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性尿失禁
」 尿失禁7旬婦走路卡卡還解尿困難! 就醫檢查竟是嚴重子宮脫垂
一名78歲婦女,是宮廟虔誠志工,但今年初開始覺得陰道有東西掉出來讓她走路卡卡還解尿困難,起初害羞不好意思跟家人說,但因掉出物摩擦疼痛已造成生活與行動不便,擲筊問神明怎麼辦?神明要她「勇敢就醫」,她才鼓起勇氣在女兒陪同下就醫。第四期子宮脫垂致尿道變形 陰道修補手術解困擾臺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新旺指出,患者就醫時站著不需用力,整顆約15公分子宮已經垂墜在陰道口,是最嚴重的四期子宮脫垂,因子宮長時間磨擦陰道也造成陰部紅腫、子宮頸潰爛,甚至壓迫到尿道變形,害她如廁必須推開脫垂子宮才能解尿,生活相當不便。林新旺醫師先幫患者將子宮推回正確位置,利用不可吸收的線懸吊子宮到薦骨棘韌帶上,並進行陰道修補手術,一次解決困擾她多時的子宮脫垂問題,改善排尿與走路卡卡的問題。這些人容易出現子宮脫垂 「棘韌帶懸吊術」微創手術助改善「根據統計顯示,五個女性中就有一人有子宮脫垂困擾;最近一個月內就接獲三名六十到八十歲婦人子宮脫垂案例!」林新旺醫師指出,子宮脫垂是許多懷孕生產、或工作需長期搬重物女性,中年後經常面臨的骨盆腔肌肉鬆弛導致子宮等內臟掉出陰道外的退化性疾病,其實只要進行「棘韌帶懸吊術」微創手術,醫師從陰道口將子宮推回骨盆腔正確位置後並修補韌帶,住院治療三天就可以解決生活困擾。凱格爾運動防骨盆腔肌肉鬆弛 一旦出現異狀快就醫林新旺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平時可以進行凱格爾運動,加強訓練骨盆腔肌肉的彈性,可預防肌肉鬆弛與應力性尿失禁,但一旦出現有漏尿、子宮脫垂問題應立即就醫,找醫師檢查並治療,才可以維持自己良好生活品質,健康生活。
熟女健身不慎漏尿! 非侵入治療告別尿失禁
一名今年45歲的黃小姐(化名),自從當媽媽後就出現頻尿及輕微漏尿困擾,但因忙於照顧小孩及處理家務,加上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而輕忽。後來孩子開始上學後,她決定報名健身房重量訓練來改善體態,沒想到就在一對一訓練過程中,因舉啞鈴一個簡單的動作卻不慎漏尿,讓她超級尷尬,從此不敢再參加健身房課程。後來到婦產科檢查,醫師診斷評估後確認罹患「混合型尿失禁」,經過使用陰道雷射治療搭配電磁波合併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妳不孤單 超過二成女性飽受尿失禁困擾 婦產科診所院長郭安妮醫師表示,黃小姐剛到診所看診時滿面憂愁,主訴原本覺得頻尿、漏尿不太影響生活,加上生活重心都在照顧家庭及小孩,所以一直沒有就醫,沒想到竟然變成尿失禁,現在都不敢出門,甚至不敢出國旅遊!其實黃小姐的情況並非個案,根據統計全台超過二成中年婦女都因漏尿問題飽受困擾,只是礙於面子不敢說出口,或是忙於工作或家庭而延誤治療時機。漏尿不是老人病 輕忽恐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郭安妮醫師說,漏尿就是尿失禁,就是有時候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突然就有尿液流出,常見於產後女性及更年期的婦女。漏尿的原因多樣,包括年齡增長、產後盆底肌肉弱化、肥胖、慢性咳嗽(常見於長期吸煙者)、以及荷爾蒙變化等,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導致焦慮和憂鬱等情緒問題,患者可能因為害怕漏尿的尷尬場面而選擇減少社交活動,甚至不願出門,在社會與家庭生活中逐漸自我隔離,導致孤獨感和情緒低落,進一步加劇焦慮和憂鬱的風險。此外,漏尿也可能影響婦女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讓她們感覺自己失去了控制身體的能力,進而產生無助感。這種情緒的累積不僅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對家庭關係造成壓力。因此,對於中年婦女來說,漏尿的治療不僅是恢復生理功能,更是重建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動的重要步驟。雷射搭配電磁波合併療法 非侵入無痛治療新趨勢郭安妮醫師指出,尿失禁類型多元,需要經過醫師專業評估,除了最常見的應力性尿失禁外,還包括急迫性、溢滿性及功能性等,如有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症狀則為混合型尿失禁。一般輕度尿失禁患者,建議先練習凱格爾運動,若不見改善或是症狀為中重度等級以上,則可考慮陰道雷射治療,後續搭配電磁波治療。郭安妮醫師說明,陰道雷射治療是用雷射去刺激陰道組織,使膠原蛋白重新增生,過程中不需麻醉,只會產生微小傷口,術後也不用住院,只要七天內不要有性行為,其他正常的生活作息與運動都不會有問題!雷射治療後,建議可以搭配非入侵式的「電磁波療法」,每次治療約半小時,大約持續接受六至八個療程,可達到尿失禁改善效果。積極就醫 提早告別漏尿尷尬郭安妮醫師提醒,提高疾病認知、積極就醫及調整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治療漏尿最重要的方式,平時除了避免抽菸、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取外,也要保持健康體重,減輕盆底肌肉壓力。另外養成定期的盆底肌訓練(凱格爾運動),也可以預防頻尿、漏尿問題,最重要的是平常就要多做紓壓技巧,降低生活焦慮。如果發現有輕微尿失禁問題,就應盡快就醫檢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2成兒童與婦女飽受尿失禁困擾 醫籲:正視並早期及時治療
兒童與婦女都有兩成左右受尿失禁困擾,尤其生產過後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可以高達四成,但這些受尿失禁困擾者中卻只有兩成的人出來就醫。孩子尿床受遺傳影響 常被忽略治療 每個孩子都有尿床的經驗,多數家長也認為尿床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動痊癒,因而忽略尿床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導致現今兒童尿失禁就醫率不到兩成。隨著大腦的控制能力日趨成熟,孩子持續尿床卻延誤治療,即有可能造成長期的自卑感、焦慮、被霸凌等心理壓力及人際困境。兒童尿失禁最常見的現象為尿床,也叫「夜間遺尿症」,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尿床會受遺傳影響。尿床常見3大原因 視情況對症下藥台北慈濟醫院小兒泌尿專家楊緒棣副院長表示,「夜間多尿」、「膀胱過小」以及「大腦覺醒中樞不敏感」是造成尿床的三大原因,孩子就醫後通常會先請家長透過小便日記做紀錄,藉由觀察孩童每天喝水量、喝水時間、排尿量、排尿時間來評估小便製造量和膀胱功能,視情況安排檢查並針對不同原因進行藥物治療。女性應力性尿失禁 這樣治療獲改善至於女性尿失禁,無論是哪個年齡層都有20%的人因此困擾,生產之後更有多達四成的女性會出現產後應力性尿失禁,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若能早期診治,泌尿道感染的情況就有機會得到立即的改善;且約有七八成的人可以透過產後減重與凱格爾運動等骨盆肌肉的復健得到改善。其他新的保守性治療如磁波椅刺激骨盆肌肉、陰道雷射等也有相當的治療效果。楊緒棣副院長指出,保守治療半年以上仍然有嚴重尿失禁者,可以透過各式手術協助改善,讓每一位母親乾爽一生。
42歲雙寶媽時常憋不住尿! 1微創治療成功解決漏尿問題
熱愛運動的42歲雙寶媽阿娟,因產後跳舞或跑步時總會憋不住尿,抱怨「經常濕一片」,只好整天在家看電視,導致體重暴增,讓她十分苦惱,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由於患者排斥手術,醫師建議採用尿道填充注射療法,果然大幅改善漏尿情形,讓她重拾健美人生,也更有自信出門曬嬰了!應力性尿失禁 治療應採積極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泌尿科主任蕭子玄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是指當大笑、搬重物、咳嗽或打噴嚏時,腹部壓力突然增加,連帶造成膀胱內壓力也上升,萬一患者的尿道阻力太低,就會導致尿液漏出,好發於多次生產、胎兒體重較重、停經後及肥胖的患者。蕭子玄主任表示,若只有在用力咳嗽或跳躍才會漏出一點點尿,平時不需護墊或衛生棉保護,這類患者適合較保守的治療,反而是起身或走動就會漏尿,平時需使用護墊才不會弄濕褲子,則屬於嚴重等級,治療選項應較積極。保守治療為主 微創手術進一步改善症狀蕭子玄主任指出,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必須考量其年齡、運動量、生活習慣及與伴侶的關係,並根據骨盆肌肉肌膜層對排尿器官的支撐力量及漏尿嚴重度,再規劃個人化的治療計劃,通常會先透過提肛訓練等保守性治療觀察恢復情形,若改善幅度有限,則會建議中段尿道懸吊微創手術治療。尿道填充注射 比微創更微創相較於微創手術仍有傷口問題,蕭子玄強調,許多怕痛的女性期待能有「比微創更微創」的治療方式,則會建議採用經由膀胱內視鏡填充物注射在尿道,藉此增加尿道的阻力,改善應力性尿失禁,優點為介於藥物與手術之間的折衷選擇,兼具免開刀及效果佳等優點,且併發症極少,加上注射的填充物為不可吸收凝膠材質,經過官方嚴格認證,較能符合患者期待。
攝護腺癌術後小便失禁好困擾?2手術可改善 7旬翁靠「它」揮別漏尿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74歲何先生是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風險後,決定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術後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PSA)無復發狀況,但術後只要稍用力便有漏尿情形。少數攝護腺癌患者在術後可能會有小便失禁、漏尿問題,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黃志平主任表示,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能改善患者控尿問題,而且手術已有健保給付,共有8項健保適應症,對於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後有尿失禁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少數攝護腺癌術後尿失禁 2男性控尿手術可使用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是男性前四大癌症之一。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手術攝護腺、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結構,使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黃志平主任提到,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較高的攝護腺癌,術後仍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2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尿道懸吊帶系統: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適合較輕中度的病人。而何先生經過藥物、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便於今(2023)年6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不需要使用尿片,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 8項健保適應症可調式懸吊手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有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中醫大附醫表示,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8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中醫大附醫提到,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因此,民眾若有相關治療需求都可與醫師討論,經過評估後選擇最適當的方式進行改善。
74歲男攝護腺癌術後竟小便失禁 「可調式懸吊手術」終結漏尿人生
身體一向硬朗的74歲何先生,兩年多前因攝護腺抗原指數(PSA)上升至12.3 ng/mL,在進行肛門指診、攝護腺切片以及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及風險後,選擇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病理檢驗結果為筴膜侵犯的攝護腺癌第三期,術後兩年多定期回診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無復發狀況(PSA<0.2ng/mL)。無奈何先生在術後,稍有用力,便會有漏尿狀況,在經過藥物及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何先生於今年六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經不需要任何尿片使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的攝護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與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術中攝護腺及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生理結構,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比較高的攝護腺癌,手術後仍然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兩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與「尿道懸吊帶系統」:前者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後者為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較輕中度病人。 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每年新增人數已將近8000人,近三分之一病人初診斷時已是第四期(末期)。此名列男性前四大癌症的攝護腺癌,好發於50至80歲男性,但根除性手術治療的前、中期病人卻常常無明顯癌病相關症狀,若無經PSA檢測、肛門指診或攝護腺磁振照影(MRI)等相關檢查,不易被發覺診斷。傳統剖腹手術數十年來一直為標準的治療選項,但術後的尿失禁風險較高 (5-20%)。「可調式懸吊手術」有兩處小傷口,其一是會陰部,另一個是恥骨上。透過會陰部小傷口劃開,將人工吊帶固定在尿道中段,並於恥骨上,皮下置入一個調整閥,可以調整吊帶緊度。手術一段時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以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的努力下至今已協助中部地區30餘例攝護腺癌根除合併尿失禁病人進行懸吊手術。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研究顯示,局部侵犯性攝護腺癌(第三期),病人5年存活率高達100%,僅約有部分(17%)病人術後需接受放射線或賀爾蒙等輔助性治療。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八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
尿失禁造成社交困擾 4種治療方式可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的問題,這種非自主尿液流失不僅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情緒和社交活動帶來困擾。尿失禁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和急迫性尿失禁 (Urge incontinence)。應力性的尿失禁 尿液不自主流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邱垂青主治醫師表示,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噴嚏或身體用力時出現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現象。應力性尿失禁通常發生腹腔內壓力增加時,尿液的壓力超過了尿道和骨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而出現漏尿的狀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懷孕和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劇烈運動以及與骨盆底肌肉無力或受損相關的其他疾病或手術。邱垂青醫師指出,針對應力性尿失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幫助病患面對這擾人的問題。應力性尿失禁 常見但可治療邱垂青醫師建議,首先可先嘗試保守性的治療,這包括行為治療、體重管理以及骨盆底肌肉訓練。一、控制水份攝取:建立適當水及排尿習慣,建議一天攝取水分不宜過多,白天每2-3小時排尿一次,睡覺前幾小時減少飲水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二、對於體重過重的病人,減輕體重可以減少尿失禁的狀況。三、在家可以練習凱格爾運動,建議一天可以分成三次做100-200下。四、到醫療院所接受骨盆底肌肉電刺激治療、生理回饋或電磁波刺激。尿道中段懸吊術成效佳 傷口小、手術時間短若保守治療成效不好,或者是尿失禁的狀況嚴重影響到生活,手術為另外一項選擇。目前應力性尿失禁手術的主流為尿道中段懸吊術,目的為使尿道跟膀胱頸經過懸吊後維持正常位置;這種手術有效果好、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等優點。邱垂青醫師建議,在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時,患者應與醫師討論其症狀和治療選擇,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女性私密問題難以啟齒,錯誤保養方法要如何避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從以前到現在,不論男女,私密處問題都難以啟齒,女性下體搔癢、鬆弛、異味,以及失禁……各類問題,一知半解下,更有人有錯誤認知,「老人才會尿失禁,我現在只是暫時的」、「鬆弛是正常的,沒辦法改變」、「有異味洗一洗就好了」,有些處理方式更會傷害到身體。然而,其實這些問題,現代醫療方式都有辦法幫助改善。女性私密處問題怕尷尬,就醫情況不佳皮膚專科診所陳逸懃醫師表示,從業多年以來,由於怕尷尬與不好意思,女性患者面對私密處問題,大多不會就醫。其中主要分為尿失禁、陰道鬆弛、散發異味三大問題為主。私密處三大問題錯誤認知解析1. 尿失禁: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一大類別為「應力性尿失禁」,許多人認為只有老人才會有這樣的症狀,陳逸懃醫師說明,其實三四十歲時,就可能有咳嗽漏尿問題,不論咳嗽、打噴嚏、突然站起……都有漏尿危機,也有許多人認為,與這類失禁與自然產相關,其實懷孕期間,體型與體內激素有較大變化,都有可能會有應力性尿失禁。2. 陰道鬆弛:通常是生產過後較容易出現,大多數人的錯誤認知在於,只有自然產的孕婦,才要面臨這類困擾,然而懷孕期間,為了幫助生產,體內分泌的「鬆弛素」,不論選擇什麼生產方式,都不能避免。3. 私密處異味:私密處散發異味時,有些人會選擇使用清潔劑過度清潔,反而破壞陰道酸鹼值與內菌種平衡,造成私密處更加敏感甚至受傷;或者由於不想就醫,購買到含有類固醇的成藥,造成私密處皮膚萎縮。陳逸懃醫師表示,患者通常都要等到很不舒服才會就醫,往往伴隨感染問題,造成反覆就醫的不良循環。應力性失禁問題提早就醫,凱格爾運動與維密雷射可協助改善陳逸懃醫師提到,尿失禁問題如果拖到晚期,可能就只有手術才能起到作用,屬於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改善狀況也因人而異,如果能提早就醫詢問,其實有很多方式改善,如凱格爾運動與私密處雷射。凱格爾運動主要是為了訓練骨盆底肌肉,然而私密處問題,往往不只有肌肉問題,僅透過運動效果有限,同時環境與時間限制較多,現代人要堅持實行較有困難。私密處雷射治療如維密雷射,能夠改善陰道鬆弛、散發異味的問題,同時藉由刺激陰道時,間接刺激膀胱、尿道肌肉,強韌肌肉,讓應力性失禁的問題得到改善。維密雷射重建膠原蛋白,迎回健康陰道組織維密雷射屬於二氧化碳汽化式雷射(CO2),透過汽化與熱效應,代謝老廢陰道組織,已有實證能讓陰道中的固有層厚度增加,增生血管與彈性膠原蛋白,重回彈性緊實;同時維密雷射還能夠提升血液循環,讓陰道回春,改善內部PH值,由中性轉向酸性的健康環境,減少陰道感染與異味問題。陳逸懃醫師特別說明,其實現在私密處雷射,已經不再是過往印象中,僅有性行為或性需求患者才需要,許多時候已經當作一種治療來使用,如陰道疾病與感染等,都是有一定效益的。過程基本無痛,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保養由於維密雷射需要將探頭深入陰道,許多人擔心會不會痛?陳逸懃醫師表示,陰道神經叢較特別,除去陰道口較為敏感,探頭經過時,可能會有點不適,基本上不會有疼痛感。陰道本身健康環境需要維護,陳逸懃醫師表示,持續以維密雷射做私密處保養療程,年輕時可保持陰道緊緻彈性,維持私密處健康環境;熟女時能減少應力性漏尿,如有哺乳也能減少陰道乾澀狀況;待四十五歲後可維持性生活品質,延緩停經前期不適;五十後可避免泌尿道重複感染,減少應力性漏尿。無懼就醫,私密處要自己守護許多問題早期就醫,都能用簡易快速的方式獲得改善,應力性漏尿與陰道鬆弛問題,只要早期治療,都能盡量避免手術動刀。陳逸懃醫師認為,私密處就如同女性的第二張臉。面對臉部保養,許多人都能直言不諱,積極就醫;私密處同樣也需要如此,也要細心呵護維持,醫師是大家的好友,有任何狀況,都能與醫師諮詢,不用害羞與不好意思。
4成女性患有尿失禁、性交痛!恐是骨盆鬆弛脫垂導致 醫曝造成原因
61歲林女士,停經大約10年,過去以自然產方式生過3胎,六年前發現陰道有突出物,同時合併有急尿、頻尿、尿失禁以及排尿不乾淨等情形,需要腹部用力推回突出物,才能把尿液排乾淨;有時咳嗽、打噴嚏、跳躍或跑步時也會出現漏尿現象,就醫診斷確診為骨盆鬆弛脫垂,內診檢查已是第三度,尿動力學檢查結果也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骨盆鬆弛脫垂 造成原因很多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指出,「骨盆鬆弛脫垂」主要為骨盆底器官(子宮、陰道、膀胱、直腸等)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生理位置,導致從陰道脫垂或突出,常伴有尿失禁、骨盆疼痛、背痛、性交疼痛的症狀。造成的原因很多,如:高產次自然產、長期負重工作、慢性便祕或曾有接受子宮全切除等,雖不會威脅到生命安全,但因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功能的退縮,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國內四成以上婦女骨盆鬆弛脫垂 自然產2胎以上風險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國人有四成女性曾有骨盆鬆弛脫垂問題,年齡大都在50歲至70歲之間,自然產2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垂的風險值為10至20%,生產次數愈高者,其風險愈高。依嚴重程度區分,輕微程度者占50%,中等程度者約40%,嚴重程度者(整個子宮/膀胱外翻)大約占10%。若計算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則其發生率更達到20至50%;在臺灣9個女性中有一人須接受手術!治療方式選擇多 達文西機械手臂提升精準度吳銘斌教授說明,骨盆鬆弛脫垂治療方式有保守治療(骨盆底運動、陰道雷射、子宮托)及手術治療(傳統開腹、腹腔鏡、達文西);對於想再生育者或不適合手術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中重度者則需優先考慮手術治療。隨著醫學的進步與創新,達文西機械手臂已取代了許多婦科傳統的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除了使執刀的醫師可在手術過程中能透過3D立體影像、加上放大十至十二倍的高畫質影像,將手術部位附近的相關結構,清晰呈現於眼前;加上仿真人類手腕,能讓手術器械在手術中靈活自由於任何角度和旋轉,並遠端同步操作,避免對於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大大提高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預防骨盆鬆弛脫垂 日常建議這樣做預防骨盆鬆弛脫垂的方法,吳銘斌教授強調,除了維持體重、多攝取蔬果以防便祕,年齡較大及生產過的婦女也要多練習骨盆肌肉凱格爾運動,並於做抹片檢查時,可請醫師檢查是否有骨盆鬆弛脫垂的情況;若有需要也要接受雌激素陰道投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