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蕁麻疹
」 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確診難、病程久 抑鬱症罹病風險增6倍
正值入秋、天氣變化之時,正是蕁麻疹好發、加劇的時間點。據統計,近500萬國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以上症狀,而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者成因與維持時間大不同,但因為名稱、症狀相近,加上對於疾病的迷思讓民眾難以分辨而延後就診,導致症狀頻繁發作或惡化。適逢10月「世界蕁麻疹日」,為提高病識感與提供患者全面性支持環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並將疾病具象化為「蕁寶」,打造全方面衛教資訊平台,助民眾及早發現問題與治療。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其中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一至二週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六周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據統計,臺灣高達十六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兩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雖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可依發病時間做簡單區分,但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具有迷思而延後就醫。像是當全身皮膚會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患者會以為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過敏等混淆等,嘗試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避免特定食物等,但卻未好好就醫治療,使得症狀一直反覆出現、無法痊癒。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兩年,較其他皮膚疾病較久。他提醒,遇到皮膚疾病時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污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像是甲狀腺炎、焦慮症、抑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許多不同的誘發因素,如持續的壓力、過度憂鬱將影響免疫反應,加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陳俊賓醫師進一步說明,持續的炎症反應也會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平衡,以及生理的不適也會讓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焦慮,影響心理健康。國外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嚴重程度與憂鬱、焦慮分數呈顯著正相關。以及1/3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同時罹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六倍,可見心理問題與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而且,慢性自發性麻疹病程久,研究指出半數以上的患者病程會超過一年!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的兩倍,門診時常見許多現代的三明治族女性。他分享臨床案例,一名40多歲的劉小姐,身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需負擔家庭經濟。不僅對外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對內也要面對長輩照顧和孩子成長,進而開始出現不明紅疹,一開始很像是蚊子咬的小疹子,自認為過敏後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源,卻只有得到部分改善後復發,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還不自知。但也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只能抽空去藥局買成藥,但效果也仍然有限。直到工作上下屬以無法承受她「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才驚覺壓力和紅疹已經對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開始積極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患者影響深遠,不僅是皮膚上腫脹、搔癢的不適感,以及心理健康的雙重打擊,研究指出七成患者工作效率受影響,平均缺勤率更達三成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因此,卓醫師也表示,過往病患習慣以發作時的照片提供給醫師看診,但實際上應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式可以及早介入與持續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可以依照現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共識逐步治療,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為第一線用藥,須每天服藥。若治療效果不彰,可以考慮依照治療共識的建議,增加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持續記錄蕁麻疹檢測表,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最佳藥物治療策略。另外,壓力管理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患者可調整生活節奏與作息,紓解壓力,幫助改善病情。
季節交替皮膚發癢撓不停 中醫授緩解妙招
上班族小雄連假過後,回公司上班處理排山倒海的工作,在一個忙碌的下午,突然發現脖子、手臂及身體癢了起來,仔細一看皮膚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塊狀浮腫的紅疹,擦了同事給的止癢藥膏、藥水還是癢得要命,甚至帶著些微刺痛,只能不停搔抓,嚴重影響工作及心情,小雄趕緊前往傳統醫學科求診,經醫師辯證,應是近日工作壓力大引起急性蕁麻疹(風疹)發作。致癢因子 應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中榮灣橋分院中醫師唐佑任表示,致癢原因大致可區分為「外在接觸」、「內在體質」及「疾病引發」,例如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春夏易發汗皰疹、洗澡用過熱的水易造成乾癢等,皆因外在接觸引起;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懷孕體質變化或食物、藥物過敏造成的皮膚癢,則是因「內在體質」導致;另外也有因黴菌、疥蟲感染(疥瘡)、尿毒症、糖尿病、膽道阻塞、寄生蟲等「疾病引發」的癢疹,原因不同,診療方式也不同。中醫正本清源 緩解方式一次看唐佑任醫師指出,臨床上病患常見急、慢性濕疹或過敏性皮膚炎造成的癢疹,中醫採正本清源方式,內服清熱濕毒方及及解毒清肝方,來清除體內風熱、利濕解毒,並藉養血潤燥,強化肝臟功能降低癢感,讓傷口加速癒合。在過敏性皮膚炎方面,中醫則用荊防敗毒方、解毒清肝方,並加服調中益膚方,加入人蔘、防風、蒲公英等藥材,不但可清除體內濕熱,也強肝固脾以改善體質,使病患盡量不受過敏原影響加速康復及避免復發。另外,春春痘(面皰)有時也會造成皮膚紅癢,憂慮失眠、操勞過度的人,女性月經不順、青春期荷爾蒙失調或增加,喜食辛辣油膩刺激食物,也會使體內毒火熾盛,此時會用降火涼血方配合清上敗毒方,個別化論證青春痘的病因採取完整治療,以避免留下傷口及痘疤,常保肌膚細緻白皙。保持生活規律 減少肌膚搔癢及紅疹唐佑任醫師以中醫觀點提醒,當皮膚有癢疹時,飲食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人工合成物,可多吃淡水魚、新鮮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並攝取足量的蔬菜幫助肌膚修復,烹調以蒸煮取代炒炸或燒烤,因高糖油鹽可能導致皮膚症狀惡化。而若懷疑對食物過敏,建議先停食海鮮,特別是有殼類(蝦、蟹)及深海魚(鮭魚、鱸魚、鯧魚及白帶魚等),也建議停食堅果,特別是花生及麻油,避免上火,並避免食用芒果、奇異果、榴槤、草莓等易致發過敏的水果。此外,日常生活不要用太熱的水或清潔劑沖洗患處,避免刺激皮膚。皮膚敏感的人最好不要含香精、防腐劑、過酸過鹼的產品,春夏季節變換,要注意防曬,經常曝曬易使皮膚受到刺激產生病變。
大啖家鄉烤肉串「隔天奔醫院」!黃曉明深夜突發2病:還是不能放縱自己
大陸男星黃曉明趁著十一國慶長假,返回山東青島老家擔任表弟婚禮主婚人,並曬出大啖消夜美食照,豈料隔天手臂竟出現大片紅疹,還被醫師診斷罹患腸胃炎,令他不禁大嘆,「我愛美食,但美食好像不愛我...」黃曉明昨(5日)深夜在微博貼出消夜文,「烤海腸,野餛飩,百花蛇草水,這些青島『硬菜』你們還認識幾個?」立即被粉絲埋怨,「不是吧哥,現在十一點半哎!大半夜不睡覺還放毒好過分」、「深夜放這些不仁道,尤其你又不吃」、「饞哭了!十二點了...」黃曉明深夜PO出消夜文,大方分享家鄉烤肉串。(圖/擷取自微博/黃曉明)然而,或許是消夜太過油膩且對食物過敏,黃曉明今(6日)曬出手臂吊著點滴的照片,並發文表示,「我愛美食,但美食好像不愛我...上一秒還跟大家得瑟,發起美食共享,下一秒腸胃炎和急性蕁麻疹向我接連投送...看來人還是不能放縱自己。」照片中可見,整隻手臂冒出大片紅疹,看起來相當不舒服,他也呼籲粉絲享受放假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腸胃。令人心疼的照片一PO出,大批粉絲湧入關心留言,「過敏了呀!好嚴重,做個過敏測試吧,以後只告別有些食物了」、「要注意身體阿!晚上最好不要吃喔,消化不良,不過肯定會早點好的」、「保護好自己啊哥,以後可別亂吃了」、「感同身受,我之前和你一樣,也是吃了一頓之後蕁麻疹加上腸胃炎。」
曝急性蕁麻疹纏身!阿翔幫找原因 Grace嘆:慾望沒得到平衡
Grace與阿翔(陳秉立)結婚9年,婚後育有3名子女,走過婚外情風波,夫妻2人逐漸回歸正常生活,感情也漸漸回溫。Grace近日在臉書自曝,被突然其來的急性蕁麻疹纏身,癢痛到坐立難安;她推測,應該是「慾望沒有得到平衡」,一席話讓粉絲全笑翻。翔忻不倫戀已事隔多月,2人形象重挫,如今阿翔回歸家庭,重新做回好爸爸、好丈夫;謝忻則是宣布,出走合作13年的經紀公司,一切歸零,重新再出發。Grace與丈夫和好如初,不料近日卻透露身體出現狀況。Grace發文寫道,「最近,一直被突然其來的急性蕁麻疹纏身,過去從沒發生過,終於理解發作時,別人說的,坐立難安,癢痛而為之瘋狂的感覺。」她提到,阿翔非常關心她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一直想找出除了吃到特殊食物原因誘發的其他以外理由。Grace說,「有的!我覺得可能是東西買太少了,購物慾望沒有得到平衡,你把卡給我,百貨週年慶過後自然會痊癒。」俏皮的回答,讓粉絲全笑翻,紛紛留言「看到妳跟阿翔和好,替妳感到開心」、「沒錯,錢給老婆、刷下去就對了」。
小心刺激過敏發作 中秋烤肉「香味」要注意
中秋連假的3天,大街小巷都瀰漫著烤肉香,但對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體質、乾性皮膚的人來說,這卻是一場災難,皮膚科醫師觀察,這幾日門診的急性蕁麻疹患者增加了一成。皮膚科醫師表示,用木炭生火烤肉時,會釋出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等各種致癌氣體,易誘發人體急性過敏、氣喘等反應,不新鮮的食物和辛辣的醬料,也是易刺激過敏發作的物質,可能導致吸入性或接觸性的過敏,如頻繁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發炎、泛紅、搔癢等。醫師也建議,異味性皮膚炎患者、過敏體質者、乾性皮膚者,最好要遠離烤肉煙霧,烤肉時可準備一條濕毛巾,定時輕輕擦拭臉部和四肢,如此能幫助體表降溫,也能減少刺激性微粒停留在皮膚表面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