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瘤
」 腦瘤惡性腦瘤新希望!抑制特定基因表現 可望「延長2倍存活期」
惡性腦瘤治療出現新武器!長庚醫院攜手成大醫工跨領域合作,成功開發創新的類病毒奈米載體,可攜帶治療用核酸片段,抑制腫瘤特定基因表現,增強放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顯示能延長腦瘤小鼠2倍的存活期,治療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6月美國化學學會《ACS Nano》頂尖期刊,創新概念更獲選為期刊封面故事,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肯定,未來極具高度臨床應用潛力,有望克服現腦瘤治療的困境。台灣每年約有600名新的惡性腦瘤病人,發生率雖不在十大癌症之內,然而死亡率卻名列前茅。一旦確診後存活期間極短,僅約1~2年的餘命。其致病機轉至今未明,難以預防且治療困難。惡性腦瘤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腫瘤壓迫周邊正常組織可引起抽搐或癲癇、肢體無力、偏癱、視力模糊和感覺障礙等症狀。腫瘤侵犯小腦則會損害運動功能或平衡感,造成步態不穩或運動失調。患者的心智狀態也可能出現變化,表現為失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或人格改變等症狀。患者罹病後發生殘障、失能的機率極高,是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惡性腦瘤治療困難的主因是其具有迅速增生惡化的特性,腫瘤結構複雜有如八爪章魚般的浸潤生長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而且沒有明確清楚的界限區分,導致手術難以完全清除造成大多數的惡性腦瘤預後很差,即使術後經積極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仍會復發。因此,開發新穎惡性腦瘤療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魏國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醫工系楊閎蔚教授攜手合作,長期致力開發新穎材料及藥物載體以治療惡性腦瘤。魏國珍教授表示,目前對腦瘤的治療始終效果不好,病人存活期平均只有約14到16個月,主要原因是腦瘤細胞具有詭譎多變的異質特性,其強大基因自我修復能力造成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因此,團隊以人工智慧開發類病毒奈米載體來有效傳遞治療用干擾核酸,以抑制腫瘤細胞基因表現,大幅提升惡性腦瘤的治療效率。這種藉基因表現調控機制抑制某一基因表現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基因靜默。魏國珍教授指出,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腦瘤小鼠做為測試模型,利用增強對流傳輸法,直接將類病毒藥物載體精準注射傳遞到腦瘤區域;結果顯示腦瘤細胞中負責DNA修復的基因表現成功被抑制,阻斷腦瘤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使腫瘤顯著縮小。而將此基因載體與低劑量放射治療同步施用,可以使腦瘤小鼠的存活期增加兩倍,不但提升了放射線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放射治療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在動物實驗極具潛力的研究成果,揭露其未來臨床應用的高度可能性。更特別的是,研究團隊應用特殊模組化的治療用核酸骨架設計,針對不同種類的疾病或是病人特殊的基因選擇接上應對的干擾核酸,可完美應用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此特殊設計的基因工程技術更可大幅簡化類病毒載體的合成過程,提升製作效率及降低成本。此極富新創性的製備流程榮獲美國國家化學學會官方期刊,也是奈米、奈米製造技術與奈米科學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的青睞,選作封面故事以彰顯其重要性。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團隊研究成果亦獲國科會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報導,以宣傳台灣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之創新發現,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充份展現其未來應用於產業的高度價值。目前已獲醫藥產業洽談合作技轉事宜,未來將有機會改善目前腦瘤治療的困境。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開跑 AI精準醫療成最大亮點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四天,榮獲美國Newsweek 2024世界最佳智慧醫療醫院、2023世界最佳醫院、美HIMSS 戴維斯卓越獎(智慧醫療頂級榮譽)等多項國際大獎的中醫大附醫展區備受關注。今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創新醫療 邁向國際」為參展主軸:「AI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中醫大研究」以及「獲獎專區」等五大展區,其中領先全球的多項創新研發成果,技轉體系衍生企業成為生技新藥等市場產品,吸睛度最高。包括長聖生醫的異體免疫細胞CAR-T新藥,今年九月已獲美國FDA核准,針對全球盛行的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翻轉難治癌症搶救生命;聖安生醫的廣效性治療癌症新藥-「奈米三特異性雙免疫檢查點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來自中醫大附醫2022年國家新創獎成果,為亞洲領先的次世代抗癌奈米抗藥體藥物;技轉長佳智能的生成式AI-「智海系統gHi」,大幅減少醫護人員75%輸入資料的時間,讓醫護人員更專注於病人照護,此產品七月問世以來,獲得亞洲國家不少醫院頻頻詢問。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中醫大附醫擁有龐大的醫療大數據,運用AI智慧醫療與科技新知,分析臨床數據在重症與難治癌症疾病上,為全球醫界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突破。中醫大展區還設置有民眾體驗互動區-肥胖基因檢測,利用Real-Time PCR(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方式,只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約一週後掃QR code即知自己是否有肥胖基因,寓教於樂增進了解肥胖的可能成因。國內醫療體系規模最大的長庚紀念醫院,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本次展出分為「特色醫療」、「創新研發」、「智慧醫院」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特色醫療」專區主要介紹尖端醫療、微創手術和全人醫療。<尖端醫療>有2大主題,包括與國際同軌的質子治療和細胞治療。目前林口及高雄長庚的質子治療配備先進的筆尖掃描系統,已服務超過6,500名癌症病患,提供全方位癌症治療;全體系院區也提供全方位細胞治療服務,如:免疫自體、肝癌、退化性膝關節炎、惡性腦瘤等。<微創手術>有7大主題,包含達文西機械手臂、無痕消腫甲狀腺暨頭頸腫瘤消融、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腰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脊椎微創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及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全人醫療>有9大主題,包含淋巴水腫超顯微手術、精準麻醉、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心律不整整合照護、數位牙科及all-on-4、成人腹股溝疝氣手術、中西醫診療服務與養身藥材包、醫師臨場健康服務及勞工健康巡檢。「創新研發」專區則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包含2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和11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精準診斷,後者則是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例如:口服抗凝血劑的劑量太高,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重大出血,劑量太低反而因藥效不足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機器輔助藥品治療決策系統,整合個人用藥行為與雲端個人健康存摺,不限距離、不限同專科、不限同醫院,可及時幫助病人在就醫時能完善評估用藥風險,進而達到精準用藥。鑑於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2千多人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而死亡,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仁宗帶領腦中風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及台大電機系共同開發「可攜式脫水檢測儀」,檢測時間僅需1分鐘,快速又簡易,醫護人員可即時得知病人生理狀況、即時介入評估並處遇,幫助病人掌握黃金治療契機。其他創新研發項目還包括:應用人工智慧輔助分辨視網膜病變及治療、利用基因與免疫檢測平台以預防磺胺類免疫調節藥物所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之發生、無導線心律調節裝置及系統、外科手術縫合輔助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新型的非侵入性胃癌生物標記之應用、利用口咽罩來防止在口腔治療或清潔中意外吸入或吞入異物、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生物標記及潛在治療標的、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精準基因檢測、精準環境賀爾蒙檢測及腸造口居家護理行動應用程式等亮眼成果。
漫畫之神弟子、電繪先驅者 《COBRA眼鏡蛇》作者寺澤武一逝世…享壽68歲
目前有消息指出,漫畫作品《午夜之眼》和《COBRA眼鏡蛇》的作者寺澤武一於8日不幸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壽68歲。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1955年出生的寺澤武一,在1976年移居東京後,就拜入漫畫之神手塚治虫門下,就這樣在手塚治虫的工作室內學習、工作。之後從1977年開始,便獲得在雜誌上連載的機會。而從1980年代開始,在那個連個人電腦都尚未普及的年代,寺澤武一就已經領先業界、開始研究起電腦繪圖的技術。更於1992年推出首個電腦繪圖的漫畫作品《TAKERU》。而在1998年時,寺澤武一被診斷出罹患惡性腦瘤,之後雖然經歷過手術、復健,但手術的後遺症也導致他左半身癱瘓、下半生以輪椅代步。但即便如此,寺澤武一仍然持續維持進行連載,非常的驚人。而在11日,寺澤武一所屬公司代表古瀨學在社群網站上X發文,指稱寺澤武一於8日離開人世,死因是心肌梗塞。文章中也提到,過去寺澤武一曾經歷3次腦瘤手術,展現出非凡堅韌的生命力,但可能就連他本人也沒想到,最後竟然是因為心肌梗塞而離世。
時常頭痛、頭暈就是腦瘤? 醫授腦瘤症狀、診斷、治療過程
一般認為腦瘤會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因此民眾若常有頭痛、頭暈問題,便會懷疑自己可能有腦瘤。但事實上腦瘤症狀並非如此單純,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表示,病人若有2大類情況,醫師才會懷疑有腦瘤生成。腦瘤引起頭痛比例不高 下列兩種情況才可能懷疑是腦瘤莊銘榮醫師說,病患頭痛是由腦瘤直接引起的比例不高,大部分的頭痛是頭皮血管或是筋膜所引起的。醫療上反覆「清晨性的頭痛」會被醫師懷疑有慢性腦高壓,會被醫師懷疑有腦瘤發生的可能。若是還伴隨著非腸胃道不適引起的「非預期性嘔吐」,不論是不是腦瘤引起的腦高壓,都是需要盡速就醫。腦瘤若是發生會直接影響腦部功能,因此除了慢性腦高壓引起的清晨性頭痛外,平常腦瘤症狀最常見的事「漸進性的神經功能變化」,例如:手漸漸無力、走路不穩、智能漸進式衰退、無表情、說話困難等。這種神經功能變化暗示腦部病變或是腦部腫瘤的正在發生,也是需要就醫進行相關檢查。腦部病灶先評估良or惡性 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民眾若有腦瘤疑似症狀,應盡早就醫診斷,醫師會先進行影像學檢查,確定是否有腦部病灶,再評估病灶是良性或惡性變異,並進行下一步治療、追蹤。莊銘榮醫師指出,大部分的病灶都是良性的,如果是惡性腫瘤,目前最有可能是轉移性腫瘤,再來才有可能是原發性的腦部惡性腫瘤。其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就是「惡性腦膠質瘤(glioblastoma,縮寫:GBM)」。莊銘榮醫師表示,通常這類腫瘤會建議手術切除,之後接受標準的放療加口服化療,並再進入第二階段治療,使用高劑量的口服化療藥。整個療程結束後,還需要進行影像追蹤。莊銘榮醫師提到,如果在影像追蹤的過程中,發現腫瘤復發了,醫生會再與病患討論後續的治療選擇。治療方式多如何選擇? 了解治療「黃金準則」回歸實證現在有許多新的腦瘤治療方式出現,民眾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呢?莊銘榮醫師強調,所有的腫瘤治療都應該要回歸專業與實證,事實上目前每項腫瘤的治療都有它的現行最佳治療策略,也就是所謂的「準則(guideline)」,這代表的是目前科學實證支持的最佳治療手段。莊銘榮醫師提醒,與其追尋需要高昂花費、科學實證又未必足夠的新式治療,不如聽聽專業團隊建議,了解標準治療以及額外能夠增添的治療選擇。 腦瘤手術危險? 科技進步治療走向「精準治療」然而,現在惡性腦瘤,很高比例都需要先手術切除,後面再搭配輔助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結果。面對這樣的標準治療,民眾常常會擔心腦部手術後自己會昏迷不醒,或因此終生殘疾。莊銘榮醫師指出,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其實神經外科手術也一日千里,可以在手術中做各種功能性的神經電氣監測,或執行清醒手術等,保護病患的正常腦區,並把腫瘤做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而事實上也並非所有的腦部病灶都必須要用手術治療。莊銘榮醫師提醒,腦瘤應「精準治療」依每人不同的狀況、疾病型態,整合科學實證與醫療團隊的建議得到適當治療,而在這過程中,醫師不只擔任治療角色,也會提供陪伴與支持。此外,同時也是臺灣神經腫瘤學會秘書長的莊銘榮醫師提到,近年來神經腫瘤分類、標準有很大的變化,但疾病跟藥物的健保給付仍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很多病患得到新的疾病診斷,卻無法得到健保署合理的對待,近期學會也會再跟衛生主管機關協商,為病患爭取更好的權益。
頭痛別輕忽!3大症狀恐是「原發性腦瘤」 如何檢查、治療?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55歲陳小姐,本身無高血壓、糖尿病等。近半年來頻繁頭痛,曾至診所就醫、服用受止痛藥緩解,但時間一長,止痛藥越來越沒效,甚至晚上睡覺會因此痛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陳小姐認為「頭痛」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更年期的關係,因此沒有太過理會。不過,漸漸發現自己握力變得差,拿東西不穩,影響平常生活功能,到大醫院檢查後發現左側大腦竟有1顆4公分大的腦瘤,病理診斷為第四期惡性腦瘤。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表示,惡性腦瘤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原發性腦瘤有3大常見症狀,一般臨床上常見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腫瘤,因此民眾不可輕忽。原發性腦瘤病程進展快 3大常見症狀應注意一般惡性腦瘤以「轉移性腫瘤」居多。不過,謝政達主任指出,腦部是由許多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組成,若因某些原因產生突變,就會形成所謂的「原發性惡性腦瘤」,其中原發性惡性腦瘤又以「惡性膠質細胞腫瘤」佔大宗。原發性惡性腦瘤的發生很少與「遺傳 」有關。此外,謝政達主任提到,病人常常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腦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它發病時間短且腫瘤侵犯進展速度快,對於治療反應效果都較差,病人存活時間也相對較 短。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應提早診斷、接受治療、詳細的腫瘤分子基因評估,才能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與時間。謝政達主任表示,「原發性惡性腦瘤」依照腫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區域會有不同的症狀,但一般病患有3大常見症狀,包含:頭痛:腦瘤侵犯會造成顱內壓上升,因此常有頭痛症狀,尤其晚上會被痛醒,須特別注意癲癎發作局部的神經功能障礙:包含記憶力變差、肢體力量變差、視野模糊、失語症、走路不穩、認知功能變差或個性情緒的改變等。 有症狀要做哪些檢查? 腦瘤又該如何治療?目前,腦部的核磁共振(MRI)檢查是最標準的腦瘤診斷工具。謝政達主任提到,依核磁共振的結果,可再搭配核磁共振光譜(MRS)、腦部血流灌注掃描、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CTA),或核磁共振血管攝影術(MRA)等,進一步評估腫瘤位置、結構組成、支配血流走向及腦部侵犯程度。而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治療方向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腫瘤電場治療。不過,各項治療各有其優缺點,像手術要考量正常神經、腦組織保留範圍;化療只有2種藥物被證實對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有效,且都可由健保給付,但有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白血球過低、免疫不全或出血等。放療可能會有落髮、皮膚紅腫脫屑、噁心、嘔吐或食慾變差等情形。而腫瘤電場治療則是以非侵入性穿戴在頭上的裝置,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進而使腫瘤細胞死亡,雖被證實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但治療費用高,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自費使用。謝政達主任提醒,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患者在治療前,應在治療前做詳細評估,並與醫師詳細討論,選出適當的治療方式,以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
殯葬王病逝4/「最惡性腦瘤」存活期難超過2年 多位名人皆迅速辭世
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3年前與朋友聚會時,突然全身無力,由於他本來就有心房顫動的舊疾,所以當時醫師認為應該是小中風,直到治療無效之後,才轉而發現是更為棘手的腦瘤。當時據傳李世聰是罹患腦瘤中的神經膠質細胞瘤,病程已經來到第四期,並在台大醫院接受手術與標靶藥物治療,當時龍巖低調表示李世聰手術順利,正在復原中。腦瘤的存活率與手術是否完全切除腫瘤有關,之後需再搭配化療或標靶治療。(圖/報系資料照)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資料,原發性腦瘤以神經膠瘤最為常見,佔所有腦瘤患者約43.9%,其中就包含神經膠質細胞瘤,且幾乎惡性度都極高,存活時間很少超過2年,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推測與電磁波、外傷有關,包括作家李敖、名嘴陳立宏都是罹患此病而過世。罹患腦瘤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且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相關的症狀,除此之外,也要視腫瘤位置而定,如果腫瘤長在大腦掌管運動的區域,會出現抖動的癲癇症狀,如果在大腦的視力區就會導致視力有問題、出現在額葉可能就會有帕金森的狀況,沒有一個特定的症狀,這也正是腦瘤難以察覺之處,所以往往確診時多已是晚期。
來台救「團團」!國台辦:陸方擬派2診治和護理專家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圖/人民網216311)大陸贈台的貓熊「團團」疑似罹患惡性腦瘤,台北動物園日前表示已提出申請,希望邀請大陸方面專家赴台協助診治。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28日)發布「答記者問」稱,陸方擬選派2名診治和護理專家赴台參與「團團」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目前正在大陸有關方面協助下辦理赴台手續。馬曉光表示,據瞭解,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9月下旬即成立專家組,與台北動物園持密切聯繫,持續關注「團團」的治療情況,並提供相關技術支持。馬曉光表示,10月27日下午,中心收到台北動物園請求協助的邀請函後,擬選派2名診治和護理專家赴台參與「團團」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目前正在大陸有關方面協助下辦理赴台手續。希望在兩岸各方的共同關心支持下,「團團」得到更好的治療照護,渡過難關。
美食作家4歲兒罹奪命腦瘤 奔走歐美求新藥…不敵病魔慟:不加油了
臉書粉專近7萬人追蹤的美食作家「便當夫人」,因為每天為5個孩子準備的精緻便當,透過社群平台的分享而打開知名度。但她在今年初卻無預警停止社群更新,原來是她的小兒子晨翔罹患無藥可醫的罕見惡性腦瘤,國內群醫束手無策,家人為了跟這種罕見的惡性腦瘤搶命,奔走了美國舊金山,甚至遠赴德國法蘭克福買藥,但全家能做的都做了,晨翔仍不幸在日前辭世,留下痛心的媽媽「便當夫人」,抱著孩子被病魔摧殘的病體,慟喊「不加油了」、「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根據《蘋果新聞網》專訪報導,晨翔媽回憶當初孩子發病時的狀況,透露晨翔是在今年初的某個傍晚,突然開始嘔吐,一開始以為只是腸胃炎,但後來發現晨翔左臉沒有反應,頭部也出現不正常歪斜,嚇得他們趕緊送醫,結果竟發現腦部有一顆腫瘤,晨翔也隨即入住加護病房。後來晨翔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陳信宏說,晨翔罹患的是「彌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DIPG), 這是一種長在腦幹的惡性膠質瘤,也是兒童腦瘤中最惡性的一種,國內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高達9成患者在2年內會病逝。由於就算接受化療、放療,晨翔可能也只剩1至2年可活,晨翔的爸媽開始跟老天爺搶命,開始到處奔走查資料,後來得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正針對DIPG等腦癌開發新藥。但在想爭取參與臨床試驗的前一刻,發現晨翔的腫瘤擴散,無法參與試驗;後來又透過病友得知德國或許有相關資源,晨翔爸再飛往德國法蘭克福買藥,為兒奔走千萬里尋覓良藥,但晨翔僅服藥2周,狀況便再度惡化。面對來勢洶洶的惡性腦瘤,晨翔雖然一度病情回穩,腫瘤生長速度好像慢了下來,但最終仍敵病魔,晨翔媽先是在臉書貼出黑白照片,用hashtag寫下「不加油了」、「放手也是一種愛你的方式」,並表示會好好陪晨翔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接著又在本月23日二度發文,證實晨翔已於22日晚間離世,並痛心寫下「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晨翔爸媽當時也透過媒體專訪呼籲外界重視這項罕見疾病,「當你的孩子被宣告是DIPG時,請好好去了解這個病,不要猶豫,時間真的沒那麼充裕,請快為你的孩子尋找第二個醫療資詢」。
飯店大亨領軍台灣本土新藥開發團隊 催生惡性腫瘤小分子標靶藥全因這個心願
逾20年專注癌症、神經退化性與罕見疾病等新藥開發的長弘生物科技,已研發針對惡性腫瘤的小分子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將在花蓮慈濟、台北三軍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完成二期臨床實驗,且準備在知名國際期刊Cancers發表,該支台灣本土研發團隊的突破不僅振奮醫藥界,也正籌備透過上市尋求國際合作。長弘生技創辦人、總裁陳和錦與董事長兼執行長周姵妏博士搭檔,多年來耗費許多心力與經費,一頭栽進重症患者新藥開發領域,兩人皆說,「是看到家人受到疾病苦痛而發願有機會回饋社會,能夠支持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惡性腦瘤等藥物開發,是一種緣份。」出身中壢的陳和錦在家中排行第六,兄弟姊妹有九人,父親曾在瑞芳當礦工養活一家,國中畢業後在台中沙鹿高工半工半讀畢業,退伍後與友人創業賣電腦,在廢五金事業失利後到新加坡東山再起,攢到人生多桶金,並於15年前回到台灣入主日月潭、阿里山、嘉義等飯店,並投入新藥開發生技領域。花蓮慈濟院院長林欣榮教授為腦科學權威之一,擁有40年臨床醫療、臨床試驗經驗(左一),現擔任長弘生技顧問,右二為長弘生技創辦人、總裁陳和錦與周姵妏博士。(圖/長弘生技提供)陳和錦口中所說的家人即是他的母親,當年遍訪名醫尋找藥物,希望藉此緩解母親的病痛的過程中,得知林欣榮教授於2002年起即開始思索對抗惡性腫瘤的解決之道,與韓鴻志教授從中草藥萃取抗癌成分分析,驗證當歸分離小分子能針對腦癌等有抗癌療效,加上邱紫文教授加入團隊,展開藥物合成、劑型研究與製程開發。第一片攜帶抗癌小分子緩慢釋放錠片Cerebraca Wafer,於2006年問世;而陳和錦接觸了解該團隊的研究後,決定加入一起催生新藥,於2010年成立長弘生技,目前長弘團隊包含臨床醫學、病理、製藥生化等共二十多名專家所組成,已有超過100項專利等成果。長弘生技董事長周姵妏表示,多年來看到林欣榮教授這支研發團隊耗費心力研發藥物,身為患者家屬更能感受他們的付出與努力,也決定實際行動支持他們開發新藥的決心。周姵妏指出,以針對惡性腦瘤的Cerebraca Wafer來說,在治療復發惡性腦瘤的臨床一期試驗展現令人振奮的治療效果,受試者在傷口癒合、腦部相關不良反應等的安全性反應佳,無腦腫,接受最高劑量6片Cerebraca Wafer患者的最高存活期已經超過19個月,相較其他主流藥物多出2~3倍。一位患者的惡性腦瘤生長於脊椎處,由於治療手術無法切除中樞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接受醫師建議為Cerebraca Wafer專案恩慈試驗案,於術後腫瘤逐漸萎縮消失,現已存活超過兩年。(圖/翻攝長弘生技報告)長弘Cerebraca Wafer治療再復發腦癌臨床一期試驗的論文報告,也已經被知名的Cancers國際期刊接受刊登,能受到腦瘤界專家學者審閱,獲得同意發表,等於是對長弘所做的臨床數據一種認同與背書。周姵妏也提到,還有應用於治療胰臟癌之EF-009,已通過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核准,即將展開一期臨床試驗;針對漸凍症適應症之藥物之一期人體臨床亦 計劃於今年進行。目前長弘持續開發藥物陸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後,將拓展包含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小腦萎縮症、肝硬化、肺纖維化等適應症,並可望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Cancers國際期刊日前刊登出長弘Cerebraca Wafer治療再復發腦癌臨床一期試驗的論文報告,圖中為腦部切片。(圖/翻攝Cancers國際期刊)
恐怖高中近百人「長腦瘤」 疑「這原因」患病率高出平均值330倍
美國紐澤西州的一所高中,有近百人「集體長腦瘤」,這起令外界相當驚訝的事件,源自於50歲男子魯皮亞諾(Al Lupiano),他罹患罕見惡性腦瘤後被治癒,但他44歲的妹妹,同樣罹患惡性腦瘤在2月病重離世。不過經發現,這對兄妹就讀的科洛尼亞高中(Colonia HighSchool),也有94名腦瘤患者,據醫師表示,這所學校在過去20年間畢業學生的發病率比平均高出330倍。魯皮亞諾和妻子蜜雪兒。根據《每日郵報》指出,魯皮亞諾在妹妹病逝後,懷疑兩人曾就讀的高中,位在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Township)的科洛尼亞高中,可能是造成他們罹患腦瘤的原因。他在臉書上創立社團,詢問當地人是否認識和這所高中相關且生病的人,結果不到6周時間,他接獲94名相關病例,這些人多數畢業於1975年至2000年間,也有2014年畢業的人罹癌。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這94人被診斷出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腦瘤,像是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血管母細胞瘤(Haemangioblastoma)和腦膜瘤(Meningioma)等病症。包括魯皮亞諾的妻子、同樣是科洛尼亞高中的校友,她也被診斷出罹患腦瘤,魯皮亞諾認為,造成集體患病的罪魁禍首是「電離輻射汙染」,他指控這所高中建於1967年,距離校地19公里外有一間專門用來開發原子彈的鈾礦石工廠,雖然工廠於1967年關廠,但魯皮亞諾質疑有部分受輻射汙染的土壤被用來填入學校操場。報導也引述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這種罕見癌症的發病率約只有10萬分之3.21,然而,科洛尼亞高中字1955年到1975年間的發病率卻是300分之4.2,足足高出平均值的330倍。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根據伍德布里奇市長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對學校採取可能措施,像是進行各項輻射評估,採樣室內空氣以檢測氡(Radon)元素的濃度度,試圖釐清校友們罹患腫瘤的真正原因。
林予晞正能量面對生離死別 放下堅持與執著
林予晞日前接受WeTV專訪,被問到「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與「理想中最棒的道別方式」等問題時,正能量回答讓網友激賞。她透露若真的人生面臨最後一天,會好好的與家人一起度過,並期待自己能放下一些堅持與執著,輕輕鬆鬆地說再見。林予晞以正能量面對生離死別。(圖/WeTV提供)曾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宋喬平」,這次又在在《天堂的微笑》中與修杰楷飾演超完美夫妻,演出罹患惡性腦瘤,卻仍堅強地保護肚中胎兒的「趙承舒」一角,劇中一幕更對著修杰楷說:「如果我比你早走的話,我允許你可以難過,但是,只能難過一下下,之後就要開開心心過每一天。」令人不勝唏噓。新的一年林予晞也鼓勵粉絲,人有相聚,就一定有分離,分離不代表永遠都不會再見面,很多時候,事情是一種自然循環,要在眼看有限的時間,去做到最好的自己,「因為未知的事情就是未知,但若是可以在已知的範圍內,呈現最友善最友好的自己,然後跟這世界相處,相信這輩子都會很開心。」
林予晞緊急送醫剖腹產 躺冰冷手術台發抖難止
林予晞在TVBS《天堂的微笑》中罹患惡性腦瘤,但仍發揮母性堅強,賣力地保護腹中孩子,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最新一集她緊急送醫剖腹產,躺在冰冷手術台上,林予晞說:「一切都太真實,我全身忍不住一直發抖,不停跟自己說『這只是演戲』,雖然有保暖燈,可是還是會覺得很冷!」此外,以劇中「紅鼻子醫生」概念所拍攝的微電影《Endless Love》再傳喜訊,於2020年「紐約冬季國際電影節」百部短片脫穎而出,獲選為公開播映的7部佳作之一。林予晞(左)因為腦瘤壓迫雙眼看不清楚,老公修杰楷(右)陪在身邊 。(圖/TVBS提供)該劇藏滿洋蔥,上週林予晞在修杰楷安排下,完成尋找螢火蟲的夢想,她雙眼看不清楚,以為所見的一大片綠點點就是螢火蟲,但其實是弟弟涂善存(飾 趙承信)拉著綠色燈泡製造出的效果,姊弟情深讓網友為之動容,看完後立刻湧入官方臉書粉絲團留言:「看到綠點後我就哭了…太感動」、「真的每集都很感動,弟弟很暖」,涂善存也親自現身回覆:「姊的笑容就已經是獎勵了!」林予晞(中)劇中突然胎動不適 。(圖/TVBS提供) 林予晞劇中被送醫剖腹產,躺在手術台上,再度勾起她現實中曾經動甲狀腺手術的回憶,她說:「之前我也有手術過,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不過我是甲狀腺動手術,那是很有步驟的慢慢來,可是這個(剖腹)是緊急狀況,真的好真實、好恐怖。」拍攝空檔唐振剛上前關心,林予晞說:「我現在手腳都超冰的,你(唐振剛)摸摸看,很緊張,我躺上來就一直抖。」她除了緊張,同時也擔心自己素顏入鏡不好看,唐振剛嘴甜:「不會,看起來更正。」嘴甜讓林予晞瞬間舒緩緊繃情緒,她妙回:「喔?那我以後就都素顏上陣好了啊!」由於當天在場人員都是專業的醫生與護理師,唐振剛目睹全程後大讚:「這邊都是真的醫療團隊,他們動作超流暢,畫面上看起來超厲害。」陳庭妮以《俏摩女搶頭婚》女主角「元菲」身分來客串,右為唐振剛。(圖/TVBS提供)《天堂的微笑》微電影《Endless Love》紅遍全世界,先是分別入圍了「洛杉磯國際影展」以及「北歐國際影展」短片單元,緊接著2020年「紐約冬季國際電影節」100部參賽紀錄片,主辦單位從中挑出7部佳作公開播映,《Endless Love》也光榮入選,預計將於2月29日舉行頒獎典禮。本週片尾彩蛋嘉賓為陳庭妮,她化身《俏摩女搶頭婚》女主角「元菲」登場,角色設定是酒醉狀態,吐得唐振剛滿身都是穢物,她笑說:「很不好意思,因為真的是第一次遇到他,然後就要把他吐得渾身都是八寶粥,但是他非常大方說『妳就吐吧沒關係』,所以拍攝滿順利的,沒有NG太多次。」欲觀賞兩人的精彩對手戲,本週六晚間十點請鎖定TVBS 4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