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麻木
」 中醫 化療 中風剩最後2次化療!作家小彤突冒「最嚴重副作用」 吐抗癌心聲:願用2億換5年
百萬暢銷兩性作家小彤老師今年3月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緊急入院開刀切除腫瘤,術後還需接受12次的預防性化療,如今只剩下最後2次化療,她竟出現「最嚴重的副作用」,若繼續惡化恐將落下終生殘疾。面對病魔纏身,個性堅毅的她,也向自己信心喊話,「沒事,我挺得過去的!」持續努力抗癌的小彤,透露剛開始化療時,主治醫師就曾提醒她,若出現手腳麻木的副作用症狀,一定要立馬反應病況,沒想到上個月進行完第9次化療後,果然指尖、手指開始有觸電般的刺痛感,不久發麻不適便蔓延至整個手掌。醫師診治後告知她,像是落髮禿頭、腸胃攪痛、噁心反胃、疲勞嗜睡等暫時性副作用,在化療結束後就會獲得改善,但只有「手腳發麻」症狀無法被復原,最壞狀況恐將終生留下3至4成麻木感覺,落下殘疾。從得知罹癌起,她一直以樂觀態度積極面對病魔,因化療大量落髮、手掌發麻無力,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讓她忍不住幽默自嘲,自己現在看起來就像是「獨臂神尼」,即將迎來2025展新的一年,小彤也坦言,若能「拿錢換命」她會不假思索地去做,「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10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10萬。」無論未來會有多辛苦,她都不會放棄拚存活率。
杭州寶媽中「砒霜之毒」 竟是1類中藥吃3年…醫搖頭:腸子全黑了
藥不能亂吃!中國杭州有一名35歲寶媽,身體冒出各種毛病,被查出中了「砒霜之毒」,但平時並沒有服藥的習慣,赫然發覺是吃中藥導致,整個腸子都變黑了。據《魯中晨報》報導,這名女子熱愛運動,平時也很注重健康,最近卻總感覺渾身無力,肚子也脹脹的,起初以為是照顧孩子導致,但身體漸漸出現變化,全身的皮膚變黑,尤其手掌和腳底特別明顯,又黑又粗糙,看起來有點病態的感覺,而且還出現發熱、月經失調、手腳麻木、胃口不好等問題,驗血顯示血球減少,隨即到醫院掛號。女子全身的皮膚變黑。(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師發現病情不尋常,一系列檢查發現,女子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均低於人體正常範圍,同時存在內分泌失調、肝功能異常、腹水、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系統損害,但免疫力指數、腫瘤標記等又是正常的,也沒有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跡象。不過醫師仍不放棄,仔細了解女子的資料並查閱國內外文獻,鎖定「砷中毒」,結果顯示尿砷高出正常人的10倍,證實是砷中毒,多是誤食砒霜所致。然而,女子並沒有服藥史,從不吃保健食品或營養品,進一步追問才知,有便祕的她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以清熱解毒,不間斷地吃了3年。據了解,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常見的中成藥,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和解毒作用,但處方中的「雄黃」有較強的副毒作用,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慢性砷中毒,進而影響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等。女子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護團隊立刻對女子進行治療,考慮到可能造成黑色大腸症,還做了大腸鏡檢查,一照果真整個大腸都是黑褐色,這個結果讓女子相當懊悔,因為自己的錯誤認知,讓身體承受這麼大的代價,但已經來不及了。對此醫生提醒,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職業健康體檢,減少環境污染和砷的接觸,是預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日常若是服用雄黃類藥物,應在醫師的指示下進行,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更應該謹慎,而端午節外用雄黃時應避免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若要接觸需提前配戴好口罩、口罩,事後立刻洗手,假如誤食應馬上送醫。
化療副作用!常出現手腳麻木 中藥與針灸治療有望改善
台灣十大癌症之首前三名分別是大腸癌、肺癌與乳癌,這些癌症治療最常見的化療藥物,為鉑金、紫杉醇、長春花鹼及希羅達等。這些藥物常見副作用之一就是手腳麻木,並容易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較輕微的像是神經受到影響導致手腳麻木,而嚴重時,患者的皮膚甚至可能出現紅腫、刺痛或脫皮現象,伴隨著神經性麻木的手足症狀。治療化療後手麻 西醫多採抗憂鬱或抗癲癇藥物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化療引發的手腳痲木在部分患者中是可逆的,通常會在化療結束後六個月內逐漸消失;但也些患者的麻木症狀可能會持續一生。因此,及早介入治療成了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西藥治療通常採用抗憂鬱藥物或抗癲癇藥物,這些藥物透過影響神經傳導物質來減輕患者的疼痛或不適,並搭配止痛藥,以達到緩解症狀、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中醫治療觀點及方法康涵菁中醫師解釋,目前已知這些化療藥物會破壞神經,如神經軸或神經節受損,因此單靠補充營養神經的B群效果有限。然而,中醫針灸和中藥的治療在這方面顯示出一定效果。有研究指出,中藥寄生腎氣丸或蒼朮提取物可能有助於緩解神經病變的症狀,且副作用較少。中醫對手腳麻木的診治分析從中醫角度來看,化療後的手足麻木,麻通常屬於血液循環不良,木則是痰阻。針對這些症狀,中醫會優先考慮使用黃耆五物湯等藥物來促進血液循環,並可搭配水煎藥外洗手足以加強效果。如果是因紫杉醇或希羅達引發的手腳發黑,中醫會考慮用祛濕熱的方法,加入威靈仙、薏仁和蒼朮等藥物,來加速局部局部濕邪的散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針灸在治療化療後急性手足麻木有顯著效果康涵菁中醫師分享,針灸在急性發作的手足麻木中有顯著效果,尤其是放血療法能快速緩解症狀,並搭配艾灸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慢性調養,則可選擇手三陰俞穴、神門、大陵、太淵,勞宮外,足部三太穴和足三陽滎穴等穴位進行針灸,並且腹針療法也是重要的一環。此外,透過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等穴位的針灸,也能有效幫助氣血循環,並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康涵菁醫師提醒患者,化療後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應避免自行購買保健品使用,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治療。雖然有些研究提到DHA、α-硫辛酸和SIRT2可能對改善症狀有些幫助,但這些研究的樣本數仍然有限,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證實;補充維生素時,應特別小心,例如維生素E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務必要聽從醫師的指示。
頭暈、手腳麻木要多加注意! 中醫調理預防秋冬心血管問題
隨著秋天的到來,變化頻繁的天氣常常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許多中風患者在中風之前其實就發生過「小中風」徵兆,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小中風可能的症狀包含突然出現單側手腳麻木無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口齒不清或突然失去平衡感持續時間僅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大部分的人在24小時內會完全恢復正常。因為症狀短暫,許多人會忽略這些警訊,但其實這些症況很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未來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要高上許多倍。頭暈、手腳麻木可能是警訊!中醫調理有助預防中風風險如果本身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因子,更要提高警覺,賴睿昕中醫師建議,如果能儘早進行中醫調理,可以有效避免未來中風的發生。他常使用天麻來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的情況,由於天麻有鎮靜和增加腦部血流量的作用,對於舒緩手腳麻木、頭暈耳鳴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由於小中風患者的血液循環系統常出現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障礙,天麻可以幫助調節,並延緩中風的發生。天麻入藥膳 中醫日常保健預防秋季小中風此外,天麻還可以入菜,成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賴中醫師分享了一道簡單的天麻杏鮑菇雞湯,不僅美味,還能幫助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效保護大腦。特別適合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或肥胖問題的族群。材料:天麻10克,杏鮑菇500g,黑木耳50克老母雞一隻,水4000cc,薑片蔥段適量,胡椒粉,鹽8克。做法:1. 天麻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備用2. 杏鮑菇,黑木耳沖洗乾淨,切片備用;老母雞切塊3. 加入4000cc水,下杏鮑菇、黑木耳、老母雞、薑片蔥段大火煮到滾,開蓋沸騰5分鐘4. 因為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轉文火候再下天麻,燉1個小時,加鹽和胡椒調味就可以喝了。除了藥膳,賴睿昕中醫師還建議,平時常按揉百會穴與四神聰穴也能有助於預防小中風的發生;從頭部鼻尖往上和耳尖往上至頭頂的交會點,有一微現凹形處的百會穴,與分別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一寸處的四神聰穴,各用雙手指按壓七秒、鬆手,連續七次,對於預防記憶力損害與短暫性腦缺血具有積極的效果。
化療手腳麻木感難行走! 中醫治療助癌友重新起步
57歲李先生罹患攝護腺癌,在注射化療三、四個月後出現手腳麻木症狀,且逐漸加重,產生左腳板垂足、自行步行困難導致需使用拐杖之情形。經中醫診斷李先生屬於整體氣虛與腎陽不足,經過兩個月的辨證處方治療,手腳麻感消退許多,原本踏地的增厚異常感明顯減退,腳的肌力逐漸恢復,並可慢速自己步行,踏地不穩及漂浮感也消失,整體狀況進步明顯。化療引起神經病變 常見「手腳麻木」副作用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說明,化學治療雖然可以殺死惡性腫瘤細胞,但同時化療後的手腳麻木,也成為了病人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屬於「化療引起之周圍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CIPN的症狀常見為感覺神經異常,病人最常出現的不舒服包含四肢麻木、感覺鈍化、疼痛、針刺感、以及燒灼感,發生部位呈「手套-襪子」狀分布,主要出現在手腳的末端。少數病人會表現出運動神經相關之症狀(例如無力、動作失調、偏癱)、自律神經相關症狀、以及腦神經症狀等。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有肌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縮甚至癱瘓。CIPN在化學治療初期即可出現,在療程結束後這些症狀通常可逐漸緩解、消失。然而,部分病人症狀可能長期存在,嚴重者甚至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周邊神經藥毒成「瘀」 中醫個人化處方緩解許晉嘉指出, 現代中醫師認為化療藥物屬於耗氣傷血之品,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使人體正氣受損導致氣血不足。氣血消耗後會使累積在周邊神經的藥毒更難排除,滯留體內而成「瘀」。這樣氣血不足與夾瘀的狀態逐漸使神經的充養失常,因而導致麻、痛、感覺異常等狀況產生。然而每個人「虛」與「瘀」的比例與偏向不盡相同,會根據使用的化療藥物種類、個人體質、情緒等而異,無法以同一套處方或單味藥物處理,須由「望、聞、問、切」切入問題且抽絲剝繭,找出最適合病人的證型與個人化處方。中西醫共同照護 改善生活品質許晉嘉說明,CIPN目前已有不少文獻指出,中醫之治療(包含中藥、針灸等)能夠有效改善CIPN的各種症狀。中醫的治療講究體質判讀與個人化處方,有著「同病異治」的特色。從化療的急性不適,如血球降低、噁心嘔吐、便秘腹瀉、失眠等,到中後期的虛弱無力、落髮、以及本案例提及之手腳麻木或綜合調理等,皆是中醫介入之理想時機。許多病人在中西醫的共同照會下,症狀進步、生活品質改善、恢復日常生活。
天冷頭就痛!醫列6種症狀快就醫 小心是腦出血徵兆
不少民眾偶有頭痛問題,習以為常,以為吞顆止痛藥就能緩解症狀,但近期溫度驟降,小心頭痛背後有致命疾病!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分享6種頭痛狀況,表示雖然多數頭痛都是和壓力或天氣變化等相關,但這6種頭痛情況必須要當心,非常有可能是腦出血等徵兆,一定不能等,一定要送醫。為何天氣一變化,就容易頭痛呢?江坤俊醫師分享背後原理,表示這是血管熱脹冷縮的現象,「天氣冷時血管自然會收縮,減少散熱;天氣熱時血管就要放鬆,因為要增加散熱」,也因此在面臨溫差很大的情況下,有時候就會引起嚴重頭痛。那該如何避免天氣變冷引發的頭痛呢?江坤俊醫師表示要注意恆溫的保持,如出門戴帽子、洗完頭後吹乾再出去、出外多喝溫開水,讓血管鬆緊度保持恆定,減少頭痛發生的狀況。醫師也表示,有6種合併症狀的頭痛千萬不能拖,一定要就醫:變本加厲的頭痛:本身有頭痛習慣,但嚴重度和頻繁度有明顯增加。例如:原本1周痛2次,但近期次數卻提升到4、5次;本來頭痛1小時就會好轉,如今卻要3、4小時才會改善,若出現以上狀況要特別小心,應盡快就醫檢查。伴隨頸部僵硬的頭痛:一般頭痛並不會出現頸部僵硬的症狀,非常有可能是因為腦出血影響到、刺激到腦膜,才造成頸部僵硬,一定要就醫。神智不清的頭痛:可能是腦內有大片出血,非常危險。發生在受傷後,或激烈運動後的頭痛:需高度懷疑是腦出血所致,有部份人受傷撞到頭,並不會馬上出現頭痛症狀,可能是隔天才發生症狀,即為「遲發性腦出血」。頭痛伴隨手腳麻木無力:如果右側腦出血,左邊的手腳就可能會發生麻木、無力的狀況,因此若有合併神經症狀的頭痛,務必要非常小心。新發生的頭痛:若以前沒有頭痛病史或是很少頭痛,最近卻突然開始有症狀等,這些都包含在此分類內,即使頭痛症狀沒有很劇烈,但仍要非常小心,醫師提醒很可能是腦內長了一些東西。
習慣躺床追劇、滑手機 醫呼籲:小心「1現代疾病」找上你!
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不僅蔓延至頭部,甚至肩膀、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困擾現代低頭族的「枕神經疼痛」也可能找上你了。床上追劇滑手機 易引發「枕神經疼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醫師高瑛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引起枕神經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外傷(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二節神經根壓迫)、神經腫瘤、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等等,此症狀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臨床上遇到的病患有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年齡和特定族群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主因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有些人可能因為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導致疼痛發生。藥物、物理治療緩解 嚴重者可考慮注射類固醇高瑛解釋,部分患者可能會自己嘗試吃藥或者忍耐一段時間,但當疼痛持續較長時間並影響生活品質時,他們才會尋求專業的幫助。高瑛提及,偶發性的枕神經疼痛,有機會以藥物緩解,但若症狀持續或程度增加,以及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一般而言,醫師會使用保守治療方法,如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另外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的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達疼痛緩解目的。少部分病人由於疼痛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止痛治標不治本 每半小時應伸展、適當使用頸圈高瑛提醒,不論是追劇或是工作,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看電腦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幾乎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過小的螢幕注視太久,也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建議勿注視太久。此外,若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仍然不能完全根治問題,要真正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要依靠自己有自覺的調整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度復發。
滑手機肩頸、手腳痠麻!當心「枕神經疼痛」 醫:避免長時間2動作
低頭族若出現頸後疼痛,及頭部、肩膀和手腳酸麻感時,就要當心「枕神經疼痛」可能找上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高瑛也提醒,頸椎應避免長時間過度前彎或後仰,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高瑛醫師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高瑛也解釋枕神經疼痛的原因,包括: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2節神經根壓迫等「外傷」、「神經腫瘤」、「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等。其中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好發於女性,主因則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例如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雖然偶發性枕神經疼痛有機會靠藥物緩解,且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以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但高瑛也提醒,若症狀持續惡化,還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就建議要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她續稱,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尤其看電腦或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而低頭族也要當心注視過小的螢幕太久,否則同樣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一般而言,醫師會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方法,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不過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緩解疼痛,少部分病人則由於保守治療未見效果,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但高瑛也強調,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無法完全根治問題,因此若想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得自動自發地調整不正確的姿勢和生活習慣,才能避免再度復發。
暑假到了當心青少年笑氣濫用 嚴重恐致呼吸衰竭
疫情解封加上暑期到來,旅館及遊樂場所人滿為患,近年警方常發現民眾有不當吸食笑氣助興情況。台北市環保局3日宣布暑期將加強稽查,提醒民眾濫用笑氣會造成腦部缺氧,導致噁心、嘔吐、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情形,嚴重時會導致昏迷甚至是停止呼吸;或因吸食笑氣導致中樞神經病變,出現手腳麻木、肌肉抽搐及癱瘓,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死亡等嚴重後果,且吸食笑氣並無法排解憂鬱,更可能加劇憂鬱情形。台灣首個被列管的關注化學物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109年公告將Nitrous oxide(氧化亞氮,N2O,俗稱笑氣)納為列管關注化學物質加強管制,笑氣一般合法用途為醫療輔助麻醉劑、食品業發泡劑及工業金屬抗氧化劑等,由於取得價格相對便宜,又可以供多數人使用,且易被誤以為不會傷害身體。加上由於笑氣有麻醉止痛效果,警政機關近年於夜店、旅館等場所曾查獲多起青少年吸食毒品時,發現併同吸食笑氣助興。台北市環保局提醒,一旦違法吸食、持有笑氣者,可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處3萬元至30萬元罰鍰。暑期將結合台北市警察局等單位加強聯合稽查作業並加強宣導,呼籲民眾、八大場所及旅宿業者,若發現有人攜帶不明鋼瓶及吸食氣球,立即通知警方前往取締,目標有效遏止並減少民眾違法吸食情況,避免民眾不當使用笑氣,不但影響人體健康且違法遭罰。用於手術麻醉 與酒精併用有危害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Nitrous oxide學名為一氧化二氮或氧化亞氮,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於醫療使用上須與O2(氧氣)併用,但因本身的效力無法達到深度的手術麻醉,故一般僅用於手術前的麻醉誘導或牙科手術,若與其他麻醉藥併用,有加乘作用。笑氣為短效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劑,吸入約15到30秒即可產生欣快感,並可持續2到3分鐘。氧化亞氮會使與維生素B12合成及代謝有關的酵素失去活性,因而影響有維生素B12參與的正常生理功能。長期使用會產生末梢神經及脊髓病變,出現手麻、腳麻、無力走路、立體感完全喪失等症狀,或產生巨大型紅血球貧血症、嗜中性白血球及血小板過少等,並可能產生精神異常,如嗜睡、抑鬱或精神錯亂等。因醫療使用氧化亞氮時,都會加入70%-80%的氧氣,但時下青少年則未使用氧氣,常與酒精或其他藥物併用,容易有中毒危險,會造成嚴重身心傷害。
24歲工程師「1週內腦梗2次」 生活習慣曝光…醫揭高危險族群
大陸24歲男子小方(化名)長得瘦瘦高高的,一直以來身體都挺健康的他,卻在1週內2次腦梗住院治療。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急診創傷中心主任楊小鋒主任醫師表示,過度疲勞、長期作業、熬夜、肥胖、高血壓、炎症感染等因素,都會讓身體處於高凝狀態,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更易發生腦梗。綜合陸媒報導,小方回憶,「我是程序員,第一次發病是白天上班時間」,當時他突然出現像針扎一樣的頭痛、說話不清的情況,被同事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一期急診,接診完善檢查後,發現他的腦基底動脈閉塞、左側椎動脈局部重度閉塞。「這種情況屬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俗稱的腦梗,幸好送醫及時,立即進行了顱內血管取栓術。」前來急診科會診的神經外科沈建副主任醫師表示,取出血栓後造影提示血管顯影良好,閉塞部位成功開通,手術順利。然而,就在小方出院後沒幾天,他突然癱倒在地,一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等到被家人送到急診時,已經有點意識不清了。檢查後發現,小方的基底動脈再次有閉塞傾向,緊急手術在閉塞血管處放置了支架,危機再次解除。「第一次取栓後發現他的血管光滑,血流通暢,無明顯狹窄,不需要放置支架。」沈建副主任醫師表示,腦梗過的人發生二次腦梗的概率本就比一般人要高,但小方短時間內兩次腦梗發作,考慮還是可能存在血管炎症等問題。目前,小方已經再次康復出院,神經功能完全恢復,最近一次覆查血各項指標全部正常。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急診創傷中心主任楊小鋒主任醫師表示,過度疲勞、長期作業、熬夜、肥胖、高血壓、炎症感染等因素,都會讓身體處於高凝狀態,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更易發生腦梗。而小方作為程序員,不僅每天久坐不動,工作時間長,熬夜也是家常便飯,長期作息不規律,發病前隨團隊駐點某單位加班加點工作,每天都睡眠不足,跟腦梗相關的高危因素基本都占了,再加上剛剛陽康不久,身體還沒完全恢復,發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自然也就增加了。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提醒,如果出現突然說不清楚話、嘴巴歪、一側手腳無力或一側的面部、手腳麻木等情況,要高度警惕卒中發生,要立即就近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單位,越早發現、越早的規範治療,可增加恢復機會,效果也越好。
45歲女腦中風右側癱瘓 「機器人復健訓練」把握黃金治療期
一名45歲女性病患,因為急性腦出血導致中風,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中風造成右側肢體癱瘓手腳無力,行動不便,住院期間安排急性復健治療,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掌握復健黃金期,導入「外骨骼穿戴式動力機器人復健訓練」,輔助神經復健功能,經過約1個月後的訓練,右側手腳靈活度逐漸好轉。賴宇亮表示,穿戴式動力手部復健器,透過多指節設計,外部動力輔助帶動患者手指,鏡像導引重複訓練患者,依照病患個別需求、阻力、速度,藉著機械的精準及重複,達到改善患者關節活動,降低肌肉張力,增進耐力和促進動作控制的目標。而穿戴式外骨骼下肢機器人,利用動力的輔助和阻力的訓練,透過下肢活動的輔助裝置,以膝關節為軸心,輔助動作與控制,幫助中風者腿部力量,重複快速的訓練神經復健的記憶,提升活動力。治療師透過高強度的反覆練習,促進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希望能以3到6個月的時間,達到快速復健改善。賴宇亮提醒,中風越來越年輕化,千萬不要熬夜,生活作息正常,萬一發現手腳無力,或者講話不清楚、流口水,甚至手腳麻木或無力的情況,一定要儘速就醫。建議年輕人想預防中風,每年可定期針對自己的心臟做超音波檢查,如果本身是心衰竭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議3D超音波檢查,預防突然性的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
慎入!印度男中風癱瘓喝流質食物維生 數月後驚見「舌頭長滿黑毛」
眾所周知,中風會造成患者生活一夕間大變,輕則臉部或手腳麻木、意識混亂等,重則可能造成患者癱瘓,生活無法自理,不過印度一名男子中風後出現的症狀你可能從未看過,他在中風後左側身體癱瘓,造成他只能喝全流質食物,結果幾個月後,男子舌頭竟被一大片黑色細短絨毛覆蓋。根據科學網站「Live Science」報導,印度一名50多歲男子中風後身體左側癱瘓,造成他難以進食,只能改喝全流質食物,不過幾個月後他被急忙帶到皮膚科求診,原因是看護發現男子的舌頭竟被黑色的絨毛覆蓋。印度喀拉拉邦科欽醫療信託醫院一個醫療團隊指出,男子的舌頭上長出濃密的黑色短小絨毛,上面還有黃色條紋,經過診斷團隊認定男子患有「黑毛舌」(Black Hair Tongue;BHT),醫學上名稱為「lingua villosa nigra」。印度50多歲男子舌頭長滿厚厚一層黑色絨毛。(圖/翻攝自《JAMA皮膚病學雜誌》)根據美國克利夫蘭醫療中心的說法,舌頭表面的絲狀乳頭(舌乳頭),通常會定期脫落,或是在咀嚼食物的時候被刮除,但是如果舌頭沒有經常被磨擦,這些舌乳頭就會持續生長,同時舌乳頭會產生角蛋白,將導致細菌滋長,最終長成黑色絨毛般模樣,即為黑毛舌。印度50多歲男子舌頭長滿厚厚一層黑色絨毛。(圖/翻攝自《JAMA皮膚病學雜誌》)根據美國口腔醫學會的數據,約有13%的人在生命某個階段會出現黑毛舌情況,但在男性與老年人身上較常見,在40歲以下的人並不常發生,慶幸的是該病狀通常是無害且短暫的,通常經過簡單的口腔清潔,在20天後黑毛舌就會消失。據悉,印度這名病患並未因為黑毛舌感覺到任何疼痛,在經過日常的口空清潔後,黑毛舌也順利消失無蹤。此案例在3月9日,被登載於《JAMA皮膚病學雜誌》上。
疫情肩頸酸又麻 一針一刀放鬆肌肉筋膜
一名罹患多年糖尿病的80歲林女士,長期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一年多前開始覺得雙手麻木,並伴隨肩頸痠痛,於是前往醫院檢查,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另外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其頸椎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其家人考量林女士年紀較大,不希望接受手術治療,想尋求較保守的治療方式,因此,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門診。經過針灸與小針刀療程後,患者的手麻獲得改善,症狀約減輕三到四成,肩頸痠痛也舒緩許多。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明仁指出,頸椎病(或稱肩頸症候群)可能由脊椎筋膜結構異常、老年退化或外傷所造成,因而導致痠、麻、痛等症狀,然而隨著3C產品普及,此症狀越來越常出現於年輕族群,近期再加上疫情影響,許多民眾需在家辦公或上課,頸部長期姿勢不良,因而加重症狀的產生。王明仁說,中醫小針刀療法能夠提供病患另一種治療選擇。小針刀療法為結合傳統針灸與現代解剖學的新一代治療方式,最早出現於1976年,而至今已趨於成熟,小針刀是將中國傳統醫學的針灸「針」,和現代醫學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的新醫療工具。融合二者的特色和原理,用類似針灸的不銹鋼針,再把針尖改為 0.8 mm 的刀刃,插入穴道內或骨骼肌肉間,剝開軟組織黏連病變和鬆解肌肉,一次只要一針,歷時約 20 秒即可完成,可治療多處部位的不適,且經臨床研究證實為安全、有效。針對肩頸痠痛的病患,小針刀療法能局部放鬆繃的肌筋膜,緩解不適症狀。此外,亦可合併針灸或中藥調理,以提升治療的效果,延長療效。 小針刀療法5適應症1.肌筋膜疼痛(常見症狀:肩頸痠痛)2.神經壓迫(常見症狀:手腳麻木)3.關節沾黏(常見症狀:關節活動角度受限、五十肩)4.關節疼痛(常見症狀:膝蓋痛、足跟痛、手肘痛)5.肌腱發炎(常見症狀:板機指、網球肘)
禍從天降 苗栗路樹斷折壓傷下方5男女
頭份市自強路與中華路口路樹疑因不敵強勁風勢,17日中午11時許突然倒塌,機車騎士反應不及遭壓傷,也有騎士因閃避引發車禍事故,苗栗縣消防局出動頭份出動頭份、竹南及博民共5車前往救援,現場有5人受傷幸皆為擦挫傷,由救護人員送醫救治。苗栗縣警察局頭份分局趕赴現場,中華路側的地標公園路樹,疑因瞬間風勢過大倒蹋,壓到路過之3輛機車,造成機車騎士及乘客計5人受傷。有4人分別遭受手腳與後腦擦傷,另有31歲女子疑因摔車導致脊椎疼痛、手腳麻木不適,皆已在院救治中。由於路樹倒塌佔據車道,警方現場指揮交通,路樹則由公所清除完畢,頭份市長羅雪珠也現場了解情況並到院關心。肇事原因有待警方調查釐清。
控骨刺復健害不舉 法官查:早就有泌尿系統障礙
新北市曹姓男子因患有腰椎骨刺而告到永和復健科診所治療,他卻認為2017年8月時,胡姓女治療師操作機器不當,使他出現手腳麻木、頭暈等症狀,並吃止痛消炎藥改善,長期服藥則導致不舉,憤而向診所和胡女求償50萬元,但新北地院調查發現,曹男早在2013年就被診斷泌尿系統障礙,判決敗訴。據了解,曹男從2016年始到該診所進行微波治療,2017年8月間,他認為胡女將微波開太強,進而導致頭暈、站立不穩、腰痛等症狀,只好到其他醫院拿止痛藥,更懷疑自己長期服藥造成勃起障礙,向胡女和診所求償50萬元精神損害賠償。但院方表示,診所使用微波治療儀時,劑量均控制在50瓦特之下,從未有曹男所稱「開太強」的情況,曹男當時反應身體不適,胡女也有向下調整微波劑量,並告知若仍然不舒服,建議中斷微波治療,但曹男此後仍持續求診,在該院治療約8個月。法官勘驗曹男就醫紀錄,發現他2013年就被診斷出「慢性前列腺炎」,早就患有泌尿系統障礙,無法認定不舉與治療師操作有關,因而判決敗訴,全案仍可上訴。
長骨刺診所復健!他怒告女治療師「溫度太高」害小兄弟挺不起 結果出爐
新北一名曹姓男子因腰椎長骨刺,到復健診所進行微波治療,期間頭暈、手腳麻木,之後改服用止痛消炎藥;他指控,胡姓女治療師把微波溫度開得太強,導致他腰更痛,長期服用藥物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新北地院審理後認為,曹男無法舉證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因此駁回上訴。判決書指出,曹男2011年1月19日到醫院照X光,發現第3、4及5腰椎有骨刺生長,陸續以物理復健及中醫推拿、針灸治療皆未改善,之後於2016年12月27日到復健診所進行微波治療,但腰痛的情況還是沒有消失,改成服用止痛消炎藥治療。曹男指控,胡姓治療師微波溫度開得太強,導致他有頭暈、手腳麻木、站立不穩、腰痛等症狀,後回診所看到吳姓院長在病歷上以鉛筆註記將微波治療「開最小」;但腰痛狀況一直沒有改善,因此改服用止痛消炎藥治療,然而因長期服用藥物,導致他勃起功能受到損害。他認為,短波、微波皆深層組織治療,溫度過高對身體有潛在性傷害與危險,胡姓治療師違反醫療常規導致他生理及心理傷害,因此須賠償600元看診費以及50萬元精神損害賠償。對此診所反駁,微波治療儀利用微波生物組織之熱效應,對病變組織進行止血、消炎、消腫、止痛等作用,診所使用儀器時,劑量均固定控制在50瓦特之下,且胡姓治療師在曹男告知身體不適時,已調整劑量、中斷微波治療,操作過程均符合醫療常規。診所表示,微波治療儀不會造成頭暈、手腳痲、站不穩、腰痛等情形,因此曹男主張以上情事不符合科學常理;再者,曹男在這之後還仍接受診所復健長達8個月,委難信實。法官審理後認為,曹男的診斷證明所載2013年曾被診斷出有「慢性前列腺炎」,足見在接受復健治療前,本身就患有泌尿系統障礙,難認勃起功能與胡姓治療師操作微波治療儀有何相當因果關係,且若真的因電波太強受到傷害,按常理應該不會再繼續接受診所復健長達半年,因此求償沒有理由,駁回告訴,全案仍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