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兒科醫師
」 黃士倫 新冠肺炎 腸病毒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等紅燈3歲兒突暴衝「掙脫媽媽手」!被撞飛急送ICU 兒科醫推薦使用「這2物」
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真的要特別小心!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近日分享一個真實案例,由於3歲小孩在過馬路停等紅綠燈時突然掙脫媽媽的手,導致被車撞飛後傷勢嚴重,住進加護病房,媽媽事後也非常自責沒有把手牽好。對此,他也推薦家長可以使用「防走失帶」和「嬰兒推車」。黃士倫近日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指出,有位媽媽當下牽著3歲兒準備過馬路逛夜市,沒想到在等紅綠燈時,孩子突然掙脫手,衝到馬路上被來車撞飛,造成胸腹部挫傷、肋骨斷裂合併肝臟挫傷。黃士倫也表示,媽媽事後非常自責沒有把手牽好,害孩子住進加護病房。他提醒,帶孩子外出時記得把手牽緊,或者使用「防走失帶」。貼文曝光後也吸引網友熱議,「小孩隨時會暴衝,一定要牽條條」、「一定要反牽小孩啊!不要以為當下小孩現在很乖,有時候突然幾秒的時間根本反應不及,過去就是一輩子了」、「國小前我都不會讓他們牽我手過馬路,我都直接抓住他們的手腕,避免暴衝」、「我家3歲過馬路一定抱起來,因為小孩根本很難掌控」、「我兒子也像頭牛,我真的也要非常注意」、「半獸人適合使用兒童胸背帶」,對此黃士倫也回覆「嬰兒推車也是好方法。」
8歲妹嘴破住院…醫揭「不是腸病毒」媽超驚訝 這病9成人35歲前都得過
國內腸病毒正處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預計6月中會達到高峰,提醒家長持續保持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1名8歲女童因嘴巴破洞,從門診轉來住院,家長原以為孩子感染腸病毒,然而經過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嘴巴、舌頭、嘴唇全是破洞,且上下排牙齦紅腫,判斷是「疱疹性齒齦炎」,讓媽媽相當意外。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分享個案,近日急診收治1名8歲的孩子,患者因嘴巴破洞從門診轉來住院,自己檢查後發現女童的嘴巴、舌頭、嘴唇許多破洞,上下排牙齦紅腫,尋問媽媽孩子刷牙時是不是牙齦流血?當他說「這不是腸病毒」時,媽媽一臉驚訝地看著醫生。醫師說明,「疱疹性齒齦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是第一型人類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顧名思義,疾病影響的範圍包括口腔和牙齦。雖然在青少年和成人都會發生,但多數發生於6個月到5歲的兒童。第一型人類疱疹病毒感染後,病毒會在患者表皮和真皮細胞內快速且大量複製,造成細胞崩解,最終造成黏膜組織的破壞。常見症狀包括口腔黏膜和嘴唇潰爛,口腔周圍的小水疱以及之後的出血和結痂。黃士倫透露,據統計約9成的人35歲前都被第一型人類疱疹病毒感染過。當第一型人類疱疹病毒感染發生在小孩身上時,雖然有些病人沒有症狀,但多數的小孩會有發燒,口腔潰瘍合併疼痛,胃口差及焦躁不安等情形;有些病人還會合併倦怠或嗜睡,以及局部的下頜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當從沒感染過人類疱疹病毒的小孩第一次感染第一型人類疱疹病毒時,比較會有典型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症狀,除了口腔潰瘍等症狀外,還會有牙齦紅腫、流血、口臭等全口的黏膜症狀,同時高燒可以長達1、2個禮拜。醫師指出,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傳染大多是因接觸帶原者的口腔分泌物,不管是得過第一型或第二型人類疱疹病毒,都可能復發。另外,疱疹性齒齦口腔炎在臨床上和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herpangina)初期不易分別,但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會有齒齦的紅腫、出血,而腸病毒咽峽炎則不會有牙齦紅腫的現象。
13歲童「愛喝飲料」竟腎結石 醫示警1事:痛到又哭又吐
台灣手搖飲盛行,有些民眾會因為喝了飲料就很少喝水,日前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就分享一個他經手的案例,表示有一名13歲的弟弟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送醫檢查後才發現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黃士倫醫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提醒大家,「一定要跟家中孩子說要多喝水」,並分享近期的一名病患,一名13歲男孩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被家長緊急送醫救治,而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左側水腎,電腦斷層報告結果則是顯示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在照會泌尿科醫師後安排住院,後續將進行輸尿管鏡檢查。男童愛喝飲料,幾乎很少喝水。(示意圖/翻攝Pexels)黃士倫也說明孩子幾乎很少喝水,只愛喝飲料,再加上有結石的家族史,「這個孩子是我遇過年紀最小的腎結石」,他也在留言區提醒家長,體重跟大人差不多的小孩,可以用體重乘以30來計算一天該喝多少水,「果汁牛奶都算水份,但不要超過總水份的1/3」衛福部也曾指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國小學童至少飲用1,500 ml水,可以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此外,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尿液可作為人體是否需要補水或是身體情況是否良好的基礎簡易指標,使民眾能做到每天自我審查身體狀況。
腸病毒將進高峰期 醫籲勤洗手:噴酒精不能殺腸病毒
腸病毒正流行,全國腸病毒門診創10年同期新高,今年也出現第一例腸病毒重症。對此,急診兒科醫師說,「噴酒精不能殺腸病毒,要肥皂勤洗手。」也有一名家長說,她被小孩傳染腸病毒非常痛苦,「手腳起紅疹水泡,拿東西跟走路都刺痛」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中區腸病毒將進入流行高峰期!由於過去疫情期間幾乎看不到腸病毒的蹤跡,在疫情時代後孩子們終究得面對『免疫負債』帶來的威脅。」黃士倫提醒,「記得噴酒精不能殺腸病毒,要肥皂勤洗手」,而如果小孩吃過的食物,大人不要吃,因為大人得腸病毒也是很痛。此文曝光後,有網友留言「大人也是會被傳染的,這是真的」。更有一名家長說,她1月得腸病毒,被幼兒園小孩傳染,「我就中了,非常典型手足口症、高燒、連麵條都吃不下,整週每天都只喝一杯冰奶茶、冰水度日,手腳起紅疹水泡,拿東西跟走路都刺痛,但我兩孩好正常都沒事,她們去年11月有自費71型打腸病毒疫苗,真的是保護了兩個孩子,一家四口只有我一人中獎,夭壽痛苦。」
11歲男童高燒超過2日 醫見5症狀一驗「同時感染雙流感」
目前台灣流感疫情持續肆虐中,而且目前A流、B流是有可能「同時感染」的。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就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指稱一名11歲男童因為高燒超過2日前來求診,同時還合併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但是初步篩檢卻檢驗不出是何種流感。在經過進一步檢測後,確認該名男童是同時感染A、B流感。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FB發文表示,自己經手一名11歲男童的個案,該名男童高燒兩天多,同時還有咳嗽、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肚子痛等非常典型的類流感症狀。可是日前在門診採篩結果卻「不是A型流感也不是B型流感」。眼見男童高燒不退,黃士倫就建議家屬做一項醫院特有的流感篩檢「定量流感檢測」,這種檢測能更準確的診斷流感。沒想到檢測報告出爐後,真的讓黃士倫傻眼,的確不是單純的A型流感或B型流感,而是「A+B」,男童同時感染兩種流感。最後在與家屬商議後,隨即安排男童住院。黃士倫也表示, 每年度施打的流感疫苗是四價疫苗(2A+2B)的預測疫苗,兩隻A型流感病毒跟兩隻B型流感病毒,預測當年度10月以後至隔年可能感染的流感病毒株,施打流感疫苗的目的,是預防重症,而非打了不會得流感喔。至於該名男童為何會同時感染到兩種流感,黃士倫表示,今年與往年不同,主要是以A流原為主流疫情,這一個禮拜殺出一個B流,男童應該是前後被不同人傳染到的。
13歲少女半夜偷偷幹這件事…顏面骨碎成拼圖 母淚:第一次
一名13歲少女日前半夜偷騎爸媽的機車外出,結果自撞電線桿,不僅顏面骨碎成拼圖,大腿還開放性骨折。醫師直言,是否破相要靠口腔外科和整型醫師的巧手了,不過最怕的是會留下後遺症。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表示,一名13歲少女趁半夜爸媽睡覺時,偷騎機車出去,結果失控撞上電線桿,在高速撞擊之下,造成顏面骨碎裂成拼圖,上顎骨及下頜骨裂成7-8塊,上門牙也撞斷,更遺憾的是,合併右大腿骨開放性骨折。黃士倫指出,許多重大的車禍都發生在人警覺性變差的時候,例如深夜、傍晚、清晨,家裡有機車的家長,務必要將鑰匙藏好,別讓家中青少年孩子有機可乘。他提到,這幾年守急診的經驗,適逢寒暑假、過年、連續假期多是青少年朋友發生交通意外的高峰期,家長們也留意一下家中孩子的動向。不少人看完照片後,紛紛留言「正是最愛美的青春期階段」、「腳的疤痕一定無法避免」、「看起來就覺得好痛」、「親眼看過剛開始學騎車的人,一緊張,把手一催就衝出去」、「破相還能用醫美救,後遺症才是最麻煩的」。黃士倫則在留言處回應,據媽媽所說,這孩子第一次騎車,後續怕的是骨髓炎反覆、長短腳後遺症,至於是否會破相,這要靠口腔外科和整型醫師的巧手了。
魚刺梗喉「吞飯喝水」是錯的! 醫師曝「5大NG行為」:恐卡得更深
「魚刺梗喉」千萬別大口喝水和吞飯!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指出,大口吞飯和喝水其實都是常見的NG行為,「魚刺可能會被帶到更深的地方。」黃士倫醫師今(2日)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指出,看診時有名78歲老翁,晚餐肚子餓翻了大口吃魚,突然喉嚨感到疼痛,嘗試過大口喝水跟吞飯還是沒改善,於是去看耳鼻喉科,之後又轉來掛急診,讓腸胃科醫師急做胃鏡。結果「胃鏡夾出了3公分長的魚刺!真是嚇人。」黃士倫因此建議年長者跟幼童吃魚特別要小心,可以挑選深海魚或去除刺的魚種,譬如鮭魚、鱈魚、去刺虱目魚等等!若真的不幸發生魚刺梗喉,黃士倫也示警5大NG行為,「不要大量喝水、不要猛吞白飯、不要喝醋 (小心灼傷食道)、不要催吐、不要用手亂摳喉嚨」,建議有任何不適應盡速送醫。黃士倫續稱,一般在口腔內的常見魚刺梗塞位置如兩側扁桃體、舌根,大概可以用長鑷子夾出,若還不行。則需胃鏡手術處理或是喉頭內視鏡。貼文曝光引發網友熱議「小時候都被教吃到魚刺吃點飯讓他跑進去」,黃士倫對此也回應,這樣做「魚刺可能會被帶到更深的地方。」他也補充,像阿公「其實吞到這麼粗又長的魚刺相當危險,吞到食道可能造成食道穿孔破裂。」
4歲女童眼球遭「美工刀刺破」…眼白被劃開 醫警告千萬別用
尖銳物務必放在幼童無法取得之處,避免發生意外。有名4歲女童誤將美工刀誤認成筆,擅自拿來使用時竟不慎劃到眼睛,結果左眼球遭美工刀刺破,需要緊急手術。醫師也再次呼籲,不要讓幼童使用美工刀,也必須向孩子宣導尖銳物的危險性,千萬別對著眼睛。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表示,一名4歲女童拿姊姊的美工刀來玩,結果誤以為是筆,竟不小心劃到眼睛,左側眼球已破裂需要緊急手術。黃士倫緊急聯繫眼科醫師會診,進一步安排眼窩電腦斷層,最後診斷是眼球破裂,就替女童緊急安排手術。黃士倫說,女童是角膜鞏膜撕裂傷(Corneoscleral full-thickness laceration),需要全身麻醉下進行修補術。最後黃士倫再度呼籲家長,美工刀及危險,千萬不要放在孩童隨手可得之處,也必須好好跟孩子說「只要是尖銳物品都別對著眼睛」;他分享,上次才有個5歲妹妹被姐姐的鉛筆劃到眼睛,也是造成眼球破裂緊急手術。
2歲妹喘半天才急診…血氧剩87%急送PICU 家長「冷吐1句」惹怒醫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還有不少人在等病床。彰化一名2歲女童最近半夜被送到急診,醫生發現患者喘得很嚴重,一測血氧發現僅剩87%,情況相當危急,不料家長竟淡定地說「她每次感冒都這樣」,讓醫生超傻眼。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近日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分享個案,指該名2歲女童凌晨被送進急診室,「小女孩咻咻的喘鳴聲,不用聽診器都可以感受到」,一測血氧發現僅剩87%,情況相當危急,然而診所的轉診單註明患者下午就開始喘,家長卻拖到凌晨才帶她到醫院,看起來絲毫不緊張。黃士倫表示,家長的態度讓他難得動怒,直接跟女童媽媽說「她的狀況不太好,正常血氧是100%,血氧低於90%、狀況又不穩定,可能需要插管!」結果對方還是搞不清楚嚴重性,甚至說「她每次感冒都這樣」,於是醫生不再多話,開始為患者施予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氧氣等治療,並安排X光、抽血等檢查。經相關處置,女童的血氧仍未恢復正常,於是黃士倫再度跟爸媽討論,「她今天的情況不太穩定,需要住進加護病房,不過剛剛詢問過本院兒童加護病房PICU滿床;鄰近的彰基也滿床、彰濱秀傳分院是有PICU病床的。討論最後決定轉院至彰濱秀傳」,他也偕同隨行護理人員一起押救護車轉院,以免任何突發狀況。抵達彰化秀傳醫院後,黃士倫直到孩子的血氧恢復到100%,生命徵象穩定,才放下心中大石頭,「早上我打去彰濱PICU問了孩子的狀況,挺穩定的,孩子很爭氣,沒有插管平安下莊」。最後,醫生也提醒,「天氣冷熱變化劇烈,有呼吸道敏感的族群要好好保養,忌吃冰品、避免過敏原、多曬太陽運動喔!」
17歲男打完球突蛋疼…醫驚見「睪丸變紫黑色」險切了 1族群易發生
一名17歲少年打球後突然感覺右側睪丸劇痛,同時伴隨右下腹痛、頻尿等,就醫檢查驚見睪丸呈現黑紫色缺血狀態,所幸經過手術治療已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如果超過6小時恐使睪丸因缺血性壞死,嚴重恐影響生育,而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如果本身有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特別容易發生。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泌尿科醫師蔡伊達分享收治個案,該名患者至急診後,先由急診兒科醫師檢查患部,排除其他原因後,判斷疑似睪丸扭轉,即緊急會診泌尿科。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右側睪丸扭轉,動脈因扭轉導致缺血梗塞產生劇痛,立即施行徒手睪丸反扭轉復位術,恢復血液流通並安排陰囊探查手術。醫師透露,當時患者的睪丸呈現紫黑色,已幾近壞死,所幸搶救即時,免於切除,但考量少年的鞘膜先天異常,比一般人容易發生雙側睪丸扭轉,故施以雙側睪丸固定術,將左右兩邊的睪丸固定在陰囊底及壁上,避免日後復發。經過治療,少年術後觀察2天即出院,1週後回診時自述已恢復正常生活。蔡伊達說明,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因青少年提睪肌的收縮反射比成年人強,在青春期階段睪丸快速發育增大,若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睪丸易向前倒或變橫置,甚至整個顛倒,受外力撞擊和激烈運動可能使精索裡的提睪肌激烈收縮,特別容易造成睪丸扭轉,也有少部分個案是嬰幼兒及成年男性。醫師提醒,若發生睪丸扭轉狀況,如超過12小時才進行手術,有五成以上病人因睪丸缺血壞死而被摘除,若超過24小時,則高達九成以上,且壞死的睪丸若不摘除,將因產生睪丸抗體影響另一側正常睪丸功能,倘若發現睪丸疼痛,務必盡速就醫,把握在黃金6小時內進行手術治療。
13歲女童身體不適就醫竟患急性心肌炎! 醫曝「1物」可救命
一位十三歲的小妹妹,因發燒、腹痛、嘔吐三天,外院檢查疑似急性心肌炎,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求診,急診兒科醫師檢查發現心跳過慢,心電圖顯示完全房室傳導阻滯(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且經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收縮力不佳,情況十分危急。急性心肌炎原因多 兒童以病毒感染為主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主任傅俊閔說明,急性心肌炎是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發炎,以兒童來說主要以病毒感染為主,但並非每個病童都能確實找到病原。心臟功能會因發炎程度不同,而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則心臟收縮力無明顯異常,重則收縮力明顯下降,而影響心臟輸出量甚至休克,若未及時治療,從無症狀到嚴重心因性休克,甚至心搏停止都有可能。支持性治療降心臟負擔 引心律不整需置放節律器傅俊閔醫師指出,急性心肌炎治療一般為支持性療法,治療目標就是減輕病人心臟負擔,並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若血壓或心輸出量不足,則可能要使用強心劑,若藥物治療之下仍有心輸出量不足的情況,可能要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ECMO)的支持。急性心肌炎可能會合併心律不整,或影響到心臟的傳導系統。一般心臟的傳導是從心房傳到心室讓心臟產生搏動,若心房心室的傳導路徑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傳導阻滯;而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則為急性心肌炎少見的併發症,是指心房的電氣活動完全傳不到心室,臨床表現就是心跳變慢,此時可能需要使用經皮心臟節律器,或到心導管室置放暫時性節律器以維持足夠心跳。新竹醫院、生醫醫院 造福大新竹急重症病童傅俊閔醫師表示,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皆有常駐的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依緊急狀況處理兒童心臟急症,包含兒童心導管相關治療與介入性心導管手術,對於嚴重的急性心肌炎,也有心血管外科團隊緊急安裝ECMO支持心肺功能,期望能讓大新竹地區的急重症兒童得到即時且完善的醫療。
新症狀?確診者腳趾出現「紅色腫塊」病變 恐引起發癢、疼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各地蔓延,全球累計確診人數飆破252萬例,造成至少17萬人喪命,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疲倦及乾咳,另外也有部分確診人士產生失去嗅覺、味覺的症狀。對此,急診兒科醫師吳昌騰指出,年輕病患若出現類似水痘、麻疹等情況,恐為感染新肺的「新症狀」,多會在患者腳趾頭現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22日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內容指出美國芝加哥一名兒童皮膚科醫師艾米·帕勒博士表示,近日她在大量染疫青少年的腳趾上發現病變,或有疼痛的腫塊出現,可能為新型特殊症狀,又被稱為「COVID腳趾」。患者若出現類似水痘、麻疹等情況,恐為感染新肺的新症狀。(圖/翻攝自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醫師指出,這種類似水痘或麻疹情況的病變,可能會出現在一隻腳趾,或者是全部的腳趾上,常出現的部位在腳的頂部或底部,原為鮮紅色的病變也可能演變為紫色;此外,醫師也指出,患者出現此類症狀時,可能會感到很痛苦,有時候則會發癢,但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其他新冠病毒的感染跡象。貼文曝光後,立刻引起一陣議論,網友紛紛提出不同的疑問,「跟腸病毒好像呀!」、「此現象是否表示病毒是否已經在變異了呢?」、「無症狀病患除了會帶原傳染給其他人之外,病患本身沒有症狀,那會自行痊癒嗎?」、「這類個案的手也有長嗎?喉頭是否也有症狀呢?與手足口該如何區分?」
醫嘆:生在台灣真幸福! 百萬醫療費壓垮孕婦「拔葉克膜」不救了
台灣醫療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尤其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不少民眾都狂讚好險台灣有健保,近日急診兒科醫師吳昌騰分享一起來自中國的故事,一名孕婦確診肺炎後因為沒錢支付醫療費用,決定「拔葉克膜」放棄治療,最後不幸離開人間,也讓吳昌騰感嘆:「生在台灣真幸福!」吳昌騰近日在臉書分享故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收到一名確診肺炎的孕婦,由於病情十分嚴重,醫師及時為她裝上葉克膜,之後情況才慢慢好轉起來,但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醫療費用。孕婦在ICU(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個多禮拜,短短幾天的醫療費用就直逼20萬人民幣(約86萬新台幣),由於她的丈夫是名農村子弟,醫藥費都是找親戚朋友湊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最後在無力負擔鉅額費用的情況下,孕婦只好放棄治療,最後不幸身亡,丈夫與主治醫師看到這心酸的一幕,紛紛潸然淚下。吳昌騰提到,在中國一旦接上葉克膜機器,光是開機費就要價5、6萬人民幣,一整個療程下來,醫療費用10萬人民幣是跑不掉的,「這只是大概數字,最後花費多少,要看實際使用天數!」但更令家屬感到心痛的,就是當孕婦放棄治療的隔天,中國政府就推出「新冠肺炎病人由國家免費治療」的政策。吳昌騰表示,若不是疫情的關係,使用葉克膜治療一直都是自費的療程,看完這個故事,他相信大家更能體會到在台灣看病真的很幸福,也不禁感嘆:「我們生活在台灣,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