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衰竭
」 急性腎衰竭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小林製藥 中毒陳文茜自曝癌症檢驗結果「3腫瘤中2顆惡性」 右骨盆腔還有1顆惡性腫瘤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年健康狀況不時亮紅燈,不僅罹患肺腺癌,還經歷敗血症、急性腎衰竭、腸胃炎等疾病,數度在生死間徘徊。她今(6)日在臉書發文透露,日前到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時,醫師警告她過去三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可能導致癌症復發,要求她回台後立刻做檢查。如今經過好幾個醫生複診,確認她的肺腺癌已經復發,而且肝臟也有三個腫瘤。她發文時正躺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的正子中心,準備檢查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和未來下一把賭注,之後就看我和命運,誰賭嬴了?」陳文茜6日下午在臉書以《和未來下一把賭注》為題發文,表示自己正躺在台大癌醫的正子中心,準備檢查「自己的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她稱「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常常寫醫療的事,那應該是個人的隱私,我的撰寫,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博取同情。我書寫的對象,不是健康的人,而是罹患重病的患者。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好好活著,與病共存?若病情惡化,該怎麼面對?」陳文茜回憶,之前遠赴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時,她本來以為自己的病情已經穩定,只是要找到攻擊的細胞,是否有藥物可以阻斷攻擊。結果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時,才知道自己這類病人在美國醫療是列管病人,身上要帶手環,帶子裡有100MLHydocortison急救針,隨時急救。陳文茜指出,自己的狀況叫「腎上腺危症」,舉凡骨折、手術、麻醉等都可能休克,必須先做好準備,先打100 ML的藥物預防休克。對於自身的狀況,陳文茜表示,「簡單一句話:我以為的穩定,是活得糊里糊塗,我以為自己去佛羅倫斯是圓夢,其實是冒險。反正我活得不明不白,好過死的明明白白。」她還提到,醫生警告她,過去3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的後遺症,可能導致她的癌症復發,要求她回國後立刻做MRI檢查。而她返台次日便在振興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確認肺腺癌復發,而且肝臟也有三個腫瘤,。陳文茜表示,經過好幾個醫生複診,包括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好心肝院長許金川教授等人一一確認後,她即將和未來人生進行一個大賭注:「正子攝影的結會告訴我,我的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三小時後,看我和命運,誰賭嬴了?」陳文茜最後表示,檢查完後,就可以看到她和命運「誰賭嬴了?」並稱去年9月時她的肺部影像顯示還「沒有任何癌細胞」,提醒和她有類似狀況的民眾,如果是長期類固醇使用者,要記得每年固定以MRI追蹤檢查,並表示「希望你們都可以比我更健康。」 =====21:39更新=====陳文茜於6日晚間9點15分左右發文,表示檢驗結果出爐,肝臟3個腫瘤中,2個惡性,1個水泡,不過右側骨盆腔也有1個惡性腫瘤。陳文茜自述,「為這樣的日子,我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我沒有執著。對於死亡,我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捨不得的是那些愛我的人,他們的傷悲;更捨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們。」她表示,癌症即使發展至此,也不是絕症,不代表明天就要死了,「還有長長的一條路,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它給你足夠的時間,準備好這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妳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陳文茜還表示,她突然很高興自己的腦部疾病,先把自己摧殘成不能接受化療、免疫治療的患者。這讓她得以直接跳過一些身體的痛苦,接受比較溫和的標靶治療及質子治療,「它使我不必為了延長生命,失去最後旅程的怡然自在。」她還表示,「願老天給我足夠的體力,繼續完成我的未竟之事。尤其《文茜的世界周報》。我會努力工作,直到最後。願上天憐憫,讓我可以陪著我的孩子們到最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虛弱但很愛他們的媽媽。知道自己比過去更重病後,我看到的世界越來越美。我獨自一人,卻很自在。」還表示:「我別無所求。」
42公里馬拉松「連2站缺水」 男跑者橫紋肌溶解險喪命…長榮航空道歉了
長榮航空10月27日舉辦城市觀光馬拉松路跑,超過2.4萬人參加,不過有跑者跑到一半想要補充水分,卻發現補水站的飲用水沒了,連續2站都無水可喝,只好忍耐繼續跑,結果後來失去意識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是缺水導致的急性腎衰竭。對此,長榮航空也道歉了。一名男跑者在《Threads》表示,他參與42公里的全馬賽事,好不容易跑到補水的供應站,卻被工作人員告知:「我們這邊水被喝完了,請往下一個供水站跑」,當下沒想太多,認分地繼續跑,怎料抵達下一站供水站,得到的回覆一樣是:「我們沒有水了」,直到他堅持到35~38公里,打算用走的完成剩下的5公里時,覺得自己需要休息,準備蹲下來人頓時失去意識,被送醫搶救。男跑者醒來時人已在加護病房,狀態有點恍神,才得知自己因為中暑,導致橫紋肌溶解,甚至有急性腎衰竭的風險,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期間昏迷指數一度只有6,臉色還發黑,如今回想起來相當嚇人。男跑者對主辦單位的處理感到失望。(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男跑者指出,跑步過程他曾試圖反應給主辦單位,有關供水不足的情況,但主辦只歸咎於「因為有跑者拿水灑在身上降溫導致水不夠」,他認為這些行為都是在保護自己體溫不被天氣影響而中暑,並不完全是跑者的問題,依然得不到正面回覆,只是敷衍帶過表示會討論未來的規劃,「命確實被撿回來了,很感謝醫療團隊的幫忙,但對我主辦單位這次的處理,真的很失望」。針對此事,長榮航空透露當天的天氣太熱,主辦方已經盡速補足各站飲用水,對於沒能滿足各跑者需求深感抱歉,也承諾會檢討要求改善。
30歲男返鄉幫忙下田2天 腿劇痛「累到尿液發黑」!醫:急性腎衰竭
養成運動習慣有多重要?大陸一名30歲趙姓男子是個上班族,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日前他趁假期返鄉幫忙父母採收蒜苗,才下田2天雙腿就劇痛,連尿液都發黑,嚇得他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確定趙男是橫紋肌溶解導致急性腎衰竭,令趙男後悔自己太少運動,發生這種糗事。根據陸媒《大參考》報導,大陸一名30歲趙姓男子離家到大城市奮鬥,上班族的他趁著假期回老家探望父母,還幫忙下田採收蒜苗,在忙了一天之後他感受到雙腿劇痛,但第二天他選擇忍痛做事;趙男忙完後去上廁所,竟發現自己尿液發黑,像是喝下墨水,覺得身體出問題急忙趕去就醫。趙男到醫院後,醫師診斷發現他是橫紋肌溶解導致急性腎衰竭,得馬上進入加護病房搶救,所幸治療數日後他的身體沒有大礙。對此醫師說明,橫紋肌溶解好發於平時沒有經常運動,又突然進行大量勞動的人。而趙男也坦承自己平時坐在辦公室、鮮少運動,如今發生這種狀況他很後悔,「感覺自己是個廢物,沒幹好活,還進醫院搶救好幾天」。事後趙男的故事也在網上引發網友討論,大多數人領悟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哇我下田應該也跟他一樣,好慘」、「該好好運動了」、「同樣坐辦公室,上次跟朋友去爬山,大家都沒事,只有我腿痛到隔天差點走不動」。橫紋肌溶解症是人體橫紋肌細胞壞死所造成的疾病,症狀包括肌肉疼痛、嘔吐和意識混亂,也可能會有紅棕色的蛋白尿或心律不整,嚴重程度取決於肌肉受損程度和是否發生腎衰竭。
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史上第2暖年!今夏全台2667人次熱傷害 醫師提醒長者、孕婦、嬰幼兒要當心
時序入秋,但全台仍籠罩在高溫炎熱之下,今年1到8月平均氣溫,創下全台73年以來史上第2暖。衛福部統計,今年夏季全台就有高達2667人次,因為熱傷害就醫,比去年同期增加4成;光是今年8月就有716人次,比去年同期高出6成。腎臟科醫師提醒,長時間暴露在戶外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補水,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的身體調節能力較慢,也須留意熱傷害風險。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盛夏(7、8月)平均氣溫29.4度,大於1991至2020年氣候平均值的28.8度,是1951年以來第4暖。若以今年1至8月來看,平均氣溫24.8度,大於氣候平均值的24.0度,是1951年以來第2暖。氣象署指出,反聖嬰現象有機會於秋季發展,水氣偏多,台灣南部及東部有偏濕的特徵,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正常至偏多,中南部10月逐漸進入枯水期。衛福部統計,今年6到8月全台共有2667人次因熱傷害就醫,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846人次,成長逾4成。以今年8月來說就有716人次,相較於去年8月的442人次,足足高出6成。馬偕醫院腎臟科教授吳志仁指出,疾病症狀通常是循序漸進的,但熱傷害的疾病模式完全不同,就像是電燈的開關,到了一定程度就直接斷電,快得讓人措手不及,非常危險。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表示,腎臟是負責維持人體液體平衡的器官,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還可能產生併發症橫紋肌溶解,若沒有及時治療,肌肉破壞得太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急性腎衰竭。吳志仁指出,熱傷害的影響遍及全身器官,腎臟只是其中之一,更可怕的是心腦血管的傷害,可能讓患者走向死亡。若周遭有人發生熱傷害,務必想盡辦法讓皮膚表面降溫,無論是用電風扇、扇子,甚至潑水、撒冰塊等,都有助於減緩急性傷害。謝至同提醒,戶外工作者、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面對高溫時,身體調節能力較慢,是熱傷害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8月熱傷害716人送醫「比去年多6成」 醫示警:恐致急性腎衰竭
天氣炎熱,高溫頻頻破紀錄,8月份因為熱傷害送醫就有716人,比去年同期8月增加超過6成。對此,醫師警告,腎臟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可能產生橫紋肌溶解,若沒有即時治療,會傷害腎臟功能,甚至演變成嚴重的急性腎衰竭。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總共有716人因熱傷害送醫,比去年8月的442人,增加了61%,其中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的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的影響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說明,面對高溫時,除了全身性發炎反應,人體也會因大量流汗、蒸發等導致水份快速流失,若水分補充不及或不足導致脫水,恐造成腎臟損傷。謝至同指出,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熱傷害症狀大多類似,像是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昏迷。至於哪些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包括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而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也有風險,面對高溫時,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注意。謝至同提醒,炎熱天氣下,除了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外,也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台南8歲女童感冒求診...竟是「食人菌」險截肢 住院6週救回一命
台南一名8歲女童2024年4月因陸續出現感冒、嘔吐等症狀,前往成大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女童已有嚴重低血壓、休克等毒性休克症候群,且病情迅速惡化,收治至加護病房,後研判為感染又被稱為「食人菌」的「侵襲性A型鏈球菌」,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住院6週後總算順利康復出院。今年4月,台南一名8歲女童突然出現感冒狀況,發燒、咳嗽,後來開始嘔吐、拉肚子,父母原本以為只是一般腸胃型感冒,但後來發現,女童燒退了卻極度倦怠、喘不過氣,甚至抱怨「肩膀會痛」,才趕緊帶女兒到成大掛急診。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表示,女童到院即診斷出肺炎併發嚴重膿胸,需進行胸管引流;12小時後還併發呼吸衰竭、毒性休克症、急性腎衰竭,立即住進加護病房插管並使用呼吸器。檢驗結果顯示,女童感染了惡名昭彰的食人菌,即「侵襲性A型鏈球菌」,還出現的罕見四肢猛爆性紫斑症(Purpura Fulminans),醫療團隊創新使用局部血管擴張劑處理,才改善四肢血流狀況。女童住進加護病房後,經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小兒感染科、小兒腎臟科、小兒胸腔外科,和檢驗、護理、復健及兒童心理專業的緊密合作,在住院6週後順利康復,且無後遺症地出院。返家後院方持續追蹤女童狀況,幸運地沒有出現任何後遺症。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圖/翻攝FB/成大醫院)沈靜芬主任醫師說明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咽喉痛、發燒、皮疹,少數患者會伴隨嘔吐及腹部不適;且當感染擴散至肺部時,可能出現咳嗽的情形。特別需注意的是,少數A型鏈球菌感染患者會進展為重症,而當發生意識不清、昏迷、持續低血壓、皮膚變色或出現紫斑、呼吸困難時,可能是重症的早期症狀。A型鏈球菌釋放的外毒素會干擾身體正常功能,導致少數嚴重感染併發毒性休克症,引起低血壓和多重器官損傷。若患者進展至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情惡化速度極快,且死亡率超過50%。A型鏈球菌感染的治療方式主要為及時使用抗生素,若能及時識別疾病並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在幾天到幾週內能順利康復。然而,若未及時就醫或病情加重,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民眾應密切注意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狀況,及早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沈靜芬醫師表示,目前兒科醫師人力緊繃的狀況仍持續存在,也反映出重症兒童患者的治療困難。兒童醫療人力的培養需要時間,而兒童健康照護不可有任何中斷。期盼更多人能重視兒童醫療的發展,讓更多新生代醫師參與兒童的健康照護行列。
台中軍人全身抽筋…竟是「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 醫曝主因:水喝不夠
天氣炎熱要隨時補充水分,否則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台中一名20多歲軍人日前在營區外操練,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除了呼吸喘還伴隨全身抽筋,同袍見狀趕緊推輪椅,立刻送醫救治。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腎衰竭和橫紋肌溶解,幸好住院治療後已順利康復。據《TVBS》報導,這名軍人近日突然坐輪椅,被同袍帶進大甲李綜合醫院掛急診。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采峯解釋,該名患者主述腹部疼痛,意識稍微不清,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鈉離子和鉀離子都偏低,有急性腎衰竭與橫紋肌溶解症現象。陳采峯研判,軍人是在過熱的情形下勞動,加上沒有補充水分,導致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流失,所幸住院治療後,院方給予藥物和點滴治療,並要求他多補充水分,在抽血檢查確認一切恢復正常後,就順利出院。陳采峯補充,身體缺水容易中暑,流汗又沒喝水就容易導致急性腎衰竭,且中暑後體溫會升高,體表血管會擴張加以散熱,大量血液跑到皮膚,分布到腎臟的血液就會減少,腎臟的供血一旦不足,高溫就會傷害身體的肌肉細胞,演變成橫紋肌溶解症,因此民眾一定要按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到口渴時再喝水,可能已經有微脫水現象」。
曼谷21人「喝到假酒」中毒送醫!釀1死1重傷、7人慘失明
泰國曼谷近日發生嚴重假酒中毒事件,導致21人身體不適送醫,其中1人死亡、1人傷重,目前警方已立即查扣該款有毒酒精飲料,並全力追查假酒的來源。綜合《普吉島公報》、《新新聞報》等泰媒報導,曼谷民武里縣(Min Buri)自8月22日以來陸續發生中毒事件,多達21人出現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等「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症狀,經查發現患者均飲用某款「無牌售賣」的酒類飲品,而裡面竟被不肖業者摻雜工業用酒精「甲醇」(Methanol),才導致這起集體假酒中毒案件。泰國公共衛生部證實,目前醫院已累計收治多達21名中毒患者,其中1人不治身亡、1人昏迷命危、7人失明,另有多名患者因急性腎衰竭正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未來恐面臨終身洗腎。對此,當地政府也發布警示,呼籲有飲用酒精、藥草酒等民眾,若出現呼吸急促、疲勞、頭暈、視力模糊或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警方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製造偽酒的上游工廠進行搜查,並逮捕相關涉案人員,當場起獲大量甲醇,不過業者遭逮後竟辯稱,不知道製酒原料中含有甲醇,該案已全面展開調查。
沸騰索命2/吃感冒、過敏藥竟易中暑 全台1286萬名慢性病患風險也高
連日高溫,體感溫度更是飆破40度,依衛福部統計,台灣6月1日至26日熱傷害就診已達563人,已超越去年整個6月的517人。多位醫生及藥師告訴CTWANT記者,「在極端高溫下,民眾常服用的感冒藥、過敏藥因為會影響排汗,易增加中暑風險」,「慢性病患者血液循環差,高溫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是引發心臟衰竭。」專家們提醒,要注意用藥。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醫師表示,中暑的症狀猶如「溫水煮青蛙」,許多人往往只是覺得熱、頭有點暈,下一秒就已經倒地暈厥,中暑時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休克、心臟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死亡,所以若已覺得不舒服,就要趕快到冷氣房或陰涼處讓身體降溫,若體溫依舊很高,要儘速就醫。根據國健署資料,熱傷害的風險,從輕微到嚴重可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甚至可能超過30%,「部分藥物會影響排汗功能、或是增加體熱,所以會增加中暑風險!」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舉例,例如感冒或過敏時常吃的抗組織胺藥物,因為會抑制副交感神經,所以會影響排汗。另外如治鼻塞用的麻黃素,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同時增加代謝熱能產生,使體溫上升。中暑時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若沒有及時降溫,死亡率甚至會超過3成。(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另外,根據健保署2022年的資料,全台有1286萬人因慢性病就醫,而這些患者也是中暑高風險族群,因為散熱需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但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疾病、肺部疾病、代謝疾病與精神疾病患者,身體散熱機能較差,再加上長期服用藥物,因此更容易造成中暑。朱柏齡分享案例,曾有一名三總60多歲男性駐衛警,因為天氣炎熱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症狀,還不到熱傷害的程度。但抽血檢查卻發現,腎功能指數已經飆高到一般人的4倍,出現急性腎衰竭的情形。經查原來男子本身有在吃降血壓藥和利尿劑。朱柏齡解釋,天熱會使血管擴張,血壓會比平時更低,但對於平時有在吃降血壓藥的民眾,若吃平常劑量,血壓就會掉得太低,連帶影響腎功能,造成腎臟負擔增加。另外,這名駐院警衛又因心臟病問題,需要吃消水腫的利尿劑,容易導致體內水分不足,增加腎臟負擔。在雙重因素下,才造成男子出現急性腎衰竭的狀況。朱柏齡提醒,服用降血壓藥、利尿劑的患者,天氣炎熱時,可和醫師討論用藥減量,利尿劑則可討論是否停藥,避免因為高溫天氣造成的急性腎衰竭危險。
國內首例!寶林茶室中毒案2人死因出爐 染「邦克列酸」致死
台北市遠百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於3月時發生食物中毒案,釀4人死亡, 引起社會譁然。而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日前完成其中2名死者的鑑定報告,報告顯示2人死因為國內首例的「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中毒」,至於感染的原因及途逕,則有待北檢專案檢察官會同專家學者調查釐清。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件延燒至今釀4人死亡,其中新北市三重區1名40歲呂姓男子,3月22日與友人前往用餐,食用炒粿條、香蘭葉果汁後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狀,送醫搶救後最終仍因急性腎衰竭病逝。另外,楊男於3月19日獨自前往用餐,點了1份炒粿條,而後在21日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等症狀,自行撥打119後,被送到新光醫院救治,未料在22日凌晨4時突無法行走,23日病況急轉直下被轉進加護病房,裝葉克膜搶救,最終還是不幸於27日上午11時35分,因急性腎衰竭宣告不治。事後,新北、士林地檢署分別對2死者遺體進行解剖相驗,並送請法醫所鑑定死因,而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已於5月8日完成鑑定報告,2名死者體內殘留的邦克列酸,與定量檢驗的致死濃度進行比對後,確認2人死因為國內首例的「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中毒」。另外2名死者,馬來西亞籍的40歲男子以及40歲女性,台北地檢署對2名死者解剖後,已將檢體送往法醫所毒物化學組進行鑑驗,仍在鑑定死因,在釐清中毒原因及可能傳染途逕後,即會偵結這起食物中毒案。目前寶林負責人黎仿軒及分店王姓店長、胡姓代班廚師、周姓廚師4人,已被限制出境出海,列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過失致死罪「偵字案」被告。
高雄男子「忘收水管」致老翁絆倒身亡 法官判刑1年+賠446萬元
高雄郭姓男子租騎樓店面販賣肉圓,2020年12月結束營業後,郭卻未妥善收好水管,當晚大樓81歲林姓老翁外出買宵夜,左腳不慎被水管絆倒,正面朝下倒地頭部受傷,經路人協助回家,隔天病情惡化失去呼吸心跳,醫院搶救1個月仍宣告不治,法官認郭男行為與林翁之死有因果關係,依《過失致死罪》判刑1年,並需賠償林翁家屬446萬元。據調查,郭男2017年起承租大樓店面開肉圓店,從早上6點30分開店營業至下午5點,因該處排水系統不良,郭男另外拉一條排水軟管,將廚房洗手台、冰箱廢水排到店門口的排水孔內,收店時則會把軟管水管收好,避免行人行走時不慎遭水管絆倒,未料2020年12月3日打烊時忘收水管,導致林翁絆倒。傍晚林翁外出買消夜,途經肉丸店時因視線昏暗,並未注意腳下水管,左腳不慎絆倒,整個人先是撞擊肉圓店鐵捲門後「正面朝下」倒地,遭一旁熱心民眾扶起送返回家,不料隔日林翁突然劇烈頭痛後,不久就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搶救1個月後因多重器官衰竭、肺炎併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宣告死亡。法醫解剖判定,林翁是跌倒時,大腦右枕葉底部發生對撞性腦挫傷、腦髓腫脹,大範圍傷及腦幹之軸突,導致隔天呼吸衰竭、心跳停止,經急救後無法恢復神智,最終因瀰漫性軸突損傷致死。高雄法官,依監視器畫面及法醫證詞,判定郭男與林翁之死有因果關係,依《過失致死罪》判郭男1年徒刑,郭男上訴表示,林翁出門前有服用安眠藥,許是藥物副作用,並提出賠償150萬元和解,但林翁家屬要求500萬,雙方至今未和解。合議庭認為,郭男在一、二審審理期間,都否認犯行,且林翁跌倒前,水管疑似有拉扯跡象,倒地前後其步伐體態相當正常,並沒有服用藥物或疾病發作後身體搖晃、傾斜或腳步不穩情形,因此駁回郭男上訴。法院認定郭男須負全責,判其賠償林翁家屬共446萬元,刑事部分,法官考量郭男無前科且有彌補誠意,依《過失致人於死罪》處有期徒刑1年。案件目前仍在上訴中。
86歲乳癌阿嬤心臟衰竭病危 鬼門關前走一回
86歲乳癌阿嬤,因為呼吸喘,陷入昏迷狀態,家人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檢測診斷為心臟衰竭導致肺積水,多重器官衰竭,肺炎等,經過血液腫瘤科蔡明宏醫師,內科副院長劉俊廷和加護病房吳宣鋒醫師緊急搶救,透過藥物治療和照護,已經出院和家人過著健康生活。阿嬤出院前感謝醫護團隊將她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阿嬤的兒子林玉龍更說醫師是母親的救命恩人。林玉龍分享媽媽可以成功度過挑戰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聽從醫生的建議,幫病患做插管,病患兒子在焦慮緊張緊急的心態下選擇相信醫師,加上母親的求生意願強,以及病患家人的陪伴。血液腫瘤科蔡明宏醫師表示,阿嬤送醫時,多重器官衰竭,包含心肺腎肝都受到影響,甚至因為無咳痰能力導致肺炎,透過抗生素治療,經過插管抽痰改善肺部,也因為心臟衰竭,會診內科副院長劉俊廷。內科副院長劉俊廷表示,病患心衰竭初期,合併急性腎衰竭,肝損傷,呼吸衰竭,心衰竭指數極高,心肌梗塞指數也升高,意識模糊不清,瀕臨昏迷及病危。醫療團隊與家屬進行醫病共享決策,討論決定先以新型藥物積極治療,氣管內插管,呼吸器支持,抗生素治療肺炎,肺部肋膜積水引流放液,心臟收縮功能慢慢恢復,也一併改善肝和腎。在狀況穩定,也為病患進行心導管檢查,排除冠狀動脈疾病或缺血性心肌病變的診斷。血液腫瘤科蔡明宏醫師表示,阿嬤在病房積極使用電動拍痰機,進行復健活動,求生意志堅強配合良好,脫離氧氣依賴,也慢慢練習站立,經過團隊血液腫瘤科,心臟血管科,加護病房,復健科團隊治療,阿嬤已經出院,肺部轉移性腫瘤持續接受治療,從3.7公分縮小到2.5公分。內科副院長劉俊廷提醒,腫瘤病人可能因為化療和標靶治療藥物,也許體質關係,對心臟產生影響,腫瘤縮小,但對心臟造成傷害或是引發免疫力降低的副作用,所以,遇到癌病患必須透過團隊照護介入,延長病患生命期和改善生活品質。
食安炸裂2/米其林三星餐廳乾淨程度驚人 專家:法規多沒用,落實才重要
39歲呂姓男子於3月22日至寶林茶室吃炒粿條,24日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揭開寶林茶室集體中毒案的序章,曾在米其林三星主廚旗下「STAY」法式餐廳工作的網紅廚師麥可,在臉書上分享看法。「看到寶林事件的新聞,真的被嚇到。開放式廚房怎麼會出事?因為開放式廚房代表老闆對整潔和師傅乾淨作業的絕對信心。」 麥可分享,在「STAY」工作時,有一次負責清潔微波爐,主管檢查時伸手摸微波爐深處,摸給他看有灰垢,他嚇得趕緊再擦一次,但主管又深入更裡面摸出灰塵,就這樣重複3次,廚房10個人全在旁邊看著等他下班,直到麥可把微波爐搬下來,全部都擦乾淨,主管說「就是這個標準」。麥可寫道「沒有人罵我,他們是求賢若渴的希望我好。」 麥可認為,雖然寶林茶室的開放式廚房出狀況,但相較於密閉式廚房更多恐怖的髒亂環境,他覺得挑選開放式廚房的餐廳還是較有保障,至少消費者可以觀察食材使用與保存的狀況,以及員工整潔度的要求。麥可表示,「整潔,是廚藝之本,是良心,一個屏棄良心廚心的廚房,會出什麼事都不驚奇。」 不論是政府、餐廳、商場,對食安其實都設下許多規定。例如2014年,衛福部依據《食安法》發布「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簡稱GHP),包括環境清消、食材管理方法,以及餐飲業員工的衛生習慣等都設有規定,例如規定廚房毛巾、抹布等,需以攝氏一百度之沸水煮沸5分鐘以上,餐具則要1分鐘以上,所有食品與餐飲業者都必須遵守。 「目前台灣的食安法規,在GH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系統制度(簡稱HACCP)已有很多規定,另外再加上三級品管及強制檢驗,以及密集的稽查動作。」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信堂坦言,種種規定、稽查,對中小型規模業者在人力需求及成本負擔太高,很難全面配合。 而在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中,也有很細緻的食安規範,包含百貨公司美食街自己的規定等。林信堂說,過多的規定、分工過細,讓業者、主管等人越來越難做,也容易把規範搞混,到底哪些是法規?那些是內規?分不清楚,反而容易綁手綁腳。 「就算規則再多,也需要人員落實執行,才能達到預防或降低食品中毒發生之實效。」林信堂建議政府及相關產業應多討論該如何讓規則落實執行,並調整效果不彰或重複的規定辦法。如能減輕業者的人力與大量檢驗成本,及衛生部門人員的負擔,全力把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功夫做好,就能有效預防食品中毒。寶林茶室集體中毒案爆發後,北市進行各大餐廳稽查,面對稽查員人力不足的現況,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會再與專家學者討論。(圖/黃鵬杰攝)以地方衛生局稽查員來說,由於公家機關的員額管制難以增聘正職,所以大多是一年一聘的約僱職,月薪僅3萬多元,工作內容卻繁雜又壓力大,因此也陷入缺工窘境,例如北市衛生局目前正張貼衛生稽查科第五次招聘告示,代表稽查員五招還補不滿。 針對衛生稽查員人力不足,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曾提出質疑,並建議北市衛生局考慮人員外包。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人力外包部分必須要再進行討論,核心業務不會採取外包,發生頻率低的案件或許可以考慮,會再與相關主管機關、專家學者討論。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受訪時表示,除了政府強力執行餐飲衛生管理,建議也可以參照食品業的經驗,以民間力量形成類似CAS等典範標章,才能加強消費者信心。
台灣人吃小林製薬「紅麴」產品…53人通報不適 食藥署宣布再開專家會議
日本製藥大廠「小林製藥」含紅麴成分的保健食品,造成民眾服用後出現腎臟疾病,目前已累積5人死亡,114人住院治療,而台灣也有業者輸入相關產品,累計53人通報不適。對此,食藥署將於明(19日)2度召開專家會議,協助消費者求償等權益。日本不少民眾服用小林製藥紅麴機能性保健食品後,出現急性腎衰竭死亡,該產品也驗出毒性極強的「軟毛青黴酸」,雖然還沒證實因果關係,但造成死亡和住院案例,引發國際關注。台灣方面,食藥署陸續公佈下架產品名單,截至昨(17日)已累計248件產品,並開放消費者通報非預期反應,民眾必須提供食用批號、效期和病歷等資料。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之前已經召開過「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諮議小組」,但有部分消費者提供的相關資料比較亂,所以上次會議主要是彙整資料,並聯繫消費者補充資料。林金富透露,明天會召開第2次專家會議,參與專家包括醫師、學者以及民間團體代表等,會議上會進行最後評估,討論完就會有決定結果,因為日本方面已經坦承食用對健康有影響,食藥署也會跟消保官一起協助消費者做後續求償等權益。
77歲孔蘭薰坐輪椅洗腎 劉曉憶曝母心願
大愛劇《你準備萌芽了嗎?》15日起週一至週五每晚八點播出。劉曉憶劇中演嚴重精神障礙的媽媽,戲外她最近忙著照顧媽媽孔蘭薰,透露77歲的媽媽每週都要洗腎3次,但行動已大不如前,剛開始還在意形象,連拿拐杖助行都不願意,後來妥協坐輪椅輔助生活。劉曉憶分享媽媽的近況。(圖/趙文彬攝)劉曉憶的媽媽孔蘭薰曾以〈一朵小花〉歌曲迅速走紅,是群星會時期的大歌星。劉曉憶透露,媽媽3年前急性腎衰竭,現在每週要洗腎3次,媽媽至今還是抱著想再次登台唱歌的希望,過去的秀服、鞋子、配飾都捨不得丟,她不好澆媽媽冷水,但她心裡明白這件事要達成已有難度。劉曉憶在大愛劇《你準備萌芽了嗎?》飾演精神障礙母親。(圖/大愛電視)劉曉憶在《你準備萌芽了嗎?》患有精神障礙,為符合角色,外型也要很凌亂,只是,看似瘋亂的造型,化妝竟也要花上一個小時,最大的挑戰是「全素顏,化成跟本人不是很像的妝,從以前到現在還沒有過」,人生第一次接拍這個角色,還跟化妝師說「醜一點沒關係我不介意」。柯淑勤、朱芷瑩、劉曉憶、許乃涵、林輝瑝、蔡瑞澤、沈昶宏、朱宥丞、王宥謙出席《你準備萌芽了嗎?》首映記者會。(圖/趙文彬攝)她劇中臺詞不多,因為精神障礙媽媽講話沒辦法集中專注、眼神要一直飄移,在神韻的部分必須下功夫,這都跟她以往接拍的角色大不同,精神障礙這個角色也讓劉曉憶完成了自己的演藝夢想。
國內累計11起小林紅麴通報「9人腎受損」 患者症狀曝
日本發生消費者服用小林製藥含紅麴保健食品後陸續罹患腎臟疾病,甚至有5人死亡,而台灣有業者曾輸入相關原料,且陸續有民眾通報食用後,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據食藥署2日統計,目前收到11件通報,11例通報年齡皆超過40歲,另有2人未確定,其通報症狀,包含全身疲勞、腎絲球過濾率有異常、腎功能受損、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據食藥署2日統計,截至1日,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已收到與小林製藥有關紅麴產品案件通報共11件,包括3件健康食品,分別為1件「諾寶紅麴膠囊」及2件「大醫生技紅麴膠囊」,保健功效皆為「調節血脂」。另8件通報的一般食品產品,分別為3件「大研納豆紅麴Q10膠囊」、2件「達摩本草納豆紅麴素食膠囊」、1件「御熹堂日本專利紅麴納豆Q10」、1件「紅景天納豆紅麴膠囊」、1件「小林製薬紅麴膠囊(日本購入)」;至於國內業者主動通報預防性下架資訊方面,目前維持226件主動下架。至於個案通報狀況,目前有11例通報,其患者年齡都大於40歲,其中2人未確定,目前則知年齡最高為73歲,服用最長時間為3至4年、最短6個月。症狀方面,包括感到疲累、腰痠、腰痛、腎絲球過濾率異常、腎功能受損、腎臟些微萎縮、頭暈、血壓高、噁心、想吐、腎功能異常、腎指數下降並合併有蛋白尿、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臟病等。是否有同時服用其他藥品部分,仍有待確認。
曾進口小林製藥紅麴原料 食藥署揭226件下架產品「名單一次看」
日本小林製藥含紅麴保健食品風暴未歇,多名消費者食用後罹患腎臟疾病,甚死亡案例,台灣也有民眾吃完出現問題,而業者也曾輸入小林製藥紅麴原料,下游廠商製成紅麴膠囊,食藥署因此緊急公布下架產品名單,共有226件產品進行預防性下架。日本民眾服用小林製藥含紅麴成分保健食品,許多人出現腎臟疾病問題,截至目前已有5人死亡,以及至少114人住院,多人一度需要洗腎,當局正朝產品可能與死者的死亡有關作為方向調查。至於台灣方面,高雄一名70歲婦人平常有服用大醫生技紅麴保健食品的習慣,去年3月被診斷出急性腎衰竭,5月開始洗腎,小林製藥紅麴事件爆發後,也接到要求停止食用紅麴產品的訊息,懷疑就是引發疾病的元兇。食藥署今(31日)也在官網公布「國內業者主動通報預防性下架資訊」,包括紅麴膠囊、紅蚯蚓配方、紅麴粉、一家人醇納麴益生菌等,共226件產品。據了解,食品業者若有使用或販售日本小林製藥之紅麴相關原料或產品,需依日本原廠通知或建議,停止使用、販售及自主下架,並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第5項,落實自主通報,違者可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等。
食安連環爆2/專家一度認為「仙人掌桿菌更像兇手」 米酵菌竟可在人體繁殖
這周台灣壟罩在寶林茶室奪命食物中毒案的食安風暴下,在毒素真凶未確認前,專家一度懷疑「仙人掌桿菌」,甚至有疫調專家認為「仙人掌桿菌的孢子可在人體內繁殖,但米酵菌不行」,28日晚證實米酵菌酸是禍首後,也間接證實米酵菌也能在人體內繁殖,未來恐怕更難對付!寶林茶室案持續擴大,由於患者皆曾食用粿條(粄條)或河粉,台北市衛生局因此針對食材供應鏈稽查。衛生局長陳彥元說,已查獲上游供應商位於新北,此廠商另供貨至南港的中盤商「鴻祈食品行」,一共供應雙北10家小吃店,目前已停止供貨,所以消費者不會再吃到有風險的食材。目前致病原因仍在檢驗中,疫情調查專家何美鄉也針對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毒素進行分析,她在臉書撰文表示,「這兩種毒素的毒性標的都是細胞粒腺體,所造成的多重器官衰竭的臨床症狀很類似。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米酵菌是植物的病原體,而仙人掌桿菌則是人類的病原體,所以米酵菌的繁殖環境是在不高於32度的室溫,文獻上沒有它是否曾經在人體內繁殖的紀錄,但推測是不會的。」而仙人掌桿菌則完全可以在人類的腸胃道內繁殖,何美鄉說,第二例死亡的66歲男子病程變化,和繁殖環境非常相關。「這位66歲的男性病程相當曲折,依據女兒的敘述,在寶林用餐後數小時就有腸胃道的症狀,隔日又有暈眩肢體無力等全身性的症狀,到醫院後看似症狀緩和後,卻忽然極速惡化,最後多重器官衰竭。」何美鄉認為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說:第一波腸胃道症狀是來自食物中攝取進去少量的毒素,但可能在食物裡面也含有病原體,譬如耐溫的孢子,這些孢子在體內的37度厭氧的環境下是可以被活化而繁殖,同時產生毒素。因此何美鄉認為仙人掌菌機率較大。如今檢驗確認死者體內有米酵菌酸,恐怕也間接證實米酵菌可在人體內繁殖。對於檢驗結果,何美鄉隨後受訪時表示,過去米酵菌酸中毒很少被看到,文獻上也是有限,米酵菌酸是由Burkholderia gladioli(唐菖蒲伯克氏菌)汙染,因此現在要找出這個菌,現在不確定是哪一個食材或醬料有,但可以確定是在寶林廚房內有。何美鄉說,應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病菌,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希望能盡量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這是當務之急。其實仙人掌桿菌毒素也頗具威力,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仙人掌桿菌會分泌一種嘔吐毒素cereulide,它對熱和酸具有高度抵抗力,因此不怕胃酸,加熱也無法破壞。當毒素到達胃和十二指腸,會透過結合5-HT3受體刺激迷走神經引起嘔吐,還透過抑制脂肪酸氧化、細胞損傷和抑制人類自然殺手細胞來改變線粒體活性,進而造成急性肝衰竭和橫紋肌溶解症。沒有即時治療的話,患者可能會出現多器官衰竭,伴有瀰漫性凝血異常、低血糖、急性腎衰竭和代謝性酸中毒,死亡率高達5成。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仙人掌桿菌可在10~50℃中繁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0℃,最常發生在沒有冷藏的澱粉類食物,例如米飯、義大利麵等,尤其在夏天,食物於20℃以上的環境中放置時間過長,使該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再加上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因而導致中毒。」沒吃完的白飯若是冷藏過久,同樣會孳生仙人掌桿菌,建議放置冷凍較為安全。(圖/123RF)程涵宇說,《美國臨床微生物學雜誌》曾刊登一名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20歲的比利時男大生為了避免在空腹的狀態下運動,因此將自己5天前吃剩、放置在室溫狀態下的義大利麵加熱食用,男大生隨即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隔天家人察覺兒子沒踏出房間,開門查看時才發現男大生躺在床上,已無生命跡象,後來證實是仙人掌桿菌中毒。程涵宇說,飯、麵、板條等食物烹調後要儘速食用,如果沒有馬上吃,應保溫在60℃以上(放在電鍋要確定電鍋溫度有高於60℃),若不確定,建議不吃就要立刻放冰箱,不要放在室溫過久,如果這類澱粉食物已經預估會存放超過2天以上,務必冷凍保存,再盡速吃完。程涵宇提醒,仙人掌桿菌的芽孢非常耐高溫,在水煮、小火煮、煮、燜、燉、燉、蒸這種有水的加熱方法中,孢子需要在121 °C下持續5分鐘以上才能被消滅。如果是用燒烤、炙烤、烘烤、烘烤、灼熱、炒這種沒有額外加水的加熱方法,120 °C下要1小時才可殺死孢子,所以還是事先預防較為妥當。
食安連環爆1/台灣首見米酵菌酸「10年奪陸43命」 無色無味高溫殺不死「5大原則逃死劫」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集體中毒事件,截至3月29日已累計23人就醫,其中2人死亡。令人詫異的是,首位死者年僅39歲且身體健康,用餐後隔日便因急性腎衰竭而亡,病程又急又快,專家認為極不尋常,因此緊急解剖檢驗,3月28日晚上衛福部證實檢體採樣到「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見,許多南洋料理的餐飲業者也紛紛主動停售河粉、粿條等商品,希望降低民眾疑慮。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資料,2010~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造成43人死亡,其中2015年一家四人慘遭滅口,2020年則在親友聚餐中一口氣奪走9條人命。根據新加坡食品局資料,想預防米酵菌酸中毒要掌握5大原則,其中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最為重要。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3月28日,共計有18名患者與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其中2人死亡。首名死者為39歲的呂姓男子,3月22日至寶林茶室吃炒粿條,24日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但衛生單位卻在26日才驚覺是食安事件。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此案首例是在24日由新北市衛生局通報,由於病患出現肝衰竭,並非典型食品中毒症狀,因此直到死亡都沒有被懷疑或通報,後來陸續收到醫院通報疑似案例,才立即要求餐廳停業。」66歲男子3月19日同樣享用寶林茶室的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經過多日治療,最終在27日也因急性腎衰竭身亡,成為第二位死亡案例。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食物中毒大多都在幾個小時內就發作,很少像該名患者「幾天後」才猛爆性肝、腎衰竭,「也是第一次遇到」。疾管署表示,除2名死者之外,目前6人住院治療中(5人住加護病房、1人住一般病房),15人症狀輕微返家休養。陳彥元說,醫院端有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結果都是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症主任黃建賢表示,該男子住院後有為其進行細菌培養,但無培養出細菌,推測這次情況較像毒素導致。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認定「米酵菌酸」是禍首的可能性高,最後經解剖2位死者檢驗後,確認檢出「米酵菌酸」。由於民眾對米酵菌酸感到擔憂,台中食安處、法制局及經濟發展局也在28日共同組成市府聯合稽查小組,對於提供河粉、粿條等南洋料理的業者,包含非常泰、塔塔加、瓦城、PappaRich金爸爸、海記醬油雞飯等店家,特別針對粿條及河粉類等食材來源、保存等項目稽查。其中台中大遠百的非常泰、塔塔加泰式料理2家業者已停售河粉產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米或椰子所做的發酵食物,若發酵過程不當,有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菌可能再洐生米酵菌酸,這是一種非常毒的毒素,依國外報告,可讓中毒者在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在40%至100%間。台北市衛生局與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一起調查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2010年至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這些通報共導致146例疾病、139例住院、43 例死亡。」程涵宇說,米酵菌酸中毒是中國的法定傳染病,中國一開始較多的中毒事件,是自製發酵玉米粉製品、銀耳、地瓜粉和玉米粉製品(果凍),後來又有許多濕米粉、木耳)的中毒事件,最常發生在家裡(79.0%)和餐廳(21%)。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毒素無色、無味、耐高溫,民眾難以查覺,高溫烹調也無法消滅,在中國、非洲、印尼都曾傳出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目前沒有解毒劑,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例如中毒者若休克就打強心劑,若是不能呼吸就為他插管。顏宗海說,新加坡食品局曾針對米酵菌酸提出預防5方法,分別是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或添加檸檬汁或醋減少毒素形成的機會、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豆豉相關食物、如果需要長時間浸泡白木耳或黑木耳,請在冰箱中浸泡,以盡量減少細菌生長,另外,發酵食品時要採取良好的衛生措施,例如對所有食品接觸表面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對食品造成不良污染。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則指出,5到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建議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她也提醒,發酵食物雖美味可口,但是無法控制溫度、濕度環境下,建議還是不要自製,以購買大廠牌有檢驗過後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