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養親屬
」 報稅 財政部 綜合所得稅 減稅 基本生活費康芮颱風來襲! 綜所稅第2批退稅今照常入帳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第2批退稅,預定於今(31日)撥入納稅義務人申報時指定的金融機構存款帳戶,估9萬人可領錢,入帳時程不受颱風假影響。財政部指出,綜所稅退稅時間點分別在7月31日、10月31日、隔年1月20日;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第2批退稅將於今(31日)撥入納稅義務人申報時指定的金融機構存款帳戶,未指定帳戶者,該所將寄發退稅憑單,兌領期限為113年10月31日至12月31日止,民眾若接獲退稅憑單,請儘速於期限內向指定金融機構兌領或提出交換。財政部表示,為節省民眾寶貴的時間,請多利用直撥退稅,既方便又安全,納稅義務人只要在申報時於「存款帳戶退稅」欄位或於國稅局寄發「使用直接劃撥退稅同意書」時,詳填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在各金融機構存款帳戶,退稅款就可自動撥入指定帳戶,除可免除退稅憑單被冒領、遺失或因遷址無法收取之困擾,又可節省前往銀行辦理提兌的時間。財政部提醒,國稅局辦理退稅方式,僅以納稅義務人申報時所填寫存款帳戶辦理轉帳劃撥退稅、開立退稅憑單或退稅支票方式通知納稅義務人領取退稅款,不會以電話通知納稅義務人前往自動櫃員機提領退稅款,請勿受騙上當。財政部提到,納稅義務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轄屬分局、稽徵所查詢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將有專人竭誠為您服務。
主計總處今公布「基本生活費增加7000元」 四口之家至少省稅1400元
主計總處今日公布個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所計算的基本生活費為20.9萬元,較2023年度的20.2萬元,增加7000元,依此來算明年個人起碼省稅350元。主計總處今日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平均每戶收支、家庭消費支出結構、家庭設備普及率及自有住宅率等數據。依據《納稅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60%。以四口之家來算,起碼可以省稅1400元。
婆婆嗆「想報扶養給錢」!聯手小姑雙邊撈 人妻出招被飆罵祖宗18代
5月是報稅季,申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可以抵免稅額。一名人妻抱怨,婆婆要跟他們拿省下來的稅錢,甚至還要他們幫小姑的稅繳掉,等於雙邊拿,讓她很傻眼,最後心一橫不申報扶養、不給錢,還被飆罵祖宗十八代,「突然覺得,乖乖繳稅,真!好!」人妻在《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表示,要報稅了,就想起被婆婆勒索的事蹟,被銃康,還要她給錢;她透露,之前小姑長期沒工作,也就沒有所得需要報稅,至於公婆他們也沒有所得,基本上生活都互相照應,有大額支出時,都是直接找他們夫妻倆買單,所以報稅時,先生理所當然的把公婆列入扶養,而他們也同意,「但婆婆說,要把省下來的稅,拿一部分給她,畢竟他們讓我們節稅,我們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想說也是給自家人,也就不計較一直給婆婆錢。」人妻提到,小姑找到工作後,婆婆居然仍要求拿過去報稅時省下來的錢,還說如果想扶養她跟公公2人,就要連小姑的稅一併支付,不過後來先生選擇只報扶養1人,另一個讓小姑報,所以給婆婆的錢也減少,因為小姑基本上,報一名扶養親屬,也就不用繳稅。豈料,隔年國稅局來函,要他們補稅,因為重複申報扶養。人妻指出,小姑一次申報2人,而國稅局表明,若有爭議,大家一起去國稅局說明,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婆婆,婆婆一聽馬上變臉,還扯說他們夫妻給的錢太少,還不幫小姑繳稅,若要她跟國稅局改變說法,就要拿更多的錢並且連同小姑的稅繳一繳才行。人妻嘆,自己聽完後,牙一咬就去把稅繳掉,那一年已經給婆婆的錢也要不回來,而婆婆得知此事後,氣得跳腳,怒罵她惡毒,把她罵了一整年,「婆婆說我不知道給家裡省錢,錢給自己人不好嗎?繳給國稅局能幹嘛?隔一年,婆婆又來敲詐,說給我們報2個扶養,省下來的錢給她,小姑的稅也要幫繳,家裡大額開銷還是我們要付?」人妻只好回,「婆婆啊,小姑是你的心頭肉寶貝女兒,她沒養你們,還啃老,給她報扶養2人,差額妳就跟小姑拿啊!以後我們不會再報扶養了,所以也不會有什麼省下來的差額給您。」她笑說,婆婆聽完後氣炸,把她祖宗十八代罵一輪,「突然覺得,乖乖繳稅,真!好!」
90歲老爸往生!兄弟搶「申報扶養」鬧掰 「這原因」哥哥贏了
5月迎來報稅季,而所得稅法有關個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的規定,目的在使納稅義務人對特定親屬或家屬盡其法定扶養義務。不過,免稅額申報權利僅單一,如遇有2人以上重複申報扶養直系尊親屬時,稽徵實務上如何認定,是不少人的疑問。對此,高雄國稅局解答了。高雄國稅局說明,當有實際扶養事實之數人在同1年度內重複列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免稅額時,應由親屬間協議其中1人申報扶養,數人亦可協議每年輪流申報免稅額,如協議不成,則依各申報人提出實際扶養事實證據及民法規定扶養順位,核實認定由主要扶養人列報。高雄國稅局指出,所謂「實際扶養事實」,應以各申報扶養者所提出的實際扶養事證,參照申報扶養者與受扶養親屬間有無同住一家、負責日常生活起居飲食及衛生的照顧、實際支付扶養費用等情節,綜合判斷申報扶養者對受扶養親屬所盡扶持養護的程度,並以程度較多者,認定為主要扶養者,而得列報受扶養親屬免稅額。高雄國稅局舉例,甲、乙兄弟於年度綜合所得稅均申報扶養其高齡90歲父親的免稅額,核定時發生重複列報情形,因該親屬已往生,該局輔導雙方協議由何人列報,但協議不成,於是請甲、乙兄弟提供扶養事實,查得結果哥哥與父親長年同住,並負責其食衣住行與醫療等照顧,弟弟則每個月匯款1萬元生活費與父親,最終該局認定弟弟僅盡經濟上部分負擔扶養義務,並非主要照顧者,所以剔除弟弟列報父親的免稅額,由哥哥認列。高雄國稅局提醒,家人同時或輪流照顧扶養直系尊親屬,為一般社會常情,各納稅義務人如能透過協議,由其中一人申報扶養親屬免稅額,除可調和納稅義務人最適稅負,又能避免爭端、增進家庭和樂。
姐報稅搶申報爸!怒嗆「男生賺比較多」:人家是女生 高薪男氣炸:罵我是畜生
5月迎來報稅季,納稅義務人若超過一定收入都必須繳稅。一名男網友抱怨,姐姐不僅要報爸爸扶養,還要求小孩也要給她報,原因竟是「你是男生賺得比較多,人家是女生」,讓他相當傻眼。原PO在PTT以「大家繳所得稅了嗎」為題表示,姐姐住外縣市,一個月會回來探望爸爸1、2次,收入大約只有他的4成,豈料近日報稅季,「剛剛姐姐傳訊息來,說她要申報扶養父親,如果可以,她希望我連小孩也給她申報扶養,說她這樣子就可以繳很少的稅。」原PO當下立刻問,「為什麼?」沒想到姐姐居然回,「你是男生賺得比較多,本來就該繳多一點的稅,人家是女生,本來就該給我報扶養。」原PO氣炸,「請問這算女權自助餐嗎?前幾年她還為了扶養我爸,罵我是畜生。」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吃自助餐的女權老阿姨,快點斷絕」、「她很敢講欸」、「正常情況下小孩只能由父母報扶養」、「父母給高稅率的報才對,省的錢分一半給她」、「申報父母幫手足繳稅很正常」、「我家是稅率高的人報,然後報扶養的人把所有因為扶養省的稅金都拿給爸媽」。國稅局提醒,未成年子女而有所得者,除其已結婚得合併其配偶之所得單獨申報課稅外,應依所得稅法第15條規定,由其父母合併申報課稅,配合民法修正法定成年年齡,納稅義務人須注意所列報之扶養親屬如已成年,該受扶養親屬須符合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1款規定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情事,才可以列報扶養。國稅局呼籲,納稅義務人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務必於法定期限內繳納稅款,如有逾期之情形亦應儘速繳納,以減少被加徵滯納金及滯納利息。
迎5月報稅季!國稅局盤點「6大申報常見錯誤」小心別踩雷
5月報稅季又要到了!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為113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今年所得稅申報期維持法定時間1個月,為了避免國人出現漏報、誤報等情形,國稅局也列舉出「6大報稅常見錯誤」,提醒民眾多加注意。6大報稅常見錯誤如下:一、與配偶分居未依規定據實填報配偶間因感情不睦而分居,致無法合併辦理結算申報,經分別各自填寫一張申報書辦理申報,但疏忽在申報書上填寫他方配偶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亦未註明分居,違反所得稅法配偶合併申報的規定。二、免稅額申報錯誤●每人免稅額為9.2萬元,年滿70歲的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父母、祖父母等)免稅額為13.8萬元;但申報扶養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或同居一家有實際扶養事實的其他親屬(叔、伯、舅等),免稅額僅為9.2萬元,不適用增加50%的規定。●誤列報已成年未在學或非身心障礙,服役、待業等有謀生能力的子女。 三、申報時自行刪除或變更以憑證下載或臨櫃查詢的所得資料如對下載所得資料的所得年度、金額或所得類別有疑義,請先向憑單填發單位洽詢、確認,在未確認清楚前,切勿自行刪除或變更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以免發生漏報。四、漏報所得●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個人房東出租房屋與個人,漏未申報租賃所得。●私人借貸利息所得:個人間借貸並辦理最高限額抵押權設定,約定收取之利息漏未申報。●海外所得:未列報符合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的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來源所得。每一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達100萬元者,其海外所得應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之海外所得申報。●未上市、未上櫃股票之交易所得:未列報符合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有價證券交易所得。五、申報不得列報的扣除額●捐贈列舉扣除額:列報點光明燈、安太歲或支付塔位等有對價關係的款項;或對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的捐贈,申報金額超過全年綜合所得總額20%的限額。●保險費列舉扣除額:列報「非直系」受扶養親屬的保險費;或申報全民健康保險以外的保險費,超過每一個被保險人每年2.4萬元的限額。●醫藥及生育費列舉扣除額:列報非公立醫院或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或未經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正確醫院的醫療費用;列報非屬醫療性質的醫美整形、坐月子費用、看護費用;自行申報未扣除受有保險理賠部分的醫藥及生育費。●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額:列報「修繕貸款」或「消費性貸款」名義的房貸利息支出;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未於課稅年度在該地址辦竣戶籍登記;課稅年度有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列報子女就讀國內、外及大陸地區未經教育部認可學校(如國外語言學校)的教育學費。六、網路申報資料「未上傳」致報稅失敗採網路申報者,可以申報系統產出「檢核用計算表」檢查申報內容及計算稅額,確認無誤後,請務必將「申報資料上傳」及確認報稅系統顯示「步驟5-申報完成」(手機版)或「上傳申報成功」(線上版及離線版)訊息,才算完成申報,並請印收執聯自行留存7年,以便日後查考。
報稅季來了!1圖看懂免繳稅門檻「2類人免申報」 扶養親屬條件一次看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5月報稅季,財政部在臉書列出5大免繳稅族群的門檻條件,其中單身年所得在21.6萬元內、和配偶合併申報所得在43.2萬元以內,都可以免辦理綜所稅申報。至於另外3類族群,雖然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與各項扣除額合計數,即使不必繳稅,仍必須完成報稅作業。財政部表示,申報常見錯誤之一就是只繳稅忘記申報,提醒大家採人工、二維申報或網路報稅時,申報跟繳稅2個動作都要完成。除非是稅額試算,國稅局已將原本必須由納稅義務人主動提供的申報資料,進行初步試算,只要確認試算內容無誤,並依稅額試算通知書上所載方式繳稅,就視為同意以試算內容完成申報。1、免繳稅、免申報單身,112年度年收入未達21.6萬元。2、免繳稅、免申報已婚,與配偶合併申報,112年度合併申報後年收入未達43.2萬元。3、免繳稅、要申報單身,112年所得超過21.6萬元,但未達42.3萬元。4、免繳稅、要申報雙薪家庭,無扶養子女、親屬,112年所得在43.2萬元以上,但未達84.6萬元。5、免繳稅、要申報雙薪,扶養2名子女,112年所得超過43.2萬元,但未達127萬元。(圖/翻攝自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另外,財政部也列出列報扶養親屬之條件:直系尊親屬(祖父母、父母)年滿60歲:可直接列報。未滿60歲:須無謀生能力。子女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同胞兄弟姊妹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其他親屬或家屬(叔、伯、舅、姪、甥、孫等)未滿18歲:同居一家永久共同生活且具家長家屬關係,互負扶養義務且確實有扶養事實。年滿18歲: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圖/翻攝自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
報稅季來了!1圖看懂免申報、免繳稅門檻 扶養親屬條件一次看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5月報稅季,財政部在臉書公告5大試算情境,其中單身年所得在21.6萬元內、和配偶合併申報所得在43.2萬元以內,都可以免辦理綜所稅申報。另外,有3種情境雖然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與各項扣除額合計數,即使不必繳稅也必須完成報稅作業。財政部表示,申報常見錯誤之一就是只繳稅忘記申報,提醒大家採人工、二維申報或網路報稅時,申報跟繳稅2個動作都要完成。除非是稅額試算,國稅局已將原本必須由納稅義務人主動提供的申報資料,進行初步試算,只要確認試算內容無誤,並依稅額試算通知書上所載方式繳稅,就視為同意以試算內容完成申報。情境1、免繳稅、免申報單身112年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總數21.6萬元。情境2、免繳稅、免申報已婚,與配偶合併申報112年度合併申報後年收入未達43.2萬元。情境3、免繳稅、要申報單身112年所得超過21.6萬元,但未達42.3萬元。 情境4、免繳稅、要申報雙薪家庭,無扶養子女、親屬112年所得在43.2萬元以上,但未達84.6萬元。情境5、免繳稅、要申報雙薪,扶養2名子女112年所得超過43.2萬元,但未達127萬元。(圖/翻攝自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另外,財政部也列出列報扶養親屬之條件:直系尊親屬(祖父母、父母)年滿60歲:可直接列報。未滿60歲:須無謀生能力。子女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同胞兄弟姊妹未滿18歲:可直接列報。年滿18歲: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其他親屬或家屬(叔、伯、舅、姪、甥、孫等)未滿18歲:同居一家永久共同生活且具家長家屬關係,互負扶養義務且確實有扶養事實。年滿18歲: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須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圖/翻攝自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
5月報稅季來了! 扶養成年子女「3情況」可報扶養節稅
5月報稅季將至,請注意民法已將成年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避免申報錯誤,而家有子女應選擇自行申報綜所稅或被列報為受扶養親屬較有利?財政部國稅局建議,民眾可先後依「年齡」及「是否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2步驟判斷。國稅局說明,子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應選擇自行申報或由納稅義務人列報為受扶養親屬較有利?民眾可先後依「年齡」及「是否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2步驟判斷就不會報錯,而且即便子女滿18歲,只要符合3大條件,可由納稅義務人列報為受扶養親屬減除免稅額。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依所得稅法第15條第1項及第17條第1項第1款第2目及第3目規定,納稅義務人之子女、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之同胞兄弟姊妹,如未成年或已成年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可由納稅義務人列報為受扶養親屬減除免稅額;年度中成年者,可自行選擇單獨所得稅申報或由納稅義務人列報扶養合併申報。18歲申報綜合所得稅認定原則。(圖/財政部)該局表示,有關受扶養親屬「無謀生能力」之認定,民眾常把待業中、無薪假或補習中誤解成「無謀生能力」態樣,容有補充說明必要。依財政部109年3月26日台財稅字第10904516510號令釋規定,所稱無謀生能力,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因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經取具醫院證明,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二、符合衛生福利部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目之7規定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三、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者。
報稅季將到! 財政部列7項特別扣除額
綜合所得稅申報即將在5月1日展開,民眾最關心的便是有多少扣除額可以減稅。財政部整理7項特別扣除額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適用。其中,薪資所得、儲蓄投資、幼兒學前等3項特別扣除額,在申報時可直接扣除,免附證明文件。至於身心障礙、長期照顧、財產交易損失、教育學費等4項,須附上證明文件,提供稽徵機關查詢,合規定者可以扣除。今年5月將申報112年度綜所稅。財政部指出,適用對象包括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受扶養親屬的特別扣除額有5項,即薪資所得、身心障礙、長期照顧、財產交易損失、儲蓄投資。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適用有薪資所得的受薪階級,每人上限20.7萬元。至於若有「特定費用」高於20.7萬元者,可採核實減除,但須附附證明文件,也就是所謂的名模條款;包括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等皆可減除,但各項上限為薪資收入的3%。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須為金融機構存款利息、儲蓄性質信託資金收益;值得注意的是,申報上限為「全戶」27萬元。至於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5歲以下、即民國107年以後出生的子女,每名12萬元。但設有「排富條款」,若綜所稅適用稅率級距在20%以上,或股利所得採28%分離課稅,或是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元者,也無法扣除。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病人(不得以重大傷病卡代替),每人可減除上限20.7萬元。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要符合衛福部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才能適用,每人12萬元。不過,財政部說明,若同時符合身障扣除額適用要件,兩者共可扣除32.7萬元。同樣設有「排富條款」,若綜所稅適用稅率級距在20%以上,或股利所得採28%分離課稅,或是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元者,只要符合其中一項要件就不適用。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若出售房屋有財產交易損失者,扣除上限為當年度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若沒有財產交易所得,或扣除不足,可以保留3個年度再扣除。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必須是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教育學費,每人扣除額上限2.5萬元,若是已接受政府補助者,就不可扣除;就讀空中大學、空中專校,以及五年制專科學校前3年也不可扣除。根據財政部指出,4月26日起就可至各地區國稅局,查調112年度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注意!5月報稅季將至 今年3大變動計算別踩雷
2024年5月申報綜所稅應注意法規變動5月報稅季節即將來臨,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提醒,今年申報2023年綜合所得時,要注意3大變動,包含適用扶養親屬免稅額時成年的認定門檻下修為18歲、每個人的基本生活費由原本的19.6萬元調高為20.2萬元、與個人受控外國企業的營利所得申報。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游雅絜說明,配合《民法》第12條修正滿18歲為成年2023年1月1日施行,使適用扶養親屬免稅額時成年與否認定回歸民法,《所得稅法》第17條規定,已修正為「未成年」及「已成年」,亦即稅法減除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及其他親屬或家屬等受扶養親屬免稅額規定,以受扶養親屬未滿18歲為限,滿18歲以上者須符合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才可由納稅義務人列報其免稅額。四口之家可多扣2.4萬元5月申報時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金額由19.6萬元調整為20.2萬元,較上次申報年度增加6000元。適用基本生活費的家庭,如果是四口之家,報稅可多扣2.4萬元,若稅率為5%可省稅1200元、稅率為12%則可省2880元。2023年起我國增加個人受控外國企業的營利所得(CFC),今年也要應該注意,民眾應留意同一申報戶的CFC所得與海外所得合計達100萬元,今年就要申報基本所得額。游雅絜補充,個人CFC制度對適用者多為台商,台商透過關係人控制國外低稅負公司,且本人、配偶及二親等內親屬合計持股達10%以上,符合法令要件規定者,即使符合CFC公司。該公司有實質營運且股利等消極性所得未達總收入10%或當年度盈餘未達700萬等屬豁免條件範圍,但仍須提交資料予國稅局,申報揭露CFC資訊。高雄國稅局提醒民眾申報所得稅時,若個人領取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非屬保險的養老金及《勞工退休金條例》辦理年金保險等,稱為退職所得,申報時也常常踩到「地雷」。退職所得計算主要有二大方式,首先如果是一次領取退職所得者,如果領取18.8萬乘以退職服務年限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0;18.8萬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以上,未達37.7萬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一半為所得額;如果超過37.7萬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全數為所得額。若算錯重複扣除要補稅如果是分期領取,減除81.4萬之後的餘額為所得額。扣繳單位依據規定核算員工退職所得,已經將員工所領取給付額減除定額免稅部分,據以填報為扣繳憑單的所得總額,納稅義務人應該將扣繳憑單的總額列報為退職所得,併入取得年度所得總額申報繳納所得稅。高雄國稅局舉例,2022年結算申報時,甲君退休金的扣繳憑單所載的給付總額為950萬,他又再減掉定額免稅金18.8萬乘以服務年資30年(950萬-18.8萬×30)×1/2),申報所得額只有193萬,但是實際上甲君退休金領取了1790萬元,950萬元是已經扣除過定額免稅,甲君就重複扣除了,所以遭到補稅與罰鍰共計約百萬元。高雄國稅局表示,退職所得不像是執業收入、租賃收入或其他所得收入,需要納稅義務人自行扣除成本、費用與損耗金額列報所得。通常扣繳單位已經依《所得稅法》核算員工退職金,將所得總額扣除了定額免稅的部分,所以納稅義務人在申報時,就不用再扣除定額免稅。
減稅利多!基本生活費調至20.2萬 每人省稅可省300元
減稅利多來了!主計總處昨日公布家庭收支調查,2022年度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3.7萬元,以此計算,2023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為20.2萬元,較去年增加6000元,以稅率最低5%計算,每人可省稅300元以上、4口之家起碼省稅1200元,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適用,估計受惠戶數可達230萬戶。根據《納稅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納稅者為維護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的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為中央政府機關參照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並以千為單位四捨五入,主計總處所公布2022年度的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3.7萬元,以此計算,2023年度基本生活費為20.2萬元,較2022年度的19.6萬元多了6000元。安永會計師楊建華表示,納稅者當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乘上家庭人口數,減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者列舉扣除額)以及儲蓄、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者,若還有差額,就可以再從年度所得總額中扣除,不予課稅。在扣除額條件沒有變之下,若以最低稅率5%以上,每人可以省稅約300元;12%計算的話,可以省稅720元。以四口之家為例,適用基本生活費、家庭條件沒變的話,明年申報2023年度綜所稅,基本生活費為就有80.8萬元(20.2萬×4)可扣除,相較於今年申報2022年度基本生活費可扣除78.4萬元,多2.4萬元可扣除。楊建華表示,基本生活費從2017年開始實施以來,每年皆有調整,調整金額在4000元到1萬元不等。預估可超過230萬戶受惠,年底前財政部將會公告。
明年5月報稅適用!基本生活費擬升至20.2萬元 估230萬戶受惠
主計總處18日公布2022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3.7萬元,據此試算,每人基本生活費有望調升至20.2萬元,較去年度的19.6萬元增加6000元,預計每人省稅300元以上,明年申報綜所稅時適用。此外多口之家也將因此受惠,估計戶數將達230萬戶。依2017年底上路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維持納稅者及受扶養親屬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其標準是依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此外,主計總處公布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持續增加,基本生活費也從2017年每人16.6萬元,調高至2022年每人19.6萬元,年年調高的趨勢,也創下連續六年調升的紀錄。財政部指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基本生活費總額,減去「免稅額、一般扣除額及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長期照顧等特別扣除額」的合計數,即為「基本生活費差額」,可自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財政部強調,依法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只要調高,「基本生活費」金額就會相應調整,但調整後的具體金額,仍須以年底正式公告為準。
報稅季開跑 勞保局:「4種管道」取得繳費證明
每年五月進入報稅季,許多民眾仍對節稅項目有所疑問。勞保局提醒民眾,除了勞工自願提繳的退休金,還有勞保、就保、職保、國保保險給付等,皆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勞保局亦表示,個人勞保、就保、職保及國保保險費繳費證明,有至少4種管道可以取得,民眾可挑選最方便的方式善用。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除雇主強制每月提繳工資的6%,納入勞退個人專戶,勞工也可在6%的範圍中,自行決定是否提繳、提繳比率作為退休金,但金額則由勞工個人負擔。勞保局表示,勞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因此,如果在2022年內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須注意扣繳憑單薪資所得總額是否已全數扣除自願提繳金額。依據稅法有關規定,凡是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等,除勞退自提外,包括勞保、就保、職保、國保等保險給付,皆不計入年度薪資所得,也不用申報課稅,均可在報稅時列舉扣除。勞保局提醒,如果發現未扣除或金額有誤者,請速洽事業單位向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免多繳稅款。同時,勞保、國保等繳費證明可透過一、網路列印;二、向投保單位申請(僅限勞保、就保、職保);三、至勞保局各地辦事處臨櫃申請;四、國保部分可至超商列印,或致電勞保局、線上申請郵寄,或逕向財稅機關申請,共有至少4種管道取得,民眾可自行挑選最方便的管道多加善用。另,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5月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民眾如需至國稅局臨櫃查調所得或辦理網路申報,請多加利用各地區國稅局提供之「報稅預約服務」,可使用電腦、手機、平板或電話進行預約,再依預約日期、時段至預約服務據點報到取號,以節省現場等候時間。該局表示,報稅預約服務提供所得查調、網路申報之預約服務,「所得查調」自4月25日起開放預約,「網路申報」則於4月26日起開放預約,均可預約次日起3個工作日之各時段。預約方式有網路預約、電話預約兩種。預約完成後,依預約日期及時段前往預約之國稅局,可持有預先下載之QR-Code或預約時之電話號碼用國稅局機臺辦理報到,現場將依報到順序叫號辦理。此外,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非同居一處但符合受扶養條件親屬可透過行動電話認證,於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取得查詢碼,供民眾下載受扶養親屬的所得與扣除額資料一起申報,讓「網路取代馬路」,報稅更便利。
買租屋節稅妙招1/去年買賣房子必看!專家教報稅季「這樣」節稅
5月報稅季節將到,日前一名IC設計工程師在Dcard發文,透露自己年薪約700萬元,股利約200萬元,但一年卻要繳200萬元的稅,讓他相當崩潰,詢問網友「節稅」之道,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有網友建議買房用房屋貸款利息抵稅。近年買房抵稅民眾不在少數,CTWANT整理房地產交易的報稅注意事項,不管是年薪千萬或小資族皆可節稅。節稅不是有錢人的特權,5月報稅季到來,動輒上千萬的不動產交易,經由合法審慎安排後,買賣雙方都可以省下可觀費用。尤其是去年出售房子的賣家,交易物件若是2016年以前取得,莫忘在今年5月申報交易利得,若不幸遇到賠售的賣家也能申請退稅;買方則可善用30萬元的貸款利息扣除額度,換屋族也別忘了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節稅,都是讓荷包「放輕鬆」的好辦法。【購屋族】網友建議的「買房子節稅」是指,購買自用住宅時,一戶每年可列舉扣除最高30萬元的貸款利息支出,但規定房屋必須登記在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名下,但若貸款人未在購買物件設籍,即不算自用住宅。不過對於高薪族、已擁有多戶房產的人而言,此法可能不切實際。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解釋,因為扣除額認定以「戶」為單位,如果一個申報戶中有2棟以上的房子申請房貸,僅限1棟申報,因此仍需選擇利息較高的1間列舉扣除。扣除時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如果有利息所得,必須先扣掉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包含銀行利息,不包含股利收入。舉例來說,若當年利息支出50萬元,但銀行利息收入有10萬元,在申報購屋貸款利息時,則需以50減去10,得到餘額40萬元,但餘額已超過申報額度上限的30萬元,因此只能以30萬元作為申報;又如果去年房貸利息支出30萬元,但另有利息收入3萬元,抵扣後餘額27萬元才可申報。前幾年不動產交易熱絡,大家別忘了可善用每年最高30萬元的貸款利息扣除額度來節稅,但是僅限1戶申報。(圖/報系資料庫、趙文彬攝)因此郎美囡建議,為充分利用30萬元的稅額,若銀行存款很高、有高利息收入的民眾,可先以手上存款償還部分房貸,以免讓存款利息吃掉房貸扣除額的免稅額度。去年曾以小換大、以舊換新的換屋族,千萬別忘了還有「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可以節稅。也就是納稅義務人出售自用住宅後,2年內又另購自用住宅,即可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必須把握幾個重點原則:一、不論買進或賣出的2間房屋皆須符合「自用住宅」的條件。二、無論是先買再賣、先賣再買均適用。三、2間房屋產權登記的時間必須在2年以內。四、2間房屋登記名義人為本人或配偶均可適用,不限於同一人。而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又有新舊制差異,只要是在個人2016年1月1日之前取得的不動產皆屬於舊制,可申請綜合所得稅扣抵或退稅;而新制小換大、大換小都可以退稅,因是退房地合一稅,與綜所稅無關,就不在此篇討論範圍內。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特別提醒,舊制規定新買的房屋價格要超過出售的房屋,亦即小屋換大屋才能全額退稅,大屋換小屋則無法退稅;將房屋出售給受扶養親屬,重購自用住宅也不能扣抵所得稅。徐佳馨表示,近期因為缺工缺料的關係,預售屋多有延後交屋的情形,買預售屋的朋友在申請重購退稅時,需留意從售屋到買預售屋的實際交屋過戶是否符合2年以內的條件。有換屋的民眾記得申請「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不過專家提醒,預售屋多有延後交屋的情形,需特別留意賣屋到預售屋交屋時間是否符合2年以內的條件。(圖/黃耀徵攝)【售屋族】賣屋族則須留意,若是過去一年內所出售的不動產是在2016年以前取得者,必須併入2022年的所得,在今年5月申報繳納所得稅。地政士莊谷中表示,在2016年之後取得的房產,適用新制,若有出售利得,都採交易後30日內以房地合一稅完稅;可若是適用舊制,也就是2016年以前取得房屋的屋主,則將在售屋後隔年的5月份,和個人所得稅一起申報,但依照能否出示提供取得成本,又有分固定比率及實際申報2種方式。固定比率是以「房屋評定現值」的固定比率計算出售屋所得。舉例來說,位於宜蘭老房子,已無法證明取得成本,房屋評定現值為100萬元,依財政部公告出售的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為17%,在申報所得時就需填寫財產交易所得為17萬元,再依綜所稅稅率(5%~40%)計算課稅金額。不過在實價登錄後,大多交易都能查到原取得成本,即便2016年以前取得的房屋,能提供證明文件,仍可採出售房屋的實際價格減去「取得成本」及「移轉費用」,選擇按實際發生的價額申報。什麼是「取得成本」及「移轉費用」?德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詠勝表示,所謂「取得成本」是指取得房屋的價金與購入房屋達可使用狀態前一切必要費用,包括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仲介費等,以及取得房屋所有權後至出售前支付能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的增置、改良或修繕費;而「移轉費用」則包括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搬運費及土地增值稅等。也就是說,屋主當初購屋時,付出的相關稅費、仲介費和代書費等,以及購屋之後的裝修費用,如果能夠提供相關證明文件,都可以扣抵。他也特別提醒,「出售舊制不動產繳納的土地增值稅可當必要費用扣除,如持有較久通常金額很高,有一定節稅效果。」另外,若是出現財產交易損失,意旨如果在換屋時購屋費用、仲介費、印花稅、代書規費、裝潢費等取得及移轉成本比賣屋價格還高,可將其列報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但扣除額不得超過當年度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為限,若有餘額可留未來3年使用;但若是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就僅限於扣除當年度的海外財產交易所得。
綜所稅申報即將開跑 民眾應多注意「5大雷區」
綜合所得稅申報常見錯誤情形2022年度綜所稅結算申報將於今年5月開跑,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常見的申報錯誤有5大雷區,民眾申報時多加注意,避免一時疏忽遭補稅處罰。首先,是免稅額方面,常見的錯誤包含列報年度前已經死亡的親屬,配偶等,例如親屬於2021年度死亡,卻被列報;未同居一家、無實際扶養事實的親屬;已經成年未在學、服役、待業或在補習班有謀生能力的子女或兄弟姊妹:以及未婚的未成年子女單獨申報。分居夫妻若不符合「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可以各自辦理綜合所得稅及計算標準」各自單獨申報時,未填寫配偶姓名及身分證字號,且也未勾選「不符合規定,無法合併申報者」的欄位,而不符資格者包含因為工作因素分隔兩地或戶籍不同等情形。在所得額方面,民眾也常常漏報海外所得、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及私人借貸利息所得等。在親屬方面,也常漏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醫美、看護 不符扣除條件扣除額上,民眾的錯誤樣態相當多,如在列舉扣除上的醫藥生活費,列報非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或者經過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正確醫院所開出的醫療收據。列報非屬醫療性質的支出,像是醫美整形、看護費等;以及沒有扣除掉保險以及理賠的醫藥費和生育費。自用住宅購屋貸款的扣除額,為納稅義務人、配偶或者扶養親屬未完成戶籍登記,或有或出租或供營業場所使用的情形。捐贈上有列報入會費、光明燈、安太歲、及法會支出等有等價關係的費用或列報未依法登記或立案的捐贈單據等。特別扣除額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上容易踩雷,以一般診斷書取代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或提供非稅課收入年度取得的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教育費上則列報本人、配偶及兄弟姊妹的教育費特別扣除額。善用扣除額 節稅省荷包財政部提醒,善用特別扣除額可以幫忙節稅,有關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今年報稅薪資所得扣除額每人20.7萬、身心障礙扣除額20.7萬、長照扣除額12萬、財產交易損失以當年的交易所得為上限;子女上也有節稅利益,5歲以下的子女每人可享12萬幼兒學前扣除額以及大專以上院校子女教育學費每人享2.5萬。許多夫妻新婚或者離婚在報稅上也是誤區,以2023年申報2022年度的所得為例,若2022年度尚未離婚,仍有婚姻關係,就仍要申報配偶的所得和免稅額;若是2023年新婚或結婚,2022年課稅年度還尚未有婚姻關係,就不能夠申報配偶的所得及免稅額。值得注意的是,民眾透過網路報稅,要確認是否完成申報程序。以申報系統產出「檢核用計算表」確認申報內容及計算稅額,未執行「申報資料上傳」步驟,信用卡繳稅時授權成功,惟不正常關閉申報系統,導致未完成申報程序。
報稅季下月登場 5口之家基本生活費98萬↓免課稅
5月報稅季即將來臨,今年(2023年)的申報所得稅,有幾項變動需要特別注意。財政部台北國稅局就表示,去年(2022年)每人基本生活費調高到19.6萬,且今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也就是說,5口之家生活費,如果是在98萬以內,就能免課稅。根據今年申報所得稅的變動項目,除了基本生活費調高,還有課稅級距也有調高,另外退職所得免稅額調高,前陣子不少人援助烏克蘭,烏克蘭捐贈列舉扣除無上限,還有未上市櫃股票課徵最低稅負等,都是今年在所得稅申報上,有出現調整變動的項目。台北國稅局指出,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3條規定,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的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假若國民A的家庭成員共有5人,除A及其配偶外,還扶養2名分別就讀大學及高中之子女,及可適用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資格的父親(未滿70歲),去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採標準扣除額,A申報戶基本生活費總額為98萬元(19.6萬元*5人),超過其依所得稅法規定,得減除之免稅額及扣除額,合計為85.3萬元。以上全戶免稅額46萬元(意即9.2萬元X5人)+標準扣除額24.8萬元+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2.5萬元+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12萬元,等於A申報戶有基本生活費差額12.7萬元(98萬元-85.3萬元),得自綜合所得總額中進行減除。國稅局並提醒,納稅義務人今年5月可多使用手機或電腦,辦理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網路申報系統會自動計算每一申報戶基本生活費差額,並從綜合所得總額中自行減除。
鍾佳濱開第4場減輕基層負擔記者會 呼籲政府幫家庭主婦繳保費
行政院版特別條例預計將超徵稅收部分撥補勞、健保基金,惟眾多家庭主婦納保的國保基金卻未受挹注,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3)日與莊競程、許智傑、黃秀芳、王美惠、吳琪銘和賴惠員等人召開記者會,指出家庭主婦是國家經濟成長背後的隱形推手,呼籲此次特別條例應重視家庭主婦權利,因此將提案針對「女性且未被扶養」約124.7萬的家庭主婦,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由衛福部代繳其一年期保費,幫在繳國保的婦女代繳一年保費,減低家用支出的負擔,以因應日益增長的生活開銷。鍾佳濱近期推出一系列減輕基層負擔的政策想法,並與同黨多位立委舉行記者會,堪稱是立法院最認真研究政策的立委。他近期已連續召開3場令人相當有感的主題會議,包括政府應代繳農民保險、職災保險的保費1千元;對符合當年紓困資格的44萬戶小店家,經濟部可勻支約30億元,代繳其今年度的應繳稅金;教育部可勻出40億元,提供給10萬名年資淺、薪水低的社會新鮮人,幫代償今年度應償還的就學貸款。今日則是第4場記者會,針對124.7萬的家庭主婦。鍾佳濱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指出,2021年家戶實質可支配所得比2020年還少了2.1萬,2022年柴米油鹽、衛生紙、沐浴品等等17項重要民生物資上漲5%、居住類CPI上漲2.4%,家庭主婦們以有限家用面臨物價齊漲,家庭收支狀況恐怕更捉襟見肘。他建議,對於家庭主婦主要退休保障的國保基金,也針對目前參加國民年金保險,而且未列為被扶養親屬、仍要分擔家計的婦女,估計約有124.7萬人,能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預算,由衛福部代替這些家庭主婦們繳納一年期保費,降低主婦家用負擔、增加家戶可支配所得,讓民眾能過好年。賴惠員表示,國民年金保險施行立意是為無法參加軍、公、教、勞保的民眾,設有遺屬年金、喪葬給付、生育給付與老年給付照顧;只是進到國民年金體系的多數是屬經濟弱勢族群,如果要負擔一年1萬多的保費,恐怕還是會形成壓力。她表示,此次1800億稅務紅利,其全民共享的價值,在於公正稅制重新分配,希望行政院也一起支持這些家庭主婦。許智傑提到,國民年金2023年新制,保費每月增加239元,影響將近271萬人,雖然15萬弱勢族群的保費沒有影響,希望今年調漲部分,政府可以運用稅收撥補,讓台灣整體的年金制度更完善,每一個老百姓的年金都能更健全。莊競程表示,除了感謝家庭主婦的辛苦,也要協助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過去在一些震災、風災的例子,也有保險費減免或由中央支付的情況。他說,面對未來一年,國際通膨走勢恐怕讓持家壓力繼續增加,建議由衛福部代繳一年的保費,減少家庭負擔,也是政府對家庭主婦多一份體恤。王美惠也呼籲,政府不能忽視這些「沉默的功臣」,除編列經費挹注健保、勞保外,也應該編列160億特別預算,代繳一年國民年金保險費用,幫助124.7萬的家庭主婦。她指出,依國民年金法第54條之1規定,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的給付金額每4年調整一次,從2012年初始為3500元,到2020年調為3772元,下次要等到2024年才會調整;考量近年物價大幅上漲,已影響領取國民年金的老人基本生活,所以她也要請衛福部考慮,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給付金額能否隨物價指數大幅上漲,提前於今年進行調整。吳琪銘則表示,國保年金通常是家庭主婦納保居多,且家庭主婦屬於無薪資、經濟又不獨立,面對民生物品萬物其漲更是困難。他以自身選區土城、三峽志工為例,成員大都是以家庭主婦為主,平常持家、帶小孩,但遇到需要幫助的事情都挺身而出,做公益也不落人後,但這幾年的疫情紓困對象,包含各行各業店家、勞工等都有相關補助,唯獨國保年金的婦女沒有任何相關紓困方案。因此呼籲政府有盈餘的話,因規劃由衛福部代繳其一年保費,降低主婦們的負擔。湯蕙禎表示,行政院宣布普發現金後,感謝立法院好夥伴接續呼籲政府應針對「農民」、「小店家」、「學生」族群提出相關照顧,而今天再次聚集,主要是希望政府也要照顧到全台「主婦」們。她表示,這次財源雖是來自經濟表現高於預期稅收,但家庭主婦也是國家經濟成長背後的隱形推手之一,但2022年民生物品上漲約5%,這讓家庭主婦們要以有限收入維持家庭生計,可說是非常艱難的挑戰。湯蕙禎呼籲,既然政府已經決定要普發現金,那更應該透過這次機會,回饋給經濟成長的隱形推手們,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預算,由政府代替這些家庭主婦們繳納一年期保費,降低家庭負擔、讓鄉親能過好年。
基本生活費調高至19.6萬元 財政部:民眾明年5月報稅適用
財政部今日公告2022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9.6萬元,民眾於明年5月申報2022年度綜合所得稅時適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3條規定,納稅者按財政部公告當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乘以申報戶內納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人數計算之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超過依所得稅法規定可減除之免稅額及扣除額,包含標準或列舉扣除額、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合計數之差額部分,得自申報戶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以符合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之意旨。財政部依納保法第4條規定,參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2萬5948元的60%,公告2022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9.6萬元,較2021年度增加4000元,預估受益戶數為230萬戶,增加可支配所得15.07億元。財政部進一步說明,這次調整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與2021年11月24日公告2022年度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合計增加可支配所得117.44億元,民眾於明年5月申報2022年度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明年報稅利上加利 最新四口之家省稅舉例表曝光
減稅利上加利!2022年度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和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提高;加上基本生活費昨調到19.6萬元,明年(2023)5月報稅,以四口之家育有2名大學子女來說,適用稅率5%、12%者,可各年省稅1500元、3600元。主計總處昨日公布2021年每人可支配所得為32.6萬元,依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每年基本生活費是最近一年度的每人可支配所得6成計算,因此2022年度基本生活費為19.6萬,較2021年度增4000元。財政部去年已公布,2022年度的各項綜所稅扣除額調高,免稅額從8.8萬元調高至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提高到12.4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則從20萬元提高到20.7萬元;身心障礙的扣除額從20萬提高到20.7萬元,以及級距調整,已經有相當的減稅的效果,而基本生活費再調升,民眾明年報稅,可以說是利上加利。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楊建華試算,以四口之家、育有兩大學子女,明年報稅可以享免稅額36.8萬元、標準扣除額24.8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41.4萬元,教育學費扣除額5萬元,總計可扣除額為108萬元,相較於前一年度的104.2萬,多了3.8萬。2022年度該四口之家基本生活費為78.4萬,扣除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後的差額,還可以在綜所稅減除。楊建華表示,該四口之家還再增扣11.8萬元,可扣除總額達到119.8萬元,相較於前一年度的116.8萬元,多了3萬元,以5%稅率計,省稅約1500元;12%的話,就是3600元。基本生活費是為了保護納稅者及其扶養親屬,為符合人性尊嚴而享有基本生活的費用,不得加以課稅,所以自2017年度開始實施,從最早的16.6萬元一路調升,2021年度調至19.2萬元,2022年度估計為19.6萬元。財政部官員表示,基本生活費仍須與主計總處確認,預計今年底前會正式對外發布。外界評估,受惠的戶數約有230萬到250萬戶,減稅利益規模可望突破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