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臟病
」 保暖 陳翰興救命神器再添6台!中外儀器董事吳智正捐贈AED 強化警力健康防護
隨著心臟疾病成為國人第二大死因,每年有大量民眾因心臟驟停而失去寶貴生命,根據衛福部的統計,112年約每22分鐘就會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警察這群常年日夜顛倒執勤的公僕,生活作息極為不規律,往往忽略健康管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心肌梗塞等事件屢見報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救回更多生命,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成為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感謝中外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智正的無私奉獻,長期關心並支持警政工作,並特別捐贈6台AED設備,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警察的關愛與支持,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俗稱傻瓜電擊器,是1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專為非醫療專業人員設計,它能夠自動診斷心臟的異常節律,並在必要時發出電擊,幫助患者重新恢復心跳,AED的使用時機通常是心臟驟停發生時,並搭配心肺復甦術(CPR)進行施救。此次捐贈的6台AED設備將陸續分發至鐵路警察局的6個未設置AED的分駐所,補足這些車站附近可能發生急性心臟病事件時的應急救援空白,讓更多民眾能在關鍵時刻及時得到救助,中外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近60年,在醫療領域深耕已久,吳智正強調,公司將更加注重AI智慧醫療技術的發展,並在企業運營中積極承擔環保、節能減碳等社會責任,致力於提升整體醫療技術水平,讓更多民眾受益於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服務。鐵路警察局的分局遍佈全台,並且都設有緊鄰車站或直接設於車站內,原本已有多處設置AED設備,但仍有包括臺中分局、花蓮分局、新烏日分駐所、彰化分駐所和太保派出所等6處未設置AED,這些站點的警察及民眾,面對突發的心臟驟停等緊急狀況,過去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援,吳智正董事長此次的捐贈,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AED設備補足,確保鐵路警察局在各個分駐所及車站內,都能隨時應對突發的健康危機。此舉不僅提升了員警在執勤過程中的安全保障,還能在危急時刻為民眾提供生命救援,值得一提的是,吳智正董事長不僅是中外儀器的領導者,還是鐵路警察局警察之友會副主委,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支持警察工作及社會公益,此次捐贈AED設備的行動,無疑是對警察及社區居民健康保障的實質支持,也是為打造更安全和諧的社區環境奠定了基礎;未來,鐵路警察局的員警將定期接受急救課程,進一步完善緊急醫療機制,為社會提供更為全面的生命守護。
院內心跳停止才被CPR 醫護曝急診「醫療崩潰」:好多年輕生命逝去
急診室驚爆人力短缺危機,有醫護人員發文感嘆,目前急診患者不但無床可躺,也因為人力不足,醫護根本無法替每一個人做應有的檢查和處置,有些患者甚至在院內心跳停止後才被發現,「救活繼續等床,救不活,床給下一個可憐人」,也讓他直呼「眼睜睜看著這些生命流逝,好多都還好年輕,感嘆自己的無能。」有醫護人員9日在Dcard上以「好多原本可以救活的病人死在醫療崩潰」為題發文感嘆,最近在醫院很明顯能感受到無力感,可憐的醫院生活大家都不願跳下來做,到處缺人、關床,但病患卻多到讓醫護人員事情停不下來,在線的人「1人要做2人以上的工作。」原PO甚至還透露,一堆卡在急診的病人,等不到病房,緊急或重症的病患也沒有ICU床,然後手術擠成一堆因為缺乏人力去開刀,「最近遇到好多案例⋯腸胃道出血、急性心臟病、流感重症⋯都在急診病房等待ICU床。」而且這些地方人力根本不夠,導致該做的檢查跟處置也沒辦法好好做,爛到IHCA(院內心跳停止)要 CPR了,大家才注意到,並努力急救,「救活繼續等床,救不活,床給下一個可憐人。」原PO也坦承,好幾個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也都遇到類似情況,但大家都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同樣的悲劇重複上演,「盡力做好自己的部分就不錯了。」他也悲歎,「眼睜睜看著這些生命流逝,好多都還好年輕,只能希望家人朋友不會是那個躺在床上的,然後上來抒發個心情,感嘆自己的無能。」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常規刀都開不完了,急診刀當然上不來」、「這是政府和民眾的選擇」、「幹嘛覺得自己無能,這個不是醫護的問題,人手不足也沒辦法。辛苦你了~~~不要太自責,換個角度想,在那麼爛的環境,自己還是待在醫院救人,已經很棒了」、「對啊,政府沒錢為護理師加薪,卻可以花24億為權貴子弟大開後門去『偏鄉』行醫」、「沒關係啦,死了就死了,反正是命。而且也沒人想解決醫療崩壞的現況。」也有醫護界的網友透露,「至少死的不是我們醫療人員,誰想自殺誰去做」、「最近剛實習,我很確定考到執照對家人算是有個交待後,就一定轉行,南部三萬出頭的薪水事情一大堆,誰愛做就去做」、「畢業拿到執照就馬上重考轉行了,南部純白薪水三萬多誰要做,去搖飲料就好了」、「因為人力不足,我們病房很多病況差的無法轉去ICU,只能等到999才進的去,也因為人力不足,很多應該好好做的照護根本無法做,只能衛教家屬或看病人自己的造化了……但多數這些病人最後都會出院沒多久就一再入院,搞得越來越差,真的是惡性循環!」
急診室塞爆1個月…護理師目睹病人「死在醫療崩潰」 嘆:原本可以救活
近來流感與新冠疫情流行,導致醫院急診室塞爆,狀況已經持續1個月仍沒改善,甚至看不到一點點曙光。一名在醫院工作的護理師就目睹,很多原本可以救活的病人就這樣過世,「死在醫療崩潰」,令人感到惋惜不已。原PO在《Dcard》論壇指出,最近在醫院明顯感受到無力感,可憐的醫院生活大家都不願做,到處缺人關床,病患卻多到事情停不下來,1個人要做2人以上的工作。一堆卡在急診的病人等不到病房,緊急或重症病患沒有ICU床,手術擠成一堆。原PO透露,最近遇到很多案例,像是腸胃道出血、急性心臟病、流感重症等,都在急診病房等待ICU床,但人力根本不夠去幫忙,直到病人院內心跳停止(IHCA)大家才會意識到,只有2個結果,救活了救繼續等床,救不活床就留給下一個可憐人。原PO詢問好幾個在醫院工作的友人,都是一樣的情形,無奈只能任由同樣的狀況重複發生,眼睜睜看著生命流逝,自己卻什麼都不能做,「只能希望家人朋友不會是那個躺在床上的,感嘆自己的無能」。許多病患只能在病房等ICU病床。(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事實上,本站曾報導《急診塞爆沒床位!心悸中年男「坐輪椅」急救 醫生怨「根本看不完」》,內容提到有急診醫師分享印象深刻的2個案例,有一名80歲婦人,因呼吸困難和血氧濃度僅80%,被送到急診,但只能坐在輪椅上,等了近20分鐘才有空床讓她躺下;還有一名中年男子,因心悸、冒冷汗、血壓低和EKG顯示VT,但沒有空床,只能坐在輪椅上接受同步整流電擊。醫師某天還遇到推床不夠用的情況,「怎樣就是生不出來」,所以超多躺床病患被扣擔架,價格是每小時1700元,崩潰表示:「來來來,都給我來,急診要塞,就塞好塞滿啦,反正病人就是看不完清不掉…心累眼神死啊」。
澳洲男女「古老亞馬遜儀式」後相繼慘死! 他食道破裂痛苦10小時才喪命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以絕美的沙灘、熱帶雨林和替代療法聞名於世,卻有一對男女在進行古老的亞馬遜儀式後相繼死亡,女方口吐白沫驟逝,男方食道破裂慘死。當地檢警經過漫長調查後,終於掌握儀式使用的青蛙黏液,就是造成兩人殞命的關鍵證據。據《BBC》報導,39歲女子萊希納因病態肥胖引發的慢性背痛,開始尋求替代療法並學習古老的亞馬遜儀式「Kambo」,經過數個月訓練後,她在專業人士協助下於2019年3月8日舉行儀式,卻在把Kambo敷在胸口及手臂點上5處小燒傷的幾秒內昏倒,數分鐘內口吐白沫死亡,專業人士事後卻消失無蹤。驗屍結果顯示萊希納因「急性心臟病」死亡。罹患慢性病及20年前車禍導致腦部受損,而有說話與行動困難的46歲男子安東諾維奇(Jarrad Antonovich),同樣經過Kambo培訓,也同樣在儀式後不久死亡,但過程卻比萊希納漫長和痛苦。他在2021年10月16日儀式當天,從感到不適、無法行走、臉部及頸部異常腫脹,到最後昏迷死亡,過程長達10小時,法醫還在他的食道發現大量破裂,但最令檢警起疑的,還是救護人員初次抵達他的住處時,被不明女子指責「打斷儀式」並帶走喝下死藤水的安東諾維奇。警方調查後發現,兩人都因為傷病尋求Kambo治療,都有「專業人士」協助,並在使用活體巨猴蛙刮下來的有毒蠟狀物後死亡,但澳洲政府直到2021年才宣布聲稱能排除體內毒素、治療各種疾病,但研究證實沒有任何效益的Kambo違法,因此法院近2周的審理重點,都在「是否有錯過搶救時機」,學界及相關部門則在討論更進一步監管作為。
春季氣溫變化大!當心急性心臟病發作 國健署提「4寶」預防
冷氣團又來報到!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氣溫將明顯下降,各地天氣轉冷,這波冷氣團將持續影響至16日。春季氣候多變 這些人當心急性疾病發作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年長的長輩,除了注意三高的控制外,保暖防寒更要做好,以減少心臟及血管之負荷,避免心肌梗塞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4法寶應變天氣 顧好自身健康春季,加上最近花季陸續展開,不少民眾出遊踏青、賞櫻,應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寒,為此,國民健康署氣溫變化大提供外出賞櫻四法寶,呼籲民眾做好保暖,顧好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1、暖心護身:出遊賞櫻的民眾,可採用洋蔥式穿法,內層穿排汗衣、中間層可穿人工纖維刷毛衣或羊毛層保暖,最外層可穿著防風外套,並注意頭頸四肢的保暖,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2、均衡飲食:遵守「低糖、低鹽、低油、高纖」(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減少過度調味及加工食品;多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也可維持體溫恆定與預防便秘。3、運動護心:外出運動、健走或出遊賞櫻時,要注意保暖,運動前應先暖身10至15分鐘,再開始運動,強度與類型應注意身體狀況量力而為,運動後,若有流汗,請擦拭汗水,再將保暖衣物穿好,並留意自身狀況。4、注意徵兆:民眾或身邊親友若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歪、手垂、說話不清楚」等中風徵兆,應即撥打119盡速送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終身的遺憾。
寒流來勢洶洶!北市已17人OHCA 醫師提醒應做足保暖工作
近期為台灣入冬後首波寒流,全台各地氣溫驟降,更達6至10度左右的低溫,北市更因此已經有17位民眾OHCA,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溫度變化快速,應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血管收縮劇烈,若有任何不適也應提早就醫。全台各地持續低溫特報,除高雄、屏東、台東及澎湖未達外,共18縣市列入警戒,而高屏地區,明晚至下週一清晨皆有機率達10度低溫,北部及中部則皆降為個位數氣溫,因此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近期氣溫變化劇烈,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提高,尤其患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須注意保暖。同時呼籲,早晨睡醒時不要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中喚醒身體關節,確認暖和後再緩慢離開棉被,即便是內有開暖爐等設備,也建議與室外溫度維持5至7度的溫差,避免外出時,因溫差過大所導致血管急劇收縮。陳翰興提醒,若突然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噁心等症狀,極有可能為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表情不對稱、雙手不能平衡或口齒不清時,可能為中風前兆,須儘早就醫。
真的冷死人!寒流急凍花蓮4人猝逝 這些人要注意保暖
入冬首波寒流報到,今天凌晨時分,花蓮感受到明顯寒意,未料上午又傳出1高齡長輩猝死家中,累計這4天濕冷天氣已有4人在家猝死,低溫天氣,尤其對長輩健康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威脅大;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按時服藥、做好頭部及身體保暖,如出現頭暈胸痛等不適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花蓮縣消防局資料顯示,連日氣溫變化,14日至15日上午10時,接獲3起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包括50歲女性、77歲女性及92歲男性。今天週末寒流襲台,花蓮上午又傳出93歲男子,在輪椅上無呼吸,消防局救護人員到場確認OHCA,最後家人選擇不送醫急救。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氣溫驟降,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做好血壓監測、飲食控制,務必要按時服藥及落實保暖。陳翰興表示,睡醒後別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關節、暖和身體後再下床,若有開暖氣、暖爐設備,建議室內及戶外溫度溫差維持5至7度,避免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陳翰興指出,若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況,很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平舉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中風徵兆,要及早就醫。天冷,民眾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進補。陳翰興提醒,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過量攝取會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風險;建議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與忌口。消防局長林文瑞也提醒,寒流報到許多人在家門窗緊閉,建議最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尤其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中時,也要小心電熱毯、電暖器使用,勿靠近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災意外。
花蓮男胸痛狂喘冒冷汗 以為心肌梗塞「竟是血管痙攣」
近來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花蓮一名40多歲男子突然呼吸喘、胸痛、冒冷汗,被家人緊急送醫,本來以為是心肌梗塞,結果診斷為「冠狀動脈血管痙攣」。醫師也提醒,氣溫驟降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變窄、血液流量減少造成缺血症狀,如果沒及時治療,可能會有致命危險,不只老人家要注意,年輕人也不能輕忽。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指出,造成血管痙攣的原因很多,像是工作壓力大、氣溫驟降、血壓波動大、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規律等,臨床症狀如胸口劇痛、喘不過氣,和典型心肌梗塞症狀相似,又好發夜間或清晨,通常給予藥物治療就能緩解症狀和不適。要避免血管受到刺激而痙攣,應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戒菸、保持規律運動、避免生活壓力過大以及注意保暖等。此外,冬季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等)好發期,尤其早晚溫差大,疏於防護容易讓血管受刺激,產生劇烈收縮或破裂,引發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血管痙攣容易被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陳翰興透露,民眾可以自我檢測,像是突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如果發現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順利平舉,以及口齒不清,很有可能是中風徵兆。另外,平躺睡覺時會喘或是腳背明顯水腫等狀況,可能是其他心臟疾病的症狀,建議到院檢查以便提釐清問題及早治療。陳翰興強調,雖然心導管手術可救急心肌梗塞,但預防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尤其有三高的患者要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加上冬季是流感高峰期,建議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流感高危險群,都應該施打流感疫苗增強抗體,以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
「出生月份」決定你生哪種病!美研究:3月最易罹心臟病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最新一項發現,每個人的生日月份除了決定星座以外,竟然還影響著「疾病風險」,研究團隊共分析了百萬名的患者,發現在5月份出生的人,身體狀況較健康,生病機率很低;而在3月、4月份出生的人,則最容易患有心臟相關疾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分析醫學中心174萬名的患者病例紀錄,將1900年至2000年出生的民眾,與1985年至2013年出生的民眾比對,發現其中1688種疾病當中,有55種疾病與生日月份相關,其中又有9種是心臟相關疾病。1月生日:高血壓、心臟疾病2月生日:肺癌、支氣管疾病3月生日: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硬化、二尖瓣脫垂、前列腺癌4月生日:心衰竭、急性心臟病、慢性心肌缺血5月生日:生病機率很低6月生日:心肌梗塞、氣喘疾病7月生日:氣喘8月生日:結膜炎9月生日:急性支氣管炎、氣喘、中耳炎,適應性障礙易、容易嘔吐10月生日:感冒、急性喉嚨炎、近視、胃病、經痛11月生日:急性扁桃炎、非感染性腸炎、拉肚子、陰道疾病12月生日:容易瘀血雖然根據大數據研究後發現,疾病與出生月份有相當程度的關聯,但這項研究僅供參考,民眾不必過於杞人憂天,還有其他因素如遺傳學、環境、飲食習慣等,也都有所影響,若想要避免疾病,最好的辦法還是維持健康的作息,並且保持規律運動,才不用擔心疾病找上身。
氣溫驟降8人送醫 老翁心肌梗塞不幸猝死
近日氣溫直線下滑,花蓮縣發生8起病患因心血管疾病而送醫事件,其中1名老翁不幸猝死。專科醫師指出,溫度低易造成血管收縮,提醒年長民眾要避免早起出門運動,且要注意肢體末梢的保暖。據《自由時報》報導,近日氣溫驟降,花蓮縣已有8名被送醫的患者,都是因天冷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中1名80歲老翁也因而心肌梗塞猝死。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入冬之後的早晚溫差較大,容易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除了監測血壓、控制飲食,也應在保暖上多下工夫。陳翰興表示,有些長者有晨起運動的習慣,建議在冷氣團發威時應該調整出門的時間,避免一大早外出運動。至於中、壯年及沒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如果日夜溫差過大,導致身體的自我防衛機制較差,也可能會發生心肌梗塞。陳翰興提醒,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臉部表情左右不對稱、講話時口齒不清、雙手無法順利平舉,則可能是中風。陳翰興建議民眾冬天外出時,應在脖子、雙手、腳底等末稍肢端做好保暖措施,可利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和襪子,並以洋蔥式穿衣法,以避免天冷引發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