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科醫
」 心肌梗塞 劉中平 猝死 症狀 血壓冬季血壓變化大! 心臟科醫列「注意事項」:不可大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冬季氣溫變化大,常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長者來說更是一大考驗。隨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不懂得預防和保暖,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冬季血壓變化大 保暖非常重要台灣冬季常有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可達十度以上,導致心血管及腦中風病例增加。人體血管在寒冷時會迅速收縮,不僅使血壓上升,心跳也會出現波動,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由於台灣氣候溫暖,民眾對低溫的耐受度較溫帶國家居民為低,因此更需要注意保暖,給予血管適應的時間。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 年輕族群不可輕忽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表示,年長者因感官退化,對體溫變化的感知較遲鈍,往往等到身體出現狀況才察覺。建議外出時戴毛帽保護耳朵,睡眠時穿襪子並用棉被蓋住雙腳。而北台灣冬季多濕冷,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因此更要注意保暖,如遇淋濕,應立即擦乾或更換衣物,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不可大意。高風險族群要有所預防 避免不可逆憾事陳冠群醫師提醒,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或是工作壓力大、有抽菸熬夜習慣者,屬於高血壓高風險族群,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隨時掌握身體狀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幫助控制血壓,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戒菸戒酒。若血壓持續偏高,應考慮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擔心降血壓藥物會傷腎,但未經控制的高血壓反而更易損害腎臟。由於腎功能狀況會影響用藥選擇,建議諮詢專科醫師,依據個人情況開立適當藥物,以確保既能控制血壓,又不會對器官造成負擔。
睡覺「沒這個」呼吸困難? 醫示警:恐是心臟衰竭
大部分人睡覺都會躺枕頭,但如果發現沒有枕頭你會呼吸困難,那要注意了!英國權威心臟科醫師示警,如果你在沒有一堆枕頭支撐的情況下難以入睡,這可能是致命健康狀況的「隱藏」跡象。英國心臟病學權威、保險公司Vitality副醫療處長戈德塞斯(Rosie Godeseth)表示,平躺在床上時的不適可能是心臟衰竭的症狀,症狀包括虛弱疲倦、四肢腫脹,有時還會因肺部積水而導致極度呼吸困難;由於平躺時,呼吸問題可能會更嚴重,患者通常會發現「支撐」的姿勢更舒適。戈德塞斯說,「有時(患有心臟衰竭的人)會出現肺部積液,導致躺下時呼吸困難,如果你發現睡覺時必須靠枕頭或醒來時呼吸困難,請去看醫生,醫生可能會建議於夜間配戴健康監測儀或進行心臟檢查。」報導指出,心臟衰竭是一種無法治癒的長期疾病,但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治療方法包括改善心臟功能的藥物和手術、植入心律調節器以控制心率或進行心臟手術以改善血流。另外,心臟衰竭其他較不常見的症狀包括持續咳嗽、腹脹、心率加快和食慾不振。戈德塞斯表示,儘管這些問題也可能是由不太嚴重的情況引起的,但最好還是進行檢查。戈德塞斯補充,有多種方法可以長期改善心臟健康,包括保持活躍、健康均衡的飲食和避免吸煙,光是運動就可以幫助降低35%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它有助於調節血壓、降低壞膽固醇並保持血糖水平穩定。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印籍移工搬木材突倒地OHCA 院方:疑流感引心肌炎險亡
彰化縣芳苑鄉28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突發意外,1名34歲印尼籍男移工在台電芳苑變電所搬運木材時,疑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導致他倒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警消獲報到場,救護員趕緊使用AED電擊並送醫搶救,所幸後續已恢復心跳,經檢查,病患疑因流感造成心肌炎,險些因此喪命。消防局表示,彰化縣消防局上午9時6分獲報,草湖段台電變電所工地有1名男移工失去生命跡象,消防局立即出動2人到場救護,抵達後先將患者傷口初步清洗再包紮止血,接著使用AED電擊2次,再將他以頸圈和長背板移上救護車再電擊4次,隨後接連送往二基醫院及彰基醫院搶救。院方說明,患者經插管搶救後,所幸已恢復自發性呼吸,但昏迷指數3分仍意識模糊,不過大腦已無明顯出血且主動脈未剝離,四肢也能揮舞,患者經流感檢測,遭懷疑是流感造成心肌炎險喪命,後續情形院方將會同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治療。
5旬男上廁所後暈倒 心臟科醫師解密:中年人較常見
最近有一名50歲出頭的男子,半年內發生2次上廁所後直接昏倒的狀況,家人們很擔憂,他便就醫檢查,但發現並非心臟相關疾病;醫師研判與迷走神經反射有關,主要是排便或小解時腹部用力或憋氣,使血液回流心臟的量減少,造成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導致昏倒。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在臉書粉絲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分享他在門診遇到的病例,一名50歲出頭的男病患,主訴半年內發生2次昏倒,都是在他上廁所之後,表示自己頭暈失去意識後就倒在廁所裡面。該名男病患當時被家人送急診後,他醒過來身體也沒有異常狀況,在急診室醫師建議下前往心臟科檢查,但心臟功能完全正常,24小時心臟記錄器也沒有特別變化;男病患因為很怕又發生意外,便找到劉中平醫師診治。劉中平醫師說明,昏倒是心臟科門診常見的症狀,上廁所後暈倒還是重中之重,因為廁所有磁磚和堅硬的洗手台,容易造成外傷和頭部出血,後果不堪設想。針對此病患的狀況,劉中平醫師指出,可能與迷走神經反射有關;在排便或是小解時,肚子需要用力加壓還有憋氣,這種動作過於強烈或持久,會造成回流到心臟的血液量減少,使得血壓下降,腹部壓力增加刺激到頸動脈的壓力受器,就會出現迷走神經反射,導致心跳變慢,綜合各種原因就會讓人頭暈、失神,嚴重會昏倒的情況。劉中平醫師提到,一般昏倒常見於年輕女性或高齡老人,但是上廁所後的暈倒,則是中年人比較常見。除此之外劉中平醫師也補充,要減少上廁所暈倒的風險,應避免便秘和憋尿、多喝水多吃蔬果、給自己充裕時間如廁;而廁所內加裝扶手和地板鋪設軟墊,則能防止昏倒後受傷。最後劉中平醫師也呼籲,民眾在昏倒之前有胸部悶痛或是心跳加速症狀,昏倒後又無法立刻爬起來,甚至出現長施間失去意識,就要請醫師評估是否有潛在的心臟或腦部疾病。
天天吃豬油「一家3口全中風」孩童高血壓!無毒教母曝3好油:不要一油用到底
比起減少油脂攝取,慎選好油更加關鍵!一名年僅10幾歲的小男童被驗出罹患高血壓,家中也有3人陸續中風,致病原因竟是「餐餐都吃豬油」。對此,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毒物專家譚敦慈分享,建議使用「3種油」才能提升人體好的膽固醇。譚敦慈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診間案例,表示曾有一戶賣豬肉的人家,不僅天天都吃豬肉,就連料理也都用豬油烹煮,長期以往導致家中已有2、3人相繼中風,甚至連10多歲的男童也罹患高血壓。譚敦慈指出,由於豬油內含的「飽和脂肪酸」較高,會讓壞的膽固醇上升,過量攝取恐危害人體健康,不過偶爾提個風味並無大礙,但千萬不要餐餐都使用同種油類,「油沒有絕對的好跟壞,不能夠一油到底」,這是因為每種食用油在烹煮時能承受的溫度不同,像是煎魚她就會使用葡萄籽油,因為「起煙點」很高。對此,譚敦慈提醒,料理食物時盡量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有助於提升人體好的膽固醇,依據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建議,包括苦茶油、橄欖油及芥花油等3種油類,均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民眾可以多加選用。
白血球數值狂降 「一查竟罹血癌」1年就離世…醫驚:完全沒症狀
1名婦人長期就醫追蹤心臟疾病,某次檢查發現白血球數值下降,隔1個月再追蹤時又降得更低,然而她平時完全沒有症狀,甚至也沒感覺到疲勞。經過血液科專家檢查,發現患者竟罹患了血癌,短短1年後就離世。醫生提醒,定期抽血檢查很重要,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打針,但小小的不舒服能換來長期健康。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曾經一位我的患者,她是一位前輩醫師的夫人,長期在我這邊追蹤心臟疾病。也不過是例行的檢驗,偶然我發現她的白血球有下降的情況。我請她一個月之後再追蹤,結果白血球又下降的更低了。當初還有點懷疑是否檢驗異常,因為她完全沒有任何的症狀,連疲勞都沒有。一週後再度檢查的結果,白血球數量下降到危險值!」醫師提到,經血液科專家檢查,立刻安排患者住院,詳細檢查發現是血癌,1年之後就過世了,「幾乎每次門診都會有檢驗結果超乎預期的情況,大多是患者自己覺得血糖、血脂控制得不錯,結果並不如意;也有是肝腎功能異常變化的情況。更可怕的是癌症指數突然上升。」劉中平強調,在毫不相關的心臟科門診被發現血癌,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但能早期發現疾病,還是非常值得,「劉醫師自己也很怕抽血,要扎一針總是很討厭的。不過,小小的不舒服換來長期的健康,請大家配合。定期抽血檢驗很重要。發現看不到的病徵。」
168斷食法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心臟科醫師曝:飲食習慣更重要
隨著168斷食法的普及,不少人開始每天集中在8小時內進食,並在剩餘16小時避免攝取卡路里,簡單且容易遵循的模式,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甚至包括一些國內外的知名人士。然而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種飲食模式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此一說法仍存在爭議,且有進一步研究的需要。168斷食法可能增加9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此項研究主要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公衛學院的學者鍾文澤,他原本計劃研究168斷食法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研究分析了從2003年到2018年間約兩萬名平均年齡為49歲的美國成人飲食模式,結果顯示,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以內的人群,其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每日進食時間在12至16小時之間的人高出了91%,特別對於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如果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其因心臟病或中風而死亡的可能性比未實施者高出了66%。值得注意的是,此項研究僅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其因果關係。研究中的受試者之所以每日只能在8小時內進食,可能是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僅是出自於計畫性的斷食,例如他們有可能是因為生病或加班而無法有較長時間的進食,這些人本身可能已處於較差的健康狀態,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而不僅是因為他們選擇了168斷食,需要再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下定論。留意飲食習慣及內容,而不僅是關注進食時間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該定期測量血壓,並留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及內容,而不僅是關注進食的時間,建議可專注在已被證實能夠改善心臟健康的飲食方式,例如DASH(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方法)、pescetarian(魚素飲食)和地中海飲食等,從飲食方面著手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心臟健康。
地震還是頭暈?鄉民哀號:搖到出現幻覺 醫曝「4成會感知假性地震」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已讓不少人搞不清楚到底是真的在搖,還是錯覺。有網友近日也在PTT發文詢問,「現在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明明上網看沒有地震文,但閉眼後卻一直感覺好像聽到房子及鋼筋水泥的聲音,而且床也在搖。對此,心臟科醫師劉中平也曾在2022年發文稱,根據研究,在大地震之後,高達4成的患者,會感知到假性地震的發生。有住在台北的網友今(7日)在PTT發文詢問,「現在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他表示自己躺在床上,卻一直感覺到搖晃,「上來看又沒地震文,然後閉眼又感覺好像聽得到房子、鋼筋水泥的聲音,而且床在搖,到底是怎樣啦?」貼文曝光也引發一票網友共鳴,「也覺得在搖,但真的分不清楚是剛剛晃到暈了還是怎樣」、「我已經覺得搖三天了」、「已經PTSD了」、「都分不出來了吧,就當頭暈」、「一直覺得在搖+1」、「搖到已出現幻覺。」對此,劉中平醫師2022年9月曾在臉書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稱,「地震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是否您也有這樣的經驗,感覺突然晃動起來,以為地震又來了,旁邊的人都說沒有,冷靜看水族箱的水也沒有在晃動,那應該不是吧。」他也援引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大地震之後,高達4成的患者,會感覺假性地震的發生,明明地面沒有任何移動,卻感覺整個人瞬間搖晃起來,讓大家嚇一跳,也徒增驚恐感。雖然目前還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原因,但研判有可能是我們的平衡系統和周邊的感覺受器,被地震造成影響,在沒有地震的時候產生瞬間失衡的情況。 另有研究顯示,大腦的皮質功能在大地震之後也會產生改變,導致地震後有暈眩和突發性震顫的情況。目前好發在女性、年長者,還有居住樓層較高者。雖然可能還是會害怕,但是大部分地震後的暈眩感都會自己消失,劉中平也建議,可以放一杯水在身邊,如果有搖晃感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水面的波紋,若水沒有在晃動,就表示並不是真的有地震。症狀持續比較久的患者,還可以望遠凝視,或是喝溫開水來調整自己的神經感知。嚴重不舒服的患者,則可以請醫生開一些暈眩的藥物服用,通常也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劉中平補充,目前醫學界認為這種假性的地震感是良性的,絕大部分能夠恢復,不過還是會產生驚恐、害怕,甚至導致失眠或不敢待在室內,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朋友的陪伴,甚至專業醫療業人員的開導,才有辦法緩和。而台灣又是地震頻繁的國家,因此請大家保持危機意識,冷靜面對。
沒地震卻「感覺瞬間搖晃」? 醫曝3類人易患「假性地震」
花蓮外海昨(3日)發生規模7.2強震,之後餘震不斷,讓不少人相當害怕。不過有時沒有地震,卻仍覺得在晃動,對此,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根據研究,在大地震之後,高達四成的患者,會感覺假性地震的發生。劉中平日前在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表示,根據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大地震之後,高達四成的患者,會感覺假性地震的發生,明明地面沒有任何移動,卻感覺整個人瞬間搖晃起來,讓大家嚇一跳,也平添許多驚恐的感覺。劉中平指出,目前還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平衡系統和周邊的感覺受器,被地震造成影響,在沒有地震的時候產生瞬間失衡的情況,也有研究顯示,大腦的皮質功能在大地震之後,也會產生改變,導致地震後的暈眩和突發性震顫的情況,目前好發在女性、高齡、還有居住樓層較高者。他提到,雖然可能會造成一些害怕,但是大部分地震後的暈眩感會自己消失,建議可以放一杯水在身邊,如果有搖晃感的時候,看一下水面的波紋,如果水沒有在晃動,表示並不是真的有地震;症狀比較持續的患者,可以訓練眼睛看遠一點的地方,或是喝一些溫熱的水來調整自己的神經感覺;嚴重不舒服的患者,可以請醫生開一些暈眩的藥物服用,通常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劉中平提到,目前醫學界認為這種假性的地震感是良性的,絕大部分會恢復,不過產生的驚恐、害怕,甚至導致失眠或不敢待在戶內的環境,有的時候需要一些朋友的陪伴甚至專業醫療業人員的開導,才有辦法緩和,台灣是地震頻繁的國家,請大家保持危機意識,冷靜面對。
57歲男患心肌梗塞…二哥曝「3兄弟都有問題」:剩我沒事 醫勸他快去檢查
一名57歲男子胸悶去掛急診,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心臟科醫師陳冠任問診得知,他的大哥才因心臟病過世,小弟的心臟也裝支架,目前只剩二哥無恙,不料對方透露,有抽菸習慣卻從未抽血驗過三高,此話一出就被陳冠任提醒盡快就醫檢查。陳冠任在臉書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發文表示,該名57歲患者胸悶就醫,一照心電圖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nterior wall STEMI),心導管確認為左前降支接近完全阻塞,所幸經過緊急疏通血管,病況穩定許多。不料病患的二哥透露,「我們家四兄弟,大哥好幾年前放過支架,後來心臟病走了。最小的弟弟去年也放支架,現在這個是老三,只剩我還沒有做心導管。」此話一出,陳冠任立刻詢問二哥,是否有抽菸習慣?對方先是點頭,但被問及有無抽血驗過三高?則是搖頭否認。陳冠任對此拍了拍二哥的肩膀,語重心長地提醒對方「你家族史這麼強危險因子又這麼多,我是建議你找個時間也去詳細檢查一下吧」,並藉兄弟倆的例子呼籲民眾,「最近天氣多變化,大家真的要注意保暖。」國民健康署指出,心肌梗塞的徵兆包括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更年期女性則會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若有上述症狀,建議盡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名醫里長遭罷免 控告鄰長發黑函惡意誹謗
桃園市選舉委員會公告「中壢區石頭里第3屆里長王子林罷免案宣告成立」,領銜提罷免案的石頭里鄰長劉俐伶,控訴里長沒住里上,委任其母親與另一陳姓男子處理事務,不但沒做事,還檢舉里民、對里民提告,忍無可忍才提案罷免「幽靈里長」;王子林對此感到錯愕,稱至今仍完成大多數里政陳情事務,無法接受惡意毀謗。劉俐伶說,王子林在台北某知名醫院擔任心臟科醫師,從未從事里民服務,雖然委託劉姓母親及陳姓男子協助里上事務,沒想到2人卻是占用公民會館當自己家,禁止里民進入,導致老人供餐、長照服務全中斷,有里民想進入,2人藉此製造爭端找來警察,甚至還對里民提告。劉婦和陳男四處檢舉里民,大家早就不堪其擾,而里長本人完全沒與鄰長開過會,這次罷免案有在地10多位鄰長參與,唯一目標就是罷免「幽靈里長」。王子林透過書面聲明回應,雖非專職里長,但除自己服務外,家人均投入里政服務,原先聘任前里長劉柏成擔任辦公室主任協助服務,沒想到他卻因逼迫自己辭職不成,即攜帶公發電腦等資料不告棄職,事後更遭查獲里辦公室關防遭竊。他也說,去年7月至年底,完成97件里政陳情事務,並非沒做事。另外,罷免領銜人劉俐伶是遭褫奪公權的前里長所提名的鄰長及樁腳,更於合法罷免程序外發大量黑函,他也已提告。劉柏成則說沒參與提案罷免,是對方在轉移焦點,不願多回應。桃園市選委會公告指出,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相關規定,石頭里第3屆里長選舉人總數1496人,罷免案應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約150人連署,最後有660人連署,符合規定人數618人,已達法定連署人數,依法宣告罷免案成立。
星談心/蓋兒成年學會放過自己 認這件事比談戀愛更困難
泰國歌手「Gail」蓋兒13歲時來台參加《聲林之王》,獲得前四強的好成績,去年底迎來18歲的她推出首張中文專輯《無法掩蓋》,她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時,提到成年的心願是考取汽車駕照,並說與以往相比,現在越來越懂得放過自己,「小時候讀書時一直想要完美的成績,現在只要Pass就好了。」不過對於表演她的自我要求仍然很高,希望每次都能帶給觀眾最棒的演出。過去蓋兒總以高標準自我要求,現在她學會放寬心。(圖/侯世駿攝)蓋兒過去對成績的要求,也真的反映在她的學業表現上,去年才高二的她成功錄取泰國知名的朱拉蓬皇家學院醫學院,謙虛說本來只是想試試看,沒想到真的考上。至於選擇醫學院的原因,她表示:「我喜歡生物化學,但不知道想往哪個方面,媽媽就提議選醫學,我也覺得滿不錯的。」雖然才剛升上大學,還有7年的時間才畢業,但蓋兒對未來的方向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希望能成為心臟科醫生,也會讓醫生與歌手兩件事並行。成績優異的蓋兒高二就跳級錄取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醫學院。(圖/侯世駿攝)不過要兼顧事業及課業並非容易的事情,蓋兒坦言上大學後課業變得很重,「第一次在大學上課時很驚訝,高中教兩周的東西要在兩小時學完,功課內容很難,真的要花比較多時間讀書,有點擔心跟不上進度。」當她壓力大時會選擇聽音樂、看抖音影片來放鬆,平時也愛看華語劇,最喜歡大陸演員趙露思;問及同學們是否知道她是歌手?她笑說:「同學們都知道,但沒有特別對我說什麼,我在學校就是普通的學生。」兼顧事業及課業壓力大,蓋兒會用聽音樂及看劇來放鬆。(圖/侯世駿攝)與一開始來台時相比,蓋兒現在的中文進步非常多,她表示在泰國時有在線上學中文,不過回想起13歲第一次來台灣時的心情,她透露非常緊張,因為首次來台就是要參加比賽,「不知道這裡的人會怎樣,會不會喜歡我?而且我還不會說中文,來這邊比賽是滿難的挑戰。」但後來她發現台灣人非常友善,讓她放心不少。不過小小年紀就到異國參賽,好奇當時壓力是否很大?她說那時年紀還小,不會想這麼多,也只關心自己有沒有把表演做好,並沒有太多的勝負欲。當年來台參加比賽時蓋兒才13歲。(圖/翻攝自蓋兒IG)在《聲林之王》後,蓋兒常常台灣泰國兩地飛,直到疫情爆發才停止,解封後她相隔3年來台灣,最懷念的竟然是台灣的便當,笑說:「雖然我也很喜歡麻辣火鍋,但是泰國也有很多,不過泰國沒有像台灣一樣的便當!」除了美食,她也想念一路支持的台灣粉絲,提到粉絲們時常傳訊息鼓勵她,有次生日時,台灣的歌迷還在IG寫下一大段祝福的話,讓她相當感動。受疫情影響蓋兒3年無法來台,最想念的美食竟然是便當。(圖/侯世駿攝)此次的新專輯有不少與愛情有關的歌曲,不過蓋兒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被問到如何揣摩歌曲情境?她表示自己愛看電視劇,因此還是可以想像一些畫面,但比起談戀愛,〈掩蓋〉這首歌描述失戀的心情,對她來說更是一大挑戰,只好聽從配唱老師的建議,想像堅持排隊卻還是沒有買到珍珠奶茶的失落感;至於唱了這麼多愛情歌曲,會不會對談戀愛產生憧憬?她笑說:「現在對談戀愛還好,而且也沒有這麼多時間。」沒有戀愛經驗的蓋兒認為唱有關失戀的歌曲最困難。(圖/侯世駿攝)
北榮忘年會29歲醫師表演⋯突「倒地昏迷」 同業嘆:最討厭尾牙強迫表演
台北榮總於27日晚間舉辦忘年會,有位29歲的骨科住院醫師在表演時當場昏倒,讓眾人嚇壞,北榮醫師半小時內將他送往醫院裝葉克膜搶救,院長陳威明表示,該名醫師已救回。對此,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智葳則無奈嘆,「以前當員工時,最討厭的就是尾牙時被強迫上台表演取悅老闆。」陳威明表示,忘年會禁灌酒或強迫表演,該位醫師當天沒喝太多酒,他在表演時倒下,所有醫師都上前協助,剛好忘年會辦的地點在醫院對面,住院醫師半小時就送抵醫院,送醫檢查裝葉克膜,沒心血管問題,應和先天心臟疾病有關。並在院內信中表示,住院醫師醒來了,醫療團隊令人感動,真的太厲害,「非常謝謝骨科第一線參與搶救的醫護同仁,急診部的同仁,張效煌主任率領的ECMO團隊及心臟外科團隊,執行心導管檢查的心臟科醫護同仁,還有三樓心臟外科加護病房的辛苦的護理師,思源手術室同仁,消防局EMT團隊好朋友。」陳威明強調,「確定神經沒有受損,四肢活動正常,過了這一個大難關,希望心臟可以日漸恢復,我們團隊繼續努力,把我們的榮總人救回來。」對此,林智葳看了新聞後則感嘆,「以前當員工時,最討厭的就是尾牙時被強迫上台表演取悅老闆」,反問「尾牙不是老闆犒賞員工的福利嗎?」,並坦言希望自己切記,不要成為這種以前自己討厭的人。
北榮忘年會29歲醫師救回 院長曝最新狀況:已過大難關
台北榮總27日晚間舉辦忘年會,一位29歲骨科住院醫師在表演時當場昏倒,而且是當著院長陳威明的面,讓眾人不禁嚇壞,北榮醫師半小時內將他送往醫院裝葉克膜。對此,陳威明發出內部信指出,該名醫師已救回。陳威明說,忘年會禁灌酒或強迫表演,該位醫師當天沒喝太多酒,他在表演時倒下,所有醫師都上前協助,剛好忘年會辦的地點在醫院對面,送醫檢查裝葉克膜,沒心血管問題,應和先天心臟疾病有關。陳威明補充,忘年會表演是自發性的,大家要喝茶跟果汁都可以,就是不要追酒。陳威明說,這事件讓醫院士氣低迷,他也忙到半夜睡不著,而他是醫院的大家長,要照顧他們,他握著該名醫師的手,確定對方醒了,手腳也沒問題。陳威明在院內信中表示,住院醫師醒來了,醫療團隊令人感動,真的太厲害,「非常謝謝骨科第一線參與搶救的醫護同仁,急診部的同仁,張效煌主任率領的ECMO團隊及心臟外科團隊,執行心導管檢查的心臟科醫護同仁,還有三樓心臟外科加護病房的辛苦的護理師,思源手術室同仁,消防局EMT團隊好朋友。」陳威明強調,「確定神經沒有受損,四肢活動正常,過了這一個大難關,希望心臟可以日漸恢復,我們團隊繼續努力,把我們的榮總人救回來。」
名醫健身房跑步猝死 醫示警:身體有「3徵兆」應立刻休息
運動雖有益身體健康,但每年馬拉松卻常傳出有人昏倒送醫的事故,知名皮膚科醫師彭于賓日前到上海出差,在飯店健身房跑步時,突發生心臟衰竭,被發現已倒臥在地,送醫後仍不治。對此,心臟科醫師劉中平透露,規律運動確實有益身心健康,但比較激烈的運動,也會提高心臟病發的危險,他強調,如果在運動中有任何的危險訊號時,就應立刻停止。劉中平醫師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表示,根據美國正式的研究報導,跑步中或是結束的一小時內,參加馬拉松的選手有百萬分之五的心臟猝死機會,每10萬名跑全馬的選手則有一位病發的危險。劉中平提到,運動後發生心臟意外的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突發性血栓」、「心臟血液供應不良」或是「肥厚性心臟病變」。他解釋,激烈的運動可能會造成血管流速改變、或是血管的擠壓造成血管內的病灶容易破裂,運動中的交感神經興奮也有可能讓血小板活化,讓血栓在破裂的血管斑塊上凝集,最後導致心臟血液不夠,發生心肌梗塞。他還說,沒有好好訓練過的心臟,或是天生肥厚的心臟,也有可能在運動的時候缺少血液供應,而容易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不過,劉中平表示,目前心臟科醫師們還是鼓勵大家運動,甚至參加比賽挑戰自我,但建議平常就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先做過完整的健康檢查,以策安全,另外有研究顯示,抽煙者在運動中的猝死機會特別高,建議戒菸之後再去跑馬拉松比較好。他也提醒,若在運動時發覺自身有以下症狀,應立刻停止運動。一、胸口會悶、會痛,心臟突然加速起來要小心是否心肌梗塞發作,或是心律不整產生了二、頭暈、眼前發黑要擔心是否腦部循環不良,有可能是心臟無法供血到腦部了,也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三、手腳發軟、不聽使喚要注意是否血液循環不良,也有可能是電解質失衡,導致肌肉無法收縮劉中平建議,除了體能訓練之外,也要規律健康檢查,運動中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有症狀立刻停止,尋求旁人協助。
男子以網咖為家 他50小時沒起來過「店員查看竟往生了」
隨著家裡擁有電競電腦、家用遊戲機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網咖的客群也正逐漸縮小,業者紛紛將原來的網咖轉型成住宿網咖等複合式的經營型態,來應對時代變遷,不過久坐不只易堆積脂肪發胖,還可能影響心臟、糖尿病或使罹癌率大增,嚴重的話甚至可能猝死。醫師指出,大量血塊堵到肺臟真的會發生猝死。(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心臟科醫師甘宗本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50歲男子以網咖為家,連續數日泡網咖,50個小時「都沒有站起來過」,當店員發現不對勁上前查看時,發現男子沒了氣息「往生了」,對此,甘宗本就直指,久坐的下場嚴重,當大量血塊堵到肺臟真的會發生猝死情況「你連呼救的力氣都沒有」,推測這名男子應為長時間坐著,導致「深部靜脈血栓」堵住心臟或肺臟而猝死。甘宗本也提醒國人要正視久坐所帶來的危害並藉此呼籲,假日別久坐,要起身走動,另外多補充水分、稀釋血液,也能避免血栓形成。另外,《今健康》也引述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的說法,血栓可分為靜脈血栓及動脈血栓,無論哪一種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血管塞到哪,身體就有可能壞到哪。」其中長時間久坐、久站,又沒喝水、處於不動狀態的族群,即容易出現血流異常而引發血栓的風險。中山附醫心臟內科醫師蕭文智也該院網站發布衛教資訊,「深層靜脈栓塞」除了造成患肢腫脹不適,最可怕的是肢端的靜脈血栓可能經由血液匯流至右心,進而導致肺部血栓形成,而大塊且急性的肺栓塞恐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因性休克,甚至會致命。蕭文智還表示,若深層靜脈栓塞一旦發生,恐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潛藏致命危機,呼籲務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應避免久坐、要多喝水,才能降低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
高雄馬拉松驚傳「選手突路倒」瀕死!2醫師跪地攜手搶命
台灣年度馬拉松賽事「2023高雄富邦馬拉松」於周日(26日)熱鬧開跑,吸引高達33個國家地區、上萬名選手共襄盛舉,不過此次賽事卻傳出驚險意外,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跑者突然「倒地瀕死」,所幸參賽選手中恰好有2名醫師及時發現,輪流對男子CPR急救,這才順利救回一命。「身為麻醉醫師,路上救個人也是正常!」麻醉科醫師莊文銘在臉書發文表示,當天參賽跑到12公里時,有位男性跑者突然在他身旁應聲倒地,且出現「瀕死呼吸」,他一察覺不對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CPR),並詢問圍觀跑者會不會壓胸急救,可惜現場無人可幫忙。醫師莊文銘(左圖)、陳璟毓(右圖)參加路跑時突遇跑者倒地瀕死,2人輪流施以CPR才順利救回一命。(圖/翻攝自莊文銘、陳璟毓臉書)莊文銘透露,正當他心想「這就是心臟病患者死亡前,最後的風景嗎?」突然有人挺身並表明自己也是醫生,2人才一起輪流壓胸,直至緊急救護員(EMT)到場支援,經緊急電擊後患者終於甦醒,得知自己剛剛從鬼門關前走一遭,男子也嚇了一大跳。看見男子已經沒事,莊文銘默默離開現場繼續慢跑,鬆了一口氣的他也忍不住打趣說道,「壓完有點累,可以不要跑了嗎?」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大讚善舉,「太帥了!!路人真幸運~」、「果然是第一線的麻醉科醫師」、「救人是日常,慢跑是順便。」對此,莊文銘也在留言區有感而發,「為了這幾分鐘的急救,我們實際演練過數十次,心裡練過數百次。有些人壓的回來,有些人壓不回來,這些亡者在天之靈看到這場景應該也覺得欣慰。」事後,心臟科醫師陳璟毓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在跑到第28公里時遇到有跑者猝死,幸好當下已經有麻醉科醫師在進行CPR急救,他也立刻上前幫忙,等到患者要送上救護車時他才離開,儘管最後成績未達目標,但仍慶幸自己從死神手上成功搶命,「紀錄隨時可破,垂危的生命如果沒有及時救援就沒機會了。」
蓋兒跳級錄取醫學院 兼顧事業忙翻不喊累
蓋兒(Gail)先前推出新歌〈沒關係啦〉,在新歌籌備期間,她除了持續累積音樂實力,熱愛音樂的她沒有因此荒廢學業,邊玩音樂、一邊唸書,高二就跳級錄取泰國頂尖的朱拉蓬皇家學院醫學院,今年成為醫學院大一新鮮人,是不折不扣學藝雙全的才女。蓋兒成年後最想考駕照。(圖/量子娛樂提供)蓋兒目前進入醫學院就讀四個月,課業繁忙的同時也得兼顧新歌宣傳期,談到時間分配,她展現過人的時間掌控能力和意志力,「我從小時候就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工作,如果有工作,就會先請老師給上課進度,在工作搭車、搭飛機的通勤時間,努力學習,盡量把握時間。」她也坦言,兩邊同時兼顧的結果,就是會壓縮到睡眠休息時間,忙碌時一天只能睡四、五小時,甚至在宣傳期間,曾只睡了兩小時,就得起床工作,但她並不覺得累,熱情滿滿地說:「因為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很開心!」下週即將歡慶18歲生日,除了推出新專輯《無法掩蓋》成為別具意義的成年禮物,蓋兒透露成年後最想做的事是考汽車駕照,享受自駕的樂趣。談到夢想,她表示:「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心臟科醫師,但也很喜歡當歌手,因為兩個方面都不想放棄,希望可以同時都做到最好。」她也形容自己即將滿18歲的狀態「很快樂、很有趣、能量滿滿」,即使過程辛苦、疲累,都能正面迎擊。
女比男長壽原因找到了 醫曝5關鍵讓男人更短命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一直是各界關注的話題。對此,有多名醫師指出女性在生理、行為、飲食、情緒和面對疾病的選擇等關鍵因素上,都比男性更有優勢,進而造成女比男長壽的客觀事實。據《鏡報》報導,心臟病專家席格醫師(Dr Robert Segal)表示,雌激素讓女性先天就比男性有優勢,雌激素能擴張血管和維持血管健康,在改善血液流動同時又能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風險,且雌激素有降低壞膽固醇,與提升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減少發炎特性,降低心臟病、中風等重大死因機率。芝加哥國際心臟科醫師伍普魯里(Rohit Vuppuluri)也說,男性更容易有抽菸、飲酒、吸毒和不良飲食等習慣,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在內等多種慢性病風險。此外,男性往往比女性從事更危險工作,或在駕駛時做出更多魯莽行為導致壽命縮短。營養師加西婭(Blanca Garcia)強調,良好與營養豐富的飲食,以及維持足夠的運動是延長壽命關鍵,有研究表示,女性在飲食和運動上都比男性更健康,不過,男性如果維持同樣習慣,壽命就可能比女性長。心理學家列夫(Abigail Lev)則從社會面切入,指出男性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更傾向壓抑負面情緒,相反的,女性會透過比男性更龐大的社交圈來應對。心理健康會反映在睡眠、心血管數值和免疫系統,進而影響生理的健康狀態。伍普魯里在最後補充,男性面對疾病或可能的健康問題,比較不會尋求醫療協助,例如遇到胸痛或呼吸急促,男性更常把這視為會沒事的小症狀錯失治療機會,研究更發現,男性比女性更不遵守醫師的醫療建議,造成不可逆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