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
」 技職教育 教育部 技職 教改 少子化技職困境2/技職體系每況愈下 人才流失護國神山靠誰守護
技職教育一直以來為台灣培養人才的重要體系,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先後都曾說,台灣的經濟奇蹟,靠的是所有第一線技職人員的打拼,「技職人才是台灣護國神山的創造者」,然而諷刺的是近幾年來停招、停辦學校,近9成都是技職體系,技高生人數也急速下降,專家認為老師在師培階段認知,對於未來學生生涯規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育部因應少子化情況下技職教育人數減少的趨勢,2022年起實施「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給予大量經費建置實作場域的設備,跟進產業需求,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EdYouth常務理事長洪振翔指出,投注資源對教育當然重要,但更新的設備應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技術經驗傳承更重要的良好的師資,政府或許更應考量如何「留才」。108年時《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修法,規定教師如果要進到高職任教,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實務工作經驗,但許多教師在科技業磨練實務經驗後,比較薪資和環境就選擇留在業界,導致高職端的老師不足,學校只能招大量代理老師,因此現在技高的老師流動率非常高,政府務必正視此現象。近年來台灣少子化嚴重,再加上技職教育不受重視,相關科大停招、停辦,產業界經常得透過就業博覽會大力媒合所需人才。(圖/黃耀徵攝)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部副主任巫彰玫認為,政府應明確定位技職教育,思考技職教育究竟需要從何改善,不然再多的計劃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從根本解決技職教育面對的問題。她表示,許多學生在選擇讀技高或是普高時其實是很徬徨的,原因是許多國小中老師本身對於生涯規劃也不瞭解,根本無法從旁協助學生這項人生問題,那改善辦法就是在師培階段就加強老師對於生涯規劃以及技職教育的正確瞭解,以輔助學生探索生涯。巫彰玫續指,近年來廣設普高也是技高生減少的因素之一,許多完全中學的設立,國中部也設有高中,而這些高中也是普通高中,從而影響學校比例;其次,因半導體業興盛關係,許多實驗中學設立,這些也同樣走普高路線。「那就回到,政府在做政策時是否有規範、盤點,是否有考量學校的設立會讓普高、技高失衡。」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強調,要翻轉外界對技職的看法,就該先把教育內涵與社會接軌。(圖/新北市府教育局提供)而除了體制上的政策,大環境也是影響學生選擇技職教育的一大原因。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指出,台灣技職教育是很好的,這麼正向的發展應該讓大家看到,企業界願意給技職畢業生不錯的薪水,就能吸引、鼓勵更多學生往這條道路走,也能讓台灣的老師、學生及家長明白技職教育內涵,然而現今關於技職教育的圖像與展望太少了。黃偉翔建議,政府應努力於讓學生擁有彈性空間的機制,引導企業資源投入學校,技職生在讀書期間就可以有工作經驗,使學生在實作中學習,也更清楚學校的東西如何在職場中運用。他強調,外在環境不停在變化,碳排、減碳等複雜環境,導致業界開出的職缺也一直在變,技職教育可以隨著時代去培養相對的人才,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體制,是不可或缺也值得投入的領域。
科大招收普高生比例失衡?EdYouth呼籲教育部重視高職生權益
EdYouth 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今日舉行「技職教育要更好,升學名額需配套」記者會,批評教育部未妥善管理高中生入學科大的外加名額,許多科大超額招收高中生,導致技職教育專業人才培育方向偏移,系所還需配合高中生與外籍生調整教學內容,使技職教育學習目的與一般高教體系混淆,EdYouth呼籲教育部應檢討高中生升學科技大學的外加名額制度施行狀況。EdYouth常務理事洪振翔說明,今年高中生透過《四技申請入學》招生申請高達2.6萬人,台科大與北科大就分別招收了佔整體名額近三成比例的高中生,近期接到多名來自台科大與北科大的學生陳情,科大不同系所教學內容為了配合高中生,而上課的專業與實習內容與高職所學相仿。洪振翔指出,技職司一向聲稱開放給普高生的名額為「外加名額」,不會超過招生總額的1成,並不會影響到原來高職生的升學名額,顯然有違實際情況。以高職生的角度來看,學習上找不到新的目標、課程重複,學生覺得學習缺乏效率、選擇科大繼續升學的意義也變得奇怪。技高生因專業技能的累積投入,應在升學時受到合理的保障,若普高生占科大入學的比例過高,不但違背原設計的招生名額外加保障,更可能影響技高生升學的公平性。洪振翔表示,現行技職生的升學選擇僅有六個統測志願,而高中生不僅有六個普通大學志願,還能選擇六個科技大學志願,形成科大「招生紅盤」現象,擠壓技高學生的升學空間。他強調,少子化是整體的共同現象,目前學生就讀高中高職比例接近,國立普通大學開放給高職生的名額寥寥無幾,但國立科技大學開放給高中生的名額卻佔了整體的兩成四,要求教育部不要再以少子化為藉口。全教總政策部副巫彰玫主任說明,科大招收普高生,原本應該是提供普高畢業生,在一般大學教育之外,適性換軌的技職人才培育方案選擇,但現今卻反客為主,國立科大招收相當高比例普高生,不僅科大課程銜接產生質變,升學機會優勢的現象,更變相導引國中生選擇普高,強過選擇技高,嚴重傷害國家技職教育與適性揚才。臺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榮譽總會長蔡巧貴補充,技職教育應擁有其完整性,不能因學制或政策調整而被學術導向侵蝕,進一步造成技職體系「學術化」。技職教育以實務導向為重,應獲得公平、合理對待的升學空間,以鼓勵學生在專業技術領域發展,避免普高生名額的壓縮與誘因,反而削弱技職教育對家長與學生的吸引力。她呼籲教育部重新檢討升學名額分配,設立更多進階課程並推動產學合作,加強技職教育的吸引力與價值,為學生創造清晰的專業與職場發展路徑。立法委員郭昱晴也出席記者會,表達對上開訴求的支持,並呼籲教育部就下一年度的招生名額上,與科大商議並採取具體行動,全面檢討現行高中生升科大之外加名額,並彌平技高生升學上的弱勢,促進技職教育適性揚才。最後,EdYouth呼籲技職司應公開說明允許國立科大大量招收普高生的原因為何,公開數據資料佐證並且回應學生與家長的疑慮,確保技高生在升學競爭中不會因政策設定而受損。其次,在修訂四技二專的招生政策時,應廣泛聆聽、考量技高生的需求與觀點,避免政策無視學生真實需求與感受的狀況發生,影響未來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學生選擇。
我國技職人才流失 監察院促行政院檢討改進
監察院今(18)日指出,我國技職教育人才流失、難以即時回應產業缺工,高中職比傾斜,家長之認同感待扭轉、畢業生就業意願及就業率待增進,證能合一尚難落實,且師資結構等問題,均待政府解決。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調查「我國技職教育發展成效及相關現況問題」,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3年11月14日審議通過,將函請行政院督導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等檢討改進。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指出,我國自90年推動技藝教育改革方案,透過各職群體驗學習,適性選擇技職教育發展;本案履勘訪查發現,國中小向下延伸技職試探有其重要性,但實務意見反應,專案編班效益雖高,卻因人力、薪資、設備及交通等成本致開班比率偏低、參與生數逐年下滑,部分縣市自辦專班比率甚至掛零、或有部分縣市選習率低於3成,顯示區域辦理規模落差頗大、畢業生9成以升學為主等情,後續有待持續改善。監委表示,我國技職教育長期肩負各級各類優質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之使命,為各經濟發展階段奠定重要基礎;然近5年高中選讀技職專業群別學生遞減約11.5萬人(-38.09%)、畢業後就業率偏低,升學率卻高達82.64%;112學年高中職學生註冊占比,工業領域占29.29%,服務業領域卻占68.59%,另不同於109-110學年以製造業為第2大宗之就業趨勢,111學年專業群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別改以住宿及餐飲業為最大宗(占29.2%)、其他服務業(美髮及美容美體服務)居次(占11.4%),技職人才培育傾斜問題亟待跨部會協同因應。監委發現,技職專業的關鍵議題在於證照「含金量」;但目前技職證照對於謀職或實際薪酬之正面影響並未彰顯,產業誘因及配套措施均顯未足;又,近年勞動部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iCAP)僅有3部會提出申請,比率偏低,成效未彰且定位待商榷;而經濟部iPAS計畫,由產業訂定職能基準,學校端透過鑑定科目導引教學,能力鑑定合格者業界聘用加薪,理想值得期待,惟實施規模待提升。三名監委指出,教育部雖推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每學期培育15名工業類科師資,然而量能顯然不足;中等技職教育儲備師資部分,109年(含)後以領取「群」證或「群+專長」證書教師計入儲備比,中等共同科目仍有4領域(7專長科別),技術群科有5群(5專長科別)等儲備比略低,凸顯師資匱乏警訊;此外,與105學年相較,111學年業界教師授課時數,技高端降幅約-14%,技專端更高達-56.86%,亟待教育部及早綢繆因應。三位監委發現,公協會並未發揮技職人才培育的關鍵角色,與技職學校端之實際鏈結、實質政策誘因仍待積極改善;諮詢意見指出,現今政府政策多在解決技職生源短缺的問題,面對職場存在就業環境不佳,或薪資條件落差等負面因素,相關產業端投入不足,公協會角色均待檢視精進。監委特別關注弱勢生及原民生技職訓練現況,報告指出,111年原住民學生選讀專業群科比率較一般生高出4.9個百分點,原住民重點學校實應扮演就學及職業訓練上之重要輔導角色。惟本案履勘及座談過程發現,部分學校針對未就學及未就業(雙未青年)原住民學生缺乏積極協助,有待改善;且部分原住民族學校因位處偏鄉山區,可供學生實習之業界廠商較少,面臨技職學生缺乏實習機會問題;基此,實有待各機關積極關注改善。
感謝教師辛勞付出 賴清德承諾強化教育系統優化學習環境
9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為表示對全國所有辛勞付出的教育工作者,總統賴清德向全國的老師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並指出教育是通往未來的橋樑,未來政府政府會持續強化教育及公共支持系統,讓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 都能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賴清德指出,9月28日是屬於每一位老師的日子。他要向全國的老師表達最誠摯的感謝,謝謝大家對教育的長期耕耘,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更與政府一起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環境。「面對全新的環境與挑戰,最辛苦的莫過於在教學現場的每位老師」,賴清德表示,教師除了要秉持春風化雨的精神,更要不斷充實自我,使出十八般武藝,才能因應最新教學環境的需求。賴清德表示,有持續提升的教學環境,才能培養更多人才,有更多好的人才,國家就會更好。未來政府會持續強化教育及公共支持系統,讓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都能獲得支持,因為投資未來世代,就是投資國家未來。他提及,過去政府無論是在優化照顧兒少身心健康、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擴大投資技職教育、或是設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 」,都是為了落實教育平權,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未來政府激將會和老師們共同努力,帶給下一代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技專生教育資源僅大學生的一半 教育部挨轟大小眼
教育部看待技職生、一般大學生明顯大小眼!審計部公布報告指出,111學年技專校院平均每生教育資源僅是一般大學的57.28%,而私立技專校院更只有公立一般大學的41.81%。私立科大校長表示,不管是技職或高教的孩子都是未來國家人才,政府不該因他們讀不同學制而差別待遇。審計部指出,111學年技專校院每生教育資源(各校經費支出除以各校學生數)為15萬9189元,僅是一般大學27萬7904元的57.28%。進一步分析,私立技專校院平均每生教育資源13萬9269元為最低,是最高的公立一般大學33萬3080元的41.81%。審計部指出,技專校院教育經費相較一般大學,呈現相當落差,技職教育經費不如一般大學校院,長久以來未能改善,致學生就讀不同類別大專校院所享有的教育資源不同,私立大專校院低於公立大專校院,又以私立大專校院學生獲得教育資源最少。中國科大校長陳振遠說,教育部提供的經費,長久以來就是技職體系比一般大學低很多,這幾年來雖有改善,但力道不夠。他認為,在台灣經濟奇蹟裡面,很多產業的核心勞動力來自技職體系的學生,因此不管是高教或技職的孩子未來都是國家的人才,教育部不該因他們讀不同學制而給予不同補助。私立科大得到來自教育部的資源最少,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教育部認為私立科大不是公立學校,所以長期以來補助都比較少,但現在又強調私立科大是公共財,一旦退場後校產都要歸公,這其實很矛盾。葛自祥表示,少子化衝擊下,私立科大面臨的危機最大,但現在學雜費不能漲,募款又很困難,他希望教育部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公平對待技職體系。教育部技職司科長陳映璇回應,投入私立技專校院資源逐年提升,包括「私立技專校院整體發展獎補助計畫」近3年補助額度增加3億1920萬元(成長率11%),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近3年補助額度增加2億3202萬(成長率8%)。教育部將積極爭取額外預算協助技專校院提升教學品質,提供學生完善的受教環境。
梁見後比黃仁勳勵志…百分百靠自己 作家:對台積電很有參考價值
2024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近其熱鬧開跑,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等人都參展,而作家顏擇雅表示,這幾天真的被黃仁勳洗版,但他最關注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可以請教梁見後一下,他是怎麼管理美國工程師的。我相信對台積電會很有參考價值。」據悉,大弟開會曾遲到30秒,被梁罰站門口。顏擇雅在臉書發文,「我認為,跟黃仁勳和蘇姿丰比起來,梁見後的故事勵志多了。黃仁勳和蘇姿丰的成功,多少跟投對娘胎有關。梁見後卻百分百靠自己。他不像黃蘇有母親是台灣望族之後,有父親是高級知識份子。」顏擇雅說,梁見後出身窮鄉,父母又務農,7個小孩從小都要幫忙,「他從沒念過高中,先念嘉義高工,再念台北工專,半工半讀一邊資助弟妹學費一邊念台灣工業技術學院,遲至26歲才赴美留學因為去美國的錢也都要靠自己努力賺並且省吃儉用。赴美不到十年,英文還很破(我媽講的)就創辦了美超微。」顏擇雅表示,「張忠謀不是說美國製造業的瓶頸就是缺乏技職教育嗎?梁見後就是台灣技職體系培養出來的。所以台媒應該去問他台灣技職教育有哪些優點,我們才知有哪些教育方法是我們一定要保留,就算消失了也一定要加以恢復的,才能維持我們的優勢。」顏擇雅指出,梁見後夫妻有5個小孩,現在台灣人這麼不喜歡生小孩,可以問他為什麼想生5個,「梁見後是個要求很高的老闆。老闆要求高,在台灣並不稀罕,何況他還是個苦過來的鄉下小孩。問題是梁見後要管幾千名美國員工,我就覺得這很稀罕了。台媒不是都寫說台積電的美國工程師不願加班嗎?也許台媒可以請教梁見後一下,他是怎麼管理美國工程師的。我相信對台積電會很有參考價值。據《今周刊》報導,梁見發大弟、大訊科技董事長梁見發表示,有次他去美國出差找梁見發,門口永遠排一堆主管,而他知道大哥很重視時間,有次開會提早到,先去倒一杯咖啡,回來看到大家都到了,梁見後開罵,「我們都到了,大家等你1個,你沒資格來開會。」就這樣,梁見發被罰站門口,只因為遲到30秒。
命題一國兩制1/統測題目抄襲不意外? 命題制度不同影響層面廣
4月28日統測英文科綜合測驗發生疑似抄襲外國測驗網站文章,據指出,相較於學測由國家經費全額補助,統測的出題機構還須自籌財源,無法專注在出題上,而台灣各階段入學考試出題制度大不同,國中端由建立的題庫中抽題,但高中端則多為臨場命題,容易因每次的命題者不同造成難易度不穩。有老師認為,出題方式不同,對學生的影響層面環環相扣,應重新審思命題方式,否則不僅因為難易度變動太大會影響考生入學的權益,未來再發生統測抄襲事件也不意外。臺師大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指出,國中會考主要在闈外預先建立題庫,所有的題目除了先命題、審題之外,還要定期抽出一批國三生試考,接收學生的試考回饋再行試題分析,確保每一題目的難易度後才會收進題庫,入闈時再從題庫依照難易度進行抽題、組題本,還要保證不同年度的可比性,基本上不同年度的題目難易度幾乎保持一致。陳柏熹表示,相較國中會考,統測和學測則屬於入闈命題型,雖有時也會在闈外出好題目,預先了解難易度,但這些題目不會直接取用,等到入闈時才會根據試做結果,調整成為不同的題目,也因為無法進行預試,相對更難控制題目的難易度。109學年度就曾發生學測考題太簡單,數學科109年滿級分人數達14000人,雖頂大科系多要求滿級分,但太多人同分數就會造成大學端的選人困難,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承認考題缺乏鑑別度,因命題有疏失而引咎辭職;但110年數學滿級分又瞬間驟降僅剩1500人,111年甚至只有700多人考滿級分,造成缺額過多,因此,難易度忽高忽低,不只影響學生權益,還會直接影響大學招生。一名熟知測驗領域的老師表示,高中端出題「人為因素」影響極大,若是該出題老師不太理解難易度,或甚至是以大學教授角度去看「這些題目都很簡單啊」,但結果通常都是全國學生一片哀嚎,因此,若能效仿國中會考用統計方式建置題庫,就不會因出題者想法而有不同的結果。一名熟知測驗領域的老師表示,學測的試考生通常都是找來頂大學生進行預試,這也是無法測出題目品質的因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該名老師也說,這些入學測驗的出題都會先找「試考生」預試,國中會考試考生的挑選為隨機到各校的各個班級抽幾個人,把他們集中到某間教室一起考試,每份試題約有上百人先行試考,這些經測試的題目,都不會出現在隔年考試中,以避免有人刻意背題;但相較之下,學測的試考生僅4到6位,且很多時候是找台大考生,「能考上台大,都不會太差吧?」因此,無法實際測出試題難易度,才會經常被罵難易度差太大。 另一名高中英文老師認為,台灣不是菁英教育,大考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出菁英學生,而是希望鑑別10幾萬考生的程度,並非題目特別難就能測出學生的程度,但是如果像是考研究所、教師甄試等專業考試,測驗的目的不是要測一般學生的能力,是要找出菁英中的菁英,所以難是有其必要性。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國中會考是在鑑別學生,是否具備作為現代國民應有的基礎能力,因此建立題庫是合理的,但學測、統測除了要了解學生的能力外,也要找到符合學系需要的學生,所以不適合以題庫的方式來處理。她也說,要不要建立題庫,應該要先了解測驗的目的,通常如果是要分誰通過,誰沒通過,那通常會建立題庫(專業上稱標準參照),若是要分出學生的高低,就不會建立題庫(在專業上稱常模參照)。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批評,本次統測英文考題疑似抄襲,只能說相關單位「不重視、不嚴謹」,更代表統測長期以來不受重視。(圖/黃耀徵攝)柯志恩認為,學測由大考中心負責、教育部捐助5億成立基金會,且每年都有全額補助,但統測由技專校院測驗中心負責,設在雲科大,教育部卻只有部分補助而非全額,展現長期以來統測受到的重視不如學測的心態,這次統測考題疑似抄襲,只能說相關單位「不重視、不嚴謹」,早晚出包。她說,「這次疑似抄襲或許可以帶給社會省思:辦好統測的穩定性和公正性,一個品質好且有效度的技專統測,代表政府對技職教育的重視。」
新財經官員來自業界 三三會林伯豐:期待GDP目標3.5%「電價不要再漲啦」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就職,財經內閣人事4月16日出爐,不少出自業界和學術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產業界人士出任是一個亮點,以產業界立場來說,穩定供電跟合理電價至關重要,電價已上漲,經濟前景都受物價上漲影響,希望不要再漲價,盼新政府團隊重新修訂能源政策、優化投資環境,而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全球GDP成長為3.2%,希望新團隊能讓台灣GDP成長在3.5%以上;在兩岸關係上,應以台灣的國際利益為前提,「親美」之外也需「友中」。16日公布的新財經人事名單,包括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公共工程會主委陳金德。郭智輝16日表示,近期會請教各界對於產業「五缺」的看法,520時再向外界報告。林伯豐在三三會例會致詞時表示,三三會對新政府提出五大期許,第一是國家資源應公平配置,規劃全方位、前瞻性產業政策,發展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及生醫產業,也要發展基礎及傳統產業,協助服務業創新商業模式。第二是制定「穩定供電、合理電價、淨零減碳」的新能源政策,降低化石能源,提高綠色能源核電的占比至少30%,核二和核三廠延役,採用新一代的核能技術興建核電廠。台電和中油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低排碳燃料與綠電等方式,以達到碳的淨零排放。第三是因應氣候變遷徵收碳費應力求公平性,在台灣有被課徵碳費的商品,進口相同的商品也應課徵碳費,並應併同檢討印花稅、貨物稅。第四是解決企業缺工缺人才的問題,推廣技職教育,加強產學合作教育,補助現職勞工進修第二、第三專長,興建平價租金的青年社會住宅,並給予租金補貼。擴大開放引進外國技術人才,鬆綁移工政策,從40%提高至45%。修正「就業服務法」,延長外籍移工在台工作年限,從12年延長至少至14年。第五是應同時重視兩岸與國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改善兩岸關係,期盼新政府能主動開啟兩岸溝通管道,鬆綁兩岸經濟、觀光、文化交流的限制,積極維持ECFA,工商界願和政府一起為兩岸關係良性互動貢獻心力。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也在16日表示,期盼新內閣團隊能定下讓台灣立足、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協助產業平衡發展,立足台灣,第一是檢討能源政策,為台灣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碳費徵收機制應兼顧產業競爭力及公平性;加速推動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重視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位置中的轉變,重新評估大陸經貿政策,以及協助產業解決缺才及缺工問題。
批教育部對教改問題反應緩慢 郭昱晴:造成大學文憑眨值
大漢技術學院師生17日至立法院抗議,控訴學校董事會企圖無預警停止招生。民進黨立委郭昱晴針對教育部教改30年專題報告指出,「410教改」後,教育部預警性不足、政策反應緩慢、配套不全等問題,招生名額與實際招生人數有3%落差,更造成大學文憑眨值的問題,大學學歷的薪資中位數還低於專科生。郭昱晴以大學開設新生名額、整併招生、文憑貶值與公私立普大科大資源差距四大主題點出,從台灣出生人口情況即可預測,在民國83年的「410教改」廣設高中、大學以後,各級教育階段一年級新生,並不足以支撐因此開設的新生名額,大學名額必然供過於求。郭昱晴分析,民國83年公私立大學總計23所,至103年總計已達124所,教育部雖然在民國92年開始管制數量、提出大學整併計畫,但近5年國立大學「招生名額」與「實際招生人數」,仍有3%的落差,112學年度更有8所國立大學掛缺額,其中又以師範學院升格合併佔比最高。郭昱晴強調,面對如此困境,教育部除了鼓勵整併以外,竟無其他政策工具。郭昱晴進一步表示,根據2015年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擴張政策除了並未達到當初弭平階級落差、促進階級流動的目標以外,更產生了「大學文憑貶值」問題,從2009年至2022年,連續13年,有大學學歷者所得中位數是低於專科學歷者。郭昱晴也關心,技職教育與一般教育目的不同,但以「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所核定的經費來看,公私立一般大學所取得的補助,皆遠高於技職體系,公立一般大學平均獲補助3.08億,私立科大平均得0.5億,最大差距可高達五倍之多。
少子化衝擊…台60所學校恐「集體倒閉」!學生走光、老師全失業
受到少子化衝擊,不少學校愈來愈難招生,面臨併校或倒閉等問題,從2023年至今,就有7所大學已走入歷史,導致不少師生受到影響。對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過去台灣最多曾有164所大學,已經陸續15所大專院校退場,還有高達60所被鎖定可能退場,賴士葆直言,「如何解決所產生的流浪學生和流浪教師的問題」,將會是準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上任後要面對的課題。賴士葆近日在臉書發文提及,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最近出書為自己參與教改喊冤,表示「現在碩博士滿街跑及廣設大學都不是他的錯」,對此賴士葆則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出書為自己留下文字洗白,但如今再去譴責或談責任歸屬已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不會改變少子化海嘯衝擊教育現場的窘迫,如何善後才是教育要面對的嚴肅議題」。賴士葆指出,李遠哲倒是點出了現今高教最嚴重的問題,因為過去廣設大學,甚至曾經高達164所,因此這幾年陸續出現退潮現象,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另外,賴士葆也強調,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的課題,面對的不只是少子化帶來人口的減少,「直接衝擊的是學生註冊率,已經陸續15所大專院校退場,還有60所被鎖定可能退場」,要思考如何解決所產生的流浪學生和流浪教師的問題。最後賴士葆坦言,教改過程中「技職教育」逐漸失去技職特色,為了要填補缺口而寧爛勿缺的招生,也讓學生素質下降,進而造成大學文憑貶值,導致青年低薪成為常態,新政府必須要思考如何面對教改問題、並做出改善。
教改推動30年…升學壓力沒減輕 教團指3大訴求未落實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迄今滿30年,但對當年訴求,教團認為,不僅升學壓力未減輕,學歷還嚴重貶值,盼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只要存在明星高中或大學升學制度,學習壓力就不能減輕,但認為有必要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藉此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以規畫未來我國教育發展。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0日邀請教育部報告「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立委陳秀寳在質詢時指出,教改推動30年,不僅「小班小校」目標未達成,「廣設高中大學」更無法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甚至還弱化技職教育。林明裕回應,關於教改30周年的成效,各界評價不一,教育基層工作有所進步,但包括許多私校面臨退場及教育人員的品質,確實都需要再提升。而就教改與升學壓力之間的關係,林明裕提到,教育部雖已廢除早自習及每周只能舉行一次的朝會,盼能減輕學生的壓力,但只要有明星高中或大學升學制度的存在,升學壓力就不會減輕。林明裕認為,教改施行到現在已30年,其中經過多次政黨輪替,執政黨有責任、義務,將之前累積的弊病進行檢討,因此召開全國教育會議確實有必要。國教行動聯盟回顧當年提出的4大訴求,包含: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國教盟認為,在落實小班小校方面,未達預期效果,直到近年因少子女化嚴重,才小幅降低班級人數。廣設高中大學做法則是在十幾年間,將70所專科全部升格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重學歷、輕專業」的結果導致技職教育嚴重弱化,高教快速擴張形成「7分上大學」亂象,學歷嚴重貶值,升學壓力卻未減輕。推動教育現代化部分,國教行動聯盟指出,主管機關未做好師資員額控管,造成流浪教師滿街跑、偏鄉聘不到老師;通過《教育基本法》目的雖是呼應教育現代化的訴求,確認學生為教育權主體、尊重教師專業自主,但實際在落實層面上,仍有待努力。
過年拜廟1/進香需注意順序 女高生拜尪公保送國立大學
台灣人在過年期間常會到廟裡參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工作順利、事業發達,而拜拜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近來許多廟裡也湧入面孔陌生「新手信徒」,常常點了香卻不曉得怎麼拜起,被稱為「政大考生必拜」的文山區集應廟主委張敏男表示,近來廟內供奉的文昌帝君受到年輕學子的歡迎,而前往宮廟參香一定要講求禮儀,這是一種對神明的基本禮貌,注意先外、後內,以及中、右、左的順序。許多年輕人到廟裡問事業、求功名,往往都是父母帶著,年輕人只能拿香跟拜,甚至中壯年人對於祭拜的儀禮也搞不清楚。張敏男提醒,民眾到宮廟參拜,首先要到廟前的天公爐,朝外祈求天公護佑,接下來是人大殿拜中央的主祀神明,以文山集應廟來說,對外拜完天公後,接著就是持香參拜正殿的保儀尊王(尪公)。以方位來說,右邊為尊,因此接下來是到面對大殿右邊的文昌殿,拜文昌帝君,接著前往更右邊的太歲殿,然後才轉到正殿左邊,參拜土地公與文、武財神。張敏男說,除非廟裡另有指示,不然照著外、內、中、右、左、後的順序拜神,就不會出錯。高芯悅所屬的景文高中設計團隊2023年出國參加德國紅點設計獎,以「文昌帝君」為主題,獲得品牌設計與識別類獎項。(圖/翻攝自景文高中-設計群臉書)今年就讀景文高中三年級的高芯悅就是在廟裡忙進忙出的熟手,她說,從小家裡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對於到廟裡拜拜,只覺得是一種傳統文化;但因為她就讀高中設計科,之前為了準備參加全國競賽,老師帶著同學到學校附近的文山集應廟祈求比賽順利,讓她覺得心情特別沈穩,在考試時更能發揮自己的實力,因此後來自己常到廟裡參拜。「拜文昌君是台灣蠻特殊的一件事,現在的年輕人為了求功名,每逢考試前都會主動去拜文昌帝君,我覺得還蠻酷的。」高芯悅經常到文山集應廟拜文昌,她覺得這個信仰很特別,因此以文昌帝君為主題發想,結合傳統文化與新的設計風格,最後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另外,高芯悅其他的作品也在2023年得到第32屆時報金犢獎的「最佳新銳獎」。 高芯悅說,金犢獎的頒獎會場安排得十分隆重盛大,讓她覺得「得這個獎成就感蠻大的」,感覺受到肯定,也更激勵她繼續往設計的路上前進。高芯悅贏得全國大賽第一名後,獲保送國立科技大學資格,目前鎖定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跨域整合設計學士,希望可以在大學時期,繼續學習各方面知識,朝向國手邁進,也希望自己之後能有機會,回到技職教育體系傳授經驗給有興趣的學生。文山集應廟主委張敏男說,過年到廟裡參拜,除了依序上香外,也別忘了摸摸財神殿裡的金元寶,沾沾喜氣。(圖/黃威彬攝)
陳超明7大願景政見連發 苗栗縣長鍾東錦到場力挺
苗栗縣第1選區立委陳超明政見連發,繼前日公布願景行動地圖後,(27日)再公布「願景7箭」;陳超明說,願景7箭主軸從小顧到老,並照顧婦幼、勞工和農漁民,也要充實社福醫療條件,讓青年放心扎根苗栗合計43項,未來將搭配48項的願景行動地圖各鄉鎮政見,結合苗栗縣長鍾東錦的施政方向,打造幸福苗栗願景。苗栗縣第1選區立委陳超明公布「願景7箭」政見,願景7箭主軸從小顧到老,並照顧婦幼、勞工和農漁民,也要充實社福醫療條件,讓青年放心扎根苗栗合計43項。(圖/陳超明提供)陳超明表示,從小顧到老,代表從孩子出生、受教育、出社會到退休養老,每個階段都有更完備的照顧,願景7箭中的友善婦幼,包含補助女性凍卵、提高育嬰留職津貼、幼兒園學費減免及補助、提高祖父母帶孫津貼,以及提供學齡前的家長更友善環境。至於教育優化部分,陳超明說,自已立委任內爭取中央補助超過15億元教育經費,包含校舍重建、跑道翻新、風雨球場興建、老舊廁所更新及校園設施設備改善等等,接下來除了持續改善學校運動場及校園環境外,將要求重新檢討雙語政策、爭取半導體學院、強化技職教育、制定營養午餐專法、建構健全3級體育培訓制度,協助小學至大學的苗栗學子,有更好的受教場域。陳超明也說,農業是苗栗縣主要產業,過往天災發生或政策有不合理之處,他都極力向中央爭取與反映,像是大區輪作取消影響一期稻作無法繳交公糧、極端氣候造成的農損、春耕放水量不足等。這次願景七箭的興農豐漁,內容有一港口一特色、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提高老農津貼、提高農路預算、滾動檢討保安林政策、改善農漁會設施、檢討低丘緩坡法令、擴大抗逆境作物種植地區,以及檢討農業保險啟賠標準等。陳超明強調,「一定會與農漁民站在一起,與鍾東錦縣長攜手做農漁民的靠山。」另外,有關醫療平權部分,陳超明表示,他首要推動部立苗栗醫院改制為台大醫院分院,提升苗栗地區的醫療量能,不讓就醫存在城鄉差距。他也會持續推動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免繳健保費,同時爭取設立癌症基金、推動降低癌症篩檢年齡,還有增加免費成人健檢次數與項目,保障鄉親健康。與醫療平權相輔相成的社福政見,陳超明說,苗栗縣老年人口佔全縣人口超過18%,因此必須持續擴增長照人力與平價長照機構,且培訓二度就業人口投入長照行列,並提升所得稅長照扣除額至20萬元,健全苗栗的長照環境。同時,陳超明呼應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的放寬取消巴氏量表政見,與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面對身障者的需求,陳超明也說,將持續爭取補助擴增縣內的輔具據點及便利站,讓苗栗能更友善。青年方面,陳超明表示,讓苗栗子弟不用南漂、北漂,這是他持續努力的目標,因此要將青年創業指揮部與地方創生結合,青年子弟創業更便利,也會持續和鍾東錦在中央爭取青年住宅、同時,吸引國際大廠投資苗栗,而居住、就業一同併進。陳超明也注意到青年運動及毛小孩活動的需求,未來將持續完善運動場設施及增加寵物友善公園,苗栗在地就有好的休閒環境。為減輕青年朋友負擔,他也特別提出提高扶養年幼子女扣除額、低薪上班族所得水減半等政見,一來鼓勵生育、二來減輕負擔。至於勞工政策部分,陳超明說,將持續推動讓勞工朋友選擇退休金領取方式時能有猶豫期、改善單身勞工遺屬年金請領方式、逐步調高基本工資、督促勞動部調整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及5.提高無薪假薪資補貼,提供勞工朋友更全面的照顧。
不必外來侵略就會自己滅亡 柯文哲:少子化是國安問題
柯文哲在第二場總統政見發表會第二輪發言說,台灣最嚴重的國安問題,是人口減少,不用外來的勢力,很快社會就會崩解。過去政府早就能見到這個問題,卻一直未解決,明知少子化,還大量將技職教育升格成大學。柯文哲說,預計台灣今年的新生兒數目還會再創新低,去年出生13.8萬,死亡20.7萬,真是生不如死,目前臺灣的生育率和南韓在拼全世界倒數第一,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必外來的侵略,台灣會自己滅亡,這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國安問題,藍綠執政也都沒有提出有效的解方,這個問題還持續惡化中。柯文哲說,台灣的問題是晚婚,然後才是不生小孩。因為低薪、高房租、高房價、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小孩、育兒環境不友善,還有個人身體的問題, 解決少子化的問題牽涉甚廣,這不是單一部會所能解決的,必須要結合各部會的資源,所以要提升管理位階。人口問題是國安問題,因此在行政院要設人口發展委員會」,目前衛福部少子化辦公室根本沒有發揮功能。柯文哲指出,目前的法律,婦女可以凍軟卵,但必須結婚才能解凍,這是剝奪女性身體自主權,應該要修法修改。《人工生殖法》在立法院卡關多年,限制不孕婦女的生育機會,侵害婦女的身體自主權,人工生殖法應當納入代理孕母,協助不孕家庭有機會圓夢。柯文哲,不要再稱老人、銀髮族,而是壯世代,不再把高齡者當作社會的負擔,從現在剛始改變,如果看待老人,也是未來你的處境,打造第三人生大學,讓壯世代成為台灣的新力量,讓社會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蕭美琴第二輪政見發表「保證任內台海不會戰爭」 抨擊對手一直槍口對內
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於今晚7時登場,民眾黨候選人吳欣盈、民進黨候選人蕭美琴、國民黨候選人趙少康首度交鋒。蕭美琴於第二輪發言時,針對台海局勢緊張部分,她表示,對手槍口都對內,對台海局勢緊張都歸咎於民進黨,其實是中國以威權之姿向國際擴張,試圖改變現狀,並指在國民黨主政時,軍備也未曾減少,台灣強化國防是要避免戰爭發生,「賴蕭主張要捍衛台海和平現狀,不讓台海爆發戰爭」。蕭美琴認為國家的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掌握時代的趨勢,化危機為轉機,帶領台灣走出一條穩健而又創新發展的道路,蕭美琴先是聚焦在「私立大學學費補助」與「再生能源發展」及「國家安全」3項政見。首先,她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長期存在反向分配的特殊現象。比例上家境較富裕的孩子更有機會進入收費比較低的公立大專院校;而家境較困難的學生反而有很多就讀收費比較高的私校,畢業後立刻要承擔沉重的學貸壓力。因此,她主張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更要縮減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每年補助私立大專院校學生3萬5千元的學雜費,逐步落實教育平權的理念,「另外,我們也要擴大投資技職教育,充實學校的設備與師資,讓我們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長,同時為產業培養優秀的人才」。再來,蕭美琴提到2016年蔡英文總統推動第一次能源轉型,並表示若當選後,未來將繼續推動第二次的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的綠能,加上深度的節能科技儲能以及智慧電網,除了傳統的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外,也會積極地部署氫能、地熱發電等前瞻的再生能源,預計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將提高到30%,以探接軌國際的共識。針對台海局勢部分,蕭美琴宣示將建立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降低台海緊張關係,確保和平的現狀。蕭美琴抨擊對手一直槍口對內,將台海情勢緊張歸咎民進黨,但其實真正原因是中國以威權之姿不斷的向外擴張,企圖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和現狀,她還指就算是國民黨主政時期,中國軍備也未曾減少,因此民進黨強化國防,是要避免戰爭發生,她也表示賴蕭主張要捍衛台海和平現狀,不讓台海爆發戰爭,努力捍衛台海和平,印泰也會和平」。
台師大公告工教系114年起停招 創系70年走入歷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積極轉型,12月20日舉行校務會議決議,臺灣第一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學系、已有70年歷史的工業教育學系學士班,擬自114學年度停止招生,但未來仍將保留碩、博士班。原本的工教系各分組陸續獨立成專業系所,至今壯大發展成「科技與工程學院」,已完成轉型的階段性任務,並肯定其推動臺灣技職教育及發展,具有功不可沒的貢獻。提案中決定停招的原因,包括國際高教於工業教育領域皆已轉型,新聘工業教育專長領域師資不易;目前學士班培育方向與車能學程重疊性高,招生亦產生重榜情形;工教系專任師資目前主要在研究所授課,調整後可更專注於研究所專業發展,工教系停招案經校務會議出席委員投票通過後,將依規定報教育部核定。有關大學部停招,師大也表示教務處與師生歷經多次溝通,提出三項方案保障學生受教權益,首先是「輔導轉系」,輔導有意轉系的學生順利轉至科工學院相關學系,並協助後續銜接措施。其次是「原系畢業」,希望以工教系畢業的學生,學系將持續開設課程,教務處將放寬最低開課人數限制,以滿足畢業學分;將維持開設目前工教系三類專門課程,持續培育「師資生」,另外,針對技術型高中的升學招生名額將由科工學院相關系所來接收,所以亦不會受影響。台師大教務處也保證教師、助教權益不受影響,工教系原碩士班、博士班及兩個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應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技職教育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皆持續發展,現有教師可於學系既有碩、博士班繼續任教,助教可繼續服務。
侯友宜提課後照顧政見 賴清德競總批畫大餅的空頭支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天提出「6到12歲國家顧」政見,包括推動公立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課後照顧延長到晚間7時、偏鄉及弱勢學童開設照顧專班、倍增青年就業等。對此,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競總發言人郭雅慧表示,各地方政府目前皆視各地財政狀況推行相關政策,侯此時拋出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並延長時間,無疑又是一塊畫大餅的空頭支票。侯友宜今天與國民黨籍立委參選人洪佳君、競辦發言人江怡臻、板橋國小家長會副會長張珈瑜共同舉行「侯趙顧,好照顧」兒童課後照顧免費政策記者會。侯友宜說明,他將延續「0到6歲國家養」至「6到12歲國家顧」,推動公立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及人數倍增、課後照顧到晚上7時、偏鄉及弱勢學童開設照顧專班、倍增青年就業等,實現家長安心、學童安全、弱勢安穩的「三安」願景。郭雅慧表示,教育政策的推行代表整體教育資源的分配,侯友宜單點式地推動政策缺乏完整規劃與配套措施,而賴清德所提出的政見,則是完整涵蓋「0-22歲」各個年齡層的需求。郭雅慧舉例,在「0-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2.0」部分,賴清德提出擴大公共化及準公共化的量能、推動使用公托者補助提升至每月7,000元、由政府補助支持人力,讓公共幼兒園寒暑假能提供服務,並延長送托服務時間等等;在「6-18歲」方面,則是提出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友善學習的校園環境、積極培育全球公民、照顧兒少身心健康,以及提升特教品質;而「18-22歲」,則是著重投資青年生涯,支持多元發展,其中包含減輕高教學費負擔,促進教育平權、投資技職教育,培育多元人才等等。郭雅慧強調,一個負責任的總統候選人,必須要全面性地提出政策規劃,賴清德從0-22歲皆提出完整內容,是所有候選人中最負責任的一位。而針對侯友宜所提出之政見,目前政府鼓勵各縣市政府就財政可允許範圍內,擴大辦理課後照顧的服務,並盡量給予中低收入戶家庭減免補助。郭雅慧說,政府一步一步謹守財政紀律、負責任地推行政策,侯友宜卻想一步登天,一味把選舉當市場漫天喊價。
技職生學術化人才難覓 立委提3大建議多管齊下改善
民眾黨立委參選人邱臣遠指出,台灣持續面臨產業五缺的困境,包含「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政府多年遲遲無法改善,長期下來對於產業和國家永續發展,更加劇了我國產業競爭力的流失,邱臣遠提出3大建議,政府應透過政策多管齊下改善。邱臣遠指出,近日有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技職學術化加劇產業缺工」的問題。事實上,早在2013年國家教育研究院即指出,中等教育階段技職教育學術傾向化,將導致基礎和中級技術人力的嚴重缺工。果不其然,在少子女化世代還沒全面進入工作年齡的時候,缺工的問題卻提早且擴大影響。導致政府錯手不及,遲遲提不出因應對策。對此,邱臣遠認為,教育部及勞動部應重新檢視現行技職教育與產業脫軌的問題,就產業需才與學生技能的培養,重新評估現有技職教育修正的可能。此外,技職教育體系涉及產業須才及學生就業方向的規劃,教育部應以「學以致用」為考量,完善制度,協助學生接軌職場。最後,邱臣遠強調,政府應重新評估適度引進外籍勞工填補缺工缺口,以及推動《新經濟移民法》填補關鍵技術人才之可行性。
113年基本工資每月調漲1070元 工商協進會:有「五」憂 需配套因應
工商協進會今日(8日)表示,調漲基本工資將推升物價上漲,降低調薪效果,並造成企業經營成本升高,建議政府9月審慎研議是否調整電價、延長實施減徵關鍵原物料稅負措施,以免助長通膨壓力,造成企業及勞工的衝擊。勞動部8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決定自113年1月1日起,月薪由現行26,400元調漲至27,470元,調升1,070元,調幅約為4.05%;每小時基本工資則比照每月基本工資之調幅,由現行176元調漲至183元,調升7元。這也是我國連續8年調漲基本工資,與105年蔡總統上任以來相較,調幅超過3成。工商協進會認為,經濟成長是勞資雙方共同打拼的成果,員工是企業的重要資產,贊成適度調漲基本工資;但面臨全球經濟下行,我國對外出口下滑,經濟成長趨緩。另外,企業面對淨零排放、通貨膨脹以及人力短缺等挑戰,建議政府應顧及產業經營現況,加大力道協助產業妥善因應,提振產業競爭力。政府亦須持續推動台灣產業創新與轉型,改革技職教育,加強產、官、學的互動與合作,同步提升勞動生產力,讓薪資調幅與人力素質呈現同步增長。
3年大學+1年兵役可行? 立委批:恐兩頭燒卻兩頭空
自蔡英文總統宣布一年義務役期延長之後,國防部拋出3+1方案,盼大學生於3年內完成大學學業並以1年時間當兵,教育部隨即頒布「大學校院學士班學生就學期間服役彈性修業實施指引」,引發外界質疑。民眾黨立法委員張其祿批評,最後恐會落得兩頭燒卻兩頭空的局面。立委張其祿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近5年來約8成高職生都繼續升學,有學者批評這與《技職教育法》目標相違背,將造成產業缺基層勞工,水電工、土木工等人才及技術傳承將越來越難。目前蔡政府「無頭蒼蠅式」的教育及國防政策,已讓國家蠟燭兩頭燒,年輕人無所適從。喊出3+1政策,3年讀大學、1年服兵役,張其祿表示,國際間確實有類似案例,例如以色列國防軍與耶路撒冷大學、希伯來大學等大學的「Talpiot計劃」,篩選優秀特定學生接受為期三年的學術訓練,後續分發到各軍種服役6年才能取得學位,但當中約僅四分之三能順利畢業,且性質仍屬於儲備軍官訓練團,對照台灣國防部與教育部主導的3+1政策確實是世界創舉。張其祿直言,全世界大學學制都是四年,某些專業科系更因專業實習更達到了5年制、6年制以上(如獸醫系、醫學系),學生在4年內光要消化一百多個畢業學分、完成學分少卻耗時的實習,就已經相當緊湊,教育部若要求學校及大學生為了「3年大學,1年當兵」,強行挪用原有的課程規劃及排課順序,不但在教育上有揠苗助長疑慮,可能使學生無法對所學精熟,更不要說要在實習中達到產學銜接目的,張其祿無奈表示,難怪有人說「最不懂教育的就是教育部!」張其祿提到,目前面對專業人才斷層,連水電、土木工都大缺人才,已有學者警示「高職生都去升學,未來找不到水電工」。在這種狀況下,教育部不設法改善當前大學教育與產業銜接失調問題、重振技職教育,反而要變相剝奪大學教育最精華的第四年實習、產學合作、進入研究室見習及職場介接之機會。此外,張其祿也認為,國防部若未確保挪用大學最後一年所做的兵役訓練,能夠真的符合備戰所需,更容易使大學教育與國防訓練兩方都呈現「半瓶水」,兩頭燒卻兩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