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缺氧
」 新冠肺炎 快樂缺氧 血氧機 疫情 智慧穿戴疫情3年醫護堅守崗位 她前線奮鬥惹兒心疼問:媽媽什麼時候回家?
台灣新冠確診數日漸趨緩,不過仍有許多醫護堅守前線崗位,正在台北市劍潭檢疫所服務的護理師徐培雅就是其中一員,身為單親媽媽的她獨自扶養2名分別為13、11歲的孩子,雖然在前線抗疫,讓他長時間看不到小孩,尤其先前疫情嚴峻,孩子也會鬧脾氣問她「媽媽什麼時候休假?」但有了家人做後盾,讓她更加堅定防疫信念。根據《蘋果新聞》報導,2005年到林口長庚醫院服務10年,而後從事居家護理7年,接著轉為居家護理師的徐培雅,於疫情期間加入北市健康關懷天使的行列,除了支援採檢工作,也參與過校園疫苗接種、萬華社區血清抗體檢測等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初期,出現「快樂缺氧」個案,由於患者血氧下降初期多未能被察覺,讓她覺得無力透露,當時她能做的,只有持續給予氧氣,並穿著隔離衣陪伴等救護車。談到家庭支持,身為單親媽媽的她育有13和11歲的小孩,雖然孩子們很懂事,清楚她對醫護工作的熱情,因此一直很支持她,但在先前疫情嚴峻,孩子們平日都與她見不到面,還曾哭著問道「媽媽什麼時候回家?」讓她心酸。不過徐培雅也表示,雖然自己的母親也曾因為工作風險,卻她辭職,但經過溝通,家人已經成為她最大的後盾,讓徐培雅更堅定醫護信念,也讓她從未想過離開前線,立志要做到疫情整個結束。
洪偉明姊姊「電影圈俠女」洪偉珠染疫驟逝 引進《柯南》電影版來台推手
凱渥集團創辦人洪偉明親姊、資深電影人洪偉珠傳出因感染新冠肺炎於19日早上辭世,資深電影人藍祖蔚、姚經玉也在臉書哀悼證實此消息,許多電影圈內好友都感到相當不捨。洪偉珠生前致力於台灣電影發行,並引進《在黑暗中漫舞》。(圖/翻攝自網路)洪偉珠投入電影圈大半輩子,過去曾在美商及華語片商服務,並一手創立向洋影業,發行《名偵探柯南》系列電影和拉斯馮提爾坎城金棕櫚之作《在黑暗中漫舞》。據了解她原先感到身體不適,原以為是感冒,18日送醫後確定染疫,因慢性病變嚴重意識清醒下表明不願急救,19日早上5點因「快樂缺氧」辭世。洪偉珠創辦向洋影業,代理《柯南》系列電影版在台發行。(圖/翻攝自網路)影評人藍祖蔚形容,「她古道熱腸、快言快語、罵人快、道歉也快,她是電影圈中的俠女。」且眼光獨到,買下坎城金棕櫚獎電影《在黑暗中漫舞》,「那天在總督戲院首映,非常得意地向觀眾說,請不要驚訝,電影一開始是全黑畫面,唯有如此,你才能夠感受到碧玉,這位女孩子,失明的狀態。」並透露3天前才跟洪偉珠通過電話,當時洪偉珠聲音沙啞,原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就此天人永隔。而資深電影人姚經玉也在臉書不捨哀悼,「她從不囉唆,爽氣、熱忱、實事求是。她不好相處,心直、心好、待人平等。她總叫我拚命三郎,其實她才是。」
病毒共存1/「大規模確診浪潮」持續襲來 專家示警「家中必備2物品」
隨著本土疫情持續大爆發,幾乎天天創下確診新高紀錄,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目前台灣約每10萬人有1.1人確診,疫情曲線仍趨近水平,依據南韓、紐西蘭、香港的經驗看來,大約1~2個月後確診人數才會達到巔峰,預估台灣將在5、6月時迎來疫情高點,在此之前不要期望疫情趨緩,換言之,大規模確診潮將持續襲來。依據疫情指揮中心資料,今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國內累計本土病例共3976例,其中高達99.62%為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中重度以上個案為15例,多集中在高齡族群,其中有2人死亡。由於確診人數激增,且幾乎全是輕症患者,指揮中心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只要確診者是年輕、未懷孕洗腎的無症狀、輕症個案,同住者及居家環境也符合條件,即可在家隔離,目前規劃由新北市試辦,開始日期待指揮中心宣布。如何確保輕症患者的安危?指揮中心提醒,若出現喘與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缺氧4大徵兆,就應儘速撥打119、1922或聯繫衛生局。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雖然這波Omicron較少有「快樂缺氧」的狀況,目前集中檢疫所中,尚未有患者因為缺氧需要後送至醫院。但為安全起見,目前全台仍準備將近1.8萬台血氧機供調度,會按年齡、有無慢性病等風險高低調配。羅一鈞也表示,隨著確診數不斷攀升,未來血氧監測仍是居家照護需要注意的指標。健康人血氧濃度約為95%到100%,低於94%就是血氧偏低;若有心肺疾病、呼吸中止症、慢性阻塞肺病、老菸槍、嚴重貧血者等族群血氧基準值可能會較低,落在90到94%之間,建議測量血氧值不要只憑一次的測量結果判斷,而是要定時測量,持續觀察數值變化,若比平時測得的血氧值下降5%以上、或血氧低於90%者,建議就醫檢查。市面上的血氧機從近千元到上萬元皆有,食藥署提醒,血氧機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必須由取得販售許可的醫療器材商和藥局才可販售,因此消費者購買時務必謹慎,切勿向來路不明的網路商家購買,選購前要確認包裝上登載的醫材許可證字號,才能確保買到合法的醫療器材。輕症患者可定期以血氧機監測血氧濃度,一旦發現比平時測得的血氧值下降5%以上、或血氧低於90%者,建議就醫檢查。(圖/123RF)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認為,除了血氧機之外,民眾也需要多準備家用快篩試劑。「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我們必須承認,現在就是要習慣與新冠病毒一起生活,所以更要及時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態。」張凱音說,目前台灣已有2種新冠口服藥、1款新冠針劑藥物,及時使用就能大幅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關鍵就在於發病的5天內!」如果一察覺身體狀況有異,就立即使用快篩試劑,就能盡早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尤其是免疫功能不佳、心血管疾病、BMI大於25者,更要格外小心。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也表示,根據南韓國立中央醫療院調查發現,感染Omicron的患者中,最常出現的症狀有喉嚨痛、流鼻涕、頭痛、打噴嚏及疲倦等,若有上述症狀持續3天就要提高警覺,建議使用快篩試劑篩檢。另外,黃軒也以國外為例,就算沒有症狀,若與確診者有重疊足跡、和確診個案曾在同一個空間、所處社區是高風險地區,也都可以自行快篩。指揮中心也考慮把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列為徵用物資,陳時中表示將與製造商、進口商討論盤整資源,計算大規模使用的需要量,再決定是否徵用,以及徵用的方式,目前家用快篩試劑藥價約300元至350元左右,若徵用的話屆時售價一定會降低,可能降至200元以下,情況可能類似先前徵用口罩的情況。
高血壓患者擔心疫苗引發血栓 醫師建議「智慧穿戴裝置」追蹤健康
50餘歲的David是事業有成的主管,父母健在、下有兒女,一家6口平安同住。夫妻與家中長輩長期有慢性高血壓與輕微心律不整問題,多年規則服藥,病情平穩受控。但最近隨著COVID-19肺炎疫情在台灣蔓延,全家老小擔心一旦染疫家庭群聚可能的重症惡化,卻又更憂慮疫苗注射後可能發生的血栓或心肌炎風險。在持續猶豫是否一定要接種疫苗的糾結中,趁定期回診時詢問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王晨旭。王晨旭醫師偶然一瞥,剛好看到這位老病人手腕上多了一支能監測心肺功能的智慧型手錶,便建議David善用穿戴裝置來追蹤健康狀態。王晨旭醫師說,目前市面流行的穿戴行動裝置,許多生理參數已可透過這一類的智慧手錶或手環被很方便的記錄與擷取,舉凡一般的心跳數、心電圖、血氧濃度,到進階的熱量消耗、呼吸訓練、運動強度、睡眠品質、心律變異度、血壓高低、心律不整等。在大數據及演算法的不斷精進下,市面上已出現許多通過醫療認證的器材及App,可以適當地運用在這個疫情漫漫令人無奈焦慮的隔離生活裡。若不幸染疫,身體許多生理訊號的變化進展,都有可能被手上的智慧裝置隨著時序記錄下來,包括發燒伴隨而來的心跳數加快、心律變異度減少、血壓上下;發生隱性缺氧(或是所謂的快樂缺氧)帶來的呼吸速率增加、血氧濃度下降、睡眠品質變差等。以及接種疫苗當時情緒緊張可能發生的心搏過速、血壓飆升;施打疫苗後不幸產生血栓伴隨出現的心律變異度減少、心跳加速;或是疫苗接種後發生心肌炎出現心跳過緩或過快、心律不整、呼吸變快、血壓不穩等。若身體持續不舒服,智慧裝置出現異常記錄,便可進一步就醫求診,安排胸部X光、24小時心電圖或事件記錄器、心臟及週邊血管的超音波或血管攝影等進階的完整檢查。早日接種疫苗,定期追蹤慢性疾病,盡早釐清疫情可能問題,保持全家身心健康。王晨旭醫師提醒,目前這些坊間隨手可得的器材及App需正確使用才有實際參考價值,上述器材及App有些可能僅適合特定年齡或族群,需詳閱使用說明正確使用。另外,若使用的是未經醫療認證的器材或App,所得到的數值資料僅供參考,應謹慎判讀勿隨意相信,若有需要早日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那一年抗疫1/年輕男猝逝「家人再聚只剩骨灰」 護理師淚:明明本來好好的!
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歷經73天的三級警戒,期間累計1萬3928例本土個案,共有774人染疫身亡,每個案號、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人的生命或一個家庭的故事,醫護人員除了守在防疫前線對抗病毒,也見證了每個數字背後的故事此時此刻,雖然Omicron病毒讓本土疫情再次升溫,但由於多數人已經接種疫苗,不必像去年三級警戒時,時時擔心失去摯愛的家人,CTWANT記者採訪第一線防疫的醫護人員,講述疫情下的一個又一個的生死故事,也讓人更珍惜家人團聚的時光。嘉義長庚醫院的30歲護理師鄭婷之,已經在醫院工作9年,她原本在呼吸照護中心工作,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時,醫院內住滿許多「北病南送」的確診者,因此被調派到專責病房支援。鄭婷之回憶起當時,仍然覺得餘悸猶存,當時確診者看起來都非常健康,一點都看不出生病,沒想到最後竟親眼見識到「快樂缺氧」的恐怖威力,許多患者可能前一天還好好的,隔一天竟然就急轉直下,最後搶救無效身亡,「真的讓人太驚訝了!」鄭婷之說。「以前照顧的都是虛弱的病人,這次眼前所見的,看來都十分健康,跟一般人幾乎一樣,差別只在於他們感染了病毒。」鄭婷之說,當時的確診者大多都有「快樂缺氧」的問題,表面上看來無恙,但身上監測的血氧機卻顯示濃度過低。「一旦發現血氧太低就要進去幫病人插管,但因為身上穿了俗稱『兔寶寶裝』的連身防護衣,穿脫不方便,所以沒有第二次機會去拿缺少的裝備,所以一定隨時都要全副武裝準備好。」鄭婷之說。由於插管後會感到不適,許多患者經常會拉扯管線,所以醫護人員便事先與確診者溝通,在插管前會幫他們約束雙手、以及施打鎮靜藥物。「不同於許多患者會生氣不耐,這些確診者卻非常理性,有些人默默的垂擺雙手等待被約束,有些人則是傳訊息告知家人『要專心治療了』,便接受注射鎮靜藥物。」不過,就算如此配合,許多人還是被無情的病毒帶走了生命。其中一位30多歲的男確診者尤其令人不捨,鄭婷之說,這位確診者剛住院時狀況很好,每天都可以看到他走來走去,看來健康狀況良好,由於家人都在北部,再加上隔離,家人只能藉著視訊通話關心他的病情,「沒想到某一天,這位患者的血氧濃度急轉直下,於是趕緊插管搶救,也做了許多緊急措施,但病情依舊不見好轉。」在這樣危急的時刻,家人仍然只能透過視訊見他最後一面,「更令人悲傷的是,由於屬於法定傳染病,男子過世後便立即火化,家人最後只能看到已化為骨灰的他。」一位30多歲的男性確診者因血氧過低而猝逝,心愛家人深陷生死關頭,家人卻僅能視訊關心,讓人不勝唏噓。(示意圖/非當事人、新華社)「當時好多人都這樣走了,讓人覺得沮喪!」後來另一位50多歲的男性確診者,也由於血氧濃度過低需要插管,但這位患者卻拒絕施打鎮靜藥物,原來他是一間工廠的老闆,因為每天忙著工作,所以希望自己意識保持清醒,他也承諾,就算再難受也絕對不會亂扯管線。「這位老闆在北部醫院時,身上就已經布滿各種管線,到嘉義後又加上插管,一定十分難受,但他卻超級堅強,就算非常不舒服也沒有拉扯管線,而且最令人振奮的是,最後他順利拔管出院了。」鄭婷之說,這位老闆的出院,讓醫護人員彷彿看到曙光,覺得終於有人能活著出院了!
政府「三大延誤罪狀」 12新冠亡者家屬申請國賠
12位染新冠肺炎往生者的28位家屬昨委請義務律師團向行政院、衛福部申請國賠,成為國內新冠疫情申請國賠的首例。律師團召集人陳學驊說,就目前蒐集的資訊,3+11破口的病毒確實與萬華社區感染的病毒有關,要求政府正視未能及時提供藥物、床位等違失,向民眾說明真相,向家屬道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這是嚴肅的議題,我們會依法辦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首批有12位病逝患者的家屬共計28人,提供完整病歷,由王任賢逐一審視,發現有已確診但被判為輕症的患者,因政府拒絕建立類方艙醫院,沒有負壓病房可收容,只能居家隔離,又未能提供血氧機定時監測患者血氧濃度,因而「快樂缺氧死亡」。此外,也有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多次打1922都無人接聽,以致無法獲得醫療處置而死亡。另有因缺乏抗病毒藥品瑞德西偉、單株抗體、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等,導致病情延誤而死亡,這些都是「政府該作為而不作為」造成冤死。亡者家屬楊明珅質疑,政府宣稱防疫視同作戰,但「你要我打仗,只給我掃帚嗎?」讓染疫者進入醫院,但藥物、設備都不充足就面對疫情,連往生時的最後尊嚴都沒有,需在24小時內火化,「我母親在凌晨4點火化,有誰向我們道歉?」另位家屬陳芳蘭說,她雙親都確診,父親曾中風,當初倒下時也以為中風,直到第三採才陽姓,後來母親發病,第1天發燒,第4天確診,直到第8天才有救護車送醫,期間打1922滿線打不進去,送醫當天肺部已經白了,最後母親康復,父親因病毒攻擊血管病逝。她憤忿地說,已將悲憤化為力量,因為「政府欠我們一個道歉」。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說,新冠肺炎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照顧責任在政府,應以最快速度篩查出染疫者並予照顧。但從數據來看,政府有延誤的三大罪狀,應在通報1天內完成實驗室確診,卻延誤4.6天;經確診後應將染疫者立即收入合格隔離病房,並提供及時完整醫療,實際上卻延誤1.6天才完成隔離、3.6天才提供治療。(相關新聞刊A5)
批政府防疫不力害國人冤死 楊志良喊話要替死者家屬討國賠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偕同新冠肺炎死者家屬共同舉行記者會,委請義務律師團向行政院、衛福部申請國賠。楊志良痛批,政府故意不讓疫苗進來,延遲疫苗接種,有人建議方艙醫院卻立即被政府拒絕,導致輕症在家快樂缺氧而死,今天不只是為新冠肺炎罹難者提起國賠,更要求政府公布3+11、疫苗採購等真相。目前有12名感染新冠肺炎死者家屬,經由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協助,委請義務律師團申請國賠,昨天已正式向行政院、衛福部遞出國家賠償請求書。律師團召集人陳學驊表示,就目前蒐集的資訊,3+11破口的病毒確實與萬華社區感染的病毒有關,希望政府正視未能及時提供藥物、床位等違失。楊志良表示,首批有12家屬委任,提供完整病歷,由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逐一審視,發現有已確診但歸為輕症的病患,因政府拒絕建立方艙醫院,沒有負壓病房可收容,只能居家隔離,又未能提供血氧機定時監測患者血氧濃度,因而「快樂缺氧死亡」。楊志良說,也有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多次打1922都無人接聽,以致無法獲得醫療處置而死亡,另有因抗病毒藥品瑞德西偉、單株抗體、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等缺乏,申請困難,導致病情延誤而死亡,這些都是政府該做為而不做為引起的冤死。染疫死者家屬楊明珅質疑,政府宣稱防疫視同作戰,但「你要我打仗,只給我掃帚嗎?」,讓染疫者進入醫院,但藥物、設備都不充足下就要面對疫情戰役,連往生時的最後尊嚴都沒有,需在24小時內火化,「我母親在凌晨4點火化,有誰向我們道歉?」另一位家屬陳芳蘭也義憤填膺地說,將化悲憤為力量,因為政府欠我們一個道歉。最後,王任賢點出政府三大罪狀,他說,政府應以最快速度篩查出染疫者,應在通報1天內完成實驗室確診,但卻延誤4.6天;經確診後應將染疫者立即收入合格隔離病房,並提供及時完整醫療,實際上卻延誤1.6天才能完成隔離,3.6天才能提供治療。
本土新冠「奪逾800條人命」 7家屬正式申請國賠
國內首宗新冠國賠申請案!5月中旬迄今,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奪走800多條人命,其中病患等不到隔離病房,打1922打了3天都無人回應,從輕症變重症,最後只能在家中坐以待斃。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發起國家賠償官司,目前已有7名死者家屬委託,近日將正式提國賠,希望政府可以還給家屬一個公道。國家疏失在哪裡?楊志良指出,當初已有許多專家建議要建立自己的方艙醫院,結果說了許久都不做,當疫情已經爆發太快時,就發生醫院沒有病床,許多患者只能在家中無止盡的等待,所以他挺身而出,組成律師團5人,決定為死者家屬提起國賠,要政府對「當作為而不作為」負責。目前楊已與7名死者家屬聯絡上,有的死者起初是因為輕症,沒有隔離病房被迫在家休養,最後卻因為快樂缺氧而死;還有患者已經出現症狀,連打3天1922,卻沒有得到任何衛生局的訪視,最後也只能坐以待斃。這7個案例皆由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來審核,分析哪些病例是政府應作為而沒作為而導致死亡,目前已組成5人律師團,也和家屬見面,近日會正式提告。王任賢表示,這7名死者都是高齡長者,在5、6月本土疫情爆發時遭感染,多數是確診者的第一、二層接觸者,當時由於政府不願開設輕、重症醫院,將病患分流,讓大部分確診者的接觸者住進檢疫所,甚至待在家中,否則以台灣醫療照護能力,他們若能受到妥善照料,不必枉死。「既然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都說自己有做錯,那就應該下台,如今卻沒人受罰!」楊志良表示,有太多案例都是因為國家沒有作為所導致的死亡案件,自己發起國賠,所有訴訟費用初估超過百萬元,將由他本人負擔,也希望各界支持。
小寶寶也會「快樂缺氧」 防猝死!出生後48小時需做「這項檢查」
剛出生的黃小弟,小寶寶看起來十分有活力,呼吸也不會喘,但右手和右腳的血氧飽和度卻僅有92%,嬰兒室護理師重複檢查兩次後也沒有好轉的跡象,兒科醫師安排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黃小弟確實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合併肺高壓,導致隱形缺氧,經住院治療改善血氧狀況後,才終於平安出院。前段時間因疫情再次爆發,不少患者因染疫而產生隱形缺氧(又稱快樂缺氧),但其實不只染疫的患者有缺氧風險,剛出生的小寶寶也會面臨隱形缺氧的危機。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德敏指出,為了及早發現新生兒是否因危急性心臟疾病而導致缺氧,院內嬰兒室全面使用脈衝式血氧機,在新生兒出院前偵測血氧變化,避免新生兒因危急性心臟疾病而在出院後造成嚴重殘障或死亡。李德敏醫師表示,嬰兒出生後滿48小時,會由護理師測量右手及任一腳的血氧飽和度,若有任何一個肢體的血氧飽和度小低於90%,就會立即通報新生兒科醫師評估;若右手及腳的血氧飽和度小於95%,或兩者差距大於3%,則判讀為不通過,會於一個小時後再次測量,若再測結果仍未達標,就會由新生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李德敏醫師指出,利用脈衝式血氧機可以在新生兒出院前偵測血氧狀況,了解是否有持續或短暫的低血氧現象,藉以判斷新生兒是否為危急型先天心臟病的高危險群,可以讓新生兒出院前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改善危急型先天心臟病的預後,並降低併發症或死亡風險。李德敏醫師也表示,新生兒在出院後仍有機率發生隱形缺氧,呼籲家長若發現嬰兒呼吸會喘、四肢發紺等症狀,要立即回醫院檢查,以防缺氧造成的後遺症。
不知確診新冠肺炎!日本5旬男突「撞車猝死」 醫一查嚇傻:肺全壞死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4日就新增了1萬6012人確診、60人死亡。而日本愛知縣上月30日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名50多歲男駕駛駕車追撞前方停等紅燈的車輛,當場死亡,本以為是交通意外,但經醫院調查死因才發現,男駕駛已感染新冠肺炎多時,且已是重症,肺部幾乎完全壞死,醫生研判他死於「快樂缺氧」,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車途中突然病發身亡。根據《朝日電視網》報導,事發於上月30日上午7時許,愛知縣東海市的縣道一名50多歲男駕駛,從後方追撞前方正在停等紅燈的車輛,遭追撞的駕駛表示,他轉頭查看時,後方男駕駛一動也不動趴在駕駛座,他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車抵達時,醫護人員發現這名50多歲的駕駛已經沒有呼吸心跳,到院前不幸死亡。院方隨即對死者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釐清死因,沒想到醫生卻發現,該名死者染上新冠肺炎,且已經是重症,肺部沒有一處是健康的,院方認為他應該是出現「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症狀,開車上路後突然病發猝死,才導致車禍發生。消息一出,讓日本民眾相當震驚,而目前日本居家療養的確診者已經逾11萬人,醫師也感慨表示,「在家孤獨死的患者碰巧只是在駕車時過世,這樣殘酷的現實越多人知道越好」。
新冠病毒一旦鑽入腦神經 終生承受中風失智風險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的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莊淵丞說,正常人體中的腦及神經組織會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不會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輕易通過。但新冠病毒可使組織發炎產生縫隙後進入腦神經開始肆虐,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等狀況,患者此時會感受到頭痛、肌肉疼痛、肢體乏力、嗅覺味覺的改變及喪失等等不適。當病毒感染腦幹時,人體會無法察覺缺氧的危機,導致猝死,這是隱性缺氧或稱快樂缺氧的由來。大腦中的血管也可能成為病毒攻擊目標,當血管發炎受到傷害後,原本提供給大腦的養分及氧氣會減少,影響到腦部運作,患者會感到白天容易疲倦嗜睡、夜間失眠、記憶力減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等。更糟的情況是腦血管血栓的產生,伴隨而來的腦出血、腦梗塞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許多研究指出,神經症狀的發生機會跟患者本身健康狀況、慢性疾病的存在、免疫能力等息息相關,當患者已產生新冠重症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時,會更加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所以已轉入加護病房,已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都會是可預期的高風險族群。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還能產生多少後遺症?理論上大腦細胞組織受損會增加後續發生退化性疾病,如早發性失智、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機會,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追蹤。莊淵丞提醒,要避免新冠病毒的種種危害,仍是預防更勝治療。除了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群聚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接種疫苗預防染疫後產生重症、免疫力下降等等狀況,身體健康才有保障。
陳水扁虛弱躺床…血氧濃度降到90% 醫曝檢查與「新冠肺炎」有關
前總統陳水扁2010年11月11日入監服刑,但在獄中出現精神與腦部疾病,台中監獄2015年同意保外就醫,沒想到他2個月前自爆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歷經無數次的檢查,今(14日)進行腦波檢查,卻發現血氧濃度一度降到90、91%,狀況令人憂心。臉書粉專「陳水扁新勇哥物語」下午4點左右PO出一張照片,照片中陳水扁躺在病床上,手指夾著血氧機,頭部接上線路檢查,內容提到「醫療小組安排腦波檢查,血氧最低降到90%,照片顯示91%,主治醫師陳順勝副院長懷疑,陳水扁白天也有缺氧現象,應多加注意」。陳水扁白天也有缺氧狀況。(圖/翻攝自陳水扁新勇哥物語臉書)據《蘋果新聞網》報導,陳順勝表示,今天幫陳水扁做睡眠呼吸中止症追蹤的年度檢查,發現仍有中等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時血氧濃度會降到85%,回診時特別利用半小時腦波檢查,同時檢查血氧濃度,發現有低氧狀態,證實白天也會缺氧,白天會想睡覺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發作。陳順勝指出,陳水扁最近聽到疫情「快樂缺氧」情況,因此想做檢查,但有解釋他的血氧濃度低,和新冠肺炎導致肺部發炎的血氧濃度降低不同,但由於他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狀,白天血氧濃度也會降低,需要持續追蹤檢查。兒子陳致中則透露,陳水扁今年4月健檢時發現白天有缺氧,今天檢查證實有這樣的狀況,醫療小組會研究後續怎麼處置治療,目前陳水扁人已經返家無大礙。
智慧醫療防猝死 打造虛擬病房解決醫護人力問題
疫情肆虐之下,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症狀,若無及時就醫,可能發生猝死之憾事。為避免因「快樂缺氧」猝死再傳,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聯手台灣微軟、工研院及泰博科技等多方共同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並與桃園市政府、部立桃園醫院合作,本週已於醫院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上線使用,幫助醫護人員即時監測隔離患者的生理變化,更結合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打造「混合實境病房」,透過物聯網傳送影像,讓遠端醫師也能接收到病房真實畫面,零接觸的診療方式,不僅大幅減少醫護感染風險,也改善疫情下第一線醫護人力不足問題。 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透過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回傳畫面,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實景,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圖/業者提供)科技部防疫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表示,這次「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的推出,是產官學合作「科技防疫」很好的範例,透過物聯網科技,可以連續即時上傳新冠患者生命徵象的數據量測,同時雲端的資訊平台,也可以使醫師在遠端監控,將可更為精準地掌握病情的變化以降低猝死風險。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則指出,對於到院前的隔離者或潛在患者來說,由於無法時刻監測生理變化,一旦病情快速惡化,醫護也無法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置,因而容易發生猝死情況。此外,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性,照護人員因為需要測量患者的生命徵象而反覆接觸病患,反倒提高感染風險,遠距診療將能大幅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進而避免院內感染情況發生。台灣微軟協同工研院的血氧數值AIoT量測專業,泰博科技及皇漢科技攜手開發的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結合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透過額溫槍、血氧計、血壓機等裝置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在偵測到一旦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95%,系統能即時發出預警、通知醫護介入處置。除了即時監測平台外,也搭配衛武資訊及微軟的HoloLens裝置及Teams,護理人員透過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可將視線所見的環境影像傳送回遠端,讓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畫面,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負責本次合作計畫的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教授說明,輕度或中度新冠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可能短期間快速惡化,因此早期識別患者病情惡化對於疾病管理至關重要。面對病毒的高傳染性,傳統住院病人的病況監測仰賴醫護人員定時手動測量生命徵象,頻繁的接觸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個人防護設備 (PPE) 的穿脫也形成護理工作龐大的負擔。李建璋教授指出,「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搭配HoloLens的混合實境診療方式,不但減少了更多人員暴露於病毒中的機會,一旦出現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聯合專家會診時,更可透過遠距協作讓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加入診斷,大幅改善疫情下的診療品質。於現階段的計畫中,透過收集患者連續性的血氧濃度、生命徵象,透過Microsoft Azure IoT及 AI平台,持續累積後形成大數據並學習這些事件,幫助醫護人員及大眾推測未來什麼樣的人可能帶有疾病危險,甚至在危急情況之前先行預警,達到提醒的作用。「血氧系統監測平台」、量測醫材設備及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已進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給集中檢疫所以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來使用。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表示,此套系統可協助在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隨時追蹤病患的血氧變化,省去醫護人員需時刻監測及接觸病患的負擔,可以更有效率照護確診患者。
缺氧的礦工1/三級警戒外出須戴口罩 老礦工:快窒息好痛苦
新冠疫情肆虐,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已一個半月,民眾依規定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但對患矽肺病的老礦工來說,戴口罩外出是件非常痛苦、甚至危險的事。新北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周朝南說,「帶上口罩我幾乎快窒息,沒有人的時候我會偷偷放空一下,沒辦法,這職業病太痛苦了!」周朝南今年七十七歲,過去擔任礦工的工作時,長期吸入粉塵,成為矽肺症的患者,肺部的呼吸量不到正常人的一半。他一輩子在猴狪的煤礦場做工,父親是礦工,姊夫也是,家裡從事礦工的家人沒有一個逃的過矽肺症的宿命,「新冠病毒侵襲是缺氧幾十天,我們得到這種病卻得缺氧一輩子。」周朝南說,電視新聞不斷播報「快樂缺氧」,但對他這些長期缺氧的矽肺患者而言,缺氧只會帶來肉體與心理的長期痛苦,「怎麼會快樂?」新北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周朝南希望為老礦工爭取權益。(圖/讀者提供)秀傳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佳穎醫師說,矽肺病的患者肺部吸收氧氣的能力不足,正常人的血氧濃度約在95%到100%之間,矽肺病患者只有90%左右;一般人戴上口罩之後,血氧濃度可能會下降3%~5%,影響不大;但對矽肺病患來說,戴口罩後血氧濃度可能降到90%以下,就會感到相當辛苦,若是在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間超過30分鐘、甚至一小時,對患者來說就可能是一種折磨。李佳穎指出,雖然矽肺病患者不會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可是一旦染疫,死亡率會非常高,同樣的病況,一般人可能只是輕症,但肺部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肺部受到一點侵害就可能重症;因此他建議,矽肺病患者或是嚴重氣喘者、吸菸造成慢性肺氣腫患者,這些人最好要施打疫苗,不要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擔心副作用而怯步。礦工在礦坑中吸入大量粉塵,許多人罹患肺病。(圖/讀者提供)礦工在礦坑中吸入大量粉塵,許多人罹患肺病。(圖/讀者提供)
血氧穿戴防猝死1/大太陽下也能看清楚 2千以下高CP值輕鬆入手
近一個月來,許多新冠確診者猝死,其中不乏無症狀或輕症的年輕人,多數專家都認為猝死主因是「隱形缺氧」,因而引爆血氧機熱銷,甚至出現假血氧機詐騙事件。小資族如何選購?本期挑出6款時尚的智慧穿戴裝置,雖不及醫療級血氧機精準,但已可守住第一關,即時測出血氧狀況。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傅映先表示,食藥署去年底公告修訂「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將原先被列為第2級醫療器材的血氧機,排除在醫療器材管理名單中。換句話說,除了醫療器材商和藥局,業者自行測試通過的血氧機,也可在電商平台上販售。相較市售的醫療級血氧機中,入門款約3,500至4,000元,但要價1萬多元的也所在多有。因此,搭載血氧監測功能、價格更親民的穿戴裝置,如健康手環、智慧手錶等,最受小資族青睞。本刊針對市面上1,000至2,000元挑選出3款小資族可以選擇的手環及手錶,分別是小米手環6、華米Amazfit Bip U、realme Watch 2來介紹。小米手環6-掌握睡眠品質小米手環6可說是小米手環自2014年問世以來,各代優點集大成的代表作,從外觀來看,1.56吋的螢幕比上一代小米手環5大了50%,解析度也提升到486×152畫素,450nits的亮度在太陽底下仍可清楚閱覽螢幕內容。此外,小米手環6新增了血氧偵測功能,與Apple Watch 6才有的血氧功能媲美,運動模式也從19種增加為30種,價格卻只有1千元出頭,CP值極高。內建「PPG光學感測器」的小米手環6,可即時監測血氧飽和度,也提供夜間睡眠持續測量,根據配戴者睡眠時的心率及血氧變化,更準確的判斷睡眠品質,甚至還有20分鐘小睡模式。本刊記者實測,血氧偵測約30秒就能得知結果,相當快速。最新一代的小米手環6,新增血氧偵測功能,價格卻相當親民。(圖/翻攝自小米官網)華米Amazfit Bip U-記錄個人活動華米Amazfit Bip U定位在「智慧健身」,因此提供多達60種的運動模式,並內建GPS掌握運動軌跡;其他基本功能一應俱全,包括心率、個人化活動指標、壓力、呼吸及女性生理期。此外,內建的血氧濃度偵測功能,也可呈現運動及生活中的血氧資訊。比起前一代,華米Amazfit Bip U配備最新的「BioTracker 2 PPG生物追蹤光學感測器」,當你感覺不適、進行劇烈運動,或是在高海拔和低氧環境中,能立即測量血氧飽和度,了解身體狀況。本刊記者實測,約30至40秒可以獲得血氧數據。華米Amazfit Bip U不僅造型時尚,還具備運動、健康、生理管理等功能。(圖/翻攝自華米官網)realme Watch 2-全天追蹤心率去年6月開始耕耘智慧穿戴市場的realme,今年持續打造第2代產品realme Watch 2,更推出上百種客製化錶盤,能直接線上更新,滿足年輕人追逐時尚的需求。不僅如此,這款智慧手錶內建90種運動模式,以及24小時心率、血氧偵測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使用TFT-LCD螢幕,但亮度達到600nits,在大太陽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realme Watch 2搭載PPG光學感測器,提供全天候心率追蹤、睡眠監測,並支援血氧濃度偵測功能,每當用戶心率異常時、血氧濃度降低時,造成疲倦或昏沉,便會及時發出通知警告。為配合全天候心率追蹤模式,電池容量高達315mAh,具備12天續航力。在realme Watch 2的App上,可以看到長時間的血氧紀錄,追蹤自身健康。(圖/realme提供)何謂PPG光學感測器智慧手環與智慧手錶偵測血氧濃度(SpO2),主要是運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簡稱PPG)的光學感測器,以光學方式檢測血液容積變化。只要30秒左右,就能透過穿戴裝置即時得知血氧數值。(圖/realme提供)
血氧穿戴防猝死2/最快20秒出數據 3千元級距進階功能更便利
隨著無症狀新冠確診者猝死案例增加,「隱形缺氧」(俗稱沉默缺氧、快樂缺氧)成了這波疫情中最駭人的關鍵字。為了解自己有無缺氧問題,檢測血氧濃度的血氧機成了熱搜防疫產品。在兩千至三千元兩個價格級距的智慧型穿戴裝置中,本刊挑選出包括華米Amazfit GTS 2 mini、realme Watch 2 Pro、華為Band 6等3款來介紹。華米Amazfit GTS 2 mini-輕盈時尚好搭訴求輕薄、時尚、電池續航力持久的華米Amazfit GTS 2 mini,重量僅19.5公克,加上8.95公釐的超薄機身,輕盈小巧宛如一只手環。功能方面,可監測心率、睡眠、壓力程度及血氧飽和度,並追蹤女性生理期,還有50款錶面、70種運動模式,可說是一應俱全。去年下半年血氧偵測成為行動穿戴的特色功能,Amazfit GTS 2 mini採用第二代PPG光學感測器,可以偵測記錄血氧濃度、心率等生理數值,並在數值不正常時發出警示。本刊記者實測,約30秒左右就能獲知血氧數據結果。除了運動管理功能,華米Amazfit GTS 2 mini可自由更換錶面樣式,增加個人風格。(翻攝自華米官網)realme Watch 2 Pro-易讀方便操作有別於realme Watch 2,realme Watch 2 Pro的1.75吋大螢幕,足足大了25%,加上600nits螢幕亮度,操作及觀看都更清楚。另一項較大的差異是內建了GPS及Glonass衛星定位感應器,可以直接記錄路線資訊及軌跡。而隨著機身變大,內部電池容量也提升至390mAh,使用時間拉長至14天。realme Watch 2 Pro同樣具備PPG光學感測器,可偵測血氧濃度與心率,保存運動即時數據或 24小時全天候記錄,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本刊記者測試,約30秒內就能獲得血氧偵測的資料。realme Watch 2 Pro藉由背面的光學感測器,偵測心律及血氧。(realme提供)華為Band 6-健康管理幫手華為Band 6採用超窄邊框設計,螢幕占比達64%。具備96種運動模式,可以記錄追蹤心率、卡路里等數據。透過「TruSleep 2.0睡眠偵測」,可以自動偵測深度睡眠、淺睡眠、快速眼動和午睡4種狀態,為使用者找出6個主要的睡眠問題,並提供超過200個改善建議。除了健康與運動功能,內建的血氧偵測功能可全天候監控血氧飽和度,如果血氧下降得太低,手環就會發出警示提醒,並結合「TruRelax壓力偵測」,全天追蹤壓力水平,壓力太大時同樣發出警訊,引導使用者深呼吸,恢復血氧與壓力狀態。本刊記者實測,約20秒就能獲得血氧偵測的數據。華為Band 6透過App將全天候血氧資料完整記錄下來,還能引導引導使用者深呼吸,恢復血氧與壓力狀態。(華為提供)同場加映 小撇步測血氧血氧濃度是指血液中氧氣的濃度,一般情況下正常人血氧濃度約為95至100%,94%以下則為供氧不足,低於90%為明顯缺氧,需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新冠肺炎造成的「隱形缺氧」,正是血氧掉很多卻沒有察覺。常見的「指壓式血氧機」(手指型血氧機,如上圖),體積小且攜帶方便,主要是透過手指甲床底部紅血球對紅外線及紅光吸收差異來計算血氧濃度,也可以連續性偵測血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擦指甲油或指甲病變增厚等,可能會影響偵測到的數值,因此最好不要擦指甲油,選擇適當的手指偵測。若手邊沒有血氧機或血氧穿戴裝置,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建議,可以進行「6分鐘步行測試」(6 Minutes Walk Test),以平時的步行速度連續走6分鐘,若臉色發黑務必就醫;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每分鐘平均呼吸12至20次,若超過3次建議就醫。血氧機。(翻攝自雃博官網)
影/搶購血氧機!ICU名醫提醒「可能是假貨」 快看檢驗3步驟
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者,就算是無症狀感感染者,也可能出現「快樂缺氧」的情況,讓民眾紛紛搶買血氧機。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表示,市面上有許多便宜的血氧機,但有可能卻是「沒有功能的仿冒品」,所以特別提出3個檢測步驟,讓民眾能夠分辨出買到的血氧機到底有沒有用。步驟一真正的血氧機只有夾在「活人」的手指上,數字才會顯示出來,如果是夾在腳趾上也可以測量。陳志金提醒,如果用筆或其他非生命體來測試,還能看到數字在跳動,那就是假的血氧機。(圖/Icu醫生陳志金粉專)步驟二由於心跳在運動後比靜止時高,所以如果兩者的數字相差不大,也是假的血氧機。(圖/Icu醫生陳志金粉專)步驟三陳志金提醒這個步驟不適合有心血管或肺部疾病者嘗試,因為閉氣時血氧會下降,他本人閉氣3、4秒,血氧就從98%下降到95%,很快就下降了3%。不過,閉氣多少時間會讓血氧數字下降,是因人而異的。(圖/Icu醫生陳志金粉專)陳志金表示,雖然結束閉氣、恢復呼吸,但血氧不僅不會馬上回升,而是會持續下降一段時間,「我的會降至81%!然後才回升」,陳志金解釋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心臟要把血液送到指尖,是需要時間的,心臟將81%的血液送到指尖需要20秒,所以在20秒才會顯示81%,陳志金提醒這是正常現象,不是機器壞掉或買到仿冒品。
家屬控醫院逼確診者簽放棄急救 聯醫回應了
本土疫情延燒,但卻有家屬憤慨指出,確診親人才剛送進聯醫中興院區就被要求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質疑醫院不願積極治療;聯醫表示,該病患住院後病情急轉直下,當時有病危快樂缺氧狀態,針對病危或緊急病人都會說明放棄急救同意書的重要性,並尊重家屬與病人意願是否簽署。陳情家屬表示,確診親人才剛進醫院,在還沒有先接受積極治療下,院方就要求簽放棄急救同意書,在面對不可知的病情發展,確診親人不時面對醫護的強力說服,又在親友勸說下,時間一天天流逝,他的病情日益嚴重,從表面上可以正常生活到必須使用氧氣,從可以拿下氧氣說話、吃東西到完全不能離開氧氣,6月12日院方終於為他插管,也在6月18號轉入一教學醫院,目前正用葉克膜,但浸潤情況已非常嚴重。家屬說,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在一般狀況下值得推廣,畢竟生命有其規律,人無需強行以人力延長生命卻活得痛苦、孤單、無意義,但在這個以攻擊肺為主的世紀瘟疫肆虐下,一進醫院就要求簽署,意味放棄治療,並讓病人在病毒肆虐下卸甲投降,對於應該視病如親的醫護人員而言,是正確的處置嗎?此外,這是一個史所未見的新病毒,該怎麼醫治尚在摸索中,或許應本著「滾動式修正」的精神,依照患者的病情做最即時有效的治療;再說,選擇權在於病人本身,醫護人員應該把病人各種處置的狀況清楚說明,由當事者自己做決定,而非強力要病人做單一選擇。聯醫澄清,該確診病患在5月31日住院後,病程急轉直下,胸部X光亦逐漸惡化,呈現快樂缺氧狀態,血氧偏低,但病人意識清楚,屬於病危狀態。聯醫表示,該病人住院期間,醫護團隊全力救治,初始使用鼻導管,6月4日轉換成非再呼吸型面罩,接著6月12日插氣管內管接呼吸器,並在6月17日晚間由醫護團隊護送至醫學中心接續診治。聯醫強調,基於公開透明原則,考量病人與家屬擁有知的權力,針對病危或緊急病人,都會說明放棄急救同意書的重要性,並尊重家屬與病人意願是否簽署,未來將加強醫護團隊的溝通能力,並持續搶救急重症病患,為防疫貢獻更多心力。
李培禎確診「隔離一週近況曝」!維持「1習慣」觀察血氧:不要跟我說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雙語主持人李培禎12日在臉書發文,坦承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但她表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若非必要她絕對不出門,三餐都自己在家煮,一個禮拜頂多叫一次外送,放風最遠也只到陽台,堪稱是防疫乖寶寶,誰知還是染疫,讓她相當錯愕。李培禎至今隔離滿一周,16日也在臉書發文報平安,並提醒所有人「永遠不要低估新冠肺炎病毒,就算很小心,也不代表不會染疫。」李培禎至今隔離滿一週,16日她也在臉書PO文向大家報平安,透露自己除了一日三次回報健康狀況,每天還規定自己一定要運動三十分鐘以上。李培禎表示,相信大家都聽過「快樂缺氧」,「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在不自覺的情況之下缺氧了,而如果我們整天只是躺著滑手機,就不容易發現自己身體的變化。」因此她也提醒大家要保持運動習慣,運動前後也要觀察一下自己的血氧變化,「如果運動後血氧反而降低,就要注意囉!」李培禎也建議,若是獨處狀態的人可以找一個伴一起視訊運動,不但更安全,也能彼此激勵,還能更堅持下去,最後也強調「不要跟我說加油,要請你跟我這樣做!」
染疫「輕症轉重症」僅3天! 前台大醫曝「高風險族群」:不只年紀
台灣自5月上旬爆發本土疫情,至今已累積超過萬人確診,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許多病患原本是輕症,但病情及轉而下,短短幾天就變成重症甚至死亡。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透露,確診死亡的案例不只和年紀、有慢性病史有關,還有一個高風險的關鍵。劉寶傑在節目《關鍵時刻》提到,疫情看起來有慢慢受到控制,但死亡率仍然相當高,而且確診到轉為重症不到3天時間,到底問題出在哪?對此,林氏璧透露,治療的藥物主要有3種,包括「預防輕症變重症的單株抗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及「類固醇」,使用時機都不同,唯一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藥,只有類固醇。(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為什麼輕症到重症非常快速?林氏璧認為這些人可能是「快樂缺氧」,連用藥的機會都沒有,唯一的方法就是針對高風險的人,提早施打單株抗體,減少變成重症的機會。至於哪些是高風險族群?林氏璧舉日本為例,去年一整年29歲以下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僅2人,其中一位是知名相撲選手,加上台灣昨(8日)有一名30多歲女性,因為體重達90多公斤,從確診住院到死亡只有短短6天,他指出不管年紀,只要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其實都還是重症的風險族群,「年紀當然是最大的風險因子」,但有慢性病的人也要小心。(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