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竇炎
」 鼻竇炎 感冒男病患狂流「黃綠色鼻涕」 醫曝警訊:恐失明得腦膜炎
天氣一變冷,許多人就會流鼻涕,不過有時候可能是其他問題。一名26歲男子因為流黃綠色鼻涕,嚇得趕緊就醫,結果診斷為「嚴重鼻竇炎」,原來是因為過去蛀牙接受根管治療,研判是口腔內細菌入侵到鼻竇導致。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嘉鈞在《健康2.0》網站指出,男子因左側上排牙齒疼痛,延誤好幾周才就醫,檢查已是嚴重蛀牙,治療後疼痛有緩解,但鼻子卻出問題,包括鼻塞、嗅覺下降,還流出黃綠色鼻涕,才發現是感染鼻竇炎。鼻竇炎是細菌跑到鼻竇孳生膿和分泌物,因引流不順暢,導致細菌蓄積在鼻內,容易反覆發生,急性發作時若沒有立刻就醫,拖到3個月會變成慢性鼻竇炎,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顏面部疼痛腫脹或壓力感及嗅覺減退等;次要症狀包括咳嗽、頭痛、口臭、牙痛、耳痛或腫脹感等。若還是不治療,不但可能影響視力,甚至會造成腦膜炎。除了單純鼻竇炎,蛀牙也可能引發鼻竇炎,也就是牙齒或牙齦病變的細菌,入侵鼻竇而引起發炎反應,稱為「齒源性鼻竇炎」,約占單側上顎竇鼻竇炎3成,且近年來與牙科相關的鼻竇炎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患者被診斷為單側鼻竇炎就要提高警覺。劉嘉鈞解釋,急性鼻竇炎多為病毒感染引起,約5成患者可以自行痊癒,但若症狀持續超過10天,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機率就很高,可以考慮用抗生素治療。雖然齒源性鼻竇炎不是罕見問題,只是一旦延誤就診,病情就會惡化,也會拉長治療時間,不可輕忽。
10歲女童高燒、眼睛紅!檢查竟是「眼窩蜂窩組織炎」 微創手術成功治療
10歲的小學女學生,高燒40度兩天,有輕微咳嗽,曾經至中醫診所就診,但並沒有獲得很大改善,兩天後因持續高燒、左眼紅腫脹痛、左側頭痛至急診就診,理學檢查發現在轉動眼睛時有疼痛情形,懷疑眼窩蜂窩組織炎,因此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篩竇有明顯發炎積膿,診斷為「左側鼻竇炎併發左眼蜂窩性組織炎及左眼窩骨內側骨膜下膿瘍」。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4-7歲童 嚴重恐致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敏指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於4至7歲的兒童,若未適當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包括: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眼眶眼內膿瘍、海綿竇血栓症、腦膜炎、腦膿瘍等,失明甚至致命。眼窩蜂窩組織炎 出現這些狀況需快治療李敏表示,眼窩蜂窩組織炎常見病因是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所引起,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他如鏈球菌感染及嗜血桿菌也有可能。對於眼睛紅腫的病患如果同時合併凸眼、複視、視力突然變差、轉動眼睛時活動受限及疼痛,就要懷疑是眼窩蜂窩組織炎,必須趕快就醫給予抗生素及手術治療。治療常見2方式 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更精準李敏說明,急性鼻竇炎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有合併過敏則會加上抗組織胺。手術是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為主,但鼻竇構造複雜,鄰近腦部、頸動脈和視神經,如不小心容易傷到重要部位,目前手術如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能更有效清除病灶及減少手術併發症。
大媽頭痛5年崩潰…過年大發作「左眼痛到炸」 醫挖出超大1塊:石化了
1名60歲婦人長期頭痛超過5年,期間跑遍大小診所、醫院治療,檢查都沒有異狀,只好長期與止痛藥為伍,整個人也因此悶悶不樂,今年春節時症狀加劇,在親友介紹下找上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求助。經過詳細檢查,醫師發現患者鼻腔內深藏1顆直徑約1公分的鼻屎,因時間過長已呈現石化狀態,進而引發頭痛。陳亮宇醫師在臉書粉專分享個案,60歲大姊頭痛超過5年,期間跑遍大小診所、醫院,檢查都正常,只能長期吞止痛藥,,整個人也因此悶悶不樂;今年過年,患者頭痛加劇,整個年假都昏昏沉沉的,後來經過朋友介紹來診所看診;他詢問後發現婦人的頭痛都是左半邊,「這次大發作,她感覺她的左邊眼睛腫痛到快炸出來」。醫生懷疑,患者可能是急性鼻竇炎產生的鼻源性頭痛,但檢查了鼻腔、鼻咽等部位,都沒發現任何類似鼻竇炎會有的黃膿鼻涕,於是便請她到大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影像裡面發現,大姊的左側鼻竇深處,有一顆密度非常高的腫塊,非常有可能就是因為這個腫塊讓鼻竇阻塞,導致大姊的頭痛」。陳亮宇表示,雖然終於找出了病因,但需要手術才能解決,所幸醫院的設備完善,讓他能在幾乎沒出血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就是這一顆深藏在鼻竇內、大概一公分的鼻屎,讓阿姨承受頭痛了數年之久。手術後,解開了緊綑在阿姨頭上的束縛,也是對我持續精進臨床診斷與手術的肯定」。
兒童反覆感冒勿輕忽! 嚴重恐會併發肺炎和鼻竇炎
一名4歲男孩林小弟連續咳嗽一個月,原本家長以為是一般感冒,因為家族有過敏史,感冒時有陸續服用診所開立的感冒藥及抗生素,但仍未好轉,之後發燒由媽媽帶至臺北醫院兒科,由兒童感染專科楊子毅醫師檢查。結果確定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系列病毒檢查 肺炎又鼻竇炎楊子毅醫師表示,檢查時發現林小弟鼻塞鼻音嚴重、喉嚨有許多黃膿鼻涕倒流,精神活力不太好,透過聽診發現痰音很重,進一步進行身體檢查和照X光,確定是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且經過病毒檢查,林小弟鼻腔中感染的肺炎鏈球菌還具有抗藥性。所幸在安排林小弟住院之後,透過抗生素治療、搭配口服藥物與蒸氣輔助化痰及抽吸鼻涕等治療,在四天後即緩解所有症狀順利出院,返家後繼續服用短期抗生素,一週後回診檢查確定已完全痊癒。盡快接種疫苗 注意呼吸喘息楊子毅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平時會帶原在健康人的鼻腔中,在感冒嚴重時細菌增長形成疾病,是經常造成五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鼻竇炎及中耳炎等感冒併發症的細菌,也有一定的機率再造成侵襲性的血液和腦部感染,但近年常規疫苗施打之後,細菌帶原率及嚴重病例已減少許多,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並要經常留意檢查孩子是否有呼吸道敏感,例如鼻過敏或氣喘,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喘或是精神胃口下降。透過多方位的控制及呼吸道保養、施打常規疫苗,留意孩子狀況,讓孩子能在症狀初期及早就醫,若有發燒症狀不能大意,盡快就醫,讓醫師能針對細菌感染選正確的抗生素和劑量以對症下藥有效治療,預防呼吸道感染並提高兒童免疫力,降低感染機會及減輕症狀。小心免疫負債 把握早期治療楊子毅醫師提醒兒科門診出現許多免疫負債的小病人,例如久咳不癒、反覆發燒、吃不好、睡不好,孩子感冒不容易痊癒,或是感覺快好轉卻又突然發燒,也有孩子經常在半夜咳不停,甚至因精神與胃口一路下降,嚴重至半夜急診掛號、住院才緩解惡性循環,使孩子與家長身心俱疲。這些「免疫負債」的病人對所有病毒都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到疾病侵襲。由於身體抵抗力低,當受到許多病毒輪番攻擊時,就可能出現「感冒好久怎麼還沒好」的狀態,而這不一定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感冒很久無法痊癒,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由醫師進一步檢查。
感冒人變多診所排隊 生病一週未好…醫曝竟是這「2病」
秋冬氣溫變涼,許多病毒也開始傾巢而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第一個冬天,除了很多人得黴漿菌,流感、新冠也有增加的趨勢,「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醫師張弘在臉書說,「去年這個時候,是新冠視訊診療的高峰,確診者隔離在家,患者還是很多,今年是解封後的第一個冬天,患者都到診所來了,提早看診、晚下診已成日常。」張弘表示,最近的病患除了得黴漿菌,還有流感和新冠,「克流感持續發放,開立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療效皆不錯,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強調,「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必要時用內視鏡檢查,更能精準診斷及治療」健保署指出,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因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若因個體免疫不佳、致病原毒性較強或鼻竇解剖結構不利復原,即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煙、灰塵或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只要容易引起鼻黏膜的纖毛清潔功能受損,或鼻粘膜腫脹及鼻竇開口阻塞,造成鼻竇黏液的滯留,就會讓病原有機會在鼻竇中生長繁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扁桃腺炎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而其他病毒也會導致扁桃腺炎,會有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如果幼童無法精準說明,可以從流口水、拒絕進食來判斷。
換季災難1/「病菌輪攻」鼻竇炎患者激增5成 過敏兒當心!每3人就有1人中鏢
疫情解封後,民眾脫下口罩回歸日常生活,讓流感、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有機可趁,時值換季,兩者形成惡性循環下,鼻過敏就醫人數直線上升,甚至惡化成鼻竇炎,藝人王心凌日前坦承自己因鼻竇炎「吃藥吃到吐」。醫師表示,「近來鼻竇炎求診人數激增5成以上,不少是嬰幼童。」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最嚴重時每3名幼童中就有1人罹病,當細菌沿著血管感染眼窩時,就可能重創視力、甚至惡化成失明。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濕熱的環境加上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令不少民眾飽受鼻竇炎之苦,然疫情爆發後,就醫人數明顯減少。據健保資料,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鼻竇炎就醫人數約430萬人,平均每5人有1人,疫情爆發後人人口罩戴緊緊,呼吸道感染機率迅速下降,鼻竇炎就醫人數更是銳減,2020年降為302萬人、2021年為223萬人。如今疫情解封,愈來愈多人脫下口罩,一場鼻竇炎風暴已悄然爆發。儘管健保署尚未公布最新數據,但不少耳鼻喉科醫師臨床上發現,鼻竇炎患者迅速激增。「真的差很多,跟前幾年疫情相比,鼻竇炎患者最近至少增加5成以上!」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說。台灣一年就有逾百萬人因鼻竇炎就醫,藝人王心凌日前也透露自己因鼻竇炎「吃藥吃到吐」,大吐苦水。(圖/趙文彬攝)鼻竇是指一些圍繞在眼眶及鼻腔周圍的頭骨空腔,這些空腔都跟鼻腔相通,會分泌黏液,滋潤並過濾吸入的空氣。「鼻竇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過敏、或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而現在的孩子鼻過敏的比例非常高,再加上校園本來就容易感染各種病菌,鼻黏膜很容易受刺激而發炎腫脹,若病況沒控制好,鼻竇開口堵塞就容易滋生細菌,當分泌物愈堆愈多、愈來愈濃稠,就變成鼻竇炎。」莊碧焜說。據健保資料顯示,鼻竇炎在幼童和31~40歲青壯年特別普遍,不論疫情前後,0到10歲兒童因鼻竇炎就醫的比率最高,最嚴重時,每3個小孩中就有1名患有鼻竇炎,且病況甚至會持續至長大。花蓮一名7歲男童日前右眼突然又紅又腫,父母原以為是過敏,沒想到越腫越大,甚至嚴重到眼睛睜不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急性鼻竇炎引發眼窩感染、同時壓迫視神經。花蓮慈濟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昱甫表示,眼眶與鼻竇有互通的血管,因此細菌會經由血管進入眼眶引發感染,男童當時視力只剩0.2,若不緊急處理恐有失明風險。周昱甫提醒,如果感冒持續2周未癒,又有鼻塞、黃綠色濃稠鼻涕時,就要當心罹患鼻竇炎,一般可以藥物、抗生素治療,若效果不佳可採取內視鏡手術。莊碧焜說,其實多數人患有鼻竇炎而不自知。「很多人以為出現黃鼻涕才是鼻竇炎,其實如果時常鼻涕倒流、耳朵悶塞、莫名頭痛、說話有鼻音,都可能是鼻竇炎的症狀,建議進一步檢查。」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 及早診斷、精準治療
30多歲國標舞教練經常鼻塞、鼻涕濃稠,原以為是感冒,直到鼻塞嚴重到難以呼吸,且喪失嗅覺、聞不到瓦斯漏氣而身陷危險,就醫才得知是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且息肉竟然跟拳頭一樣大!台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相似,關鍵差異在於「感冒鼻涕無色黏稠、過敏性鼻炎鼻涕清澈水狀、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提醒民眾若有上述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鼻竇炎是因為感染或體質等因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鼻竇口阻塞。估計台灣約有15-20%、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鼻竇炎類型中的「困難治療類型」。老是鼻塞流鼻涕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如何及早發現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警訊呢?戴志展表示,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不同於感冒無色黏稠鼻涕或過敏性鼻炎的清澈水狀鼻涕,典型的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且伴隨黃鼻涕倒流、咳嗽、或兩頰或前額脹痛等症狀。而且,一症狀持續般感冒大多會在1、2週就能痊癒,但鼻竇炎的黃膿鼻涕常常是超過2週以上,持續超過1個月為急性鼻竇炎,持續3個月以上則屬於「慢性鼻竇炎」。戴志展強調:「拖越久越難治療!」一般的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多數經藥物治療都可改善;但若是超過3個月,鼻竇黏膜開始變化,細菌「築牆」保護自己,一般藥物不易穿透,需要用「尖端武器」,也就是內視鏡手術才可能清除乾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恐難治療 手術後半年復發率3成5! 台彎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若未完全治好,導致鼻黏膜長期發炎,就可能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台灣慢病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盛行率約占20-33%。文獻指出,病友因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高2倍以上,90%患者出現嗅覺會味覺改變,且嗅覺喪失導致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增加3倍,嗅覺完全喪失者有較高的憂鬱、焦慮以及恐懼症風險,連帶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另外,部分病友可能併發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針為「先內科再外科」,先以鼻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嚴重者再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竇之異生組織或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然而,葉德輝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原因包括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若合併氣喘者,再手術的風險相對高。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 生物製劑減少反覆手術之苦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呢?葉德輝指出,只要透過抽血或息肉切片化驗,符合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即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組織嗜酸性球≧10/hpf血液嗜酸性球 ≧250/μLIgE總量≧100 IU/mL這群病友過去常受復發與手術之苦,但隨著醫藥進步,現今可考慮搭配自費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鎖定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驅動因子,抑制其訊息傳遞,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逾6成病友在半年內恢復嗅覺,改善逾5成鼻塞程度,減少復發、反覆手術及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逾7成,鼻息肉體積也縮小約4成,大幅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鼻病預後2關鍵:及早診斷、精準治療台彎鼻科醫學會指出,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加上連結的神經網絡錯綜複雜,同一症狀的背後疾病可大可小,若是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造成鼻息肉的增生或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如胸腔、肺部)的健康。因此,有慢性鼻病的病友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鼻科專科醫師,才能及早正確診斷與精準治療,保有較佳的預後。
鼻塞、嗅覺喪失!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困擾多 術後生物製劑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慢性鼻竇炎相當常見,一般會以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但有部分病人症狀遲遲無法獲得改善,治療後鼻竇炎仍反覆發作,導致黏膜增生,產生病態性的黏膜組織,發展成所謂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過去,這類病人只能反覆手術搭配類固醇治療,但台灣鼻科醫學會已有新的治療指引共識。義大醫院頭頸部腫瘤外科主任王誌群表示,病人若接受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後復發,且符合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使用口服或鼻腔沖洗類固醇無效等情況,可考慮搭配生物製劑治療,有助降低復發、反覆手術的機率。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嗅覺異常困擾多鼻竇炎依發病時間可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發病時間通常超過3個月,鼻黏膜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甚至產生鼻息肉,受到的影響也更多、更長久。王誌群主任指出,台灣約有15-20%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其病因通常是因鼻中膈彎曲、空污、吸菸、過敏性鼻炎、潛在遺傳性疾病、免疫異常等導致鼻竇炎反覆發作,而合併有氣喘共病、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者,則較容易有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狀況。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以成人較多,病患常有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腫脹悶痛、嗅覺或味覺異常甚至喪失、頭痛、眼窩脹痛、聽力部分受影響及睡眠障礙等症狀。王誌群主任特別提到,約有6-7成的病人有嗅覺問題,成人患者常會抱怨吃東西沒有味道、聞不到香水味等,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嗅覺喪失甚至可能讓自己暴露在聞不到瓦斯味的危險事件風險之中。術後不斷復發好挫折 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新利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一般會先以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一旦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副作用,就會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切除鼻竇、清除息肉,改善鼻竇通氣、引流等生理功能。不過,王誌群主任指出,通常難治型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多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也和鼻息肉復發及氣喘共病有關。即使術後用類固醇治療有部分功效,但病人常因類固醇副作用及病症控制效果不彰,藥物服從性不高,很快又復發需再次手術,不只病人辛苦,身為開刀的醫師其實也蠻挫折的。對於這些病人來說,除了傳統藥物和手術之外通常需要更多的治療選項。生物製劑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可透過調控特定細胞激素(cytokine)來改善發炎。王誌群主任說明,台灣鼻科醫學會針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年患者提出治療共識,若做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又復發,影像檢查有雙側鼻息肉,且以下5項條件符合3項就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包含:有第二型發炎反應的證據,包含組織嗜酸性球≧10/hpf,或血液嗜酸性球≧250/μL或IgE總量≧100 IU/mL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無效(一年≧2次療程,或長期(> 3個月)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或有全身性類固醇禁忌症顯著影響生活品質,如:SNOT-22鼻及鼻竇疾病生活評估量表≧40分嗅覺明顯喪失有氣喘共病生物製劑治療問世,有助術後更快地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嗅覺喪失,還可減少大約7成的復發以及反覆手術的機率,讓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在治療上不再有太大的挫折感。王誌群主任建議,病友應尋求專業協助,搭配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測,並和醫師充分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機會。
1歲男童鼻頻流臭黃鼻涕 竟是鼻孔卡「這東西」所致
一位新住民媽媽發現自己1歲大的男童右側鼻孔間斷性地出現黃鼻涕,還帶有惡臭味,連續一個禮拜沒有改善,甚至偶爾夾雜血絲,帶至兒科診所就醫,醫師發現鼻腔內有異物,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發現鼻腔內卡了一顆蒜頭,於是細心使用工具將它挖出,男孩雖哭鬧不已,但還是順利完成異物取出。蒜頭卡鼻腔難夾出 醫師細心用迴紋針勾出媽媽看到醫師從寶貝的鼻腔取出蒜頭時整個傻眼,表示壓根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將大蒜塞入鼻孔,起初流鼻涕以為是天氣溫差大而感冒,但是媽媽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帶去就醫才發現原來鼻子裡有異物。大蒜停留在潮濕悶熱的鼻腔環境中,又軟又爛,夾取不易,容易破碎在鼻腔中。賴文森醫師以迴紋針折成圓勾形狀,將異物由後向前勾出,避免傷到鼻腔黏膜的情況下,順利將1公分大的蒜頭完整取出。症狀非一般急性鼻竇炎 孩子怕被罵不敢說賴文森醫師指出,患者來診時,聽家長描述他單側流黃稠鼻涕,而且還夾雜血絲,這並非一般的急性鼻竇炎症狀。由於孩子年紀小不會表達,或是害怕被家長責罵而不敢告知,往往延遲了異物取出的時間,反而容易導致整個鼻腔發炎化膿,也影響到日常的呼吸。孩子亂塞異物 家長應多留意賴文森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異物時,不要嘗試自行取出,除了可能將異物往內推入更深處外,進而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的危險;另外鼻腔黏膜較脆弱,自行挖取的過程中容易造成鼻腔腫脹出血。賴文森醫師呼籲家長們,由於孩子好奇心重,喜歡將小東西、玩具往身上有洞的地方塞,例如耳朵、口腔、鼻腔、甚至陰道或肛門等。家長必須教育幼童勿將東西放置身體內,同時也要把家中日常的小東西收拾好或放在高處,避免讓小朋友自行拿取,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若發現異狀應盡早就醫,降低異物留置體內所造成的傷害。
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 當心感冒併發鼻竇炎找上門
日前臺中醫院近期收治一案例,一名張小姐反映六歲女兒在感冒過後,雖然喉嚨痛、高燒等症狀陸續消失,但半個月後卻又開始出現發燒、嚴重鼻塞、流鼻水都好不了,求助小兒科,才發現是急性鼻竇炎惹禍。但孩子好端端為何染上鼻竇炎?醫師推測是因小孩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鼻涕過量、鼻膜腫脹,且戴口罩容易過度乾燥進而堵住鼻竇出口,導致急性鼻竇炎也跟著來。呼吸道疾病眾多 小心急性鼻竇炎臺中醫院陳敏恭醫師解釋,鼻竇在頭骨與鼻腔周圍,且有很多的竇口小管通往鼻腔,當細菌病毒引起鼻炎或鼻膜腫脹時,竇口被鼻腔黏液阻塞時,細菌在鼻竇中持續滋生,就會造成急性鼻竇炎。陳敏恭醫師認為,急性鼻竇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很類似,但它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較長。「一般流感或感冒的話,七天內感冒症狀就會趨緩或改善,但萬一合併急性鼻竇炎時,可能過了半個月,擤出來的鼻涕還一直是黃綠色的,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鼻竇炎。」除此之外,有些小孩還會出現咳嗽、發燒、胃口不佳等較嚴重的症狀,讓家長覺得孩子的感冒一直「好不了」!出門戴口罩 回家脫口罩陳敏恭醫師表示,疫情開始後,兒童鼻竇炎的病例整整多了一倍以上。」究其原因,陳醫師認為可能與整天配載口罩的習慣有關。「對呼吸道比較敏感的兒童來說,早晚天氣較涼,或是外出時配戴口罩是沒問題的!」為了防止家戶感染,有些父母連孩子待在家,甚至睡覺時,也讓他們戴口罩,長期悶住呼吸道的結果,就讓鼻腔的細菌更容易在鼻竇中造成發炎。不僅如此,陳敏恭醫師也提到,大多數兒童都還沒有學會正確的擤鼻涕方式,所以生病時擤鼻涕過度用力,這也會讓鼻腔中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細菌進入鼻竇,導致整個鼻竇都是病毒,增加了罹患急性鼻竇炎的機率。適時「透個氣」 呼吸道要呼吸陳敏恭醫師建議,「若小孩子外出時,當然可以戴個口罩來保護鼻腔,但回到家時,不妨就解下口罩好好呼吸。」而孩子因感冒出現流鼻水症狀時,在擤鼻涕時,要謹守「一次一邊」的原則,避免細菌或分泌物進入鼻竇。另外,陳敏恭醫師也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感冒時,用生理食鹽水來沖洗鼻腔的分泌物,一天二至四次,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也可以在洗澡時,趁著小孩洗頭、洗臉順便協助小孩清潔鼻腔的分泌物。最後,小孩的房間也盡量避免過度乾燥,濕度最好維持在50%到60%之間,較不會引起鼻腔的不適。
鼻竇炎未及時治療「恐傷腦」 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需警覺
28歲林先生,兩年內數次反覆急性鼻竇炎,且單側黃綠色鼻涕,偶爾有鼻水逆流、鼻塞以及頭痛,對診所開立藥物反應不佳,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陳彥霖醫師。經數週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不過內視鏡檢查仍發現,右側蝶竇與篩竇仍有鼻竇發炎狀況,搭配電腦斷層與過去病史,診斷為慢性鼻竇炎,陳醫師與病人討論後決定實行鼻竇內視鏡手術,術後規律鼻腔沖洗與鼻噴劑使用,追蹤數月無明顯復發之徵兆。流不停的鼻水、鼻塞、甚至鼻水倒流,是許多台灣人都有的共通毛病,常常自認為是過敏性鼻炎,陳彥霖醫師表示,其實鼻炎的疾病很多種,像是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藥物性鼻炎...等許多種類。症狀除了鼻塞、流鼻水、鼻水倒流、打噴嚏之外,也要留意鼻水的形式,黃綠色濃稠鼻涕或是鼻水倒流、咳黃痰,都可能是鼻竇炎的指標,而其他症狀包括鼻腔異味、嗅覺異常、臉部悶痛、頭痛、上排牙痛,都有可能是鼻竇炎的徵兆。多數病人會輕忽鼻炎症狀,常以為是感冒或是鼻過敏。典型過敏性鼻炎常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是眼部搔癢問題,而一般感冒多合併喉嚨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而鼻竇炎典型症狀為,濃稠黃綠色鼻涕、鼻塞、黃綠色痰或鼻涕逆流,臉部悶痛、嗅覺異常。多數感冒能在7到10天內好轉,若是急性鼻竇炎,可能會需要10到14天的藥物治療,當鼻竇炎症狀斷斷續續拖至3個月以上,則有可能是慢性鼻竇炎。陳彥霖醫師提醒,早期對症下藥,手術都不是最主要的處理方式,若置之不理,後續會花費更多治療時間,甚至產生併發症,如鼻竇炎除了在鼻竇與鼻腔發炎外,若往周遭組織影響,則會引起眼窩發炎、顱腦侵犯…等嚴重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
3歲童流濃鼻涕2月 醫左側鼻孔夾出「黃綠蚵仔」本尊竟是貼紙
高雄市一名3歲女童長期濃鼻涕,而且只在單側,讓家長相當擔心,於是帶著女童到耳鼻喉科看診,沒想到經檢查竟發現,女童鼻孔中居然有一個噁心發爛,像是蚵仔的東西,仔細一瞧才發現,居然是「貼紙」。陳津甫醫師在第一時間也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經仔細查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張「貼紙」。(圖/翻攝自陳津甫醫師臉書)根據耳鼻喉科醫師陳津甫在臉書的一張照片可見,黃綠色的異物大約有大拇指節大小,外觀宛如發霉的蚵仔,陳津甫醫師在第一時間也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經仔細查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張「貼紙」,而且還是從3歲女童的鼻子中取出。陳津甫表示,這名女童左邊的鼻孔有濃鼻涕已經有一個多月,之前家長有帶她接受治療,但是效果不佳,經陳津甫仔細觀察左側鼻孔,發現女童的「中鼻道」有明顯異物,於是以鑷子夾出,陳津甫醫師在第一時間也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經仔細查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張「貼紙」。如果小朋友有長期的單側膿鼻涕,而且藥物治療不盡理想,一定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異物在鼻腔中。(圖/Pixabay)陳醫師表示,當時,這名女童很勇敢,所以他可以把女童鼻腔的黃綠色膿鼻涕清乾淨,不過他在女童下鼻道深處發現有一處的蓄膿淸不出來,所就試著用夾子夾出,「竟然是一塊貼紙(約1x1·5公分大)」。陳津甫醫師表示,小朋友的鼻子因為貼紙已經發展成為「鼻竇炎」,而且有濃鼻涕了,因此可以確認發展為急性鼻竇炎,若是沒有被發現,有可能會造成鼻竇阻塞,不排除要進行手術,陳醫師也表示,「如果小朋友有長期的單側膿鼻涕,而且藥物治療不盡理想,一定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異物在鼻腔中。如果可以早期清出來,小朋友就可以少吃一些冤枉藥⋯」。
米可白失聲停工 片場哽咽:耽誤大家
【記者/林俐瑄】最近天氣變化大,米可白演出台視《生生世世》,在棚內、外景2邊跑,不幸「中標」得了流感,前後停工折騰將近10天,一波三折的復工之路走的不容易,讓米可白在片場紅了眼眶,語帶愧疚表示:「這樣一直生病,真的很擔心耽誤到劇組的進度。」擔心將感冒傳染給其他人,也因為咳嗽讓她幾乎失聲,米可白自備了小紙條到片場:「有好一點,但我不能說話,我喉嚨還很痛,感冒引起肺炎和急性鼻竇炎,今日一人限定回覆3句話!」或是比手畫腳的方式溝通,劇組也貼心的減少米可白的台詞,讓她盡量用眼神和表情對戲。在家裡自我隔離時,為了不傳染家人,米可白一個人睡在書房裡,但家裡的3隻狗寶貝平常都跟著她同擠一張床,其中一隻「黑寶」叼些玩具、醬包去書房「探病」,讓她又氣又好笑。看更多↓↓餓到搶食簡嫚書便當 孫可芳被問男友秒尷尬為音樂劇開金嗓 葉歡: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