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
」 房價 房市 買房 央行 打炒房第7波打房掀起「金龍海嘯」 楊金龍:五味雜陳有點SORRY
針對日前推出的房市政策被外界稱之為「金龍海嘯」,央行總裁楊金龍19日透露他的心境「五味雜陳」,「我不覺得是英雄,中央銀行政策目的希望是帶來正面的,有時矛盾,正面或有些負面」,「對房仲、建築等相關從業人員影響,感到有點SORRY抱歉。」中央銀行19日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以來國內通膨率大致維持緩步回降走勢,且明年可望續降至2%以下;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受惠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近月台灣出口穩健增加。內需方面,年中以來,資本設備進口大幅成長,民間投資增溫;民間消費持續成長,預測本年經濟成長率為4.25%。央行9月祭出第七波四大打房措施衝擊市場,被形容是「金龍海嘯」,總裁楊金龍表示,站在央行的立場,必須出手打炒房,對預期心理能夠扭轉,「這是我的安慰」,但「我不是英雄」,也是希望讓大家生活共好,央行基於政策難免會有矛盾,有些正面、有些負面,整體來說希望比較正面,正面是我們的政策目的。央行指出,展望明年,預期全球貿易量穩健成長,且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將續帶動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加以最低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預期民間消費續增,本行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13%;惟未來美國新政府經貿政策變動,將是影響國內經濟成長的重要變數。至於明年,雖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將調高,碳費亦將開徵,惟國際機構預期國際油價趨跌,加以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維持緩降走勢,本行預測明年國內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續降為1.89%、1.79%。未來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均將影響國內通膨發展。對於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未來一年(本年第4季至明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9月第七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資料顯示,房市交易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之預期心理趨緩,且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近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均回降,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居高,至11月底為37.4%。央行將持續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改善方案之情形,並督促其積極落實。
暫緩第8波打炒房能鬆口氣?業者:觀望氛圍濃、交易持續緊縮
中央銀行於今(19)日下午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會中決議利率不變,至於大家最關注是否再祭出第8波打炒房,央行選擇靜觀其變,暫停一回合,符合各界預期,不過業者也預估觀望氣氛可能會更濃厚,房市交易量將持續萎縮至明年。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央行端出第7波打炒房後,整體房市明顯降溫,不論是新青安的申貸件數,還是5大行庫新承做房貸金額,第4季的數據表現都較前3季顯著下滑,與央行降低不動產授信風險的目標相符,因此第4季央行一動不如一靜,本次理監事會議按兵不動,讓既有政策持續發酵,符合外界預期。周鶴鳴進一步指出,由於房貸承作量放緩,且明年初為企業發放年終獎金的旺季,短期內民眾的儲蓄金額可望提高,一來一往之下,明年Q1房貸排隊的現象,可望較今年底略為紓解;但春節過後,新建案的交屋申貸需求再度增加,放款水位也將相對緊繃,屆時觀望氣氛可能會更濃厚。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釋放偏鷹訊息,助長國際通膨預期,房市仍有抗通膨買盤持續佈局,因此在打炒房與通膨的拉扯下,買賣雙方的磨合期長,房市整體買氣雖下滑,價格仍有其僵固性,預估市場發展將呈現拉鋸局面。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公關主委張欣民也分析現況,交易萎縮、市況冷清,房貸餘額增幅明顯收斂,預售屋成屋市場交易量持續衰退,房仲及預售中心來人狀況都十分冷清,不正常的市場炒作現象也見銷聲匿跡,因此央行未祭出第8波打炒房。他認為,第7波打炒房政策上路還需要一段發酵期,交易量減縮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價格的修正。央行楊金龍總裁說過,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已經停止,但房價要到明年中才有辦法慢慢調整下來。央行調控房市,主要目的在降低市場炒作,及市場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並不是要打趴房市或是打垮產業及國內經濟,所以還是會適可而止的,因此沒有必要再祭出更強力的打炒房措施。為祭出第8波打炒房,能為目前清冷房市帶來喘息空間?根據房屋搜尋平台樂屋網統計線上看屋狀況,今年央行公告2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線上看屋數一次比一次萎縮,六都普遍下滑22%至25%,評估未來房市降溫狀況將持續延續。樂屋網發言人洪安怡指出,央行接連兩季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買氣一次比一次急凍,主因還是因為買家觀望心態加劇,很多人想等房價大跌後再進場,導致買氣急速萎縮,房價也開始進入盤整階段。雖然六都線上看屋數大幅下滑,但樂屋網也觀察,全網流量在第六波打炒房時,不減反增16%,第7波打炒房後,也僅下降8.46%。洪安怡指出,第六波打炒房後,買方在站上的行為更加多元,不一定直接看物件,反而可能是進入樂屋網查詢實價登錄資料,或瀏覽房市新聞等等,顯示買方對房市仍有興趣,只是行為趨向觀望,到了第7波打炒房過後,買方明確縮手,對房市關注度大幅下降。洪安怡説,儘管目前央行決議不推出第8波打炒房,但先前第7波打炒房政策仍持續發酵,房市降溫趨勢恐持續,建議買方出手前,務必仔細評估目標地區的長期發展潛力,才能買得更放心。
央行利率連3凍 第8波打房本季暫停
聯準會(Fed)在台北時間19日凌晨宣布降息1碼,聯準會主席鮑爾更是大唱「鷹」調,我中央銀行也於下午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宣布利率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維持在各為2%、2.375%及4.25%,政策利率將連三凍。至於各界關注是否有第8波打房,因央行第2、3季都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本季「暫停」一季,沒有再祭出相關措施,留意市場變化後再出手。央行表示,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以來國內通膨率大致維持緩步回降走勢,且明年可望續降至2%以下;全球經濟雖潛藏下行風險,惟在內需支撐下,預期明年國內經濟成長力道仍屬溫和,理事會認為本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助維繫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房市方面,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未來一年(本年第4季至明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嗣於9月第七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資料顯示,房市交易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之預期心理趨緩,且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央行指出,近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均回降,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居高,至11月底為37.4%,將持續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改善方案之情形,並督促其積極落實,未來仍將持續檢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之執行成效,並密切關注房地產相關政策對房市的可能影響,適時調整相關措施內容,以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
盼打炒房打趴房價?專家用一表揭歷次信用管制殘酷真相
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再加上近期銀行房貸水位拉「緊」報,市場上各種利空消息接連傳出,房市瞬間降溫,交易量大幅縮減,不少民眾都認為房市將轉空頭,房價應聲下跌。不過現實很殘酷,有房仲業者彙整內政部實價登錄,發現過去六波房市信用管制前後,房價上漲與下跌各出現3次,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房價整體仍然持續上揚,業者預判,這次房價下修空間仍是相對有限。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台灣的房價向來呈現「大漲小回」的趨勢,回顧2020年底,央行首次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時,當時全台平均房價約為每坪30.5萬元,隨後經歷多次打炒房,期間房價確實曾出現下修,但修正的幅度相對有限,截至今年Q3,全台的平均房價已經來到每坪46.7萬元,也就是說短短4、5年時間裡,全台平均房價就增加了16.2萬元,漲幅高達53%,漲勢相當驚人。為何政府頻繁打炒房,但房價卻始終居高難下?莊思敏指出,雖然政府祭出了一系列打炒房政策,旨在抑制過熱的投機炒作行為,引導房市朝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房價上漲仍有基本面的支撐。一方面,過去幾年全球QE、降息、台商回流等因素導致市面上游資氾濫,大量熱錢湧進不動產市場,擴大了房市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缺工少料、原物料上漲以及土地取得成本的提高,建商的營建成本也跟著增加,而這些成本最終也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進一步推高房價。至於,這一次號稱「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是否真的能把房價打下來?莊思敏認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實施,加之近期沸沸揚揚的銀行房貸限額風波,確實讓市場信心受到很大干擾,買賣雙方紛紛進入觀望狀態,交易量快速萎縮,原本的供需結構也面臨反轉的壓力。房市一向具有「量行價先」的特性,若長期買氣不振,房價最終勢必會有所回落,惟鑒於通膨預期、美國降息、以及科技產業設廠等利多因素仍在支撐市場,因此判斷房價下修空間也會相對有限。
央行史上最重打炒房原因曝光 憂房租推升通膨
中央銀行9月理監事會後,祭出史上最重的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市引發「金龍海嘯」,而理監事會議紀錄1日出爐,重拳打炒房的原因跟著曝光,有理事指出,有些人將不動產當成流動性資產炒作,且賭寬限期期間房價往上漲,建議房市抑制措施應加大力度。該理事亦指出,投資者應使用自己的錢投資房地產,若過度仰賴銀行貸款為資金,若未來房價一旦反轉向下,甚至出現硬著陸,則恐影響金融穩定;根據央行理監事會議紀錄,全體理事均贊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以及搭配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理事一句房市抑制措施應加大力度,民眾關心央行是否祭出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總裁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回應,現在「言之過早」,要觀察現行信用管制實施效果。楊金龍點出央行觀察3大指標,包含房價是否修正、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動產貸款金額等。有理事在會議上表達,這次信用管制措施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主要目的有三,第一,透過加強貨幣信用之數量管理,冷卻民眾強烈的房價上漲預期心理,進而抑制其投機動機;其二、這次措施降低不動產相關貸款成數,將可使先前的道德勸說引導銀行自主管理,未來一年不動產貸款總量成效易達成;其三、可將投機需求相關貸款資金釋出,優先轉予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央行數名理事認為,當前房市過熱,房貸金額急遽成長且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近歷史高點,有必要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央行預測明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年增率降至2%以下,但房價維持高檔、持續上漲後,由於房租反應落後,預期房租將持續上漲;央行理事也憂心房租續漲、通膨風險仍在,貨幣政策應針對通膨可能的壓力予以反應,打擊通膨實在不宜放鬆,意謂政策利率沒有必要調降。美國聯準會9月進入降息循環,有理事說,在各部會努力抑制下,台灣通膨數年來的漲幅均低於其他國家,因此,現在利率下降的空間沒有其他國家大,沒有必要跟隨美國啟動降息而跟進。
房價漲太快?預售屋遇建商「自願毀約賠款」不交屋 專家:要求賠償總價15%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民眾選擇早早購買預售屋,以此縮小資金壓力。然而近日有不止一名網友發文抱怨,此前下訂了預售屋,鄰近交屋時卻遇到建商拒絕驗屋入住,不是要求解約甚至主動賠償數十萬違約金,就是要求重新簽約,還一口氣加價數百萬,讓網友不知如何是好。專家指出,若是不幸遇到這種狀況,千萬不要急著解約,記得先找消保單位尋求調解,爭取在「原合約」條件下交屋。萬一協商破局,則可以要求建商賠償房屋總價15%的違約金。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粉絲頁「靠北建商2.0」發文求助,表示自己3年前在某處建案預售屋開賣初期就下訂,預計在2023年11月交屋。但建商2023年8月完工後,竟然拒絕他驗屋入住,並給了網友「2個選擇」:其一是解約並退款,二是重簽購屋合約,但價格比當初簽的原價多880萬元。這名網友還表示,根據住戶社群上的交流,這種「拒絕驗屋」的狀況只發生在3年前下訂的那批購屋者,去年7月之後簽約的購屋者都已經陸續入住。他如今面對建商「獅子大開口」,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名網友也在相近的時間發文表示,2023年5月在台中下訂了預售屋,預定2024年9月交屋,但他6月底接到建商電話要求與他溝通,訴求也是:一、退還訂金88萬並且加賠60萬違約金。二、重新簽約,在原價上加價360萬元。這名網友自稱去年下訂時房價為1280萬,如今要加價360萬「離譜到極點」,於是求教如何能維持原狀。 對於這兩名投稿PO文者的遭遇,許多網友認為,建商如此舉措的動機是因為近期房價大漲,比起3年前、去年的房價,那怕是故意違約賠違約金,也比乖乖交屋以低價賣出划算。但也有網友認為,兩則發文的時間相近,狀況相似,懷疑是有人故意「帶風向」。《記者爆料網》則根據第2則貼文提供的資訊,過濾台中第四季交屋的新成屋、且有88萬元訂金到交屋的方案,推測如果該發文狀況為真,僅有南屯嶺東個案符合。面對上述消費者糾紛狀況,《ETtoday房產雲》訪問到周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念暉,周律師表示,依照買賣契約,建商本來就有配合交屋的義務,如果不配合就屬於「違約」,一般契約條款都有違約金的規定,此外若建商在應交屋期間而不交屋時,消費者也可以主張建商持續違約,按日要求處罰。誠銓國際法律事務所長陳祖祥則補充,消費者可以主張建商履行契約,但走到法律訴訟環節,通常單戶消費者力量不足,建商就是看準這點,才敢這樣耍無賴;陳祖祥建議住戶們要聯合起來提告,建商房屋有可能被假扣押,消費者在法律上的贏面大。此外,房仲沈政興也表示,上述情況「近年偶有發生」,因為房價上漲過快,加上通膨及原物料漲幅,讓少數賣方「甘冒風險」違約,但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能答應解約」,可先找當地消保單位尋求調解,尋求在原合約情況下交屋,萬一協商破局才能根據合約進行索賠。若之後雙方破局,除了解除契約外,可要求建商全額退回已繳交款項加上延遲利息,尚須賠付房屋總價15%的違約金,且不能低於房地總價15%。以第2位上網投訴的網友為例,如果預售屋總價為1280萬元,賣方違約後需賠付192萬元的違約金給買方,或是雙方議定可接受之價金和解。
雙北老房子多卻不見都更 專家點出4大現實因素
台灣各地發展不均,尤其大台北地區高樓林立周遭卻被老房子圍繞,說好聽是有文化韻味,事實上內部結構安全卻有很大隱憂。最近品嘉建設董事長、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針對雙北老屋沒都更,點出4大現實因素,有房價波動大、民眾認知錯誤和過度渲染都更好處等,讓城市都更計畫更困難了。品嘉建設董事長兼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日前透過個人專欄,分析在大都更時代,為何台北市和新北市老屋眾多,卻鮮少看到開始都更的狀況。胡偉良用日本和台灣做比較,他說日本民眾知道自己造成都更改建困難會覺得不好意思,避免拖累別人,但台灣人大多認為是自己權利,還會等到「地震幫忙推動都更」才願意接受,伴隨耗費的資源恐怕遠超過大家想像。胡嘉良點出造成都更牛步的4大關鍵,影響最甚的就是房價波動大,房價上漲時實施者享增值厚利,易有圖利建商的聲音;而房價下修時,實施者沒有立意,甚至因房價下跌受損失,連帶都更案可能停擺。其次是容積獎勵制度,居民通常希望「一坪換一坪」,但老舊建物早期的現存容積遠超過新法規的建築容積,因此都更改建給予的容積獎勵上限不足成為民眾接受都更誘因。第三點就是民眾錯誤認知,除了想要「一坪換一坪」,還有以為住宅區能比照商業區,房價50萬元希望以房價100萬元換回條件,不免妨礙老屋改建的推動。最後一點就是審議流程冗長,都更審議的流程全跑完就要耗時2年以上,過程中還可能碰到各種問題,通常就會花了5年時間,加上拆遷改建,開到到完工交屋入住,恐怕基本得花上10年時間,才能完成一件都更案。
廢核牽動碳費釀房價飆漲? 彭啟明闢謠稱影響僅千分之一
環境部長彭啟明14日表示,核能確實可以幫助減少部分碳排,而徵收碳費對整體經濟及物價影響並不明顯,比方對房價的影響僅千分之一,外傳徵收碳費會讓房價上漲10%,消息並不正確。據了解,台灣碳費費率於10月7日正式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新台幣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2025年5月底前試申報,2026年正式收費,費率草案已於近日預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4日邀請彭啓明與經濟部官員就「台灣的碳費收費標準決議」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廖偉翔質詢指出,根據8月公告的《碳費收費辦法》,只要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就是徵收對象,但製程和設施改善卻需要企業自己努力,政府輔導轉型的資源不足,台灣碳排系數長年過高,未來甚至要增加天然氣占比到過半,加上排除了核能選項,在這種能源政策架構下,無疑是增加企業成本和降低競爭力,比起其他核能務實配比的國家,台灣的能源政策繼續走下去,簡直走入死胡同。彭啓明則回應,在「煤轉氣」的能源架構推動下,天然氣的碳排確實比燃煤少了三分之一,而目前台灣電力排碳係數(電力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發電量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495,環境部力拼在2030年可以降到0.4甚至更低。他說,核能的使用是選擇的問題,有些國家確實使用核能,但前提是經過了國內長時間的穩健溝通和建構妥善成熟的核廢料處理流程,其實每個能源轉型都有其困難,重要的是需要找到一條適合台灣的路。彭啓明重申,核能確實是乾淨能源而可減少碳排,但因占比極低,對碳費的影響並不大,不必過度連結碳費與核能使用的關係。至於外傳部分建商反應綠色通膨的預期心理,營造成本報價已比2023年底上漲一成,彭啟明則強調,目前碳費費率對多數企業,尤其鋼鐵、水泥毛利影響根本不到1%,衍生「綠色通膨」並不明顯,而對房價影響連千分之一都不到,有心人士喊出漲5到10%訊息,純屬錯誤,呼籲消費者當心。
全球房價指數曝光!台灣漲幅位居「全球第4」 香港跌幅-12.7%
近年來通膨及房價上漲,讓買房幾乎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萊坊(Knight Frank)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The Knight Frank Global House Price Index),根據統計,台灣年漲幅居全球第4名。何世昌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表示,萊坊(Knight Frank)公布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The Knight Frank Global House Price Index),共有44國家房價上揚、12國房價下跌;萊坊提到,全球多數國家正進入降息循環而激勵房價走漲,但可能會引來政策性干預,另外,有些國家的主管機關已著手研擬擴大住宅供給量來紓緩房價漲幅。何世昌指出,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漲幅第一名的國家是土耳其,近一年全國漲幅高達約46.4%,其房價飆漲源自於貨幣大幅貶值、通膨嚴重等因素,全球漲幅第2至第10名,依序為波蘭、保加利亞、台灣、北馬其頓、哥倫比亞、荷蘭、墨西哥、希臘、克羅埃西亞。何世昌提到,在「萊坊全球房價指數」統計中,台灣今年Q2全國房價上漲約3.6%,近一年漲幅約為11.9%,年漲幅居全球第4名。至於房價跌幅最重的第一名是香港,何世昌說,近一年房價表現為-12.7%,跌幅第2、第3名分別為盧森堡、澤西島,跌幅各為-10.9%、-9.0 %。
土城13坪小房「3房1廳1衛1陽台」 網嘆: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近年來通膨及房價上漲,讓買房早已幾乎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網友看到新北土城區最近狂推12至13坪的小房,令他沒想到的是竟還能隔出3房1廳1衛1陽台,好奇12坪多的三房是不是正夯?此文一出,網友則不禁感嘆「原來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指住家」、「台灣還真的變香港了」。原PO於8日在PTT八卦版以「主建12.43坪的三房正流行?」為題發文指,土城最近狂推12至13坪的房子,沒想到還能搞成三房,他十分不解「以前12坪多大概只能當套房吧?有沒有12坪多的三房正夯的八卦啊?」從網站截圖可看到,位於土城某社區的這間房,主建12.43坪,車位5.57坪,格局為3房1廳1衛1陽台,總價含車位1780萬。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看傻眼,留言驚呼「土城啊,難怪」、「12坪三房?這是土城看守所嗎」、「花一千多萬坐牢,可憐」、「牢房都比這個寬」、「我家主臥就8、9坪了,12坪三房...」、「想看平面圖,是要怎麼隔3房啦,好扯」、「12坪,一房就差不多了」、「車子住的空間還比人大」。不少人感嘆,「原來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指住家」、「台灣還真的變香港了」、「台灣房子搞到這樣真是可悲」。
批民進黨挪用社宅 民眾黨立委:圖利廠商發大財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幹事長麥玉珍、立委黃珊珊、張啓楷8日共同舉行記者會指出,民進黨政府無視千戶百姓還在苦苦等著候補社宅,卻將林口社宅租給廠商,轉作高價酒店公寓再出租,「高價租進來、低價租出去、圖利廠商發大財」,痛斥賴清德政府根本是踐踏居住正義,圖利廠商,連想收割柯文哲的社宅政績都作不到。黃珊珊表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017年在台北市長任內興建世大運選手村,賽事結束後改建,提供給內政部作為社會住宅,一共有34棟,當年釋出2500戶讓人民申請入住,照顧雙北青年與經濟弱勢家庭。去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賴清德還帶著時任內政部長林右昌、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人,跑到林口社宅開出「百萬戶居住正義」支票,但如今卻有上萬坪被挪用成為高級酒店和商辦。「內政部竟然與經濟部合謀,將林口社宅拿來改做高級酒店公寓,國庫還砸大錢補貼三房東,根本是圖利廠商!」黃珊珊表示,今年八月就有媒體報導,林口社宅疑似被轉租給商旅「佔位」,住都中心隨後發新聞稿澄清其中455戶是規劃為「青年創業基地」,根據民眾黨團多次發函向內政部確認,住都中心承認確實仍有1343戶還在排隊等待,林口社宅至少有三棟都被挪用為高級酒店公寓、商辦,兩房型一個月租金4.3萬、三房型5.7萬,甚至還請來網紅大肆宣傳,招攬「高級租客」,租金是一般社宅6、7000千元租金的3至5倍,罔顧居住正義,住都中心公然撒謊。黃國昌表示,林口社宅合計可作454戶社宅,當初為了避免林口社宅淪為市場炒作標的,2015年立法院審議103年度住宅基金預算作出決議,社宅只能租,不能交給廠商牟利使用;但經濟部以扶植新創為由,該開發計畫總樓地板面積至少要有35%作為服務新創辦公室、新創產業辦公空間與展示交流空間,剩下65%卻解釋為「要怎麼搞,是我的事」拿來轉租酒店。他痛批,「柯文哲蓋好社宅,民進黨政府連割稻尾都不會!」張啓楷指出,民進黨政府喊了這麼久,社宅只蓋好3.2萬戶,其中2萬戶還是柯文哲蓋的,好不容易蓋好的還被挪用當高價酒店,「請問民進黨對得起人民嗎」?張啓楷痛批,賴總統將租金補貼由50萬戶提高至70萬戶,但是全無配套,沒有解決租客識別化、實價登錄的問題,讓租屋黑市越來越嚴重,明年還要再拿300億租金補貼,根本惡性循環;且政府免除房東囤房稅,讓房價和租金越來越高,這些錯誤政策最終受苦的都是弱勢族群跟年輕人。麥玉珍表示,居住正義不能只停留在口號和宣示,人民關心的是實際成果。柯文哲主席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完工世大運選手村並轉為林口社宅,賴政府非但沒有繼續推動興建社宅,新青安政策更成為房價上漲的推手,民眾黨團呼籲賴政府,確實履行居住正義承諾,拿出具體行動與解決方案,別讓政策就只是空蕩蕩的擺設。
9月6都租金中位數 新北以1萬2600元居冠
內政部9月公布6都租金中位數,新北市以1萬2600元居冠,其中蘆洲、五股、汐止及林口均為1萬5000元,為租金中位數最高的行政區。對此,專家分析,房型、區位、坪數、屋齡、屋況及整體經濟環境皆影響租金價格,特別是新北市房價相較台北市低,不少投資客偏好新北的新物件,購入裝潢再出租,新成屋肯定拉抬租金行情。針對新北市的租屋契約數,板橋1萬582件最多,而三重、淡水及中和,皆逾8千件,租賃需求高於其他行政區。內政部表示,整戶(層)部分,以林口租金中位數達2萬元以上最高;整戶(層)租約比率為林口56.4%、蘆洲68.0%、五股81.2%、汐止61.6%、新店59.2%及土城68.3%,較整體新北市54.0%為高。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指出,過去多數房東未將房價反映在租金上,屋主寄望等到房價上漲,再出手賣掉,所以遲遲未調漲租金。近年來,物價指數或電費、房屋稅、地價稅不斷調漲,使得房東衡酌調漲,加上雙北都會區租屋屋源不足,市場供不應求,房東可說是有恃無恐,否則租金不至於輕易拉抬。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分析,影響租金的原因不外是房型、區位、坪數、屋齡、屋況等內在因素,外部因素則為整體經濟環境。新北租金增加原因是有不少投資客看中新北的房價較北市低,他們購入卻不自住,裝潢後再出租,新屋、新裝潢自然能拉抬租金行情,特別以林口、新莊有重劃區的行政區居多。
付頭期款都不夠「第1桶金100萬」該重新定義? 網爆共鳴:1000萬才是
近年來通膨及房價上漲,讓買房早已幾乎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近日有網友分享,以前大家都說第一桶金是100萬,在30年前的100萬可以付台北縣公寓的頭期款,甚至連北市特定區域也可以,30年後的300萬可能只能付新北市部分區域,讓他好奇問「是不是要將第一桶金改成300萬?」原PO於近日在Dcard發文指,以前大家都說第一桶金是100萬,但經年累月下通膨及房價上漲等因素,30年前的100萬可以付台北縣公寓的頭期款,甚至連台北市的南港、北投、文山區的公寓頭期款也可以,但是30年後的今天300萬可能只能付新北市特定區域,民生物品小吃也漲了好幾倍,「大家是否覺得第一桶金該重新定義?是不是要將第一桶金改成300萬?」此文一出,便引起熱議,網友紛紛感嘆 「以前百萬名車千萬豪宅,現在百萬國慘車千萬好窄」、「現在100萬只能在市區買1~2坪的地,很可憐的」、「加上通膨,至少要500萬才算這個時代的第一桶金」、「1000萬才是第一桶金」。但也有人認為「第一桶金本來就沒有定義,每個人起步都不同,三百萬有些人畢業半年就存到,有些人要存五年。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自己努力吧」、「你可以自己定義自己的第一桶金啊」、「我覺得他更像一個象徵性的代表和努力的目標吧,就像現在夜市小吃攤位一直漲價,也已經不能叫平價小吃或是銅板美食了」。
928強碰打炒房2/金龍海嘯換屋難逃?葉凌棋:沒預期嚴重「但恐慌目的達成」
央行總裁楊金龍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市場卻傳出錯殺、通殺的哀號聲。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解析楊金龍這波「神操作」,是在向投資客宣戰,「就是不借給你!」他也說明配偶名下有房,或是繼承者購屋,不一定都會遇到貸款成數上限5成的問題,「其實換屋問題沒有想像中嚴重!」這次打炒房出拳力道出乎預料的重,不僅名下有房者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就連七都第2戶購屋貸款也降至5成,並擴及全國通用,法人買房、自然人買豪宅、3戶以上的購屋貸款也再壓縮到剩3成。市場認為,恐讓預售交屋釀糾紛,換屋者、繼承者無辜中槍。網路上也出現不少人求救詢問,莫名被這波政策打到該怎麼辦,然而一旦被認定非首購,還可能影響貸款成數、利率高低和撥款的優先順序。前立委蔡正元就在節目中爆料,央行這波打炒房,「是被賴清德罵出來的」,因為房市過熱讓賴政府推出的新青安首購族排隊也等不到貸款,因此要楊金龍負責,才有現在的第7波信用管制,要將非新青安的貸款額度全部壓縮。不少業者認為這波房市多頭,來自於去年8月為了選票倉促上路的新青安房貸政策,讓投資客再起,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也趕著跳上車。(圖/報系資料庫)對於市場以「金龍海嘯」形容的第七波信用管制,葉凌棋有不同看法,「央行總裁從未公開發表這麼多談話內容,一定有他的用意!」他認為是要傳達3件事,「房市已過熱,擔憂有泡沫危機。」「對投資、投機客宣戰,資金優先支持無房者。」白話就是,「我不借你了,你自己想辦法去別地方籌錢」,同時「扭轉大眾對房價上漲預期,確保房市冷卻」,大家認為房價不會再漲,就不會再搶進、繼續追逐房價,市場會回歸健康。但這波打炒房來得急又快,讓不少民眾擔心自己就是無辜中彈的那一個。今年34歲的F小姐,2年前買了預售屋,預計2027年交屋,但父母在20多年前用她的名字於基隆置產小套房,她一度誤認為自己只能貸到5成,經過記者一番解說,她才放下心中大石,因小套房無貸款,不影響她日後的申貸成數,只是沒有寬限期,「雖然當初首購膽子很小,把最壞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但和當初購屋時預期不同,只能重新檢視未來財務狀況。」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解析配偶名下有房,或是繼承者購屋,不一定都會遇到貸款成數上限5成的問題,換屋問題沒有想像嚴重。(圖/記者林榮芳攝)另一位年約55歲的北漂S小姐,在台北已有1戶購屋貸款,2年前在嘉義購買總價約600萬元的預售屋,預計年底交屋,「本想著先出租等退休後收回返鄉自住,原本可以貸款8成,現在可能被打到,因為5月底就對保了,不曉得怎麼認定,我到現在還不敢問銀行,貸款成數到底是8成還5成。」以該案第2屋房貸,總價600萬房屋為例,第七波打炒房前,貸款成數還可貸到8成,如今全國第2戶貸款最多都只能貸5成,本來頭期款只要準備120萬元,現在要準備300萬元,否則將走上斷頭台。S小姐一臉困擾的說,手頭資金還不至於會斷頭,但錢全部都得投進去,打亂了原本的財務規劃。第2戶購屋貸款直接降到5成,讓不少換屋族恐慌,想要「先買後賣」,還必須和承貸的金融機構切結書,約定第2戶購屋貸款撥款後1年內將第1戶出售,才能不受貸款成數上限限制;相反的,若未能在1年內達成,將面臨違約金及罰息風險。一位不具名銀行人士就抱怨,這根本就把問題丟給銀行端,1年後可能也沒人力能查核,或許就不了了之。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就指出,許多換屋族擔心市況不佳,恐難在1年內完成「先買後賣」,因此被迫轉向「先賣後買」,但售屋後也可能無法及時找到合適物件,甚至須承受長時間租屋的困擾。不過葉凌棋就解析各類族群可能碰到的狀況,他認為,「換屋問題沒有想像中嚴重!」以單身者來說,第2戶貸款才會有貸款成數最高5成的限制;夫妻狀況,若個人無房無貸,即便配偶有房(無論有沒有貸款),都算是首購可貸8成且可享寬限期,只是沒有新青安。除非夫妻都各有1間房,又要再買第3間,才會有貸款成數5成的問題。大家吵著繼承者也中槍,葉凌棋說明,繼承1戶無貸款共有持分面積未滿40平方公尺(約12坪)之房產,都仍符合新青安、首購貸8成和可享寬限期;若繼承面積超過40平方公尺以上無貸款房屋,即無新青安和寬限期,但仍符合首購可貸8成;但若是繼承1間有貸款房產再購屋申貸,即算是個人第2戶貸款,貸款成數最高便只能5成。這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承諾將盡快訂出「排除條款」和配套措施,但仍引發慌亂及民怨,「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量急縮現象,雖然造成恐慌,但說不定這就是他想達成的效果。」葉凌棋解讀。
打炒房見效!看屋、交量掉4成 葉凌琪:房市急凍、變相升息
永慶集團今26日舉辦「第4季趨勢前瞻報告」,針對9月19日央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做出分析,業務總經理葉凌琪表示,央行總裁楊金龍為扭轉大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在第七波打炒房下,已讓全台房市急凍,第四季恐創有紀錄以來最低交易量;銀行房貸緊縮,即使央行未升息,但銀行房貸利率上調幅度已等同於央行升息1.5至4碼之多。根據集團內部資料統計,9月看屋諮詢、要約付斡與6月高點相比(圖五),均有4成以上的減幅,市場觀望氛圍濃厚。(圖/永慶提供)根據統計,今年1-7月全台住宅使照核發量約7.6萬戶,顯示約有7.6萬戶預售屋交屋潮,若以今年1-7月住宅使照量推估全年預售屋交屋量約13萬戶,換算所需房貸總金額將高達1.3-1.5兆元,申貸量體相當龐大。葉凌棋指出,在銀行房貸緊縮下,購屋貸款出現利率升高、估值保守、資格條件趨嚴以及寬限期縮短或取消的狀況,「即使央行並未升息,但銀行房貸利率上調幅度已等同於央行升息1.5至4碼之多」;而銀行貸款估值保守則讓貸款成數不足成交價8成,且比6月以前的房貸成數可能減少0.5至1.5成左右,購屋族群必須準備更多自備款才能進場,直接衝擊市場交易量。葉凌棋說明,根據集團內部資料統計,9月看屋諮詢、要約付斡與6月高點相比,均有4成以上的減幅,市場觀望氛圍濃厚,「第四季房市急凍,預估交易量約5.3至6.2萬棟左右,較2023年同期約減少30~40%。」若進一步觀察歷年第四季交易量表現,今年第四季交易量將創自1999年有紀錄以來新低量,年減幅也恐創下26年來最大。葉凌棋說明,2024年上半年房市交易熱絡,較2023年同期成長近3成,不過,下半年受到國內銀行貸款緊縮,加上央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扭轉民眾對於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第四季買氣急凍,價可能盤整或下修。依目前交易量推估,下修2024年交易量至31.8-32.6萬棟之間,與2023年相比,仍成長3.6%至6.2%。
史上最猛打房!購屋族「三怕三不怕」恐傷及無辜 楊金龍:之後再做排除條款
為抑制房價漲勢,繼上個月的限貸令後,中央銀行昨(19日)又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其中包括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全國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被視為史上最猛打房;央行總裁楊金龍則喊話,要讓投資和投機客知道,「不是你要貸多少就很容易」,也要讓社會知道央行對房市降溫的決心。對此,房仲業者坦言,這一波打房掐緊銀根、斷金脈、去槓桿意味濃厚,而且對不同購屋族群有不同影響,呈現「三怕三不怕」。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有4大措施,包括: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自明日起實施。對此,永慶房屋指出,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進一步回收市場資金,同時掐緊銀根、斷金脈、去槓桿意味濃厚,將改變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現階段因房貸緊縮的狀況,貸款條件不如以往,貸款利率上調、貸款估值保守以及寬限期縮短是目前申請房貸普遍的現象。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指出,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上路,對不同購屋族群有不同影響性,呈現的是「三怕三不怕」。三怕的族群是「換屋族、多屋族、小建商」,換屋族在此條件下必須「先賣後買」,換屋計畫恐生變,然後是銀彈相對有限的買家與小建商,將進一步從市場淡出;三不怕的則是「青安族、現金族、商用置產族」,因為新青安的首購族,貸款順序最優先,影響相對輕微;現金購屋者則根本無需貸款,而打炒房政策由於始終「管住不管商」,所以也不影響商用置產族。不過為何此時下重手?楊金龍直指,銀行放款過度集中、傾斜不動產,排擠對整個經濟成長比較有貢獻的生產事業投資,而且不只公股行庫有這問題,央行看的是34家銀行。再加上現在的氛圍,就是預期房市還會一直上漲,此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是「嚴肅的措施」,對市場要釋放出明確的訊息,也給投資客跟投機客有個警覺,「不是你要貸多少就很容易」。楊金龍也坦承,此次選擇性信用管制在理監事會裡討論,所花的力氣、時間,及承受的壓力「不輸1到6次的加總」,顯示央行對這個議題之重視。除此之外,也是藉此讓社會知道央行對房市降溫的決心,至於房市有無泡沫,這個很難去定義,但央行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適當時機做適當措施,讓房市軟著陸。不過,市場擔心央行這波打房恐傷及無辜,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防堵這麼大範圍,也可能影響無辜的人,但這要看無辜的人多不多,範圍大不大,先做一段時間再密切觀察看看。對於會有一些副作用,央行會密切注意,「也許在適當時候可以做一些排除條款」。
缺工缺料、通貨膨脹問題仍未舒緩 專家指短期內房價難下修
近年台灣經濟復甦、金融業獲利創新高,皆帶動房價走揚。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11日參與「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高峰論壇」指出,經濟、股市良好表現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主因;另外,建築業面臨的缺工缺料及通貨膨脹問題仍未舒緩,短期內房價難見下修。「台灣經濟表現好壞,是帶動房地產走勢關鍵。」陳勝宏指出,近年來台灣股市升破兩萬點,金融業獲利豐厚,當經濟狀況良好,資金自然流向不動產,上半年房市升溫是可預期的。他指出,通膨時代之下,不僅只有台灣房價高漲,世界各國房價也都在漲,其中,台灣因地狹人稠特殊性,又加上缺工、建材短缺等問題,讓建築成本增加3至5成;因此,追根究柢,經濟好壞、大環境變動才是影響房價波動主因。另外,陳勝宏指出,雖然建材短缺屬全球性問題,但台灣的缺工問題可透過政策解決;他提到,日本在移工政策上,給予移工有條件的長期居留安排,然而台灣對移工的停留年限仍設有嚴格規定。因此,陳勝宏建議,除了引進勞動人口以外,也應開放移工家屬來台一同居住,有了家庭的陪伴,不僅提供安心感,從經濟角度來看,資金在台灣流通也能夠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至於台灣居住正義議題,陳勝宏強調,居住正義應為「人人有房子住,而非人人都買得起房子」,核心不在於每個人都能買房,就像不一定每個人都買得起機車,有些人仍需要貸款購車。因此,期盼人人都能輕鬆購屋是不切實際的;政府應給予明確政策,並凝聚各界力量,方能共同推動居住正義。
北市房價租金比56倍持續攀高 房東租金難賺若轉向短期交易恐推高房價
房價租金比反映購屋成本與租金收益的關係,也是觀察市場泡沫的指標之一。好時價研究發現,2023年台北市房價租金比達56.2倍,自2014年的40倍大幅上升,各類型建物中,公寓的房價租金比最高,達53.4倍,推測可能因屋齡較高但有都更預期所致。近十年來,台北市房價漲幅超過20%,但租金中位數僅漲約6%,導致房價租金比持續攀升,使投資客轉向短期買賣交易,進一步推高房價,建議政府應提出政策以穩定房市發展。2024年6月國內經濟景氣信號分數為38分,燈號轉為紅燈,出口表現轉好,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據最新一期2024年6月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顯示,全國房價指數為206.92,較去年同月上漲13.04%,整體呈現穩定向上趨勢。六都的房價指數年漲幅持續攀升,儘管台北市房價漲幅相對較小,但其房價租金比則高達56倍。房價租金比為房價與年租金之比率,該比值反映購屋成本與租金收益的關係,房價租金比若是越高,代表透過出租回收成本的年限就越長,對於投資客不利,相較之下,代表適合租屋,有利於承租者;相反的,若是房價租金比數字偏低,則代表「租不如買」。此外,該比值亦是做為觀察市場是否有泡沫現象的指標之一。好時價排除實價登錄買賣及租金的異常案件後,選取交易面積30~50坪的住宅及租賃樣本,分別計算買賣總價及年租金中位數,以此計算台北市的「房價租金比」,發現2023年台北市整體房價中位數為2,900萬元,而年租金中位數為51.6萬元,房價租金比一路從2014年的40倍攀升至2023年的56.2倍,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再再顯示台北居大不易。進一步觀察2023年各建物類型的房價租金比,台北市住宅大樓房價中位數為3,420萬元,年租金中位數為69萬元,房價租金比為49.57倍;華廈房價中位數為2,820萬元,年租金中位數為54萬元,房價租金比為52.2倍;公寓房價中位數為1,920萬元,年租金中位數為36萬元,房價租金比則高達53.4倍。由上述內容發現,台北市公寓型態的房價租金比明顯高於華廈及大樓,推測因公寓的屋齡普遍較高且缺乏公共設施及電梯,因此租金較低,然民眾購置公寓的目的為期待未來都更所帶來增值效益,導致公寓房價持續上漲,使得其房價租金比數字較高。整體而言,台北市近十年來房價漲幅超近2成,然而租金中位數漲幅約6%,租金漲幅追不上房價速度,導致房價租金比節節升高。高房價租金比讓投資客欲當包租公的難度增加,反而傾向短期買賣交易獲利,此又影響後市造成房價上漲的惡性循環,建議政府應盡速提出住宅政策,穩定房市發展。
「限貸令」有望讓房價下跌 郭國文籲優先放貸首購族
中央銀行公告要求銀行應在在9月6日前依據各行自身經營情況,應提出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且不排除再調整信用管制。立委郭國文22日指出,「限貸令」有望讓房價下跌,但建議銀行優先放貸首購族,並呼籲金管會應提出相對應的政策以落實居住正義。政府推出「新青安房貸」,引爆前所未有的房市交易熱潮,也推動房價上漲。面對我國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導致房價不斷上漲,郭國文於今年7月10日要求央行與金管會研擬,針對不動產放款設定總量管制,而近期央行也證實,請銀行於9月6日前,提出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郭國文表示,從2020年12月至今,央行推出6波信用管制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居高不下,2024年6月底全集中度高達37.4%,跟歷史高點37.9%僅差0.5個百分點。過去他在質詢中央銀行時,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由於房價高,所以不動產集中度高;但同時,由於集中度高,房價就更不可能跌,所以集中度與房價相輔相成。郭國文強調,這次央行從「集中度」下手,可預期未來能成就的結果就是「房價下跌」,因此對於央行願意跨出這重要的一步,改善台灣高房價問題。不過,郭國文認為,面對總量管制對有意買房的無殼蝸牛而言,勢必會造成衝擊,他呼籲,金管會應該提出相對應的政策以落實居住正義,他提議銀行在審查不動產放款時,應該以「首購族」作為優先放貸對象,而不是僅放行給利率高的客戶。
忠孝橋被撞破修2個月 命理師直言:橋邊房「攔腰煞」風水差
連接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忠孝橋20日發生意外,一名聯結車駕駛載鋼梁,鋼樑掉落撞毀護欄,還波及橋下2車,所幸無人傷亡。命理師江柏樂表示,橋邊房子有「攔腰煞」,風水不佳。據《NOWnews》報導,江柏樂說,橋邊和捷運軌道的房子有「攔腰煞」,又稱「環刀煞」,而正對橋墩3、4樓又最嚴重,「攔腰煞」依方位不同,會傷財,或是影響腳筋骨、肝肺、心臟等,房價也會較便宜。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以科學上來說,聯結車翻覆事故較罕見,但還是有風險,「攔腰煞」房有通風、採光、噪音、震動的問題存在,較不受民眾青睞,就算裝了氣密窗,效果還是有限,3、4樓房價更是一般行情的8到9折,有可能更低。陳傑鳴建議,不建議買這類房子,不過捷運高架跟一般橋墩又不同,雖然有相同問題,但捷運有利多,首購族能買捷運沿線宅,等房價上漲再拖手換屋。至於忠孝橋會修多久?新北市政府工務局說,養工處並邀請專業技師到場進行檢視,初步研判主體結構沒有受損,後續將積極辦理修復工程,初估約需2個月,但會在安全無虞之下儘量縮短時程,以減少對附近交通衝擊。而對於這次拖板車肇事造成的相關損失,市府一定會嚴以究責,並提出相關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