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魚丸
」台東「榕樹下米苔目」飄香一甲子 配角蔥菜藏「換帖兄弟情」
擁有60多年歷史的台東老字號名店「榕樹下米苔目」靠著好味道從街邊無名攤一路擴店,現已成為「台東味」的代稱,然而許多人不知,扮演米苔目配角的蔥菜,藏著創辦人黃共獅與市場商販的「換帖兄弟情」,如今因黃夫婦相繼離世,老店宣布短暫停業。熱騰騰的招牌米苔目上桌,濃郁的柴魚高湯和鹹香的肉燥打頭陣,入口香而不膩,Q彈的米苔目麵條讓人一口接一口,爽脆的豆芽菜和韭菜也不可少,內行饕客還會配上手工魚丸,再加上匙辣椒,堪稱極品庶民美食,也成為「台東味」的代名詞。台東老店「榕樹下米苔目」從安慶街榕樹下擺攤起家,唯一品項米苔目飄香逾1甲子,不僅是遊子難忘的家鄉味,也是遊客必吃的台東味,然而成就美味的靈魂人物,既不是湯頭,也不是麵條,而是不起眼的蔥菜,且背後藏著創辦人黃共獅鮮為人知的一段情。菜友行老闆張東麟表示,黃共獅每天早晨親自到市場採買食材,他為人和善健談,久而久之就和各攤販變成好友,彼此相識起碼10年。黃共獅與台東中央市場一票商販結成莫逆之交,其中,農家子弟林文東退休後當起自耕農,在市郊農田無毒栽種蔬菜,也成為榕樹下米苔目的「開心農場」,由黃共獅在市場結義的兄弟們分別提供蔥苗、肥料等原料,林文東則負責種植採收,再供應榕樹下店用。林文東妻子表示,農田種植各種當季蔬菜,收成除了自用外,也會義氣提供榕樹下做小吃,都不噴灑農藥,所以特別好吃。張東麟表示,米苔目配料需要大量豆芽菜和韭菜,所以這部分黃共獅和產銷班簽約,維持長期定量供應,其餘的配菜就看林文東田裡種什麼。榕樹下米苔目中的「綠葉」匯聚黃共獅的換帖兄弟情,吃在顧客口中備感情義,即便黃共獅多年前因主動脈剝離驟逝,這份情仍存續至今,但昨日傳出因黃妻離世,老店頓失精神支柱,宣布短暫停業,外界期待早日復業。
冬遊小離島2/西莒新景點 舊港改建地質公園、老榕樹隧道浪漫取景
據點要道處處可見「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等標語,令人會心一笑。(圖/官其蓁攝)莒光島上過去曾擔任重要軍事據點之處,在駐軍兵力縮減後,舊有的軍事據點陸續對外開放,反倒成為了認識地貌、深入馬祖文化的景點,像是東北方「04哨」的「菜浦澳地質公園」就是其一。菜埔澳入口處的砲口,為此地保留濃厚的戰地風情。(圖/官其蓁攝)從青帆港出發,先是穿過兩側老榕樹環繞成的林蔭隧道「有容路」前往菜浦澳,這是一趟新港前往舊港的旅程,沿途經過不少斗大軍事標語,隨時可駐足拍照。當地帶路人周小馬說,在青帆港碼頭蓋好前,菜浦澳就是西莒最主要的夏季進出港,夏天受季風潮流影響,客船與商船都須在這兒靠泊,冬日則盛產紫菜,當地節理發達的凝灰岩地質,也與南北竿常見的花崗岩截然不同,不僅保留下碼頭遺址,也被規劃為菜浦澳地質公園。台灣第一座跨海大橋的菜浦澳大橋,也是追藍眼淚的人氣景點。(圖/官其蓁攝)拆除重建後的山海一家會館,做為民宿經營,提供乾淨寬敞的下榻點。(圖/官其蓁攝)回到青帆村山腰上視野最佳的「山海一家會館」民宿,店名背後皆是歷史,原址曾是韓戰時期美國CIA資助的民間機構「西方公司」於島上建立的情報基地-東海部隊宿舍,直至2017年才拆除重建為民宿和餐廳,這裡菜色樣樣道地,從新鮮淡菜、鮮魚、紅糟肉、魚丸湯、蚵蛋繼光餅,馬祖風味應有盡有。馬祖著名的繼光餅,夾入蚵仔煎蛋是最道地吃法。(350元/桌菜)(圖/官其蓁攝)鮸魚製成手工魚丸口感扎實,連同魚皮煮湯,可加點白醋解膩。(400元)(圖/官其蓁攝)菜浦澳地質公園位址:連江縣莒光鄉菜浦澳田沃村山海一家會館地址:連江縣莒光鄉青帆村96-3號電話:0972-098-380
馬祖美味藏桃園1/馬祖劉家 手工製丸餃
民國五O至七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離島馬祖人為求工作機會陸續移居到桃園從事紡織業,其中以八德地區最為集中,許多馬祖家鄉味也開始在此發散,從陸光街、四維路至廣福路一帶的「大湳市場」,就此成為台灣本島的馬祖滋味集中地,隱藏不少美食。民國五○至七○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離島馬祖人為求工作機會陸續移居到桃園從事紡織業,其中以八德地區最為集中,許多馬祖家鄉味也開始在此發散,從陸光街、四維路至廣福路一帶的「大湳市場」,就此成為台灣本島的馬祖滋味集中地,隱藏不少美食。隨著時光推移,馬祖移民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少數幾攤仍堅持賣著像是繼光餅、福州魚丸、紅糟、老酒、魚麵等,市區的馬祖風味街頭小吃或飯館,也堅持著家鄉口味與烹飪手法,希望能慰藉為了生活漂浪到桃園的馬祖鄉親,在新家園裡找到故鄉記憶,有趣的是,不少馬祖當地的食材和半成品,仔細挖寶皆能找著,相當值得走逛。薄外皮的手工魚餃,水滾後起鍋即可上桌。(圖/于魯光攝) 大同路及四維路交叉口,是大湳市場外圈最熱鬧的一區,一早就見著劉家媽媽推著小攤車在叫賣著,不論大顆的包餡魚丸、小粒無餡料的白丸,全都是手工捏製而成,扎實彈牙,充滿魚肉鮮香,甚至有少見的魚餃、魚麵也有。口感扎實彈牙的白丸,適合搭配麵食一起享用。(一六○元/袋)(圖/于魯光攝)才開口問哪樣最推薦,劉媽媽就熱情叮囑該如何搭配風味最佳。外皮擀得輕薄的魚餃,因為容易破裂,水一滾就得起鍋,不可久煮,可以和魚丸共煮盛成一碗,蘸醋最道地;久煮不爛、口感韌的魚麵,可作湯也可乾炒;紅糟醬用塑膠袋打個雙結,是自釀老酒的附屬品,也是添增料理風味的妙方,舀一匙簡單拌湯米粉、炒飯都很適合,端看自家喜愛如何料理。劉家手工魚丸地址:桃園市八德區廣福路20巷15弄路口電話:0910-020-735位在市場外最熱鬧交叉口的「劉家手工魚丸」時常售完收工。(圖/于魯光攝)
老字號淡水魚丸、新店滷味 新生代接手重啟「食」尚味
老字號店面,在交給新一輩接手後,究竟是要遵循傳統,還是要創意改造?傳承超過40年的淡水魚丸老店,也面臨到這個課題。人稱張媽媽的張曹吟,民國66年在石牌地區的菜市場裡開始賣起手工魚丸,後來搬到淡水,前前後後一賣就是40多年。為了不要讓這個味道中斷,張曹吟決定要將自己會的料理做法及密技傳授給第二代,並創了新品牌重新出發。 張曹吟女士(前)與兒子、媳婦。(圖/福又又淡水魚丸提供) 除了經典的淡水魚丸,還開發出富有繽紛視覺感的「又又五小福湯」,綜合墨魚香菇、芹菜魚丸、黑胡椒海陸、紫菜白蝦丸和招牌淡水魚丸等5種口味丸子,搭配清甜的豬大骨湯,每口都充滿食趣。而淡水最具代表性的小吃「阿給」,則是變身迷你版「一口小阿給」,內餡的部分有冬粉、肉及些許魚漿,而且由於體積變小,豆腐皮與內餡的口感比例均勻,吃起來更香,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以焦糖滷味為基底再加入麻香風味的「椒糖滷味」。(圖/賣灶Lo.Ve提供) 在新店地區飄香超過50年的聖巴黎滷味,已經傳承自第三代。第二代李俊和開發出「香草焦糖醬」,做出香氣獨特的焦糖滷味,靠著口碑打響知名度。而第三代的滷味傳人Mio,15歲時就被送到加拿大念書,對料理很有興趣,日本東京藍帶學院學習廚藝,接著又到瑞士攻讀酒店管理。因為李俊和希望Mio回台灣好好發揮之前所學,決定回台創業。Lo(滷)Ve(味)火鍋。(圖/賣灶Lo.Ve提供) Mio的新品牌攤位位於在遠百信義A13的4樓,有著懷舊復古風情的大稻埕美食街,她將原本的焦糖老滷添加中式椒麻,做出辣香中帶微甜的「椒糖滷味」,並為滷味取了可愛的名字,像是「小心機」是雞心、「米雪兒」是米血糕等等。另外還開發了獨特的Lo(滷)Ve(味)火鍋,以滷味搭配椒麻湯汁,還有越式河粉、菜心及三星蔥,最後沖澆上椒麻辣油,麻、辣、香層次分明,很受嗜辣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