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水排出
」 青光眼糖尿病患者恐視網膜病變 定期追蹤預防失明風險!
一名6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血糖長期控制穩定,過去數年來雙眼視力逐漸模糊,原以為是年紀增長的視力退化,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造成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還險些剝離,差點失明。恩主公醫院眼科陳彥晟醫師表示,人體眼睛內的視網膜富含血管,糖友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環境,造成視網膜受損,形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容易加速早發性白內障出現,也是造成許多糖友失明的原因。視網膜病變衍生 末期併發恐失明長期視網膜病變會造成視網膜的血管阻塞及缺血,陳彥晟醫師解釋,缺血又缺氧的視網膜會刺激體內分泌血管新生因子,去促進視網膜長出新血管。但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脆弱,容易突然破裂出血,若血液滲漏到黃斑部,會產生「黃斑部水腫」,出現視力濛霧、扭曲、有暗影的症狀;當血液瀰漫玻璃體,則會變成「玻璃體出血」,病人會突然地感受到飛蚊症增加、眼前一片雲霧般模糊、視力明顯下降。陳彥晟醫師也指出,新生血管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萎縮及纖維化,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方形成一層層的薄膜並拉扯,造成「視網膜剝離」,產生視野缺損或失明。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末期併發症常見「青光眼」,原因是不健康的新生血管長在虹膜上,阻礙正常眼睛房水排出的通道,使眼壓上升、視力模糊、感到眼睛紅、痛,且當眼壓過高的時間太長,會產生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進而失明。血糖穩定仍病變 定期追蹤防惡化陳彥晟醫師說明,糖尿病初期因為無明顯症狀不易發覺,當出現症狀時,血糖其實已經超標一陣子了,此時全身的血管及代謝功能都已經大受影響,即使後來血糖控制穩定,視網膜血管可能先前就已經病變受損,加上未至眼科檢查、治療,等到視網膜病變衍生成其他眼疾、影響視力功能時才恍然發現。糖尿病是眼睛的無聲殺手,陳彥晟醫師建議,新診斷為糖尿病的糖友應立即至眼科就診進行眼底檢查,若初次眼底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定期一年追蹤一次。若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須根據臨床情況每三至六個月追蹤一次,較嚴重或需要進行治療的病變,則是一至三個月追蹤一次,避免失明危機找上門。
早期發現與治療青光眼 守護眼睛健康
青光眼患者必須長期使用眼藥水,但部分前列腺素衍生物製成的眼藥水副作用卻容易影響外觀,例如結膜充血、眼瞼皮膚色素沉澱,造成患者生活困擾。青光眼檢測技術持續提升 更能夠早期發現與治療青光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賴泓吉醫師表示,若青光眼未受到妥善治療,視神經將會逐漸缺損凋亡,視線範圍隨著時間慢慢縮小,衝擊日常生活,患者可能連行走、上下樓梯都變得困難,還有失明風險。所幸,隨著檢查技術進步,有機會在僅有微小症狀的發病初期發現青光眼、掌握黃金治療期,守護眼睛健康。賴泓吉醫師說明,眼壓高是造成青光眼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眼睛房水排出困難,讓眼球壓力不斷提升,長時間壓迫視神經引發傷害,就會慢慢出現不可逆損傷。然而不僅眼壓高會有青光眼,臨床也有正常眼壓罹患青光眼個案,目前研究發現血液循環不佳、家族史、容易偏頭痛等可能都有關連1。身體狀況不同青光眼治療藥物選擇有差異 新型藥物避免黑眼圈、減輕外觀改變賴泓吉醫師強調,青光眼治療一開始都會藉由治療眼藥水控制,降低眼壓讓視神經惡化減緩,盡可能保持視野穩定,目前台灣常用的第一線藥物是包含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但此藥物會影響心跳速率與造成氣喘,因此相關疾病患者無法使用2。賴泓吉醫師提到,當第一線藥物無法使用或效果不如預期,前列腺素衍生物眼藥水也是治療選項,控制眼壓效果很好,但容易眼睛發紅、眼睛周邊皮膚色素沉澱、眼窩脂肪萎縮凹陷等問題,因此在意外觀受影響病人往往因而卻步,目前新一代雙機轉降壓眼藥水,治療青光眼同時,比較不會引起黑眼圈與眼窩凹陷等問題2,但是有某一些病人並不適用,可以和醫師諮詢後再使用。眼藥水須在眼表停留5分鐘 手指按壓淚孔避免藥水流到鼻腔賴泓吉醫師提醒,患者使用眼藥水控制青光眼病況,最好能讓眼藥水保留在眼睛表面上5分鐘,不要讓眼藥水太快流出,滴眼藥水時最好躺在沙發或床上,點下眼藥水後用手指按壓淚孔,以免眼藥水流入鼻腔,讓眼藥水在眼睛上充分作用再放開手指慢慢起身,同時注意眼藥水是否帶來不適症狀。賴泓吉醫師呼籲,隨著就醫可近性增加,與檢查科技不斷進步,越來越多青光眼患者能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檢查眼睛狀況,如果發現青光眼病兆,配合醫生指示積極治療,定時定量使用眼藥水,就能控制病情避免視神經繼續受到傷害,降低視力受到不可逆損害的危機。reference1. Robert N. Weinreb et al. JAMA. 2014;311(18)1901-19112. Japanese Glaucoma Society. guideline 5th edition (緑内障診療ガイドライン(第5 版) p. 112
20多歲女罹患青光眼! 醫師籲:青光眼也會找上年輕人
民眾普遍認為只有中老年人會罹患青光眼,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高度近視的王小姐,20多歲時突然發現自己雙眼發紅,以為是戴隱形眼鏡造成結膜炎,但卻漸漸開始頭痛欲裂,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竟是青光眼。臺北榮總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暨韻珊眼科教育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劉瑞玲指出,近年罹患原發開放性青光眼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中不乏在青壯年就嚴重到需要手術治療。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原因,呼籲民眾一定要有積極治療的正確認知。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全球青光眼患者數逐年上升,去年已突破8千萬,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估2040年將突破1億人次。劉瑞玲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逐漸破壞視神經的疾病,當眼睛內的房水排出路徑功能失調,會使眼壓增加,便容易破壞視神經,造成青光眼的機會也增加。然而,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再加上青光眼造成的視野缺損多由鼻翼兩側開始,剛好是兩眼視力重疊區,若一眼出現問題,有另一眼的視力補償,導致患者不易察覺。劉瑞玲醫師指出,當病人有眼經痛、頭痛等自覺症狀時,大多已經是青光眼晚期的病人,而當病人察覺到自己視力可能受到影響時,通常視神經已受到40%以上的損傷。因此,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近視超過600度、4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超過7成自行停藥 恐離失明更進一步青光眼被冠上「視力小偷」之稱,第一線治療以眼藥水為主。不過,呂大文醫師提到,眼藥水多有紅癢等不適副作用,且須每天固定時間點藥,病人容易忘記,或覺得麻煩而忽略,再加上平時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容易中斷治療。根據健保資料統計,約有75%患者會自行停藥,其中更有9成患者於治療第一年便自行停藥,恐導致患者離失明更近一步。呂大文醫師提醒,除了眼藥水,青光眼還有雷射、手術等多元治療方式,患者應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劉瑞玲醫師也表示,目前可採取的治療方法多元,因青光眼成因不同、以及無法適應眼藥水副作用等因素,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討論。此外,罹患青光眼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青光眼中也有許多年輕個案,劉瑞玲醫師指出,年輕病人通常是高度近視者或血壓很低、手腳冰冷也沒有規律做有氧運動的人。醫師提醒,高度近視是青光眼的風險因子,預防近視、控制度數,對青光眼的預防相當重要,民眾因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預防近視,才能減少未來罹患青光眼的機會。
中醫針灸穴位按摩助治療青光眼
「醫師,我最近看東西變得有些模糊,白天時眼角餘光的範圍較暗,晚上看光源周圍會出現彩虹色光圈」、「我眼睛常紅紅的,別人看起來很混濁,最近突然眼睛疼痛和頭痛想吐」,醫師提醒有以上這些症狀時,就要自我警惕是否為青光眼。高風險族群 小心青光眼青光眼在導致視力喪失的疾病中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白內障。成年人中約每五十人就有一人的視力會受到此疾病威脅。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針灸降眼壓 保護視神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魏任宣指出,中醫針灸降眼壓手段已成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防治青光眼的重要環節。針灸治療青光眼的機轉可分為兩部分:其一,針灸可以降低眼壓,改善房水排出,並影響房水生成達到的治療效果。其二,針灸可調節眼底的微循環、改善視網膜血流量並減輕視網膜損害,達到保護視神經的效果。此外,若搭配中藥調理,針對不同體質進行中醫辨證治療,效果益加。中醫穴位按摩 眼周氣血循環魏任宣醫師分享,按摩眼周的6個穴道,能放鬆眼周肌肉,促進氣血液循環,改善相關症狀。按摩方法如下:1. 每個穴位按摩10秒鐘,一次可輪流按3-5輪。2.穴位皆在眼眶外,注意別按壓到眼球。3. 用拇指指關節依序按壓:攢竹穴(眉頭內側邊緣凹陷處) →魚腰穴(瞳孔正上方眉毛中央處)→絲竹空穴(眉尾後的凹陷處)。4.用食指指腹依序按壓:睛明穴(內眼角斜上方凹陷處)→承泣穴(瞳孔正下方眼窩下緣中央)→瞳子髎穴(眼尾紋盡頭骨骼凹陷處)。
「視力小偷」青光眼恐致永久失明 新治療方式「手術僅需15分鐘」
青光眼是一種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及視神經纖維退化,是造成人類永久性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擁有「視力小偷」的惡名。眼壓高是青光眼重要的因子,目前大多使用藥物治療青光眼,但亞東醫院醫師朱怡靜表示,目前有選擇性雷射小樑整形術(SLT,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可供新的治療選擇。朱怡靜表示,降低眼壓是主要治療青光眼的方法,而SLT的原理為使用特定波長的雷射光燒灼隅角之小樑網,此能量被小樑網中特定的色素細胞吸收後產生一連串的變化,使小樑網阻力減小、增加房水排出使眼壓下降。雷射前需先點縮瞳藥至少30分鐘待瞳孔縮小後,使用局部麻醉劑後進行雷射治療,在門診施行過程約10~15分鐘,手術後約有5%的病人於雷射後眼壓暫時性升高,因此病人在雷射後須監測眼壓。若有眼壓升高的情形,可透過青光眼藥物治療來改善,通常在24小時後消失。雷射後眼睛輕微發炎很常見,通常會給予局部抗發炎藥物治療。臨床研究中顯示SLT的治療效果與常用的藥物相當,其眼壓的降幅可達11~40%,通常治療後常有機會可減少青光眼用藥用量,減少多重藥物使用。青光眼的治療目的在降低眼壓以減緩視神經損傷,無論是採取何種治療方式,皆需定期回診檢查、注意藥物的使用,朱怡靜提醒,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都非常重要,避免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病況。
視力小偷3/年輕人罹青光眼增3成 醫示警:「這習慣」最糟糕
過去青光眼患者大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下患者僅占1成左右,但近幾年卻提升至4成左右,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表示,40歲以下更占了3成,推測與診斷技術進步、民眾警覺性提高、篩檢年齡下降等有關。尤其越來越多人想進行近視雷射,為安全起見,眼科診所會在患者雷射前進行青光眼檢測,因此篩出不少病患轉介至大醫院。呂大文說,若確認罹患青光眼,就不建議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為會導致日後眼壓測量不準確,不利追蹤。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包括家族史、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者,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傷等。一般民眾40歲以上就建議篩檢,有家族史的民眾滿18歲後應每3年篩檢一次,500度以上高度近視民眾則要每年進行篩檢。完整青光眼篩檢包含眼壓檢查、視野檢查與視神經檢查。另外,3C重度使用者也要當心,尤其是長期在黑暗中使用3C產品,也會使眼壓上升。「很多人睡前燈都關了,還會滑手機。但是因為光線暗、螢幕亮,會造成瞳孔放大,眼睛虹膜往旁邊推,會影響眼睛內的房水排出,而房水正是調節眼壓的重要體液,一旦失衡,眼壓就會升高。」呂大文提醒。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表示,除了少用3C產品的,好讓眼睛適度的休息之外,也可多吃深綠色、橘紅色、橘黃色蔬果與富含維生素C的護眼食物,如菠菜、地瓜葉、蛋黃、南瓜、芭樂、奇異果等。如果日常飲食難以均衡,無法攝取護眼營養素,專家建議可適時補充葉黃素等保健品。(圖/黃鵬杰攝)如果經常外食,難以均衡飲食,聚英視光眼科診所副院長胡自得醫師建議可適時補充營養品輔助,例如葉黃素、花青素等,確實對眼部保護有益,可與醫師討論後使用。鄭婉苓提醒,也要避免抽菸、喝酒的習慣,因為香菸含有尼古丁,不利眼睛微血管循環,而大量飲酒則會消耗體內維生素A,加重眼睛疲勞、乾澀的問題。由於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疾,所以遠離有害物質,多攝取護眼營養素,雙重齊下才能加以預防。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若已經確診青光眼,因為視神經已經受損,不僅無法治癒,也無法恢復已失去的視力,只要不介入就會持續惡化,務必早期治療,延緩視力喪失、預防失明,建議將青光眼當成高血壓等慢性病,終生規律治療與追蹤,透過降眼壓避免視力惡化。
視力小偷!睡一覺後竟失明 噁心頭痛都要當心
今年70多歲的張大姊,20多年前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結果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卻依舊頭痛欲裂,醫師甚至懷疑她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10多分鐘就失效,頭也痛到頭部需要支撐,不但離不開沙發,連就診都要頭靠著牆壁才行,後來終於發現是青光眼問題,初期藥物副作用也讓她吃足苦頭,所幸最後經藥物調整後才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醫師提醒,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些人不以為意,以為睡一覺就好,結果睡醒了,視力也沒了!而台灣青光眼的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等疾病的患者數還多,且其中1/4有失明危機,提醒民眾注意青光眼徵兆,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失明風險。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二名,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臨床上青光眼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開放型青光眼,這類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而另一種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較為急性,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起床就喪失視力。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視力的殺手」或「視力的小偷」。陳賢立指出,青光眼簡單來說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呂大文主任表示,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研究發現,每降低1毫米汞柱的眼內壓,可以減少10~19%青光眼引起視野喪失的風險,而眼內壓控制在≤18毫米汞柱或降低20~30%眼內壓,都可以減少視野喪失的發生率。臨床上降眼壓的藥物主要分成兩種作用,一種是減少房水產生,一種是促進房水排出。其中,市面上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都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主要排水通道(小樑網)反而沒有藥物可用。所以,有些人雖長期使用藥物,降眼壓的效果仍然未達期待。長達20年,終於研發出促進主要通道(小樑網)排水功能的新藥。呂大文表示,國防醫學院實驗室在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這項實驗結果也備受重視,並促成新藥產生--一款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的雙效眼藥水終於問世,台灣也在今年獲得衛福部通過,成為亞太區第一個上市的國家。這款雙效合一藥物只要一天一次,使用第二周就可以良好降壓,跟傳統青光眼藥物比較,可以增加3成降壓效果,而且可持續穩定降壓超過1年、效果持久;此外,此款新藥物對心血管影響較小,不用擔心心血管的副作用和性功能障礙,提供青光眼患者一項新選擇。呂大文建議,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賢立醫師也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