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
」 中醫 食藥署 復健「一氧化碳中毒」好發季節來臨 醫師揭緊急救治方法
10月過後天氣將逐漸變冷入冬,這個季節不但是心血管疾病與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時,「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件也層出不窮。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意外發生於冬天及早春,其中12月至4月佔百分之73.8,且患者通常較年輕,而發生原因不外乎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不當、煤爐、炭火及汽車引擎廢氣引起,提醒民眾特別注意。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指出,一氧化碳(CO)為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一般產生時並無特別警訊,所以一般人常在無意間發生中毒而不自知;居家時一氧化碳容易因密閉空間通風不良而產生,當供氧不足而燃燒不完全時就容易大量產生,人體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時,因其與體內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的親和力高出200至300倍,而碳氧血紅蛋白較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慢3600倍,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35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戴克穎表示,人體一旦吸入一氧化碳,血紅素優先與其結合,導致阻礙血液循環輸送氧氣的功能,人體組織就會缺氧,輕則引起頭暈、頭痛、噁心、虛弱甚至呼吸急促,嚴重時會引起胸悶胸痛、心肌梗塞、昏迷、抽搐、失禁,甚至死亡等嚴重的情形發生。戴克穎說明,有關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式,首先是先將病人脫離中毒環境並盡速送醫,給予百分之百濃度的氧氣及支持性療,並詳細檢查有無造成器官實質性傷害,嚴重患者更需給予高壓氧治療、並轉送至醫學中心做後續追蹤。戴克穎提醒,除上述提及之症狀以外,一氧化碳中毒的部分病人會於急性期緩解後的2至40天出現延遲性神經精神症狀,如智能減退、大小便失禁、步態不穩及行為退化等,需另於相關科別作後續追蹤及積極治療。
五旬婦吃鍋後嚴重腹痛!還蔓延到後背 檢查竟是「膽結石阻塞」作祟!
56歲黃阿姨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她與友人嗑完火鍋返家後,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就會好轉,不料疼痛從右上腹脹痛、抽痛,甚至已傳達到胃部及後背部,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也出現發燒、白血球異常升高症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只好聽從醫師建議先採取禁食、抗生素治療,待急性期過後擇期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降低日後再發生機率。膽結石好發年紀大、女性、肥胖者 平時症狀無法察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毛士豪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指的是膽囊或膽道內形成固體物質的結石。根據統計,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以年紀大、女性、肥胖、高膽固醇飲食、快速減重者等居多,但有結石的人不一定產生症狀,端看結石大小及位置是否足以造成併發症,因此許多民眾平時可能根本無法察覺。反覆收縮性疼痛 嚴重恐誘發急性膽囊發炎毛士豪解釋,因膽囊收縮時,若膽結石會堵住膽囊出口,導致膽汁沒辦法順利排出,引起典型的右上腹痛,這種疼痛經常在進食後出現,尤其是攝取高脂肪食物後,患者會感覺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的膽絞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萬一時間拉長,造成膽汁滯留,就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發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如有症狀切勿拖延毛士豪強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僅需在腹部切開三至四個1~2公分的小傷口,然後以特殊器械在放大電視畫面下摘除膽囊,術後傷口疼痛輕微、傷口小、感染機會低,且有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負擔較小。毛士豪提醒,膽結石手術有多種治療方案,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多數病患會在術後半年恢復正常,未來需避免吃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平常也建議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膽囊負擔。
颱風後「類鼻疽」疫情恐升溫 衛福部示警6類人:重症機率較高
每當颱風侵襲,台灣的類鼻疽疫情往往會隨之上升。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的細菌感染,此致病菌以腐生之方式,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猪、猴、囓齒類、鳥類等。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疾管署說明,類鼻疽菌本身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即使在實驗室細菌培養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在臨床上也不一定有效。目前一般認為急性期需要用針劑的第三代頭孢子素(ceftazidime),視臨床情況使用 2~4 週。急性期治療後還必須使用長期20週的維持療法(maintenance treatment ),以避免復發,目前一般認為有效的處方為合併的抗生素療法(如:Chloramphenicol、doxycycline及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
蝸牛粽「托福松」濃度極高!受害者出現2農藥反應 將送驗死者血液
台東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近日疑爆發蝸牛小米粽中毒,12人送醫,3人死亡,而食藥署19日公布小米粽裡面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至於來源待釐清,受害者檢體呈現「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2種農藥反應。食藥署指出,而如果托福松下肚,急性期症狀常於5-30分鐘內即出現。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8個受害者檢體送北榮、台大檢驗,初步檢驗結果呈現「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2種農藥反應,至於是哪種農藥待細部鑑定。羅一鈞表示,2名死者在醫院有留血液檢體,另外小孩的個案檢體,也會在19日寄出,20日送驗,雖人體檢驗不夠完全,但農藥和食品檢驗結果符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113年9月18日接獲臺東縣衛生局通報,於同日下午約1時30分受理臺東縣衛生局送驗標示「血桐」、「蝸牛」及「食餘」共3件檢體,經同仁連夜加班進行聚乙醛及有機磷劑等農藥之廣篩檢驗,於「食餘」檢體(蝸牛小米粽)中發現不尋常訊號,續經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GC/MS/MS)及液相層析高解析質譜儀(LC/HRMS)確認為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蝸牛」及「血桐」檢體則為未檢出。食藥署表示,托福松為有機磷類殺蟲劑,屬劇毒型農藥,典型的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症狀包含瞳孔成針瞳、昏迷或半昏迷、口水多、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濃烈農藥味(或稱大蒜味)、全身汗濕、局部肌肉抽動等徵狀。急性期症狀常於5-30分鐘內即出現,但少數情況下能可能延遲至數小時或至12小時後才產生,與暴露劑量及物質有關。食藥署說,本部食藥署及疾病管制署在9月18、19日共出動12人次,與臺東縣衛生局會同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醫師,於18日分別赴臺東馬偕醫院及臺東基督教醫院進行病例討論以及個案訪視。今(19)日會同調查小組成員前往臺東賓茂村往生個案家瞭解食材來源及製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檢出的托福松「濃度相當高」,如果是60公斤成人,半致死劑量約96毫克,估每顆粽子有30毫克的托福松。至於中毒症狀跟福松劑量關係,林金富說,「吃進去的量與症狀確實會有關聯」。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鋼鐵傘兵」復健6年穿迷彩軍服 秦良丰光榮退伍曝未來動向
6年前參加漢光演習預演,因降落傘張開不全而自近400公尺高速墜地的空降特戰兵秦良丰,一度失去呼吸心跳,近年來恢復良好,已可以行走,他的康復被稱為「醫療史上的奇蹟」,今日他正式領取退伍令,再度穿上迷彩服軍裝,不少人紛紛道喜。秦良丰今日正式領取退伍令,未來將轉任國軍醫院任職,他穿上迷彩服,回到旗山特指部營區領退伍令,同袍開心幫他舉辦歡送會,民眾在臉書發文表示:「良丰今天退伍了,很榮幸也很感恩的來擔任歡送會的嘉賓,過程滿滿的感動,感謝您為國家所做的一切」,內文並標注「特戰精神指標」、「鋼鐵英雄良丰」。秦良丰從起初被判定全身癱瘓,到如今復原被視為「醫療史上的奇蹟」,他現在不但可自行起身,繞行醫院一周或是到衛武營進行復健,退伍後,他將在軍方醫院擔任心輔工作,並能夠支領薪水,秦父對兒子一路艱辛走來,非常感謝國軍協助,並說,國軍已盡力幫忙了,他們接受一切。秦良丰今日一身迷彩服照片曝光,不少人看見後紛紛留言道賀表示,「良丰恭喜你,穿上繡有傘徽的軍服,光榮退伍」、「一日特戰、終身特戰」。回顧整起事件,2018年5月17日漢光演習預演,航特部上兵秦良丰在台中清泉崗執行空降跳傘操演時,因為主傘、副傘還未開,秦良丰不幸從1約396公尺的高空直接墜落地面,當時他被送到醫院時一度失去呼吸心跳,經童綜合醫院40天搶救與急性期治療,後來秦良丰合併靠堅強求生意志,終於存活下來,被轉送三總接受後續的療程與復健,也因為通過各項考核,被軍方晉升下士。秦良丰從原本幾近全癱,到如今可自主呼吸、進食、走路,復健路邁入第6年,現在可以靠著輔助器材練習走路,他的這段經歷,退輔會也計劃幫秦良丰出書,紀錄下這段艱辛的心境歷程,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要放棄。
喑啞父癌末肝衰竭 用盡力氣曝心願「拔管,可以嗎?」家人含淚點頭
台中市東勢區一位70歲的張伯伯平時身體硬朗、生活自理,本身是聾啞人士,因無法口說,以手語及筆談作為溝通方式,4月份因腹痛不適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腸胃科就醫,發現是肝硬化合併肝惡性腫瘤,經評估後不適積極治療予採保守治療,經過多日治療腹部疼痛持續加劇,經詳細檢查診斷為腹膜炎。醫師與家人討論後,決定維持保守治療及疼痛控制,而後張伯伯使用嗎啡止痛效果不佳,家人再度與消化外科袁天民主任討論手術的方式;袁天民表示,開刀無法解決肝臟惡性腫瘤問題,但可以清除造成腹膜炎的髒腹水,並置放空腸餵食造口,讓張伯伯可以改善目前困境。術後至外科加護病房照護,隨著時間流逝,張伯伯開始由空腸餵食造口餵食牛奶,看似順利的狀態,卻因體力虛弱無法順利訓練拔除氣管內管,加上黃疸指數、肝毒素升高的突發性肝衰竭,讓原本意識清楚的張伯伯都會用手語問何時拔掉嘴巴上的管子,漸漸轉變為意識不清的肝昏迷,這樣的病況讓家人心慌了。會客時,看著張伯伯已經無法比手語溝通,只能用著最後的力氣把手撫在氣管內管上,似乎仍無語問著家人何時可以拔掉嘴上的管子,女兒開始多次詢問醫療人員「拔管,可以嗎?」主袁天民明白家屬對病人的心疼,會同胸腔內科、安寧療護團隊醫師、社工召開家庭會議,詳細告知病程進展及符合安寧療護條例,確認家人共同意願為「不捨病人繼續痛苦,舒適就好」,經2位專科醫師確認病人已無法表達自主意願,由家人做最後決定安寧拔管,讓家人陪伴身邊及道別,讓伯伯最後一程安心離去,不要繼續痛苦。袁天民指出,重症醫療的病人有時會需要緊急處理狀況,如插管治療、抗生素使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甚至緊急手術等,等急性期過後,病人如出現無法挽回的醫療狀況,即使再好的醫療也無法阻擋死亡這最後一哩路,此刻即有需要向家屬提出安寧照護的方式,而目前台灣安寧觀念的大力推展下,許多家屬已普遍接受「寧願善終,也不要歹活」的想法,希望安寧療護的末期病人及家屬都能在合法狀況下,得到安寧醫療的照護。
腸病毒71型流行「重症恐致死」 醫示警噴酒精沒效…靠2招預防
腸病毒疫情正在流行,堪稱最兇悍的「腸病毒71型」,曾在1998年發生大流行,致死率近2成,如今捲土重來,令家長相當擔憂。去年有2家腸病毒疫苗上市,可以有效提升對幼兒的保護力,但醫師提醒要做好2件事,才能達到真正的預防效果。黃俊斌醫師指出,過去腸病毒大流行屬1998年最為嚴重,造成許多病童重症或死亡,其中腸病毒71型最具威脅性,病程從最輕微的手足口病進展到中樞神經感染、心臟衰竭等,一旦進展到危及生命的心肌炎時,治療只能選擇免疫球蛋白、強心劑、甚至葉克膜暫時度過急性期。過去曾有感染腸病毒71型的未滿2歲孩童,原本沒什麼問題,但幾分鐘後立刻心跳呼吸停止。黃俊斌指出,過去對腸病毒沒有什麼藥物或疫苗可以預防,但自去年開始已有2家疫苗可以使用,對於幼兒的腸病毒71型保護力能有效提升,減少急重症的風險。不過他提醒,新的疫苗只能防範腸病毒71型,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無法保護。黃俊斌說明,由於腸病毒的結構沒有套膜,因此使用酒精無法破壞病毒結構,加上傳染途徑是經由食物、水、糞便的接觸,在接觸病患的排泄物後,要用漂白水或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暑假毒陷阱3/大麻黑數多!10年查獲量增18倍 學生吸食人數竄升令人憂心
根據刑事局資料,相較於10年前,大麻的查獲數量增加18倍,但對照教育部統計資料,學生藥物濫用卻逐年大幅減少,顯見其中藏有「黑數」,但查看排名,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三名,僅次於K他命、混合型藥物,尤其現正值暑假,青少年更易染毒。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若青少年開始吸食大麻,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造成智商下降、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6月發布《2024年世界毒品報告》,指出全球吸毒人數10年間增長20%,大麻仍然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毒品,2022年統計有2.28億人使用,其中年輕族群為主要使用對象。泰國前年一度開放大麻合法化,更讓「麻煩」更加擴大,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大麻擅闖民宅遭逮,網紅Joeman和「反骨男孩」成員蕾菈夫妻去年也因吸食大麻被捕,不少網紅還前往泰國直播,讓不少青少年跟風效法。刑事局2014年查獲59.8公斤大麻,2023年已激增至1117.7公斤,數量增加18倍,但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人數卻逐年減少,從2019年的608人次、至2022已降至400人次、2023年上半年累計僅238人次。為何台灣施用大麻「黑數」明顯偏高?刑事局依近三年毒品施用案分析,5成吸食大麻者年齡為25~34歲、3成具大學學歷、2成曾於國外生活。高檢署推測,大麻使用者年齡比較輕、白領階級多、學歷較高,加上施用地點多在住家等隱僻處所,不易被攔檢、盤查,增加查緝上困難度。除了地點隱密,新北市刑大隊長程順偉曾受訪表示,吸食大麻者會利用通訊軟體、社群來做交易,隱匿性比較高,甚至會利用虛擬貨幣來做買賣,更是不好抓。不過,仔細觀察學生濫用藥物的排名,依舊可以瞧出端倪。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去年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但到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僅次於K他命。到了2024年,大麻雖然位居第三名,但與排名第二的混合型藥物僅差2個人次。孫安佐今年4月在泰國呼完大麻後行為脫序,擅闖民宅遭到逮補,之後返台也狀況頻頻。(圖/IG@sun_gojo100、Youtube THAIRATH TV Originals)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依賴大麻紓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憂心,「完全輕忽了大麻危害性!」大麻絕非只是一般植物,成癮性不但比安非他命更強,長期施用更會傷害大腦,增加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由於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疫情遺毒3/婦人確診後突發心肌梗塞! 醫:肺栓塞更需注意「死亡率逾5成」
54歲江小姐因長期胸悶不適就醫,接受心導管檢查顯示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於是動手術打通並置放冠狀動脈支架,出院後江小姐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家自行快篩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江小姐原先不以為意,然而卻在數日後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等症狀,至急診就醫後,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於是由心臟內科團隊緊急安排介入性心導管治療,最後撿回一命。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吳靜如表示,新冠病毒除了影響呼吸道之外,心臟及血管也是病毒的攻擊目標之一,因此感染新冠肺炎可能造成心肌炎、血栓導致心肌梗塞、肺栓塞、腦中風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不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肺栓塞的風險比腦中風與心肌梗塞都高出許多,根據國內外發表數據,新冠疫情3年來,肺栓塞患者比之前增加3成以上。徐中和表示,肺栓塞是繼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急性肺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肺動脈遭到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的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的現象,死亡率超過50%,甚至高於心肌梗塞。」「根據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其中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煙、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塞的高風險族群。」中研院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因而引發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進而造成嚴重血栓。(圖/報系資料照)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研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受體CLEC5A和TLR2是新冠病毒引發肺栓塞的關鍵,這項研究成果也已經發表於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期刊。謝世良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以放大發炎反應,進而產生血栓,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宋佩珊指出,收集新冠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檢體時發現,血小板被活化後會產生大量的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NETs)及自殺式的細胞死亡(NETosis)。宋佩珊說,近期許多研究顯示,病人體內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會引起免疫血栓,甚至是嚴重的血管內栓塞,這些肺部微血管阻塞導致肺部及其他器官缺氧,進而造成全身性損害。吳靜如則提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應多加注意身體警訊,若感到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不適,應盡早至心臟內科門診或急診就醫,評估是否進一步進行心導管檢查或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發生。
遶境存在扭傷風險!腳踝扭傷如何處理? 醫師曝足踝治療保養方式
媽祖遶境是台灣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許多人都會撥空參與,不過遶境久走可能會增加扭傷的機會。高雄長庚中醫病房主任吳思穎表示,由於扭傷是一個動態的問題,比起久站疲勞,在動態走路的狀況下,反而比較容易拐到,而且遶境走的路很多可能是自己從未走過的,在不熟悉的環境下扭傷的風險也會增加。自身內在因素(如:耐力不好、疲倦專注力下降)以及外在因素(如:鞋子太大不合腳、道路不平坦、路況不熟悉)影響,都有可能會導致扭傷意外發生。而扭傷後該如何治療、保養呢?吳思穎主任分享中西醫在受傷急性期、恢復期的治療及保養方法。受傷先評估有無骨折4情形 再依「PEACE & LOVE」處置扭傷屬於「軟組織」的外傷,因此民眾在扭到、跌倒後,不論西醫、中醫,都需要先排除骨折的可能才進行後續的軟組織受傷處置。吳思穎主任提到,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有以下4種,若四者有其一就建議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有骨折情形:扭到後無法走超過4步以上,或無法從急診大門走進急診室。按壓腳踝內側、外側6公分以內的骨頭處會疼痛。按壓第五蹠骨處會疼痛,可能是「疲勞性骨折」、「行軍骨折」。按壓舟狀骨(鞋子鞋舌的地方)會疼痛。如果沒有以上4種情況,代表骨折風險較低,此時就可以朝軟組織(肌肉、韌帶、肌腱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處置。吳思穎主任表示,2019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就公布了「PEACE & LOVE」的軟組織處理方式,PEACE主要是針對受傷後急性期時所需做的處置,而LOVE則是針對亞急性期,包括:急性期: P:Protection(保護),保護、固定受傷的地方。E:Elevation(抬高),將受傷部位抬高。A:Avoid(非必要、避免消炎藥物),過去受傷會建議吃消炎止痛藥,但發炎能增加局部循環,將壞的東西帶出去、好的東西帶進來,適當的發炎反應對於組織增生反而是必要的。C:Compression(加壓),適當地加壓降低患處腫脹的機會。E:Education(衛教),專業醫療人員教育正確的知識及觀念,包含治療、後續處理等。 P:Protection(保護),保護、固定受傷的地方。E:Elevation(抬高),將受傷部位抬高。A:Avoid(非必要、避免消炎藥物),過去受傷會建議吃消炎止痛藥,但發炎能增加局部循環,將壞的東西帶出去、好的東西帶進來,適當的發炎反應對於組織增生反而是必要的。C:Compression(加壓),適當地加壓降低患處腫脹的機會。E:Education(衛教),專業醫療人員教育正確的知識及觀念,包含治療、後續處理等。亞急性期: L:Loading(負重),受傷後仍要有適當的活動、負重,可以藉此刺激告訴大腦受傷的地方需要特別照顧,促進復原。O:Optimism(樂觀),心理會影響生理,因此要保持樂觀、正向思考以幫助復原V:Vascularisation(血液循環),維持血液循環暢通,如:運動,在不痛的前提下做最大範圍的活動,像腳踝受傷可以做打節拍(踏腳板)的動作,依個人情形調整抬腳的角度、頻率,藉此縮短復原的時間。E:Exercise(運動),若沒有做運動、復健,會有復發或再次扭傷的風險,像有些人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常常扭傷是因為肌力不足、沒有復健、運動。因此應運動訓練,它可以增加肌力、恢復關節活動力,還能增加本體感覺,進而減少扭傷風險。 L:Loading(負重),受傷後仍要有適當的活動、負重,可以藉此刺激告訴大腦受傷的地方需要特別照顧,促進復原。O:Optimism(樂觀),心理會影響生理,因此要保持樂觀、正向思考以幫助復原V:Vascularisation(血液循環),維持血液循環暢通,如:運動,在不痛的前提下做最大範圍的活動,像腳踝受傷可以做打節拍(踏腳板)的動作,依個人情形調整抬腳的角度、頻率,藉此縮短復原的時間。E:Exercise(運動),若沒有做運動、復健,會有復發或再次扭傷的風險,像有些人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常常扭傷是因為肌力不足、沒有復健、運動。因此應運動訓練,它可以增加肌力、恢復關節活動力,還能增加本體感覺,進而減少扭傷風險。中醫VS.西醫治療處置 按摩2穴道有助放鬆、恢復除了「PEACE & LOVE」基本處置觀念外,也須進一步了解中醫、西醫治療改善扭傷的方法。在藥物的部份,吳思穎主任提到,西藥大多是以消炎作用為主,偶爾會用營養針、維他命等,而中醫在急性期一般會用活血、化瘀、止痛類的藥物,急性期過後會加上補養氣血藥,增加組織循環、肌肉營養幫助恢復期調理。另外,也可以透過推拿、按摩來改善,吳思穎主任表示,這部分在西醫屬於物理治療的範疇,一般會建議在急性期時不要在受傷局部進行,但根據中醫的「經絡」概念,可以透過遠端取穴的方式來加速足踝受傷處的循環、氣血恢復,主要有2條經絡跟扭傷較有關係:膽經:走過腳踝外側,有個穴位「陽陵泉」,在小腿上半部前外側靠近膝蓋處脾經:走過腳踝內側,有個穴位「陰陵泉」,在小腿上半部內側靠近膝蓋處吳思穎主任提到,實際上在針灸治療時不只會使用上述2個穴道,但若是遶境後民眾覺得小腿腫脹不舒服,也可以考慮同時按摩陽陵泉、陰陵泉,放鬆肌肉、增加循環,也能藉此預防扭傷。不過若要預防足踝扭傷,仍要從放鬆回到訓練的層面,透過運動強化肌力、增加本體感覺,才能減少扭傷的機率。
以為康復了自行停藥! 23歲女紅斑性狼瘡復發險洗腎
今年23歲的王小姐因臉上出現紅斑、關節腫脹疼痛,且症狀持續三個月仍未改善而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紅斑性狼瘡,所幸透過免疫抑制劑治療半年後,症狀才得以緩解,沒想到王小姐卻誤以為「病已經好了」,自行停藥,直到八個月後,雙腳嚴重水腫、經常走沒幾步路就喘不過氣,才發現是病情復發導致腎臟發炎衰竭惹的禍,雖然在經過多次血漿置換療法後,已免於洗腎威脅,但王小姐的腎臟仍出現不可逆的傷害。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在治療時,切忌任意減藥或停藥,以免病情反覆發作,危及自身健康,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洗腎。好發年輕女性,紅斑性狼瘡嚴重恐器官衰竭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科主任黃文男表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等物質,但罹患紅斑性狼瘡時,免疫系統中的抗體會因無法分辨敵我,而攻擊自己的細胞,造成全身器官組織,如腎臟、心臟、肺部、關節、神經系統與血液,引起發炎反應,且難以根治。黃文男強調,門診觀察,紅斑性狼瘡好發於15~25歲,其中生育期的女性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於在急性期的治療時,常會需要免疫抑制劑與類固醇並用,因此一定要規律服藥,並遵照醫囑定期回診驗尿、檢查血球來追蹤病情。一般而言,只要控制得當,紅斑性狼瘡也能懷孕生子,維持平穩生活。健保給付生物製劑,紅斑性狼瘡報佳音!近期隨著港星周海媚驟逝,困擾她多年的紅斑性狼瘡也再次引起關注。黃文男表示,紅斑性狼瘡以往沒有太多藥物選擇,直到2022年底,健保才正式給付生物製劑,這是很大的突破。另外,2023年也有另一款針對紅斑性狼瘡病理機轉設計的新型生物製劑問世,目前在歐美已取得適應症,也通過我國食藥署核准可供臨床使用,但因健保尚未給付,患者必須自費。健保擴大給付自體免疫疾病,僵直性脊椎炎傳喜訊!「2023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於台中榮總圓滿落幕,會中除了依照不同疾病類別分組聚焦討論以外,也分享了免疫風濕疾病最新的治療進展,包括健保擴大給付標準,讓抗肺纖維化藥物不再局限於硬皮症合併間質性肺病的患者身上,只要是自體免疫疾病合併肺纖維化就能有條件給付,對於有嚴重共病的患者,可以減輕龐大的醫療負擔;另外,健保也開放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能免受打針之苦。PP-XEL-TWN-0434-202402
陽明教養院生腦出血亡家屬控「如在地獄」 照服員涉虐死拒認罪重判9年
台北市陽明教養院永福之家的一名照服員涉傷害極重度身心障礙的女院生,導致她重心不穩撞擊一旁硬物,經搶救16日身亡,這名林姓女照服員依法被起訴,法院開庭時,林女作無罪答辯,27日士林地院宣判,依傷害致死罪,處有期徒刑9年。根據起訴指出,2022年5月12日,林姓照服員要帶陸姓女院生如廁,過程陸姓院生不願配合被林婦腳踢,導致顱內出血,經送醫仍因大腦位移脱疝,當月27日宣告不治,林婦否認施暴,辯護人更以短短4秒,連踹4下與常理不符,否認施暴。不過據檢方勘驗監視器,發現林女在4月27日有連續踹踢陸女頭部附近身體部位,5月12日替陸婦點眼藥水,無故踹踢右膝1下,案發當天林女從陸婦背後抓起褲頭,半提半推將人帶到牆角並以腳踢4下,導致陸婦撞擊一旁硬物後倒地,但林女僅坦承當天有腳踹陸女數下;另外,教保吳姓組長表示,調閱生活區監視畫面,除了林女,無其他照護員曾對陸婦傷害或粗暴照護行為。檢察官為求謹慎,委請台大醫院張姓醫師替陸婦送醫搶救電腦斷層掃描做鑑定,鑑定認「硬腦膜下出血」屬急性期變化,出血是發生7天內,因此排除是4月22日跌倒造成的內出血,依相關證據等,以傷害致死罪起訴。另據死者胞姊表示,胞妹在永福之家居住5年9月,因青光眼失明,平時動作都很小心,絕不相信她會自殘,她把照服員當夥伴,探視胞妹時還會準備每位照服員的餐點,三節禮物也不曾少,卻背地裡施暴,院生的處境如同活在地獄。上月開庭時,林女委任的辯護林姓律師為綽號「憤怒鳥」前北檢檢察官指出,檢方應就犯罪事實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方法,在刑事審判的過程中,法院依無罪推定原則,不得預斷被告有罪,被告客觀上無導致被害人傷害、死亡行為,主觀上也無傷害事實,應為無罪判決諭知,最後強調,被告與被害人擁深厚情感,甚至替院生剪短髮、進修。不過陸姓胞姊代理人表示,林女從2022年5月12日從早到晚對被害人施虐,力道大到監視器都清楚錄到聲音,且迄今未道歉、上香求原諒,更指出陸生雖案發時為52歲,但其身心、智能心智未滿18歲,應就《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0條「生命權締約國重申人人享有固有生命權,並應採取所有必要措施, 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確實享有生命權」請求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死者家屬得知判決表示,林女一直污名化死者,得知判決結果以後,家屬非常感動,感謝司法公正判決,還死者一個清白。
喜歡按摩鬆一下?醫示警「4類人」先評估 1狀況大力推拿恐斷骨
相信有許多人在全身腰酸背痛、虛累累的時候,喜歡去給人「鬆」一下,感覺所有緊繃都被好好鬆開。不過,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推拿整骨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行為,不管按摩放鬆壓力或喬骨頭舒緩不適,但要特別提醒,推拿整骨其實也有風險,如果有以下4種狀況,建議先給專業醫師評估,以免病情加劇。1、扭挫傷急性期:當扭挫傷的急性期,通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軟組織腫脹,此時應以冰敷、加壓固定及充分休息為優先,若是在這時候推拿,可能反而讓腫痛的不適症狀加劇。2、皮膚有外傷或發炎:在按摩推拿時,除了在身上加壓使力外,常會塗抹精油、乳液等潤滑皮膚,若是皮膚正處有外傷、發炎等情況,可能會讓傷口惡化,導致細菌感染,嚴重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需要抗生素治療、甚至手術清創,因此建議有傷口時不要推拿整骨。3、骨折或剛開完刀:骨折時骨骼仍較不穩定,且常會伴隨著瘀青血腫,如果按摩整骨不當,反而容易使受傷處腫脹加劇,甚至是骨折再次錯位或是影響復原生長。此外,剛開完刀的狀態,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也不適合推拿整骨。4、發炎性關節炎: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炎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都是處於發炎且特別脆弱的狀態,如果在這時候大力推拿整骨,可能會導致骨頭損傷斷裂,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影響。
胃潰瘍發作疼痛不堪! 食養調理幫助養好胃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情緒壓力值破錶,經常出現消化問題,而胃潰瘍即為臨床相當常見的腸胃道疾病之一。胃潰瘍是指胃部黏膜受到胃酸或其他刺激物的破壞而產生傷口,若是置之不理,甚至可能導致胃穿孔或進一步演變成腹膜炎,產生生命危險。症狀包括上腹疼痛、飯後腹脹、噁心嘔吐以及胃食道逆流。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康涵菁中醫師說明,近八成的胃潰瘍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而其他像是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以及錯誤的飲食習慣,也都是可能導致胃潰瘍的原因。由於大多數的幽門桿菌感染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需要透過碳十三尿素呼氣測試、抽血檢驗抗體、糞便檢測抗原或是胃鏡切片等檢查確認。一旦確定是由幽門桿菌引發的胃潰瘍,西醫會採取抗生素搭配氫離子幫浦阻斷劑、H2抗組織胺與制酸劑的四合一療法治療,然而有些民眾服用抗生素後會產生噁心、腹瀉或是腹痛等不良反應,或是治療後胃潰瘍仍反覆發生難以根治,便會前來中醫求診。中醫分期對應治療 標本兼顧恢復快康涵菁中醫師將胃潰瘍歸於「胃脘痛」、「心下痞」、「吞酸嘈雜」的範疇之中,脾胃屬於人體中焦系統,一旦胃失和降,上下氣機逆亂,便可能發生胃酸逆流、脹氣以及腹痛等症狀,臨床治療會針對不同時期,去開立對應的藥方。1. 急性發作期急性期通常會出現胃酸過多,心下疼痛,食道灼熱,以及噁心脹氣等不適,經常會使用海螵蛸和浙貝母所組成的烏貝散治療。烏貝散屬於治標藥物,制酸止痛的效果很好,但仍需評估病人的不同體質用藥,才會治療到根本。舉例來說,熱性體質可加入黃連、黃芩等清胃熱藥物,寒性體質則可加入吳茱萸、乾薑等散寒止痛藥物。若併有情緒壓力問題,還需加入鬱金、香附等疏肝解鬱藥物,才不會加重潰瘍嚴重程度。2. 緩解恢復期當疼痛減緩,酸水減少,用藥上可加強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來補益脾胃之氣,並可搭配白芨來修復黏膜,預防日後復發。白芨雖然是昂貴的藥材,但對於黏膜修復的效果良好,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止血功能,因此臨床上經常用在消化性潰瘍的病人身上。3. 反覆發作期康涵菁中醫認為久病必瘀,若經常發作,除了上述的藥物使用以外,還需要另外加上像是血府逐瘀湯與川七這類活血祛瘀的藥物,並且需囑咐病人正確的生活作息與飲食方式,才能夠阻斷胃潰瘍的不斷發生。飲食做好調整 兩款食療保養胃飲食調整會是胃潰瘍病人最需要注意的部分,三餐最好定時吃,並將吃飯速度放慢,控制在七分飽,切勿暴飲暴食。康涵菁中醫師建議,胃潰瘍患者的飲食原則要選擇較好消化的低渣與低纖維的食物,避開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烹調方式則以蒸煮為主,可食用質地較軟的食物,例如蒸蛋或魚肉,以及能夠保護胃部黏膜的高麗菜、木耳、苦茶油、蓮藕粉及秋葵,並避開燒烤辣炸及油膩肉類,以防造成胃部負擔。此外,康涵菁中醫師推薦以下兩個食譜,可供平日養胃食用。1. 鮭魚豆腐雞蛋羹做法:將鮭魚片小火煎過後剝成小塊狀備用,把盒裝豆腐切丁後放在鍋中並注入高湯熬煮,至水滾後加入鮭魚。接著將適量蓮藕粉用冷水化開後,慢慢加入鍋中並持續攪拌,最後倒入蛋液即可完成。2. 苦茶油拌秋葵做法:利用少量鹽巴搓揉秋葵外皮去除絨毛,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將其放入沸水中汆燙1-2分鐘後撈起,放入冰水冰鎮後取出,淋上苦茶油後即可食用。禁忌:若有腎臟疾患不建議多吃。
濕疹飲食禁忌多,誤食更癢更難受? 中醫師利濕止癢處方大公開
天氣溫差大,容易誘發免疫失調,濕疹跟著大爆發。邱先生是一位54歲男性,平日裡常覺背部搔癢難耐,若是不小心吃到蝦子、螃蟹等海鮮更是癢得受不了。皮膚起紅疹,搔癢難耐令人痛苦,尤其需要注意很多飲食禁忌。海鮮尤其是貝類在中醫被認為是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發物,所以若本身體質有過敏的人較不適合碰到海鮮。平時可以喝綠豆薏苡仁湯清熱解毒,祛溼止癢,緩解濕疹症狀。濕疹反覆發作因素多 脾無法代謝食物成濕邪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認為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於背部、腿部、腋窩、肘窩、膝後關節處、頸部等都是好發部位。濕疹又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濕疹。急性期時,皮膚搔癢較厲害,出現丘疹、膿液,皮膚常因搔抓而破皮流膿;亞急性期則症狀較為減輕,但依然還是會起疹;而慢性期則是濕疹反覆發作後,皮膚增厚、乾燥、苔癬化,但依然有搔癢感。濕疹的發生受到季節、環境、飲食、及個人體質有關,其中飲食習慣是個人較可以控制的因素。賴睿昕中醫師解釋,以中醫觀點來說,脾主運化,我們吃進來的食物和水都需要經過脾的運化功能將食物代謝為精微物質,才能讓人體吸收。而有些人的體質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在身體內變成代謝廢物累積,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濕氣。若是脾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產生濕邪,進而引起濕疹。而濕邪主要好發於以下幾種體質:濕熱型:好發於急性期濕疹,主要發於夏季,皮膚會出現丘疹、皰疹,以及搔抓後流膿、糜爛,常伴隨心煩、口渴、夜晚較睡不著,搔癢較劇烈。治療:以清熱祛溼為主,如三仁湯。脾虛型:多發生於亞急性濕疹,通常由於急性期濕疹反覆發作遷延,症狀為起紅疹、水皰,但症狀較為減輕,常伴有腹瀉、食欲差、腹脹,通常搔癢比急性期較為緩解。治療:以健脾去濕止癢為主,如茵陳五苓散。血需風燥型:多見於濕疹慢性期,因久病耗傷陰血,形成血虛體質,症狀為皮膚肥厚、乾燥、脫屑、出現苔癬樣,但仍有搔癢感,多見於老人。治療:以祛風癢血為主,如當歸飲子。濕疹有哪些飲食禁忌呢?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貝殼類海鮮、香菇、鵝、鴨、雞等飛禽類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食物,例如堅果、啤酒、炸物、烤物、辣物寒涼性的水果會造成脾的運化功能下降,例如火龍果、奇異果、西瓜容易造成發炎反應的飲品,例如含糖類飲料、咖啡、啤酒,盡量多喝白開水綠豆薏苡仁湯緩解搔癢綠豆薏苡仁蓮子湯材料:薏苡仁500克、綠豆50克、蓮子20g做法:將上述食材洗淨加入1000CC水中煮沸後即可食用功效:薏苡仁清熱祛溼可緩解皮膚症狀;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搔癢症狀;蓮子健脾祛濕緩解搔癢不適症狀
小孩連續發燒5天快就醫!兒科醫最害怕1疾病 嚴重恐「燒壞心臟」致命
大陸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不斷下降,流感高峰即將來臨,尤其耶誕活動之後接著跨年,人擠人狀況增加,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疫情恐怕連帶攀升。兒科醫師提醒,如果孩子連續發燒5天,就算精神再好也應該就醫檢查,因為有可能是「川崎氏症」引起,若沒有及時治療,嚴重可能會「燒壞心臟」,導致心臟血管系統受損。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發文,川崎氏症是兒科醫師最害怕的疾病之一,是一種嬰幼兒及幼兒的發炎性疾病,特別容易侵犯心臟冠狀動脈,引起血管瘤,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直接攻擊心臟導致心肌炎或心律不整,或是讓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炎形成動脈瘤,增加將來形成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醫師說明,川崎氏症多發於5歲以下,平均年齡為1~2歲,男女比約1.6:1,台灣每年約有1000個小朋友罹患,位居世界第三高。雖然目前對川崎氏症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但傾向認為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且不具有傳染性,「有些心肌梗塞的青壯年,被高度懷疑在幼年時有得過川崎氏症,但沒接受適當治療才導致動脈瘤形成血栓」。川崎氏症症狀如下:1.高燒:病患持續發高燒約39~40度,且超過5天,這是川崎氏症最常見的初期症狀之一。2.結膜炎:雙眼結膜充血,但不伴隨分泌物,呈現典型的紅眼症狀。3.口腔黏膜變化:嘴脣可能出現乾裂,口腔內觀察到泛紅、草莓舌的現象,咽部也可能出現發紅。4.淋巴腺腫大:頸部淋巴腺腫大超過1.5公分,但不化膿,可能在單側或雙側出現。5.皮膚紅疹:可能呈現紅斑、丘疹、大片的潮紅,或類似蕁麻疹的鼓起,但不伴隨水泡。6.四肢腫脹脫皮:急性期內,手掌可能泛紅、腫脹;恢復期則可能有指端脫皮症狀。7.卡介苗疤痕泛紅:這是台灣兒童特有的表徵,曾接種卡介苗的疤痕部位可能會突然泛紅,這也是一個額外的特徵。醫師提到,若小孩發高燒超過5天,伴隨上述其他症狀中的4項,就可能是川崎氏症的警訊,「急性期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而約20-25%的患者可能引起冠狀動脈瘤,需長期追蹤,因為巨大冠狀動脈瘤不易消失,可能導致破裂、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等其他心臟疾病」。醫師指出,「川崎氏症的治療黃金期僅有短短10天。確診後,患者應盡快接受高劑量靜脈注射型免疫球蛋白(2g/kg) 於10-12小時內注射完畢,並同時給予高劑量阿斯匹靈(80-100mg/kg/day),以有效治療症狀並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由20-25%降低至3-5%。」(圖/翻攝自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臉書)
被低估的大麻2/學生吸食人數竄升「只輸K他命」 黑數難抓!專家提醒家長注意3件事
台灣社會近年出現的「大麻」煩,已進入大學校園。據教育部今年前四月統計,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毒物專家及醫生向CTWANT記者表示,「大麻的成癮性比香菸還高,若青少年開始吸食,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使青少年智商下降,容易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麻煩的是,「大麻急性期症狀不明顯,因此難被察覺,造成吸食黑數甚多。」專家建議家長,平日可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有異味、交友狀況、情緒行為有無異常,才能及早將孩子拉離「麻害」。去年5月7日基隆海關查獲走私大麻花456公斤,為史上查獲最大宗的大麻花走私案件;同年9月20日桃園地檢署查扣大麻4,218株,是史上查獲規模最大的大麻植栽場。根據臺灣高等檢察署統計,近4年來查獲的大麻重量暴增近8倍,查獲的大麻株也增加近7倍,大麻流向台灣各地,其中也包括校園。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占7.71%;但到今年(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占14.29%,僅次於K他命。張惠雯分析,可能與台灣人喜歡前往旅遊的泰國,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可近性增加;加上近年屢有公眾人物「呼麻」事件登上新聞版面,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生吸大麻被捕,律師建議他來檢測大麻濃度,藉此證明自己並非慣犯,所以來醫院門診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這個年輕人私下坦承,其實他已經吸食大麻一段時間,被查獲當天,剛好朋友身上有帶大麻,所以便一起分享吸食。「年輕人說,吸的時候會感覺昏昏的,眼前事物彷彿暫停一般。」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生取得大麻的管道相當多元,尤其從網路上取得更是方便。「從國外網站上購買最為常見,只要留訊息詢問就能買到,另外,社群上也可詢問購買,還有一些人到國外直接買回來。」王瀚陽說,原本很多國內消費網站也有販售,後來國教盟不斷檢舉才下架。其實就算學生不主動購買,藥頭們也會伺機而動。在新店溪右岸有許多學校聚集,是知名的消費商圈,一家酒吧的老闆私下透露竟有藥頭混在客人中企圖販售大麻,還詢問是否能介紹想買的客人,「我立刻拒絕,而且趕緊找藉口支開他」,但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圈中隨時都有大麻誘惑。這位老闆表示,藥頭穿著新潮、身上有刺青,很容易讓年輕人覺得「酷」,再加上很多年輕人在國外試過大麻,也聽聞國內在推動大麻合法化,所以自然就不會排斥大麻,也不覺得吸食有多嚴重。據了解,目前黑市上大麻以10克為1單位,1克市價約1300到1800元。洪東榮說,其實人體本來就有「大麻接受體」,分布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而人體會分泌一種類大麻物質,再與大麻接受體結合,讓人自然地感覺歡樂與愉悅。「但如果吸食大麻,大麻接受體就會一直被刺激,長期下來就會改變大腦的各種功能,最常見的就是認知、判斷力、情緒等等。」高檢署認為大麻查緝量以倍數增加,但檢察機關偵結施用大麻人數卻未明顯相對提高,顯見施用大麻黑數偏高。圖為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巡視查緝毒品成果。(圖/黃鵬杰攝)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洪東榮說,千萬不能輕忽大麻的成癮性,再加上它會造成憂鬱、情緒不穩定,所以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很多人以為大麻跟香菸一樣,事實上它的成癮性是香菸的好多倍以上,除了會傷害大腦之外,所有香菸的毒害,大麻一樣也沒少,等於有雙倍的害處!」但因為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僅警察難查獲,醫院急診室也不常見,就連臺灣高等檢察署也公開承認「黑數相當多」。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火氣大嘴角破? 中醫:脾胃之火非主因,這樣做降低發作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口角炎俗稱:「臭嘴角」,傳統將口角炎病因指向體內火氣過大引起,其實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口角炎分實證虛證 脾胃之火加重症狀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周大翔中醫師解釋,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虛證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中醫治療為整體觀治療,即使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1茶飲3穴道 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養茶飲: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泡入300cc~500cc熱水中,悶約15~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現代人飲食多外食,或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周大翔中醫師指出,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他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