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障礙
」 情緒障礙 躁鬱症 台中 婚外情 國中生班上一堆問題學生…台中媽淚訴「國小兒被欺負」 驚人數據曝:情障生10年暴增
校園霸凌頻傳,讓家長擔憂子女的安全。台中一名媽媽淚訴,國小兒子的班級上很多問題學生,擁有情緒行為障礙,以致於一直被欺負,學校也沒有積極處理,結果同樣的事情不斷上演,讓她心力交瘁,壓力大到失眠,眼淚流不停。原PO在《爆料公社》APP指出,這2~3個禮拜內,兒子在學校陸陸續續被班上同學欺負,包括被勒脖子、液體噴眼睛、灑熱湯、撞到流鼻血、打耳光等,讓當媽媽的她無法承受,而且每一件事發生當下,學校都沒有立刻通知家長,「那身為家長的我,該怎麼即刻處理?」原PO指出,勒脖子的學生是單親,校方已安排輔導,並通報教育局;噴眼睛和打耳光是同一人,朝全班亂噴,對方家長僅表示「我有詢問孩子了,孩子說那是水…」,但她認為重點是行為而非水。此外,還有一名女同學,原本很熱心要幫兒子抬湯桶,卻故意放開,讓湯灑出來燙到腳,當天下午又把人撞到流鼻血,校方解釋女同學在台上擦黑板,不是故意的,但原PO詢問級任老師,得知「老師當下也有勸導那女同學不能在講台上玩,但孩子就是不理會老師,就發生這樣的事情了」,讓她覺得根本是故意的。原PO對學校的處理作法感到失望。(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不只如此,還有同學玩水把頭髮弄濕,接著朝兒子甩頭,還拿髒拖把用臉,甚至試圖用舌頭舔兒子的臉,兒子受不了伸手想制止,卻反被打耳光。學校卻表示該名同學是情緒障礙學生,一直有在服藥,但只要情緒爆炸,就需要2名以上的大人才能壓制,卻又刻意招惹和捉弄大家。原PO痛批,學校只會給官腔回應,要約對方家長見面也沒有結果,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我的感受是現在犯錯的孩子,都覺得道歉完就沒事了…發生了再道歉就好!無限循環」。原本班上有22人,已經有3個轉學,而且還有很多問題學生,而且無法轉班,讓她相當痛苦。據了解,「情緒行為障礙」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CTWANT》日前報導,根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3是台北市1821人。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情障生」的激增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黃宜靜建議:「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
校園戰場3/情障生一定會干擾上課?專家揭「家長態度是關鍵」
安安(化名)就讀新北市某小學,他患有自閉症、輕度智障,同時有情緒干擾行為,但父母積極帶他就醫,也與學校導師、特教老師積極配合,因此安安上學後,特教老師就入班宣導,讓導師、同學清楚該如何與安安相處,三年級、五年級分班時都再次入班宣導,就這樣安安快樂地度過小學生活,甚至有不少同學會主動找安安玩,人際關係融洽。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家長的態度是最大的關鍵。「每位特殊生入學前,特教老師會先媒合適合的老師,若學生是自閉症,就會先找有教導自閉症學童經驗的老師,然後與家長一起開會討論,開學後會入班宣導,但解釋到多仔細,就要看家長態度。」如果家長同意,特教老師會公開揭露特殊生的身分,讓同學們更清楚如何與特殊生相處。「例如自閉症,會讓同學知道他容易情緒爆發,再解釋哪些狀況容易觸動他的地雷,以及事前可以怎樣提醒或協助穩定情緒,例如自閉症孩子聽不懂暗示的話語,如果他已經有情緒,同學就要直接勸戒『你不可以這樣』,會更有效果。」嘉嘉老師說,特教老師教得非常鉅細靡遺,甚至是特殊生若在科任課上有狀況,同學該尋求哪個單位協助;或是導師課時又該找誰幫忙,這些都會讓班上同學清楚。「今年初有一位台北高中生打代課老師,從影片中可以發現,全班同學都很清楚這位情障生的地雷,就知道特教老師一定做過努力。」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家庭、學校、醫療三方的系統性串聯,可以更完善的協助情障生。「小偉(化名)就讀國二,他經常頭痛卻始終檢查不出問題,於是開始不想上學,在學校也容易與同學衝突打架、頂撞老師,甚至跟媽媽也出現拉扯行為。」黃宜靜說,小偉的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於是導師、輔導室、特教老師都介入協助,例如知道小偉容易在打掃時與同學吵架,且對電腦有興趣,便安排小偉打掃電腦教室,讓他避免與他人衝突,又可以做喜歡的事。同時導師也在分組活動時,特意安排小偉擅長的項目,讓同學們看到他的能力,進一步促進人際關係。一開始小偉還是常常情緒爆發,還時常鬧到輔導室輔導老師和特教老師都很頭痛,後來家長向外尋求諮商協助,因此便找上黃宜靜。「我先同理小偉的頭痛,因為他的頭痛是真實存在的,也的確會影響他的情緒,但就醫檢查卻沒問題,以至於讓他感覺不被父母信任,也讓親子關係緊張。」後來黃宜靜為小偉與父母安排親子諮商,讓家長明白小偉內心渴望父母更多的關愛,例如可以拍拍他肩膀之類,而小偉的父母也願意同理、接納小偉的想法,因此親子關係開始好轉。此外,特教老師也與黃宜靜保持溝通與合作,一起協助小偉練習調節情緒。「後來小偉跟我說,他現在願意正常上學,不是因為頭痛消失,而是他決定可以忍耐。」情障生在校狀況的好壞,與家庭支持度息息相關,專家建議先從改善親子關係做起。(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方萬民攝)嘉嘉老師認為,情障生增多與高風險家庭、家長態度有關,「家庭支持度較低,爸媽往往忙於生計,就算孩子出現過動症狀,也無暇帶孩子就醫,沒有專業協助讓孩子學習狀況不佳,緊接著影響人際關係,就很容易出現衝突或攻擊行為,甚至導致拒學,最後走上歪路。」還有一些家長拒絕讓孩子的狀況公開,於是特教老師只能以暗示、隱諱的方式入班宣導,就沒辦法仔細讓同學們清楚相處之道,後續也更容易發生衝突。「其實隱瞞真的沒有必要,因為相處之後,孩子們都感覺得到!」嘉嘉老師說。黃宜靜則建議,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首先要確保孩子與他人的安全,接下來試著讓孩子高張的情緒冷卻下來,之後再找機會好好跟孩子討論當時的狀況,以及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可以選擇怎麼做,試著讓孩子產生同理心。若孩子情緒狀況持續惡化,就建議趕緊尋求專業協助,也可考慮親子諮商,若能改善親子關係會讓情障更快獲得改善。
校園戰場1/情障生10年暴增1倍 家長憂「孩子怕午睡時被打死」
今年3月,台北高中生暴打代課老師,引發大眾關注;5月,彰化國一生拿字典砸老師;6月,高雄某國小驚傳學童隨機攻擊事件,家長透露「孩子害怕午休時被打死」。上述這些學生都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簡稱情障生。根據行政院資料,112學年總計有1萬1209位情障生,較前一年增加1010人,若與102學年的6061人,更足足增加1倍。什麼是情緒行為障礙?依據《特教法》而訂定的「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所謂的跨情境,是指除了學校以外,還在另一個場合如安親班也出現情緒異常;一般教育及輔導資源等介入協助仍無改善或成效有限。「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在校表現,例如過動症孩子就算有醫療診斷,但若在學校時並沒有情緒異常,就不會被鑑定為情障生。」依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三是台北市1821人。少子化的校園,情障生比例卻逐年增加,今年9月開學後,就有不少老師上網哀號「小一竟有10多個ADHD(過動)、亞斯伯格症」。任職於新北市小學的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以往開學前會先收到特殊生資料,然後再媒合有意願、有經驗的導師,「但現在幾乎班班都有特殊生,有時若沒人願意多接幾個孩子,那就只能抽籤決定。」專家認為情障生大幅增加,與現代生活壓力、節奏過快,孩子沒時間學習調節情緒有關。(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鵬杰攝)黃宜靜目前諮商的孩子中,一半以上主要是情緒行為相關問題,她認為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另外,過度頻繁依賴3C電子產品也是原因,許多孩子一生氣就滑手機、看短影音,或許當下轉移注意力讓情緒緩和下來,但如果經常重複這樣的模式,就變成情緒只是轉移、卻沒有被解決。「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美國臨床心理諮商師Anthony Hanseng十月來台參加「青少年情緒障礙國際研討會」,他表示自己也是ADHD個案,他提供3個3C產品使用建議給家長:第一,青少年使用手機應限制在2小時,避免接觸過長時間;第二,讓孩子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手機,才可以讓腦內調適到適合睡覺的狀態;第三,身為家長、師長必須以身作則,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請把手機收起來。他強調,3C成癮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必須從每一個人開始努力做起。
校園戰場2/驚人!特教師1人對71位學生 教育部估再增2550師
據教育部統計,112學年身心障礙特殊生總計12.1萬人,而正式編制的特教老師人數近5年皆維持在1.2萬人左右,特教師生比居高不下,甚至有高中職學校出現1名特教老師照顧71位特殊生的情況,對此,教育部5月修法調降師生比,預估5年內將增加 2550位特教老師。一位小五男生因為不滿意考試成績,所以在課堂上情緒失控,不但無差別攻擊周圍同學、推倒一旁的桌子與垃圾桶,甚至摔起椅子,導師緊急將班上同學撤離到走廊,再打電話給特教老師求救。「這位男童是高功能自閉症、嚴重情障,當時我和其他兩位特教老師一起先帶他到走廊的安全角落,讓他的情緒先平靜下來,再慢慢引導他說出暴怒的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擁有10年特教老師資歷的嘉嘉(化名)說,後來她才發現自己身上滿是抓痕。特教老師不只要面對繁雜的教學工作,還要負責心理評量、特教評鑑。所謂的心理評量,是安置特教生前的鑑定工作,一般會在小學入學或升國中等跨階段時進行,負責心評工作的人員,需在約一個月內,判定學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根據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統計,一個心理評量平均需耗費33小時,而每位特教老師平均一年會有10個心理評量,許多特教老師因此苦不堪言。 不只如此,愈來愈多的特殊生,更讓特教老師鬧人力荒。《特教法》於2023年修法,立法院通過的附帶決議中,特教師生比國小應為1比10、國中1比8、高中職1比15,但不願具名的特教老師透露,台北市某國小的特教師生比為1:20、桃園某國小是1:17、雲林某高中職是1:57、台中某高中職甚至是1:71,相當驚人。嘉嘉老師表示,國小、國中、高中職的特教師生比差異,是根據學科多寡來區分。「例如台中某高中職的師生比高達1:71,是因為特教老師不需要負責這些學生的學科,所以角色比較像個管員,但國中小就不同了,目前我的班上是一名老師對8位學生,就已經覺得快無法負荷了。」教育部今年5月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特殊教育班班級與專責單位設置及人員進用辦法」,評估至少還須增加2550名特教老師,計畫將逐年增聘,國小至高中階段預計於117年8月達標。為了讓特殊生更融入校園,特教老師會入班進行宣導,讓導師、同學更清楚相處之道,減少衝突機會。(圖/嘉嘉老師提供)「教育部只在乎後備人力是否充足!」嘉嘉老師說,雖然特教老師急需人力,但正式缺額卻非常少,以她自身為例,她取得特教教師資格檢定之後,一開始在台北市、新北市的國中小學擔任代理老師。因為正式老師的缺額很少,所以甚至比一般普通教師錄取率更低。嘉嘉老師以國小老師為例,每年應考的普通教師大約2000人左右,各縣市的正式缺額大多是100或200名,再從中挑選;而特教老師每年應考人數約800~1000人,但各縣市的正式缺額卻非常少,有些甚至是個位數,然後考生要到各縣市應考,錄取後才能取得正式特教師資格。檢視113年的正式特教師資缺額,以新北市110名最多,最少的是台東縣的4名。「各縣市對於正式缺額有諸多考量,因此人力不足時就先考慮代理老師,但代理老師是一年一聘,相當沒有保障。」經過3年努力,嘉嘉才終於考上正式特教師資格,她覺得自己相當幸運,因為許多人考了10多年都失敗,近兩年缺額增多,讓許多特教代理老師直呼「終於可以上岸」。
被重案改變的台灣/鄭捷「國小立志幹大事」殺人早有徵兆 說好的「社會安全網」補到哪?
鄭捷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事前早已出現徵兆,除了自白從小學開始就立志殺人,還曾在臉書上寫著「要作大事」。儘管校方察覺異狀,還曾對鄭捷進行輔導,仍無法挽回悲劇發生。事隔10年,期間隨機傷人案件仍時有耳聞,2016年更發生4歲女童「小燈泡」遭斷頸的慘劇,讓外界不禁質疑政府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到底在哪?鄭捷犯下北捷攻擊案後,曾向警方吐露:「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計畫這起殺人案,對於砍人殺人的犯行一點也不後悔。」並供稱父母對他期望太高,「我從小學時就想自殺,不過沒有勇氣,只好透過殺人被判死刑,才能結束我這痛苦的一生。」而早在2014年5月9日、鄭捷行兇前12天,他當時就讀的東海大學接到示警,讓諮商中心教師會同軍訓教官約談鄭捷並進行心理輔導,可惜未見成效。鄭捷向警方供稱,小學五年級就開始計畫殺人案。(圖/報系資料照)鄭捷遇到眾多旅客集合以雨傘抵抗才停止砍殺。(圖/翻攝畫面)在鄭捷案後,立法院同年三讀通過《學生輔導法》,是為亞洲首部針對「學校該如何協助兒少心理健康」的相關專法。行政院更於2016年2月26日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從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會救助、保護服務、兒少高風險家庭服務、社工制度、心理衛生、自殺防治、學校輔導、就業服務及社區治安維護等十項體系切入。衛福部並於今年5月修正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即社會安全網2.0),旨在串連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社區組織的力量,藉由增補公私部門各類專業人力,布建社區各項服務。然而,查閱教育部2024年1~6月最新校安通報數據,國小的暴力事件才半年就達4398件,已是2012年整年968件的4倍,國小兒童保護事件(身心虐待、遭遺棄、離家出走三日內、出入不正當場所、高風險家庭)也已有9277件!再看管教衝突通報案件,無論是國小、國高中皆翻倍成長。不願具名的新北市國小陳姓老師透露,家庭功能不彰是主要關鍵,現代父母較忙碌,沒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常常用「3C育兒」,久而久之孩子漸漸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情緒控管能力也愈來愈差,他直言「現在情緒障礙的孩子非常多!只要一生氣就會想動手或是罵髒話,有些甚至一激動就會拿剪刀想攻擊同學。」但是,當老師尋求家長協助時,家長卻認為「大驚小怪」,讓老師嘆「沒法管,也管不動!」當家庭關係相對薄弱時,社會自然會期待學校具有輔導功能,並提供法治教育以及情緒教育。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建議《學生輔導法》應儘速修法,目前第4條規定高中以下學校應設置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這只是任務編制,並非正式組織,所以各縣市的運作不太一樣。如果未來打算將輔導體系納入社會安全網,組織定位必須寫得更清楚一點,才能真正落實。但是,立委洪孟楷指出,監察院2022年的報告,便載明教育部該迅速修訂《學生輔導法》,2023總統競選期間,賴清德也說要把校安納入治安工作的重要一環,同時全面強化學生輔導,進一步推動社會安全網2.0,可是與學生權益息息相關的《學生輔導法》修正草案,卻擱置在行政院內不見天日,理由究竟為何,政院和教育部部長鄭英耀都責無旁貸。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則建議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課予家長管教義務,透過罰鍰或強制參與親職教育講習等方式,落實家長職責。台灣照顧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張淑慧曾提出批評,她認為目前政府的強制親職教育大多是舉辦講座,建議應直接輔導偏差行為的個案家庭,才能從根本解決。
曹佑寧、劉修甫捷克喝溫泉水曝神秘口感 《刺心切骨》進軍國際重逢舊友
劉修甫、曹佑寧在電影《刺心切骨》中飾演擊劍兄弟檔,該片入圍捷克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水晶球獎,日前劉修甫與新加坡籍導演劉慧伶和片中的哥哥曹佑寧親赴捷克參展,回台後得知新加坡籍導演劉慧伶獲得「最佳導演獎」十分開心。首次參加國際影展的劉修甫收穫滿滿,大開眼界的他,期許自己要努力演好每個角色,讓更多人可以看到。曹佑寧(右)跟劉修甫在《刺心切骨》中飾演親兄弟。(圖/Asa’s agency提供)劉修甫、曹佑寧拍攝前進行9個月擊劍訓練,不過在拍攝時因為節奏緊張,現場很安靜,兩人都沈浸在角色中,怕影響情緒反而互動不多。此次到了捷克,兩人放開來玩,不但去品嚐當地有名的溫泉水,還很隨性的坐在路邊吃飯,劉修甫說:「卡羅維瓦利是有名的溫泉小鎮,我們還去買了杯子喝溫泉水,味道酸酸、鹹鹹、滑滑的,感覺很奇妙,可惜這次行程太滿,無法時間去泡溫泉,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試試啤酒溫泉。」此趟行程,劉修甫在愛爾蘭工作的高中同學,還特別飛過去看他,兩人5年沒見,卻是在捷克碰面,讓劉修甫覺得很神奇,他說:「我們以前感情超好,他沒有預先買票,還差點無法進場,幸好製片人有多的票,他才能順利進場,看到他拿著花來看我,真的很感動。」《刺心切骨》故事講述擔任擊劍選手的哥哥(曹佑寧飾),某次比賽因失控行為入獄,使同為擊劍隊選手的弟弟(劉修甫飾)受到隊友排擠冷落。心疼哥哥的弟弟決定背著母親,暗中幫助他重返正常生活。隨著兄弟關係越來越親密,一切看似好轉,卻不料家庭關係與哥哥的情緒障礙,正醞釀著更黑暗的災難即將發生。《刺心切骨》是台灣首次入圍捷克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水晶球獎的作品,導演劉慧伶更一舉拿下「最佳導演獎」。該片是劉修甫第一部主演的長片,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影展,在捷克參加首映,看到上千名觀眾在播畢時起立鼓掌長達3分鐘,讓劉修甫震撼又感動,只能不停的說「謝謝」。私下他感觸良多,「觀眾不吝惜表達他們的感動,讓我知道我們努力拍的作品,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所以我也告訴自己,要更加倍用心演好未來的每一個角色。」劉修甫流利的英文也讓人驚艷,接受外媒採訪時,不需要翻譯就可以對答如流,原來他從小就讀雙語學校,因此用英文對話不是問題。劉修甫此次行程非常緊湊,加上轉機時間和前往卡羅維瓦利小鎮的車程,來回就要2天,實際參與活動時間只有3天,首次參加國際影展的他,絲毫不緊張,回到台灣難掩興奮地說:「當地的步調比較慢,感覺很放鬆,就是開心跟大家分享作品,走在路上也會遇到很多觀眾,還有記者,他們會走過來跟你說,這是部很美好的作品,謝謝我們拍了這部作品,他們很感動,感覺就好像朋友來看你的電影一樣,感覺很自在。」
窮鄉志難伸1/「為國爭光」得靠善心人士支持 僻壤師生相處大不易
屏東縣大平、玉田國小少棒隊赴美參加「貝比魯斯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卻傳出該項國際賽事未納入教育部體育署補助,校方只好向各界求援,所幸一名神秘女子慷慨捐助480萬元玉成此事。類似經費拮据情況近年來層出不窮,特別是窮鄉沒錢沒資源,僻野小孩的夢難圓。貝比魯斯棒球聯盟在1951年成立,與威廉波特少棒聯盟、美國小馬聯盟並列,而台灣的貝比魯斯聯盟在2020年成立,服務對象以非體育班、偏鄉球隊和社區球隊為主,希望棒球運動從偏鄉的孩子身上紮根,屏東大平和玉田國小聯隊從今年決賽中勝出,八月將赴美國參賽,然而估算全隊11天的出國行程要500萬元,但這項活動並非教育部體育署補助的賽事,如非一名神秘女子出手相助,小孩子出國參賽恐怕就得夢碎。偏鄉優秀隊伍參加賽事常受限於經費不足,地方教育財政資源分配不均,想為台灣爭光的機會都難,然而更累的恐怕不只是「錢」,「缺人」更是問題所在。服務於屏東潮昇國小資源班的老師黃健榜說,他曾在偏遠的楓港國小服務8年,深切了解偏鄉的老師不僅負責教書,還得兼具「家庭功能」,因為許多鄉下家長都出外謀生,隔代教養很普遍,因此教師在下課後當起家庭溝通的橋樑,照顧學生、協調家長樣樣來。曾服務偏鄉小學八年的黃健榜老師分享,偏鄉教學還需兼顧家庭功能,他常常在課後走入村莊、家訪,希望更了解孩子與家長的需求。(圖/非新聞當事人;黃健榜老師提供)黃健榜說,他曾教過一名患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學生的阿嬤幾乎每天晚上都打電話哭訴「我不知道怎麼教孫子」,因為阿嬤對功課嚴謹,只要認為作業寫得很醜就要他擦掉重寫,導致祖孫倆時常吵架,但這對情障生是無法理解的,他只要情緒一來,可能會不管你是誰、六親不認,摔東西甚至大罵三字經。因為祖孫的衝突非常嚴重,所以他每天耐心地與阿嬤溝通,「現在首要的是讓孩子情緒穩定,才能來顧學業」所幸阿嬤聽進老師的建議,也願意讓孩子就診、服藥,黃健榜也不斷教學生有關社會技巧,如何與人互動以及控制情緒,現在該名學生漸漸的穩定,阿嬤也不需要再為了功課與孫子發生爭執,他認為這就是做老師「教育」價值之一。黃健榜說,走入村莊與孩子、家長「不期而遇」是他8年裡每天的「功課」,希望了解孩子的需求,觀察孩子有沒有寫功課的地方,或是放學後會去哪裡玩,這些都是在都市學校難以做到的,因為市區孩子放學後通常都是安親班老師接走了。偏鄉老師通常需要花上加倍的心力照顧學生,否則學生很容易因為家庭因素就放棄學習,老師的責任很吃重,普遍留任意願不足,通常六年一到就走人。一名先後服務於新北市、台中市國小的英語科任黃老師表示,偏鄉的英語老師得教所有年級,有的還要跨其他科目,還要跟社區維持良好的關係,老師甚至要開車接送學生,「沒做就被校長主任情勒『沒有教育愛』,還貼標籤『壞老師』。」因此她絕對不會想要去偏鄉服務。要成為一名正式教師前都需要經過教師甄試,但現在台灣流浪教師多,偏鄉學校卻非常缺乏師資人力,形成非常弔詭的現象,要如何增加老師留任偏鄉服務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圖/非新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黃健榜指出,政府應該增加老師留任偏鄉的誘因,如果只能聘用代理教師補充編額上的不足,應該給代理老師相應的「後勤支持」,例如給予代理教師「入校陪伴」或「輔導老師」,定期到校觀察老師的教學狀況、晤談關懷在學校服務的困難,以及透由輔導老師帶領初任教師,這些都是在代理教師培育目前所欠缺的。「偏鄉加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偏鄉的後勤支援要比照都市學校一樣到位。」他進一步指出,偏鄉地區多是六班小校,教師兼任導師和行政業務,建議增置行政助理分擔業務,讓偏鄉地區教師專心教學,落實孩子的受教權。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表示,無論是否為偏鄉學校、何種比賽項目,只要赴國外比賽,依據體育署的補助辦法規定,大部分只能補助機票錢,其餘的可向各地方縣府申請經費,若不足的部分,只能靠學校自籌。
躁鬱症父親男駕車帶1歲女兒「直播投河」 父女2人皆命危
5月5日,泰國一名患有躁鬱症的28歲男子帶著未滿2歲的女兒,駕車衝進入水深約3公尺的河中意圖輕生,並全程透過臉書直播自殺過程。當地村民見狀立刻衝進河中救援,父女兩人被救出後送往當地醫院急救,尚未脫離險境。據泰媒《新新聞報》報導,5日下午約16時30分,泰國董里府一名副警長從個人臉書接獲通知,發現一名男子正直播帶著女兒駕車投河輕生,他立刻帶領警方調查小組趕赴現場,抵達現場時,已經有至少30位村民協助將轎車拖至河岸邊,並將駕車的28歲男子與年約1歲7個月大的女嬰從車內救出。現場一名村民透露,事發當時他正待在家中,但女友目睹了事發經過,立刻喊他出去幫忙。他與其他村民潛入水中,先設法打破擊破車窗,解開男子的安全帶後將他拉出車外,然後救出位於副駕駛座踏板上的女嬰。父女兩人在被救出時皆已陷入昏迷,緊急送往附近的董里醫院,經醫療團隊搶救後恢復呼吸心跳,但直到5日晚間20時左右,兩人仍未恢復意識。當地警方指出,男子家人供稱他患有「雙向情緒障礙」(俗稱躁鬱症),一年多前與女友分手後,便開始獨自照顧女兒。該男子時常在臉書上發文抱怨自己的生活,並曾透露過輕生念頭。男子的兄弟還指出,男子日前曾向他們借錢,但自己沒有答應,隨後男子就在臉書上PO文表示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還說「這就是你們想要的吧」,之後便在臉書上直播了帶女兒投河輕生的過程。泰國警方目前正對此案進行追蹤,試圖找出關於男子輕生的真正原因。◎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要求老父養他到死!40歲身心障礙男聲請終生啃老 法官不答應
雲林一名40歲簡姓男子,因有情緒障礙症,並領有中度身心障礙證明。他在2018到2021年間,因病況嚴重、持續治療而無法正常工作,導致沒有收入,向法院聲請依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5666元,要求父親負擔一半扶養義務,按月給付扶養費12833元直到他死亡為止。經法官審理,宣判駁回簡男之聲請。可上訴。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簡父向法院表示,兒子已是40歲的成年人,應對自己行為負責,不能一直當啃老族脅迫家人。而他曾因故入獄,出獄後就主使祖父母的離婚訴訟,另外他還在法院訴請家人,要支付死亡親屬的喪葬等費用,兒子均有出庭,並且精神正常。簡父表示,自己已經已退休,僅靠每月14322元的勞保年金度日,還要照顧87歲高齡,罹有心血管疾病、大腸癌、二次中風而不良於行的父親,還要支付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已住院20多年胞弟的住院及尿布等費用,實在無餘力再照顧他人。簡父還表示,兒子對自己與其祖父均不敬,不僅曾經辱罵祖父,他也被兒子趕出住處,還不斷以電話騷擾。兒子長年在外,對直系尊親屬均未盡孝道,根本只是假裝生病。法官認為,簡男有身心障礙證明及診斷證明書,但僅足認定有中度身心障礙,及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目前有精神病特徵,而區公所的證明,也僅證明其符合特殊境遇家庭資格,均不足證明簡男現在或未來屬無謀生能力之人,因此請求父親按月給付扶養費,難認有理由。法官考量,縱認簡男是不能維持生活,且無謀生能力之人,依民法第1120條前段規定,關於扶養之方法,應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時,由親屬會議定之,但簡男並未舉證證明雙方已經協議,或經親屬會議決議,或經法院酌定以定期給付扶養費,作為簡男之扶養方法。日前依法宣判,簡男之聲請顯屬無據,應予駁回。可上訴。
摸鯨魚嗆醫師 彈頭遭下戰帖「林北吃清飯等你」回應了
南拳媽媽「彈頭」日前到非洲島國模里西斯潛水,卻違反當地法律觸摸抹香鯨,還將摸鯨照Po網,遭到各界痛批。彈頭事後雖一度刪文並道歉,卻針對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再度發文痛罵;不過杜承哲沒退縮還嗆:「林北吃清飯等你。」彈頭將隨行攝影師替他拍的摸鯨照上傳到社群後,立刻掀起外界撻伐,他起初嗆,「原來你沒看過鯨魚?我可以請你看啊!你沒看過怎麼驕傲到好像鯨魚是你家的,好慘,先不管你了」,直到輿論越演越烈才道歉,並指「彼此角度不一樣的關係,讓大家誤解」,還說守護海洋、鯨豚將是他的畢生志業。未料,彈頭之後tag自己與批評他的杜承哲,發文嗆「誰要跟你道歉?注意我的文章。鯨魚是你的嗎???你認識他(應為牠)??他(牠)跟你講了什麼??你靠近的了鯨魚??誰跟你講影片是我??我在太平洋跟印度洋等你」。杜承哲則直接到彈頭臉書留言,「誰准你蹭我啊」。杜承哲之後除反擊彈頭的「我剛打你醫院電話,你不敢接,怕嗎?醫學界有你真可怕」指控,表示醫院有SOP不會轉接騷擾電話給醫師,也連嗆「如果不只是情緒障礙,也出現幻想、妄想的情況,真的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喔!」「如果真的太衝動了,要直接來台中找我,好幾個人都這樣嗆我,沒有一個敢來。我只會說『林北吃清飯等你』,畢竟我教訓過的,你是裡面最小咖的」。(圖/翻攝自彈頭臉書)對於遭外界狠嗆,彈頭稍早再發文酸「原來還是沒錢看鯨魚」,與代替至今沒針對此事公開發文的「我全世界的攝影團體朋友都來笑你了」,以及曬出和本次摸鯨事件無關的日本捕鯨、食鯨資料截圖。此外,彈頭此次鯨魚行程價格約10萬元。
4個月5起員警輕生!彰化員警上班離奇失蹤4日 陳屍新北住家旁溪中
國內警界再傳憾事!彰化縣和美伸港分駐所26歲鐘姓警員,上班時無故失蹤4天,被發現已墜河身亡多日。事實上,這已是台灣警界2024年發生的第5起輕生憾事,讓人想問,台灣警界到底怎麼了?2024年1月10日,新北市三重區厚德派出所27歲李姓員警自戕身亡。同月1月18日,國道公路警察局木柵分隊30歲林姓警員,被發現在寢室廁所舉槍自戕,頭部中彈已無生命跡象。2月3日,台中第三分局勤工派出所52歲裘姓所長,因取締酒駕挨告,初步和解不成,情緒低落,自戕前曾傳訊息予妻子「太太,對不起」,最後被發現已於寢室自戕身亡。3月31日,台南麻豆警分局田分駐所31歲梁姓女警,因遭控偷竊千元而被警大勒令退學,行政救濟處理中卻因身心崩潰,最終被發現渾身是血,倒臥車內明顯死亡。4月10日,彰化和美警分局26歲鐘姓警員,11日未按時交班,警方調閱其住處附近的監視畫面,竟發現他在前一天晚間墜入河中,救起時已無生命跡象。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監察院在2024年1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我國近10年共計52名警察自殺,近4年自殺警察則有22名,平均每年就有5名以上員警發生輕生事故。而除了自殺死亡案件外,近3年來有35件警察自殺防治通報,包括員警自殺企圖14件及自殺意念21件。此外,目前全國警察機關112年清查列冊,經醫師診斷罹患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情緒障礙、身心性失眠症、重鬱症等之「罹患精神疾病員警」有94名;「心理適應困難而有異常徵候員警」計53名。監察委員葉大華、陳景峻在這份報告中指出,警察是身心危勞的高風險族群,基層員警因輪值特性,日夜顛倒,作息不定,加以專案勤務及績效壓力大、停止休息的突發狀況多,不可忽視警察人員因工作環境不佳,長期累積所形成的自殺危險因子。監察委員葉大華、陳景峻更在調查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員警不斷傳出輕生的同時,期間卻僅有5例曾列冊輔導或提供諮商資源,且事發前均未察覺員警異常或採取防止措施,足矣顯現警察心輔機制對於高風險對象,識別能力的不足。另據《警察人員自殺防治手冊》推估,全國約1萬名警察受到情緒困擾,其中6千人產生自殺傾向,但防治經費及服務覆蓋率卻嚴重不足,每年接受心理諮商者僅300到600人。監察委員強調,警政署並未重視警察人員心理健康的需求,已違精神衛生法及自殺防治法規定,須檢討績效評比及勤務制度的合理性,注意工作壓力、長期失眠等風險因子對警察人員健康的影攀,督導各警察機關改善內部管理及勤務編排不周之處,以落實員警心理健康的保障。◎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全校女生都喜歡我」男大生瘋狂告白 竟是罹患「桃花癲」…7大症狀曝光
不少人身邊都有自我感覺良好的親友,但中國大陸一名大二男學生,卻自我感覺良好到「全校女生都喜歡我」不斷向女同學告白,造成校園級困擾,最後被診斷罹患「桃花癲」。據《荔枝新聞》報導,該名20歲江蘇某大學男大生,自今年1月起不斷認為周圍的女生喜歡他,甚至對方1個眼神在他看來,都是「喜歡你」的暗示,開始了令旁人驚慌的告白之旅。即使屢屢告白被拒,男大生仍認為女方礙於面子沒接受,內心仍是喜歡他。此外,男大生也出現徹夜不眠、注意力不集中和亂花錢情況,被送進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檢查,確認罹患自認能力強、別人喜歡自己、容易亢奮或產生性慾,甚至易怒攻擊人的桃花癲。治療後病情已持續好轉。另據《健康醫療網》,桃花癲其實是俗稱躁鬱症,在精神醫學上稱為「雙向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患者發病時會因情緒持續嚴重偏移,容易在沒有具體原因或外在事件結束後,情緒仍然不斷波動,以及有一段時間處於整天的情緒高昂、易怒或不斷進行活動情況。常見症狀有:1.自尊心膨脹或跨大2.睡眠需求降低3.話比平常多或難以停止說話4.思緒飛躍或主觀感受想法洶湧不止5.注意力很快因小事或不相關外在刺激分散6.增加如社交、職場學校、性等目標導向活動,或無意義的非目標導向行為的精神動作刺激7.過度參與可能造成痛苦後果的衝動行為
女性罹囤積症高男3倍 醫點6症狀一次看
有沒有在家裡社區見過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這類人可能是「囤積症」患者。開業精神科醫生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其中女性為男性的3倍;列出6大症狀,包括:持續囤積物品、拒絕處分物品、生活空間極度混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情感困擾及健康風險。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也發現,囤積症容易在55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其中個案常伴隨情緒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女性為男性的3倍,囤積症從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與拔毛症等屬於強迫疾病相關障礙的一種。他表示,精神疾病、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巴金森病或身體體力不佳等,都有可能使中老年人引發囤積行為,其中最明顯的特徵為不停囤物,從家裡囤置公共空間,影響到周圍家人與居民健康與安全風險。●情感困擾:患者常常因囤積和混亂的環境而感到焦慮、沮喪、尷尬或其他負面情感。●持續囤積物品:患者無法停止收集、購買或保留各種物品,即使這些物品並無實際價值。●生活空間極度混亂:囤積物品會造成家居或工作環境變得雜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患者會因囤積症影響社交生活和職業,最後產生被孤立、失業或其他社交問題。●拒絕處分物品:患者難以捨棄或扔掉物品,即使這些物品已經破損、過期,或沒有實際上用不到。●健康風險:囤積症可能導致健康和安全風險,例如堆積物品可能引發火災、滋生害蟲或其他危險。囤積症該如何治療呢?他提到,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使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以藥物調整血清素,穩定腦部系統運作,此外還需要以認知行為治療,排解壓力,解決患者的焦慮。
「路怒症」會合併其他情緒障礙 可靠4種方法改善
開車出門時常都會遇到車流量龐大和路況不佳的狀況,若遇連續假期或國定假日,交通賭塞更是嚴重,導致部分駕駛會出現不耐煩、焦躁憤怒的情緒,也就是俗稱的「路怒症」。醫師李嘉富指出路怒症為「間歇性暴怒症」的一種,通常會合併其他情緒障礙,他表示:「可以利用腹式呼吸、正念練習、聆聽音樂、閒聊家常等四種方式改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說明,路怒症患者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做出衝動的反應,包括言語或肢體上的攻擊,嚴重的話甚至會自殘、傷害他人、產生許多負面的想法,他表示:「路怒症是間歇性暴怒症的一種,在台灣的盛行率約在3%以上,不算少見。」李嘉富表示:「造成間歇性暴怒症的原因可能與大腦杏仁核和前額葉有關。」他進一步說明,因杏仁核為掌管情緒的中樞,而前額葉為抑制情緒產生衝動的理性中樞,若杏仁核在前額葉發揮作用前,先發出指示訊號,就容易導致情緒大於認知,出現身心失控的狀況。他補充:「間歇性暴怒症的患者通常會合併患有其他情緒障礙,如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當疾病發作時,攻擊性的行為會為患者帶來解脫與愉悅感,不過發作時間不會超過半小時,且患者事後會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因間歇性暴怒症的症狀表現,容易被誤認為患者脾氣不好或更年期所致,所以通常不會即時送醫治療,對此,李嘉富提醒:「若症狀發生頻率一年超過三次或一個禮拜超過兩次、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就可被診斷為間歇性暴怒症。」為降低此症狀的發生,他建議:「可以利用腹式呼吸、正念練習、聆聽音樂、閒聊家常等四種方式改善,有助調節神經系統。」
年節車流堵塞出現「路怒症」 醫教4妙招緩解情緒
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返鄉團圓、出門遊玩時,難免會遇到塞車或路況不佳的情況,導致部分駕駛出現焦躁、不耐與憤怒等情緒,甚至對周遭的人惡言相向、身體暴力,影響行車安全,出現俗稱的「路怒症」。路怒症屬陣發性暴怒症 是一種行為障礙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指出,路怒症在醫學上屬於「陣發性暴怒症」的一種,駕駛的衝動行為並不能預期。間歇性暴怒症是一種行為障礙,其症狀表現包括因細故而引發的怒罵與行為攻擊,這種遠超合理程度的憤怒表現,在臨床上只要衝動行為嚴重,且一年超過三次,或一個禮拜超過兩次、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者,就可能診斷為間歇性暴怒症。其致病機轉可能與大腦杏仁核與前額葉有關,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前額葉則是理性中樞,用以抑制情緒所產生的衝動,若是在主導理智、邏輯的前額葉發揮功用前,杏仁核就已經發出訊號,此時容易出現情緒大於認知,產生身心失控的情形。常合併其他情緒障礙 無病識感多數未就醫李嘉富醫師說明,間歇性暴怒症病人通常會合併患有其他情緒障礙,如躁鬱症、焦慮症、憂鬱症等,當疾病發作時,攻擊性行為會帶來一種解脫或愉悅感,但一般發作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分鐘,且事後會有自責內疚的悔意。由於間歇性暴怒症的症狀表現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單純脾氣不好或更年期所致,因此病人較無病識感,也不會就醫治療。身邊親友這樣做 穩定駕駛情緒當這類傾向的民眾在年節駕車上路時,便容易因交通狀況、其他駕駛者的行為等因素而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李嘉富醫師建議,若發現身邊親友日常曾頻繁出現無預兆的衝動行為時,應盡量避免讓其駕駛,若真的出現情緒煩躁的症狀時,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協助穩定駕駛情緒:腹式呼吸:緩慢地用鼻子吸入空氣,吸氣時腹部自然膨脹,然後閉氣3至5秒,用嘴巴緩慢將氣呼出,以此調節神經系統、降低壓力、改善焦慮和憂鬱情緒、增加活力。正念練習:情緒的產生,是因為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產生負面念頭,進一步促發負面情緒,但周圍人事物可能是中性的,只是因為自己賦予這些情境意義時,給予了負面的結論。因此可以練習在事件發生當下,給自己十秒的時間緩和,別讓情緒壓制理性。聆聽音樂:研究證實聽音樂可以幫助調節情緒,帶來快樂並使身心放鬆,特別是慢速、低音且沒有歌詞的音樂,可以減少壓力與焦慮,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增加愉悅感。閒聊家常:當發現駕駛情緒出現波動時,身邊親友可以透過閒聊家常的方式,選擇駕駛有興趣的話題,轉移情緒,必要時可停靠休息站,確認緩和後再行上路。
林千又與富商男友互告家暴 命理師卻揭露真正導火線是「他」
因「納豆前女友」而知名的藝人林千又,淡出演藝圈多年,昨天(16日)卻突然登上媒體版面!林千又指控賴姓富商男友家暴、將她14個愛馬仕包包都偷走,並因此報警,而賴男應訊時則是滿臉抓痕,也指控林千又破壞車輛。目前雙方各說各話令外界霧裡看花,對此,命理師沈嶸通靈林千又與賴男的緣分,發現兩人「不是純粹的愛」,都把對方視為戰利品,兩人是「刑剋」關係,必定會破財、運勢低落甚至有害健康。早在2021年,CTWANT就獨家直擊林千又與賴姓富商過從甚密,賴男時刻接送並夜宿林千又家,有插足賴姓富商婚姻的嫌疑,林千又當時雖然跟CTWANT記者表示兩人只是朋友、否認當小三,沒想到,昨天卻突然在IG上自爆遭到賴男毆打,指出兩人交往3年來,賴男常常因她過去的情史對她動手,更透露「去年8月他打我打到送醫」,卻因對方不斷求情、送了一台車,所以她選擇原諒撤告與相信愛,最後還是遭到毆打,家裡更被砸得一塌糊塗,包包也遭對方偷走。林千又在IG上曬出遭到施暴的傷勢照、租屋處被翻箱倒櫃的慘況,怒斥﹕「這個人渣闖進我家,把我家毀了,把我的包全都偷走,我們法院見,40歲的大老闆,台積電供應商會幹這種事。」而賴男17日做筆錄時,聲稱拿走的部份包包是他在交往期間贈送給林千又的,且每個月都有資助林千又的開銷,因為感情破滅所以想拿回,面對媒體時還指著自己臉上的傷勢反問:「你覺得誰打誰?」隨後火速離開。對此,命理師沈嶸通靈林千又與賴男的緣分,發現兩人從交往至今都是「刑剋」關係,兩人是此生才認識,並沒有前世關係。沈嶸表示,賴男之所以追求林千又,只是將她視為戰利品而想得到她,對她並不是真愛,而林千又其實也知道自己跟賴男並不適合,但又深深受到賴男雄厚的事業財力所吸引,兩人在一起時林千又總覺得某方面受到賴男控制,導致自己難以離開他,遲遲放不下這段感情。賴男確實會用某種手段控制林千又,以維持跟林千又的關係,賴男也深知維持這段關係是要付出代價的,正因兩人對彼此都不是純粹的愛,所以才產生了「刑剋」,跟刑剋對象在一起,雙方必定會有破財、運勢低落或健康損害,對照現在林千又稱被毆打、賴男不甘財務損失等情況,完全就是「刑剋」關係會有的狀況。至於這時候也趁亂跑出來批評林千又「賤人小三,害人家離婚還破壞人家家庭」,是賴姓富商友人的郭姓男子,與林千又隔空互嗆火藥味濃厚,命理師沈嶸則透露這兩人關係「不單純」!經沈嶸老師通靈發現,林千又與郭男前世就結下深仇大恨,兩人是「惡緣」,此生郭男是來向林千又尋仇的,起因是前世的財務糾紛,前世林千又以不正規手段從郭男手中拿走一大筆錢,郭男認為自己受到欺騙,因此懷恨在心,此生「只要有機會就不會讓林千又好過」。與其說整起事件是林千又與富商賴男的糾紛,更準確來說一切的導火線是林千又與郭男的前世冤仇。沈嶸指出,林千又正處於「自刑(自我刑剋)」狀態,目前惡業爆發,整個人彷彿當機一樣,運勢負分,若不盡快跳脫,就會產生情緒障礙,最後會侵蝕身心,導致生病,並將所有的機會、人脈、賺錢門路通通斬斷。沈嶸也提醒,如果你發現跟某人有以下狀況,兩人就可能是「刑剋」關係:相處時總覺得壓力很大彼此三觀不合,價值觀有衝突話不投機,也改變不了對方對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沒有同理心對方試圖在某方面控制你,如經濟大權、生活方式等雙方一定會爆發糾紛、失和、感情破裂等衝突沈嶸呼籲大家務必檢視身邊的關係,勿與「刑剋」的人往來,否則會引發如癌症、健康損傷、運氣極差、賺不到錢等重大損害。另外,平時一定要與人為善、以和為貴,尤其道德不可有瑕疵,不可欺騙、傷害他人,否則若結下「惡緣」沒有化解,因果難逃,下一世仍會繼續產生不良的糾葛。《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冬天補充「六款維生素」!有效維持免疫系統健康
冬天來臨,在氣溫變化之下一不小心就會生病,為了照顧好身體就要透過食物來補充營養,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營養品能幫助你補充每日所需的維生素,保持身體和大腦的健康。根據《NEW YORK POST》報導指出,在冬天這些維生素不可或缺,建議每日攝取這五種營養,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B6、鋅、Omega-3。1. 維生素C首先「維生素C」,是需要定期攝取的維生素,香蕉和柳橙汁則是維生素 C 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不但具有多種功能,包括:協助保護細胞並保持健康,維持健康的皮膚、血管、骨骼和軟骨;以及協助傷口癒合。另外,根據英國國家衛生服務(NHS)表示,19至64歲的人每天需要攝取40毫克的維生素C,通常日常飲食應該能夠滿足所需量。因此,建議不要攝取過多的維生素 C,因為它可能有害,但服用少於 1,000 毫克的維生素 C 就沒有問題。2. 維生素D再來是「維生素D」,對免疫方面至關重要,在許多食物中維生素D並不是一種天然成分,但可以從強化牛奶、強化麥片和富含脂肪的魚,以及直射陽光中獲取。維生素 D 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可能減少自體免疫疾病(如糖尿病、氣喘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但只有在維生素 D 存在時,身體才能吸收鈣,因此維持骨骼健康也不能少。根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它還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和神經保護特性,支持免疫健康、肌肉功能和腦細胞活動。然而,皮膚產生的維生素D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季節變化的時間。在冬季,維生素D的產生可能會減少,甚至完全缺乏,因此確保每天攝取是非常重要。因此建議,19歲及以上成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IU(15微克),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是800IU(20微克)。最近,根據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建議的維生素D飲食攝取量可能太低,無法達到某些人(尤其是患有心臟病者)的最佳水平。3.維生素B6接著是「維生素B6」,根據Medline Plus表示:「在冬天和流感季節,維生素B6對於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健康特別重要。」可以從這些食物攝取,包括香蕉、金槍魚和鮭魚、豆類、牛肉和豬肉、堅果、家禽、鷹嘴豆、全穀物和強化穀物。實際上,缺乏維生素B6是常見的,缺乏可能導致抑鬱、混亂和煩躁等症狀。這種維生素有助於將食物轉化為細胞能量,有助於在冬季減少能量並增加疲勞時提供幫助,特別是患有季節性情緒障礙。根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 50歲及以下成年人的維生素B6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3毫克,50歲以上女性為1.5毫克,男性為1.7毫克。4. 鋅另外,「鋅」是一種礦物質,可以幫助增強身體的自然防禦力,特別是對抗季節性皮膚狀況和疾病,同時有助於獲得良好的睡眠。眾所周知,這種營養素被認為有助於改善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功能。根據《Healthline》聲稱,它在皮膚健康、免疫功能和細胞生長方面發揮作用,並且可能有助於保護免受痤瘡和炎症的侵害。研究表示,鋅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包括增強免疫系統、加速傷口癒合,以及降低某些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風險。若是缺乏鋅的危險因子恐包括:每天攝入不足、酗酒、基因突變和衰老,症狀可能包括腹瀉、頭髮變稀疏、嗅覺或味覺減弱、皮膚乾燥或生育問題。5. Omega-3最後「Omega-3」富含脂肪酸,在寒冷和乾燥的月份尤其重要,有助於保持皮膚濕潤。由於身體無法自然產生所需的omega-3,因此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取健康脂肪非常重要。根據《Healthline》研究顯示,Omega-3 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心律不整猝死、血栓、某些癌症(如乳癌)、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和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有關。而魚則是攝取Omega-3 的最佳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沒有心臟病史的人每周至少吃兩份魚(總共 6 盎司到 8 盎司)。6.鐵根據《 Medical News Today》報導,「鐵」對於血紅蛋白的功能至關重要,血紅蛋白是一種在血液中輸送氧氣並執行其他各種過程所需的蛋白質。鐵也能增加能量,促進孕婦健康並提高運動表現,在女性運動員中常見缺鐵問題,這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肝癌的風險。許多食物均含鐵,若難以在日常膳食攝取鐵質的人,可透過補充劑來補充。
外媒指控全球首富長期吸毒 馬斯克說話了
外媒《華爾街日報》於6日爆料指出,全球首富馬斯克多次在各地的私人派對上吸食古柯鹼、搖頭丸和迷幻蘑菇(psilocybin)等毒品,甚至提及過去瑪斯克多次離譜行為的背後,其實多少都有毒品的影子。為此,馬斯克也公開回應,表示自己曾在加州抽過大麻菸,但是在過去三年NASA的隨機性藥物抽檢中,自己的體內幾乎沒有任何藥物或是酒精的影子。根據《富比世》報導指出,馬斯克於7日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在2018年9月接受喜劇演員羅根(Joe Rogan)的Pordcast訪問期間,曾經嘗試過羅根給予的大麻煙、威士忌。馬斯克也表示,大麻在加州屬於合法產品。除此之外,馬斯克也表示,自從自己在羅根的節目上碰到大麻後,NASA就要求其進行三年的隨機性藥物測試,因為NASA一直要求SpaceX要是完全無毒的工作環境,以保持其作為唯一獲准將宇航員運送至國際空間站的政府承包商的地位。(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而馬斯克在過去三年的藥物隨機測試中,一直都呈現藥物或酒精的陰性反應,事實上,是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藥物與酒精的殘存。就連馬斯克的委任律師斯皮羅(Alex Spiro)也表示,馬斯克本人會定期的接受SpaceX所要求的隨機藥物測試,測試結果並無問題。報導中也提到,過去馬斯克也坦承使用氯胺酮(K他命),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治療憂鬱症的解離型藥物,馬斯克也曾提過,比起讓人精神委靡的精神科藥物,K他命反而更好改善憂鬱症症狀。而氯胺酮僅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作麻醉藥,但近年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其他情緒障礙的「非標籤」使用的臨床試驗已明顯增加。
黑暗校園1/國小暴力事件「11年暴增4倍」 向下劣化?老師嘆:沒法管、也管不動!
國中生割頸事件讓校園安全成為矚目焦點,查閱教育部112年1~6月最新校安通報數據,國小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共4398件,雖然僅有半年數據,但相較於101年一整年的968件,竟足足暴增4倍以上。一位國小老師透露,家庭功能不彰是主要關鍵,許多孩子愈來愈不懂得表達情緒,常常一生氣就動手,當老師尋求家長協助時,家長卻認為「大驚小怪」,讓老師嘆「沒法管,也管不動!」教育部於92年成立「校安事件通報管理系統」,其中將校安事件分為8大類,包括意外、安全維護、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管教衝突、兒童與少年保護、天然災害、疾病、其他。其中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包含各種形式的霸凌、械鬥、鬥毆、校園暴力、藥物毒品濫用、疑涉殺人、偷竊、強盜、恐嚇、賭博等違法事件。觀察101年的校安通報數據,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以國、高中較多,分別為2653件、2441件,而國小僅968件;但到了112年1~6月,國小竟暴增為4398件,已超越國、高中成為第一。不願具名的新北市國小陳老師透露,「校園發生的暴力事件的確一年比一年多,而且以前較常發生在高年級,現在向下劣化,許多三年級學生就已出現動手的情形!」陳老師說,現代父母較忙碌,沒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常常用「3C育兒」,久而久之孩子漸漸喪失與人溝通的能力,情緒控管能力也愈來愈差。「現在情緒障礙的孩子非常多!只要一生氣就會想動手或是罵髒話,有些甚至一激動就會拿剪刀想攻擊同學。」陳老師認為,有些問題是從家庭衍生而出的,當然站在學校老師的立場,會希望家長也能一起配合,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偏差行為。「很多家長會先詢問孩子,也選擇相信孩子避重就輕的回答,反而認為老師大驚小怪,認為孩子之間只是在玩鬧罷了。」如果老師持續跟家長反應,家長常常就會反過來認為老師在「幫孩子貼標籤」、「針對孩子」。教育部於92年成立「校安事件通報管理系統」,隨著家庭功能不彰,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通報日益增多。圖為新北市教育局向老師示範如何處理校安事件。(圖/報系資料照)未來台灣學會、台灣素養教育協會、瑩光教育協會、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曾在去年7月25至8月7日針對3,827位台灣中小學老師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老師最不快樂的原因是學生家庭功能不彰。查看校安通報數據,112年僅僅1~6月的兒童少年保護事件(身心虐待、遭遺棄、離家出走三日內、出入不正當場所、高風險家庭)就幾乎與101年全年數據相同,而國小數據更令人吃驚,短短半年就已有9277件!再看管教衝突,無論是國小、國高中皆翻倍成長,同樣是國小案件最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曾表示,台灣的失能家庭越來越多,過去,父母如果忙於工作,家裡至少還有爺爺、奶奶等其他大人陪伴,但現在孩子可能回到家卻空無一人,只能沉溺3C,漸漸失去現實感,不清楚偏差行為在現實生活會有什麼影響。行政院將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未成年親職、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的家庭定義為「脆弱家庭」,根據六都市政府社會局資料顯示,六都的脆弱家庭通報個案中有超過5成為兒少家庭,台北市與高雄市更是超過6成,平均單一縣市就有超過3000位孩童亟待援助。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建議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課予家長管教義務,透過罰鍰或強制參與親職教育講習等方式,落實家長職責。台灣照顧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張淑慧曾提出批評,她認為目前政府的強制親職教育大多是舉辦講座,建議應直接輔導偏差行為的個案家庭,才能從根本解決。當家庭關係相對薄弱時,社會自然會期待學校具有輔導功能,並提供法治教育以及情緒教育。林月琴建議《學生輔導法》應儘速修法,目前第4條規定高中以下學校應設置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這只是任務編制,並非正式組織,所以各縣市的運作不太一樣。如果未來打算將輔導體系納入社會安全網,組織定位必須寫得更清楚一點,才能真正落實。此外,除了校內的輔導室,林月琴認為也應建立獨立於各級學校之外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當學生與學校、老師有所衝突時,才能有更客觀的第三方。
年輕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強行就醫原來是躁鬱症影響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7歲的張先生一直以來成績優異、個性溫順,碩士畢業在即的他最近睡眠需求減少、突然花費上萬塊錢購買衣服、時常易怒、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跟身邊親近的老師同學起衝突。原以為只是讀書壓力大,畢業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偶發不受控的脫序行為導致求職困難,家屬還要時時幫忙善後。不得已之下,家屬強行帶他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助,經過醫師診治確診為躁鬱症。經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為家屬身心俱疲的日常畫上句點,張先生穩定控制病情後,順利踏入職場,重掌生活自主權。難以控制的情緒障礙 可能是躁鬱症上頭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每個人一生中有0.4%的罹病率,原因與基因遺傳、環境、生活壓力等有關。常見的症狀如週期性的情緒起伏,狂躁時呈現心情高昂、亢奮、易怒,並可能同時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需求減少、只要睡一點點就覺得精力充沛,自我膨脹、自大,甚至會有誇大的妄想等。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李佳儒醫師表示,躁鬱症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部分的患者第一次發病以鬱期為表現,因此被認為是憂鬱症,直到後期開始出現躁期症狀才改診斷為躁鬱症,但也有為數不多的個案一生當中只有出現躁期、沒有鬱期。躁鬱症患者常常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例如過度購物、跟他人起衝突、危險駕駛出車禍等。在自我膨脹的情況下,往往使患者不容易察覺自身病狀,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若身邊親友放任不管,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甚至影響到患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醫師籲藥物與心理治療缺一不可李佳儒醫師指出,躁鬱症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通常涵括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及抗憂鬱劑,幫助平衡情緒跟減輕症狀,除了一般藥錠外,可透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為鼓勵國人正視精神疾病與穩定治療,長效針劑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心理治療的部分,對於情緒管理、調整思考的彈性,以及適應對外壓力,都是患者與心病抗戰時必經的過程。「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病情,包括維持健康飲食習慣、規律作息與用藥,以及充足睡眠,減少不必要壓力,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由於躁鬱症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李醫師補充,最新研究發現,躁鬱症倘若一再復發,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只要病人復發次數越少,除了可降低對大腦的傷害,亦可把時間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害怕社會貼標籤?長效針劑助患者重掌生活許多躁鬱症患者重回職場,最擔心不被社會接納,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排斥副作用而抗拒吃藥,或因工作繁忙而忘記按時服藥、覺得每天要吃很多藥而感到困擾。然而,長效針劑的出現可謂是患者的一大福音,藥物持續時間長、每月施打一次即可,且能讓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穩定、波動較小,更不用擔心他人對吃藥投以異樣眼光,病人在意的副作用較少,讓生活更趨理想日常。什麼樣的患者適合打長效針劑?李佳儒醫師坦言,除了對成份過敏,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發現特定不適合施打的族群,不過實際情形還是應依據醫師專業診斷,才能依個案的病情予以適量的劑型,讓患者盡快走出陰霾、撥雲見日,重新掌握自己光明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