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機構
」 以色列 普丁 黎巴嫩 爆炸 俄烏戰爭二戰已結束近80年 阿根廷男子收藏大量納粹德國槍械慘遭逮捕
阿根廷警方近日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郊區基爾梅斯市(Quilmes)的一戶民宅中查獲大量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武器與希特勒時代的紀念品,同時也逮捕收藏的男子。據了解,該名男子擁有超過60件武器,其中包括43把印有納粹標誌的步槍、15把手槍、5把刺刀及一挺機槍。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除此之外,當地警方還在楠梓的住所內發現納粹旗幟、軍裝、帽子、頭盔以及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半身像。據了解,本次行動是由阿根廷聯邦警察發起,並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屠殺紀念館(Buenos Aires Holocaust Museum)人員的協助下展開,其目的主要是執行國家的反歧視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當地警方表示,該名男子因其行為,遭到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聯邦警察調查,而阿根廷警方也在該名男子出國旅行後便開始對其進行追蹤,最終,阿根廷警方鎖定該名男子位於基爾梅斯市的住所,並從中搜出大批非法藏品。報導中提到,許多納粹戰犯在二戰結束後選擇逃往南美洲,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集中營主管艾希曼(Adolf Eichmann)。艾希曼曾在阿根廷隱匿多年,直至被以色列情報機構捉拿歸案並帶回受審。而阿根廷就是在如此背景下,成為二戰後納粹逃亡的聚集地之一,阿根廷政府也因為這段歷史不斷受到關注,後續這些納粹逃亡官員與納粹意識形態就成為阿根廷政府打擊的對象。布宜諾斯艾利斯警方表示,這次行動的成功不僅是對反歧視法的有效執行,也是對納粹相關違法行為的有力回應。報導中也提到,阿根廷安全部隊曾於2023年對一間在網上販售納粹主義書籍的書店進行突襲調查,最後直接查封該間書店。(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以色列巴士站疑遭恐攻!卡車「衝進人群」釀33傷 肇事者遭擊斃
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27日疑似發生恐攻事件,一輛卡車在當地時間上午10時08分(台灣時間下午4時08分)衝進一個人群聚集的公車站,造成至少33人受傷。外媒指出,由於該地區靠近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總部和幾個以色列國防軍情報單位的所在地,因此這起事件被認為可能具有恐怖攻擊性質。半島電視台還指出,有當地記者向他們透露,該名卡車駕駛已經被目擊該起事件的持槍平民擊斃。綜合外媒報導,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Telaviv Yafo)的格利洛特(Glilot)社區,發生疑似「車禍式恐怖攻擊」,一輛大卡車刻意在上午10點左右的交通繁忙時段,開車衝進阿哈朗雅瑞夫大道(Aharon Yariv Boulevard)上的一處公車站。外媒指出,由於事發當時,公車站內等車的人潮眾多,還有1輛巴士正停靠在巴士站等候乘客下車,其中甚至有許多是反應緩慢的老人家,因此這輛卡車的衝撞造成至少33人受傷,其中6人傷勢嚴重,甚至有1人有生命危險。以色列紅大衛盾會(MDA)發言人指出,目前已知有6人傷勢嚴重、7人傷勢中度、20人輕傷,另外有4人因為目擊事件感到身心不適,列為嚴重焦慮症。所有傷者都已經被送往附近醫院救治。以色列警方發言人埃赫羅尼 (Asi Aharoni) 告訴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襲擊者「已經遭到制服」。而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則表示,一名來自以色列雅法的記者阿貝德‧阿布‧沙德(Abed Abou Shhade)告訴他們,卡車司機是一名來自特拉維夫北部的巴勒斯坦公民,且「目擊這起事件的平民一看到司機是誰就殺死了他。」不少外媒指出,由於事發地點靠近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總部和幾個以色列國防軍情報單位的所在地,因此這起事件被認為可能具有恐怖攻擊性質。
士兵數日內現身烏克蘭戰場 澤倫斯基:被迫在歐洲對抗北韓
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6日晚間表示,警告北韓士兵可能在未來數日出現在俄烏戰場上,這些北韓士兵會與俄羅斯共同作戰。澤倫斯基也哀怨表示「烏克蘭被迫在歐洲對抗北韓士兵」。根據《基輔獨立報》報導指出,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正越來越依賴北韓作為盟友,隨時可能將北韓士兵派往戰場對抗烏克蘭。」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推測,北韓部隊已在前往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Kursk)的途中,以協助莫斯科應對烏克蘭自8月展開的攻勢。澤倫斯基於25日表示,俄羅斯可能於27至28日派遣北韓士兵至戰區。據稱這些士兵正在俄羅斯東部的五個軍事訓練場接受訓練,地點包括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卡(Ekaterinoslavka)、克尼亞澤-沃爾孔斯科耶(Knyaze-Volkonskoe)、謝爾蓋耶夫卡(Sergeevka)、烏蘇里斯克(Ussuriysk)和烏蘭烏德(Ulan-Ude)。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雖然美國官員尚未證實南韓媒體關於北韓士兵將直接參戰的報導,但美方估計北韓部隊數量可能達數千人。報導中也提到,美方和南韓兩國對北韓派兵的數字估計略有不同。美國官員曾推測約3000名北韓士兵正在俄羅斯受訓,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總數可能增加。南韓情報機構則向國會表示,預計到12月北韓駐俄部隊可能達1萬人,基輔方面則稱已有近1.2萬名北韓士兵赴俄,其中包括500名軍官與3名將領。澤倫斯基表示,隨著北韓參戰的風險增加,戰爭有可能擴大,他呼籲西方盟國必須加強支持烏克蘭的決策。澤倫斯基強調「國際社會完全有能力阻止戰爭擴大,僅有抽象的言辭無法達成,必須採取具體行動。」此外,南韓總統尹錫悅也在24日表示,考慮到北韓的軍事活動日益增多,南韓可能重新檢視其禁止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的政策。目前南韓現行法律禁止政府向衝突地區輸出武器,但由於俄羅斯和北韓的軍事合作愈加密切,首爾多次暗示政策可能出現變動。
又一證據曝光!北韓士兵現身俄軍營直呼「好累」 傳23日將部屬至前線支援
近期一直有消息指出,北韓派遣大量士兵遠赴俄羅斯,即將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事。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一直沒有針對此事發表回應,但如今有有更直接的證據曝光,一群北韓士兵在俄羅斯一處軍營抽菸,甚至用著韓語表示「好累啊」,而如此畫面也被人用鏡頭拍攝下來。據了解,一個自稱是俄羅斯獨立媒體頻道「ASTRA」於22日在TG頻道釋出兩部影片,影片中有3至4名疑似為北韓士兵的人,正站在冰天雪地的戶外抽著菸,彼此之間甚至使用韓語進行溝通,有提到「好累呀」(힘들다야)、「太晚了」(늦었어)等語。而影片拍攝者也使用雅庫特語說明「從朝鮮來的帥氣盟友們,表示希望戰爭到此為止」。根據ASTRA的說明,透過地理定位,推斷影片中的地點就是在濱海邊疆區謝爾蓋耶夫卡(Sergeyevka)村的第 127 摩托化步兵師第44980部隊。另外根據「網絡磨坊」(КиберБорошно)先前的調查指出,過去也曾出現在謝爾蓋耶夫卡當地拍攝的影片,內容疑似是北韓士兵在進行軍事訓練的畫面。而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根據烏克蘭情報總局(GUR)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透露,北韓軍隊即將於 23 日抵達庫爾斯克前線。報導中提到,庫爾斯克州(Kursk)位於烏克蘭東北部,鄰近蘇米州(Sumy),自2023年8月烏克蘭軍隊越過邊界發動突襲後,目前烏克蘭軍隊已占領數百平方公里的領土。如果北韓軍隊被部署至該地,將有可能會被用於阻止烏克蘭軍隊的推進。有西方情報機構估計,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入侵戰爭以來,約產生60萬名俄羅斯軍人傷亡。隨著北韓軍隊派兵俄羅斯的可能性增加,立陶宛等部分國家呼籲西方陣營也應向烏克蘭派兵支援,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目前並未改變「不派遣美軍直接參與」的想法。
南韓情報機構爆料 指稱北韓派軍援助俄羅斯
南韓國家情報院(NIS)近日表示,北韓已派遣軍隊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這一消息如果屬實,代表著有第三國正式介入俄烏戰爭。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日前就表示,北韓正準備派遣一萬名士兵加入俄羅斯的軍隊中,而南韓情報院進一步表示,從8日至13日這段時間,俄羅斯海軍船艦已將1500名北韓特種部隊運送到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這些北韓軍隊持有偽造的身分證件,同時也已換上俄羅斯軍隊的制服,現階段是駐紮在俄羅斯軍事基地進行適應訓練。NIS同時發布一些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海軍船隻在北韓港口附近活動的跡象,同時也提到在烏蘇里斯克(Ussuriysk)和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兩個地區有大規模的北韓士兵正在集結。與此同時,有外媒報導指稱,北韓可能向俄羅斯派遣了4個旅、共計1.2萬名士兵,但NIS目前尚無法核實這個消息。報導中提到,如果北韓真的派遣軍隊援助俄羅斯,將是北韓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首次參與大規模外國戰爭。北韓目前擁有約120萬軍隊,但自韓戰後並未直接參與過大型衝突。許多專家認為,即便有北韓軍隊的參與,到底能為俄羅斯提供多少還有待商榷,因為北韓軍隊的裝備相對落後,且缺乏現代化戰爭經驗。但也有專家指出,北韓很可能與俄羅斯達成了某種技術交換協議,以此來獲得與核武器及導彈計劃相關的高科技武器技術。消息曝光後,南韓總統尹錫悅召開緊急安全會議,強調北韓派遣軍隊參與俄烏戰爭,這是對韓國及國際社會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否認使用北韓士兵,並表示這些消息是「假新聞」,而北韓官方媒體則尚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也有專家表示,北韓可能派遣的不僅是戰鬥士兵,還有技術人員、工程師和軍事情報官員,協助俄羅斯使用北韓的武器並觀察其在戰爭中的實際表現。
傳以色列有意「數周內」結束黎巴嫩行動 納坦雅胡承諾「不動伊朗石油設施」
隨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逐漸升溫,再加上伊朗對以色列發動飛彈襲擊,外界擔憂以色列可能會攻擊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但目前有消息指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已經對美國總統拜登承諾,不會攻擊伊朗的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兩名官員表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近日告訴美國總統拜登,以色列軍隊僅會打擊伊朗的軍事目標,而不會對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下手。報導中認為,以色列此舉被視為接受美國要求的「克制」,以避免擴大衝突的風險。伊朗在過去2週內對以色列發動了導彈襲擊,這也是近半年內第2次的直接攻擊,此舉也讓中東地區擔憂局勢可能惡化,甚至演變成兩國之間的正面軍事對抗。報導中指出,以色列的反擊行動將在11月5日美國選舉前進行,希望能避免給人「干涉美國選舉」的印象,同時也能避免被伊朗視為軟弱。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的石油設施,可能會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影響全球市場;而攻擊核設施則可能導致衝突全面升級,甚至可能迫使美國直接介入軍事行動。相比之下,納坦雅胡選擇攻擊軍事設施的計劃,讓美國感到安心。在結束通話後,美國總統拜登決定向以色列派遣強大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增強以色列的防禦能力。美國五角大樓隨後宣布將派遣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到以色列,並派遣約100名美軍人員,該系統預計在未來幾天內抵達。以色列摩薩德(Mossad)情報機構的前情報主管帕爾蒂(Zohar Palti)表示,納坦雅胡必須在美國「呼籲克制」與國內要求「強力回應」之間取得平衡。帕爾蒂認為「伊朗已經失去了過去的克制,以色列勢必要針對飛彈襲擊事件回應必須回應。」但帕爾蒂也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以色列也難以對伊朗開戰。1日當天,伊朗對以色列發射了近200枚彈道導彈,導致一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喪生,至少兩處軍事設施遭到破壞。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表示,這次襲擊旨在「恢復平衡和嚇阻」。以色列情報主管帕爾蒂認為「上次我們的回應沒有傳達正確訊息,因此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在克制和報復之間的選擇。」
「水門案」記者爆料:川普卸任後與普丁通話7次 還偷送新冠檢測儀
揭穿水門案醜聞的《華盛頓郵報》知名記者伍德華(Bob Woodward),即將在下週出版他的新書《戰爭》(War),如今該書搶先披露,前美國總統川普自卸任以來,已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多達7次的私人通話,並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秘密向普丁寄送了COVID-19檢測儀。據美聯社的報導,伍德華的新書《戰爭》預計在下週出版,書中部分內容被搶先披露給媒體,包括川普與普丁的故事。該書聲稱2024年初,川普在位於佛州的海湖莊園裡,命令1名助手離開辦公室,以便與普丁通話。據未透露姓名的助手表示,自川普卸任以來,他與普丁可能還有另外6次通話。書中甚至爆料,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川普擔任總統時,曾秘密向普丁寄送了當時非常稀缺的雅培便攜式COVID-19檢測儀,供普丁個人使用。據稱普丁當時特別擔心感染新冠肺炎,而且他也要求川普不要公開這個秘密,因為這可能會對川普的政治形象造成傷害,「我不希望你告訴任何人,人們會因此責怪你,而不是我。」本書作者伍德華已在《華盛頓郵報》任職超過半世紀,他因在1970年代報導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政治醜聞「水門案」(Watergate scandal)而聲名大噪,日後更經常撰寫有關政府高層的爆炸性消息。關於川普與普丁持續聯繫的說法,伍德華聲稱資訊來源是1位未在書中透露姓名的川普助手。這位助手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僅表示2人之間的聯繫可能多達7次。對此,川普競選團隊對伍德華的新書進行了猛烈抨擊,並稱他為「徹頭徹尾的無賴」,還形容他「遲鈍、懶散、無能,總體上是個沒有個性的無聊傢伙」,但並未回應書中的具體指控。川普競選團隊的通訊總監史蒂文·張(Huyen Steven Cheung)在聲明中表示:「伍德華編造的這些故事都不是真的,都是出自一個瘋狂、精神錯亂的人之手,他患有嚴重的『川普妄想症』。」他還提到,川普並未因為這本書接受任何採訪,且川普正在為伍德華舊書的內容,對其提起訴訟。而克里姆林宮也否認了伍德華書中關於川普與普丁通話及提供新冠檢測儀的爆料。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指出,「這不是真的」,並稱這是在選舉前的「典型假新聞」。雖然卸任美國總統有時會與外國領導人會面,而實際上,川普就曾在海湖莊園接待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匈牙利總理奧班等人,但這些會面都是公開的,而且川普還與客人合影。然而,前總統川普未經現任政府批准下,就與美國的主要戰略對手私下交談,尤其是在美俄2國在歐洲戰爭立場對立的情況下,顯得極為不尋常。而且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拜登還沒有與普丁通話。川普對克里姆林宮領導人的好感,長期以來讓他的許多手下官員感到困惑,並引發了多次調查,也令共和黨的國家安全專家感到擔憂。美國情報機構近幾年還得出結論,俄羅斯政府干預了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幫助川普擊敗前國務卿希拉蕊,不過前聯邦調查局局長、時任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事後調查並未發現川普團隊與俄羅斯之間存在任何勾結。
黎巴嫩呼叫器引爆案最新進展曝!知情官員證實:台廠金阿波羅「全然不知」
黎巴嫩9月17日發生呼叫器(BB Call)爆炸事件,導致37人死亡、逾3000人受傷,而以色列也被定調為此次襲擊的幕後黑手,事發後台灣廠商「金阿波羅公司」遭爆出,釀成重大傷亡的呼叫器疑由該公司製造提供,金阿波羅公司董事長許清光還一度被士林地檢署帶回偵訊。對此,以色列、黎巴嫩等知情官員證實,金阿波羅對以色列的呼叫器引爆行動並不知曉。台灣電子製造商「金阿波羅」(Gold Apollo)捲入黎巴嫩BB Call大規模引爆案,由於此事涉及中東戰事,恐引起國安問題,士林地檢署主動剪報分案,並於上個月前往金阿波羅公司、BAC在台辦事處等4處展開搜索,並以證人身分約談金阿波羅董座許清光、BAC公司在台辦事處負責人吳姓女業務,經士檢檢察官複訊後,諭令許清光、吳女無保請回。針對遭控製造爆炸BB Call,金阿波羅公司火速發布聲明稿,強調呼叫器是由匈牙利合作夥伴BAC公司生產,金阿波羅僅提供商標銷售,雙方只是「商標授權」的合作關係,「針對此次媒體報導中的呼叫器機種AR-924,我司澄清此機種屬於BAC公司生產並銷售的產品,我司僅提供品牌商標授權,與該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無關。我司始終遵循相關法規,並與合作夥伴保持透明合規的合作關係。」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多年前便開始企圖滲透進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並著手策畫該起「呼叫器引爆行動」,摩薩德先是構想出設有爆炸裝置的對講機,接著將設備運進以色列境內組裝,最後再販售給完全不知情的真主黨,不僅成功達到竊聽效果,更讓真主黨傷亡慘重,大大削弱其武裝勢力。至於台廠金阿波羅是否參與其中?對此,以色列、黎巴嫩、美國等官員接受華郵記者訪問時透露,負責接洽通訊設備交易且獲得真主黨信任的,是一名金阿波羅公司在中東的女性前銷售代表,而金阿波羅對以色列的計畫並不知情,不過針對該名銷售代表的真實身分與國籍,官員則拒絕透露。
華裔女疑涉間諜案 德國被逮補
德國檢察機關在當地時間1日表示,本周逮捕了一名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工作的中國女子。指控她將德國一個主要機場的航空貨運中心情報,傳遞給另一名中國男性間諜。而今年4月,有3名德國公民因涉嫌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可用於軍事目的、潛在幫助強化中國海軍力量技術而被逮捕。據路透指出,過去一年德國總理蕭茲的對華政策進行調整,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要去風險,減少德國對中國供應鏈和生產鏈的依賴程度,以降低戰略風險。對中國定位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與系統性對手。新的對華政策引起北京不滿,兩國關係的緊張程度明顯上升。據VOA美國之音報導,對此事件,德國聯邦檢察官發表聲明指出,根據德國隱私規定,這名女子的身份暫定為Yaqi X.,是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被逮捕,因涉嫌為中國情報部門工作,利用在一家為機場服務的物流公司工作的便利,將航班、貨運(包括軍事裝備)和乘客資訊提供給中國。之後有可能提出起訴,並已對她住的公寓和工作地點進行搜查。德國檢方聲明表示,從2023年8月到今年2月中旬,該名女嫌犯多次向德國華裔公民郭建(Jian Guo)傳遞情報。另據美聯社指出,郭建是極右翼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赫(Maximilian Krah)的助手,已於4月因涉嫌從事向中國提供情報被捕。德國檢察官表示,傳遞的情報主要是有關軍事裝備以及與德國軍工企業有聯繫的個人訊息,但並未透露情報的具體內容。據路透報導,已就此事向中國駐柏林大使館提出置評要求,但沒有得到回應。
捲入真主黨Call機連環爆炸案 匈牙利情報單位約談BAC執行長
黎巴嫩近日發生多起真主黨(Hezbollah)成員使用的呼叫器和對講機連環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39人死亡、超過3000人受傷,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而現在爆炸案的源頭則認為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BAC Consulting KFT(BAC)公司涉有重嫌,該公司的執行長阿奇迪亞科諾(Cristiana Barsony-Arcidiacono)因此多次被匈牙利情報機構約談。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現年49歲的阿奇迪亞科諾擁有義大利和匈牙利血統,他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採訪時表示,自己的公司並未生產涉案的呼叫器,聲稱自己「只是中間人」,試圖澄清公司的角色。但這番說法與台灣呼叫器製造商金阿波羅的聲明產生矛盾。據了解,金阿波羅於18日發表聲明,強調涉案的呼叫器實際是由BAC公司製造的。金阿波羅強調,自己除了授權商標外,並未參與任何製造過程。後續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的政府也回應表示,BAC公司是一家貿易中介公司,並未在匈牙利境內設立製造或營運據點。聲明中甚至提及,該公司在國內沒有生產設施。後續匈牙利政府國際新聞辦公室也於18日發布聲明,宣布情報機構已展開調查,並多次約談巴索尼–阿奇迪亞科諾。目前也有消息指稱,匈牙利的憲法保護辦公室(Constitution Protection Office, AH)也參與調查,同時也表示,涉案的呼叫器從未出現在匈牙利境內。目前,匈牙利情報機構正積極調查BAC公司的角色和責任,但多方的矛盾說法使得調查變得更加複雜。
以色列「斬首空襲」生效 黎巴嫩真主黨10指揮官喪命
以色列日前對黎巴嫩貝魯特(Beirut)南部發動空襲,此舉導致真主黨(Hezbollah)高級指揮官阿基爾(Ibrahim Aqil)和至少10名指揮官喪命。以色列國防軍(IDF)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表示,阿基爾是精英拉德萬部隊(Radwan Force)的成員,先前曾被指控計劃突襲以色列北部加利利(Galilee)的社區,而在近日的空襲行動中,阿基爾與其他指揮官一起被擊斃。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真主黨目前已證實阿基爾的死亡,稱其在「2024年9月20日於貝魯特南部郊區的一次卑鄙的以色列暗殺行動中」被殺。黎巴嫩衛生部表示,以色列這次空襲造成至少14人死亡,66人受傷,達希耶(Dahiyeh)地區的一棟多層建築被夷為平地。而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表示,這些指揮官當時「藏身於住宅樓的地下,利用平民作為人肉盾牌」。報導中也提到,阿基爾因涉嫌參與1983年對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和海軍陸戰隊軍營的襲擊,共造成超過300人死亡,後續被美國懸賞700萬美元。近期真主黨成員的傳呼機和對講機,因為在黎巴嫩多地「同時爆炸」,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人受傷,這也讓真主黨一躍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一開始以色列拒絕對此評論,但後續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表示,這次IDF與安全機構辛貝特(Shin Bet)、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的「卓越成就」,讓戰爭進入了「新階段」,間接坦承爆炸事件為以色列所籌備。而在於近期的空襲行動中,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進行廣泛的空襲,以色列方面稱稱擊中超過100個火箭發射器和其他「恐怖分子目標」。真主黨則表示後續有對以色列北部的軍事目標發動了襲擊。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黎巴嫩外長哈比卜(Abdallah Bou Habib)則譴責以色列的行動,稱其「故意破壞」實現加薩走廊(Gaza)停火的外交努力。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農(Danny Danon)則反駁,表示以色列不會允許真主黨繼續挑釁。目前由於以黎兩國持續交火導致局勢緊張的關係,美國和英國已敦促其公民不要前往黎巴嫩。美國白宮表示,正積極進行外交斡旋,以防止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衝突升級。英國外交部則建議人們「趁著商業航線仍正常運作時,馬上離開黎巴嫩」。(圖/達志/路透社)
她聽呼叫器響「剛要拿給爸就爆炸」 黎巴嫩9歲女童臉被炸爛慘死
黎巴嫩17日起接連發生了次大規模呼叫器(BBCall)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2人死亡、近3000人輕重傷,死者中包含兩名不到12歲的兒童,其中一位9歲女童法蒂瑪(FatimaAbdullah)的葬禮18日舉行,這名女童在事發當天是因為發現父親的呼叫器響起,正巧要拿給對方時就發生爆炸,造成她臉部嚴重受創慘死。呼叫器爆炸重創黎巴嫩真主黨,但也造成無辜民眾受害。(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法蒂瑪的葬禮18日舉行,葬禮地點位在黎巴嫩貝卡谷(Bekaa Valley),這是一個與敘利亞接壤的農村,據傳也是真主黨成員的聚集地之一。在17 日的爆炸中,很多死傷者都是來自貝卡谷和首都貝魯特南郊的達希耶(Dahieh),這些地方都被認為是真主黨的據點。當地民眾湧入法蒂瑪葬禮哀悼。(圖/翻攝自X)前往墓地前,大批為法蒂瑪哀悼的民眾紛紛聚集在廣場上,其中有許多是法蒂瑪的同學,臉上滿是悲傷與震驚。宗教領袖帶領他們祈禱時,許多婦女為法蒂瑪的母親擦拭眼淚。根據報導,法蒂瑪今年升上小學4年級,爆炸案當下是她開學第一天。對英文深感興趣德法蒂瑪,剛回到家就待在客廳讀英文,由於父親將呼叫器擺在廚房,貼心的她聽到聲響後想拿給爸爸,沒想到剛拿起來就發生爆炸。當地民眾湧入葬禮為呼叫器爆炸死者哀悼。(圖/達志/美聯社)另據法蒂瑪的表親蘇瑪雅(Sumaya Mousawi)表示,她的家鄉納比希特(Nabi Sheet)至少有30人因爆炸受傷,許多人傷及眼睛或腹部,報導稱,前來哀悼的人們還高喊「敵人就是用這個小裝置殺了我們、殺了我們的孩子法蒂瑪」,同時警告以色列將為其所為付出代價,「我們不害怕,敵人躲在避難所,但我們沒有」,「我們有飛彈,我們很強大,已經做好戰爭的準備」。黎巴嫩為什麼還在用呼叫器。(圖/達志/美聯社)黎巴嫩衛生部長菲拉斯(Firas Al-Abiad)指控,呼叫器爆炸是以色列有計劃的襲擊,透過發出信號引爆呼叫器內的炸彈,造成至少12人死亡,而真主黨成員為何仍使用呼叫器?原因是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Nasrallah)認為以色列會透過高科技戰術,因為若使用手機,以色列可能藉此透過手機定位成員,他因此呼籲成員改用呼叫器,因為呼叫器接收訊息時不會暴露用戶的位置或個人資訊,未料採取了低科技對策,還是不敵以色列情報機構所精心策劃的攻擊行動。當地民眾湧入法蒂瑪葬禮哀悼。(圖/翻攝自X)
真主黨成員集體遇襲!專家:交貨前被裝炸藥 用意疑是「強力威嚇」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訊息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下午集體爆炸,造成至少9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被指為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然而摩薩德究竟如何控制呼叫器爆炸,外界對此議論紛紛,各種推測紛紛出爐,包含迫使電池升溫過熱引發爆炸、透過電子訊號造成的物理破壞等。而最新推測指出,爆炸的原因可能異常簡單,即攻擊事件策畫者滲透進供應鏈環節,在供應商不知情的狀況下,提前安裝了帶有爆裂物的零件,這個會爆炸的部件可能在呼叫器中被放置幾個月甚至幾年,然後在接受到引爆指令後爆炸。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在呼叫器爆炸事件發生後,引起許多猜測,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攻擊者掌握了某種遠端迫使呼叫器電池異常升溫直到爆炸的技術。不過網路安全專家羅伯特‧格雷厄姆(Robert Graham)駁斥了這個說法,「讓電池做到燃燒之外的任何事,是非常困難且令人難以置信的。」另一種由美國退役海軍少將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提出的推測是,「我懷疑是利用某種網路或射頻訊號,針對呼叫器零件的物理缺陷進行攻擊,造成這些設備爆炸。」不過多倫多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教授迪帕‧坎德爾(Deepa Kundur)表示,她懷疑這起爆炸事件起因是「供應鏈部署」。坎德爾表示,在這樣的攻擊行動中,策畫者會滲透到呼叫器的上游供應鏈,在供應商不知情的狀況下製造內建炸藥的關鍵零件,這些具爆炸功能的零件可能在呼叫器中被安靜放置幾個月甚至幾年,直到接收到引爆訊號後爆炸。根據《路透社》報導,一名真主黨內部人士的發言佐證了這種說法,該人士指出,爆炸事件發生後,他們發現真主黨特工使用的呼叫器疑似被改裝,內部有一塊含有3克爆炸性物質的面板,可用於接收訊號,爆炸當時全部呼叫器同時收到一條訊息,之後一同引爆,懷疑這起爆炸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策畫,目的可能是要透過爆炸,識別真主黨秘密成員,以及打擊真主黨士氣。綜合外媒報導,今年2月間,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Sayyed Hassan Nasrallah)才下令成員停止使用智慧型手機,以免位置、通訊內容遭以色列監視。約半年前,真主黨訂購了3000多台台灣「金阿波羅」公司名下出產的「AP924」型號呼叫器,到貨後陸續發送給成員使用。金阿波羅公司大樓會議室中展示的尋呼機。。(圖/達志/路透社)目前,以色列方面既沒有證實,也沒有出面否認這次攻擊事件是否是其所為。但華盛頓研究所的社會科學家馬修‧萊維特(Matthew Levitt)表示,「無論如何,這對以色列來說都是相當強烈的訊號,宣示他們滲透了真主黨的安全管道」。 萊維特認為:「以色列正在加大力度,要通過一些『非全面戰爭』的方式,向真主黨傳達嚇阻的信息。」
外傳以色列主導呼叫機爆炸 外媒分析:以黎情勢將「重大升級」最重開戰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訊息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下午集體爆炸,造成至少9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被指為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英國《衛報》分析,摩薩德長期參與暗殺哈瑪斯及真主黨領袖,一旦被證實涉入這起攻擊,將造成以黎情勢的「重大升級」,最嚴重恐怕將使以色列與黎巴嫩開戰。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衛報》國防與安全編輯沙巴格(Dan Sabbagh)針對這起事件發表評論,表示這起攻擊若被證實是由摩薩德策畫,以黎情勢恐將出現重大升級。曾合著多部以色列情報相關著作的作家梅爾曼(Yossi Melman)也強調,發生爆炸的呼叫器似乎是「最近才提供」給真主黨成員,「我們知道摩薩德有能力一再滲透真主黨」,但對於此舉的背後戰略提出質疑。梅爾曼警告,「這將提升邊境危機升級成戰爭的可能性」,認為這起攻擊雖然令人驚訝,但卻無法改變更廣泛的戰略格局,因此是:「看不出有什麼實質幫助」,但可預見真主黨必須採取某種回應。以色列國家安全局(簡稱辛貝特,Shin Bet)則宣稱,17日有情報指出真主黨計畫在黎巴嫩遠端引爆一個爆炸裝置,殺害一名以色列前官員;這代表呼叫器爆炸有可能是以色列對此的回應與警告。外媒指出,這並非以色列首次涉入暗殺或發動這類大規模攻擊,但結果都不如預期,甚至適得其反。1996年1月,哈瑪斯在加薩的首席炸彈專家、外號「工程師」的艾亞許(Yahya Ayyash )因手機爆炸身亡。他被指稱為以色列公車自殺式攻擊的幕後黑手,但他的遇刺並未緩解攻擊危機,反而引發新一波公車爆炸攻擊。1997年,哈瑪斯領袖邁沙阿勒(Khaled Meshal)在約旦險遭暗殺,這起襲擊由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授權,在時任政治領袖邁沙阿勒的耳朵中注入毒藥。但邁沙阿勒逃過一死後,有多名以色列特工因此被捕。這起事件促使約旦國王胡笙撕毀和平協議,要求除非以色列提供解毒劑,否則就要「絞死幕後策畫者」。以色列事後交出解毒劑,顏面大失。2010年2月,哈瑪斯武裝部隊創始人艾爾馬伯(Mahmoud al-Mabhouh)在杜拜下榻的酒店房間遭11名偽裝身分的刺客殺害。哈瑪斯指控以色列策畫了這起暗殺,而杜拜當局公布的監視器畫面也能對此提供佐證。以哈2023年10月開戰以來,針對哈瑪斯高層的暗殺企圖更加頻繁,8月時哈瑪斯政治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在德黑蘭遭遇爆炸身亡。伊朗則對此發出警告,稱將對以色列採取直接軍事行動。儘管伊朗並未實質發動攻擊,但隨著以哈戰爭進入第2年,與真主黨的緊張情勢也再攀高峰。
黎巴嫩真主黨BB Call同時爆炸!導致9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用於通訊的傳呼機(俗稱BB Call)昨(17)日下午,傳出同時間在黎巴嫩及敘利亞爆炸,造成至少11人死亡、4000人受傷。黎巴嫩官員表示,這起攻擊是以色列發動的駭客攻擊,有真主黨官員稱,這是真主黨與以色列開戰近1年來遭遇到的「最大安全破口」。根據外媒報導,爆炸於當地時間下午3點30分同時發生,範圍包含黎巴嫩全境,尤其在首都貝魯特區域以及黎巴嫩南部地區。傷者包括真主黨高級指揮官,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阿瑪尼(Mojtaba Amani)及其兩名保鑣也受輕傷。真主黨先前為了避免以色列駭客,停用智慧手機,改採購大量傳呼器拿來通訊,沒想到竟發生爆炸事件。黎巴嫩衛生部長表示,約400人情況危急,主要是頭部、手臂和腹部受傷,呼籲黎巴嫩居民遠離任何通訊設備,同時也緊急呼籲民眾到醫院捐血。《阿拉伯天空新聞》報道稱,以色列國家情報機構摩薩德,最近在這些BB Call被交付給武裝分子之前控制了這些BB Call,並在這些設備的電池上放置了一定量的PETN(一種高爆炸性物質),並透過遠端方式將其引爆。而以色列官方對此爆炸事件不回應。真主黨(Hezbollah)是黎巴嫩的什葉派激進組織,己在黎巴嫩的社會及政治中演變成一股主要勢力,它們主張反西方,並企圖建立和伊朗一樣的回教基本教義派政府,對以色列充滿仇恨與敵視。黎巴嫩傳呼機爆炸導致2800人受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曾被懷疑訓練成「海中特務」 俄羅斯「間諜白鯨」挪威海域逝世
白鯨赫瓦爾迪米爾(Hvaldimir),最近被發現其屍體漂浮在挪威里薩維卡(Risavika)港口外。這頭白鯨曾於5年前首次在挪威海域出現時,背上裝有顯示「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字樣的GoPro,在當時被懷疑是俄羅斯訓練的間諜白鯨,但俄羅斯方面從未針對此事作出回應。根據《BBC》報導指出,赫瓦爾迪米爾目前年約15歲,以平均能存活60年的白鯨而言,赫瓦爾迪米爾並不算老。而赫瓦爾迪米爾的死原目前也尚不明確,根據追蹤研究赫瓦爾迪米爾多年的海洋心靈(Marine Mind)組織創始人斯特蘭(Sebastian Strand)的說法,赫瓦爾迪米爾的遺體沒有明顯外傷。目前海洋心靈已將赫瓦爾迪米爾的遺體安置在冷藏區,準備進行解剖以釐清死因。報導中提到,赫瓦爾迪米爾首次被發現時,是在2019年4月,當時牠試圖接近挪威英格婭島(Ingoya)的船隻,而該地點距離俄羅斯北方艦隊基地所在地摩爾曼斯克(Murmansk)約415公里(260英里)。有鑑於赫瓦爾迪米爾當時身上的裝備,再加上其習慣與人類接觸的反應,赫瓦爾迪米爾的現身引起挪威國內情報機構的注意,挪威情報機構認為,赫瓦爾迪米爾很可能已被俄羅斯軍隊訓練成刺探情報用的間諜。也有報導中提到,俄羅斯過往就有訓練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用於軍事目的的紀錄,而巴倫支觀察網站(Barents Observer)也確認在摩爾曼斯克西北部地區的海軍基地附近存在鯨魚群。但即便有這些指控,俄羅斯官方從未針對赫瓦爾迪米爾可能已被軍隊訓練的說法做出正式回應,先前也曾否認有訓練海洋哺乳動物作為間諜的計劃。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一個錯誤更新搞出全球最慘IT災難 Crowdstrike市值蒸發近3000億…創辦人驚人背景曝光
微軟於19日在全球地區傳出旗下作業系統大範圍當機,結果導致不少航空、金融、醫療等產業陷入停擺。而整起事件的幕後元兇、資安公司CrowdStrike也出面解釋,這次主要是因為一次錯誤更新才釀出此禍事。目前CrowdStrike也因為這起事故,市值直接蒸發90億美元(新台幣2951億元),創辦人柯茲(George Kurtz)的身價也在這場意外中噴走3億美元。綜合外媒報導指出,CrowdStrike的CEO柯茲在這次全球性系統癱瘓事件中,因為公司股價蒸發11%的關係,身家大多來自公司股票的柯茲,其淨資產減少了約3億美元,從原本的32億美元降至約29億美元。據了解,柯茲出生於新澤西州帕西帕尼(Parsippany),在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學習會計,隨後在普華永道(PWC)和安永(Ernst and Young)工作了近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網絡安全相關的職位,在網絡安全領域有著豐富的經歷。1999年,他創立了安全諮詢公司Foundstone,2004年將公司以9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McAfee。在加入McAfee擔任高級副總裁後,於2009年成為首席技術官。2012年,他共同創立CrowdStrike,並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此期間,公司因調查2016年俄羅斯情報機構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黑客攻擊而聲名鵲起。上個月,CrowdStrike被納入標普500指數。事發之後,CrowdStrike官方發布聲明,坦承自身發生錯誤,並提出了解決方案。CrowdStrike表示,目前正在進行徹底的根本原因分析,以確定問題發生的原因,並承諾改進其流程,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金正恩準備「發動恐攻」 南韓情報機構:駐外使館和公民被視為攻擊對象
北韓近來宣布將南韓定義為交戰敵國後,便不斷毀壞象徵統一的道路、關閉南北韓交流的機構或宣傳媒體,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恐怕正策劃發動恐怖攻擊,根據南韓最高情報機構指出,北韓打算針對包括中國、中東、俄羅斯、東南亞等地南韓駐外使館以及南韓國民視為攻擊對象,以報復「血海深仇」。南韓最高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透過各種諜報發現,北韓有向南韓駐外使館發動恐怖攻擊的徵兆。(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朝鮮日報》報導,南韓最高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透過各種諜報發現,北韓有向南韓駐外使館發動恐怖攻擊的徵兆,南韓國家情報院還透露,已掌握到北韓準備針對南韓駐外使館發動恐怖攻擊的情資,南韓也因此決定針對派駐柬埔寨、寮國、越南、俄羅斯海參崴和中國遼寧省瀋陽的大使館和總領事館,將恐攻應對警報從原本的「關心」調升至「警戒」。北韓從去年11月起單方面宣布撕毀《9.19軍事協議》,之後便陸續在非軍事區修復10處軍事監視哨所。(圖/達志/美聯社)南韓國家情報院表示,「北韓向上述國家派遣要員,擴大針對大韓民國駐外公館的監視,甚至物色準備作為恐攻犧牲品的對象,展開具體的相關活動」。其中,俄羅斯海參崴和中國遼寧省瀋陽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韓,而寮國和越南則在傳統政治上與北韓維繫著緊密關係。北韓頻頻試射飛彈引發美日等國批評。(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自從新冠疫情結束、北韓準備計畫讓長期派駐國外的留學生、使館人員、貿易人士等精英層級回國,豈料這些菁英人士卻不願返回北韓,甚至脫離北韓高層的控制。負責監控工作的保衛省要員居然向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菁英人士的背叛是外部因素所致,因此造成北韓決定向南韓展開「報復」。據了解,文在寅政府時期,南北韓關係處於蜜月期,當時吹起一陣和平交流的暖風,不過在親美、親日的尹錫悅上任後,兩韓關係迅速陷入低潮。尹錫悅對北韓態度強硬,而北韓從去年11月起單方面宣布撕毀《9.19軍事協議》,之後便陸續在非軍事區修復10處軍事監視哨所,同時頻頻試射飛彈引發美日等國批評、導致東北亞局勢緊張。針對北韓可能發動的挑釁行動,南韓外交部與國務總理下轄的國務調整室反恐中心立刻召開「恐攻對策實務委員會」,加強駐外領事館防範恐攻的能力,並確保駐外要員的安全。
美政府將聯合SpaceX打造間諜衛星情報網 知情人:已發射12枚
有幾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美國億萬富翁、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其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已和該國情報機構簽署一份機密合約,將合作建立一個由數百顆間諜衛星組成的強大網絡,若是計畫推行順利,政府和軍隊將可以快速發現、鎖定全球幾乎任何地方的潛在目標。根據《路透社》報導,5名熟悉該計畫的匿名消息人士稱,該網絡由SpaceX的星盾(Starshield)業務部門會依2021年與國家偵察局(NRO)簽署的美金18億元(約新台幣569億元)合約進行建設,該計畫顯示SpaceX與美國情報和軍事領域關係密切,並表明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也正針對支援地面部隊的大型近地軌道衛星系統進行更多投資。相關人士認為,一旦計畫得以成功,美國政府和軍隊將可以快速發現、鎖定全球幾乎任何地方的潛在目標,而這些衛星可以追蹤地面目標,並與美國情報和軍事官員分享數據,「原則上,這將使美國政府能夠快速捕捉全球幾乎任何地方的地面活動的連續圖像,從而協助情報和軍事行動」。報導指出,其中3位消息人士表示,自2020年以來,該計畫已經發射大約12枚原型衛星,其中包括利用「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的部分衛星。另據美國政府的軌道物體資料庫顯示,SpaceX的多項任務確實部署了衛星,而國家偵察局在聲明中也承認,當局具有開發複雜衛星系統的使命,並與其他政府機構、公司、研究機構具有合作夥伴關係,但拒絕回應關於SpaceX參與程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