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趨勢專家
」 李同榮 房市 房價 新青安打炒房難斷「新青安非他命」毒癮 李同榮:暫別房市多頭
央行19日出重手打房,央行總裁楊金龍信誓旦旦要給投資客一個教訓,但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認為,難度很高,因為這波房市甩尾起源於新青安政策引發的投機炒作,「金龍風暴再強,也斷不了5年寬限期的新青年安非他命。」他預測,房市景氣循環確定會在第四季終結多頭,但不會有崩盤情況發生,不過市場或許會沈寂一陣子,但炒作投機可能又再度重生。「新青安5年寬限期,如同給小白餵食新青年安非他命,野火燎原!」李同榮指出,這波房市甩尾起源於去年8月選舉產物「新青安」之亂,造成剛需市場搶購風暴,進而變成搶貸風暴,在過去一年中7萬戶新青安專案中就已經讓約2萬戶投資客或未量力而為貪圖獲利的小白提早上車,5年寬限期如同小白們的安非它命,只要籌足自備款,就能以原付的租金就足夠在5年內繳納寬限期的利息支出,這些假性需求問題不解,炒作的火苗永遠存在,野火燎原,央行祭出打房重拳,雖然能使房市提早降溫,但仍斷不了5年寬限期的「新青年安非他命」毒藥。李同榮認為,政策矛盾,被教訓的不會是投資客,而是無辜的民眾,他進一步指出,央行從2021年到現在一共祭出七波限貸打房政策,每次都宣示打擊炒房,但炒房卻越演越烈,第七波只是故技重施、加重力度而已,但問題是無效的藥方無論再次加重力道,總是在藥效未產生之前,就先引起不良的副作用而傷及無辜,包括:換屋者無辜先中槍,買預售難交屋的糾紛將層出不窮、中小建商將面臨求貸無門困境、祖厝繼承者第一次購貸也無寬限期,反而新青安5年寬限期老神在在,要靠銀行行員當調查員嚴審嚴核,鬆則怕助燃炒作、嚴則怕傷及無辜。李同榮認為,央行在末升甩尾段重打房,當然對市場降溫會起作用,但真正野火燎原的是新青安政策,尤其是5年寬限期的毒瘤不除,對市場毒害仍在,市場或許會沈寂一陣子,但炒作投機可能又再度重生,央行的限縮政策仍然管不了財政部的新青安政策。李同榮質疑,無效的政策為何重複做,防堵政策履錯履做,央行想教訓投資客前,可能又被新青安政策打趴,政策矛盾、政府網內互打,被教訓的將不是楊總裁所說的投資客,而是無辜的民眾。最後他呼籲政府,防堵政策解決不了房市炒作亂象,只有終結新青年安非他命之亂,才能防止炒作,真正斬草除根。而房市在高檔受政策利空影響,交易量勢必會大減,市場將會在第四季產生轉折偏空,「央行重手打房,不在於政策的殺傷力多強,而是房價已漲到天花板,技術循環已經面臨轉折,此時經不起政策的重大利空,因此,預測第六循環確定會在第四季市場信心下滑下終結多頭走勢,但不會有崩盤情況發生,對首購自住的剛需影響不大。」
「新青安+股災」引發房貸大風暴 李同榮警告留意3後果
新青安後遺症越演越烈,房貸餘額年增率已衝破十兆並創新高,各大銀行不動產放貸趨近滿水位,因貸款延誤引發糾紛四起,加上近期亞洲股市集體崩盤,台股半個多月來重挫18.8%,對市場資金流動性產生嚴重影響。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新青安+股災」將引發銀行房貸大風暴,政府若不重視,將會產生三大嚴重後果:(一)搶貸亂象越演越烈(二)房貸糾紛層出不窮(三)觸發小型建商倒閉風潮李同榮指出,新青安成就不少青年成家,但也引發不少假性需求,短期內供需失衡,以致再拉高已經到頂的房價,也助漲市場投機氛圍,而年輕人所獲利息補貼金額卻根本遠不及被拉高的房價,政策的一得兩失,可謂弊大於利。然而更大的後遺症是銀行業貸款額度趨於滿水位狀態,除了房貸不易,更排擠中小建商的土建融申貸,各大銀行開始採取暫行收件或暫延撥款的措施,購屋者及急需開工的中小建商全部加入搶貸行列,加上近日股災所造成的資金流動障礙,促使銀行資金水位更加緊縮,整體銀行體系淹至喉嚨的水位已頻臨岌岌可危的崩潰危機。李同榮分析,日前日經225指數單日下跌超過12%,韓國股市寫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慘跌幅,KOSPI指數收跌8.77%,納斯達克期貨重挫4.7%,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12.4%。台股加權指數單日下跌1807.21點、重挫8.35%,短短半個月大盤跌掉4000點,為金融海嘯以來股市最嚴重跌幅,分析亞洲股市崩潰主因來自美國經濟預期可能衰退,更重要原因可歸咎於經濟數據不佳、企業財報不利消息,及地緣政治風險升級3大因素,導致投資人紛紛趨避風險,而此時處於高檔的台股當然也經不起利空吹襲而無法置身事外。同樣的房市目前也因新青安與股市發燒助燃,房價處於末升段甩尾的高點,此時也經不起市場風吹草動,加上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基本面若不如預期,房市隨時都可能結束多頭行情而反轉。李同榮認為新青安加上台股重挫所引發的房貸滿水位風暴,若不即時提出對策,市場將產生3大嚴重後果:(一)搶貸亂象越演越烈:目前銀行不動產放貸平均水位高達27-28%,滿水位的銀行開始暫停收件,未滿水位銀行採取選擇性放貸,先照顧大客戶,再挑有實力且高利率客戶,至於小咖建商與弱勢購屋民眾則需排隊待審、或排隊待撥,造成扶強不扶弱的市場亂象,這也是新青安造成的排擠效應,最後排擠的仍然是後段班的新青安與購屋弱勢,他們不但房價買的比人貴,利率也可能比人高。(二)房貸糾紛層出不窮:預售市場即將交屋的購屋者現在可能面臨建商分戶貸款成數不足或因貸款困難延誤交屋及利率偏高的窘境,造成因房貸問題引發違約糾紛案件。(三)觸發小型建商倒閉風潮:自從央行祭出請領建照18個月限期開工,加上土建融多次限貸措施,現在又因銀行放貸滿水位風暴,目前中小建商土建融貸款越來越困難。舉例說,銀行建融對中小建築成本評估相對更保守,最少打8折,再給予融資6成,等於48%融資,銀行對中小建商52%的自備款,無視已有營建履約撥款機制,還會要求建商先提出自備款足額的存款證明,以示實力,而且利率也比上市大建商高出許多,不但造成大者恆大的不公平競爭,更可能在房價反轉時造成小型建商周轉不靈的倒閉風潮。李同榮最後表示,若要化解風暴危機可依銀行法72-2條之除外條款,將新青安額度列為除外條款,可多出至少5000億餘額貸款。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政府過去包括6次限貸與提高存款準備率的限縮資金等於又重返市場,房價甩尾漲勢可能又難以終止。下半年房市走勢強弱,除了經濟基本面趨緩與技術面高檔的不利影響以外,政策走向的一對一錯會是關鍵,同時不可忽視兩岸地緣政治局勢,更會是處於高檔房市的一隻灰犀牛。
新青安房價甩尾漲10% 李同榮:年輕人慘為小額補貼承擔高額房價
新青安貸款上路到今年5月底,累計核貸5萬7980戶,核貸金額約4281億元,每個月以近500億持續遞增中,隨之也助燃房市啓動另一波甩尾行情。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新青安真正的效益評估,有3種人受益,包括建商餘屋出清、售屋者多賺10%利益、買來轉租的投資客,但也有1種人深受其害,就是年輕人,沒買的望屋興嘆,買的人為了不到10萬元的補助卻要多花50萬以上,吸收被拉高的房價,等於買或沒買屋的年輕人全部淪為受害者。李同榮進一步指出,新青安上路10個月以來,吸引近6萬戶以及約4500億的貸款額度,核貸戶佔成屋總交易量達2成之多,同時也點燃已經降溫的房市,加上今年股市發燒不熄,成屋房價漲幅已達約10%之多,這些超漲的幅度都要購屋者買單,因此推論,新青安雖立意良善,但也引來3成以上假性需求介入,推升房價,致使房市邁入高風險的情況,雖然財政部宣稱只發現1700戶疑似轉租的問題戶,但隱藏在租賃黑市中,最少有5倍之多無法稽查,再加上人頭戶稽查不易,非自住用途的假性需求數量絕對超過2萬戶,這對市場機制將造成扭曲變形的惡果。李同榮認為,新青安專案推動至今,真正受益的有3種人:(一)建商餘屋趁勢出清:2022年下半年到 2023年前三季預售市場一共累積將近10萬戶以上的餘屋,無論完工與否,都在近1年當中,趁著房市甩尾行情而順利出脫,建商利用新案促銷低自備款拉高行情,同時也順勢掩護舊案餘屋在比價優勢中出清。(二)售屋者一年內多賺10%增值價差:近一年房價甩尾行情中,房價漲幅達10%之多,換句話說,晚賣一年的售屋者多賺了百分之十的超額利潤,在2021年房地合一2.0的重稅上路2年後出售的買方,須繳的35%稅金,大半已經由購屋者間接轉嫁買單。(三)轉租者坐收補貼之利:無論是否人頭戶,轉租者不但坐收貸款補助優惠,又可以5年寬限拉高槓桿,以租金繳息綽綽有餘,5年後獲利出脫還可避開房地合一2.0重稅,同時還可以公益房東之名免除囤房稅,再獲裝潢補助與所得稅減免,可謂一擧三得。李同榮痛批新青安專案有如新青年安非他命,不自量力的年輕人將浸淫在5年寬限期的甜頭上踏入可能成為房奴的惡夢,而真正剛需自住的年輕人為了3年不到10萬元的利息補貼,卻被超漲10%的房價狠狠的被迫多付出50萬以上的代價,以多付50萬卻換到低於10萬的補助,虧的還是真正自住剛需的年輕人。至於暫時根本沒有能力購屋的年輕人而言,高漲的房價更是只能望屋興嘆。無論是自不量力投入新青安的年輕人,或是有能力投入新青安的剛需自住的年輕人,抑或是暫時沒能力購屋的年輕人,幾乎都成為新青安專案的受害人。
403震出新都更2/增加獎勵容積滿足「室內1坪換1坪」?專家業者看法兩極
403地震後,台北市長蔣萬安喊出將進入「大都更時代」,強調透過都更8箭、提高容積獎勵等方式,加大力道推動都更。危老時程獎勵今年5月起將從10%降至1%,並於2025年落日,是否延長引發各界議論。對於是否支持再提供獎勵容積加速都更,CTWANT詢問多位專家和業者想法,有人倡議提高獎勵「公辦都更及超大規模都更」,也有人認為恐助長貪念阻礙都更進度。在目前很難達到「室內1坪換1坪」的條件下,使得都更常在坪數分回上卡關,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以來便推動「都更5+2箭」,只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整宅、海砂屋及耐震力不足有明顯危害的建築,就由原本的1.5倍容積獎勵,拉高到1.8倍至2倍,鼓勵危老建築加速都更;這次地震後,也有不少立委針對即將落日的危老容積時程獎勵,研議延長獎勵時間,容積似乎成為都更萬靈丹。李同榮認為給予危屋容積獎勵,縱使讓地主佔點便宜,但政府也才更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加快整體都更腳步。(圖/CTWANT資料室)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就認為,近年來隨著工料雙漲及所有權人被養大的胃口,原本齊頭式的容積獎勵上限已顯得不夠用,政府在無法實質拿出公帑補貼又得兼顧民眾居住安全與促進都市再發展的職責下,提升「公辦都更」與「超大規模都更」的容積獎勵確實是一條道路。孫振義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都更案,公部門更容易綜合考慮各方利益,確保符合都市發展規劃和環境永續原則,同時也確保民眾得到公平的分配、弱勢族群也能受到應有的安置,值得政府提高獎勵上限創造雙贏局面。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也認為,最好能再增加10~20%的容積奬勵,「目前談判最大困難在於與地主的分配,營建成本大幅上漲150%,以現在很多地方建商、地主46分,建商根本承擔不了營建成本,容積若能增加,能讓地主換回多一點的坪數,建商也有更多容積在未來出售補貼營建成本,雙方都更有意願促成合作。」「目前總容積不得超過基準容積2倍上限,勢必突破天花板!」他建議,土地面積超過500坪以上,可從5~20%階梯式遞增,尤其上千坪以上基地,可提供超過20%容積獎勵加速大面積都更,「大面積土地開發的獎勵最重要,不要老是開發200~300坪,對整個都市景觀、未來都市發展都沒有幫助。」不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擔心「大方送容積」,形同「老屋大樂透」,恐助長地主「重建『保底』1坪換1坪」的期待,改從「1坪換1坪起跳」。「大家原本覺得海砂屋給了額外30%容積獎勵後會比較好談,結果搞到現在還是很難,證明多給容積大家只想分更多。」他形容,好比桌上有5顆鑽石,建商與地主都想分3顆,此時有人又往桌上加了1顆以為能解決問題,但這時建商、地主可能有人不只想要3顆,而是4顆,只留2顆給對方,「容積有限,人性貪婪無底限」,反而更僵持不下。「看看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市府拼命將容積獎勵給好給滿,分回的權狀面積已經是原本的1.1倍了,資產價值也跟著翻倍,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大家還是想著不花錢換新房,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台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說。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容積獎勵給好給滿,評估重建後地主的資產價值大幅提升,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引發地主不滿,因此也有專家認為送容積達不到加速都更的效果。(圖/CTWANT資料室)蔡漢霖認為,老房跟老車一樣,修到不划算時就差不多該自費換新,等政府贈送容積不用花錢換新房才肯動,相當不合理,有房子的人子子孫孫都能免費房子舊換新,沒有買房的人剝奪感會更嚴重;再者,容積獎勵也會助漲房價,現已見預期老屋重建能大賺一筆,老屋成交價急起直追新房,新房也會認為開價應該要比老屋高,變成惡性循環。儘管如此,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仍認為,提高容積率縱使會讓危屋佔點便宜,但這樣一來,政府也才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至於大家認為會妨害都市正常發展空間,他質問,畸形的危老政策,東一塊、西一塊,對都市再生不是更蒙上陰影?他也強調,提高容積不是通通有獎,只針對鑑定後的危屋,雖說給危屋1坪換1坪,但營建成本仍然須考慮由地主負擔;容積有餘額,政府可當社宅用途或建立危屋全面檢核之循環基金。雖對增加容積獎勵持保留態度,但蔡漢霖認為部分地區的建蔽率可適度放寬。例如繁華鬧區最值錢的就是1樓店面,重建後因建築退縮、車道公設等法規限制,讓最有價值的1樓店面沒辦法分回原有面積,更何況是還有違建、外搭營業空間的店舖,使得做生意或有龐大租金收入的1樓地主都更的意願自然較為低落。「重建後店面大幅縮水,往往剩不到原來面積的一半,造成都更困難,即便提出分給地主比重建前更多的室內坪數,但部分在1樓,部分在樓上,也不一定能達成共識。」他認為在繁華的鬧區、1樓店鋪具有可觀價值的地段,如能適度放寬建蔽率,退縮少一點,讓重建後的1樓空間能不要減少太多,或許能加速解決都更卡關的問題。
403震出都更政策「重老不重危」 李同榮:老屋健檢篩出危險建築
403花蓮地震7.2級,強度僅次於921規模7.3級,各地傳出災情不輕,新北捷運環狀線單軌位移、台北機場老舊公寓10連棟住宅門框嚴重扭曲變形、樓梯斷裂。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直指,天災地震難以防患,但問題出在防災政策,首當其衝應檢討的就是都更與危老重建政策,嚴重的問題是「重老不重危」,他同時提出2大防災解決方案:(一)一定屋齡以上老屋,全面強制健檢(二)嚴重危屋,強制拆除都更。李同榮指出,台灣921地震曾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是台灣自戰後時期以來,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國家地震中心曾研究指出,一旦北台灣發生規模6.3以上的地震,台北地區恐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這麽嚴重的問題,如何防範,似乎是難解的習題。李同榮指出,2016南台灣大地震,震出蔡英文政府立刻將「都市更新」列為住宅政策三箭之一,雖然如此,對防災都更束手無策,象徵性的提出鼓勵民間老屋進行安檢快篩的補助,老屋甚至危屋的住戶往往意願不高,以致補助老屋安檢快篩政策成效不彰。他質疑,危老重建政策只是都更政策難以推動的替代性政策,不但弊多於利,且對都市再生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是重老不重危,政府大部分是被動式的做莊,容易整合的擺前推動,政府只盤算送件數量多寡能充當政績,對危屋缺乏主動出擊的動能與強制拆除都更的公權力運作。「都市更新」條例雖然曾修法改善通過,但諸多問題仍然難解,追根究底應是防災優先,全台六都之中,最需要都市更新的都會就是充滿液化土壤的台北都會,平均屋齡達37.6年為六都最高,屋齡35年以上老屋戶數超過60萬戶以上,在921地震前的建築物耐震力不足,只要是強震襲擊北台灣,雙北倒塌建物將不計其數。他認為,防災都更要推動,斧底抽薪的作法就是針對35年以上老屋全面健檢,並針對全台危害等級嚴重的建築,給予大幅度的容積獎勵,而蓄意阻撓者,政府要拿出公權力,實施強制拆除都更。李同榮強調,政府目前對35年以上建築的健檢工作束手無策,所採取配套只是被動式的補助措施,沒有強制性健檢,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一般建築物採取簡單快篩檢測的費用約每戶7000~8000元,就算台北市35年以上建物60幾萬戶全部快篩,總預算約50億,這種攸關人命的預算,政府應優先編列,再依建物危害程度詳細檢測,並分級分類給予輔導補助與改善,而危害嚴重等級的建物,政府就必須給予特別容積獎勵,提出一坪換足一坪的誘因。李同榮最後建議,都市更新推動,應首重防災型都更,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而防災都更要徹底執行,政府不能只做半套,既然被動式補助健檢執行不力,建議政府要下決心做好防災都更只有2招:(一)一定屋齡以上老屋,全面強制健檢(二)嚴重危屋,強制拆除都更。
升息半碼對房市影響有限? 專家點出三不利影響但肯定房市需降溫
央行21日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打破市場原先預期央行利率將連四凍的推測,房地產界普遍認為對房市影響有限,儘管升息半碼,千萬房貸每月僅多出631元,專家則點出三大不利影響,其中即包括租金持續攀高,而對於交易量影響,認為短期內還是會有降溫效果。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認為,央行突然升息理由包括抗通膨、抑游資、降溫股市、防範房市甩尾上升,升息策略可謂一石二鳥,而對處於高檔的房市而言,將產生三大不利影響,包括住宅首購市場買氣降溫、租賃市場租金持續攀高、商辦廠辦市場投資意願降低。依據2024年1月主計總處統計,租金指數高達105.19,已經連續30個月上漲,並再次刷新自1981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李同榮說,顯然租賃市場供需失衡,若利率再往上升,房東的持有成本一旦增加,就會帶來轉嫁效應,租金就會持續高漲,對年輕人又是一大打擊,而住宅首購者的負擔就在溫水煮青蛙的情況下,漸進式的往上增加,也會影響剛需市場購屋信心與買氣。觀察2022年利率連五升當時的房市價量變化,2022年下半年的買賣移轉棟數為14.7萬棟,年減15%,一直到2023年下半年逐漸消化完連續升息的利空,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利空淡化,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才逐漸轉為年增。若統計信義房價指數則可發現,在連續升息房市交易量縮後,房價表現明顯趨穩,統計2022年第二季到2023年第一季的信義房價指數,六都加上新竹地區的房價漲幅為-2%~6%,不過2022年第二季到2023年第四季六都加上新竹地區,房價漲幅則為4%~20%。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2022年下半年預售禁止換約政策題材發酵,市場交易量萎縮,不過2023年上半年升息循環告一段落後,市場也逐漸習慣2%的房貸年代,加上新青安貸款協助年輕人降低短期購屋房貸負擔,台股也出現一波漲勢與通膨等因素帶動,房市又出現一波漲勢。此次雖然升息半碼對於房貸族的房貸支出增加,曾敬德說,短期內還是會有降溫效果,不過影響程度不會像2022年連續升息5次那樣顯著,升息背後原因主要來自於通膨預期與市場資金過多,要觀察這些因素對於今年房市影響。並且這波買氣衝最快是新青安族群,中高總價市場並未出現失控狀況,反而總價1500萬元以下市場表現活絡,推估央行因而未再進一步縮緊信用管制措施,不過這次突發升息也有一石多鳥效果,一方面降低民眾通膨預期、房市也可暫時降溫,也可避免ETF市場資金過熱狀況。
入行50年李同榮超狂大預測 房市循環下首購自住如何危機入市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27日舉辦《房市超狂大預測~邪惡的第七循環降臨》新書發表會,分享全台房地產過去50年六大技術循環走勢、全台22大縣市房地產發展現況,並預測房地產邪惡第七循環變動趨勢的大未來,以及33大房市預言。今年73歲的李同榮,踏入房產超過50年,他在新書中提出33大預言,並指出台灣不動產市場長線結構性的10項重大轉變,包括(一) 中南部長線看好,十年翻轉;(二) 高科技產業南移,帶動就業人口,終止人口北漂;(三) 兩代不同堂持續發酵,新宅產品受青睞;(四) 單身貴族日增、精緻智能小宅產品受青睞;(五) 人口淨流入區域潛力強,北台灣看好桃園;(六) 重劃區、新興工業區、高鐵軌道經濟帶動房市榮景;(七) AI介入房產行銷,顛覆傳統作業模式,創新效能;(八) 輕資產、微經濟時代,疫後觀光休閒產業重燃商機;(九) 勞動力下降,購屋能力減弱,租賃市場大崛起;(十) 50年首見 :下一個循環「大換屋潮時代來臨」。對於首購自住者,李同榮建議,若永遠在等待房市下跌,就永遠買不到自己的房子,因為房價在怎麼跌,低總價小坪數跌幅都有限,非專業實務人士也很難在房市下跌中摸到底,反而容易錯過時機,何況既然是自住,就不會3、5年就賣,不必考慮短期的市場行情波動。另外,都會未來的租金更會節節上漲,儲夠自備款就要出手,以原來租金就可抵銷貸款支出,才不會淪為長期租賃的無殼蝸牛。李同榮三度徒步環島,共3000公里,實地考察各縣市主要行政區房市市況,也詳實紀錄於書中分享給讀者做為投資置產的参考。包括林口、竹北、淡水、仁武、觀音…等全台最具潛力發展20大抗跌實力區,他表示,這些區域皆具備交通建設、低基期蛋白區、新興工業區、人口淨流入等4大特色。在市場多空渾沌之際,針對未來具有發展的潛力區域與產品,李同榮給購屋者提出忠實建議與教戰手則,期望能提供年輕人對房地產置產投資正確的觀念,脫離無殼蝸牛、避免套牢成為屋奴。另外他也提到,書結尾最精彩的一部分是針對即將到來的房市第七循環走勢做出驚人的預測,號稱為「邪惡的第七循環」,將面臨地緣政治衝突與危機,最有可能發生在2027年之前,「兩岸會有事,但最終會沒事,相信台灣人民的智慧」,他也預測房地產將有可能歷經一場暴漲暴跌的風暴,也將有可能是30多年來難得一次的房地產危機入市的致富機會。
高嘉瑜提「改實坪制得天下」 房市專家痛批譁眾取寵假議題
立法院日前邀請內政部長林右昌等官員,針對高房價議題做專題報告,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提出,高房價惹民怨,大部分來自高公設比,「改實坪制者,得天下」。對此林右昌承諾將提出虛坪改革的政策,讓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痛批是譁眾取竉的假議題,是選前政治操作,他警告,若因噎廢食提出實坪制,將產生嚴重的4大後果。李同榮表示,各國土地登記政策只是形式上不同,只要資訊全面透明化,就沒有對錯之分。然而,改變土地登記形式並不是小工程,若只是建商公設灌水,就大費周章取消公設登記, 讓他痛批,「這就是我們當今所有房地產政策的通病,管不了,就乾脆通通禁止,就像預售禁止轉售一樣。」他認為,房價的組成結構包括基本面向、技術面向、與政策消息面向,影響變數超過30種以上,而把高房價歸咎於高公設比,是不了解實務。到底實坪制推動有哪些障礙與後果?李同榮提出警告,不從公設制度檢討,貿然提出實坪制改革,聽起來迷人,但做起來如同遇到帶刺的玫瑰,將産生4大嚴重後遺症:(一)想解決資訊透明化,卻反而造成資訊更不透明:表面上實坪制的目的是希望民眾真正買到室內實際坪數,讓資訊更透明,但實際上,公設直接在產權登記上消失,反造成不知道公設是多是少,是大是小?那些必須強制存在的門廳、走道、車位、消防、機電,所有必備的公設大小、格局、安全性、舒適感,完全混淆不清,隨建商良心而為,造成揭露資訊更不透明,購屋者更無所適從。(二)想解決房市虛坪糾紛,卻讓糾紛問題更形擴大:台灣的房屋公設比高是個問題,導致部分建商會有灌水現象產生交屋糾紛也是事實,但若是因部分交屋糾紛就把公設全部刪除,往後必要公設大小、安全、舒適無從檢核,造成購屋者只知道室內坪數多少,卻不知大廈的公設品質,只會造成交屋時雙方認知的差異,導致糾紛更形擴大。(三)想解決高房價問題,卻造成市場價格更加的混亂:一旦公設消失,不但影響不了房價,反而單價突然拉高,造成新制單價與舊制單價統計上與比較上的混亂,民眾只會越看越不懂,對於指望房價下跌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四)新舊制想一刀切,卻造成越切越難切的窘境:原有900萬戶權狀登記是否全面重登?若重登就茲事體大,不但預算問題,還有巨額房屋稅收劇減問題,另外民眾資產全面縮小問題,政府絕對無法負荷,民眾也無法接受;若舊戶不重登,依舊面積課稅,新成屋依新面積課稅,新舊房屋稅率如何統一,還是一體兩制?這因牽涉登記制度大翻修,與房地合一稅的一刀切不能相同比擬,只會越切越複雜。李同榮認為,虛坪改革應從防止建商虛坪灌水、解決高公設比問題、使資訊更透明化3大層面做起,建議政府應檢討建商虛坪灌水的現象,並提出嚴謹的制度規範,並且設定公設最高上限,以及使資訊揭露更透明化,實價登錄的價格,必須揭露出不含公設的實際單價,才是上策。最後李同榮強調,政府不能因為制度管不了,就採取禁止或廢除的便宜行事措施,應以更積極的態度規範高公設比亂象,而不是因噎廢食,禁止或廢除了事,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圍堵爛尾樓1/樹林「凱旋大苑」接手建商獨家曝光 背後是「這家」板卡大廠
新北市樹林「凱旋大苑」預售案10月底驚爆建商周轉不靈,宣告停工,為2022年爛尾樓風暴開了第一槍。然CTWANT調查,這齣爛尾樓劇情上周出現神反轉,記者獨家取得第一手資訊,該案將由最大債權人「寶嘉租賃」接手續建,背後大股東有技嘉科技董座葉培城及中和望族游家,103戶購屋民眾權益得以保全。「凱旋大苑」總銷逾10億元,規劃地上14層樓、總戶數103戶的古典美學大樓,2021年開案沒多久便完銷,打著大基地、指標案名號,成交單價每坪約在36~40萬元,算是區域中高價位。但民眾買貴卻沒有得到相對保障,反而原有1億元的信託帳戶,最後價金只剩7000多萬元。該案建商沅臻建設上月底停工後,引起各界對「爛危樓風暴」的隱憂。知情人士透露,沅臻建設的不動產開發信託,向寶嘉租賃貸款數億元,金額遠大於消費者信託的1億元;一名建商試算,現有的7000多萬元只夠蓋350坪的樓地板面積,約1、2層樓,且該案又已完銷,對其他建商來說,完全沒有接手的誘因。「凱旋大苑」在多方協助尋求續建建商下,曾一度傳言麗寶建設有意接手,不過皆被證實是誤傳。近日再傳出將由「寶嘉聯合開發」續建,不過據了解,此「寶嘉」與「寶佳建設」無關,反倒是另一間科技大廠董座正跨足土地開發事業。「凱旋大苑」2020年底銷售時,打出秀泰影城生活圈,開價4字頭,高出區域行情,仍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預約就破百組,當時熱銷盛況,在建商跳票後顯得格外諷刺。(圖/翻攝自凱旋大苑臉書)經CTWANT追查,寶嘉聯合開發是「凱旋大苑」最大債權人寶嘉租賃的關係企業,經查公司登記,資本額3.2億元,負責人葉培城。記者電洽寶嘉租賃,業者透露,有進行續建會議,目前還未正式定案,要等這禮拜簽約後才會生效。不過確認寶嘉聯合開發與板卡大廠技嘉(2376)董事長為同一人。除了有技嘉科技當靠山,董事名單還有大富投資負責人游象建,推測是中和望族「游家」成員。葉培城不只是技嘉科技董事長,同時也是寶嘉聯合(寶獅汽車台灣總代理)的創辦人。1986年以主機板的生產起家,技嘉歷經30餘年成長,目前已是台灣第二大的主機板廠商。以寶嘉品牌又發展出寶嘉汽車租賃、寶嘉車貸、寶嘉開發等事業項目。據了解,寶嘉會再開會與購屋人討論換約或是退費事宜。外界推測,以目前剩有的價金來看,新建商要續建,可能會與買方談加價或是降低建材規格。不過從建商倒閉變爛尾樓,劇情神反轉,變由科技大廠為借貸公司的關係企業跳出來承擔續建,已是最圓滿的結局,想必多數民眾仍會選擇履約期待建案完工。至於建商突然停工一事,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分析,據了解買方目前繳了總價款約10%,大概100萬左右,推測當初應該是向購屋民眾收的自備款太低,「很多建商都會被代銷洗腦,自備款2成,甚至1成,這樣比較好賣;殊不知,沒有經驗的建商相信以後,就發現預收款根本不夠支付營建費用,自有資金流又沒拿捏好,導致原物料上漲時,臨時沒有錢可以支付。」東龍不動產董事長王棟隆表示,之前因營造成本漲不停,很多小建商與地主的合建案,因為分配條件已談定,導致建商騎虎難下,遲遲不敢動工,若是開工的就有可能蓋到一半停工、倒閉。(圖/東龍不動產提供)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呼籲,建商不應有先售先贏的思維,應視市場需求而謹慎推案,才不會產生建商間的多殺多現象。而購屋人也不必過於驚慌,他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優質建商外,產品挑選軌道經濟帶動的已成熟商圈,進可攻退可守,或是選擇新興工業區所帶動人口淨流入且商圈成熟的區域,都能降低購屋風險。東龍不動產董事長王棟隆也提醒,在國內預售、履約制度不完善下,消費者選擇購買預售屋,一定都具有風險,除了盡量選擇新成屋及品牌建商外,買預售屋也可挑選代銷來過濾建商,雖然建商出事,代銷沒有義務擔責,但是「從過去經驗看,品牌代銷也會挑選一定規模的建商合作,至少幾乎沒有聽過海悅、創意家等大代銷的案子蓋不起來吧!」
房市多頭提早結束?專家推估「這時間點」房價恐出現鬆動
根據全台最新房屋買賣移轉棟數統計,2022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2.38萬棟,創下2月後新低紀錄,且連續6個月跌破3萬棟,市場氣氛悲觀,紛紛臆測房價是否面臨反轉?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第三季交易量雖然急縮,但目前暫時無房價反轉下跌的危機,推測明年房價才可能開始鬆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今年移轉棟數將比去年34.8萬棟衰退,雖然幅度不大,但實際上的市況比數據反應更嚴峻,主要因第一季房市交易相當暢旺,不過下半年房市交易清淡,兩者平均下來衰退幅度不大,但若以最近房市的體感溫度來看,交易量量縮已經是相當明顯,尤其近月預售案實價揭露件數已較去年旺季腰斬,投資退場市場剩剛性需求撐盤,去年以來的賣方市場,已經轉向買賣雙方較為平衡的市場。李同榮認為,第三季在股市重挫、兩岸軍演對峙、疫情擴散等三大利空重擊,交易量急縮達15%,將是今年季交易量的最低點,房市會在第四季交屋潮及選後不確定因素消除等有利狀況下稍作回溫,全年交易量預測不會低於32萬棟,最有可能是在32萬-32.5萬棟之間,甚至更高。李同榮進一步指出,判斷此波房市多頭會不會提早結束,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應該是重要的觀察點,而第四季交易量是否延續傳統旺季效應,或是繼續走弱,端看三大關鍵因素:1.股市表現是否持續探底:今年股市在全球升息效應與對經濟前景預期悲觀的影響下,連續重挫達3成之多,對房市連動性就會越來越緊密,若第四季股市回穩上升,有助剛性需求房市的資金活水。2.兩岸關係是否持續惡化:第三季兩岸軍演心理威脅下,嚴重影響房市信心,尤其是高總價產品,交易明顯減少很多。二十大之後預期在習近平領導班底的權力更加鞏固後才會有所動作,但應該不會在第四季就出手,大陸以戰逼和時間點應該落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後,那就是此波多頭房市是否反轉關鍵點。3.疫情是否持續蔓延:疫情總數持續延燒未退,尤其第三季更是疫情擴散的高原,雖然不致影響房價,但因影響房市交易活動的效率,以致成交期平均延長10天以上,笫四季疫情若能趨緩,有助交易速度,就有助交易量回溫。李同榮認為,股市表現再低應該有限,兩岸衝突短期應不致增高,疫情應該會慢慢趨緩,加上第四季交屋潮、法人做帳與傳統購屋旺季,綜合判斷第四季房市會回溫,暫時房價沒有反轉向下的危機;至於明年房價開始會有些鬆動,部分區域與產品漲跌互見,上半年會比下半年表現較好,2023下半年會是此波多頭是否結束的關鍵,惟這波房價因有投資客剎車表現,縱使房價反轉,跌幅不會太深。曾敬德也指出,目前已經有科技業鼓勵員工多休假,市場也預期明年企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而當前房價處於歷史高檔,在市場出現利率升升不息、股市跌跌不休的狀況下,房市也熄火進入盤整修正,所幸企業回流的趨勢並未改變,即使房市修正,還是會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撐。
再升息房市不妙?李同榮:7大利空出盡漸回溫
美國通膨危機未除,聯準會將繼續升息三碼,預期22日央行有可能再度升息,對於降溫中的房市有些不利的揣測。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今(21)日表示,無論央行升息半碼或一碼,今年7大利空已出盡,房市將於年底前逐漸回溫。升息的前提是「景氣過熱」與「通貨膨脹」,美國因過去QE貨幣過度寬鬆,利率趨零,在通貨膨脹壓力下持續擴大升息循環,影響所及全球股匯市動盪不安,美元持續升值,台幣貶破31,歐元不到1比1,人民幣力守7,日圓下探147,使得全球利率遭到升息跟進的壓力。然而台灣通膨現況與美國有別,利率基期也不同,8月消費者物價CPI為2.66,有趨緩現象,雖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仍高,但考慮出口競爭力,預期央行升息頂多半碼或一碼,對房市影響非常有限。李同榮去年曾預測今年房市將面對7隻灰犀牛的挑戰,但都會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的驚險局面,這7隻灰犀牛就是7大利空,包括QE縮表、利率持續上升、通貨膨脹加劇、疫情延燒、假性需求爆表、蛋白超漲、兩岸衝突升高、打房力道加重,今年都一一出現。不過他表示,如今房市在交易量縮的狀況力抗之下,7大利空都已出盡,市場將會逐漸回溫。李同榮分別從預售與成屋市場分析房市發展現況指出,今年從年初開始,預售市場因7大利空因素逆襲,房市短線投資客倒貨影響,銷售率其差無比,但量縮、價卻不跌。預期升息循環的心理已經充分反應在市場預期之中,目前溫和升息環境下,其實也是一種利空出盡。而內政部平均地權五大修法包括禁止轉售,這些不利因素也已充分反應在市場上,房價利差縮小,炒作已經收斂,若政府修法禁止轉售,又間接把投資客倒貨產生的多餘供給全數回收,建商放心推案下,把原來已經降溫的售價再度提高,市場的溫度會因假性需求被閉鎖而再度增溫,這就是市場機制被扭曲的後果,政府不可不慎。他認為,無論修法或不修法都會是利空出盡,預售市場炒作已收斂,將會在大選後、年底前,交易量逐漸回溫。「至於成屋、中古屋方面,全年交易量可能跌破眼鏡,沒有預期的悲觀。」李同榮說,今年成屋市場雖經7大利空逆襲,但交易量1-8月總數,年縮只有1.71%,而房價反而不跌且小漲。預期9月開始,成屋交易量會早於預售市場逐漸回溫,若沒重大利空,溫和升息對成屋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全年交易量不但不減,反而會小增,這表示資金充裕與剛性需求的強勁,才能力抗7大利空的逆襲。李同榮認為,房價下不來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技術循環處於上升軌道上,只是原來強勁主升段被打弱了,房市降溫,進入末升段,漲幅會逐漸縮小,炒作也會因無利可圖而收斂。在升息方面,目前以1000萬房貸為例,若升息一碼則再增加1.4萬元的年支出,升半碼等於今年升兩碼,每年約增2.8萬元房貸支出,對換屋與高收入者無動於衷,升息循環控制在四碼以內,仍然不影響房市首購剛性需求。李同榮最後指出,7隻灰犀牛只剩「兩岸衝突升高」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一年,只要兩岸衝突沒有繼續升高,2023房市仍不會有反轉現象發生,只是房價漲幅會明顯再縮小。
房市爆多殺多1/兩大政治利空來搗亂 業者持續看壞下半年「量縮但仍價穩」
房價飆高引來政府打炒房、擬禁止轉售換約,今年房市出現「消風」態勢,「投資客狂倒貨,建商預售市場受衝擊,成交衰退3成以上」,「7月預售屋轉售量,較去年大增5成。」專家預測,「房市多殺多恐持續到年底!」上週美眾議長裴洛西訪台,惹怒中國軍演,台海局勢緊張升溫,加上年底選舉到來,2大政治因素干擾,CTWANT記者訪查,不少房產業者修正看法,「直接看壞下半年房市,等待2023年到來。」前年、去年連夜排隊買預售案的盛況在今年出現反轉,去年底內政部開始醞釀5大修法,推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針對預售市場擬採取禁止轉售換約,消息一出,衝擊市場信心,投機客從今年初就開始猛倒貨,再加上本土疫情爆發、升息因素,接待中心來人、下單,明顯不如去年順暢。房市歷經2年大好時光,各地房價飆高,在政府打炒房、擬禁止轉售政策下,今年起風向轉變,市場陸續出現「消風」雜音,接待中心銷況明顯不如去年。示意圖。(圖/報系資料庫)根據永慶房屋統計預售實價登錄,去年9~12月與今年前4月相比,全台預售屋交易件數大減37.9%,總銷金額衰退31.6%,預售買氣出現明顯降溫。屋比房屋也統計售屋網上預售案的轉售數量,今年7月單月較去年12月全台增加4423件,增幅達53%。台北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粗估,在缺工缺料、營建成本上漲難控制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桃園以北推案量降3成,成交量減少15~20%;桃園以南推案量降15%,成交量減少10%以內。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景銳廣告總經理謝哲耀也坦言,今年的確新案交易量縮,不過因為兩年來平均房價漲幅都來到40~50%,基期低的區域漲幅甚至8成以上,「價格都那麼高,量縮是正常,如果還能秒殺,那才有鬼!」「預售市場銷售率大減,主要來自打房手段凌厲,嚇跑投資客,短線炒作收斂,同時投資客狂倒貨,市場產生多殺多現象。」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由於投資客進價低,大咖小賺就出,小咖不賠就售,因此與建商的推案產生排擠現象,預期多殺多現象會持續到年底。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表示,央行限制購地後必須在18個月內動工興建,所以造成一窩蜂搶工搶料的問題。(圖/黃耀徵、黃鵬杰攝)雖房市降溫是事實,但要論反轉向下,李同榮認為仍言之過早。雖下半年觀望的買盤會增加,交易量受影響,部分區域房價稍會鬆動,但土地、營建成本高,房價雖說上不去也下不來,全年整體房價表現呈現小漲隔局,房市暫時沒有反轉危機,預期房市餘溫的末升段尚可延續到2023年底甚至2024上半年。謝哲耀也說,兩岸局勢不明,讓建商延後推案的態勢更明確了,現在選擇現金為王的人可能會增加,不過了2~3個月後,會感受到因為通膨而現金縮水,後續反而產生出更大的置產力度。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則有恃無恐地說,「投資客現在換一換(約)以後就沒有東西換,況且現在政府刻意壓物價,選後物價房價還會再漲,現在轉手的是傻蛋。」面對大陸禁止「天然砂」進口來台,祝文宇也不擔心,「禁砂是小事,缺工問題嚴重多了。」王俊傑無奈表示,央行限制購地後18個月內動工興建,所以造成搶工搶料,政府就是最大通膨推手,現在又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每次選舉到了就拿產業祭旗,其實每個產業都有景氣循環,政府針對特定產業有太多限制,反而不公平。「現在缺工缺料、兩岸關係不好,政府又要選舉,利空消息不斷,房市怎麼可能好,大家還是去健身、運動,放輕鬆一下啦!」
300億租金補貼為選舉而來?李同榮提5大質疑
行政院院今年3月宣布「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將租金補貼戶數從目前12萬戶,大規模提升至50萬戶,總經費也從目前每年57億元增加至300億元,讓外界批評此舉純為買票而來,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也提出補貼專案5大質疑,及租賃市場長期存的5大缺失。李同榮指出,現今租賃市場巳敗壞到極致,存在的問題包括:(一)資訊不透明,租賃市場未全面登錄。(二)房東嚴重逃漏稅。(三)不當的8萬戶空屋移轉出租社宅政策。(四)不當的房東減稅與免稅獎勵措施。(五)社會住宅興建進度嚴重落後。他認為,補貼租金政策對租賃市場長期弊病已無濟於事,並針對租賃補貼政策提出5大質疑:(一)租金補貼的主題目的,是在照顧租客,還是更多補貼房東?(二)用300億就想釣出50萬出租房東資料庫?(三)「續租被刁難」及「被漲房租」真是少數嗎?(四)獎勵房東合法納稅,還是鼓勵房東囤房又減稅?(五)租賃全面登錄,資訊透明化有那麼難嗎?首先他表示,300億元租金補貼僅是1年的房租補貼預算,而對於出租人的優惠補助更不下於300億元的規模,包括房屋稅同自住住家用稅率1.2%、地價稅適用稅率2‰(依各地方政府之地價稅優惠自治條例認定)、綜合所得稅承租人若享有租金補貼,房屋所有權人(且需為出租人)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享有每屋每月租金收入最高1.5萬元之免稅。「上述的房東優惠加上另外包租代管的優惠,政府實際花在房東獎勵政策上已不下300億規模,令人質疑租賃補貼到底是在補貼弱勢租客,還是在巴結擁房東?」李同榮痛批,政府政策常常自作聰明,如意算盤是補助資格大放寬,也不必設籍,由房客跳過房東主動提出,並且由財政部背書不追訴追繳房東逃漏稅行為,這樣一舉兩得,就可建立50萬出租房東資料庫。不過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就指出,若弱勢族群及青年欲申請補貼,造成房東疑慮,將有「續租被刁難」及「被漲房租」的問題,若擴大補貼政策一過或後續預算未達,受補助租客可能面臨因補助限縮所導致的「補貼資源競奪」及「房租回漲現實」的兩難局面。而政府宣稱「續租被刁難」及「被漲房租」是極為少數。事實上,逃漏稅的房東都是小坪數居多,也是占有出租戶數的8成以上,這些房東絕對不會支持租客申請補貼,房客被房東暗示明示「不續租」、「漲房租」的現象絕非如政府所言極為少數,反而是極為多數。李同榮說,合法繳稅是人民正當義務,不從稽核逃漏稅下手,卻用盡公帑給房東2倍優惠來獎勵房東合法繳稅,還可免追訴過去的逃漏稅?而反對黨一手提出的加重囤房稅,另一手又提出只要出租,多房的房東可免課囤房稅,這分明也是巴結房東鼓勵房東再囤房壟斷小坪數房屋市場,掐住年輕人喉嚨,説穿了,各黨租賃政策50步笑一百。李同榮主張,租賃市場應全面透明化登錄,才能建立租賃市場資料庫,否則逃漏稅丶租賃黑市永遠存在,政府屢次修訂實價登錄到2.0,就是不提租賃市場全面登錄,令人質疑政府擔心的就是怕得罪百萬房東、近300萬選票的流失。李同榮最後語重心長指出,不論房價漲跌,連續十幾年租金不斷上漲,就連2014~2018房市緩跌20%以上,房租卻仍逆勢上揚,供需失衡丶資訊不透明丶租賃黑市猖獗、年輕人不但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居住正義」在選前被不斷消費,甚至台灣學術界充滿空屋移轉出租社宅提高供給的論調,這是華麗論文,學術治國才有包租代管錯誤政策,拿來當空屋移轉政策的假政績,其實就是A魚缸的魚撈到B魚缸,表面上B缸魚增加了,但總數一樣,租賃登錄不透明,黑市不除丶獎勵多房房東可免囤房稅,再去囤房出租,市場被壟斷,租金不斷上漲,租屋市場如何健全成型?
房市3大利多對抗3大利空 專家:2022年房價將這樣走
2022年全球經濟情勢詭異多變,尤其疫情正值高峰,國內520房市榮景消退,成屋交易量也來到低點,今年房價漲跌也成為關注焦點。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認為,今年房市走勢強弱取決於市場3大不可抗拒利多與3大來勢洶洶利空的對峙情勢,勝負結局將影響房價漲跌。李同榮提出3大不可抗逆金牛利多影響因素分析:(一)強勁的經濟成長基本面:去年台灣GDP成長6%,今年預期4%,台灣上市公司基本面與獲利狀況良好,出口值屢創新高,過去2年經濟成長動力強勁,也是房市推升的基本面與主要動能,雖然升息對中期經濟成長會產生影響,但短期內貨幣貶值對出口有利,總體經濟表現促成房價續漲不可逆的原動力。(二)通膨保值置產心理強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近期已衝破3%門檻,而近2、3年營建材料與人工成本漲幅高達25%,這種通膨的高漲,初期形成保值心態丶中期造成搶購行為,目前置產保值的剛性需求,成為市場不可逆的搶購風潮。(三)技術循環面處於強勢主升段上:2014下半年上波多頭轉空,2018年房價止跌,2019年反彈丶2020~2022年目前止,主升段尚未結束,房價不容易因客觀因素而改變走勢,形成房市多頭中不可抗逆的仰攻現象。3大來勢洶洶灰犀牛利空影響因素分析:(一)全球進入升息循環:歷史證明進入升息循環相對都是景氣熱絡時候,初期負擔增加有限,不影響房市需求與走勢,但中期會影響經濟成長,長期就會影響房價表現。(二)停滯性通貨膨脹威脅:通膨通常都是景氣過熱或産業鏈流通迫切所形成,通膨初期丶中期,消費需求殷切,但若通膨不斷加劇或是持續惡化,消費需求觀望或跟不上,市場就會產生停滯性通貨膨脹的不良後果。近期烏蘇之戰引爆通膨加劇,市場擔心會有停滯性通膨隱憂,因此,全球就開始啓動升息循環抑制通膨。(三)疫情擴散與打房加重的影響:疫情影響上半年房市量能,若疫情持續到第三季,對今年交易量影響很大,加上打房力道加重,勢必影響下半年房市走勢。李同榮認為,上述三大利多與利空,不但一對一捉對撕殺,而且也會交叉牽制,例如升息循環除了影響經濟面,也會降低通膨,也有可能扭轉技術循環反轉;而通膨加劇也會影響升息幅度加大,更會影響經濟發展;打房與疫情會影響主升段提早結束,但也可能破壞經濟與産業發展,更可能令消費觀望,產生停滯性通貨膨脹後果。不過李同榮最終認為,3大金牛將略勝一籌於3大灰犀牛,2022年房價漲幅雖會降溫,但仍然處於溫和上升的軌道上,主要有3大理由:(一)升息暫時影響不了經濟基本面發展與房價漲勢:全球通膨短期難以降溫、烏克蘭蘇之戰持續延燒,石油與天然氣之戰影響油價丶運價丶物價,Fed持續以2碼以上速度升息丶加上6月起縮表效應,而台灣CPI持續上升,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央行也勢必溫和跟進,對房市而言,房貸負擔仍然在可忍受範圍,只是心理層面會產生觀望氣氛,但因通膨關鍵因素未消,保值心理仍然大過觀望態度,房價續漲,但漲勢會收斂,交易量稍受影響,房市仍維持在多頭走勢上。(二)通膨將因升息而緩和,有助延長多頭走勢:市場不會產生停滯性通貨膨脹,惟營建成本在缺工狀態下,縱使通貨不漲,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在主升段上,營建成本轉嫁仍然會持續,房價欲跌不易。(三)疫情預期將紓緩,打房效率將遞減:第二季疫情達高峰,第三季疫情應會紓緩,交易量有機會反彈,季節性縮減不致影響全年交易量持穩的走勢。而政府打房力道雖會加重,但因過於頻繁,效率將會遞減,不過炒作現象將隨房價漲幅縮小而逐漸收斂,對多頭市場較健康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