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喪命
」35歲女想減重!「亂吃1物」送急診 癲癇發作嚴重恐喪命
現代許多人為了保持身材,有時候會選擇比較極端的方式減肥,醫師陳威龍就分享,自己曾遇到一名35歲女子,因為減重停滯服用一款不明的減重藥物。結果,1週後竟出現重嘔吐、腹瀉、精神恍惚,且全身無力,被家人緊急送往急診,發現她發生代謝性鹼中毒併發癲癇,住院治療2個多星期才痊癒。陳威龍醫師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中發文,表示他曾遇到一名35歲女性患者,在減重期間因為體重停滯,之後便服用一款號稱1個月可以瘦10公斤,來路不明的減肥藥物。結果女患者服用藥物1週後,出現嚴重嘔吐、腹瀉和食欲不振,接著頭暈、精神恍惚,且全身無力。後來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全身抽搐、肌肉僵硬倒在臥室內,緊急送到急診治療。經過血液檢查,發現女患者的電解質多項異常,低血鉀(2.6 mmol/L,正常3.5-5.0 mmol/L)、低血鈉(128 mmol/L)、低血氯,並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心電圖檢查也顯示異常,疑似因嚴重低血鉀所引起。陳威龍透露,根據症狀及血液檢查推測,女患者吃的減重藥物可能含有大量的「利尿劑」和「瀉藥」,這些藥物會過度排泄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電解質失調導致嘔吐,更進一步惡化電解質的平衡合併嚴重脫水,因而造成代謝性鹼中毒併發癲癇,最終住院兩個多星期才順利出院。陳威龍最後也分享3個正確減重的觀念,包括「選擇正確的食物種類和比例」、「充足睡眠與減壓」以及「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持久」。鼓勵民眾「減重的過程就像登山,有時坡度陡峭、有時平緩,千萬別灰心沮喪,健康的減重之路,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只要目標明確,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再晚一天恐喪命 名嘴呼籲:別輕忽異常的喉嚨痛和嘴破
名嘴王瑞玲近期分享自己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醫療經驗,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流感,但是卻讓他的生命差點在56歲時畫下句號。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得了普通的流感,但實際上,王瑞玲左側的扁桃腺出現嚴重潰瘍,並伴隨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這些感染形成了5個大小約0.3×0.3公分的潰瘍,如果再晚一天就診,感染可能會擴散至頸部,甚至危及心臟,導致致命的心肌炎。王瑞玲日前在FB發文表示,在20當天,王瑞玲因發燒38.9度、全身畏寒、肌肉酸痛、無法吞嚥等症狀,前往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急診室。醫師根據其症狀懷疑是流感,雖然流感和新冠檢測結果為陰性,但王瑞玲仍被投放價值2000元的抗流感藥物。而王瑞玲雖然不斷向醫師反映左側喉嚨的劇痛,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醫師甚至沒有對王瑞玲的喉嚨進行詳細檢查。後續服藥後,王瑞玲昏睡了兩天,醒來後感覺左側喉嚨的疼痛更加劇烈,像是被侵蝕一般。直覺告訴他情況不妙,於是立刻聯繫耳鼻喉科醫師好友張益豪醫師。張醫師當時迅速回應,要求他隔天前來診所進行詳細檢查。王瑞玲提到,這時候的喉嚨已經疼痛無法吞嚥,他不得不一路吐口水到張益豪位於新竹的診所。到達診所後,張醫師立刻檢查王瑞玲的喉嚨,發現王瑞玲的喉嚨左側扁桃腺的嚴重潰瘍。張醫師質疑急診醫師為何沒有進行抗生素治療,並指出只需簡單的「問切」(張口和檢查頸部)步驟,便能避免情況惡化。隨後,王瑞玲在張醫師的診所接受了抗生素和止痛針的治療,並帶回五天的藥物,僅花費健保250元。這次經歷讓王瑞玲深刻體會到,忽視簡單的喉嚨疼痛症狀,也是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王瑞玲感謝張益豪醫師的及時幫助,並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忽身體異常,尤其是耳鼻喉相關的問題。
虎頭蜂重複攻擊「嚴重恐喪命」 5大防範措施一次看
南投縣竹山鎮知名景點「瑞龍瀑布」,月初驚傳21名遊客被虎頭蜂螫傷送醫,所幸沒有生命危險,政府事後委請捕蜂廠商巡查,在串聯觀瀑平台的步道橋面板下方找到蜂巢,進行施工摘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此十分重視,給了5大注意事項,提醒民眾注意安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臉書指出,秋天是虎頭蜂活動頻繁、最易發生攻擊事件的季節,而虎頭蜂和蜜蜂不一樣,螫針可以重複使用,螫人之後攻擊力不會有任何損失,還可以不斷重複攻擊,所以不會只痛一下而已,加上每個人的體質、被蜂螫的頻率、蜂毒的濃度不同,嚴重的話是可能會致死。虎頭蜂的螫針可以重複使用,因此可以重複攻擊。(圖/翻攝自玉山國家公園臉書)那麼要如何提高防禦力跟閃避力?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給了5點建議:1、上山前查詢近期要去的路線,是否有通報虎頭蜂出沒2、穿著淺色、布料光滑的長袖長褲、帽子3、遇到虎頭蜂在附近飛,不要用手揮或打,虎頭蜂會以為你要攻擊牠4、如果在附近的虎頭蜂數量越來越多,可能代表快到虎頭蜂的蜂巢,假如虎頭蜂感受到威脅就會發動攻擊,所以不要再靠近,請繞道離開或撤退遠離5、如果真的不幸被攻擊,請用衣物包住頭部,趕快遠離並儘速就醫
美國公民為何冒險赴墨西哥「變臉」 廉價整形陷阱恐喪命
墨西哥幫派犯罪問題長期困擾該國政府與美國,但數以萬計美國公民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當地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只能找正規醫生求助,但因為法規不完善,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也很困難。美國近百萬公民每年赴墨西哥「醫療旅遊」。(圖/達志/美聯社)還記得今年3月,4名美國人日前赴墨西哥整形,結果路上遭毒梟綁架、開槍掃射,導致2人死亡,這起事件除了引發國際社會對墨西哥安全的疑慮,也意外發現,數以萬計的美國公民仍經常赴墨西哥購買廉價醫療服務。雖然病人能在這裡找到跟美國相若的醫護水平,但也不是所有的手術都是維持跟美國一樣的醫療水準,提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差點送命。(圖/當事人提供)《紐約郵報》報導,來自德州的麗塔羅德里格斯 (Rita Rodriguez) ,這位49 歲的3寶媽,就在馬塔莫羅斯(Matamoros) 的一家診所接受了所謂的「變臉手術」,但幾週後,她發現自己瀕臨死亡,她表示「我的身體在發高燒」; 羅德里格斯向《華盛頓郵報》表示,當時她肚子上的縫線鬆了「塞入添加物的乳房摸起來很燙」,除此之外,很多不知名的液體從她腿上的傷口流出。原來她赴墨西哥進行抽脂手術和胸部以及臀部裝填充物,花費近1萬5千美元。這位患有貧血的3寶媽最後只能到固定回診醫院接受檢查,「我的醫生看到了我腿上的傷口,立刻把我送到了急診室」。據羅德里格斯回憶,「在醫院裡,有人告訴我,如果我再等8個小時,我就會死」。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圖/達志/美聯社)事後她得知,原來她手術引發細菌感染,所幸是她及時就醫並在將近一周後順利出院。不過類似的情況仍頻頻發生,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指出,近期還發生4名美國患者赴墨西哥整形爆發手術相關真菌性腦膜炎,另有24人被感染,CDC估計約有200名美國人可能接觸到這種致命疾病。根據報導,這些在美墨邊境的小鎮之所以成為美國人首選的醫療旅遊地點,原因是這些人無法在美國本土負擔醫療保險。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教授內斯特羅德里格斯(Prof Néstor Rodriguez)就表示,「一切都是經濟問題」,他繼續表示,「醫藥與服務在墨西哥都比較便宜,尤其是齒科手術。你只需要花在美國的一部分價錢,就能做個洗牙、植牙」。許多業者號稱「低廉價格、驚人效果」,實際上卻沒有整形外科醫生資格。不少顧客動了手術後出現問題,最後還是只能在美國找正規醫生求助,加上部分後遺症幾年後才會出現,要起訴這些不肖業者更加困難。如今墨西哥方面正研擬法案,打算對不合格整形手術的從業人員,祭出6到10年徒刑的重罰,希望遏止這股歪風。供低價整形手術的墨國醫生相對在手術過程中也很可能「相當兇殘」。(圖/翻攝自推特)
她除草舌頭竟腫脹無法呼吸 就醫後得知:誤觸這植物2小時恐喪命
美國德州一名女子在家中院子除草時突然中毒,舌頭甚至腫了起來,讓她無法說話,手臂還感覺被火燒一樣劇痛,嚇得她趕緊就醫,發現是因為碰到有毒植物毒堇(Poison hemlock),若不小心誤食,可能在2小時內就毒發死亡。據《Houston Chronicle》等媒體報導,來自在德州蘭開斯特(Lancaster)的女子肯茲(Kenzie Kizer),近日在臉書發文,透露自己周末在家中整理院子時,因為接觸到有毒植物,整個人立即出現不舒服症狀,她透露,當下手好晚如著火,她先跑去洗了個澡,結果一個小時後舌頭開始腫脹,皮膚有灼熱感,開始講話不清楚,頭暈目眩,意識開始不清,人甚至在顫抖。肯茲就醫後被證實她誤觸到毒堇,所幸她第一時間跑去洗澡,有助於減輕毒素,當地報導也指出,毒堇在當地生長很普遍,白色小花的外型看起來無害,但其實很危險,若人或動物不小心誤食,通常在2到3小時內就會毒發身亡。據植物專家表示,毒堇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外觀看起來和可食用植物十分相似,「它的根部與葉子看起來都與歐芹很像,另外也和野生胡蘿蔔十分相似」。肯茲事後也將毒堇的照片分享在網路上,希望能提醒大眾,看到類似樣貌的植物要特別小心。女子發文提醒大家小心有毒植物。(圖/翻攝自推特)
聯華彰化廠7死「專家揭保命關鍵」 4大迷思恐喪命:躲浴室很危險
聯華食品公司彰化廠今(25日)發生火災,導致22人受困,10人送醫時已無生命跡象,最終有7人不幸喪命。據了解,起火時有部分員工往上跑到冷凍庫內等待救援,到底遇到工廠大火時,勞工要如何自保呢?專家也給答案了。彰化縣消防局今天清晨6點45分接獲報案,陸續出動58輛消防車,121名人力到場救援,初步判斷起火點在2樓,現場有22名員工受困,其中20人在起火時一路往上逃,躲進4樓冷凍庫內。「打火哥」高雄市消防局火災預防科股長蔡宗翰指出,遇到火災時,不要往下或往上穿越濃煙逃跑,「當你往下遇到濃煙高熱,想往上跑時,煙上升的速度比你還快!」如果往下跑會遇到濃煙,代表整個逃生梯間都已經被煙入侵,而煙每秒可以上升3~5公尺,代表1秒至少上升1層樓的高度,所以往上跑一樣會被濃煙追到,要「關門求生」,阻止濃煙擴散。10人送醫時沒有生命跡象。(圖/黃鵬杰攝)前桃園市議員參選人、消防員協會顧問林佳瑋也透過臉書發文,提供4點建議供民眾參考:1.應挑選具有防火能力的空間,例如水泥牆,此外,要特別注意,門的材質不能是塑膠(例如常見的廁所門)。許多人在家中遇到火警時,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躲到浴室,認為靠近水源,獲救機率較高;但是如果你家的浴室門是使用塑膠門,就千萬不能躲進浴室,因為塑膠門的熔點較低,容易燒融變形,反而無法阻擋煙霧的侵入,造成嚴重的嗆傷風險。2.避免躲藏在會造成煙竄入的空間,例如:有對內氣窗、風扇或風管。3.挑選具有對外窗的避難空間,這樣才能有利於煙霧排出,以及雲梯車的救援。彰化喬友旅館大火中,不幸殉職的消防員,因為不曉得旅館的房間設計,居然沒有對外窗,再加上一連串的指揮疏失,最終發生不幸。4.火災中,最危險的不是火,而是濃煙所造成的嗆亡。罹難者的死因中,被火燒死是少數,被濃煙嗆亡居多,因此選擇能夠隔絕濃煙、對外窗戶的避難處所,是最重要的。火災逃生要把握時間。(圖/黃鵬杰攝)此外,消防署也破解火災逃生的4個迷思,包括濕毛巾摀鼻口、躲浴室等,都是錯誤觀念。一、不要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摀口鼻逃生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人命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因此火場逃生避難時,不要浪費寶貴時間尋找濕毛巾或塑膠袋等,以免延誤逃生避難時機。二、不要躲浴室浴室的門和天花板大多是塑膠材質,而塑膠門不耐高溫,只要濃煙的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就可以使塑膠門熔化變形,且浴室門下方也有通風百葉,因此躲在浴室無法有效阻絕濃煙。另外,浴室排水孔下方設有「存水彎」,利用彎曲造型將積水留在排水管內,發揮隔氣作用,避免排水管內的臭味流入室內,所以不會有新鮮空氣流入浴室內,加上浴室通常沒有對內窗戶,無法對外呼叫,消防人員不易發現。三、火災逃難避難關門原則和限制 1.若門把溫度很高覺得燙手、開門發現門外有煙霧、樓梯間往下逃生發現煙霧蔓延上來等情形,也沒有其他往下往外的逃生路線,應立即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2.如果起火點在居室內或屋內,逃離時應隨手關門,可以將火勢及濃煙侷限在起火居室內或屋內,以利其他房間或樓層的人順利逃生避難。3.建築結構若為不具有防火時效的建築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適用在以具有防火時效的不燃材料(如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等)所建造的樓地板、承重牆與屋頂而組成的建築物(透天、公寓、大廈、旅館等)。不過,鐵皮建築物和木造建築物並不適用。4.室內裝修若為易燃裝潢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適用在以具有耐燃等級的裝潢材料(如矽酸鈣板、岩棉板等)裝修的隔間牆、天花板形成的空間。5.門的材質若不耐高溫(玻璃門、塑膠門),就不適合關門避難,因為塑膠門可能會熔化,玻璃門一旦受到高溫加熱,內外兩側溫差超過120至200度左右時,玻璃就會破裂損壞。四、身上著火如果是局部小面積著火,可用手拍熄,若為四肢或身體大面積著火,切記口訣「停躺滾」,不可慌張與亂跑。1.馬上「停」在原地,切勿奔跑以免助長火勢。2.「躺」下來,立刻將雙手摀在臉上,減少顏面傷殘機會,並可將所遭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3.左右來回翻「滾」,直到火勢熄滅。
5年內恐喪命!心衰竭黑數達46萬人 醫揭3大症狀警訊
心衰竭是65歲以上患者的最常見住院原因,每3人就有1人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患者常因累、喘、腫,難以執行穿衣服、行走等日常活動。根據統計,心衰竭的盛行率介於1~3%之間,以最高盛行率試算,台灣約有70萬名患者,但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卻只有24萬,恐有高達46萬人確診卻未被找出,醫師提醒,現有的病例數只是「冰山一角」,呼籲民眾有症狀別忘了到心臟科就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心衰竭依據左心室射出分率,可分為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FrEF)、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以及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分別占心衰竭患者的50%、10%、40%。無論哪種型態,外顯的症狀皆以累、喘、腫為主。其中,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HFrEF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運送至身體,較易被發現。而收縮力正常的HFpEF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由於進入量、排出量接近,較難被診斷,許多患者錯失最佳就醫時間。根據統計,全球現有超過6000萬人受心衰竭所苦,盛行率約1~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成大醫院心臟科主任趙庭興說,以最高盛行率3%推估,台灣的患者數高達70萬人,不過衛福部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24萬人,相差46萬人之多。趙庭興表示,台灣的心衰竭患者,約有3分之2沒有確診,如今看到的病例只是「冰山一角」。他也提醒,高達3分之1的心衰竭患者在住院後的1年內死亡,且死亡率隨年齡提高,確診者每2人就有1人在5年內死亡。由於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為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患者容易在胸腔科、腎臟科等科別間來回轉診,要提升診斷率,民眾就醫時別忘了看心臟科,醫師也應有高度警覺心,適時提供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測。
46萬人罹心衰竭未就醫 難確診!半數患者5年內恐喪命
66歲的蔡媽媽,半年前自覺爬樓梯上氣不接下氣,走在路上也喘到無法叫住家人放慢腳步,驚覺狀況不對便趕快至胸腔科診治,但因當下檢查正常查不出病因,而後轉往心臟專科,確診為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蔡媽媽表示,心衰竭對於心理與生活都有劇烈影響,一般人輕而易舉可以執行的許多日常家務,如打掃、移動物品,甚至追垃圾車都會有喘不過氣的狀況,就連休閒時要出去玩,也會擔心地點有樓梯或需要走太多路而怯步,大大影響原本正常生活。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台灣在3年內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占比高達20%以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指出,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4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心衰竭常見的有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和收縮力正常(HFpEF)兩種,以發生比例來說,臨床上每10人中有5人是HFrEF、4人為HFpEF,1人為較少見的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無論是哪種型態的心衰竭,外顯的症狀皆以累、喘、腫為主,其中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因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而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吳彥雯補充,HFrEF常見於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與HFrEF相比,HFpEF 的病人女性比例較高,其他常見的臨床特徵有心房顫動和高血壓,許多疾病症狀相互干擾,更增加確診的難度。趙庭興副執行長指出,全球現有超過6,000萬人受心衰竭所苦,全球盛行率約1-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但根據衛福部109年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24萬,與用最高盛行率3%所預估的70萬人,竟相差46萬人之多,顯示仍有許多心衰竭患者仍未被找出來,而且確診後半數患者在5年內會面臨死亡威脅。趙庭興副執行長說明,因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為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故容易在各科別間來回轉診,卻僅能緩解症狀,導致病患較難意識自身需至心臟內科安排進一步檢查。上述蔡女士起初便是因日常行走、爬樓梯喘不過氣,懷疑有肺部問題便先至胸腔科就診,卻檢查不出病因,歷經多時才輾轉至心臟內科診治,險延誤最佳就醫時間。吳彥雯呼籲,只要出現累、喘、腫症狀的患者,請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
最髒家用品3/細菌無處不在!3類人一碰恐喪命 洗澡超重要「竟能一次殲滅」
細菌無處不在,但為何有些人沒事、有些人卻可能因此喪命?國泰醫院感染科醫師崔可忠表示,細菌多寡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人體天生就會有自我防禦機制,去消滅這些外來的細菌侵入體內,但65歲以上銀髮族、糖尿病患、洗腎患者要特別當心,因為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恐怕危及性命。「細菌要進入人體有3大途徑,分別是皮膚、腸胃道、呼吸道。」崔可忠說,以皮膚為例,就算觸碰到非常多的細菌,但只要皮膚本身乾淨、沒有傷口,細菌便沒有機會作怪。崔可忠說,每天看似平常的洗澡,其實對於維護皮膚的健康非常重要,只要經常清潔、保濕,皮膚上的細菌量就會大幅減少,保水度也會提高,較能抵禦細菌入侵,相反來說,常常不洗澡就會讓皮膚陷於細菌危機之中。細菌第二個入侵途徑是腸胃道,也是夏天食物中毒最常發生的原因,但其實身體天生就內建防守模式。「細菌進入嘴巴後,陸續會遇到唾液、膽汁、胃酸等,這些都不利細菌存活,但如果你的腸胃道健康不佳、或是免疫力較差,防守功力就會大減,此時就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第三個途徑是呼吸道,透過這幾年新冠疫情的「衛教」,多數民眾都清楚病菌會透過鼻腔黏膜進入肺部,「人體的肺部有許多纖毛,一旦病菌侵入就會將其包圍排出,形成我們常看到的痰,但如果本來肺部、呼吸道狀況不佳,自然無法好好防守。」崔可忠說。炎熱的夏天,許多人喜愛吃清爽的生菜沙拉,但如果是糖尿病患、洗腎患者等免疫力不佳者,生食恐怕會增加細菌感染機率。(圖/林士傑攝)比較具有危險性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沙門氏菌等等,但如果本身健康狀況良好,就算感染這些危險細菌,也不至於到喪命,但如果免疫力過低,一旦感染就會如土石流一般發生連鎖效應,最糟會危及性命。崔可忠表示,65歲以上銀髮族、糖尿病患、洗腎患者都是危險族群,例如就曾有洗腎患者大啖火鍋料理時,因為接觸沒有清洗過的雞蛋,沾附雞蛋殼上的沙門氏菌,因而引發敗血症差點喪命,提醒這類免疫力較差的人,出入公共場所建議要配戴口罩,除了選洗乾淨的雞蛋,同時要多洗手,避免吃生菜沙拉這類生食,降低接觸細菌的機率。
一歲半嬰兒噎到送急診…「無PCR證明」遭拒診 嘴唇發紫身亡
受到疫情影響,有些地方規定必須提供PCR陰性證明才能看病,但有些突發病症相當緊急,錯過搶救時間恐喪命。大陸江蘇一名一歲半嬰兒吃東西噎到,卻因為沒有PCR證明而被拒絕看診,導致身亡,消息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關注。事發於4月29日,江蘇睢寧一名一歲半嬰兒吃東西卡到喉嚨,當事人表示「我及時打120就往睢寧人民醫院就醫,到了急診先讓我們做核酸,我們也按照醫生所說的做了,我們要求先救孩子,醫生說必須拿到單子才可以救,中間一等就是7~8個小時,也沒有一個醫生來看孩子。」當事人爆料,當下都等到孩子嘴唇發紫了,醫護人員才來給孩子掛吸氧氣,掛著吸氧器,「還讓我們等單子也不給治,單子拿了讓我們去徐州,到了徐州醫院,醫生說來晚了已經耽擱了,已經無救了,孩子也沒有了,孩子永遠定格在了一歲半。」對此,睢寧縣相關部門回應「目前正在核實情況,幼兒夭折的準確原因尚待有關部門調查,家屬安撫幫扶工作正在進行中。」此事引起不少網友關注,有人表示「這醫院裡的規定太冷血了,應該嚴查醫院管理人員,這屬於草菅人命了」,還有人說「國家早已明文規定,不得以核酸檢測結果為由拒收病患,這就是故意殺人」。
家中2親人接連往生!南投草屯今晚「祭三喪」 命理師警告:生人迴避
生人勿近!南投縣草屯縣有民眾家中近期發生2名親人接連過世,依照習俗將舉行「祭三喪」法會,提醒用路人或鄰居迴避,以免被煞氣所傷。當地里長也表示,已提醒喪家做好交通管制,並配合防疫措施,同時呼籲民眾多體諒。女網友在臉書社團《草屯人》表示,由於她的三嬸和媽媽相繼離世,而往生時間又相隔太近,按習俗得做「祭三喪」法會,時間在今晚(31日)9點40分至11點,呼籲期間避開碧峰國小立人路這邊的路段,坦言不希望影響到別人,是萬般不得已,「我們喪家也不希望害到別人,所以在草屯人社團公告給大家,如果你是在我們家附近的人,或是那時間你得經過這條路的人,請在該時段避開,謝謝大家」。祭三喪路線。(圖/翻攝自草屯人)碧峰里里長林永福表示,已和喪家聯繫,要求在佔用的路段兩側都做好交通管制,避免危險,配合室外300人集會上限、全程戴口罩並酒精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也提醒里民要避開該路段。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表示,民眾家中一年內若有2位親人過世,因為擔心會有第3人過世,便舉辦「祭三喪」法會,會請法師或道士準備稻草人、雞、鴨作法事,儀式中用稻草人代表頂替第3人,並用活雞取雞冠血「開光畫符引路」,再用活鴨取口唇血「壓煞作法」,之後再將雞及鴨放生,稻草人隨同第2位亡者及棺木出殯,之後埋葬在墳墓附近。楊登嵙也提醒,民眾若在路邊看到雞鴨,千萬不要亂撿回家,因為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若碰了煞氣、厄運會跟著回家,輕則衰3年,重則恐喪命當替死鬼,不得不小心。
洗蝦被刺傷...男「手指發黑」遭截斷!醫驚曝:再晚一天恐喪命
新加坡一名男子在洗蝦子時不慎被刺傷,當下他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他的手指竟開始發黑,且還出現輕微發燒,經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感染「食肉菌」,最後截掉了半截手指才得以保住性命。根據《新明日報》報導,新加坡一名網友在臉書上分享一名男性友人的經歷,他表示友人到市場買蝦,洗蝦時不小心被刺傷,但因為這種事常發生,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男子的手指竟開始發黑,且還出現輕微發燒的症狀,他立刻前往診所就診,醫生告訴他要立刻送至急診,而男子當晚就進行了手術,為了保命,還截掉了右手的半截食指,醫生也要求他要住院7天,其中第2天還被送到了加護病房。醫生表示,男子感染了肉食菌,且細菌已經擴散到腋下及身體其他部位,若是再晚一天到院治療,可能將失去手臂,甚至喪命。由於海鮮上帶有食肉菌,透過傷口進入人體後,感染皮下筋膜會引起發炎,並迅速擴散,「感染後,病菌每小時會增多一寸,傷口會在幾小時後變黑,變黑的部位須盡快動手術,以免病菌擴散,不然會有生命危險。」醫師建議,在處理海鮮時應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戴上較厚的手套;若處理海鮮時不慎弄傷手,出現紅腫、麻痺等症狀,須及時就醫,不可拖延。
免疫力強可抗新冠? 專家曝:過量引發體內風暴,嚴重恐喪命
新冠肺炎從去年年底爆發至今,雖然確診病例持續激增,但也是有不少患者痊癒出院,有醫師提到,抵抗病魔最重要的就是人體內的免疫力,而此番言論也被醫界廣為討論;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免疫力如果過量恐會造成生命危險,應該恰恰好即可。據《東森新聞》報導,黃文男表示,如果免疫力過強,身體在面臨全新病毒時恐會錯亂,可能會以為是非常強的病原體,進而引發非常強的免疫反應,俗稱「免疫風暴」,導致免疫系統像是發瘋一樣,產生許多發炎物質去攻擊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發炎、微血管擴張,大量血液藉機滲透到組織中,產生腫脹、刺痛、發癢、甚至休克反應,最嚴重恐讓患者在幾個小時內就喪命。黃文男表示,小朋友對所有病毒來講都是全新的,他們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去面對,但成年人就不一樣了,由於免疫系統過於完整,因此一旦接觸到全新的病毒,身體會無法去接受這件事情。黃文男認為,免疫力的評斷基準是穩不穩定以及混不混亂,並不是好與不好,當病毒入侵身體後,每個人體內會出現的反應大不相同,因此他還是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洗手、做足防疫措施,以減少病毒侵襲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