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腸胃炎
」 食物中毒茗香園遭爆多人腹瀉急診 管理團隊回應了
台北市知名港式餐廳「茗香園」遭爆顧客用餐後出現腹瀉、發燒等症狀。一名女網友今(29日)在Dcard發文表示,寶林茶室事件讓她想起曾到茗香園用餐,卻嘔吐腹瀉急診的經歷,並翻出Google評論指出,近9個月有多名網友留言吃完後不適。茗香園稍早也對此作出回應。女網友表示,自己和朋友在5、6年前的某晚用完餐後,隔天凌晨出現腹瀉、嘔吐、發燒、頭暈等症狀,全身脫水無力被家人送去急診。朋友症狀更嚴重,必須吊點滴住院1週。女網友不滿表示,事後向業者反映卻得到「只有我們2個有這問題」答覆。她表示,去年在TikTok看到有人在這間餐廳食物中毒後,便開始翻評論並發現近期還有人用餐後食物中毒,甚至有人反映血便、腹痛1個月。文章曝光後,有其他網友留言「之前和朋友去吃,回家2個人都腹痛、拉肚子多次」、「我也曾吃茗香園腸胃炎掛急診過」、「我朋友跟她男友大概半年前吃這家,也是上吐下瀉住院2天」。(圖/翻攝自業者Google評論)實際查看該店Google評論,可發現近期有網友留言「我吃完之後吐到送急診,以為自己是個案,沒想到評論區蠻多人都有一樣的狀況」、「吃完上吐下瀉高燒3天,感染性腸胃炎(此評論目前已移除)」;去年9月也有網友指,「9/5晚上用餐,9/6開始發燒、拉肚子、四肢無力」、「女兒9/5和友人在這家店用餐,結果隔天一大早上吐下瀉、發燒、腹部絞痛,去馬偕掛急診,回家後還是狂拉、發燒、四肢無力,今天9/8一直狂吐,晚上還吐血,又去掛了急診」。對此,業者已在評論回應,「我們非常重視您的意見並致以深深的歉意」,希望顧客提供具體內容或實體證明文件,協助釐清問題來源。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茗香園管理團隊回應「正在努力等待反應的客人聯繫」,並懷疑是另一波「白飯之亂」。另據《東森新聞》報導,茗香園中山店2023年9月曾發生多人食物中毒,醫師檢查出沙門氏菌,初判為蛋類餐點不淨,衛生局當時也前往稽查要求限期改善。茗香園冰室管理團隊回應網友評論:尊敬的顧客,感謝您對我們餐廳提出的言論。我們非常重視您的意見並致以深深的歉意,因為您在用餐後出現了不適的情況。為了能夠更好地回應您的反饋並採取相應的對策『我們需要請您提供有關您在我們餐廳就餐後身體不適的指控或實體證明文件。這將有助於我們確定問題的來源,並確保我們的食品和服務達到最高標準。如果您無法提供上述的訊息證明,我們必須保留法律權利,並可能需要採取傷害名譽的法律追訴權』我們希望您能理解,這是為了確保公平和客觀地釐清此事。您可以將實體證明文件提交給我們餐廳的管理團隊。我們將嚴格保密您的個人信息和相關交付證據,如「確鑿無疑」本公司將根據情況並即刻採取適當的彌補對策,以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再次感謝您對我們餐廳的支持和反饋。我們將竭盡所能解決這個問題,並提供您滿意的解決方案。祝您健康快樂!
寶林茶室中毒風暴2死!醫揭3關鍵 何美鄉:健康年輕人往生「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
「寶林茶室信義A13」疑食物中毒案件擴大,累計通報案例至少10例,其中2人死亡、2人命危。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推測,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直言,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蘇一峰分析,食物中毒死掉兩個人,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就算是仙人掌桿菌也沒有這麼毒,絕大部分是吐一下就沒事了,細菌也不太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等的敗血症,一般也沒這麼快速,「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則表示,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可以確定非感染性腸胃炎,通常需48小時才會發病,而死亡案例是一位39歲男性,若無共病,則是相當罕見,因為通常高風險族群是老人、兒童、及懷孕女性,當然或許沒有此類高風險族群用餐,但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何美鄉指出,若肝衰竭是一指標症狀,則需朝仙人掌桿菌毒素(有氧或無氧都可繁殖)、肉毒桿菌毒素(雖為神經毒素,仍可早成肝臟病變,屬厭氧菌)、及菇類中毒探索,考慮這些病菌的屬性,事關培養的效率,以上兩種毒素只要產生,其毒性就很難被中和,就是高溫雖可殺菌但無法中和已產生的毒素,在炎熱的夏天確保食安,就是要預防毒素的產生,而最關鍵的是,確保食物的保存在適當的溫度,通常在25度以上的室溫,這些病菌就繁殖得很好,繁殖過程必會產生毒素。何美鄉說,若媒體資訊屬正確,病例中有食用粿條或河粉者,這就更趨向於仙人掌桿菌,澱粉被發酵之後的結果,所以此時,衛生局最需要釐清的事情為,食物保存的SOP,也就是粿條或河粉在被烹調前,置放於室溫多久?還有冰箱溫度的管理、冰箱容量的管理,太滿則無法保證每樣食物都是在適當的低溫下保存。何美鄉也提到,據悉,北市府衛生局稽查發現三缺失,含餐具疑似有蟑螂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未提員工健撿資料,卻沒看到最至關重要的資訊,食物在被至烹調之前保存溫度的SOP,還有這些粿條及河粉的來源為何?她盼此食安事件儘速落幕,並能藉此機會讓食物保存SOP的細節,列入餐飲業重要管理項目,還有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都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不慎發生的食安意外是食安問題,人為的蓄意破壞則是國安問題,兩者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
冬季的食物中毒 上吐下瀉小心諾羅病毒!
每到了這個時節,一定會成為熱門話題的就是「病毒感染」。雖然本季流感相較往年更為流行,但許多人也因此事先做好了防範對策。然而相較之下,諾羅病毒的相關資訊卻並不廣泛。諾羅病毒是一不小心就會迅速感染的疾病,一定要小心防範。小小尺寸的大傳染力 冬季食物中毒的主因諾羅病毒是一種每到了寒冷季節,就會攻擊人類腸胃的病毒。然而,大部分人其實對這種病毒並不了解,究竟諾羅病毒有哪些特點呢?「諾羅病毒直徑僅約三萬分之一公厘(細菌的三十到一百分之一),但感染力卻非常強,只要十到一百個左右的病毒,就能造成感染。患者一克的糞便中,病毒數便高達一億以上,因此只要一不小心讓微量的病毒進入體內,就有可能發病。諾羅病毒雖然全年都會造成感染,但病毒喜好低溫、低溼度的環境,且能藉由乾燥的空氣傳播得更遠。此外,當人體體溫下降時,免疫力就會隨之降低,因此冬季是諾羅病毒的流行期。」(入谷榮一醫師,以下皆同)那麼,遭到這麼強力的病毒感染後,身體會出現什麼症狀呢?「經過一到兩天的潛伏期後,病人就會開始出現腹痛或噁心感,引起嘔吐和腹瀉。低於38度的低溫發燒,且並不常見。發病後約一到兩天就會自然痊癒。通常幼兒和高齡者的症狀會比較嚴重。因此,除了是與餐飲店相關的特殊病患,通常並不會檢查是否為諾羅病毒。因為即使知道是諾羅病毒,也沒有特效藥。遇到症狀嚴重的時候,也只能採用對應療法,根據症狀服用退燒或止瀉藥。不過相關症狀都可以透過服藥緩解。再來就是吃流質食物、確實補充水分、取得充足睡眠讓身體休息。」也就是說,諾羅病毒所引起的,是感染性腸胃炎,換言之就是「冬天的食物中毒」。病毒的散播可能 就在不知不覺間「就算症狀緩和,之後的一到兩週內,偶爾有甚至長達一個月的時間,糞便中依然可以檢驗出病毒。換句話說,當事人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了二次感染。尤其是公共廁所更要特別注意。感染者所排泄出來的病毒會附著在使用過的馬桶,或飄散在隔間裡。若沒有確實消毒就十分危險。然而球友要知道的是,酒精消毒劑對諾羅病毒並沒有任何效用。基本上只有熱水和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原來如此,即使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症狀了,自己還是有可能成為到處散播病毒的「宿主」,千萬要小心喔。【解說】入谷內科診所所長入谷榮一呼吸器專科、過敏專科、癌症治療認證科、日本臨床營養協會保健食品諮詢師。針對多種壓力與現代醫學難以治療的問題,藉由草藥自然療法尋找解決方法的作法備受好評,並開設日本首創草藥專科門診。平時診療多以講求實證的現代醫療為主,但對草藥與芳香療法也有深入研究。近期著有《打造美麗的草藥習慣》(暫譯,經濟界出版)。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49期
高雄熱炒店爆食物中毒…情侶上吐下瀉30次「檢出沙門氏桿菌」 衛生局開罰了
高雄一家位於南華商圈的知名熱炒店爆發食物中毒,一對情侶前往用餐,結果隔天上吐下瀉30次,還出現血便、脫水、失去排尿功能,就醫診斷感染性腸胃炎,住院5天才好轉。衛生局前往店家稽查,檢體報告也出爐了。張姓女大生向《ETtoday新聞雲》投訴,她和男友11日晚上9點到熱炒店吃飯,過程中發現滑蛋飯有異味、生魚片有黑點,還看到廚師摸完錢不清潔就繼續做飯,2人回去後,隔天下午開始上吐下瀉,幾乎每5分鐘就跑廁所,一共30多次,因此血便、嚴重脫水、綠色水瀉多日、發高燒至40度,直到13日半夜到醫院掛急診,當下診斷為「感染性腸胃炎」,體內病毒量是正常人的13倍,檢測結果感染沙門氏桿菌。女大生發現廚師沒有做好衛生清潔。 (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衛生局獲報後前往稽查,發現冰箱溫度沒有定期監控並紀錄、從業人員未定期接受體檢、食(材)品未妥善包覆並離地放置、牆壁不潔等缺失,現場採集共同攝食食品、環境、廚工和民眾等檢體計12件,今(21日)「滑蛋蝦仁飯」檢出沙門氏桿菌,且醫院採集人體1件檢體也檢出沙門氏桿菌。由於食材和患者檢體都驗出沙門氏桿菌,衛生局依違反食安法第15條暨同法第41條、44條、49條規定,處6萬元新台幣罰鍰,勒令店家停業3天,並移送地檢署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