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功能
」預防低血壓的四方法 適量喝咖啡和規律運動
一般而言,年輕女性的低血壓不是低於80/50 mmHg的話,對身體健康沒有立即性的危害,不需要採取積極性的治療,只要改變生活習慣,病情即會漸漸緩解。血壓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由心臟收縮力的強弱、血液量的多寡,以及血管壁的阻力,來決定血壓的高低;然而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這些調節機轉的功能逐漸退化,就容易導致血壓過低。 低血壓的3個威脅 1.增加心臟病風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目前醫界認為,60歲過後開始低血壓,很可能與血管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有關,因為血管內皮功能逐漸退化,血管硬化程度越來越明顯,收縮壓逐年上升,舒張壓反而偏低,收縮壓很高約150~160 mmHg,舒張壓約40~50 mmHg,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例高出2~4倍。2.增加腦中風機率由於舒張壓是反應血管彈性,特別是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如果血壓偏低的話,代表血流量不足,容易發生暈倒、心絞痛、短暫缺血性腦中風。研究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越大,代表大動脈硬化越嚴重,腦中風的機率越高,當血管硬化、彈性差,血流從心臟衝出來時,血管無法以舒張或收縮來緩衝壓力,血流衝出的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就會造成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代表大血管硬化程度越厲害。3.增加失智症風險老年人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收縮壓在姿勢變化間,會大於20 mmHg,通常與調節血壓相關的神經系統退化有關,常會引起暈眩及跌倒。長期血壓偏低的患者,可能較容易感覺到疲倦、暈眩、情緒低落等症狀,有些憂鬱症或老年失智症等精神問題,也被認為和慢性低血壓有關。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舒張壓每降低10mmHg,日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約20%,舒張壓太低與阿玆海默症的發生有明顯相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以上,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便提高為2.19倍,推測原因可能與持續性低血壓,造成長期腦部血流灌流不足有關。預防低血壓4方法夏天比較容易發生低血壓,臨床上,高達8成患者因低血壓就醫。張嘉修說明,夏季的氣溫比較高,血管容易擴張,血壓本來就會低一些,再加上天氣炎熱,身體容易流汗加速散失水分,血壓更容易偏低,如果又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就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1.補充足夠的水分天氣熱容易流汗,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平時記得補充水分,尤其運動後,更要攝取時夠的水分,以免發生脫水。2.適度攝取鹽分增加鹽分攝取可提高血壓,因為鹽分中的鈉,可以使水分滯留在血管中,讓血管的總液體量增加,血壓就上升了,建議低血壓的患者每天適量攝取約12克的食鹽,可改善低血壓的症狀。運動大量流汗後,低血壓者可喝運動飲料,補充鈉離子。3.規律運動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增加肌肉量及肌肉強度,肌肉收縮能使靜脈的血液回流,增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穩定血壓進而改善低血壓症狀,同時調節自律神經、增強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流循環。4.適量攝取咖啡因咖啡因能幫助血管收縮,使血壓突然升高,對於低血壓患者,可以適當喝茶、咖啡,將血壓稍微拉高。(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大蒜吃完超臭!醫曝「5招」快速消除氣味 「1食物」效果最佳
許多下酒菜或料裡都會使用大蒜爆香,但吃完容易有味道殘留在嘴裡。對此,醫師虞哥也透露,大蒜的臭味主要來自大蒜素,吃下後經人體消化會釋放到人體的血液、肺部等地方,5個方法能夠快速消除氣味。醫師虞哥近日在臉書粉專《醫食無虞 It's well》中表示,大蒜的臭味主要來自於大蒜素(Allicin),它是存在於大蒜中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在於洋蔥和其他蔥科植物中也可找到類似的物質,被切碎和空氣接觸後會產生獨特的氣味,生的或未煮熟的味道會更強烈。醫師虞哥也補充,大蒜對健康的好處多多,大蒜素具備增強免疫功能、抗發炎、增強心血管功能、養顏美容、殺菌、甚至有抗癌的效果,如果想吃到更多大蒜素,最好是橫切或搗碎後,靜置10分鐘再生吃。此外,吃下後經人體消化,會釋放到血液、肺部、咽喉及口腔中,所以產生的異味可能並非單純來自口腔。對此,他也提供5招快速消除氣味的方法:趕快刷牙並用漱口水漱口:立即清潔口腔,並且使用含薄荷成分的漱口水,可以掩蓋口中的大蒜或洋蔥的味道。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根據研究,咀嚼薄荷葉、蘋果和生菜,因為含有較高的酚類和酶類,能夠將大蒜中的硫化物代謝,對於消除蒜味有最佳的效果。綠茶:綠茶內的兒茶素,經研究證明能夠有效減少口腔中造成異味的成分。牛奶:牛奶可以降低口中硫化物的味道,而且全脂奶的效果會比脫脂奶的更好。薄荷口香糖:帶有薄荷味的口香糖可以掩蓋大蒜的氣味,同時還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於清除口腔中的細菌和食物殘渣。
貴婦奈奈一家捲10億躲加拿大 老公醫美診所減脂手術害命判賠金額曝
知名網紅「貴婦奈奈」與丈夫黃博健、名醫公公黃立雄創立之醫美診所「杏立博全」於2018年11月惡意倒閉,全家捲款10億元潛逃加拿大,但2016年間1名何姓女患者曾赴該診所進行眼周電波拉皮和減脂手術後死亡,家屬向黃氏父子、麻醉師胡男求償約近2千萬元,高等法院今(23)日改判黃健博3人應賠償867萬餘元,可上訴。判決書指出,何女2016年10月間至杏立博全診所接受療程,當天下午3點,麻醉師胡男為她全身麻醉,療程施行中,何女唇色略白、膚色異常,血氧飽和度數值持續降低,於88%至94%間擺盪達2小時;下午5點45分療程結束,何女昏迷不醒;後續晚間8時45分,胡男為何女插管,並轉送台大醫院,但當時何女瞳孔對光線已幾無反應,因腦幹受損嚴重,同年11月8日死亡,得年39歲。何女家屬主張,胡姓麻醉醫師術前未依醫療常規,卸除何女水晶指甲,即便療程結束仍昏迷不醒,診所見狀也僅提供鼻腔通氣道,認為胡男違反醫療注意義務,杏立診所為黃立雄、黃博健父子合夥經營,後來還惡性倒閉,因此提告請求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和扶養費,共1913萬多元。高院審理認為,何女在相關療程中使用鼻導管供應氧氣,但血氧飽和度監測數值低於正常範圍,且有唇色發白、膚色異常等症狀,顯示何女當時可能有呼吸抑制、上呼吸道阻塞或心血管功能抑制等異常情形,但胡姓麻醉醫師評估仍在監測範圍,無積極改善作為,不符醫療常規。另外,當天下午5時45分療程結束至晚間8時55分轉院間,並未對何女進行適當監測,且何女在療程結束經急救處置後遲未甦醒改善,已明顯超過杏立診所處置能力,未及時轉院,胡男有醫療過失並與何女因缺氧缺血性腦病變而死亡具因果關係,與診所經營人黃立雄、黃博健父子有連帶賠償責任,經計算,應連帶賠償867萬多元。
甲狀腺手術傷及神經風險高 術中這樣做保護神經減少組織損傷
一名52歲婦人多年前因甲狀腺結節腫大切除部分甲狀腺,術後恢復良好,但近年來覺得吞嚥不適,頸部有異物腫大,就醫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復發且有癌化的可能,因此決定再次手術治療。然而,多年前手術造成組織沾黏與解剖構造的改變,增加了神經及副甲狀腺的保留困難,經建議使用神經監測系統並搭配組織凝集儀避免神經損傷及減少出血,術後患者恢復良好,聲帶也未因手術而受損。甲狀腺疾病多 部分情況需手術治療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器官,掌管全身的新陳代謝,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陳育賢醫師表示,常見以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疾病包含甲狀腺癌、良性結節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葛雷夫氏症)、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毒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炎等。陳育賢醫師說明,當發現有甲狀腺結節時,不須太過擔憂,多數情況是良性的,一般先以追蹤為主,若評估可能為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或是在追蹤過程中發現結節逐漸變大,導致甲狀腺增大壓迫周圍組織,產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神經壓迫等,就可能需進行手術。甲狀腺機能亢進則好發於年輕女性,若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影響心血管功能、肌肉骨骼功能、情緒焦慮等問題,對於女性也會影響月經週期與生育能力。甲狀腺機能亢進常見以抗甲狀腺藥物或放射性碘控制,但對於反覆發作、合併甲狀腺腫,或難治型機能亢進的病人,則需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腺來控制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手術雖常見 但小心併發症發生雖然甲狀腺手術很常見,但是由於手術過程中可涉及血管、喉返神經與副甲狀腺等重要結構,該注意導致併發症,因此仍需特別謹慎。陳育賢醫師進一步說明,甲狀腺的血流非常豐富,術後出血率約為2%,多發生於手術後2至4小時內,甚至可能延至數天,若血腫過大,可能引起呼吸困難,需迅速處理;而甲狀腺後方的喉返神經掌控著聲帶運動,因此損傷可能會導致聲音嘶啞,雖多數情況下3至6個月內會恢復,但仍有1%-2.8%患者可能永久性失聲,需進一步治療;位於甲狀腺附近的副甲狀腺在於調節鈣、磷平衡,影響骨骼健康和神經肌肉功能,術後有0.3%-49%可能產生暫時性副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肢體麻木或抽筋;2%-13%產生永久性副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併發低血鈣,需長期服用或注射鈣離子及維他命D。術中這樣做 保護神經與減少組織損傷根據患者情況,手術可選擇搭配高階能量器械及神經監測系統。神經監測系統可即時監測喉返神經功能以保護神經;高階能量器械精確處理組織的特性有助外科醫生更好掌握手術過程,減少神經和副甲狀腺功能受損。陳育賢醫師說明,目前常見的高階能量器械包括超音波刀和組織凝集儀,超音波刀使用震盪熱能;組織凝集儀使用高頻雙極電流,可以同時切割組織並封閉小血管,達到止血並減少組織損傷,精確處理組織以減少出血並縮短手術時間,同時減輕疼痛、縮短術後恢復時間。術前多評估 術後遵醫囑 有助甲狀腺疾病復原陳育賢醫師提醒,甲狀腺是一個構造較為複雜的器官,選擇經驗豐富的手術團隊,包含前期制訂合適的治療計畫、手術過程中細心處理以及術後照護等,皆有助於甲狀腺疾病患者重回健康軌道。術後病友也應遵醫囑,除了注意傷口衛生、逐漸恢復活動量、保持均衡飲食與愉快心情之外,也要定期追蹤並與醫師密切合作以確保甲狀腺疾病的復原。
「冬天與PM2.5濃度」增加心血管併發症 臺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當前,全世界人類正面對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身處亞熱帶國家的台灣民眾,在季節性變化時該如何保養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顯得格外重要。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以及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濕度和PM2.5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與濕度可顯著影響血壓、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季節的效應顯示冬天是一個心臟血管負擔增加、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而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同樣對血壓有顯著影響,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對於生活在城市環境中的人來說,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臺大醫院及臺灣大學共招募了台北市86名上班族進行實驗,發現環境溫度每上升1度,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0.66 和0.61 mmHg、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則分別下降0.62 和0.59 mmHg、左心室最大負荷皆顯著下降。反之若冬天環境溫度下降,血壓及心臟負荷將顯著增加,冬天與其他季節相比,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升高,但是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是降低的。在相關研究中也發現,受測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白血球及紅血球細胞數量及發炎指標、人體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及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在冬季顯著高於夏季。冬季主動脈血管硬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加。冬季時人體的心率及心臟輸出量皆降低,表示人體必須減少心臟活動,以避免寒冷天氣下的能量消耗。在低溫環境,代謝率和心率降低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適應,是人體冬季減少活動和保存能量的自我保護機制。此外,在潮濕的天氣裡,汗水蒸發得較慢,會讓身體的核心溫度持續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會降低。臺大的研究顯示,相對濕度每增加1%,手臂舒張壓會降低0.5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降低0.58mmHg。當心臟仍在努力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時,心臟必須提高心率及心臟輸出量,才能更快地將血液輸送到身體(例如皮膚周圍毛細血管),以控制身體的核心溫度平衡。研究發現,相對濕度每增加1%,心率增加 0.92次/分鐘,心臟輸出量增加70.02毫升/分鐘。而臺大的研究也發現,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顯著影響血壓。每增加 1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 0.36 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 0.45 mmHg,因此PM2.5的空氣污染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從古至今祖先的智慧都教導我們寒冷的冬天,要避開寒冷,求取溫暖,食物要溫補。酷熱的夏天,要避開暑熱,求取清涼,食物要解熱。氣候季節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下人體如何適應,以促進心血管健康。對於生活在亞熱帶城市的臺灣居民,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如何減輕極端天氣和空氣污染對心臟血管造成的風險,是目前必須慎重面對的健康議題。
空污拉警報!提升防禦力首重「心肺」 中醫教你這預防攻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空污霾害越來越嚴重,面對空污問題,中醫認為要提升防禦力,首重「心肺」功能。中醫主張預防患病,必須強化正氣,避免外在邪氣干擾,《黃帝內經素問》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增強正氣,就會有比較好的適應力及修復能力,來對抗外在的毒邪,包含空氣污染。對抗空污需提升正氣 首先要保護「心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胡玉芳表示,上班上學免不了要出門,她提醒,要在疾病尚未對身體產生危害前先提升正氣,減少外在邪氣對人體的影響。由於外在空氣進入體內,最先影響到的是心與肺,像PM 2.5會沉積在肺部深處,因此要對抗空污,首先要保護「心肺」這兩個臟腑功能。養肺清熱解表、穴位按摩 減少呼吸道發炎養肺方面,常使用解表清熱的藥材,如魚腥草、荊芥、紫蘇葉,搭配生甘草、牡丹皮,達到清熱化瘀解毒的效果。穴位按摩也可有清肺熱的效果,常用穴位如肺經的尺澤穴、魚際穴,配上合谷穴疏風通竅、上星穴泄熱通竅。按摩之前先讓身體放鬆,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使用指關節或利用按摩器具,在穴位上按壓,可搭配按摩油或薄荷油來幫助清肺熱。養心適當運動 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其實香菸也是污染物,如果呼吸道過敏,建議戒菸或避開二手菸;在室內有焚香及燒金紙習慣的人,要減少焚燒時間,焚燒後要保持室內通風,讓燃燒不完全的物質能有效疏散,不要累積在室內。此外,平日要少食生冷,因為肺是嬌臟,易受生冷影響。養心的方式,可增加適當運動,促進心血管功能,讓心氣獲得鍛練,運動到有點喘、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不必刻意追求極限運動。運動後記得補充溫開水,幫助身體代謝廢棄物,也可補充黏膜及呼吸道的水份,較不易患病。由於天氣乾燥時比較容易咳嗽,適度補充水份,對肺部也有幫助。
毛孩家長手刀搶!買迪士尼限定商品抽東京迪士尼雙人門票 貓咪低磷主食罐更健康
寵物商機有多大?連迪士尼也來參一腳!適逢迪士尼百年慶典,台灣在地寵物品牌「汪喵星球」特別推出迪士尼系列限定商品,由「天然原肉零食」「吐貓救星排毛粉」「毛髮亮亮鱉蛋粉」三大明星商品揭開序幕,同步推出東京迪士尼門票抽獎及限定商品買一送一活動,讓毛孩與家長們一同歡慶!「迪士尼限定版─汪喵亮毛護膚鱉蛋粉」(左,380元)、「迪士尼限定版─汪喵排毛粉」大眼仔版 - 原味。(240元,圖/汪喵星球提供)以「讓毛孩吃得更好,陪我們慢慢變老」為理念的汪喵星球,集結獸醫師、營養配方師與一眾貓奴狗僕,致力推出營養健康的寵物食品。為迎接迪士尼百年慶典,汪喵星球展開「與你相遇,奇幻就此開始」活動,於4/12起推出三大明星商品限定版,包括以冷凍乾燥技術製成的「天然原肉零食」、貓咪必備「吐貓救星排毛粉」及入門保健品「毛髮亮亮鱉蛋粉」,皆採用天然原料,而且有多種口味,像是天然原肉零食凍乾就有「米奇版 - 人氣招牌雞胸肉 」、「米妮款 - 咬咬紐西蘭骰子牛 」、「 唐老鴨款 - 黃金爆蛋柳葉魚」、「高飛款 - 酥脆丁香魚」。此外,迪士尼系列商品外包裝也印有可愛的米奇、米妮等迪士尼角色圖案且藏有驚喜彩蛋,家有毛小孩的迪士尼粉絲還不快點手刀收藏。「迪士尼限定版─冷凍乾燥原肉小零嘴」有四款口味與可愛包裝。(180元/包,圖/汪喵星球提供)為了讓毛孩家長們一同歡慶,汪喵星球也推出抽獎活動,只要追蹤官方FB或IG,就有機會獲得東京迪士尼雙人門票、環島迪士尼主題列車雙人列車及多項限定商品。同時,汪喵星球全館同慶推出線上寵物展活動,即日起到4/27,凡在汪喵星球官網(http://bit.ly/3KNPr0N)購買點心罐、牛乳、貓草包即享買一送一優惠,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奶油鮪魚成貓食譜主食罐」(左)、「奶油雞肉成貓食譜主食罐」。(48元/罐、1,080元/24罐,圖/CATPOOL 貓侍提供)另外近年來貓奴比例激增,貓咪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其中腎臟疾病就是一大隱形殺手。長期關注貓咪健康的「CATPOOL 貓侍」也新推四款成貓食譜主食罐,悉心針對預防腎臟疾病進行調配,兼顧美味口感與營養成分,希望幫助貓咪遠離腎臟病。此次新品主食罐系列共有奶油雞肉、奶油鮪魚、海鮮狂想、海陸四拼共四種口味,嚴選低敏人食用的食材等級,全口味磷含量低於250mg/100kcal,滿足理想鈣磷比1.1~1.3:1,更添加牛磺酸及多種維生素等必備營養素,除了維護貓咪心血管功能,也保護腦部與眼部健康。「海鮮狂想成貓食譜主食罐」(左)、「海陸四拼成貓食譜主食罐」。(48元/罐、1,080元/24罐,圖/CATPOOL 貓侍提供)即日起於貓侍官網、官方蝦皮購買招財福氣組,再送泥作擴香貓。(圖/CATPOOL 貓侍提供)四款成貓食譜主食罐即日起於貓侍官網(https://catpool.love/)、官方蝦皮販售,凡購買招財福氣組、罐罐嚐鮮組,再送泥作擴香貓、貓爪造型密封蓋湯匙組。CATPOOL 貓侍也會將部分銷售盈餘作為飼料生產及贈糧給流浪貓關懷協會,再對全台各地中途單位進行捐助,期望藉此能降低中途之家的伙食及醫療開銷負擔,讓更多貓咪有足夠的糧食和溫暖的生存空間。
穿襪子睡覺助好眠? 醫:待釐清但有「1好處」
天氣寒冷,有些人睡覺會穿襪子。許多媒體報導,國外研究發現,入睡速度和身體核心溫度相關,比起沒穿襪子,穿襪子睡覺的人能更早入睡,並獲得更好的睡眠效率。然而先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已發布事實查核報告指出,媒體內容有部分錯誤。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也表示,相關內容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了解,不過腳底有許多神經系統,神經刺激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尤其年長者血管退化,睡覺穿襪子降低溫度對神經的刺激,可進而降低對心臟、血管的影響。韓國研究穿襪睡覺的影響 發現可改善睡眠《生理人類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上,一份韓國研究針對6名平均22.7歲的韓國男性,調查其穿襪子睡覺與不穿襪子睡覺時的睡眠狀況。受試者需分別參與兩次睡眠實驗,由凌晨0時至隔日上午7時進行,一次未穿襪子,一次有穿襪子,過程中研究團隊對其睡眠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發現,穿襪子睡覺後入睡時間明顯變短,與未穿襪子的入睡時間有7.5±5.3分鐘的差異,睡眠效率也顯著提高7.6±7.1%,總睡眠時間多了32.0±29.9分鐘,睡眠期間醒來的次數是8.8±4.3次,不穿睡襪則是16.3±4.9次,相差近2倍。而過去許多研究顯示,核心溫度的變動能幫助入睡,因此,研究團隊在進行研究前假設「穿襪子幫助提早入睡,與核心體溫變動有關」。但研究團隊用肛溫測量受試者的核心體溫時,發現穿襪子並沒有會影響核心體溫,假設並不成立。闢謠!穿襪助眠與核心溫度無關 待更多研究釐清然而,許多媒體引述這篇研究,表示入睡速度和身體核心溫度相關,穿襪子睡覺能幫助入睡,改善睡眠問題。針對這部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媒體內容錯誤,南韓研究確實發現,穿襪入睡比未穿襪者較快入睡、睡眠效率較高,但並非與核心溫度改變有關,機轉未獲證實,還有待更多研究釐清。此外,這項研究為觀察性研究,樣本數相對較少,受試者也沒有睡眠障礙,無法進一步證實穿襪睡覺對於睡眠的改善。醫師陳冠群也表示,研究並非主流,相關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年長者血管老化 穿襪、泡腳降低心血管風險不過,陳冠群醫師提到,有些年長者血管老化,晚上睡覺末梢循環會變得比較不好,尤其冬天比較冰冷,腳底又有許多神經系統,心臟除了血管之外,事實上還受神經系統控制節律,當腳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引起的神經刺激對於心臟也有些影響。有些民眾在半夜甚至會因此有腳抽筋的情形發生,陳冠群醫師建議,這些年長者在睡前可以泡腳,讓神經、血管放鬆,或是在睡覺時穿上襪子,避免周邊末梢暴露在冷空氣中,這對抽筋的情形會有所改善,在睡眠來講應該也會有點幫助。不過,醫師提醒,民眾睡覺時應避免穿著比較高壓迫性的襪子(如:彈性襪),選擇保暖性的睡眠襪(如:毛襪),避免太緊的襪子影響血液循環。
鈣對心臟有影響? 醫師:食物中「這些」離子都要注意!
鈣質攝取對於骨頭、牙齒相當重要,可以避免骨折的發生,也能強化牙齒健康,但你知道鈣離子的攝取事實上也會影響到心臟健康嗎?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表示,鈣離子嚴重缺乏時對於心臟肌肉、心率會產生影響,此外,鹽過度攝取、鉀離子的不平衡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飲食對心臟健康相當重要 Na、Cl影響心血管功能美國心臟協會(AHA)先前曾提出「生活必要8件事(Life’s Essential 8,LE8)」,提供民眾作為心臟保養的指引參考,其中在飲食方面,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並注意注意卡路里,避免含糖飲料、酒精、紅肉、加工肉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等。陳冠群醫師也提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合併有三高問題,飲食更要多加注意,目前鼓吹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都有綠色蔬菜含量多、適度的堅果攝取等特性,各個種類的食物都應盡可能攝取,肉品的部分也建議多吃原生食物,避免醃製處理過的加工肉品。醃製食品有許多的鹽分,這些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鈉離子、氯離子的不平衡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不過,陳冠群醫師強調,鹽分的攝取對於身體是必須的,應適度的攝取,但不可過量,像醃製物這種高鹽份的食物應避免。鈣、鉀也會影響心臟功能 食物攝取要注意!除了,鈉離子、氯離子外,幫助我們強健骨頭、牙齒的鈣離子,事實上對於心血管也有一定的影響。陳冠群醫師表示,心臟運作時也需要鈣離子的參與,鈣離子會影響心臟肌肉的運動,它的不平衡也與心律不整的產生有關係。醫師指出,牛奶、堅果、蔬菜(如:九層塔)等鈣質含量都相當高,可以多加攝取,而在補充鈣質的同時,從事足夠的負重運動(如:重量訓練)、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對於鈣質吸收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樣才能將攝取的鈣質留存在身體裡。而陳冠群醫師也提到,鉀離子的不平衡事實上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尤其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腎臟功能也沒有很好,對鉀的代謝能力較差,攝取過多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心律不整,需要特別小心高鉀的食物,像有很多益生菌事實上鉀含量也蠻高的,這部分要特別小心。
39歲女拚「做人」卻先迎來乳癌 不必二選一!治療後生下健康女娃
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而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44歲以下確診乳癌的年輕癌友約17.23%,佔比不低。而乳癌的治癒率高,因此對於年輕乳癌病友最困擾的,多為面臨正值有生育規劃安排時罹癌,往往要面對癌症治療與生育計畫的兩難。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透過自然受孕方式來擁有「愛的結晶」,努力了三、四年肚皮始終沒有動靜,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跟先生討論也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愛的結晶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當確定是乳癌那一刻,她哭著問醫生:「我很想要生小孩,怎麼辦?接受治療後,我是不是再也無法懷孕生小孩了?」她回憶著醫生當時告知,化療可能影響卵子品質、讓卵巢受損,想生小孩要趕快預作準備:冷凍卵子、冷凍胚胎做生育保存計劃,夫妻倆抓緊時間在治療前冷凍了10個胚胎。考量自己年近40歲受孕不易,許小姐想盡快準備懷孕,因此趕在做完12次化療及標靶治療後,跟醫師商量是否有機會可以暫時停藥去準備懷孕。原本要吃5年的抗荷爾蒙藥,與醫師討論後先吃1年後先暫停去準備懷孕。而當醫生宣布「中獎」受孕成功的那天,在診間興奮歡呼,回家把囤貨很久的驗孕棒拿出來「狂驗好幾次,看到兩條線,真的會莫名感動!」現在,生下可愛的女兒,實現了當媽媽的願望,每週至少兩天,她會揹著寶寶一起爬山,「我要把自己鍛鍊得更強壯,好好陪寶寶一起長大。」年輕乳癌病友持續攀升,加上現代女性晚婚晚生比例高,高齡婦女求子不易,好不容易懷孕了,卻發現罹患乳癌,該怎麼辦?「為了治療,我是不是要把小孩拿掉?我可以先選擇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再接受治療嗎?延緩治療是否也會讓病情急速惡化呢?」馬偕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源清醫師表示:在醫學科技的進展下,懷孕期間的乳癌治療與生育不需要二選一,早期病友原則上建議先手術處理腫瘤,不需要考慮終止懷孕。國際間具影響力的文獻報告顯示,一旦進入第二孕期,也就是滿 12 週之後,乳癌目前標準的化療方式對胎兒其實是安全的,不需要特別終止懷孕。若能積極接受並配合應有的手術與化學治療,病患存活率和相同臨床病理特徵的乳癌患者相當;研究也指出,在第二孕期後有接受乳癌化療產下的孩子,除了出生時體重稍輕,但整體健康、生長範圍、心血管功能、認知功能等都沒有差異。在懷孕時罹癌的病友可以在生產後再進行抗荷爾蒙藥物治療、標靶、放射線、免疫療法等。懷孕中罹患乳癌的照護需要多專科共同參與,治療計畫需更細心周全的考量,腫瘤科醫師必須與婦產科醫師密切溝通,觀察癌症治療過程中孕婦的生理變化。每個病友與家屬的人生規劃,都有賴良好的醫病溝通,共同討論以做出最佳治療方案。在現代醫療的協助下癌症已經不再是絕症,隨著癌症治療及生殖醫學技術進步,利用進步的生殖細胞冷凍保存科技,可以幫助癌症患者達到生兒育女的需求。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表示,生育保存已是現今癌症治療的一環,當醫師面對年輕癌症病患,尤其是介於15-49歲的育齡患者,需先了解患者生育經驗及未來生育規劃,若有計畫懷孕,擬定治療計畫就會考慮生育時程,同時轉介癌友接受生殖醫學團隊評估。癌症治療需要與癌細胞搶時間,為了不耽誤治療,台灣生殖醫學會建議在癌症治療開始之前,評估以下生育保存方案的可行性:男性癌友1.精子冷凍保存:過程約需2小時,包含抽血檢測、留存精液、冷凍等。2. 顯微睪丸取精手術:約需10-20分鐘,利用睪丸組織切片取得精子,並冷凍保存。適用於無法射精、無精症、無精液症等年輕男性癌症病人。女性癌友 3.卵子冷凍保存:只要確認未懷孕的狀態即可進行,透過「隨時啟動」(Random start)的取卵技術,可不須配合受限於月經週期快速取卵,快速爭取時間。過程約需2週,包含:抽血檢測(傳染性疾病、荷爾蒙相關)、 藥物誘導排卵、追蹤濾泡成熟度(透過陰道超音波)、取卵手術、冷凍等保存。 已婚癌友4.胚胎冷凍保存:因台灣人工生殖法,僅限適用於已婚患者,過程約需2周,精卵在體外受精成為胚胎,再冷凍儲存。癌症療程完成後,什麼時候可以準備懷孕呢?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胡玉銘院長表示,在癌症治療結束的五年後,必須先經由原癌症主治醫師同意,確認安全無虞後,即可轉介至不孕症生殖專科與醫師討論並評估生育計畫。若先前已有品質完好的冷凍生殖細胞,可在解凍後開始接續的試管嬰兒療程。若當初沒有進行生育保存,也不用灰心,我們依舊能從頭開始嘗試,一切都是有機會的。當醫療不斷進步,癌症治療存活率愈來愈高,生育保存成癌症治療新課題,治療不只是消滅癌細胞,治療目標也不只停留在『活下去』而已。當走過癌症這個人生逗點,也要能滿足癌友們回歸社會的各項需求,即使罹癌也能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甚至規劃安排自己未來的人生,擁有自主選擇與自我賦能的機會。
「趴睡」竟有助新冠肺炎復原?! 醫師透露「這族群」最不妙
52歲王先生於今年五月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療,他的身高為175公分,體重為70公斤,剛入住病房時氧氣需求濃度一度已經調到最高,隨時準備插管治療,但入院後請他開始採取「俯臥姿勢通氣(prone position)」,盡量在床上「趴著休息」,血氧立刻有大幅度地改善,不但免除插管痛苦,氧氣需求濃度也隨即開始往下調,經過治療之後順利出院。47歲李先生也在同期入住新冠肺炎病房,他的身高為171公分,體重為92公斤,血糖血壓長期偏高,入院後氧氣需求濃度越調越高,醫護人員一樣鼓勵多多在床上趴著休息,但他自述因為有「啤酒肚」,所以無法趴睡,最後因為血氧濃度不足而插管治療,接受了近兩週的加護病房治療才歷劫重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表示,前述兩位病人的年紀與病程相仿,入院後氧氣需求濃度也都到達最高,是什麼因素決定了兩位病人是否進入重症治療?1. 能不能趴睡?「俯臥姿勢通氣」是對於高需求氧氣的肺炎病人常會建議的一種治療方式,在床上病人從「仰躺」姿勢調整後「俯躺」後,可以增加肺活量,並有機會使得因為發炎浸潤而塌陷的肺泡重新打開。只需要請病人趴著休息,病人的血氧濃度常常就可以得到戲劇性的改善,是治療新冠肺炎中重度病人一項非常強而有力的武器。但如果病人有肥胖問題,就有可能在俯躺時因為腹部體積太大反而造成胸腔與腹腔的壓迫,使得病人更不舒服,因而無法長時間俯躺趴睡。在臨床觀察上,能夠趴睡的病人比起無法趴睡的病人,治療後的預後相對較好。也因此,在今年年中疫情爆發期間,肺炎病房的醫師通常第一眼看到病人時,心中就在評估病人:「能不能趴睡?」2. 代謝症候群肥胖的身材分為「中心型肥胖」與「周邊型肥胖」,李先生的肥胖型態為中心型肥胖,脂肪堆積在內臟與其四周,造成大腹便便,也是中年男性常戲稱的「啤酒肚」。中心型肥胖容易導致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高血糖會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及新冠病人的死亡率上升,而長期高血壓則是會使得心血管功能減弱,因此高血糖與高血壓一直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子。由以上的原因來看,「肥胖」的確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重要風險因子,而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與飲食習慣問題,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體重過重與體型過胖,因此平時在門診,在初步排除一些內分泌疾病後,醫師通常會請減重病人在生活上做以下幾點的調整:1. 在紙上記錄一週內每天24小時所吃的所有食物。現代社會因為食物較容易取得,所以很容易在不自覺下吃了大量的點心、餅乾與水果,如果單純只靠記憶回想,很容易忽略了自己其實吃了很多食物,以為自己喝水也會胖;若能記下每天每一口食物,其實會驚覺自己吃了非常多東西。2. 晚上8點後盡量不吃食物與記得吃早餐。人體的胰島素與荷爾蒙會依照身體生理時鐘有規律的分泌,太晚吃晚餐或是吃消夜都非常容易造成肥胖;此外,較有趣的是大家常常會以「不吃早餐」的方式來減重,在過去的研究中,不吃早餐來減重雖然在短期內會有一點效果,但以長期幾個月來看是沒有效果的,因為當人體在早上飢餓過頭後,身體會在中午過後反撲,使人不自覺在下午或晚上吃更多的食物來代償。3. 三餐吃七八分飽,不要挨餓,盡量避免吃點心。原理與不吃早餐相同,當人體過度飢餓,反而有可能在下一餐反撲,使得下一餐吃的更多。4. 在能身體與心理承受的狀況下,規律地運動。運動可以改變肥胖體態、下降胰島素抗性與改善代謝症候群,而運動的最困難處在於養成規律的習慣,建議一開始可以先從身體可以接受的快走或是慢跑開始,逐步養成運動的習慣,若能再加上一定程度的重量訓練,效果會更好;反之,若一開始就做高難度或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使人望之卻步而長期無法持續。王舜禾指出,在做過以上及一些個人化的飲食策略調整後,若病人體重改善幅度不如預期,這時會再以一些安全的減重藥物來輔助治療。減重藥物可以讓使用者的食慾下降,而在食量長期減少的狀況下,可以進一度減少胃容量與調節腸胃道的荷爾蒙。使用減重藥物的目的是為了使病人可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當病人適應新的飲食習慣後,停藥就不會使得病人復胖。對於新冠肺炎重症,「肥胖」是相當重要的危險因子,而肥胖的產生主要來自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因此改善基本的生活習慣為首要之重,有時光是生活型態的改變,就會帶來非常顯著的減重效果;此外,如果病人有過度肥胖,或是有內分泌疾病相關病史,則建議進一步由醫師評估採取相關的治療。
9大運動觀念謬誤 你犯了幾個?
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很好,不過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 of Queen Elizabeth near Dublin)副教授及物理治療師雪莉(Sherry Boterik)出面錯誤的運動觀念。一、健康的人不需要運動:錯,根據2000年的論文表示,如果不持續運動,心血管功能、體力及耐力都會下降。二、整天站著的人不用運動:錯,雖然整天站著比整天坐著好,但還是應該要每周運動150分鐘並且達到流汗的效果才是真的健康。三、運動只要10分鐘以上就好:錯,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2018發表的「國民健康指引」雖然說只要超過10分鐘以上的身體活動就夠了,但其實最好持續30分鐘,或是短時間卻會喘的運動,一日維持3至5次。四、生病就不要運動:錯,心臟病或慢性疾病的患者更需要運動,只是需要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教導適合的運動。五、年紀大運動不好:錯,人們老化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沒有運動,尤其是老人家更需要增加肌肉量及肌耐力。六、運動就會瘦:錯,運動和減肥並不能劃上等號,有些人反而會因為運動而產生食欲,增加食物的攝取量。想要瘦還是要從正確的飲食觀念著手。七、一周慢跑一次不夠:錯,根據2019年11月新發表的研究,每周一次50分鐘的慢跑,能降低罹癌及因為心臟病死亡的機率,時速以8至13公里為佳。八、懷孕就不要運動:錯,有些母親在懷孕時會過胖,甚至產生妊娠糖尿病的情形,為了母子健康,適度的有氧運動或瑜珈能夠幫助生產及舒緩身體的不適。九、身體不舒服時別運動:若是發燒及身體疼痛、過於疲倦時的確不要運動,但老人家住院時,若不在床上做輕微的運動,可能會造成肌肉流失,需視情形,由醫生決定是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