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急用忍
」高雄民生醫院「開錯刀」犯低階錯誤 名醫曝禍首就是「催」:犯了兵家大忌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4日驚傳醫療疏失,2名護理師、麻醉醫師和執刀外科醫師竟然都沒有核對身分,就對1名中風無法表達的黃姓男病患開刀,結果手術完後才發現「開錯刀」。最終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除對院方開罰50萬元、懲處涉案5名醫護外,還免除院長的管理職務,並針對偽造病歷登載、企圖掩蓋疏失的執刀醫師陸希平採取2大過免職處分。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為,其實開錯刀事件的禍首在於「一個字」:催,直言治療錯人這種低階錯誤真的是兵家大忌。姜冠宇醫師昨(12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他認為開錯刀事件最重要出錯原因就是一個字:「催」,雖然醫療場域是複雜場域,容易出錯無可避免,但那是指病人滿意度的部分,今天「治療錯人」這種低階錯誤真的是兵家大忌,「沒有做好足夠的確認,就要上路這其實是醫療產業的大忌」, 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領域產業的大忌,他也直言,「這是很多台灣人的通病,不顧大家的困難,要快又要好,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姜冠宇醫師還分享親身經歷稱,他很久以前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位主治醫師很嚴格也很兇,表定八點整甚至更早就要查房,也不給下面任何喘息時間,只要讓他查得不順,就破口大罵,「結果下面就不報加班之下,都提早一小時上班,我這種通勤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是很倒霉的,常常準備不夠就被罵得委屈往肚子裡吞。」至於有沒有照顧病人的品質提升?姜冠宇醫師坦言:「其實我覺得還好,但是除了累,就只是練就了肚子很能吞下委屈,李登輝那一套戒急用忍,我練得爐火純青,就這樣而已。」姜冠宇醫師也回憶,其實病人不僅並未從這樣的習慣中得到好處,他們也只會感受到主治醫師的急躁和不耐煩而已,甚至還會跟主治醫師產生更多誤會,事後也會有更多怨言。因此如今當上主治醫師的他,除非特殊狀況、否則絕對不會七早八早要求查房,「你就好好吃個早餐,喝一杯咖啡,處理一下信件和文件,讓下面的人都準備好,再一起查房,大家笑著上班,病人情況也掌握得清清楚楚,不是很好嗎?」姜冠宇醫師也在文末呼籲:「事可以做順,但是不要急,正確是急不來、催不來的」,他也分享一本商管當紅學者Amy Edmondson的新書《正確犯錯》,雖然是商管書,但內容提及了大量醫療案例,而作者後來也應用檢討錯誤的模型在醫療,評價很高,讓大家思考在多元職場上該如何改進和預防下一次低階錯誤,「很適合醫療界和非醫療界的朋友大家一起來研讀喔!」
江澤民病逝/確立近30年對台方針 「江8點」間接引爆台海危機!
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今(30日)下午12點13分因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耆壽96歲。江澤民時代在中國大陸有承先鄧小平改革開放、啟後胡錦濤時期高經濟成長的重要意義,對台灣則有間接引爆台海危機的「江8點」,與操作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對兩岸影響極為深遠。江澤民在1995年1月30日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談話,基本綜合了前領導人毛澤東「爭取和平統一」、鄧小平「一個兩制」構想。但與毛澤東、鄧小平不同的是,江澤民提出的江8點為中國大陸首次明確表態對台工作的思想、政策以及如何實踐,從過渡時期解決方案、兩岸領導人如何互訪,甚至能看見「反分裂」被列為重點項目,最後成為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的重要源由。時任總統李登輝對此在同年4月8日拋出「李6條」回應,並針對江8點中的「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應堅決反對」,表達統一必須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兩岸分治現實上探尋國統一可行方式。而李登輝在同年訪美時所發表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更被陸方視為鼓吹兩國論,而雙方對兩岸問題的認知落差後來演變為第三次台海危機,並導致史無前例的「美軍2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江澤民部分的兩岸政策仍延續到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圖/達志/美聯社)經過近3年緊張與美中台三方互相試探,江澤民在1998年於中央對台工作會議表示:「我們無論以什麼方式實現統一,都要取得台灣同胞廣泛支持,否則就會遇到很大阻力,統一後台灣也難以長治久安。」並在陳水扁執政後提出「台灣不管誰當權,我們都歡迎他來大陸談,同時,我們也可以到台灣。但必須先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在這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一方面表現出和平談判誠意,一方面壓制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江澤民統治中國大陸13年期間,可說是兩岸關係最多變的時期,早期江8點明確了對台政策、中期與提出「戒急用忍」的李登輝,在兩岸經濟議題過招,又因兩國論爭議引爆台海危機與兩岸關係極凍,形成所謂的「文攻武嚇」模式、後期雖停止與陳水扁政府的官方交流,卻又在民間大開方便之門,為接任的胡錦濤打下兩岸原則的基礎,其「盡最大誠意、最大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決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論調,至今也為習近平所用。
OL如廁狂炸血尿…妹妹還一尿就痛 醫揭病因嘆:女性的惡夢!
有時候真的不能「戒急用忍」。高雄一名女業務因一年內接連出現多次血尿和解尿疼痛就醫,沒想到,醫師聽到她的症狀和生活習慣後,大嘆真的是「女性惡夢」,直言女性在外上廁所真的很不方便。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女業務就醫時坦承,因工作關係需要在外到處跑,但疫情期間許多廁所不外借,只能減少喝水量降低如廁的次數,不過還是會遇到必須憋尿的情況,接著就頻繁出現血尿和解尿疼痛的症狀。桃園高美泌尿科小港院長張美玉醫師指出,該名女業務除有尿道感染外,還因罹患急性尿道膀胱炎出現血尿。張美玉表示,近期發現夏天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多了4成,結石患者也增加3成以上,且由於膀胱炎和結石一開始不好分辨,如血尿治療一周後仍未改善,就可能是輸尿管結石。張美玉也感嘆,在外上廁所一直是女性的惡夢,不只女廁比男廁難找,還會因擔心馬桶不乾淨被感染,只好「蹲著」上廁所,但長期下來會造成解尿不乾淨,引發泌尿道感染。她呼籲政府應重視「廁所平權」問題,讓女性能更好地如廁。
李登輝病逝/攀向權力高峰! 李登輝集愛憎功過於一身的爭議人物
李登輝30日晚間7點24分過世,這位集功過於一身的爭議人物,從兩手空空到大權在握,李登輝是如何登上權力的寶座?李登輝在蔣經國面前,板凳只敢坐1/3,就是因為這畢恭畢敬的姿態擄獲蔣經國的信任,甚至聲稱是蔣經國的門徒,也讓蔣經國棄林洋港保李登輝,但萬萬沒想到李登輝在這驚濤駭浪中完成了這場由舊威權邁向新民主的「寧靜革命」。蔣經國、李登輝。(圖/翻攝網路)回顧民國81年,當時總統民選分裂為直選和委任直選兩派,國民黨內原併案審查,但委任派卻突然躍為主流。3月9日,100多名的中央委員排隊發言,為的就是馬拉松接力罵李登輝,因為他主張總統直選,中央委員認為這將失去全中國代表性,同時削弱國民黨的主導力,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李登輝選擇妥協。但來到民國84年8月,李登輝卻宣布再選第9任總統。當時他解釋,「本來我也覺得差不多可以退休了,但我現在的感受很強,責任非常重大…決定再努力一段時間,反正也只有4年」。李登輝深諳勝利權鬥術 當忍則忍、當攻則攻。(圖/報系資料照)這兩個場景似乎點出了李登輝的人格特質,爭不贏時,就拉長戰線強韌隱忍;吃得到的時候,絕不鬆口,跟李登輝情同父子的貼身幕僚蘇志誠曾形容,「當時為了求安定,李敢把權力交給郝,就是看你吃不吃得下,有辦法你就吃」!為了奪李煥的黨權,任命李煥做行政院長;為了奪郝柏村的軍權,又任命郝柏村做行政院長,顯現李登輝的謀略和彈性,既可卑躬屈膝,也能險中求勝!李登輝的謀略和彈性,既可卑躬屈膝,也能險中求勝。(圖/報系資料照)根據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表示,李登輝任內成立國統會,以「未來不排除統一」安撫北京,但卸任後的20年,卻是全力推動台獨,完全否定他前20年的主張,身為總統和黨主席,有憲法和黨章給他的權力及正當性,但李登輝卻扮成是「虎口下的總統」,博取同情和支持,李登輝用省籍優勢打擊對手,為了政治利益,加深了省籍分裂。李登輝為了鞏固權力,把地方派系和黑金勢力引入中央,造成中央政府品質降低,中央施政和立法院也受到地方勢力大舉侵襲。趙少康還表示,李登輝因為受到自己意識型態及省籍意識的束縛,要台灣「戒急用忍」,放棄了與大陸企業合作開發進軍世界的機會,否則台灣在大陸崛起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佔有重要的地位、分享龐大的商業利益。在權力的遊戲中,人人都愛位子頭銜,握有人事權,李登輝不但捨得給位子,還擅於創造新頭銜,懂得掌握民意和情報、擅長封官加爵、利用內部矛盾、懂得借力使力等過人特質,終於讓李登輝從當年那個在蔣經國面前板凳只坐1/3的憨厚學徒,披荊斬棘12年,攀上權力的最高峰。
【王之道】賴神 反中閉關害慘台灣
有「賴神」之譽的行政院長賴清德,近來經常出現爭議性發言,一些是失言,形象難免受傷,但無關宏旨,有的發言卻具有國家戰略定位意涵,必須嚴肅以對。例如中美箭在弦上的貿易戰,賴清德的解讀是「台灣可能從中得利」,他的盤算是「如果美中貿易大戰無法解決,勢必會讓台商離開中國到美國、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甚至回到台灣來。」 這種論調似是而非,首先,每一個經濟體的生存發展路徑不同,以台灣而言,資源短缺、市場淺碟,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無不重視貿易,300年前台灣就是連結東亞的貿易島。國民政府遷台後,更是以發展貿易來壯大台灣經濟。戒急用忍 自絕機遇貿易的核心是「開放」,兩蔣發展經濟的方略就是向世界開放,台灣的產品以全球市場為腹地,也吸引全球僑外投資來台設廠,並逐步開放本國市場,才成功打造「台灣錢淹腳目」的奇蹟。開放多元的環境也有助於養成、吸引人才,培養出無數專業經理人、優秀企業家及有宏觀遠見與執行魄力的文官團隊。在文學藝術、音樂創作、美食文化等軟實力面向,人民更把充沛的創意結合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後來急轉直下,陷入低薪、年輕世代看不到希望的困境,不是因為台灣和大陸經濟綁得太深,相反地,是因為20多年前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不但錯失參與中國大陸崛起的機遇,更造成台灣資金、人才、技術單向流往大陸的畸型經濟狀態。「戒急用忍」只阻止了大陸經濟能量對台的反饋。台灣資本流向大陸,大陸資本卻無法反饋台灣;台灣人才被吸引到大陸,而大陸的人才卻無法為台灣所用,造成台灣對大陸經濟的「單向依賴」。打破壁壘 找回傳奇回看這一段台灣經濟枯榮史,台灣要扭轉劣勢、走出困局,只有一條路,就是要重新連結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台灣應自我定位為「中國的鑽石」,努力讓自己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光彩的寶石。台灣要做的,是在「中國鑽石」的策略定位上,充分發揮上述優勢,找回失落20年的開放精神,整合大陸豐厚的資金、市場、技術、人才,打破台灣對大陸經濟的「單邊依賴」,而積極創造兩岸經貿的「雙邊互賴」,降低無謂的政治對抗、人為壁壘,讓台灣不受限制地發揮潛能。站在中國巨人肩膀上,台灣何愁不能重新找回當年的經濟傳奇?民進黨政府執政後,蔡總統堅持「維持現狀」,兩岸勉強維持了冷和局面,賴揆卻緩步推動現狀的改變,不但改稱對岸「中國」、在國會自稱「台獨工作者」,更在公共政策上實踐獨派一貫的「弱化兩岸關係」及「仇中反中觀」,他在迷途上愈走愈遠。
《龍門客棧》唐湘龍:看惠台31條 蔡政府喊口號壯膽
蔣介石時代,聯合國通過「排我納匪」案時,整個國家風雨飄搖、人心惶惶,政府丟出了「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這八個字,很有易經的味道。聽起來有點玄,弄得懂意思的人大概也不多,但感覺上,就是政府已經做出回應,報告完畢。其實,「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就是說:「出大事了,但不要緊張、驚慌,因為害怕也沒有用。你們也不要來找我,因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反正一切就靠自己,自求多福吧!再見。」你不用懷疑我的翻譯,我覺得沒有人翻譯的比我更精準。北京轉變 主動出擊「壯大台灣,無畏挑戰。」這八個字,是蔡英文政府針對大陸31項惠台措施所做出來的正式回應。這個回應,算是限制級的;「限制」理解能力不夠好的人才能看。如果你的腦袋正常,看了會想笑,比「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更好笑。這31項措施對台灣的影響,重點不在內容,重點在北京的態度轉變。以前,有很多惠台措施,像是虱目魚契作,基本上,就是把錢塞進台灣人的口袋裡。但是,沒有用。台灣人最喜歡表現「靈肉分離」,出賣肉體、不賣靈魂。我拿你的錢,不投你票,繼續唱反調。這次,北京「中彩票」了。不再把錢丟進台灣,相反地,他把門打開,歡迎台灣民眾去大陸撈錢。主動、被動,一念之間,整個味道都不一樣了。你要先用腳投票,才能拿到錢。這對長期操作人民感情的民進黨政府來說,壓力就很大了。這其實是政治心理學的問題,台灣、大陸,像是對門而居的兩家人,應該常互相串門子。有沒有注意到,串門子的「串」就是兩個「中」疊在一起。是介於一中和兩中之間的特殊關係。嚴格來講,兩岸關係的基礎,如果要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之外,另外尋找替代性的說法,我建議可以使用「一串共識」。「一串原則」。「串」這個字,在兩岸關係,實在可以好好利用,發揮創意。反獨促統 絕不手軟但我要說的重點是,這種應該可以互相串門子的開放、互信、交流,不應該帶有強迫性、侵略性。簡單講,哪邊更開放、更好客,哪邊就能得到人心。如果一邊開著門、一邊關著門,開門的一定會贏得最後的人心。現在,兩岸關係大概就是這樣。大陸幾乎用國民待遇歡迎台灣的一切,台灣仍用「戒急用忍」封鎖大陸的一切。但現在,人心思變的味道出來了,「壯大台灣,無畏挑戰」實在是吹口哨壯膽。31項惠台新措施,根本不在乎民進黨政府怎麼回應。這是全面地、單向的,本來就是對太陽花學運反對服貿協議四周年的總回應。簡單說,已經不再要求「平等互惠」的假象。只要台灣民眾喜歡、接受就可以了,民進黨政府的反應一點都不重要。未來,北京對台的政策大概就是「官民分離」、「主客易位」。對官方,強烈「反獨」絕不手軟。對民間,積極「促統」,也絕不手軟。如果,台灣的官方不得人心,官、民矛盾出現,那將是戰略上的重大勝利。這件事,不用拖太久,三五年大概就會看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