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大學
」 英國「AI教父」獲諾貝爾物理獎…家族全是超狂學霸 他童年壓力超大畢業當過木匠
2024諾貝爾物理獎8日公布,有「AI教父」之稱的英裔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和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獲獎,而辛頓出身學者家族,在童年承受極大壓力,大學畢業後還當過木匠。綜合外媒報導,76歲辛頓在得知自己獲獎時直呼太意外,他人在美國加州某廉價旅館進行記者會連線。辛頓表示,旅館的網路、電話品質都不穩,他原本要去做磁振造影,現在要取消了。辛頓說,人工神經網路的進展如工業革命,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智力會高過人類,產生巨大影響,像他常用Chat GPT 4,不過他不會完全相信它,因為有時會造成幻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危機,因為人沒有處理比自己更聰明事物的經驗。辛頓跟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共享諾貝爾物理獎。辛頓是認知心理學家兼電腦科學家,在反向傳播演算法、玻爾茲曼機器(Boltzmann machine)、分散式表徵(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等領域,都有新穎發現,而他也是《大英百科全書》的人物之一。1947年生的辛頓,在英國布里斯托長大,他出生學者家族,外高祖父母是邏輯學者跟數學家,他們研究的「布爾邏輯」(Boolean logic)也為往後的現代電腦運算鋪路;辛頓的高祖父是19世紀名醫,曾祖父也是數學家,曾祖叔公更發明現今公園常見的攀爬架(jungle gym)。不僅如此,辛頓的爸爸霍華辛頓(Howard Everest Hinton)也是昆蟲學家,辛頓坦言,他從小感受龐大「學術」壓力,知道不能辜負家族榮耀。辛頓在劍橋大學讀了生理學、哲學、物理學,1970年拿到實驗心理學學位,畢業後一度當過木匠,之後又繼續攻讀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辛頓2012年跟門生開發8層神經網路AlexNet也成立公司DDNresearch,2013年被谷歌(Google)收購,辛頓也當了谷歌副總裁,從此聲名大噪。不過正當2023年AI正熱時,辛頓決定辭職,因為他擔心AI的威脅,辭職前有記者問他,「人工智慧有多大可能消滅人類?」辛頓回,這不是無法想像。而他多次輕描淡寫的言論,也成為AI末日論代表人物之一。
聖母峰再長高? 研究驚曝「這原因」:再高50公尺
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聖母峰可能會再高15到50公尺,因為河流侵蝕底部的岩石和土壤,會再把山往上推。據BBC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說,聖母峰75公里外的阿倫河陸地面積減少,他們從GPS儀器觀測發現,這讓世界最高峰每年上升2毫米,這有點像從船上扔一堆貨物,船變輕也會浮更高。據了解,40-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產生了喜馬拉雅山,而板塊構造仍然是其持續上升的主因。不過,研究小組表示,阿倫河網才是讓山脈長高的因素。據悉,聖母峰在大陸和尼泊爾邊境,阿倫河從西藏流入尼泊爾,跟另外兩條河流匯合成科西河,再到印度跟恆河匯合,而阿倫河流經的山脈很陡峭,它也沖刷掉許多岩石和土壤。中國地質大學韓旭博士也有參與研究,他說,聖母峰的高度的變化,確實凸顯地球表面的動態特性,阿倫河的侵蝕和地函向上壓力的相互作用,給山推動力,把它推更高。不過,沒參與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休辛克萊教授表示,河流切割的確切數量和時間尺度等,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這研究表明聖母峰和河流有關的可能性,這見解令人興奮。
「上帝粒子」之父過世 享耆壽94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希格斯(Peter Higgs)有「上帝粒子」之父之稱,愛丁堡大學指出,希格斯在8日去世,享耆壽94歲。而上帝粒子為何重要,外媒也從4問題做出分析。據BBC報導,英國科學巨人希格斯提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被人稱為「上帝粒子」之父,他也因為這革命發現,在2013年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愛丁堡大學發聲明稱,希格斯8日去世,享耆壽94歲。愛丁堡大學說,希格斯是真正有天賦的科學家,他的的遠見和想像豐富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教授考克斯(Brian Cox)也在X上發文,他很幸運能遇到希格斯,希格斯是一名著名的物理學家,是一位謙虛又有魅力的人,「只要我們以希格斯玻色子的形式研究物理學,他的名字就會被記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負責人賈諾蒂(Fabiola Gianotti)說,希格斯是一位特別的人,對全世界的物理學家來說,都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老師,用簡單又深刻的方式解釋物理的深奧。對於上帝粒子,CNN曾點出它的重要性:1.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科學家表示,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解答粒子為何有質量,希格斯玻色子跟基本粒子作用後,粒子就有了質量,所以希格斯玻色子填補了當代物理學的黑洞。2.希格斯玻色子如何運作?希格斯和其他人在1960年提出相關理論,如果將宇宙想像成一場派對,不知名的客人快速穿過房間,而受歡迎的客人會吸引另群人(希格斯玻色子),放慢速度進行移動。3.希格斯玻色子為何重要?希格斯玻色子解決50年「標準模型」的黑洞,但物理學家說,這不是全部,也不是結束,但這是科學界4世紀以來的重要發現。4.希格斯玻色子為何叫「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是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萊德曼(Leon Lederman)的書名,但其實里昂不愛這名,他想將其稱為該死的粒子,因為沒有人能找到這個東西。
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重要倡議 第一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City-COP登場!
務實韌性,實踐力最強,突破困境提升台灣能見度全球超過二分之一人口居住在城市,卻製造超過全球三分之二排碳量,以城市為單位的減碳行動,務實且有韌性,成為今年高雄智慧城市展的重要倡議!率全球創舉,「第一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今(22)日高雄登場,以數位韌性城市與淨零永續城市為兩大論壇主題,號召多國城市產學研團體,以高雄智慧城市展為平台,落實氣候變遷解決方案。高雄以重工業高碳排城市轉型為高科技城市,也朝向淨零城市邁進,號召國際城市倡議CityCOP,以城市為主角的氣候峰會在高雄舉辦,正是天時、地利、人和。議題討論(圖/高雄市政府提供)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致詞時提到,減碳是國際趨勢,我們深知淨零碳排,不是一個國家就可以獨善其身的,更是需要所有的組織、團體、個人與城市,一起來做,才能成功。目前所有減碳議題,都偏向「國家層面」的淨零轉型政策,我們需要一套適切「城市發展」的目標框架,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生態和挑戰,邀請國內外代表探討城市級的淨零減碳!我們也期待透過國際組織的網絡,將這理念擴散至每一城市,共同嚮應!第一屆「City COP-數位韌性城市論壇」邀請WeGO祕書長Jung-Sook Park與英國國家創新局新創主管Kara Cartwright進行專題演講,此外,由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帶領討論「COP28議題中,城市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加速目標達成」,與談者有英國愛丁堡大學企業與新創領導者Mr Patrick Kilduff、加拿大楓葉嶺市長Dan Ruimy、斯洛伐克舊城副市長Dana Kleinert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顧洋。下午安排「City COP-淨零永續城市論壇」,討論「國際低碳發展經驗交流」及「永續生活推動策略分享」,分別由高雄、杜拜、斐濟、史瓦帝尼、科索沃、菲律賓、韓國等城市代表,分享如何兼顧城市發展與減碳策略、智慧電網發展、城市碳中和規劃、生活面向淨零推動策略、都市廢棄物智慧管理等內容,透過國際各城市代表分享其永續生活轉型推動策略,共同攜手創建永續且具有韌性的城市。參與者合影(圖/高雄市政府提供)自2018年起每年3月智慧城市展期間,台北市電腦公會與醫策會共同辦理「全國智慧醫院院長大會」,今年首次移師高雄舉辦!來自全國120多位醫院院長及60多位科技醫療企業共襄盛舉,探討淨零排放及數位轉型整合醫療照護體系的新發展策略,醫界高層人才交換意見,為台灣醫療轉型重要的一頁!除了室內展覽與論壇,高市府亦規劃實地參訪,帶著國際貴賓親身體驗高雄數位科技落地應用,今天下午是數位創新行程,參訪團瞭解智慧運輸中心的系統整合運作,看到輕軌全線無架空線以保留城市美麗天際線,以及凱旋醫院的去識別化設備,當個案跌倒時,立即警示護理人員;另一條路線為農業科技實地觀摩,參訪大寮鳥松的農場及農業合作社、鳳山農業試驗所等,深入瞭解AI、物聯網、影像識別、冷鏈等技術如何應用在農地土壤偵測、作物保鮮等,減少用藥增加產收。高雄智慧城市展明天最後一天,國內外買家與業者均可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高雄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人場,把握機會到現場與展攤互動交流,瞭解最新科技應用發展,活動詳情可參見「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官網。
牡丹社事件4戰士遺骨回台了! 落葉歸根寄藏南科考古館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3年前向英國愛丁堡大學爭取返還149年前牡丹社事件遭屠殺的4具戰士遺骨,屏東縣牡丹鄉排灣族人5日順利將4顆頭骨帶回台灣,完成台灣史上國際遺骨返還首例。這4顆頭骨6日送抵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寄藏,作形態學研究,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認為,以實際歸還行動反省歷史的不正義,促人類社會更重視原住民族人權。1874年發生的排灣族原住民與日軍開戰的牡丹社事件,日軍將12顆戰死族人頭骨帶回日本,其中4顆頭骨輾轉流落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台大醫學系教授陳耀昌在研究論文時發現,告知官員須迎回這些遺骨。「這是台灣的國際遺骨返還首例。」夷將.拔路兒6日表示,原民會委託學者調查,證實有4顆牡丹社戰士頭骨被保存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立即以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的精神寫信給該校要求返還。校方2022年7月回信同意。原民會尊重部落族人的傳統與意願,10月底陪同屏東縣牡丹鄉長潘壯志與族人,一行19人飛往英國,展開超過1萬公里迎回祖先骨骸任務。此趟任務需有排灣族祭儀,所需的檳榔與豬骨等祭品,卻無法經過機場海關入境,外交部以跨國網購方式寄送檳榔到英國,在當地採買豬骨處理,順利提供祭品,由排灣族巫師張順枝當場完成祈福。4顆頭骨各以紙盒包裝,覆蓋族人衣物,一同放入長盒帶回,5日返台,6日抵達南科考古館。南科考古館主任田詩涵說,南科館是台灣保存最多人骨的博物館,又有研究體質人類的學者,未來4個月將根據頭骨外型作形態學紀錄、分析,包括調查4具骨骸的年齡、疾病與外傷,再根據授權,提供DNA鑑定溯源,不會對外展示。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清朝治理台灣初期,曾對外宣稱台灣番界以東為「化外」,1871年恰有琉球國宮古島一艘船隻擱淺在台灣恆春半島東海岸八瑤灣,因船員誤入高士佛社領地,遭當地原住民殺害,日本認為既然清朝無力管理台灣番界以東領地,以此事為由出兵侵略台灣,才有了「牡丹社事件」,也在當年促使清朝強化對台灣主權控制。
流浪英國150年 4具原住民遺骨要回家了
醫師兼作家陳耀昌在某次的計畫中發現英國愛丁堡大學收藏4具可能和「牡丹社事件」有關的台灣原住民頭骨,原民會透過交涉後獲得愛丁堡大學同意,昨天舉行遺骨返還儀式,也是台灣原住民族社會要求國際返還祖先遺骨的首例。原民會表示,基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1、12及第31條精神,原住民族有權將遺骨送回原籍,且各國應設法讓原住民族能夠取得國家持有的遺骨,並將其送回原籍;秉持這樣的精神,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2021年11月代表族人致信向愛丁堡大學正式提出返還要求,2022年7月愛丁堡大學透過外交部駐英國台北代表處愛丁堡辦事處,轉達同意返還。夷將‧拔路兒表示,希望遺骨返還的過程以及傳統祭儀的進行,部落族人及社群集體能夠從中得到撫慰,自傷痛與失落中療癒,扭轉殖民遺緒及其複雜歷史對當代的影響,以實際的歸還行動,促成人類社會更重視原住民族的人權。據文獻記載及調查研究,愛丁堡大學所收藏的4具原住民遺骨是1870年代由當時任職於日軍的美籍軍人取得後,交予美籍醫師,後又輾轉交給出身愛丁堡的動物學家,並由他於1887年帶回到故鄉愛丁堡,愛丁堡大學校長William Turner 1907年發表4具遺骨的研究,遺骨也自此停留在愛丁堡大學解剖學科收藏至今。原民會教育文化處副處長Biung Takisvilainan表示,4具遺骨推測是高士佛部落或牡丹部落遺骨機率最大,將於11月6日暫時安置於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候牡丹鄉各部落研商共識後續安置的措施。夷將‧拔路兒強調,原住民族要求返還遺骸的權利是明載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條文,盼透過遺骸及文物的歸還議題,提醒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尊重並落實原住民族的倫理價值及文化權利。
英國團隊利用「廢棄塑膠」做成冰淇淋 背後契機曝光
英國設計師埃萊奧諾拉奧托拉尼(Eleonora Ortolani),日前有感塑膠廢棄物不斷增加,就與專家、廚師合作,以其抽取的成分,製作一款可供人類食用,名為「Guilty Flavors」的冰淇淋,雖需廣泛測試才能上市,但在推出之後隨即引發話題。《路透社》報導,Guilty Flavors的成分,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提煉的香草醛。埃萊奧諾拉奧托拉尼透露,開發此物的契機自來塑膠廢棄物不斷增加,成功回收的比率卻是微乎其微,既然一些生物、菌種可使塑膠分解,「科學家正在積極朝此方向研究,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也這麼做呢?」儘管Guilty Flavors還需通過相關認證,確認無虞才能進入市場,但在此物推出之後,研究團隊隨即接到民眾抗議,「鼓勵人類吃下塑膠,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此,愛丁堡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喬安娜斯代勒(Joanna Sdaler)表示,「外界也許有對Guilty Flavors存在誤解,一旦它通過所有的製作過程,就已不是塑膠。」報導指出,香草醛就是促成香草香氣來源的分子,而在Guilty Flavors當中,製作團隊是以生物技術分解塑膠,再用得出的碳鍊做出,就和民眾平常吃到的相關產品幾乎一模一樣。
1.5億年前恐龍骨架進巴黎拍賣場 預計售價高達4100萬元
一般觀念中都認為,恐龍化石好像都只能在博物館看到,但實際上,恐龍化石在國際拍賣市場中是個十分受歡迎,但又十分罕見的拍賣品。目前有消息指出,一具1.5億年前的彎龍骨架,將在10月時於法國巴黎一處拍賣場進行公開拍賣,預估屆時拍賣價格將會達到120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4100萬元)。根據《CNN》報導指出,這具彎龍骨架高約2.1公尺、長度約5公尺,其最早可追溯至侏羅紀晚期。而骨架本身是餘90年代於美國懷俄明州被古生物學家貝瑞詹姆斯(Barry James)所發現。報導中指出,這具骨架將於10月20日在德魯奧酒店 (Hotel Drouot) 舉辦的公開拍賣會上拍賣,而德魯奧酒店拍賣行認為,最終拍賣價格可高達120萬歐元。拍賣師吉凱洛 (Alexandre Giquelo) 表示,這具骨架的頭骨部分有著90%的完整度,其餘部分的完整度也高達80%,放眼拍賣領域中,算是極為少見的優質品。報導中也提到,雖然恐龍化石在拍賣領域中十分受歡迎,但整體而言,會出現在拍賣場的恐龍化石十分稀少,全球銷售量也十分的少。而一些專家對於恐龍化石、標本落入私人收藏家一事表達擔憂,像是愛丁堡大學恐龍專家布魯薩特教授曾表示,恐龍化石在科學上非常有價值,但如果被私人收藏家拿走後,這些化石形同就是消失在收藏家的金庫中。
複製羊桃莉生父 英科學家韋莫特驚傳逝世…享壽79歲
在1996年,蘇格蘭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透過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複製羊桃莉(Dolly)。而這項研究計畫的領導人、英國科學家韋莫特(Ian Wilmut)於日前驚傳逝世消息,享壽79歲。據了解,複製羊桃莉是透過細胞核移植技術,利用哺乳動物的成年體細胞培育出來的雌性綿羊,也是第一個成功複製的哺乳動物。在桃莉誕生之後,隨即轟動全世界,卻也引發公眾對於複製人的想像與恐懼。雖然正常的綿羊壽命長達12年,但桃莉卻在2003年2月14日因為肺病、關節炎而身亡,在解剖後發現桃莉罹患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肺癌,羅斯林研究所則認為,是因為桃莉長期飼養在室內,所以才罹患此病症,此病症與複製行為並無直接關聯。根據外媒報導指出,而整項研究的領導人、英國科學家韋莫特之後便將複製技術延伸,開始專注在研究再生醫學領域的幹細胞,更在2005年於愛丁堡大學成立MRC再生醫學中心。而他因為傑出的貢獻,於2008年受封為爵士,更於2012年從愛丁堡大學退休。而在2018年時,韋莫特表示自己罹患帕金森氏症,更與鄧迪大學展開研究合作,發起了一項針對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計畫。而羅斯林研究所於11日發表聲明,證實韋莫特不幸逝世的消息,享壽79歲。聲明中雖然沒有公布韋莫特的死因,但還是誇讚韋莫特「是一個偉大的使者,影響力遍布全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領導團隊培育桃莉,甚至對愛丁堡大學乃至整個科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失去了一位最著名的科學先驅」。
地中海貓島爆發貓瘟 冠狀病毒肆虐30萬毛小孩返回喵星
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Cyprus),因為島上人口1百多萬人,卻居住著超過百萬隻貓咪,過往被戲稱為「貓島」。但近期卻傳出,島上貓咪陸續被發現感染冠狀病毒,最後有30多萬隻因為冠狀病毒引發的貓傳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而喪命。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當地貓咪近期爆發冠狀病毒傳染病,不少流浪貓與寵物貓都感染到冠狀病毒,接著引發貓傳染性腹膜炎而喪命。截至目前為止,死亡的貓咪數量已經達到30萬隻之多。為了減緩病毒的傳播,目前許多染疫的寵物貓被送到醫院進行隔離,而也有當地獸醫與志願者開始幫流浪貓開始義診、治療。動保團體賽普勒斯貓爪、賽普勒斯動物之聲負責人阿吉奧馬米蒂斯(Dinos Agiomamitis)表示,目前發現的病症有發燒、腹部腫脹、體虛、攻擊性強化等現象,而在這波疫情中,島上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貓咪死亡,在此之前,賽普勒斯當地貓咪數量大約有一百萬隻左右。當地獸醫調查報告也顯示,這波疫情是從1月份開始,當時首都科西亞爆發疫情,大約僅花費3至4天的時間,整個賽普勒斯都出現疫情。而愛丁堡大學貓科動物醫學專家岡摩爾教授(Danièlle Gunn-Moore)也表示,這波疫情似乎也影響到黎巴嫩、以色列與土耳其當地的貓科動物。岡摩爾教授教授表示,如果這波疫情傳播到英國的話,勢必會對英國當地貓科動物產生浩劫,這會讓十分愛貓的英國人面臨到心碎的結局。他認為,應該要認真看待賽普勒斯當地的疫情。報導中也提到,目前要抵抗這種貓咪的冠狀病毒,治療是唯一的方式,主要用要是新冠肺炎用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抗病毒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雖然瑞德西韋已經在英國被批准得以用在動物身上,但價格昂貴是其缺點。而莫納皮拉韋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獸醫協會先前提出同意莫納皮拉韋使用於動物身上的申請遭到駁回,這也讓藥物在黑市價格水漲船高。
全球剛迎來第80億人誕生 男性精子濃度卻「斷崖式下降」
全球剛迎來第80億人的誕生,不過台灣的「生育率」卻是世界倒數第一!少子化問題嚴峻到幾乎釀成國安危機;更嚴重的是,近期有研究顯示,男性近50年內的生育能力出現「斷崖式下降」,1973年的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濃度每毫升為1億120隻,而2018年卻降至每毫升4900萬隻,減少了51.6%,而精子總數也下降了62.3%,專家指出,若不採取對應措施,人類很可能面臨生殖危機。全球第80億人15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誕生,不過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顯示,人類男性近50年內的生育能力出現「斷崖式下降」。(圖/翻攝自@thetruthin推特)全球第80億人15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誕生,聯合國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至85億左右。不過,根據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男性的精子濃度銳減超過50%,減少速度越來越快,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Hebrew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研究顯示,人類男性近50年內的生育能力出現「斷崖式下降」,1973年的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濃度每毫升為1億120隻,到了2018年卻降至每毫升4900萬隻,減少了51.6%,而精子總數也下降了62.3%。研究指出,全球男性的精子濃度與品質明顯下降,近20年的下降速度更是翻倍。(圖/翻攝自@AnandPanna1推特)這項研究在醫學雙月刊《人類生育最新資訊》(Human ReproductionUpdate)發表,研究指出,全球男性的精子濃度與品質明顯下降,近20年的下降速度更是翻倍。精子濃度的下降趨勢出現在中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等地區,而且下降的速度不減反增。根據研究的作者萊文教授(Prof Hagai Levine)就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警訊,代表我們居住的地球出了問題,精子濃度的下降是一場危機,如果不妥善解決,這很可能會走向不可逆的結局」。雖然目前無法得知人類精子濃度不斷下降的主因,但有可能是受到化學物質與環境因素影響,導致內分泌出現問題,專家提醒「吸菸、喝酒、肥胖與不良飲食」也有可能是精子濃度下降的原因。報導也提到,目前精子濃度並不會顯著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但萊文也強調,這個平均數值仍暗示人口繁殖能力下降,即使還不了解精子濃度減少的原因,但這確實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一般來說,女性最適合生育的年齡大約在25至30歲之間,32歲之後生育力開始下降,到了37歲後呈現大幅下降趨勢,若按照這項研究,男性精子數量跟品質呈現「斷崖式下降」,未來,晚婚夫妻想要自然受孕恐怕得面臨更多阻礙,包括來自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夏普教授(Prof Richard Sharpe)也指出,這也意味著,夫妻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受孕成功,時間拖越久,對越想懷孕的夫妻很不利。
全球疫情「3個月一波」成常態? 英專家示警:BA.4、BA.5爆發在冬季
正當世界各國慢慢脫下口罩,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道路時,最近Omicron亞變種,使得英國疫情又出現回升跡象,英國有醫學專家指出,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發展,幾乎是每3個月就出現新一波確診潮;並提醒外界,今年冬天可能又會BA.4及BA.5新浪潮,呼籲英國政府,應該要趕快擴大第4劑疫苗的施打率。愛丁堡大學全球公衛系主任斯里達爾(Devi Sridhar),近日在《衛報》發表社論指出,根據英國近日的疫情相關發展數據,看得出最近BA.4及BA.5病毒變異株,正在引發新的確診潮。斯里達爾警告,儘管這2支變異株,不會使整體感染變得更嚴重,但的確存在著重複感染的風險,即便過去曾感染Omicron等其他版本的病毒者,可能還是有感染機會。 斯里達爾並回顧過去2年多來全球對於新冠疫情控制的狀況,發現疫情似乎都循著每3個月就出現一波新浪潮的模式推行著。依照這個模式推斷,預估英國下一波確診潮,可能會落在今年冬天。斯里達爾呼籲,英國政府應在今年秋天,要想辦法把新冠疫苗的加強劑施打範圍,想辦法擴大至全國,而並非只針對目前的75歲以上長者及養老院患者、免疫低下族群防疫,以因應下一波疫情的來襲,能夠用更有效率跟科學的方式,來控制疫情蔓延。
女留學生失聯19天…父母急發「尋人啟事」全網動員 得知真相卻笑了
大陸微博近日流傳一份尋人啟事,內容提到正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研究所的女學生黃若欣突然失聯,已失去音訊長達19天,父母非常擔心,希望外界幫忙尋人。消息曝光後,不少熱心網友紛紛轉發相關訊息,連大陸外交部都投入協尋,日前終於傳出好消息,黃若欣本人平安無事,真相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上游新聞》報導,3月20日,一則關於尋找愛丁堡大學女留學生黃若欣的尋人啟事引起網友關注。黃父透露,女兒性格開朗,最近一次視訊通話是在3月1日晚上,當時她的心情「好得要命」,孰料隔天便失去音訊,就連朋友也聯繫不上人,讓兩老相當擔憂,擔心女兒遇到了危險。愛丁堡大學留學生查詢系統顯示,黃若欣曾於14日登入線上課程;大學室友郭同學則稱,黃若欣家人不太會用網路,也不懂英文,於是代他們發布了相關信息,家人非常著急,希望外界幫忙尋人。消息曝光後,不少熱心網友紛紛轉發相關訊息,連大陸外交部都投入協尋,日前終於傳出好消息。黃若欣20日更新動態,指「謝謝大家。其實最近在寫博士的研究計劃,手機關機好久了,沒看到消息,本來平時父母也蠻久才聯繫一次,感謝大家的關心,我沒事兒!因為留言太多了,無法一條條回了,謝謝大家!」得知女兒平安後,黃父說「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目前已和女兒取得聯系,深深向大家表示感謝。」黃若欣20日更新動態。
英國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關鍵基因」 預測哪些患者易染重症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們就希望釐清為何有些感染者後會產生重症,而有些人僅會產生輕微症狀或是沒有症狀,近日,英國科學家揭示了與新冠重症相關的基因,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找到最有效的新冠療法。英國科學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身上出現23組基因差異,其中16種基因差異甚至是首次被發現。(圖/翻攝自自然雜誌網頁)這項最新研究是由愛丁堡大學和英格蘭基因學的科學家共團研究,研究人員將英國各地約7491名的新冠重症患者的基因組樣本,與1630名輕度患者和另外48400名從未感染的民眾的DNA進行分析,發現新冠重症患者身上出現23組基因差異,其中16種基因差異甚至是首次被發現,而這項研究近日也發表於《自然》雜誌上。這項研究的共同發起人、愛丁堡大學重症照護醫學顧問貝利(Kenneth Baillie)表示,「若深入研究,基因資訊未來甚至可能協助預測哪些患者將會發展成新冠重症,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致病過程有了深刻的瞭解,並且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在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衛生部門已經開始將病情監控重點轉移至住院的重症患者身上,據貝利的說法,這能夠幫助開發潛在的新療法,將重種患者的死亡率「清零」。
個性奔放日本皇室好頭痛 承子女王狂歡到半夜2點現身六本木街頭
日本秋篠宮文仁親王長女小室真子近期下嫁大學同學小室圭,引發日本國民不滿,也讓日本皇室成員一舉一動再次受到民眾矚目;近日日本媒體就直擊,已故的高圓宮憲仁親王之長女、承子女王凌晨2點還在六本木鬧區狂歡。近日日本皇室成員頻頻成為日本民眾話題中心,日媒《POSTSEVEN》報導,本月11日週刊記者直擊,現年35歲的承子女王狂歡到凌晨2點,接著現身在六本木街頭,當時的她穿著灰色及膝連身裙、米色高跟鞋,心情看似相當不錯,但她背旁的隨扈則是神色稍顯驚慌緊跟在後。承子女王被週刊直擊凌晨2點出現在六本木街頭。(圖/翻攝自postseven)報導指出,個性奔放的承子女王與大眾一般對皇室成員的要求相當不同,也讓她從小就惹出不少爭議,最著名的算是2007年她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時,曾在社群媒體上直言自己想在胸口刺青,更自爆自己在派對玩到凌晨4點才回到家,引起不少國民議論;她也常參加聯誼、聚會,還會主動將感情生活PO上網與大家分享,甚至曾甩掉守衛,獨自到成田機場替朋友接機,讓警衛隊陷入混亂。報導指出,日本高圓宮家千家典子與守谷絢子已經分別於2014年、2018年結婚脫離皇籍,而目前正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日本分會兼職的承子女王據傳正和一名在兆豐銀行工作多年的職員約會,似乎也正在考慮結婚。
又一國喊卡!加拿大憂血栓風險 暫停55歲以下接種AZ疫苗
由於擔心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下稱AZ疫苗)與血栓案例有關,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CI)29日建議55歲以下成人暫停接種AZ疫苗。曼尼托巴、魁北克、愛德華太子島等省份決定遵照該委員會的新指導方針,宣布暫停為55歲以下人士接種。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副主席迪克斯表示,55歲以下民眾施打AZ疫苗有潛在風險,其潛在益處有重大不確定性,建議暫停為上述人士接種。迪克斯表示,委員會是依照來自歐洲的新數據來修訂建議。該數據顯示,接種後出現血栓的風險或高達十萬分之一,遠高於以前數據提出的一百萬分之一。迪克斯指出,歐洲接種AZ疫苗後出現罕見血栓的患者,大多數是55歲以下女性,而這些患者的死亡率更高達40%。加拿大衛生部發表聲明,指加國迄今並未接獲血栓案例通報,但知道歐洲收到血栓個案報告,當局將增加AZ疫苗的批准使用條件,包括要求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就不同年齡和性別接種疫苗後的風險進行詳盡評估。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小組年初在中國湖北武漢多地展開調查後,秘書長譚德塞表示,已收到專家關於病毒起源的報告。根據傳媒取得的報告草稿,專家小組認為,新冠病毒由蝙蝠透過中間宿主傳予人類的可能性最大,實驗室洩漏病毒則「極不可能」。專家小組在報告草稿列出4種新冠病毒出現的可能性,其中透過蝙蝠再經其他動物傳給人類的可能性最大,也有可能是動物宿主直接傳染人類。至於經冷鏈食品包裝傳播病毒,以及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分別是「有可能但機會不大」和「極不可能」。惟愛丁堡大學的流行病學家伍爾豪斯批評上述結論牽強,認為可能永遠無法確定病毒源頭。
別小看月經醬 竟然是壽命殺手
美國針對8萬名護理師進行長達24年的調查,發現月經不順和早死是有關係的,若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持續到成人時一直到月經不順或時間拉很長的人,在70歲左右死亡的機率很高,調查結果顯示,月經不順比起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罹癌的人來說,和死亡的關連性更顯著。月經是除了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外,被稱為「第5生命徵象」,可以被用於評估個體的身體健康、提供潛在疾病的線索,和生殖器、心臟、癌症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有密切的關係,並不是月經不順就一定會得到特定的疾病,而是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倫敦國王學院生殖健康學者喬那斯(Kim Jonas)表示,希望藉由這個研究,讓醫師及經期不規則的女性都會注意到這個問題,更在乎生理期對身體的影響。1989年開始的調查,是以住在美國、年齡界於25至42歲的8萬名護理師為對象,研究者要求被實驗者在一開始的2年內,用寫信或email的方式,提供生活方式、飲食、醫療履歷、是否有疾病等資訊,而且第一次的調查也會要求護理師回想在14至17歲及18至22 歲時的月經狀況,在1993年又會問一次月經周期的狀況(此時受訪者約39至46歲)。一般月經周期是26至30天,隨著年紀漸增,超過40天以上也大有人在,調查結果發現,超過40天以上才來的人,早死的機率比較高,尤其是從青春期時月經就不順的人、吸煙者又特別明顯,就算加入體重、年齡、生活方式、家族病史做考量,結果也沒有改變。愛丁堡大學研究員美濱(JacquelineMaybin)表示,最大的問題所在,就是月經不順僅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病,而月經不順不僅會在某些原因時造成不規則出血,甚至會增加早死的機率。但是,這份報告也有待商確的地方,因為調查對象僅限於白人護理師,她們的工時不規律,可能也是影響健康狀態的原因之一,不過,調查月經的相關數據,目前尚無法做到隨機抽測。本次的調查也是首次以月經不順對健康的影響做為研究題目,仍然具有可參考性。
Janet領十大傑出青年獎 台上自爆:懷孕了!
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選出「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26日在高雄舉辦頒獎典禮,藝人Janet謝怡芬榮獲華裔青年特別獎親自出席,她在台上自爆懷孕喜訊,令全場為之驚喜。而歌手盧廣仲則人在台北參加金鐘獎典禮,不克前來,由爸爸代為領獎。身為華裔青年的Janet,原本大學學醫,因緣際會踏入演藝圈。她得獎時用台語直說,「謝謝我的爸爸、媽媽」,自嘲41歲是在場得獎者年紀最大的,「但我也帶來年紀最小的」,還一邊摸自己的肚子,首度向外界公開懷第2胎喜悅,台下一片掌聲恭喜。35歲盧廣仲在文化及藝術類獲獎,身兼歌手、演員、主持人等全方位發展,傳遞有溫度的音樂。盧爸爸代為領獎時提到,廣仲從小就不會讓父母煩惱,總是報喜不報憂,面對所有困難,都是微笑以對,相信他會做更多正能量作品,支持大家支持及愛護。基層勞教類別領域獲獎的何凱成是「球學」創辦人,他12歲那年母親因思覺失調症長期住院、父親辭世,他託孤給住在美國的大姑,隻身前往美國讀書,憑藉自身的努力及橄欖球運動才能,人生大翻轉,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畢業。「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強大」何凱成表示,追逐夢想背後是殘酷的,像是「吃大便」的經驗,但這些磨難,培養他堅定的信仰,每件事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好的事情沒有發生,代表時間未到,他成立「球學」聯盟,提倡運動是教育的一環,幫助更多小孩,學習到品格、領導力、團隊合作,他也相信已經過世的父親,看到他的表現會有所榮耀。文化及藝術類領域得獎者曾宇謙,5歲開始喜歡上小提琴,年少時獲獎無數,21歲榮獲俄國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銀獎。他說,感謝父母親及一路上提點的貴人陪伴。曾宇謙說,從小就嚮往在舞台演出,多少會有點緊張,但那個moment享受表演感覺,不斷在小提琴上花很多時間練習、比賽,得到獎項。音樂是很特別的東西,不分國家、種族、年齡層,而有了共同語言,沒有國界、語言隔閡,希望未來繼續把音樂分享到世界各地。小紅帽(月經權益倡議與月經教育推廣組織)創辦人林薇,今年才23歲,目前就讀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療傳染病科,先前受邀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專訪,暢談「台灣不該被世衛排除在外」,後續也拍片回應WHO祕書長譚德賽對台不實指控,表現獲得讚賞。林薇獲獎感言說,得獎代表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她感謝家人、師長、夥伴們的力挺,堅信一群人可以走得很久很遠,「台灣有多元民主、自由環境,才能讓我們這麼勇敢」,呼籲大家一起為更好的台灣而努力。這屆十大青年選拔,由立法院長游錫坤擔任評審主委,帶領各領域評委審查,產生11項類別、12位青年。當選名單包括耐能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峻誠、球學創辦人何凱成、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周仁海、清大分子醫學研究所林玉俊、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體操鞍馬國手李智凱、國際小提琴家曾宇謙、音樂創作者盧廣仲、苗栗地檢署檢察官黃振倫、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德華、小紅帽(月經權益倡議與月經教育推廣組織)創辦人林薇、演員謝怡芬。
血液含鐵量大有學問 能影響壽命長短
人們的壽命可以被許多因素所左右,根據英國愛丁堡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血液中鐵質的濃度,可以對壽命長短有影響。研究團隊為了想了解基因與壽命的相關連,收集超過上百萬人的資訊,進而研究分析以「壽命」、「健康壽命」及「長壽者」為焦點。研究團隊針對10個與長壽相關連的基因做研究,以及「體內鐵質代謝」的狀況來分析,發現「血液中鐵質濃度過高的人,早死的風險也會提高。」論文第一執筆者保羅(Paul Timmers)表示,這次發現血中若是鐵比較多,會減少健康壽命,而和鐵質代謝相關的部分,說不定就是因為吃了太多含鐵量較高的紅肉,而提高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也增加身體的年齡。目前的研究並沒有得到絕對因果關係的結論,研究團隊只是利用統計學做出如此的推測。此外,血液中鐵質的濃度也影響到許多因為帕金森氏症、肝病及免疫系統的變化,因此,最好控制含鐵食物的攝取。至於鐵代謝的問題,未來說不定也會有「降血中鐵質濃度」的藥物出現。研究團隊也會持續透過基因分析,研究如何避免老化,或是年紀增加而不影響健康的方法。
2021東京奧運能否舉行 專家曝「這關鍵」:否則將是不現實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東京奧運為此延期至2021年舉行,但有專家提出見解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疫苗遲遲未能研發出來,那麼明年想要舉辦奧運將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因新冠肺炎爆發且傳染力強,為避免群聚感染,東京奧運已延期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根據《BBC》愛丁堡大學全球衛生主席史里達爾(Devi Sridhar)表示,即便東京奧運延期,若想要如期舉辦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新冠肺炎疫苗必須先研發出來。史里達爾認為,疫苗研發成功與否為舉辦奧運的關鍵,若無法在科學上有所突破,那麼想要舉辦奧運則是非常不現實的一件事。雖然東京奧運延期到明年7月底開幕,但有奧運官員擔心,如果肺炎疫情依舊無法獲得有效控制,仍有極高機率影響到明年奧運的舉行。對此,國際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柯茲(John Coates)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對於奧運是否會再次延期,現在尚無法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