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
」 花蓮 女兒牆 颱風 凱米 護理師陳明真暴瘦頻出入醫院「遭疑健康亮紅燈」 老公親揭真相:身體很好
資深玉女歌手陳明真結婚生子後,鮮少出現在螢光幕前,直到今年初才復出拍戲,她先前因子宮肌瘤開刀,沒想到上個月被發現在台北榮總,加上近日出席舞台劇活動,身形明顯消瘦,令人擔憂是否健康亮紅燈。對此,老公季忠平也親自回應,表示「老婆身體很好」,駁斥相關傳聞。據《鏡週刊》報導,陳明真多次被目擊出現在台北榮總,不少友人都對她的健康狀況十分關心,而她也都有陸續報平安。經紀人表示,她近期忙著上課,以課業和照顧小孩為主,並無生病一事;經紀公司則透露,藝人不願意證實,都相當低調。季忠平表示陳明真身體很好。(圖/翻攝自陳明真臉書)對此,老公季忠平接受《三立新聞》訪問,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談到老婆的狀況,向外界報平安:「身體很好,一直都維持50公斤」,也沒有暴瘦的情況,「明真一直是瘦的,她很注意飲控」,更強調不可能去北榮,因為家住新店,應該是去慈濟醫院,但看診的也不是她。季忠平說明,應該是帶兒子去看牙齒和檢查眼睛,因為其中1個有假性近視,所以由老婆或他帶去看眼科,剛好學齡的兒子也開始做牙齒矯正,可能是因為這樣被誤會,不過夫妻倆都不介意,同時感謝大家的關心。
凱米颱風接護理師媽下班遇女兒牆砸車 花蓮馬小弟奇蹟出院最想回學校上課
花蓮縣凱米颱風期間發生違建女兒牆砸落案件,7歲馬小弟當時陪著父親去接高姓護理師母親下班而慘遭擊中,母親不幸身亡,馬小弟則頭部重創,昏迷指數一度只剩3分,經花蓮慈濟醫院採低溫療法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後,馬小弟奇蹟康復,並於12日順利出院,更在父親陪同下舉辦感恩演唱會,用歌聲感恩醫護人員。凱米颱風7月24重創花蓮,而馬小弟的母親為醫院護理師,馬小弟下午跟著父親去接媽媽下班,在超商門口卻遇上女兒牆遭強風吹落,石塊砸到他們乘坐的車輛,高女送醫後宣告不治,馬小弟頭部遭受重創。馬小弟當時傷勢嚴重,右頭部粉碎性骨折,碎片插入腦組織,嚴重腦傷昏迷、瞳孔放大,緊急被送慈濟醫院搶救,昏迷指數更一度只剩3分,情況十分危急。醫療團隊則以低溫療法並啟動中西醫合併治療,而進行針灸治療時,馬小弟手部出現反應,醫護看到希望繼續堅持,結束低溫療法後,馬小弟意識已恢復到7分,並能睜開眼睛利用鼻胃管進食。但馬小弟因骨頭碎片傷及腦部,腦幹損傷又傷及運動區,醫護擔心他打敗死神仍可能成為植物人,但馬小弟持續努力,8月可以慢慢完成手部動作,語言功能也逐漸恢復,甚至能心算答題,順利轉入一般病房。10月間,馬小弟開始練習站立和跑步機,醫護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於12日醫師節安排他出院,馬小弟也在父親的陪伴下舉辦感恩音樂會,用歌聲感謝爸爸、親人和對他呵護備至的醫療團隊。馬爸爸說,妻子離開是他最大的傷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內心仍是無比感動,而馬小弟希望明年9月回到學校上課,如返校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會盡力完成帶他出國旅遊的願望,感謝各界的幫助、支持與關心。
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晚期肺癌新突破!連續免疫合併治療顯著提升患者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潘昱僑報導】有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並伴有肋膜間皮瘤,經過兩年免疫合併治療,經影像檢查後顯示幾乎沒有癌細胞,六年多下來,目前在家人的支持下定期回院檢查,生命品質得到明顯的提升。另一位50多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肺癌骨轉移,因無法忍受鉑金化療的副作用,醫師建議嘗試免疫合併治療,經過七年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癌細胞大幅減少,且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頭號健康隱憂!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選擇據衛福部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成為台灣癌症中死亡率中的冠軍,堪稱國人最大的健康隱憂。由於肺癌早期多無症狀,患者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過去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標靶治療,但對許多晚期患者來說效果有限。近年來,免疫療法成為晚期肺癌患者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外,研究指出免疫合併治療可以進一步改善病況、延長平均存活期,是晚期肺癌治療的新突破。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 連續超過7天要留意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指出,過去20年來,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案例接近17,000例,同年死亡人數約13,000例5。黃醫師提醒,肺癌早期症狀雖不明顯,但其實已有徵兆,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持續超過七天、連續咳嗽超過兩周,應有所警惕並就醫檢查,特別是無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此外,他也指出二手菸對肺腺癌的影響,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因此戒菸對於預防肺癌極為重要。從副作用大的化療 到精準標靶治療的演進黃醫師回顧,2000年以前,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化療和放療,但這些方法的毒性強、副作用大,病人接受度通常不高。2000年後,隨著基因檢測的發展,標靶治療成了新的治療方式,對於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的病人標靶效果相當顯著,但對於基因檢測陰性的病人,仍需接受傳統化療。免疫調節劑的突破 啟動T淋巴球對抗晚期肺癌2015年,免疫調節劑的出現為晚期肺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黃醫師解釋,免疫調節劑透過啟動體內的T淋巴球來對抗腫瘤細胞,打破腫瘤細胞表面PD-L1與淋巴球上的PD-1結合所形成的保護膜,讓淋巴球能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顯著延長了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使用免疫調節劑依PD-L1表現決定 部分患者選擇自費治療黃醫師說明,目前免疫調節劑的使用方式多樣,需根據患者的PD-L1表現來決定具體治療方案。根據國外臨床研究,PD-L1高表現(超過50%)的患者單獨使用免疫調節劑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中等表現(1-49%)或低表現(小於1%)的患者可合併化療或使用雙免疫調節劑。由於健保給付條件較為嚴格,黃醫師建議根據患者的經濟能力和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持續兩年免疫調節劑療程 顯著提高五年存活率根據臨床研究,持續治療兩年的患者中,有19-25%可達到五年穩定的成果,對比過去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10%,是項很顯著的進步。黃醫師指出,免疫調節劑的療程建議持續兩年,許多患者在接受兩年治療後會自費延長療程。良好醫病關係與精神支持 助力免疫合併療法效果提升黃醫師強調,免疫合併療法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患者與家屬的堅持與配合。他表示,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許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得到身體的治療,還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對於他們面對疾病、保持積極心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面對肺癌這項重大挑戰,黃俊耀醫師呼籲全體國人包括肺癌病人、家屬及癌友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他指出,政府已開始補助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有助於精準醫學的發展,幫助肺癌病人找到合適的治療藥物;若沒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也可使用免疫調節劑。黃醫師強調,肺癌治療每十年都有重大突破,未來會有更多副作用少的新藥上市,他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面對、與醫生合作治療,期望在未來五年內提升台灣肺癌治療的成果,讓病人活得更有品質、更有希望。
七旬翁小腦中風!手術後又陷入昏迷 中西醫雙管齊下加速恢復
72歲蕭老先生某天準備上早市買菜,要起身時竟沒力氣站起來,兒子接到訊息趕回家警覺有異,立即送急診,醫師診斷是小腦中風也立刻手術。術後,蕭老先生意識恢復但講話不清楚,沒想到兩天後,竟又陷入昏迷,只能再緊急手術減壓,之後在加護病房觀察近一周。中西醫合作治療 共同協助患者患者兒子待父親病況穩定,撤除氣管內管可自主呼吸後,希望透過施行中西醫合療後恢復生活自理,遂決定從台北帶著父親南下到台中慈濟醫院,奔赴近兩百公里,就為了尋找康復的希望。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表示,蕭老先生已動了兩次手術,抵達急診室時臥床且意識混淆,神經外科黃伯仁主任立即收治住院後,也會診中醫部黃仲諄主任,隨後施行神經保養針劑、營養維持,以及靜脈雷射與高壓氧治療。中藥加針灸 「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加速恢復黃仲諄會診時,發現蕭老先生可能仍有腦部水腫壓迫周邊腦組織的狀況,決定以減輕出血量、改善循環及修復受損腦細胞為治療重點,使用化無形之痰、清熱、涼血、止血的中藥治療,讓腦部停止出血,並改善腦部循環,減輕腦部水腫發炎以降低對周圍腦細胞影響。黃仲諄解釋,中醫說的「無形之痰」,對照現代醫學是指腦部受傷後,因腦細胞間的間隙流通改變,而形成的積液與堆積的發炎物質。中藥方「溫膽湯」的加減藥方,能順暢中焦脾胃氣血,可有效協助代謝排除積液與發炎物質,幫助修補腦部、消除腦水腫,再加上補氣、補腎、改善循環的中藥,讓受損的腦細胞恢復,並施以針灸、復健,病人就能恢復得更好。牢記FAST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患者兒子說,父親治療三天後就可以清楚說話,一周後就能下床站立、扶著床沿走路,也開始復健。經過一個月的中藥、針灸以及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高強度的復健治療後,肢體活動與平衡都恢復得很好。他高興的說,爸爸出院當天是自己走出醫院,回到台北也是自己爬樓梯上四樓的家。黃仲諄主任呼籲,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症狀,就要把握黃金三小時趕緊送醫治療。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新北男醉倒公車站路邊!腹部有多處刀傷 送醫搶救仍不治
新北市新店區一名40歲曾姓男子昨(1日)晚間9時許,不明原因醉倒在新北市新店區慈濟醫院旁的馬路上,身上有多處因利器造成的傷口,待救護人員到場時,其已無生命跡象,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至於詳細事發原因,仍有待警方調查釐清。據了解,曾男昨(1日)晚間9時39分醉倒在新店區慈濟醫院旁的公車站附近,被發現時,腹部、身上有多處刀傷。據悉,曾男疑似手握玻璃碎片。警方表示,救護人員到場時,曾男已無生命跡象,人員緊急將曾男送往慈濟醫院搶救,但曾男最終仍宣告不治,目前已通知曾男家屬,後續依規定報請檢察官相驗,另詳細事發原因,仍有待調查釐清。◎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28歲潛水教練颱風天「自主訓練」溺斃 泳池逃過一劫簽約教練列被告
台中市10月31日發生溺水命案,28歲洪姓男子到北屯區某游泳訓練中心自主訓練,卻在一小時後溺斃,緊急送醫後宣告不治,檢方1日下午相驗,並將於下周擇日解剖,檢方認定命案與該游泳中心無關,但與游泳中心簽約的教練未盡安全維護之責,已列為被告將追究其刑責。據了解,死者平常在屏東當潛水教練,水性極佳,他與7位教練組成自由潛水團隊,並在該中心租借場地練習,而該中心10月31日原訂關門,但潛水訓練團比賽在即,團隊請泳訓中心開放,並於下午入內練習。但洪男下水約1小時後突然全身狂抖,接著便沉入水中,8分鐘後才有人發現其躺在池底,立刻將他拉起並提供純氧、AED和CPR,經慈濟醫院急救後仍宣告不治。檢方於1日下午進行相驗,確認他無明顯外傷,下周將擇日解剖,初步判定紅的死與游泳中心無關,而與該中心簽約的教練則該負起安全之責,已將該教練列為報告,確切案情仍須釐清。
心房顫動恐中風! 男子復發「肺靜脈隔離術」成功除病灶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53歲陳先生兩年多前感到心臟不適且心悸嚴重,到醫院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左心室肌肉較肥厚且心律不整,診斷為心肌病變合併心房顫動,讓陳先生服以藥物舒緩症狀。但從去年開始,陳先生心悸症狀日趨嚴重,生活品質大幅下降,經就醫討論,醫師為陳先生執行冷凍氣球肺靜脈隔離術,手術完成後兩天即出院,恢復狀況良好,不再被心悸所困擾。20%以上心肌病變造成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是正常人五倍 心房顫動的原因千變萬化,60歲以上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及心臟慢性疾病等患者是高危險群。一般人發生心房顫動的比例約為1-2%,而心肌病變患者則高達20%以上,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張耀庭醫師指出,心肌病變可能源自於先天性基因異常或後天自體免疫等因素,引起心臟中負責收縮功能的肌肉纖維產生病變,導致心肌肥厚並產生疤痕,而疤痕會影響心房及心室的正常放電,造成心臟不規則跳動、加速老化,進而引發心房顫動。至於心房顫動患者常見的症狀為心悸、頭暈、頭痛、疲倦或是胸悶,若未適切治療,則會降低血液輸送功能產生血栓,因此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其中風機率為正常人的5倍,萬萬不可輕忽。肺靜脈隔離術分熱能燒灼和冷凍氣球 適用較嚴重病人 心房顫動可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24小時心電圖等方式診斷,若症狀輕微,可透過藥物治療及生活習慣的管理控制病情,若症狀較嚴重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會建議進行肺靜脈隔離術,以控制心臟的節律與速度。張耀庭醫師說明,肺靜脈隔離術目前有熱能燒灼或是冷凍氣球兩種治療方式,都是使用導管伸入病灶處以隔離肺靜脈與左心房間的電氣活動,各有優缺點,而冷凍治療較快速且可以形成完整的環狀治療區,為現今治療趨勢。善用3C偵測心律 心悸持續30秒至一分鐘以上建議就醫 張耀庭醫師呼籲,心房顫動最好的預防就是維持健康生活,現今許多血壓計或是3C智慧產品都能偵測簡易心律,民眾可藉此留意自身狀況,若心悸持續30秒至一分鐘以上,建議就醫檢查。而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務必控制自身病況並保持運動習慣,忌過量飲酒,避免引發中風,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游泳訓練中心颱風天休館 25歲男教練訓練潛水…溺水送醫身亡
台中市一間游泳訓練中心因颱風表定今(10月31日)休館,有8名潛水教練一行人進入訓練,卻驚傳其中一名25歲男教練溺水,被發現已無呼吸心跳,同行人施予CPR,送醫後宣告不治;游泳訓練中心強調不清楚訓練內容,全案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台中市北屯區賢南一路上的一間游泳訓練中心,今日下午3時3分許傳出泳客溺水意外,消防隊獲報出動2車4人前往救援。據了解,溺水泳客年紀約25歲,是一名潛水教練,救護人員抵達時,溺水男子已無生命跡象,送往慈濟醫院急救,搶救後宣告身亡。台中市今日停止上班上課,但游泳訓練中心卻傳出溺水憾事,令社會大眾譁然。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游泳訓練中心指出場館有租借給長期簽約的訓練團隊,提早預約故不受颱風假影響,而入館訓練的一行人都是潛水教練,包括溺水死亡的男子;訓練中心強調不清楚訓練內容,詳情仍待警方調查釐清。
石英過世/石英老化病逝很平靜! 醫揭4徵兆即為壽終正寢
資深藝人石英10月27日因自然老化病逝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石英的一對子女稍早發出聲明表示,父親在10月27日下午3點45分自然離世,「相信家父已經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散播快樂、散播愛了」,並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對此,醫師指出,自然衰老離去者,一般有4種情況,首先是食慾下降,接著是睡得多跟尿量變少,最後則是血壓、血氧濃度下降,當上述階段漸近出現,也代表這個人快要進入臨終,也就是壽終正寢的階段。《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說法,所謂自然衰老離世者並沒有嚴重的器官疾病,例如癌症、慢性肺病、腎功能衰竭、末期失智,頂多有點高血壓,宛如電腦關機般,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休息,走完生命旅程。關於自然衰老者,張舜欽指出,最常見開始衰竭的系統是腸胃系統,老人家會吃的越來越少,食慾變差,就是不想吃;接下是神經系統,睡覺時間越來越長,因為神經系統要休息了,再來就是泌尿系統,自然衰老的年長者,小便量會越來越少,甚至變得一天只有一點點,照超音波膀胱都都沒有漲,也不是因腎衰竭所導致的少尿。張舜欽表示,最後一個要衰竭的為心肺系統,這像電腦主機板要壞掉般,心、肺漸近衰竭,若是有量血壓與血氧濃度,會發現出現往下降的趨勢。若發現家中的長輩有上述4個階段,並漸近出現了,經檢查也查不出原因,則意謂將進入自然衰老臨終階段,也就是壽終正寢時間快到了。另外,張舜欽還表示,很多來門診的年長者都會詢問,自己大限是什麼時候?他會以颱風來比喻,當有出現上述徵兆就可以預測,家屬也可以預做好心理準備,但沒有辦法準確說出颱風何時登陸?有些長輩可能在睡夢中就離世,劃下人生句點。
路口驚魂記!台中騎士遭左彎車「擊落」 當場噴飛重傷搶救中
台中市潭子區30日上午10時許發生一起嚴重事故,1名44歲傅姓男子騎機車行經事發路段時,不慎與54歲鄭男駕駛的轎車發生撞擊,強大的衝擊力導致傅男嚴重創傷且意識不清,地面留有大片血跡,場面相當驚悚,警方獲報到場立即將他送醫搶救,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傅男騎車沿仁愛路一段直行,不料卻與沿仁愛路一段111巷欲左轉鄭男駕駛的轎車發生碰撞,導致機車右側受損嚴重,轎車車頭則凹陷毀損,造成傅男四肢受傷嚴重且意識不清,甚至不斷流出大量血跡,安全帽更是噴飛至遠處,鄭男則並未受傷。警方表示,上午10時30分獲報,仁愛路一段路口發生轎車與機車碰撞事故,初步了解有1人重傷,警方到場後迅速將傅男送往慈濟醫院搶救,經酒測鄭男無酒駕情事,傅男因傷重則待抽血檢測,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通緝犯躲3年」凌晨出門突然倒下 警消輪流搶命等他清醒解送歸案
新北市68歲黃姓男子因涉及詐欺案而被通緝,但他不願服刑四處躲藏,21日凌晨出門時,突然因身體不適而倒臥人行道,警消獲報後前往搶救,實施心肺復甦術救回其生命,並發現其通緝身分,將待其清醒後將他解送歸案。據了解,黃男居無定所,又因涉及詐欺案,2021年9月被新北地檢署發布通緝,但他不願接受法律制裁而四處躲藏,並在永和一帶落腳,至今逃亡超過3年。而黃男21日凌晨1時許出門,步行經過仁愛路時,突然因身體不適,倒臥人行道後失去意識,頭部更因撞擊而受傷,在現場留下大片血跡,路人見狀嚇得立刻報警。警方跟救護人員獲報後前往搶救,趕抵時黃男已沒有生命跡象,立刻輪流實施心肺復甦術搶命,並由救護車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救治,所幸經急救後已恢復呼吸心跳。警方也發現其為通緝3年的通緝犯,調閱監視器後確認他是身體不適而倒下,而黃男有心臟病史,目前仍在昏迷中,現在加護病房觀察,將待其清醒後解送歸案。
小孩齒列不正需要矯正嗎? 醫曝評估要點
正在換牙期的小茹因齒列先天發育異常,從小就咬合不良,雖然能正常飲食,也不影響說話,但是一口亂牙令她相當困擾,11歲時被媽媽帶到醫院齒顎矯正科評估。醫師建議早期進行齒列矯正,也就先天缺牙與阻生齒分別處理治療,迄今矯正一年半,先拆除上排矯正器,小茹的齒列與外觀已大幅改善,平整的門牙讓她更有自信,下排牙齒目前持續矯治中。咬合不正分為三類 牙齒排列不整齊占五成以上兒童大約從六歲開始進入換牙期,乳牙掉落並長出恆牙,許多家長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齒列不正的問題,擔心置之不理會影響臉型及外觀。台北慈濟醫院齒顎矯正科陳宜宏醫師指出,為了評估矯正問題,可大致將咬合不正的病因歸為三類:第一類為正常咬合但牙齒排列不整齊,占五成以上;第二類常見於上門齒暴牙或小下巴;戽斗可能為第三類。不同人種,咬合不正的特徵也不一樣,第二類在北歐白種人的盛行率較高,戽斗則在亞洲族群較多。至於是否需要早期矯正或治療方式的選擇,醫師會視狀況給予個別化建議。齒列不正易影響身心 何時矯正因人而異 定期維護仍是首要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孩子與同儕的互動增加,嚴重的齒列不正若影響到顏面外觀,恐怕會讓小朋友不敢露齒笑,因此社會心理層面的考量也是醫師與家長決定要不要讓孩子接受矯正的因素之一。許多家長會詢問「越早矯正是否長大後比較可以維持齒列穩定?」但有些家長則認為太早矯正耗時耗力,若口腔清潔不佳容易造成蛀牙,得不償失。對此,陳宜宏醫師表示,在混和齒列時期接受矯正治療的小朋友因為要等待換牙,有時得分階段進行,且每位小朋友的嚴重程度、配合能力、爸媽對治療的態度皆不同,故難斷言早期矯正一定會成功或失敗。擁有一口漂亮好牙 定期維護仍是首要然而,早期矯正的好處除了能提升自信心,也可以降低第二階段矯正的困難度,但因為咬合異常的病因複雜,生長發育的變化也不可預測,所以不同醫師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是無論如何抉擇,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維護、定期回診,才能擁有一口漂亮的好牙。
台11丙線傳悲劇!2東華男大生騎車自撞路樹 釀 1死1重傷
花蓮縣壽豐鄉台11丙線15日凌晨3時許發生一起嚴重事故,2名國立東華大學生雙載騎車行經事發路段時,因不明原因突自撞路樹,導致2人當場噴飛重摔倒地,警方獲報到場立即將傷患送醫搶救,但其中騎士因傷重不幸宣告不治,後座乘客則傷勢較輕仍在觀察中,詳細事故原因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發生事故的2人皆為國立東華大學生,18歲李姓男子搭載18歲陳姓男子騎機車沿台11丙線行駛,行經北上3公里處時,卻因不明原因突自撞路樹,強大的衝擊力導致2人噴飛摔在分隔島旁倒地,造成李男全身多處骨折,陳男則傷勢較輕,2人皆呈意識不清的情況。警方表示,15日凌晨3時許獲報,台11丙線北上3公里處發生自撞車禍,初步了解有2人受傷,警方立即趕抵現場,到場後發現是機車衝撞路樹釀禍,隨即將李男及陳男分別送往慈濟醫院跟門諾醫院搶救,但李男於15日晚間9時57分因全身多處骨折宣告不治,陳男則傷勢較輕留院觀察中,經酒測李男無酒駕情事,警方初判肇因為未注意車前狀況才造成事故發生,詳細狀況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ACRFP+脂肪幹細胞」軟骨再生率達88% 公衛專家何美鄉不再膝蓋痛
從SARS、伊波拉到COVID-19,重大公衛事件無役不與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醫師,近年卻苦於膝蓋疼痛,只要運動後就會痛,甚至要用枴杖輔助行走,直到她決定就醫接受治療,醫師居然跟她說:「妳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換人工膝蓋了。」看過的醫師都只能提供減輕疼痛的治療;唯獨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醫師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過去兩年,呂紹睿醫師為78名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不僅收案數佔全台脂肪幹細胞各適應症總收案數的51%,治療結果更刷新軟骨再生率,達到88%!這項突破也驗證了呂紹睿多年來提倡「軟骨可以再生」的觀念,為全台350萬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帶來嶄新的希望,何美鄉醫師也是見證之一。根據衛福部已公布的資料,全台以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追蹤成效報告,平均追蹤217天,約6成病患疼痛指數降低;而呂紹睿醫師與訊聯生技合作的細胞治療計畫,詳細記錄病況、收案期程、疼痛及功能量表、治療前後影像及MRI等數據,已完成長達一年的完整追蹤治療成效分析,結果顯示:疼痛及功能指數有具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更有高達88%的軟骨再生率。這一項「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追蹤成果,堪稱目前全台灣規模最大、最完整、最有力的臨床實證研究報告,累積的數據與醫學成果也超越國際水平。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特管辦法》、《再生醫療雙法》的通過,為台灣醫療產業奠定了穩固基礎,樂見創新醫療科技為國內外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何美鄉在接受這項治療後,2個月就前往日本四國爬山;至今追蹤一年,主觀感受是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何美鄉希望自己膝蓋的「重生」經驗,能為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累積數據,讓這項治療方法變得更普遍,讓更多人受惠。她表示「再生與退化是兩股互相拉鋸的力量,我的案例是,再生得到了初步的勝利」,她對未來參與各種運動的可能,沒有設限。傳統觀念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自然老化,軟骨無法再生;呂紹睿醫師以近30年臨床與基礎研究證實,「軟骨可以再生,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並不是退化,更不是老化!9成以上是內側皺襞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經年累月磨損破壞軟骨所致」,不同病程的患者能以他獨創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三對策治癒,至今已造福國內外上萬名膝關節炎患者。其中,針對第二、三期關鍵期患者施行的第二對策「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因為能幫助患者軟骨再生,擺脫疼痛、重拾行動力,最受矚目。呂紹睿說,「多年的經驗,單純執行ACRFP,就能達到70%的軟骨再生率,我一直期待細胞治療的加入讓ACRFP如虎添翼,患者在經由ACRFP清理病灶、重塑關節腔大環境之後,若能接受細胞治療,將大幅縮短等候軟骨再生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更高的治癒率。20多年引頸企盼,終於等到相關政策開放,而ACRFP在加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兩年後,果然見證了軟骨再生機率的大幅提高!」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指出,訊聯獲准《特管辦法》核可計畫已達57項,脂肪幹細胞獲准件數最多,收案人數更高達全台8成。國際間,外泌體是軟骨再生領域的熱門議題,訊聯近期已連續取得2項外泌體組合物新專利I849962、I841414,用於製備治療、預防或減緩關節炎藥物,相關發明之組合物,可降低發炎、降低軟骨細胞之受損程度、並促進軟骨細胞增生,因而可用於治療關節炎,可望改善350萬膝關節退化族群的問題。
陸籍男搭「歌詩達」郵輪疑腦中風! 空勤急派黑鷹直升機吊掛送醫
花蓮外海13日晚間11時許,驚傳義大利籍郵輪上有1名陸籍男遊客疑腦中風,花蓮港務單位獲報後立即前往救援,船上的醫務人員先初步急救但仍無效,隨後空勤總隊於14日派遣直升機採吊掛方式將病患送往慈濟醫院搶救。據了解,花蓮港務分公司晚間11時許獲報,1艘義大利籍「歌詩達號」遊輪原先預定開往日本宮古島,結果行經花蓮外海時,船上有1名75歲劉姓陸籍男子疑似出現腦中風情形,但意識仍清晰,郵輪上的醫護人員緊急給予初步治療,但情況仍未好轉。空勤隊表示,空勤總隊花蓮駐地勤務第一大隊第三隊獲報後,立即派遣黑鷹直升機前往花蓮東南外海70浬救援,飛行45分鐘後順利找到遊輪並用無線電聯繫,隨後經機組員高低空偵察並完成救援提示,最終在14日凌晨12時30分將劉男及義籍醫師等人吊掛上機,耗時25分鐘後降落在花蓮民航大坪,後續已交由救護車送往慈濟醫院就醫。
兩度弒父不成!嘉義逆子中秋節持斧對老父施暴 今遭檢方求處重刑
嘉義縣梅山鄉45歲劉姓男子2024年2月間,手持雙刀刺殺父親,遭檢方羈押起訴,未料法院仍在審理案件階段,他6月交保後無處可去,又返家與父親同住,卻在9月17日中秋節凌晨,再度手持鐵斧闖入父親臥室要砍殺父親。鄰居聽到父子爭執立刻報警,劉男遭趕來的警方壓制、移送法辦。嘉義地檢署今(11)日偵結,將劉男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未遂罪起訴,並建議法院「從重量刑」。據了解,家住嘉義縣梅山鄉的劉姓男子,今年2月時就因為與老父發生爭執,左右手各持尖刀、菜刀,朝父親頭部刺殺,造成劉父臉部、右手及右食指都有撕裂傷。當時他被捕後裁定羈押,檢方3月間偵結,依殺害尊親屬未遂罪嫌起訴劉男,案件尚在審理中,劉男也於6月中旬裁定交保,明訂不得對家人施暴、騷擾以及不得施用毒品。據檢警調查,劉男居無定所,最後還是回到梅山鄉老家和父親同住,沒想到他中秋節凌晨竟再持鐵斧砍殺老父,雙方爭吵聲引起鄰居注意,沒多久鄰居就聽到劉父慘叫聲。因劉男早有傷害父親前例,鄰居馬上報警,轄區派出所員警趕到時,發現劉父頭部有明顯撕裂傷,劉男則將自己反鎖在房間內。見劉男呼叫不回應,員警持盾牌破門,對劉男噴辣椒水,隨後將人壓制在地。事後,劉男否認犯行,辯稱9月17日他吃完安眠藥後準備睡覺,沒有持鐵斧砍殺父親。但檢方依據劉父指證,並有扣押筆錄、鐵斧、大林慈濟醫院受理家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等,足認劉男犯嫌。嘉義地檢署今天偵結,將劉男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未遂罪起訴。檢方表示,劉男犯行惡性重大,對家人危害甚鉅,殺害父親未遂後絲毫沒有悔意,認為劉男泯滅人性、有危險性,建議從重量處其刑。
汪建民病逝/X光照不出!醫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7成5發現已晚期
藝人汪建民先前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腦部,經過7個月的治療後,仍於昨(7日)晚間離世,享年56歲。依據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的癌症,成為新癌王。對此,醫生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且有將近75%的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指出,肺癌可分為幾個不同種類,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大約有超過6、7成,而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且有很多人等有症狀再檢查時,都可能已接近晚期,僅約2成能手術切除,存活率在癌症當中算較差的。程建博強調,民眾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週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且若有吸菸史者(含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暴露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肺結核病史、肺纖維化、癌症家族史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要定期做肺部檢查。另外,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曾透露,一般肺癌要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透過胸部X光發現,但仍有許多死角無法看清,例如心臟縱膈前後、肺門大血管處、肺尖處或橫膈下方等,這些地方的腫瘤即便長到4、5公分,仍不易被X光發現,但只要大於1公分就有轉移可能,因此不少肺癌患者明明才照過胸部X光,時隔1年卻被診斷為肺癌末期。
中年男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 檢查竟在腹部發現「8公分主動脈瘤」
55歲高先生過去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卻發現是腹部一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在作怪。因為高先生年紀相對年輕,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卻在急診發生心絞痛。爲避免併發心肌梗塞,醫師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再於術後十四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 破裂後的未手術死亡率達100%主動脈是供應人體血流的主要大血管,依部位可分為胸主動脈跟腹主動脈,當血管壁因疾病或老化退化變形、變薄或膨出,就會形成主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楊凱文醫師指出,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四至五倍,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大於65歲的男性約有5-8%的人有腹主動脈瘤,其餘則是好發在抽菸、三高控制不良、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腹主動脈瘤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這些情況需須積極治療 多以支架置放治療為主根據國際治療準則,女性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或男性5.5公分以上就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破裂風險。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T分枝主動脈支架非新技術,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不會擋住重要血流,但因置放過程相對複雜且傳統主動脈支架和傳統手術同時無法施行的案例不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此技術的案例較少。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之一 控制三高與戒菸遠離疾病風險楊凱文醫師提醒民眾,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相同,高危險族群建議戒菸並將三高控制好,若曾在檢查中發現動脈瘤,務必定期回診追蹤確認是否變大,及早發現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