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音症
」聽到別人清喉嚨、吃麵就會動怒恐慌? 科學期刊:可能得了「這種病」
「恐音症」(misophonia,也譯作恐聲症)患者常會被生活常見的聲響惹惱或深感痛苦,從吸鼻子、清喉嚨、咳嗽、指關節啪啪聲,到情侶接吻發出的聲音,都可能「觸發」患者的強烈負面反應,而且有這種困擾的人遠比大家想像中的還要多。實驗證實,恐音症嚴重影響了18.4%受試者的生活,然而僅有2.3%的患者意識到自己患有「恐音症」,且只有13.6%的人聽過這種病症。據《每日郵報》的報導,這項3月發表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英國研究發現,772名受試者中有將近1/5分,大約18.4%的人患有恐音症,而且男女同樣常見,患者的平均年齡則落在43歲,但其中僅2.3%的受試者自認患有恐音症,聽說過此症的人更只佔13.6%。對此,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員維托拉圖(Silia Vitoratou)也指出,該項研究顯示,大多數恐音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要用什麼名稱描述自己的感受。該項研究共列舉了咀嚼聲、噴嚏聲、時鐘滴答聲等37種常見噪音觸發源,以及25種反應,並以此辨識出恐音症的「危險訊號」,當患者聽到正常的呼吸聲或吞嚥聲時會備感壓力,那很可能就是患有恐音症,這類人通常都會有「應戰或是逃避」(fight or flight)的反應,並因此產生痛苦、憤怒、恐慌等情緒。對此,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研究員葛雷格里(Jane Gregory)博士則指出,「恐聲症患者不僅會被聲音惹惱,當人們無法擺脫不愉快的聲音時,恐聲症還會讓人產生無助感及備受束縛的感覺。」她在最近出版的新書「Sounds like Misophonia」中也探討了「恐聲症」背後的成因,以及如何幫助患者改善病症。
噪音擾人議題夯 50年前日本男子因鋼琴噪音狠殺鄰居母女3人
這幾天,隋棠樓下鄰居指控她放任小孩在家跑跑跳跳一事,引起許多關注。隋棠表示該做的設備她都有做,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大樓管委會甚至甩鍋表示「不甘我的事」。今日(9號)YouTuber阿淇博士在臉書發文分享,噪音這事不可輕視,50年前日本就有男子因受不了鄰居孩子彈鋼琴的噪音,狠心將那戶人家殺害。YouTuber阿淇博士在臉書發文說道,隋棠對於鄰居的指控表示該做的設備她都有做,奈何鄰居疑似患有恐音症對噪音很敏感,自從搬入後就一直刁難他們,小孩甚至受到威脅,目前雙方各據一詞,只能交由法院解決。阿淇博士在文中提到,大樓地板厚度只有12公分,隔音真的很差,她做為1名曾住過各種美國廉價公寓的住戶,經驗是怕吵的人最好住在頂樓,才不會被樓上住戶的各種聲音影響。阿淇博士也表示,噪音這件事說大不大,但鬧起來可會很嚴重。1974年時,日本神奈川有名男子同樣住在地板隔層只有12公分的舊大樓,他對噪音十分敏感,樓下住戶的女兒多年來時常練習鋼琴,但鋼琴聲實在讓男子受不了。1974年8月28日這天,酷暑難當的天氣令男子脾氣煩躁,這時樓下又再度傳來鋼琴的聲音,他憤怒地趁樓下父親外出工作時,持刀闖入樓下住家,將正在彈琴的8歲女孩和一旁的4歲妹妹狠心殺害。倒完垃圾返家的女孩母親撞見這幕,也慘成男子的刀下亡魂。法院對該名男子進行審判,市政府的人員到他家測量樓下鋼琴製造的噪音音量,雖然未超過當時日本的噪音規範上限,但確實符合政府噪音法規中「造成睡眠障礙、妨礙他人休息」的標準。最終,該名男子被日本政府判處死刑定讞,這起案例也讓日本大眾紛紛關注到噪音帶來的問題。此後,日本政府將樓地板厚度標準提升至15公分,鋼琴廠商也紛紛為鋼琴裝上弱音器,專家也認為這起殺人案的確劇烈改變了日本人對噪音的想法。
隋棠遭指控「惡鄰居」 她發文回應:樓下鄰居比較特別
藝人隋棠近日遭樓下鄰居指控製造噪音,被評為「惡鄰居」,雙方因噪音問題鬧得不可開交,醫生指出,臨床上有不少人對噪音較為敏感,係為「恐音症」,隋棠也發文表示「樓下鄰居比較特別」。隋棠目前居於大直一處豪宅,近日她遭鄰居指控「經常放任家中3個小孩在清晨和深夜跑跑跳跳」,隋棠昨日(7日)晚間在臉書發文反控,該名鄰居在他們買下這棟房子要裝潢時,就曾跟他們說她是需要天天吃安眠藥的人,並提出一些要求要隋棠一家一定要處理,不然她會很不舒服。隋棠坦言,對於樓下鄰居太太屬於聲音敏感者這部分,她很有同理心的感到難過,諸如「底板要加厚」、「樓梯下要包一層海綿」、「院子老樹要砍,有風吹導致樹枝打到大樓牆面或柱子的聲響會傳到樓下吵到她」等等,不管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的要求,把該做的設備都做了。她也很遺憾每個人對噪音的認知不同,目前只能交由法律處理。隋棠也說,社區中庭有一處噴水池,幾乎不開閒置在那裡,詢問管理室才得知是因為樓下鄰居太太嫌太吵了要關掉。隋棠老公Tony也po出前屋主私訊指控樓下鄰居的內容「鄰居太太與女兒實屬高敏感,若有呈堂需要我可以提供給隋小姐」。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受訪時表示,臨床上確實有不少因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就醫的患者,例如吃東西的咀嚼聲,聽到會覺得刺耳、煩躁或是恐懼,此類「恐音症」患者又以女性較多。一般來說可藉由認知行為治療,利用專注訓練嘗試改變注意力。不過,值得注意是,恐音症還不算正式醫學疾病,目前醫界也正在研議是否要將此納入精神症狀,也在研究要歸類在焦慮症還是強迫症,楊聰財醫師也提醒,若發現自己對聲音過於敏感,甚至因此出現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可就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