就像縮成2天,有點承受不住,心情很是激動。」職棒球員退役後,潘忠韋改任球評,卻在2019年底診斷出罹患急性白血病,期間歷經2次骨髓移植終於戰勝病魔,今天上午他先到美濃擔任徐生明盃冠軍賽球評,晚上則來到最熟悉的澄清湖棒球場擔任開球嘉賓。「來到球場的這段路,真的是走了很久才走到。」潘忠韋回想起對抗病魔那段時光,身邊親友、球迷都給予支持與鼓勵,「滿滿的愛讓我才能走到這裡,能站上投手丘開球,是用言語難以形容的感動。」過去球員生涯時,潘忠韋最常來的就是澄清湖棒球場,因此從剛把車停好,到走上球場的這段路,點滴瞬間集結,回到腦海中。這次擔任開球投手,也是潘忠韋相隔多年再站上投手丘,他回憶上一次擔任投手應該是當兵時期,「站在投手丘視角真的很不一樣,也能理解投手如果投不好,真的會想站在孤島一樣,投手這位置真的很不簡單。」潘忠韋擔任台灣大賽G3開球嘉賓。(圖/統一獅提供)
前大聯盟球員嗆金鶯抗癌鬥士 一篇推文惹怒所有人
巴爾的摩金鶯重砲手曼西尼(Trey Mancini)去年因罹患大腸癌,整季都在與病魔抗爭,最終抗癌成功,好不容易趕在今年賽季傷癒歸隊,不過今(7日)球隊交手堪薩斯皇家的比賽,他因小腿痠痛高掛免戰牌,結果就遭到前大聯盟球員法恩斯沃斯(Kyle Farnsworth)發文狠酸一波。曼西尼2019年賽季打出生涯年,單季繳出35轟、97分打點以及2成91打擊率的成績單,是金鶯陣中最倚賴的進攻核心,不過到了2020年賽季,他先是發現自己體內有著惡性腫瘤,隨後又宣告患上大腸癌第三期,去年幾乎都在與病魔抗爭,最終於9月份結束化療,並且在今年春訓歸隊。然而,稍早法恩斯沃斯在推特發文,暗諷一名球員因「全身痠痛缺席比賽」,讓他覺得相當可笑,該名推文還提到:「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現在是9月,每個人都有痠痛,如果你不能忍受,就不應該參加這項運動。」大家普遍認為,法恩斯沃斯是在說曼西尼,所以這篇推文一出就引發眾怒,畢竟曼西尼去年還在與病魔抗爭,今年是他化療完畢後的第一個賽季。像是FOX分析師韋蘭德(Ben Verlander)就直言開嗆:「這條推文是在說曼西尼,我無法理解為何要發這個,你指的是去年因癌症治療缺席整季,並戰勝化療的人嗎?」事實上,金鶯本季打了136場比賽,曼西尼一共出賽128場,繳出2成62打擊率、21轟、66分打點的成績單,能夠在抗癌成功後歸隊,並且持續替球隊做出貢獻,他過去1年多來吃過的苦,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正因如此,法恩斯沃斯這篇推文才會引發大家的不悅,認為他在發文前應該要先做點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