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衛中心
」高雄心衛中心主管遭爆料「逼同仁下跪認錯」 衛生局認了即刻調職
勞動部勞發署發生公務員因遭霸凌輕生事件,引發各界對公部門霸凌的重視。國民黨籍高市議員李眉蓁今(29)日上午在議會質詢,並公布爆料訊息,內容指向高雄心理衛生中心主管,疑似因為同仁沒拿到預定餐點而破口大罵,逼得同仁「下跪認錯」;對此,衛生局初步調查後,確認此事發生在2021年,也確實有「下跪」情節,依法將該名主管立即調離現職。有衛生局內部同仁向李眉蓁爆料,指出主管發火逼同仁下跪。(圖/翻攝自高市議會YT直播)針對這起疑似霸凌案,衛生局回應,今日中午約11點半確實接到1999投訴,人事室啟動調查及必要的處置,初步瞭解,整起事件在2021年發生,當時確實有「下跪」情節,相關過程有待釐清,目前將依法把指涉主管調離現職,另派其他機關任非主管職配合調查。另外,對於議員質疑衛生局人事調動部分,衛生局也澄清,衛生局所同仁職務調動依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陞遷法及高雄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公務人員職務遷調要點辦理,是依據衛政推動需求,本專才、專業,適才任所、久任輪調或變換環境協助適應等原則辦理調動,絕非個人好惡。衛生局還表示,少數局所主管「依法兼任」兩職,因有特定任務或徵求人選專任、待組織修改完成前的暫時處置,派任均已考量同仁負擔,並未因而增加基層同仁工作負擔而不能請假的情況。衛生局所公務人員差假管理均依公務人員請假辦法核實辦理。國民黨高雄市議員李眉蓁稍早表示,她近期接獲衛生局內部員工「具名」檢舉,控訴衛生局主管(主任)職權霸凌「充滿黑暗」,指衛生局長黃志中只要遇不聽話、亂投訴的職員,就將調派當成懲罰手段,讓大家敢怒不敢言。此外,投訴者也抱怨,「黃局長很喜歡把1個人當2個人用」,衛生所人員忙不過來,大家都不敢亂請假。李眉蓁還指出,投訴者同時控訴,心衛中心主任是黃志中局長的好朋友,官威很大,有一次市長到衛生局視察,這名主管因預定的餐點沒有拿到就發火,逼同仁「下跪認錯」。李眉蓁表示,心衛中心明明管理的是心理健康、自殺防範,若爆料屬實,身為中心的同仁竟遭職場霸凌,倘若經查證無發生此事,也應該要還心衛中心主管清白,認為高市衛生局要積極調查、掌握細節,也希望高市市長陳其邁可以重視此案。對此,陳其邁回應,若掌握事件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相關證據或個案,有這些蛛絲馬跡才能啟動調查,也一定會查清楚。CTWANT關心您,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2577-5118、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1953。
精神衛生法上路在即 扶養問責、無限期安置爭議未解
近年來公眾交通運輸上頻傳持刀傷人事件,而究其原因多數是行凶者有精神疾患或處於不穩定狀態,類似暴走的公共危險話題備受矚目。2022年修訂的《精神衛生法》即將在今年底上路,然而其中攸關新增「扶養義務」與延長「緊急安置」,被外界視為含歧視與浪費醫療資源之嫌,而政府強打著成立專責心衛中心聯結社區支持,也被質疑服務只做半套。
心靈枷鎖1/《精神衛生法》上路在即 扶養問責與無限期安置爭議未解
近年來公眾交通運輸上頻傳持刀傷人事件,而究其原因多數是行凶者有精神疾患或處於不穩定狀態,類似暴走的公共危險話題備受矚目。2022年修訂的《精神衛生法》即將在今年底上路,然而其中攸關新增「扶養義務」與延長「緊急安置」,被外界視為含歧視與浪費醫療資源之嫌,而政府強打著成立專責心衛中心聯結社區支持,也被質疑服務只做半套。本刊調查,2年前《精神衛生法》完成修法,歷經公告期即將在今12月14日正式施行,而民團和第一線從業人員仍有不少質疑。首先是新法明定「扶養義務」的排序,未盡義務者將面臨受罰,引發外界質疑徒增家屬負擔;其二是原本醫院五天的「緊急安置期」評估,將延長為14天由法院裁定安置期;其三是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責處置精神病友;最後則是規定病友出院後三天內要製作「專屬報告」,民團認為時間上緊迫,難免淪為「複製貼上」的公版產物。身為病患家屬的美鶴(化名)無奈地表示,台灣近9成精神病友都是由家屬照顧,而且《民法》在親權權利已有法條規範扶養排序,修法增列扶養問責,針對性太強,「這是對家屬貼上污名標籤」她說。另名精神病友姊姊則說,新法把緊急安置的天數拉長到 14 日,代表不管病人最終是否要長期留院,一住院就是兩個禮拜起跳,比起原本5天評估期費時更長,等於與醫療有效利用背道而馳。她呼籲有關單位,新法放寬勢在必行,現況要趕緊補足醫療量能。立法院2022年11月29日三讀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公告2年後2024年底將正式上路。圖為時任立委張育美(右起)、林為洲、蘇巧慧、吳玉琴、范雲與王婉諭等人在立院議場內手持標語合影。(圖/報系資料庫)對此,知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憂心地說,現在工商社會以小家庭型態為主,親友之間的關係趨薄弱,但新修的《精神衛生法》有關扶養人卻依循《民法》上規定排序,表定最遠可及於女婿和媳婦等姻親,難怪被質疑的聲浪不小。「現實中不少兄弟姊妹間情誼存在嫌隙,關係已經夠脆弱了,怎麼可能仰賴媳婦或女婿這類姻親扶養?」他直言法律中這樣的規範實在強人所難,執行上有一定難度。楊聰財說,「緊急安置」時間也從5天延長至14天起算,並將決定權從醫院手中交給法院,可以預期這段時間將增加病人與家屬的焦慮和不安,且若初步評估需要加重藥劑或違背患者意願固定等緊急深度處理,而案子在法官還沒拍板處置前,醫師根本不敢進一步動作,一旦患者暴走,恐怕很難避免遺憾發生;遑論評估不需安置的人,延長評估時限更造成其身心折磨,也浪費醫療資源。一名社工便向本刊直言,日前自己處理過一名老翁,縱使幾名專業醫師觀察,皆評估屬於移動變慢、失去平衡的巴金森氏症的中期,同住的次子卻堅持住院「緊急安置」,直到5天評估期走完,才側面了解是二代爭產,次子一家在老翁住院期過戶不少不動產,老翁淪斂財標的,「緊急安置」更莫名成了不肖人士幫兇,未來延長為14天起跳,「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怪事」。衛福部規劃2026年「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置達71處,能替在生活上遇到情緒與精神疾病照護問題的民眾,提供有效援助。圖為台南市鹽水區2022年底,率先成立全市首座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圖/台南市政府提供)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楊添圍也憂心,法律修正對於精神疾病患判定程序正義要求越加嚴格,形成精神醫療工作迫害了病人權利的氛圍,與立法意旨實在搭不上。此外,在要求權益保障還得兼顧時效之餘,唯一解方只有更多人力物力投入,但現有精神醫療人力與資源的限制,根本不容樂觀。對於諸多質疑,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官員強調,現行常有家屬把病人丟在醫院不理,只好從反面入法來提醒扶養者善盡扶養義務,若有正當理由,扶養義務人可以進一步向政府與社福單位求助,輔導仍優先於問責;至於社區心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個案管理」,例如精神疾病合併性侵、家暴等牽涉甚廣的議題,才由心衛社工負責,未來也會訂定其中「心理師」、「個案管理師」、「衛教師」與「巡迴醫師」的工作分配指引;有關3天內須完成出院準備報告,是目前各醫院的共識,屬合理要求,暫無調整計畫。
社工真命苦…長期高壓、低薪 每5人就有1人遭安全危害
剴剴兒虐案不僅暴露社會安全網漏洞,更讓人看見台灣社工長期高壓、低薪問題,甚至還要面對職場暴力。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2022年全年遭受人身安全危害的社工就超過1千人,占所有社工2成,等於每5名社工就有1人遭安全危害,其中最常見的是口語威脅、其次為侮辱、暴力傷害。高雄社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郭志南昨天在抗議衛福部將研擬增加社工訪視頻率時表示,全台社工約1萬5000人,政委林萬億宣稱進用率高達8成5,卻不敢公布社工離職率有多高,一旦案主不滿就肉搜、言語辱罵社工,甚至每3天就有1名社工遭受身體傷害,「我們接住了你,誰來接住我們?這些數字衛福部敢不敢公布?」衛福部社工司司長蘇昭如表示,確實發公文請各縣市地方政府回報社工職場遭受安全危害的樣態。初步發現,以2022年為例,當年社工共有5824人,其中1188人遭受危害,占了2成。蘇昭如說,社工受到人身安全危害案件可分4種類型,其中口頭辱罵最多共有738人、占62%,其次為遭受威脅354人、占29.8%,再其次為肢體暴力,包括被打在內有50人、占4.2%,最後還有其他46人、占3.9% 。衛福部統計,全台社工遭受到安全危害案件占比,近年都在2成以上,2010年約占22.3%,2011占22.5%,2022年占20.4%,但今年調查2023年情形,6281人中有533人遭受口頭辱罵、威脅及肢體暴力等3大類職場暴力比率為8.5%,有明顯下降。蘇昭如表示,主要因2022年7月社安網第2期計畫核定,提供各縣市社福中心、家防中心及心衛中心每單位每年50萬元經費聘請保全,且縣市政府可依照「補助社工人身安全計畫」申請為單位加裝自動門、監視器等防護措施。一名兒盟社工督導陳先生說,社工每人案量高達30案,要單靠社工揪出兒虐事件不符實務現況,自己工作10年從未想過有一天社工會變得人見人打,甚至有人經過兒盟總部辦公室,對著門外辱罵髒話,連他的伴侶、擔任兒盟收出養的社工也說,已經不敢對別人說自己是社工,「我們投入這麼窮的領域還要遭遇社會撻伐,讓人難以承受。」
自殺率攀高 廖偉翔指國人心理健康支持刻不容緩
針對台中逢甲大學日前傳出憾事,一名男大生選擇輕生、結束生命,國民黨發言人、台中立委參選人廖偉翔指出,男大生何以輕生,雖然還不知道確切原因,有待相關單位釐清,但本週正逢各所大學的期中考,是學生壓力最大的時候,他認為目前國人自殺死亡率日益升高,強調國人心理健康必須立即獲得正視,刻不容緩。廖偉翔指出,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我國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已從10年前的2.6,增加到5.4;然而,不只有青少年的自殺率持續攀升,各個年齡層都是如此。他舉例,2022年的自殺死亡率與2年半前相較,又多了5.6%, 尤其以15 ~ 34歲的年齡層更是高危險族群,顯見國人的心理健康,必須正視、而且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廖偉翔說,政院近期雖推出15至30歲的3次免費心理諮商,但服務量能之少,根本不足以支撐需求人數;再加上心理健康是長期性的問題,怎麼可能3次就能解決,因此他呼籲,應該要推動「求助常態化」,讓他們能夠漸漸走出低潮,重返光明與希望。國內學生自殺率有逐年攀高趨勢, 廖偉翔認為行政院目前的補救措施仍不足,他因此提出年輕人心理健康支持案的政見,強調保護國人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圖/臉書、報系資料照)廖偉翔指出,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大,年輕族群多活在高壓的環境,他身為年輕人,身邊也有許多同齡層的朋友,非常能體認心理健康重要性,也歸納出 心理醫療相關的立委競選政見,只要當選立委就會逐一要求政府落實。這些政見包括,「心理諮商可抵稅,逐步推動納入健保」,因為心理諮商的價格並不便宜,年輕族群剛出社會,經濟壓力本就不小,即使想進行心理諮商,也礙於價格不敢前往,他主張使用心理諮商可抵稅,並逐步推動納入健保的的政見,希望能降低金錢負擔,鼓勵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此外,他也主張,增加「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務量能 ,廖偉翔認為,政院目前方案服務量能過少,不足以滿足民眾需求,但國人自殺率不斷攀升,落實前端預防已刻不容緩,政府應加強心輔資源的投注,才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減緩自殺率攀升的問題。廖偉翔並認為,應增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他質疑,目前台中市的社區心衛中心僅西屯、東區、豐原、潭子四間,為了加強心輔量能,他會努力爭取普設社區心衛中心,滿足基本初級預防。-廖偉翔並表示,最近天氣慢慢轉涼,也是情緒容易波動的時候,請每位民眾都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況,也多多關心身邊的親友,或許只要一句關懷問候,就能成為他/她度過難關的力量。台中市消防局6日晚間9時許接獲逢甲大學教官報案,指一名疑似學生的男子坐在某教學大樓10樓頂樓的女兒牆邊,十分危險,經派遣消防分隊火速趕往,緊急舖設緩衝氣墊床的同時,男子突一躍而下,失去生命跡象,經送醫搶救約1小時,仍因傷重不幸殞命,令人感傷。◎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諮商心理師分享 專業處理青春期感情問題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今(12)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諮商心理師劉依函,談討青少年感情問題,並且教導家長要如何與青少年建立信任溝通的機制,引導孩子願意一起交流感情狀況,培養順暢溝通的感情諮詢關係,並指出若市民有需要,可以向心理衛生中心進行諮詢。劉依函表示,現代人因生理發育早熟及受到媒體影響,在國小階段就開始對情慾及歸屬感產生好奇及需求,進而期盼戀愛。她認為,應盡早培養青少年及兒童對於情慾的自我探索,培養正確觀念。劉依函表示,失戀是每個兒童及青少年在談戀愛過程中,必然面臨學習的課題,許多人會求助心理諮商,過程雖然因人而異,但經過諮商後,可以慢慢忘卻不愉快回憶。劉依函透露,在她輔的過程中,最年輕的個案為小學五年級,以往兒童較常遇到家庭和交友等心理問題,然而因為網路交友發達,讓越來越多兒童產生感情困擾,甚至使兒童面臨性剝削的風險。劉依函指出,身為與兒童互動最為密切的師長,如果遇到孩子在感情方面的問題時,建議應該多傾聽及理解進行溝通,避免否定孩子的感情。她說,若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反而能掌握其感情狀況,適時給予必要協助。余治明表示,如果基隆市民、朋友遇到壓力、焦慮、憂鬱等心理方面的困擾,或者需要有人聊聊時,可以向心理衛生中心進行諮詢。他說,心衛中心將免費提供心理諮商服務,也會不定期舉辦講座,歡迎大家多加利用。劉依函也分享,面對青少年失戀時的處理方法,與走出失戀低潮的過程,可以用漫長人生視角對比暫時的小挫折,鼓勵人們正向思考,面對更精采未來。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諮商心理師 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 Podcast」,今(2)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諮商心理師林淳頤,一同探究青少年心理發育及情緒管理議題,讓民眾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也能學習到如何與正值青春期的家人或朋友們相處之道,建立同理肯定的良好溝通關係,陪伴青少年度過低潮抒發情緒,正向面對情緒管理。林淳頤表示,青春期是人體生長變化最快速的時期,體內賀爾蒙出現改變,而學生時期與來自不同環境背景的同儕相處,也是影響情緒起伏的原因之一。她說,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關注青少年情緒。林淳頤也提到,大部分青少年在17-18歲外表看起來已然成熟,但事實上大腦約在20-25歲左右才會相對成熟,因此青少年在面對如此多課題,情緒起伏不見得是故意為之。她說,反而可能是基於心理發展限制而出現的行為,在與青少年相處過程中不妨能以同理角度面對,才能與青少年能更親近相處。林淳頤表示,雖然青少年心理非常複雜,但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時,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她也分享相關案例,許多人在接受諮商後,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該如何去抒發。林淳頤指出,台灣社會普遍對負面情緒相當排斥,也造就許多人壓抑情緒,其實應該找到正確的抒發管道,才能找回屬於真正良好的身心健康。余治明表示,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生活問題,青少年正處於從兒童成長為大人的過程,正式開始追求自我獨立的時期,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會有情緒波動。他認為,身為家人朋友可以循序漸進給予教導,同時給予同理與肯定,在溝通時不妨練習覺察青少年的情緒,並試著引導表達感受,才能有助於解決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問題。另外,余治明表示,針對一般民眾情緒或壓力方面困擾,可以透過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或是到心衛中心(七堵區明德一路169號)或撥打(02)2456-6185,心衛中心將提供免費心理諮商。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 勿忽視「憂鬱黑數」
現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安全感」很重要!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表示,新北市政府應加強校園心輔作業,並積極拓點心理衛生中心,讓民眾可適時地尋求協助;另針對脆弱家庭優先提供協助及補助,現階段新北市僅有2處心衛中心,供不應求,呼籲市府應積極拓點。黃淑君說明,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資料表示,111年自殺通報人數為9682人,為近10年來的最高數字,且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110年全國使用抗憂鬱藥物有154萬2703人;其中新北市使用抗憂鬱症藥物共有22萬1123人,佔總人口5.52%,甚至蓄意自我殺害(自殺)在110年更是新北市十大死因之一,其中死亡人口多為青少年及青壯世代。黃淑君指出,自殺高通報數或高服藥數並不代表不好,是否有更多隱藏黑數,才是我們所需要擔心的,「擁抱憂傷」已不只是個人課題,更是市府應積極規劃相關政策;心傷猶如感冒過敏,都是你我日常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因此倡議「心理假」,心理諮商是健康的,建議衛生局積極推動心理照護的政策。
中和母子3人身亡案震驚全台 民進黨團砲聲隆隆呼籲提升社會安全網
新北市中和區近日發生母子3人身亡案,一家4口僅剩失智的老父親獨活,此案引發社會關注,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則認為此案突顯社會安全網出現漏洞,市議員鄭宇恩強調,社工、公衛護士和警察的人力都出現缺口,也造就社會安全網的疏漏,市府應重新檢視社會安全網之疑慮,讓所有新北市民能夠安居樂業。鄭宇恩提到,中央近年積極補助地方政府心衛中心長照和各類型社工的人力經費,但新北人力補充的速度緩慢,此次悲劇突顯新北社工網的缺口,更難過的是,中和的3死並非個案。鄭宇恩提到,新北近幾個月頻傳老人「孤獨死」的事件,近日在板橋新莊都有相似案件發生,且板橋、新莊和中和皆為新北的市都心和人口稠密區,設備、資源和人力都應該處於最充足的情況,卻仍無法有效的照顧高風險家庭或獨居老人,「想請問市府,到底哪裡的螺絲鬆了?」市議員顏蔚慈表示,長輩孤獨死的情況在新北不斷發生,以中和3死案來說,失智長者與身心障礙的兒子同住,新北市府身為主管機關,應該要整合社會局、衛生局、民政局和警察局等相關局處積極介入並合作,且提供照護服務,卻連鄰里長都不知道如何通報,凸顯新北市社會安全網有重大漏洞。市議員林秉宥則認為,市府對此案件的說法前後不一,顯現對個案的掌握似有不足,而社會安全網需要各局處一起分工,才能照顧到每一位市民,呼籲相關單位要檢討溝通問題,並提升社會安全網通報的效率,才能避免再有類似事件不斷發生,也呼籲市府重視社會局和各區衛生所人力不足問題,「不要發生問題後,連亡羊補牢也無法做到」。
幫助「浮萍家庭」避免人倫悲劇 專家揭「防護網3大漏洞」
近年來,攜子自殺、狠父殺子、藥癮患者或同居人虐待兒童等社會新聞層出不窮,這些疑似兒童虐待、兒少疏忽的社會事件背後,常牽涉到情感、情緒、家庭、經濟、疾病、藥癮等各類社會議題。到底在服務系統中,哪一個環節出了漏洞,讓這些家庭或服務對象被遺漏了,似浮萍般失去了援手支撐?這樣的狀況如何能預防?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於110年邀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吳慧菁教授,主持「風險家庭安全照護:領域建構與人才培育」議題,分析世界各國對於風險家庭的援助與照護模式,發現我國對於易受社會忽視並污名化的弱勢族群,缺乏「親職教養能力的培訓」、「一站式在地化社區服務」、以及「服務不漏接的整合性」。而專業服務人力的培育課程也需打破科別主義,去除刻板印象,以家庭為導向強化脆弱族群的親職能力,藉由「早期介入」、「孩子不脫隊」、「服務不漏接」、「多元跨專業團隊」的理念,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友善以及自由的社會。新冠疫情席捲全球2年多,世界各國都經歷了不同等級的封鎖,遠距工作的型態變革卻伴隨著離婚率與家庭暴力的成長,而社會經濟的劇烈衝擊加劇了M型社會的現象,因經濟、情緒、疾病、家庭、藥癮等因素造成的兒童虐待、兒少疏忽的社會事件也常見於新聞中。細究原因,發現許多是「曾經在案或已經結案,甚至是被通報多次但從未開案的族群」,而這群存在「風險」的家庭,家長可能合併身心疾病、物質濫用或是受刑人議題,其複雜性及特殊性極需資源挹注、積極提供持續照護。國衛院論壇召集專家研議分析多國針對這些風險高的浮萍家庭,提出相當多的持續援助與照護模式,更強調預防性政策,如: 澳洲的「STACY for Children」計畫、紐西蘭的COMPIA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a Mental Illness and/or Addiction)方案、英國的家庭支持服務(FSS, Family Support Services)、瑞典的BFI (Beardslee's Family Intervention)策略、歐盟國家的毒品政策等,重視易受社會排除與污名化弱勢族群的「親職教養能力的培訓」、「一站式在地化社區服務」、以及「服務不漏接的整合性」,此亦是我國較為缺乏的部分。除此之外,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人員的缺乏與知能不足也是一大問題,而因著對於「風險家庭」的陌生、恐懼與排斥,服務意願與量能相對有限。雖然學校亦有相關系所開設關於心理衛生、物質成癮、以及司法矯治的課程,但仍需打破科別主義,發展設計更細緻的內容,才能提供專業人員更完整的知能提升。每當悲劇發生,輿論的矛頭經常指向家防中心、社會局、心衛中心、矯正機構或相關一線服務人員與單位,然而誰都不願悲劇發生,需要社會大眾一同消滅對於風險家庭的刻板印象與烙印,再藉由專業服務人員輔導強化這些族群的親職能力與家庭功能、協助這些浮萍家庭具備支撐復原的力量、促進社區生活,藉由「早期介入」、「孩子不脫隊」、「服務不漏接」、「多元跨專業團隊」的理念,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友善以及自由的社會。
確診遺體24小時火化爭議 黃珊珊:免費提供透明屍袋
新冠肺炎染疫死亡者24小時火化,家屬無法好好道別,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15)日表示,市府將免費提供透明視窗型屍袋,並設置臨時冷藏櫃,讓家屬能見上往生者最後一面;此外,市府也將設置24小時專線,提供家屬諮商輔導服務。黃珊珊表示,市府將免費提供透明視窗型屍袋,並設置臨時冷藏櫃,讓家屬能見上往生者最後一面;同時,也將規畫臨時入殮區、火化前的儀式告別區,讓身後事能圓滿完成。為平復失去至親的悲痛,黃珊珊說,市府將設立確診亡者家屬24小時專線,由心衛中心提供諮商輔導,主動致電關懷家屬,盡力提供協助。黃珊珊說,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所有防疫人員、公務同仁都傾盡全力,即便守住了醫療量能,但仍無法改變生死與無常;她的責任,是盡力減少家屬心中的遺憾,支持生者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