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傳染病
」 性病 菜花 性行為 愛滋病 子宮頸癌北部酒店妹驚爆染上愛滋!連嫖客也中標 業者急抽血檢驗
若是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是透過血液的傳染,都有可能染上愛滋病。全台愛滋疫情2023年感染人數為1033人,今年截至10月新增通報確診愛滋感染人數計930人。近日傳出北部一名年輕酒店小姐感染愛滋,連嫖客也中標,目前小姐已被辭退,震撼八大產業。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一名酒店小姐表示,近日一名年輕的酒店小姐確診愛滋,公司急安排衛生所來店進行抽血,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她表示,目前不知道有多少小姐跟客人被感染,而確診的小姐已被公司辭退,她認為這個事件會讓酒店的生意受到影響。衛生福利部呼籲,若發生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勿搭配油性潤滑液,如凡士林、乳液等,避免保險套乳化破損,以預防感染愛滋等性傳染病。如發生有風險的性行爲,經醫師評估後,有可能感染愛滋風險的民眾可以透過服用PrEP藥物,使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來預防被愛滋病毒感染,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泌尿科醫師程威銘也呼籲:「進行安全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除了HIV外,像菜花易感染,可打去施打HPV疫苗」。另外,程威銘提醒,「有去嫖妓的人、從業人員應每3個月定期篩檢一次,提早發現進行治療,以免成為傳播源。」
梅毒警報!南韓病例增4倍「美破70年紀錄」 台灣15~24歲中鏢率高
梅毒在全球拉警報!梅毒主要藉由性行為作為傳染途徑,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日本案例上升速度也是史上最快,而台灣則集中在15~24歲年輕族群。根據《朝鮮中央日報》,今年1至8月南韓已有1881人感染,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當中進入第三級梅毒的患者有39人,可能併發中樞神經損傷。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也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美國在2022年突破21萬人感染,改寫70年來的最高紀錄,尤其是女性感染之後,再生下天生染有梅毒的嬰兒,根據統計,這些嬰兒會有40%在出生不久後死亡,或出現失聰、失明、發展遲緩等後遺症。直到今年9月初,單單日本東京都就累計2460人感染梅毒,預計到年底會超過去年的3701人,其中男性佔比高達70%,平均分布在20至50歲的年齡層,女性則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日媒《FNN》報導,梅毒案例持續增加,成長速度被稱「史上最快」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國人女性感染人數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2023年女性梅毒有1862人,較2022年的1535人,上升21%;2023年女性淋病有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醫療界認為,保險套的使用比例下降是造成梅毒個案增加的主因,並指出,有些半永久性結紮手術,讓許多人在動刀後,在發生性行為時不愛戴套,因此提高被傳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梅毒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來回重複感染。
未成年少女染性病數增!醫憂七夕後性病潮 警告「3異狀」看到快跑
有感染科醫師指出,近期臨床觀察年輕性病個案增加,而且暑假期間接連有好幾個15、16歲的女孩子,與交友軟體認識的網友發生性行為而染病,接下來又是七夕情人節,根據以往經驗恐怕又有一波染病潮。醫師提醒年輕人,要發生性行為前,最好多了解對方狀況。倘若進行性行為時,發現對方生殖器有分泌物、聞到異味或者出現潰瘍等情況,最好趕快跑。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直言,很多人會藉七夕情人節等節日的名義「放縱青春」,往往導致節日過後因為性病來就醫的人數增加。黃高彬指出,其實從暑假以來,他就接連碰到很多15、16歲的年輕女孩因為性病就醫,其中又以淋病、梅毒為多,這些少女大多懵懂無知,透過交友軟體與網友見面沒幾次就發生性行為。他提到其中一個病例,是雙方已經發生關係2、3次,對方才告訴她自己有淋病,嚇得少女趕緊就醫,事後檢查也確實「中鏢」。還有一名少女是被見面沒幾次的網友強迫發生性關係,來就醫時已經下體潰爛,檢查後確認感染梅毒。黃高彬指出,性傳染病其實相當難預防,即便使用保險套提供保護,如果年輕人動作相對粗暴,依然可能有感染風險。他建議年輕人交往,應該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對象是否有不好習慣,性行為前如果發現對方有生殖器潰瘍、分泌物、異味等情況,最後快跑。即使當下拒絕可能會有困難,甚至有些品行不佳的對象可能會有暴力行為,但還是要冷靜想辦法安全脫身。另根據疾管署疫情監測數據,國內梅毒、淋病等性傳染疾病確有增加趨勢。統計2023年整體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941人、淋病8257人,和2022年相比分別上升2%、3%;其中增幅最多是15歲至24歲的年輕族群以及女性,去年梅毒的新增個案分別比前年上升約20%,「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疾管署提醒,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此外,孕婦感染梅毒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感染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至於淋病,疾管署表示,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疾管署也提醒,若有患者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互相交叉感染。
正妹私處長水泡痛爆 醫一驗搖頭:這病永遠不會好
一名妹子因為私密處起了水泡,於是自己把水泡戳破,結果反而更痛,到後來受不了才到婦產科就診。醫師強烈懷疑是性傳染病,而看到檢查報告後,忍不住搖頭,感嘆:「這個病永遠不會好,就是一輩子跟著你」。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私密處也會長水泡,包括專門長在嘴巴的疱疹,和長在私密處的疱疹。曾有一名正妹來求診,自述下體很痛,原本只是個水泡,但因為弄破了變得更痛,洗澡時碰到水就會痛爆。鄭丞傑醫師表示,生殖器疱疹永遠不會好。(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鄭丞傑檢查後發現,正妹的下體不只一個水泡,而是好幾個點,都是大概0.1、0.2公分的小水泡,當下懷疑是生殖器疱疹,是一種性傳染病。他幫患者抽血測了抗體並開藥,等一周後來回診,證明和他猜測的一樣,並告知對方:「這個病永遠不會好,一得到就麻煩,它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減少復發機率」。鄭丞傑建議,民眾若感染生殖器疱疹,和平相處的方法就是必須運動和睡飽,讓抵抗力變好。此外,如果擔心傳染給另一半,當病症急性發作時,盡量不要有性行為,「如果忍不住,那就用戴保險套,還是可以過」,因為是長在黏膜,一般皮膚比較不會長。至於孕婦擔心生孩子的問題,鄭丞傑指出,若在產前1個月才發生,會建議剖腹產,若胎兒經過產道,仍會感染口腔喉嚨等處的黏膜,相當麻煩。
15歲淋病患者「這理由」不願戴套 專業醫感嘆:疏通比防堵重要
近期因為有高中生不知曉大禹治水的故事,這讓「大禹」成為不少民眾討論的話題。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就表示,在他的領域中,其實也能用到大禹治水的觀念「疏通比防堵重要」,更拿一個15歲淋病患者來舉例說明。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日前在FB發文表示,在診所中,其實性傳染病的患者遠比醫院還多,像是最常見的淋病、菜花,甚至也有梅毒、愛滋的患者,而且患者的年齡層有時低到令人難以想像。呂謹亨提到,先前他就曾接手一個15歲的淋病患者,尿道一直有黃白混濁的分泌物。當時該名患者來診所做性病篩檢和治療後,呂謹亨醫師勸他要休養一段時間,而且不要再繼續危險性行為了。但是一個月後,該名患者又來報到,呂謹亨醫師詢問他病況,該名患者自述上次打針吃藥後,症狀有明顯改善,但因為實在忍不住,所以有發生一次性行為。但被問及是否有戴套的時候,該名少年表示「沒有耶,沒有帶比較有感覺」。面對少年的回答,也讓呂謹亨醫師認為「果然,一味的禁止,有時反而有反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禁果效應」,最後他決定向該名少年說「好吧,如果真的實在忍不住,記得一定要全程戴保險套!菜花、HPV疫苗要打滿,該吃藥的時候就要吃藥」。呂謹亨醫師事後也解釋,性病高危險群病人的預防方式就是:全程戴保險套 (包含口交)接種HPV疫苗定期篩檢性傳染病性伴侶也要篩檢及治療若不幸得病,盡快就醫避免延誤病情除此之外,呂謹亨醫師也提到,目前愛滋病有有「事前藥(PrEP)」與「事後藥(PEP」兩種。事前藥(PrEP)較方便且便宜,但要在發生性行為前24小時內服用共2顆,發生後再連續服用共2天;若要長期預防則要持續1天服用1顆。事後藥(PEP)則要在發生性行為之後的72小時內服用,持續服用28天。另外他也提到,在臨床研究上,發生無套性行為後的 24 小時內,服用強力黴素 (doxycycline) 抗生素,可以將梅毒、淋病和披衣菌的感染機率降低約三分之二! 但是要小心長期使用可能有產生抗藥性菌種的問題。
2月大嬰染先天性梅毒 疑似母親生產前「不安全性行為」
疾管署今(21)日表示國內確診1例先天性梅毒確定病例,為2個月大嬰兒,6月上旬因發燒至40度就醫,就醫時因有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出現骨質異常症狀,醫師通報為疑似先天性梅毒,後經檢驗確診先天性梅毒;醫生進一步對案父及案母抽血檢驗梅毒均為陽性,一家3口一起接受治療中。案母雖於孕期第12週、第32週定期做產檢,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推測是懷孕32週後至生產前的不安全性行為因而感染梅毒所致。國際間近年梅毒及淋病疫情呈現上升趨勢,且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數亦也上升,以美國為例,2022年先天性梅毒病例增加超過3,700例,較前一年上升755%。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去(2023)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941人、淋病8,257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前(2022)年相比,梅毒上升2%、淋病上升3%;依年齡層分析,15-24歲族群梅毒、淋病增幅最為明顯(梅毒2023年1,480人,較2022年1,239人,上升19%;淋病2023年2,783人,較2022年2,594人,上升7%)。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人數雖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梅毒2023年1,862人,較2022年1,535人,上升21%;女性淋病2023年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另我國近年每年約1至2名先天性梅毒確診個案,未有增加趨勢,有賴我國防治政策包括孕婦定期產檢梅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疑似個案追蹤通報等執行措施與民眾的配合。疾管署說明,梅毒和淋病都是經由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之性傳染病。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孕婦感染梅毒如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淋病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疾管署呼籲,梅毒及淋病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是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孕婦須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感染先天性梅毒風險。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乒乓感染(意指像打乒乓球一樣來回重複感染),多管齊下才能有效的預防感染性傳染病。
妹子交往1個月戴套「慘染菜花」 她3度電燒仍復發:活在恐懼中
一提到性傳染病,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菜花、淋病,感染原因不外乎「不安全性行為」,一名妹子悲喊,與男友交往全程都有戴套,後來發現對方不老實,交往1個月就分手,殊不知日前發現感染菜花,電燒第三次又發現復發,後續治療與追蹤至少半年時間,讓她淚嘆「金錢快負擔不起」,貼文曝光後,有網友好奇戴套也會中菜花嗎?這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透露在4月底認識一名男生,起初覺得對方很幽默便對他有好感,約會沒幾次後就答應交往,沒想到發生關係後,竟是悲劇的開始,原PO原以為遇到單純的男生,沒想到有次他喝醉說溜嘴,原來對方性經驗很豐富,讓她聽完後沒幾天就跟對方分手,也封鎖聯絡方式,不過5月底她突然發現,私密處有突起異物,到婦產科就診後確診得了菜花。原PO直言,和對方發生關係前已經半年沒做過了,當下知道是菜花後,認為很大的機會是被前男友感染,礙於擔心對方不承認,只好自己花錢電燒掉,沒想到過了10幾天後再次復發,又再電燒第二次,讓她直呼「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中」。這名網友一個人跑了大大小小的醫院,怎料又復發第三次,醫生說治療需要3個月,追蹤還要再3個月,讓原PO心累喊,「我沒有資格再愛人了,也不敢再愛人了」。原PO文一曝光,立刻引來不少網友安慰,「生病確實很崩潰,而且還沒人可以陪你分擔這個壓力」、「你懂得及時止損,你已經很棒了,並且想恢復成正常人,錯不在你」、「這不是妳的錯,如果妳願意,告知家人會不會好一點,這感覺是長期抗戰,一個人承受實在太辛苦了」。還有網友回覆,「打九價(子宮頸疫苗)+運動,免疫力好比較不會復發,也燒過兩次的過來人經驗」、「每天洗完澡用臉盆裝溫水,採用坐浴,坐在裡面泡一下(殺菌),起來之後擦乾,可以用吹風機吹下體保持乾燥,會好的比較快!提高自己免疫力,不要熬夜」。另外,有網友好奇問,「有戴套也會中嗎」,原PO強調,性行為都有戴套,而醫師向她解釋「沒覆蓋到的皮膚都會傳染」,根據權威醫學網站《Medicalnewstoday》指出,菜花是一種傳染病,通常通過直接的性接觸傳播,其特徵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這些疣可能出現在生殖器、口腔粘膜、肛門附近或直腸,對性活躍的人來說,採取預防措施很重要,包括禁慾、使用保護措施,如避孕套,而且一定要全程使用。原PO交往一個月就分手,不料感染菜花。(圖/翻攝自Dcard)
一滴現形1/台南囡仔勇闖美國FDA 瑞磁自創全球唯一液態晶片「病毒無所遁形」
「每個醫生聽到我的點子後,都說要做、這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但科學家朋友們都叫我不要做,因為實在太難了!」今年70歲的瑞磁生物科技集團ABC-KY (6598)創辦人何重人說。在一個陽光耀眼的午後,何重人在內湖的辦公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內湖的辦公室很簡約,大螢幕投射的是他所發明的數位生物條碼(BMB)的介紹,一般人可能不太容易聽懂,他耐心解釋,就像個大學教授;他成功在美國拿到FDA認證的多元診斷試劑,已可驗出78種疾病,但他不滿足於年年擴增的「產品菜單」,想要挑戰下一步,就是由一滴血液,來判讀癌症患者是否會復發。瑞磁生技美國子公司Applied BioCode 於2008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2015年在台北設點,創辦人何重人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1954年在台南出生,自中興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念生化碩士、物理化學博士,當過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他笑說,就是讀書讀太久,後來找工作總想找符合專業和喜好,挑來挑去選不到喜歡的,幸好美國創業風氣盛,只要有新點子就能獲得啟動資金,他在2008年成立Applied BioCode,經過十年研發和打磨,終於在2018年取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自動化分子診斷系統的上市許可,同年還取得17項腸炎檢測試劑,2019年則拿到呼吸道20項體外診斷試劑的上市許可。瑞磁2018年取得17項腸炎檢測試劑、2019年拿到呼吸道20項體外診斷試劑的FDA上市許可。(圖/瑞磁提供)自嘲在「在學校待太久」的何重人,在化學、物理、光學與生物技術等跨領域累積豐富知識,加上出自半導體強國台灣,因此想到半導體製程技術,採用6吋晶圓切割成300萬個磁珠,打造出細如塵埃的微小晶片,以QR code的形式黏在生物探針上,放置在特製的溶液試劑中,若檢體中出現相對應的細菌或病毒,就能被晶片上的生物探針抓住,在專門的機器拍攝下呈現不同色彩,這組BMB就可得知這次生病的「確切兇手」。「我們用QR code便宜又準確的優勢,縮小100萬倍來做,」何重人說,過去做生物檢測,一次只能一個人做一種,答案出來發現錯了,才能再試別種,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花精力在這上面,然而他的創新作法,一次可確認或排除10多種病毒,一台機器更可在3.5小時,同時完成96人的檢體,可說是又快、又好、又便宜。以一個正在打噴嚏的病人為例,過去只能戳一次鼻子、驗一種病毒,就像我們平常驗新冠肺炎的方式,根本就不符合時間與成本效益,所以大部分都靠瞎子摸象,吃一般感冒藥去壓症狀,運氣好就見效,運氣不好反而延誤治療,現在有了這項新技術後,用棉花棒戳鼻子、放進試劑、拿去機器拍照,短時間內就能知道,到底是A型、B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還是新冠、腸病毒,甚至是百日咳桿菌、肺炎黴漿菌等都能測出,讓醫生對患者用藥做出正確判斷。瑞磁生技副總陳祐寧表示,目前有腸胃道檢測、呼吸道檢測、新冠與流感檢測等診斷試劑產品,均拿到美國FDA核可,最新推出的是多元真菌檢測,則是將傳統耗時2周以上的真菌培養再檢測,縮短到5個小時就能完成;接下來每年將陸續推出新品項,像是性傳染病與抗藥性基因檢測、泌尿道感染結合抗藥性基因檢測等。用瑞磁的技術,做一次鼻腔採樣,就能有7種不同的病毒檢測。(圖/翻攝自Applied BioCode官網)先前研究也發現,瑞磁的新冠加流感七合一檢測,一次上機做96個檢體僅23分鐘,而業界龍頭大約要花50分鐘,但檢測結果差異不大,所以在疫情期間瑞磁順利取得美國 FDA 緊急使用授權(EUA),且一次鼻腔採樣就能做到7種不同的病毒檢測,比業界龍頭更強。陳祐寧透露,美國當地醫院目前幫病人做檢測,大多採用亞培、羅氏等巨頭企業產品,雖然一次做一種,但在醫療保險支應下,美醫療業者不太容易改用新產品,不過,最近美國保險業開始有降低給付趨勢,台灣產品因性價比相對高,能提供醫院或實驗室彈性挑選檢測與出報告的項目,以符合保險給付上限,有望受到更多的青睞。由於傳染病、過敏原等檢測開發產品已上軌道,已交由團隊研發,何重人告訴記者,他現正研究如何透過血液變化、而非開刀取檢體的方式,探討癌症復發的可能性,進而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時扎個血做檢查,就不需時時提心吊膽。」他期待地說。儘管沒有前例可循,科學家朋友也認為太過困難,不過何重人說,「在醫院看到很多患者與家屬,為了這難以根治的癌症腫瘤在憂慮,感覺很沉重。」如果這技術做出來能幫助很多人,讓他有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一次2款抗生素出包!市占5成「菌巴達懸液用粉」驚見結塊 食藥署下架回收
抗生素藥品接連出包!衛福部食藥署6日公布2款藥品回收資訊,其中「菌巴達懸液用粉」因民眾反映有結塊情形,共計下架回收4590瓶,該藥品市占率逾5成,但廠商尚有庫存,食藥署評估沒有缺藥疑慮。另「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則是因為實驗數據完整性不足,遭食藥署要求回收2020瓶,另有2批庫存須銷毀。「菌巴達懸液用粉」主要用於革蘭氏陽性、陰性及厭氧菌引起包括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下呼吸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及性傳染病。有民眾向地方衛生局反映該藥品潮解結塊,食藥署檢驗確定未符合原核准規格,因此要求啟動回收作業。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經調查僅有1批號產品出現問題,批號221123已銷售4590瓶,已要求廠商應於6月13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該藥品去年健保用量共5萬2160瓶,市占率53%,由於廠商仍有庫存可供應,預估無缺藥疑慮。「意欣可利制菌凍晶注射劑」適用於一般抗生素無效、具多重抗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嚴重感染。王德原說明,該製造廠前次嚴重違反GMP規範,食藥署前往複查,雖已改正缺失,但又發現該藥品的效價試驗數據不完整,電腦登載不清楚,紙本記錄未妥善保存,難以證明數據真實度。王德原說,其共有3批號藥品數據不完整,其中2批仍在庫存須銷毀,另有1批已出貨,批號900060AA001共2020瓶,回收期限為6月24日。該藥品去年健保申報量僅17支,市占率低,且有9張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的「三同藥品」許可證,因此不影響藥品供應。
全面了解子宮頸癌:從定期抹片檢查到HPV子宮頸疫苗
子宮頸癌在女性健康議題中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位置,子宮頸癌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引起,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一般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可清除HPV,但某些型別可能會導致細胞變異,最終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癌症之一,通常發生在子宮與陰道相連的子宮頸,早期可能無症狀,但隨病情惡化,可能出現異常陰道出血、不規則月經、性交疼痛、出血症狀等等,若不及早發現並治療,子宮頸癌對女性健康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性行為開始後女性每年應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靖指出,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種早期發現異常細胞、透過輕柔刮取子宮頸細胞樣本進行的細胞學檢查,如發現異常,醫生將進一步評估並提供適當治療。衛福部建議,性行為開始後女性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前三次檢查結果皆為正常,30至65歲女性可延長為每三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異常細胞會有助於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青春期前或初期接觸HPV前施打子宮頸疫苗除定期抹片檢查外,子宮頸HPV疫苗也是保護女性健康的重要方式,此疫苗可預防特定型別的HPV感染,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疫苗分為預防型(bivalent、quadrivalent、nonavalent)和治療型,建議在青春期前或初期接觸HPV前施打,即使已接觸HPV疫苗仍有一定的保護效果。根據衛福部建議,9至45歲女性可施打疫苗,最佳施打年齡為性行為開始前,但已有性行為者亦可考慮;部分國家也開始推薦男性施打HPV疫苗,因其可能成為HPV攜帶者和傳播者。目前市面上有幾種不同型別的HPV疫苗,包括二價(Cervarix)、四價(Gardasil)和九價(Gardasil 9),能預防不同數量的HPV型別,其中九價疫苗提供最廣泛的保護,可預防引起大多數HPV相關癌症的型別。大多數施打HPV疫苗者無嚴重的副作用,僅有輕微如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局部反應和例如發燒、頭痛等全身反應,經過廣泛的臨床試驗證實,HPV疫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是預防HPV感染和相關癌症的重要工具。徐靖醫師提醒,預防子宮頸癌是全社會共同的努力目標,透過定期的抹片檢查和子宮頸HPV疫苗施打,可有效保護女性的健康,帶來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
嫖妓、約砲染菜花…小鮮肉狂喊「不要會痛的」 醫傻了:也不願自費
現代人對性愈來愈開放,但在享受的同時,也要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得性病。泌尿科醫師施冠偉透露,日前一名染上菜花的病患不願開刀、冷凍治療,也不願自費擦藥或吃藥,讓他相當無奈。施冠偉在粉專《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表示,一個年輕病人長菜花,跑來門診,當下詢問是嫖妓還是約砲感染,病人說都有。施冠偉因此建議,驗性病和打疫苗,結果都遭到病人拒絕。施冠偉只好再問,「那治療你要開刀冷凍,還是吃藥擦藥?」病人回,「會痛的我不要。」施冠偉說明,「擦跟吃的藥要自費,健保不給付。」病人又說,「要自費的不要。」施冠偉聽完相當傻眼,直接問「那你要什麼」。病人回,「我不要會痛,不要自費,但是要會好的。」一席話,讓施冠偉再度傻眼。施冠偉指出,菜花是一種常見且容易復發的性傳染病,治療通常需要多種方式,常見的有4種方法,包括局部用藥、手術切除、冷凍療法以及口服藥物。施冠偉說明,局部用藥優點是費用相對較低,缺點是需要較長時間的使用,通常至少需要一個月,而手術切除適用於希望快速解決問題或對藥物治療不佳的患者,冷凍療法則是利用低溫液態氮促使組織壞死脫落,通常需要2到3次以上的治療才能達到效果,口服藥物的話是口服一些抗病毒藥物以增強免疫系統,幫助身體抵抗病毒,但通常不建議單獨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花椰菜。
僅20多歲就得子宮頸癌! 醫曝高風險HPV感染年輕化
一名20幾歲妙齡女子因不舒服就醫,確診竟然已是子宮頸癌第三期,不僅需要負擔龐大的醫藥費,後續更帶給家庭無盡的傷痛!近年台灣子宮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表示,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無明顯症狀,等到異常出血恐為時已晚,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發現病變就能即早處理。HPV感染風險達9成 男性感染風險更甚女性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人類乳突病毒(HPV)為常見的性傳染病毒,只要曾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持續感染可能導致子宮頸癌前病變,也可能罹患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腔癌等癌症或者生殖器疣(俗稱菜花),其中子宮頸癌就佔全球女性HPV相關癌症的90%以上[i]。HPV不只與女性相關,國際期刊研究報告指出,男性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逾9成,高於女性的8成3,而且感染後產生抗體的比例更低於女性[ii]。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近年受惠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早期患者減少許多,但仍因部分民眾不願意篩檢、疏於追蹤等原因,導致第三、第四期子宮頸癌患者人數並未下降,甚至出現年輕化趨勢。她提醒,據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國中學生曾經發生過性行為者已占1.4%、高中職學生占 11.6%[iii],如沒有安全性行為觀念,後果不容小覷。3大高風險族群 接種疫苗防護6癌1病馬漢平指出,6年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罹癌風險是3年內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之3倍。他呼籲,政府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發現病變就能即早處理,如發現潛在的前癌病變,透過即時治療,就能預防子宮頸癌發生。這個政策已經成功使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約7成,可見其成效。如為下數3類高風險族群,更應定期篩檢。有過性行為有HPV感染史免疫抑制者此外,如為接受過子宮頸癌或前癌病變治療的女性,更別忘了定期篩檢,如發現復發或新的病變,即時治療就可提高治療成功律。如覺得醫院不方便,其實現在也有許多社區篩檢車,符合公費篩檢資格者,可就近篩檢。除了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疾病,健康管理醫美診所郭彥妤醫師也建議,無論男女都應該要接種HPV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好。目前國民健康署已經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民國107至110年入學國中女生完整接種2劑之涵蓋率,最新年度已達91.3%,朝接種率穩定達90%以上之目標前進。民國113年起,各縣市衛生局也陸續推出公費施打第二劑,顯現趁早接種疫苗及定期篩檢的重要性。她提醒,HPV多達上百種型別,感染後不一定會有抗體,未來仍有可能持續性感染,因此建議感染後仍需接種疫苗。林美秀呼籲接種疫苗 價數越高防護力越高公益大使林美秀長期關懷癌友,不僅曾演出癌症相關戲劇,自身也有過婦科疾病治療經驗,讓她對於疾病的警覺性提升,日前也接種了HPV疫苗。她分享親弟弟罹患鼻咽癌,感嘆表示:「癌症離大家都很近,提早防範才能避免遺憾」。目前市面上共有2價、4價、9價三種HPV疫苗,價數越高,防護病毒種類越多。最新且預防9種HPV型別的疫苗(9價疫苗)男女都可接種、越年輕接種越有效!醫師提醒民眾,依照接種時程完成,如果無法按期完成,應諮詢醫師是否繼續完成接種。[i] WHO 人類乳突病毒與癌症
高風險HPV感染年輕化 20歲竟罹子宮頸癌第三期
近年台灣子宮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國民媽媽林美秀擔任公益大使,和臺灣年輕病友協會、雙和醫院,共同呼籲「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三管齊下,提升防護力!另外也呼籲大家認明「HPV衛教友善診所」標章,可提供民眾諮詢和接種疫苗。為了宣導子宮頸癌防治,佐登妮絲將於5/4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公益篩檢活動,只要完成挑戰,就能獲得應援夥伴啾啾妹的限量專屬束口袋,歡迎民眾踴躍參加。WHO指出,HPV為常見的性傳染病毒,只要曾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持續感染可能導致子宮頸癌前病變,也可能罹患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腔癌等癌症或者生殖器疣(俗稱菜花),其中子宮頸癌就佔全球女性HPV相關癌症的90%以上。臺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提醒,HPV不只與女性相關,有國際期刊研究報告指出,男性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逾9成,高於女性的8成3,而且感染後產生抗體的比例更低於女性。此外,雖然近年因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早期患者減少許多,但仍因部分民眾不願意篩檢、疏於追蹤等原因,導致第三、第四期子宮頸癌患者人數並未下降,甚至出現年輕化趨勢。同時,據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顯示,國中學生曾經發生過性行為者已占1.4%、高中職學生占 11.6%。如沒有安全性行為觀念,後果不容小覷。理事長潘怡伶更分享近期一名癌友年僅20幾歲,因不舒服就醫經確診已為第三期,不僅需要負擔龐大的醫藥費,後續更帶給家庭無盡的傷痛,藉此呼籲大眾重視子宮頸癌防治,打造幸福美滿的家庭。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指出,政府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發現病變就能即早處理,如發現潛在的前癌病變,透過即時治療,就能預防子宮頸癌發生。這個政策已經成功使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約7成,可見其成效。如為「有過性行為、有HPV感染史或者免疫抑制」者,更應定期篩檢。此外,如為接受過子宮頸癌或前癌病變治療的女性,更別忘了定期篩檢,如發現復發或新的病變,即時治療就可提高治療成功律。如覺得醫院不方便,其實現在也有許多社區篩檢車,符合公費篩檢資格者,可就近篩檢。除了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疾病,佐登微爾健康管理醫美診所郭彥妤醫師也建議,無論男女都應該要接種HPV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好。目前國民健康署已經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民國107-110年入學國中女生完整接種2劑之涵蓋率,最新年度已達91.3%,朝接種率穩定達90%以上之目標前進。民國113年起,各縣市衛生局也陸續推出公費施打第二劑,顯現趁早接種疫苗及定期篩檢的重要性。公益大使林美秀長期關懷癌友,不僅曾演出癌症相關戲劇,自身也有過婦科疾病治療經驗,讓她對於疾病的警覺性提升,日前也接種了HPV疫苗。她於記者會現場分享親友罹癌經驗,感嘆的表示「癌症離大家都很近,提早防範才能避免遺憾」。目前市面上共有2價、4價、9價三種HPV疫苗,價數越高,防護病毒種類越多。最新且預防9種HPV型別的疫苗(9價疫苗)男女都可接種、越年輕接種越有效!也提醒民眾,建議依照接種時程完成,如果無法按期完成,應諮詢醫師是否繼續完成接種。
女性必做5大健康「泌」訣 日喝3000毫升水防感染
不少女性常誤會泌尿科是男性專屬科別,但其實泌尿系統男女都有,凡攸關泌尿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求診或諮詢泌尿科。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粉專分享提到,常收到不少女性病患私訊詢問關於尿路異常、不安全性行為或產後漏尿等問題而覺得困擾,卻又不確定是否可以看泌尿科。藉著38婦女節,顧芳瑜提出以下5個女性應該知道的健康「泌」訣,提醒女生們如何關注泌尿健康來寵愛與保護自己。1.施打HPV疫苗 降低子宮頸癌、頭頸癌、菜花的侵襲越來越多女生有施打HPV疫苗的觀念,但還是有些人對於2價、4價、9價疫苗不太了解,也想知道打了之後到底可以保護多久?顧芳瑜解釋,所謂的「價數」,代表是可以預防的病毒型別,價數越多,代表保護力越好。目前9價疫苗的保護力範圍最廣,不僅能預防常見的子宮頸癌,亦可預防頭頸癌、外陰癌、菜花等疾病。此外,目前的研究認為完整打完三劑就有完整的保護力,這也是因為9價疫苗目前上市的時間大約10年左右,目前第一批施打的人,都還是顯示有保護力,但未來需不需要補打,則需要之後的研究給答案。⠀2.定時做凱格爾運動 免於漏尿之苦很多產後媽媽們說不出的困擾,就是在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會增加腹壓的活動時,會發生漏尿的情況。顧芳瑜建議可以考慮每天做凱格爾運動,每次撐5-10秒,一回合做10次,每天可做4-5回合。若怕凱格爾運動太枯燥,也可考慮坊間常聽到的磁波椅、GX椅,這些都是利用外部力量來協助你可以有效率地做凱格爾運動,增加骨盆底肌強度。若是這樣仍有漏尿困擾,下一步不妨考慮做懸吊術或是注射尿道填充物,也有助大幅減低漏尿之苦。⠀3.定期性病檢測性病檢測的觀念在歐美其實十分流行,大約固定每6個月做一次性病篩檢。但很多人常常為性病檢測貼上錯誤標籤,以為做檢測的人就代表性生活精彩或不檢點。顧芳瑜特別呼籲,很多性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不見得只有性行為,例如菜花有可能藉由觸摸不乾淨的表面而感染。此外,即使目前可能為單一性伴侶,但由於性病有潛伏期,你無法確定另一半或對方過往結交的另一半的狀況。因此,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而且多數性病只要透過完整治療,都有機會得到控制或痊癒。⠀4. 降低夜尿 睡前4小時減少喝水量、咖啡因泌尿科常有不少對於夜尿症十分困擾的病患。因為夜尿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可能導致工作表現與情緒不佳,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顧芳瑜提醒,夜尿其實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很多疾病如膀胱過動症、心衰竭等都可能以夜尿症狀表現,建議民眾可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多數病人往往可藉此來改善症狀。但如果仍感到困擾,則可以求助泌尿科與醫師共同討論。5.每天喝水3000ml 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多喝水有助將泌尿道中的細菌沖刷下去,就能大幅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至於一天喝多少水才夠?顧芳瑜提供一個簡單判別的小撇步:如果尿液顏色為淡黃色,代表喝水量足夠;若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得趕快補水囉。另外,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女性普遍有私密處反覆感染的問題,生理用品品牌靠得住也首創抑菌淨化加強版的衛生棉,除了採用99%抑菌效果獨家天然抑菌層之外,更創新打造「雙重抑味科技」,首創淨味加強圈與植萃抑味層,經過消臭性能測試,能有效抑制100%異味;而具有千萬透氣孔的高透氧棉片,能長時間維持私密處乾爽不悶熱,有助徹底擺脫惱人的濕悶與異味困擾。
30歲女染性病「菜花合併梅毒」 兇手竟是分手2年的前男友
性病潛伏期有多長?可能超乎你的想像!一名30歲左右女性因私密處長東西至泌尿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是典型菜花樣貌。問診過程患者提到自己手上最近長了些不痛不癢的紅點,打算也去看看皮膚科,醫師立即請對方打開手掌一看研判可能是梅毒二期。於是建議病人做完整性病篩檢,結果是菜花合併梅毒。女患者大感疑惑,因為自己最後一次性行為是跟前男友,而且已是兩年前。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近日在粉專《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分享提到「感情的傷痛時間久了會不見,但病灶卻在2年後像是回馬槍一般的出現~再次想起不愉快的回憶…」表示這位女性病患來求診時,並沒有預期「性傳染病」這件事情竟然會與她有關!也很疑惑如果自己真的是因為這位「好久以前的前男友」而染病,為什麼隔了那麼久才出現,還是這種不想要的「驚喜」。顧芳瑜解釋,這個就是性傳染病討人厭的地方,它有所謂的「潛伏期」,也就是不會得到後馬上就發作,而是在你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才發生。而且如果發現有性傳染病的跡象,除了治療之外,他也會建議病人做一次完整的性病篩檢。原因無他,因為有許多的性傳染病,都是藉由同樣的媒介傳染,如果有其中一種,也很有可能同時合併其他性傳染病。最後他決定先以藥膏治療菜花的部分,也建議病人一定要施打HPV疫苗,因為菜花事小,但是HPV病毒在女性身上還有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癌!而梅毒的部分,則選擇先以口服藥物治療,後續追蹤抽血數值也有治癒。顧芳瑜也藉此特別提醒,HPV病毒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打疫苗,根據目前研究,人的一生中,就有80%的機會可能得到HPV。無論是否為單一性伴侶,都有可能藉由性接觸、公共場所、甚至同事的滑鼠間接得到。今年台北市國中男生有一項新福利,就是2024年台北市將提供202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因此除了國中女生之外,未來的國中男生也能接種疫苗,有助於及早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超級淋病」全球病例不斷增加! WHO警告:病株耐藥性高恐奪人命
一般淋病還能使用藥物治療,若是感染「超級淋病」就有可能喪命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透露,「超級淋病」的感染人數正在不斷增加,於澳洲、加拿大、法國等地都有發現相關病例,而這種病株不僅耐藥性高,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症狀和致命危機。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淋病是由奈瑟氏淋病雙球菌所引起的一種性傳染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菌株的傳播,它也逐漸進化出了一定的耐藥性,並被稱作為「超級淋病」(super gonorrhoea)。世界衛生組織性傳播感染問題的負責人特奧多拉博士(Teodora Wi)提到,許多性傳播疾病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但隨著這種耐藥性高的菌株不斷被傳播,目前研究已經表明「超級淋病」的耐藥率很高,原先用於治療淋病的藥物,包括頭孢曲松(Ceftriaxone)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等等,對於其的治療效果變得越來越差。該機構警告說,英國、奧地利、丹麥等國家已發現了相關病例,而全球15至49歲的人群中,每年更會收到8200萬的淋病個案報告。報導也指出,淋病主要由陰莖分泌物和陰道液中的細菌傳播,可能感染子宮口、肛門、直腸,甚至喉嚨、眼睛等處。另外,淋病的典型症狀為排尿時疼痛、盆腔或腹部疼痛、直腸搔癢或出血、排便時疼痛、眼睛疼痛或分泌物、咽喉痛等等,更可能導致頸部腺體腫脹、關節僵硬疼痛。若有類似的顧慮,建議要儘速就診尋求專業的協助。
手淫有助「人類進化」 英研究:降低性病風險早在4千萬年前就開始
英國科學家發現,手淫在動物的進化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更有助於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生存與發展,且男性手淫有助於伴侶受孕機率,並且降低性行為後的性傳染風險,而動物自慰甚至可以追溯到4千萬年前。手淫在動物界很普遍,尤其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根據《衛報》、《紐約郵報》報導,倫敦大學首席研究員布林德爾(MatildaBrindle)整理了246篇學術論文資料,並與150位靈長類學者和動物園飼養員進行問卷調查與個人訪談後,發現雄性靈長類動物熱衷手淫,是因為這種行為可以提高繁殖成功率。這篇發布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指出,自慰在靈長類動物中有著悠長的進化歷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4千萬年前,而且存在於所有類人猿和猴子的共同祖先身上,不論性別或是年齡的靈長類動物間,已經有類似的行為出現,但目前沒有更多的數據可以推測為什麼4千萬年前突然進化出如此行為,且對於雌性的描述尤為稀少。雄性手淫有助於沖洗生殖道,降低感染性傳染病的風險。另外,研究顯示,低等級雄性動物在性交前自慰可以增加性興奮,讓男性即使交配過程被中斷也能快速射精,此外,透過手淫能幫助雄性排出陳舊精子,留下更新鮮、具有競爭力的細胞用於日後交配。這項研究也認為,雄性手淫有助於沖洗生殖道,降低感染性傳染病的風險,不過女性自慰對於進化的好處目前仍不明確,現階段仍需要更多關於女性性行為的數據來更好地理解女性自慰的作用,而醫學專家認證,自慰確實有助於緩解壓力、提高自尊以及對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雄性手淫有助於沖洗生殖道,降低感染性傳染病的風險。(圖/翻攝自推特)
彰化知名婚宴會館爆食物中毒 餐廳證實「20多人上吐下瀉」疑諾羅病毒
彰化一間知名婚宴會館驚傳食物中毒,多名賓客參加婚宴後,陸續出現上吐下瀉,餐廳證實有20多人身體不適,並通報衛生局進行採檢,至於是食物中毒或其他因素引起,必須等3周後結果才能知道。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台中一名女子5月7日中午帶父母和姪子一起參加婚宴,會場約有上百人,沒想到家人隔天陸續出現上吐下瀉,詢問餐廳後得知其他樓層顧客也有類似情況,甚至有人嚴重到住院,疑似諾羅病毒感染,而她的爸爸出現不適至今,身體仍相當虛弱,加上即將進行手術,讓家人都很擔心。對此,餐廳經理,當天中午餐廳陸續有20多人發生疑似諾羅病毒上吐下瀉,案發後衛生局已進入餐廳稽查,餐食也送檢驗,須等3周結果才會出爐。由於餐食依據SOP流程管控,也都是現場烹煮,發現有顧客用餐後出現不適症狀,已經一一關懷慰問,也想盡快了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彰化縣衛生局指出,接獲通報後就啟動流行病學調查,針對食物、人體及環境等檢體陸續進行採檢,目前檢體檢驗中,最快下周將出爐,待檢驗結果出來才能研判發生原因,若查證是因餐食導致,再依後續程序辦理。另外,為防止食媒性傳染病造成群聚,現場已督導業者針對環境中可能接觸到的物體表面、包括餐廳內及廁所衛生局都已派人於現場督導業者完成清消作業。
大馬男子「男女通吃」捐血驗出感染HIV! 遭新加坡法院判刑入獄3個月
一名馬來西亞籍的年輕男子和女友發生性行為半年後,又與另一名男子發生性關係,而他到新加坡的醫院捐血時,竟向醫院隱瞞這個消息。沒想到竟被醫院驗出感染HIV,被法院判處3個月徒刑。根據《中國報》報導,一名馬來西亞籍的27歲男子,長期待在新加坡工作,而他在2020年2月與女友發生性行為後,同年8月又與另一名男子發生性關係,並在2020年10月8日前往醫院捐血。當他到院捐血時,醫院要求他填寫一份身體健康評估問卷,沒想到他竟刻隱瞞自己與超過1名性伴侶發生關係,更隱瞞其中一位性伴侶為同性一事。而當時新加坡衛生科學局醫療人員向男子提醒,若捐血前隱瞞任何健康狀況,將面臨被起訴的處境,但男子依舊回答「沒有」;醫護人員也提醒他,若最後覺得自己的血液不該被捐出去使用時,可以主動致電至24小時熱線通知當局。就在醫院對該名男子血液進行檢測時,竟發現他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當醫院約談男子後,他才坦承自己曾與2位性伴侶發生關係,而其中一位更是同性,隨後醫院立即通報新加坡衛生署,以違反傳染病法控訴該名男子。而3日開庭時,男子也向新加坡國家法院認罪,對此衛生部主控官認為,由於男子的行為恐怕會損毀公眾對於捐血活動的信心,為了起到嚇阻作用,要求法官對其判刑入獄3個月及罰款1萬新幣(約新台幣23萬元)。不過男子的辯護律師維多利亞(Victoria Tay)指出,男子因為外國人的身份及感染性傳染病,至今無法在新加坡順利找到工作。過去2年來耗盡積蓄,依靠社工給予的微薄經濟資源維持生活,對此懇請法官不要判處罰款。最後,法官考慮到男子案發後積極配合調查,坦承交代事實,最終判處其入獄3個月又14天,將於5月3日開始服刑。
夫妻「1抗原」太相似導致反覆流產! 減敏治療可增加活產機率
38歲瑤瑤(化名)經歷了四次懷孕初期的流產,多次檢查後被診斷為不明原因的反覆性流產。進行免疫學檢查後,發現她和丈夫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高度相符,可能是導致反覆性流產的原因;經過經驗性減敏治療後,她成功懷孕,順利產下了健康的嬰兒。三次流產率高達31% 逾半夫婦不明原因「反覆性流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醫師蕭存雯說明,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一次流產後再次流產的的機率為15%;連續2次流產,下一次流產率為17至31%。據美國生殖醫學會2020年報導,約2%的育齡夫婦受苦於反覆性流產,其中約一半可找到原因,如先天性血栓疾病、抗磷脂抗體症候群、解剖構造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內分泌失調等。但仍有50%的夫婦受苦於不明原因的反覆性流產(Idiopathic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母體免疫耐受性失調 「減敏治療」增活產機率蕭存雯表示,由於胎兒一半的組成是來自先生,對母體來說屬於半個外來物,為避免排斥反應,母體在胚胎著床及懷孕期間會產生免疫容受性,形成幫助母體容忍帶有父源抗原的胎兒安全的在媽媽子宮內生長發育。然而,部分患有反覆性的夫婦,可能因為身體裡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抗原相似性太高,反而無法啟動媽媽身體的免疫調節反應。因此,若有反覆性流產的病人,就會考慮夫妻一起做「免疫學檢查」,確認是否為免疫機能異常而造成,並考慮接受「減敏治療」。減敏治療 增加活產機率「減敏治療」做法及可能的機制,是將先生或第三者血液中的淋巴球分離出來後,分次打到媽媽的皮下組織,逐步促進母體產生阻隔性因子,以適當引發免疫調節反應,避免因異體免疫功能異常的反覆性流產,藉此增加活產機率。而在減敏治療前需要接受常規血液檢查,避免血液途徑傳染的傳染性疾病(如:B型、C型肝炎、愛滋病、性傳染病等)發生。每次的施打必須慎重,醫師會評估當天是否適合施打,臨床顯示有部分接受減敏治療後發生輕微的過敏反應,如局部紅腫、微熱感等,而極少數會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非全是年紀問題 積極治療、對症下藥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蕭存雯強調,反覆性流產或是不孕不全然是「年齡」的問題,年輕女性也可能遇到備孕困難的關卡,建議若有此方面的困擾,應及早積極治療並尋求生殖醫學科醫師幫助,抽絲剝繭的找出問題點,各個擊破以進行精準的個人化懷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