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
」 心理師 自殺 輕生 墜樓 情緒中捷砍人兇嫌輕生10多次 母得知「看守所吞16顆電池」當庭痛哭
台中捷運今年5月發生隨機砍人案,兇嫌洪淨今(17日)開庭自爆,在看守所有輕生念頭,吞了16顆電池,被緊急送醫夾出。對此,台中看守所證實確有此事,後續心理師有介入關懷,而洪母聽完更是當場大哭。台中看守所說明,洪淨入住2至3人房,因為沒有禁見,可以使用電視、收音機等產品。由於電視需要安裝4顆電池,收容人可在電視內安裝1組、備用1組,依照洪淨所持有的電子產品,總計有16顆電池。洪淨盡日就寢時吞下3號和4號電池,室友因為正在睡覺,沒有察覺異狀,直到洪淨隔天一早反應身體不適,才趕緊將人送醫取出電池,心理師後續也介入關懷,並由所方管理人員加強巡查,留意洪淨的情況。而今日開庭時,洪淨自述犯案前有吞食84顆藥物,被問到是否有輕生前例?他一一細數,共有10多次,最近一次就是12日在看守所吞電池,洪母聽到兒子訴說被霸凌、輕生過程,忍不住崩潰痛哭。針對在捷運上砍人,洪淨強調自己沒有要殺害或傷人的意圖,但檢方認為這是有計畫性的,請求法官予以從重量刑,全案預計26日上午宣判。◎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新北市某國中連2生墜樓 專家入校輔導防憾事
新北市某國中11天內連續發生2起學生墜樓事件,1名女學生不幸身亡,1名女學生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事發後,新北市教育局即組成專案小組進入校園了解,9日再度邀集心理師、社工、輔導督導等專家入校,對全校學生安心宣導並提出安全措施建議,預防不幸事件再發生。上月25日,該校1名9年級女學生疑從校園7樓墜落,消防局立即派員到場將女同學送醫,但仍因傷勢過重宣告不治。本月6日,該校另名8年級女學生於下課時間,從約5層樓高處墜落,送醫急救後挽回生命,目前仍在加護病房,傷勢有逐漸好轉。據了解,該名9年級女學生有精神方面困擾,平日定期就醫;另名8年級女學生於事發數日前,曾向同學吐露心情不好,至於何故心情不好尚待釐清。2起事件當事人不同年級也互不認識,專案小組初步研判無直接關聯。教育局表示,專案小組於7日入校了解,由教育局長張明文主持專案會議,9日再邀集心理師、社工、輔導督導及建築師等入校協助,對全校學生安心宣導,同時提醒各班導師關注自身及學生身心狀況,落實輔導措施,衛生局也提供師生心理輔導資源。此外,經建築師評估校園建物皆符合法規,專家也提供強化安全措施建議,包含高樓層增設隱形鐵窗、增設必要出入管制區、監視器及照明設備等,經費需求由教育局全力支援。教育局9日召開全市9大校區校長線上會議,宣導心理健康相關預防措施,積極關懷師生情緒。#珍惜生命安心專線1925
不願長大2/「網癮+自傷」孩子感覺不到幸福 醫:大腦混亂到變一個人
疫後社會回歸正常生活,青少年自殺率卻意外攀高,引起各領域專家關注。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向CTWANT記者透露,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當孩子躲進網路世界後便會陷入成癮的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好多孩子大腦一片混亂,甚至連口味都變了,簡直成了另一個人!」小學生的小豪(化名)一聽到醫師建議爸媽控制他的網路時間,立刻大發脾氣、甚至在地上打滾。「網路成癮就是這麼可怕!」臧汝芬說,疫情後青少年自殺率持續上升,恐怕與網路過度使用相關,目前國中小學生的網路成癮盛行率約7~8%,而高中生甚至有近17%之研究。「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而些自傷行為頻繁、持續發生後,最終可能變成自殺。」美國一名14歲的少年賽澤迷戀生成式人工智慧(AI),賽澤每天會給聊天機器人發送數十條訊息,並獨自在房間裡與它交談好幾小時,賽澤的媽媽說,兒子曾對機器人多次表達自殺念頭,機器人還問賽澤是否已經定好了自殺計畫,賽澤說已經定了,但不確定能否成功,然後聊天機器人向他說,「這不能當成不去執行的理由」。最終賽澤走上不歸路,媽媽也對科技新創公司Character.AI和Google提告。美國14歲少年賽澤(左)在聊天機器人的鼓勵下輕生,賽澤的母親(右)因而將Character.AI和Google一狀告上法庭。(圖/翻攝自X)迷戀AI的賽澤患有憂鬱症,臧汝芬解釋,其他如過動兒、情緒障礙、亞斯的孩子也非常容易網路成癮,而且難以從成癮恢復正常。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過動兒沒有接受治療,可能會在課業、人際關係上出狀況,進而遭受霸凌或排擠,一旦孩子開始拒學,睡眠作息變得不正常之後,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生理也會受影響產生厭食等狀況,此時網路就像浮木一般,溺水的孩子只能緊抓不放,孤單促使他們在網路上尋求陪伴,很容易從此走上歧途。青少年經常使用網路就會成癮?臧汝芬說,通常伴隨「家庭壓力」與「父母情緒調節能力差」兩個因素。20年前,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能會給予體罰,但隨著網路出現,親子關係大受影響,「現在很多家長自己也網路成癮,或是沒時間陪伴,所以會縱容孩子沉迷3C,認為只是小事。」她向記者分析,另一種類型就是父母情緒大爆發、孩子拼命反抗,於是全家吵得天翻地覆。「網路對孩子的成長助益不大!」臧汝芬認為,網路世代出生的孩子,雖然享受3C聲光刺激,幸福感卻持續下降,若要健康使用,必須控制時間、內容,每天必須在完成功課、家庭時間之後,才能再安排3C時間。台灣好鄰居協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現在幸福感」越高,或是對自己的正面態度越好,自殺機率就越低。要如何提升兒童的幸福感?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能對家庭、班級等群體貢獻自己的能力時,可以提升自我價值感,也能增加自信,幸福感就會上升。黃宜靜建議家長多給予孩子具體的鼓勵,讓孩子多看到自己的優點與潛能,也能對自己有正向的評價與肯定,當孩子認為「我自己是有價值的人」、「自己有很多優點」、「別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那無聲墜落的憾事就會減少發生。◎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不願長大1/孩童自殺死亡率創新高 小學生試圖輕生比例「比韓國高2倍」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告訴CTWANT記者,外界認為11/25墜樓的14歲板橋女學生是因課業壓力而輕生,「但真的只是這樣嗎?或許連家人都不清楚,因為自殺往往有太多複雜的因素了。」同一個月,苗栗小五女童、桃園國三男生、北市國三女生同樣從高樓一躍而下。接二連三類似事件發生,震撼全國。CTWANT記者翻查官方及民間相關統計及調查資料,看到兩大警訊已「鈴聲大響」。首先是「自殺死亡率」及「自殺通報率」警訊。依衛福部今年6月公布的資訊,14歲以下、15至24歲自殺死亡率皆創下新高,2023年甚至雙雙創下新高;每10萬人口自殺死亡率,14歲以下從2014年的0.1人增至2023年的0.9人;15至24歲從2014年的5.1人增至2023年的10.9人。從自殺通報人次來看,14歲以下,從2014年的363人次(1.3%),逐年攀升至2023年的3365人次(7%);15至24歲,從2014年的4039人次(13.9%),攀升至2023年的1萬3244人次(27.7%)。值得注意的是6~12歲小學生的自殺通報人數,2017~2022年6年來暴增超過10倍(從24人次到355人次)。過去被認為無憂無慮的年紀,如今卻充滿負面情緒。首份針對小學生自殺意念的問券調查,顯示台灣兒童與父母、老師關係較差,因此孩童萌生自殺念頭時,往往無人拉他們一把。(示意圖非當事人/黃鵬杰攝)2023年10月,台灣好鄰居協會與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發布,首個針對台灣小學生自殺意念的大規模研究統計,在2022年搜集全台19縣市3900位國小六年級的問卷調查,再與韓國好鄰居協會所做的調查比較,結果發現,台灣兒童曾想過自殺的比例(13.8%)逼近韓國兒童低(14.3%)。值得注意的是,在「曾為自殺規劃具體計畫」調查中,台灣兒童(5.6%)為韓國兒童(3.4%)的1.5倍,而「實際嘗試過自殺的經驗」的台灣兒童(4.1%)為韓國兒童(1.9%)的2倍,顯示台灣兒童自殺問題的嚴重性。台灣好鄰居協會分析問卷發現,學業、外貌以及家庭壓力皆與兒童自殺念頭、計畫及試圖自殺是有顯著的關係,然而家庭壓力才是影響計畫及試圖自殺最重要的因素。若與韓國相比,台灣兒童的學業壓力及外貌壓力與韓國兒童相似,但家庭壓力(28.4)卻高於韓國(22.6),且台灣兒童與父母、老師關係較差,導致孩童產生自殺念頭時,不容易求救,身邊人沒有發現問題,才導致計畫、試圖自殺比率較高。「關鍵還是親子關係的穩定!」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當孩子遇到挫折、有情緒時,家長總是能傾聽、理解,這對孩子非常重要,一旦孩子陷入困境才能信任家長會給予協助。黃宜靜說,以輕生議題來說,很多孩子事前會有些行為或情緒反應,例如變得不愛說話、悶悶不樂,或是對任何事都興趣缺缺等,需要家長多加留意。有些孩子喊著是希望被關注,但有些孩子確實是生活中遇上了麻煩,需要被協助,大人可以「好奇」的態度,不帶批判地和孩子談談,若能早點協助孩子或尋求資源,較能避免憾事發生。◎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不願長大3/「關鍵年齡」自殺風險高! 身陷「三方壓力」易爆鍋
每每發生青少年跳樓憾事,全國家長除了心疼也心驚,「孩子怎麼了?」自殺防治中心分析青少年自殺3大原因,精神健康、家庭與親密關係以及學校適應與霸凌;專家告訴CTWANT記者,「14歲左右面臨升學的國三生,是自殺風險極高的年齡。」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呼籲,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教養方式,懂得如何面對現今青少年的困境。11/25板橋女學生墜樓,年輕的生命永遠地停在14歲,此外,今年4月、5月、11/1在新北、竹北與桃園皆發生14歲國中生墜樓。「14歲左右剛好是國中三年級,孩子正要面對會考壓力,如果沒興趣念書就會跟朋友玩在一起,父母擔心之餘會想把孩子拉回來,此時就會有所衝突。」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孩子輕生後,許多人會歸咎於學業壓力,但事實上背後有更多複雜的原因,例如家庭壓力、霸凌等。「許多父母常常抱著僥倖,覺得孩子情緒起伏大、反抗,長大後就沒事了,當家長意識到孩子有異狀時,就要趕緊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專家才能抽絲剝繭找出孩子的心結,有時也需要適時的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情緒。「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很多爸媽認為『沒辦法勉強孩子就醫』,但我想問:『如果今天孩子已經肺炎了,難道你不帶他去看醫師嗎?』這只是要不要而已。」臧汝芬說,針對家長的教育很重要,如果父母能了解後果的嚴重性,就會更積極尋求協助,而不至於憾事發生才自責。學業是青少年無可避免的壓力來源,專家建議父母多傾聽孩子心聲、同理情緒,再適時給予協助。(圖/報系資料照)「政府對家長教養支持的推動力度有限,目前仍多依賴民間團體。」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建議,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的教養方式,也應編制相關手冊供父母參考指導,讓父母更懂得面對青少年的情緒問題。針對學業壓力,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每個人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但若是自我要求高、或背負他人期待的人,更容易累積過大的壓力,最終崩潰。「假設孩子是因為考試、學業而感到有壓力,當他跟父母訴苦時,不要急著各訴孩子『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先聽聽孩子怎麼說。」黃宜靜建議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問「你需要我怎樣協助」或「你打算怎麼辦」,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面對壓力的紓壓方式,以較為輕鬆的態度和孩子聊一聊。雖然多數家長都難免忙碌於工作,但建議在僅存的親子相處時間中,提高敏感度。黃宜靜說,最重要的是察覺異狀,例如本來不賴床卻突然賴床,甚至影響上學;或是變得不跟朋友互動等,這些改變都代表孩子正面臨一些困境,及早察覺並進一步行動,就能及時拉回站在高處的孩子。◎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瓊瑤86歲驟逝…心理師提醒天冷影響情緒 揭「冬季憂鬱症」9症狀
知名劇作家瓊瑤今(4)日下午在新北市淡水住家輕生,享壽86歲。有心理師曾指出,近年有越來越多季節性情感患者,其中一種「冬季憂鬱症」會導致患者出現情緒困擾;雖然不能斷定瓊瑤的決定與季節引發的憂鬱有關,但心理師仍提醒民眾要注意9症狀,還有分享如何自我調適的方式。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在今年11月下旬指出,有不少人在季節轉換或是特定季節,容易有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想睡覺的現象,都可歸類「重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症」,在特定季節發作,像是秋冬時就被稱為「冬季憂鬱症」。心理師楊宇祈透露,近年來季節性情感患者有增加的趨勢,而冬季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包括長時間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及體重改變、睡眠習慣改變又變得嗜睡、精力下降常感到疲倦、感到內疚還無價值感、注意力難集中、思考或行為變得較遲緩和出現自殺意念。楊宇祈進一步說明,症狀發作原因也許與「日照時間短」有關,缺乏陽光照射下,會造成大腦下視丘難以正常運作,還會影響褪黑激素、多巴胺、血清素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另外,有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盛行率與緯度、年齡和性別有關,離赤道越遠且冬季白晝短的地區、年輕女性相對較高風險患病。不過楊宇祈透露,除了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像是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光照治療,患者也有6種自我調適的方式,包括適當運動、均衡飲食維持營養、多曬太陽「進行紓壓活動、維持人際互動及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國發會職場霸凌案調查出爐 遭指控處長降調非主管
國發會29日晚間發新聞稿指出,上周五(22日)爆發主管涉及職場霸凌一案,雖無明確申訴人,但國發會立即組成專案調查小組,小組成員包括3位外聘委員及1位內聘委員,外聘委員來自律師及心理師等不同專業背景,自24日開始,每日召開調查小組會議,並於今召開職場霸凌申訴評議會,完成最終調查報告。國發會說明,專案小組於調查期間就該單位現職同仁全面進行無具名問卷,以瞭解同仁的職場感受及工作壓力,並分次訪談多位現職及已離職同仁。經調查小組就相關情形進行瞭解後,認為綜合規劃處處長確有構成職場霸凌的情事,建議將處長調離現職,並經職場霸凌申訴評議會確認。國發會表示,處長將降調非主管。國發會強調,已檢視修正「國家發展委員會職場霸凌防治處理作業規定」,例如每日專人查收申訴管道受理情形、縮短遇案調查時程、明定檢討責任等。國發會指出,將會提供同仁心理諮商協助及規劃辦理相關教育訓練,提升各級主管及同仁對職場霸凌的正確認識與覺知;希望透過更完整的機制,營造免受霸凌侵犯之職場環境,使員工安心投入工作。
學生輔導法今日三讀通過 國教盟建議「解決輔導教師兼任問題」
《學生輔導法》今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肯定本次修法回應了當前校園輔導人力不足及輔導系統運作不暢等核心問題,並對學生心理健康與校園安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修法的實施成效仰賴相關配套措施的落實推動。國教盟提出三項肯定與兩項建議,期望教育部與相關主管機關積極落實修法成果。一、提升輔導人力編制本次修法回應了基層學校多年的呼聲,提升國小與國中的專任輔導教師員額標準,從原來的國小每24班置1人、國中15班置1人,調整為國小20班1人、國中12班1人。同時,對專業輔導人員(心理師、社工師)的人力需求進行規範,新增學生總數4500至5000人增置1名專輔人員的規定,並允許主管機關根據學校輔導案量與地理特性,靈活調派人力以應對特殊需求。此外,針對大專校院,專輔人員的生師比也從1200比1調整為900比1,進一步強化高等教育階段學生輔導工作的支持體系。國教盟肯定這些修法改變,期待教育部如期在114年與116年前完成相關輔導人力編制的提升。二、優化三級輔導模式本次修法將發展性、介入性及處遇性三級輔導重新定義為依學生行為與問題態樣適時介入的機制,取消了原有的階段性順序要求,預期將有助解決三級輔導中高關懷學生需排隊等待的問題,讓輔導工作能更即時、更靈活地回應學生需求。同時,本次修法強化了學校一般教師、輔導教師與專輔人員的分工合作,並賦予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地方教育機關,共同制定相關執行規範的權責。國教盟認為,這將促進跨專業合作,提高三級輔導的執行成效。三、支持專業進修,提升同儕支持面對日益多元且複雜的學生問題,本次修法新增輔導人員在職進修的最低時數要求,並明定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包括案例分享、工作坊與專業學習社群等。修法同時賦予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支援輔導人員研習與督導的職責,進一步提升輔導專業知能與同儕支持。國教盟並提出兩大建議與期待:一、解決輔導主任兼任影響輔導人力問題目前《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規定輔導處(室)主任由專任輔導教師兼任,但此安排往往導致其無法兼顧行政與輔導工作,尤其在小型學校中更影響輔導人力。此次修法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於一年內提出輔導主任由專輔教師擔任時,其遺缺輔導工作的具體解決方案。國教盟呼籲教育部應盡速研議,以確保輔導主任職務不會減損輔導人力服務之質量。二、落實執行修法成果並定期檢討成效依現行「學生輔導法」第22條:「專任輔導教師及專任專業輔導人員之配置規定,於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八月一日起逐年增加,並自一百零六年起由中央主管機關每五年進行檢討」,本次修法對輔導人力配置之檢討依法已延宕兩年,雖然修法為輔導體系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但其實施成效仍有賴配套措施的完善落實與定期檢討。國教盟建議教育部設立公開的進度追蹤機制,定期向社會公佈各項人力配置與配套政策的執行情況。同時,應建立有效的監測與評估體系,以落實輔導工作成效,確保資源能真正惠及每位需要幫助的學生。
壓力找不到出口?別擔心!心理師分享5大諮商重點一次看懂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與癌同行的道路上,許多癌友都會發現難以面對情緒與壓力,過去很少有人會想到要找心理師求助,也不知如何找資源。該如何開啟第一步?要尋找心理師對一般人來說確實不太容易。畢竟大部分的人從小到大接觸的主要是醫院、診所,而諮商費用目前也多無健保給付,並不便宜,因此在選擇上需要考量更多因素。那我們該怎麼選擇心理師?建議可以先瞭解諮商的類型、諮商流程、費用與補助資源,以及自己的需求:一、心理諮商哪些有健保給付?哪些自費?諮商一般分為「自費心理諮商」與「健保心理諮商」。對於癌症病人,現在醫院通常會提供的心理腫瘤照護服務,包括門診心理諮商、病床旁的心理諮商會談服務。若參與居家安寧計劃,團隊內的心理師也可能提供居家訪視服務。身心科醫師或身心科醫師指定的臨床心理師提供的健保給付諮商,在身心科門診或心理所統一提供服務窗口。至於自費心理諮商,在一般身心科與心理的診所、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都可以提供,有時也會配合政府的補助方案。二、個人諮商與團體諮商,如何評估適合哪一種?◎ 個人諮商:一對一,由一位心理師陪伴你深入探討某個困擾你的議題。心理師會根據你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諮商方法來協助你。若本身有許多的情緒困擾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比較建議尋求個人諮商幫忙。◎ 團體諮商:參與的人數通常是6至8人,這樣的環境使參與者有機會碰到有相似罹癌經驗的朋友,從中體會到「我也不孤單」的感受。也可以從團體諮商中,獲得一些額外的資訊,好比不同的話題、情感交流與人際支持。若對團體諮商中的活動有興趣,可在參加前確認團體諮商的主題、進行方式以及活動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或許有人會擔心團體諮商可能有隱私方面的問題,其實不論是個人心理諮商或是團體治療皆是保密的。三、一般進行的流程與運作方式跟一般看病掛號不同,心理諮商一定需要事前預約。在預約之後,心理師會與個案確認時間,並且清楚說明諮商費用、討論諮商時間、請假與取消的規定,以及暫停心理諮商的相關事項。諮商前,為了保障雙方的權益,尤其是保密原則,一定會請個案跟心理師雙方簽署《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同意書》。這份同意書會明確寫明心理師承諾的會談保密原則及保密範園、會談規定、收費原則、請假原則、何時結束會談等。雙方各持一份,內容依照各醫療院所而有些微的差異。至於團體諮商,也會依照場域或活動形式等,擬定不同的保密協議書。建議在參與團體諮商前,先瞭解團體諮商目的、是否屬於研究的一部分,以及活動中的團體紀錄(如影像、錄音)要如何保密等。四、心理諮商的收費方式自費的心理諮商流程與費用,依照心理師的經驗而有所不同。◎ 個人諮商:每次50分鐘到60分鐘,平均收費在新台幣1600至3000元的範圍。◎ 伴侶諮商:每次80分鐘到90分鐘,平均新台幣3000至5000元的範圍內。不過,上述僅供參考,實際仍會因各心理所及心理師領域背景、資歷等,而有不同差異。五、如何找到適合我的心理師?◎能讓你感到自在的,就是最適合的人選每個心理師的個人特質都不太一樣,而每個人適合的類型也不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讓你感到自在的心理師。就好比有些人喜歡溫暖型的心理師,有些人則偏好理性分析型;有些人對性別較敏感;有些人想要聽聽不同性別的觀點,這些選擇沒有好壞之分,因為在諮商的過程中,是以個案的感受為中心。但是,若對方的回應方式,常讓你感到不自在、不安全,甚至有些威脅,就會建議更換心理師。◎瞭解心理師的訓練背景即便都是心理師,也會因學派不同而有專長上的差異。在預約諮商時,先稍微瞭解心理師的學派及其代表的意義,對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會更有幫助。具備心理腫瘤學訓練(亦即癌症心理專業領域的訓練)的心理師,則可以更快理解個案在醫療場域所面臨的情緒困擾,與罹癌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癌症心理腫瘤學的訓練涵蓋罹癌中常見的情緒困擾,憂鬱、焦慮、睡眠困擾以及因失去人生意義等多重失落感受之心理諮商暨心理治療,故此方面領域的心理師能較有效掌握個案罹癌的心理調適議題。若過去沒有諮商經驗,對於心理師的專業訓練背景較為陌生。住院期間,可以先詢問醫院的醫療團隊內,是否擁有具有心理腫瘤背景的心理師能夠安排進行諮商;若已經返家休養,或僅需定期返回醫療機構治療,也可以考慮交通方便的社區型心理諮商所,或是聯繫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專業心理師,他們同樣具備心理腫瘤背景及臨床經驗,可以協助。◎共同訂下合適您當前狀態的諮商目標諮商前,建議將當前的身心困擾告知與你進行諮商的心理師,如此一來,心理師可以與你共同決定當前適合、有機會達成的諮商目標。每個人對諮商的期望和方向都不相同,例如有些人希望獲得心理師同理、溫暖的支持;有人希望探索自我的生命意義,因此找到一位能尊重你的需求,也能夠從專業角度討論當前合適諮商方向與目標的心理師非常重要。如果期待心理師在有限的會談中,協助解決某個情緒問題,但對方始終未能幫助你,那就代表這位心理師不適合你。本文來源:《找到風雨中的寧靜》,博思智庫。
自曝當吹哨者被職場霸凌 許聖梅每天哭:比死還痛苦
近日勞動部霸凌案持續延燒,北分署長謝宜容涉霸凌22日拍片道歉。而名嘴許聖梅近日也透露,她曾被職場霸凌,那時大家真的都像拿刀刺她,她每天都在哭,感覺比死還痛苦。許聖梅在節目《危機女王》說,她以前因為當吹哨者,惹到一個後台很硬的長官,讓她在職場失去勢力還被冷凍,甚至被叫去收傳真、信件、接電話,變得毫無用處,而她原本是呼風喚雨的。許聖梅表示,因為那段時間太閒了,所以上《馬妞報報》開啟名嘴之路,如今她上遍各大電視通告,也在大小節目走紅,算是因禍得福,那時大家真的都像拿刀刺她,她每天都在哭,感覺比死還痛苦,至今想到都難受,所以對勞動部吳姓職員的選擇很痛心。諮商心理師表示,不要以為離開霸凌的地方,創傷就會消失,真的不是這樣,有時被霸凌過的人,會很怕得罪別人,霸凌有很多種類型,也可能是逼你走,這是心理上的霸凌,讓你自己離職,有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也有網友在直播留言,「誰敢投訴,投訴了,死更快,說不定還會連累家人」、「她可以橫著走肯定有靠山」、「沒事,直接fire老闆」、「我以前也有替同事去勞動部申訴,但勞動部說,這個申訴一定能成功,但你也待不下去,最後只有放棄」。
12強/臨危受命!陳柏清連2日登板遭日本隊打爆 曾豪駒:經驗成為明年最好的養份
中華隊在12強複賽最終戰賽前臨時更換先發投手,陳柏清臨危授命連2日先發登板,但面對5個人次僅抓下1個出局數、失4分,退場時見他情緒低落,隊友、教練、心理師都上前關心、安慰,對於這次的失利,總教練曾豪駒認為,這一定會成為他未來的養分。陳柏清23日對美國隊先發投2局用37球、無失分,今天臨危授命再度扛起先發重責,但一登板就挨轟,接下來控球又出現亂流,四壞、觸身球保送後又被敲二壘打後,才抓下第1個出局數,最後留下先發0.1局失4分、最終承擔敗投。退場後轉播畫面拍到陳柏清情緒十分低落,隊友、教練、心理師等人也都紛紛上前關心,曾豪駒說:「他的情緒還好,我相信這個比賽對他來講是養分,藉由這次出賽機會,把經驗帶回去,成為明年最好的養份,充分在國內表現出來。」此次12強陳柏清出賽3場吞下2敗,共投5.1局、失7分(6責失),被敲4支安打包含2發全壘打,但共送出7次四壞球保送,曾豪駒不擔心他因此信心崩盤,「我覺得這都是成長過程,當你低潮時,低潮是你未來高峰的基石,只要撐過這段時間,就是他成長的時候。」陳柏清退場後,中華隊由江國豪接替投球,繳出2.2局無失分,賽後他表示,因為知道陳柏清是臨危授命,自己第1局時就在牛棚準備,「突然更換先發投手可能狀況會比較多,提早讓身體準備好,自己就好做好自己的工作。」至於冠軍賽是否再登板,他則聽從教練安排,「如果有機會登板當然盡力表現,延續非常好表現,幫助球隊贏球。」
心理壓力、工作過度都屬霸凌 專家呼籲「尋求職場外的支持」
勞動部職員輕生案,因官方否認職場霸凌,引爆大眾怒火。精神科醫師直指,「這確定就是職場霸凌」,且在心理層面、工作負荷層面都是霸凌。專家呼籲民眾尋求職場外的支持,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職場主管過度指派不合理工作、故意孤立或施加過大的心理壓力等則屬行為上的欺壓,主管情緒失控、辱罵員工,則屬於言語暴力的一種,這不僅傷害員工的自尊,還可能導致員工長期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下,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例如產生自我懷疑、憂鬱或焦慮,屬於心理層面的職場霸凌。另外,主管在非工作時間(如半夜一點或清晨五點)要求員工立即回覆,並要求短時間內完成,不僅工作過度負荷,也缺乏合理性,可能損害員工身心健康,也是一種霸凌。據勞動部勞安所2022年調查,約有5.8%受僱勞工、約42萬8962名勞工一年內曾遭遇包括霸凌等心理暴力,為遭性騷擾的4.4倍以上;更有高達13.7%受僱勞工曾遭遇職場暴力。職安法並無定義何為職場霸凌,而依部分機關及法定判決指出,職場霸凌為發生在工作場所中,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處置,造成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或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身心壓力。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博表示,職場霸凌的糾紛常見,原因是時代的改變。父母輩多受東方文化影響,主張「順從」,即便覺得要求不合理,也將其視為「訓練」;新一代則較西化,在意獨立性,尊重每個人都是個體。若上一代以過去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即便不是故意,也容易產生傷害,職場中的糾紛恐會不斷上演。林博認為,即便一些職場聘有心理師,但民眾也不敢去。要維護職場心理健康,他鼓勵民眾對外尋求幫助,找「局外人」,與醫師、心理師聊一聊,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或許就能避免悲劇出現。(珍惜生命,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麥當勞鬆餅堡已有門市售完「點餐時才知道」 她見公告傻眼:跟獵人一樣
麥當勞厚鬆餅堡開賣第4天熱度不減!心理師王雅涵今為了傳說中的鬆餅堡,今(16日)早6點半就起床準備出門,並搭8點出頭的台鐵,沒想到排隊到最後一刻,才看到公告上寫原料早就沒了,而且不只她,很多人都是在點餐時才知道白排了,「這種明知別人在排隊卻把公告字弄超小,真的蠻討厭的。」心理師王雅涵今早在粉專《心理師的歡樂之旅》表示,她今天要搭8點13分的火車,於是6點半就起床準備出門,為的就是早點到車站,看能不能買到傳說中的麥當勞鬆餅堡。(圖/翻攝自Facebook/心理師的歡樂之旅)結果鬆餅堡的原料早就沒了,許多排隊的人們直到最後一刻才看到公告,甚至有更多人是在點餐的時候才知道白排了,讓她傻眼直呼「這種明知別人在排隊,卻把公告字弄超小,真的蠻討厭的,跟獵人一樣,讓人感覺真愛被玩弄。」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知道的人都知道5:00排隊才吃的到」、「沒7:00前吃不到的」、「我早上6:00看歡樂送就賣完了」、「好多人吃,到處都有排隊。」據悉,日本限定神級早餐「McGriddles厚鬆餅堡」原本預計在11月13日至12月17日早餐時段限時限量開賣,結果賣到第3天,麥當勞就發出公告表示:「麥當勞『McGriddles厚鬆餅堡系列』上市後備受顧客喜愛,部分餐廳已陸續售罄,實際供貨以各餐廳販售情況為準,感謝顧客支持」,消息一出也讓許多民眾相當失望。
台南女警自戕案! 監委調查認定「警大調查程序有重大瑕疵」
台南市梁姓女警就讀中央警察大學研究所期間,遭人檢舉竊取同學帳戶財物,因此被勒令退學,事後自戕證明自己清白。對此,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於11月7日通過監察委員陳景峻、葉大華、郭文東之調查報告及糾正案,糾正警大並促請內政部督導該校儘速推動學生輔導單位法制化,以落實學生輔導及自殺防治工作。監委表示,該校未踐行正當調查程序,本案未組成調查小組,係由學生總隊隊長一人進行訪談並製作訪談紀錄,且訪談過程未錄音錄影;在梁女坦承取用好友王生手機擅自轉帳後,該校訓育委員會即依據檢舉內容草率認定梁女竊盜,並於3日內依警大獎懲規則第13條第7款「竊取他人財物」勒令梁女退學,惟相關調查程序及事實認定均有重大瑕疵,且該校未落實學生輔導及自殺防治之責,勒令其立即離校後即中斷輔導關係,致梁女返回原服務單位後,因身心受創於113年3月31日留下遺書舉槍自戕,3位監委遺憾痛失一位優秀的員警。調查報告指出,警大受理檢舉後訪談王生及梁女,立即於22日(周五)簽報召開訓委會,於25日(周一)即決議勒令退學,全部程序扣除例假日僅有3天,且未適時釐清檢舉人動機,難以排除梁女是否因特考警員身分、性別傾向或與王生相處模式受到歧視,遭人挾嫌陷構的可能性;經查,A生檢舉時,向隊職幹部表示王生不願追究是「類似幼兒透過哭鬧引人注意」的弱者行為,不要聽信王生是借錢的說詞;更強硬表示不久後將全校皆知,學校所為將受公評,若不將梁女退學,其將向司法機關告發等語;然A生既然不瞭解梁、王兩人交往及金錢使用關係,如何由「擅自轉帳」推論「竊取財物」,已不無疑義,且檢舉人向隊職幹部語帶威脅,似欲藉機擴大事端施壓,其檢舉動機顯難以單純的「正義感」解釋。另訓委會審議時,強調僅能從有無竊盜的客觀事實認定,不討論梁女行為動機及與梁、王二人的交往關係,本院審酌認為,從教育理念而言,學校教育之目的在健全學生人格發展,涉及學生品行的懲戒處分,非針對學生過去不當行為的懲罰或報復手段,而應瞭解學生的行為動機,重視其教育性並由適當人員輔導與協助。警大於取得梁女坦承「擅自轉帳」自白後,未調查相關事證,即依檢舉內容及檢舉人提供之轉帳截圖,認定梁女「竊取他人財物」,而未考量梁女身心狀況,協助其提出完整事證,實違反正當程序及教育輔導的基本原則,確有違失。3位監委呼籲,警大應續行追究釐明學生總隊調查取證是否踐行行政程序,以及檢舉人動機之合理性。監察委員表示,警大明知梁女有焦慮、壓力及失眠等危險因子,且長期服用身心科藥物,該校心理師亦曾提醒校方注意梁女遭人檢舉竊盜後,心情低落,有因急性壓力引發的自我傷害意念,且校方已預見梁女可能因救濟落空而尋短,卻仍倉促將梁女退學,勒令其立即離校,中斷輔導關係,又未連繫原服務單位及家人、親友等支持網絡,提供因應壓力及心理支持,違反《自殺防治法》及《學生輔導法》相關規定。監委另指出,警大110至112學年入學新生有高度情緒困擾者分別多達43人、37人、67人,輔導過程中發現有自殺企圖者2位、有自殺意念者5位,且近年來年輕員警受精神困擾的案例漸增;警大學生除了學習、職涯發展、價值觀、人際關係等議題外,與一般大學生同樣面臨性別平等、性別認同、網路、校園霸凌等造成的心理壓力及身心健康的問題,但《中央警察大學組織條例》自84年警大改制以來,迄未配合《學生輔導法》、《自殺防治法》、《心理衛生法》、《心理師法》施行而修正相關規定,致該校心理衛生中心迄今仍採任務編組,及以勞務採購方式約聘臨床心理師到校服務,亦未研議委外預約諮商服務方案的可行性,故要求內政部督促警大儘速推動輔導單位法制化,以落實學生輔導及自殺防治工作。◎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學會拒絕「我都是為你好」 心理師分享3招杜絕情勒密招
「我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我這麼為你著想,你卻這樣對我?」這種讓人光聽就會產生內疚的語句,其實就是一種情緒勒索。這種聽了實在很不舒服,但實際上又無法反制的語句,心理師余佳容就分享了3個方式,協助民眾自保,杜絕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勒索。心理師余佳容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內疚、恐懼或責任感來操控他人的方式,看似關心或合理,實際上卻是在強迫對方妥協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余佳容也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操控行為並不罕見。余佳容解釋,情緒勒索的跡象常見於三種情況。首先是過度的內疚感,對方讓你覺得「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是自私或冷酷無情」。這種情形使人無法拒絕對方的要求,因為害怕自己會被視為不夠關心或無情。其次是恐嚇或威脅,對方可能以言語或行為暗示「如果你不聽從,他們將會受到傷害,或者你們的關係會破裂」,這使得被勒索者感到巨大壓力。最後是情感綁架,對方經常提及你們之間的感情,讓你覺得必須犧牲自己的需求來維護這段關係,否則就是對感情不忠誠。面對情緒勒索,余佳容建議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保護自己。首先,保持界線是至關重要的。清楚地界定你的底線,並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因對方的情緒反應而感到內疚。對方的情緒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並不是你的錯。其次,民眾要練習說「不」的能力,勇敢地拒絕不合理的請求,相信自己有權利這麼做,而且在拒絕時不需要過度解釋或道歉,簡單明確地表達你的立場即可,避免讓對方覺得還有機會說服你。最後,余佳容建議民眾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當你感到壓力或焦慮時,停下來思考這是否來自於對方的操控行為,分辨自己的感受和他人施加的情緒壓力。余佳容也提醒民眾,情緒勒索絕不是健康關係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有有權利拒絕,並不需要為了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而感到內疚。建立健康的界限,尊重自己與他人的需求,是避免陷入情緒勒索的重要步驟。
當12年的胖子減肥瘦到營養不良「肚子卻原封不動」 開刀才發現是27公斤巨瘤
挪威有名59歲的男子有整整12年的時間都深受體重問題所苦,醫生甚至為他報名了減肥和營養課程,還服用了減肥藥,他的體重也明顯下降,臉和手臂都看得出改變,肚子卻依然很大,到了2023年,醫生即將為他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未料醫生卻發覺他胃的堅硬表面並不是脂肪,經掃描顯示,他的腹腔內有個68公分、重超過27公斤的巨大腫瘤。而後,醫生花了10個小時切除腫瘤,儘管腫瘤已被完全切除,但他的腹部仍有一部分惡性組織,需要持續觀察。目前,他正在起訴十多年來未能檢測到癌腫塊的醫生,儘管訴訟最初被駁回,但律師提出了異議。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德國的59歲克勞特(Thomas Kraut)是名配鏡師,後於2008年移居挪威,他花了整整12年的時間與體重作鬥爭,並於2012年被診斷出患有2型糖尿病,醫生起初也一直認為他只是肥胖,並為他報名了減肥和營養課程,而後他也服用了減肥藥。克勞特表示,他透過飲食的改變和減肥藥,體重確實減輕了很多,臉和手臂都變得很瘦,醫生甚至說他營養不良,奇怪的是,他的肚子依然很大。到了2023年,克勞特即將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其中涉及切除大部分的胃,這時醫生竟發覺到他胃的堅硬表面並不是脂肪,而後花了2周的時間才診斷出他患有罕見的脂肪瘤,經掃描顯示,他的腹腔內有個68公分、重超過27公斤的巨大腫瘤,該腫瘤由較小的癌症區域組成,周圍被脂肪包圍,它也擴散到了他的右腎和部分小腸。 9月26日,醫生花了10個小時切除了腫瘤、腎臟和部分小腸,儘管腫瘤已被完全切除,但醫生無法從克勞特的體內取出所有癌組織,因他的腹部仍有一部分的惡性組織,醫生表示由於壓迫了多個重要器官,因此切除太危險。59歲的克勞特。(圖/Instagram)對此,克勞特說自己真的很震驚,「腫瘤被切除讓我鬆了口氣,但知道我體內仍然有一些癌組織,這讓我感到不安。」他現在每2週會去看心理師進行治療,且因為體內仍有正在生長的腫瘤組織,所以他每年還必須去看腫瘤科醫生2次。另外,克勞特現在正在起訴十多年來未能檢測到癌腫塊的醫生,他和妻子聲稱如果早點發現腫瘤,他本可以得到充分治療,儘管訴訟最初被駁回,但克勞特的律師提出了異議,克勞特也說,「一切總會有結果的。」
「ADD、ADHD」都難以保持注意力! 醫揭這2病不同之處
當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時,民眾常會直接聯想到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其實「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也有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但其症狀表現和民眾腦海中浮現的ADHD孩子之印象有些不同。ADD的孩子有哪些症狀表現?和ADHD又有哪些不同呢?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一一說明。ADD的孩子常有5種表現 與ADHD最大不同是什麼?ADD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主要特徵為專注力不足,患者很容易分心,對任何事物都很難保持注意力。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的孩子常有以下5種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難專心於一項任務,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專注的任務。易受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聲音或活動分散,即使是微小的干擾也能讓他們轉移焦點。容易健忘:孩子可能會常常忘記完成作業、帶走自己的物品或遵守日程安排。組織能力差:孩子在安排自己的事務、整理學習資料時會遇到困難,完成功課、保持整潔等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較難跟隨指示: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孩子也很難按照步驟完成任務或指示。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指出,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ADHD的患者除了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外,還有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的特徵,一般常被認為較為活躍或麻煩製造者,而ADD的患者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不一定有過動或衝動行為,常被認為比較安靜。ADD對孩子學習、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該如何治療?不過,ADD注意力缺失症對於孩子的學習、日常生活等仍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提醒,家長若懷疑孩子可能有ADD,應勇於尋求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幫助。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治療通常需要採取綜合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幫助改善大腦的化學平衡,心理治療則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時間管理、組織技能等,另外環境調整、家庭支持也是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料來源: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認識ADD和ADHD的差異
班上一堆問題學生…台中媽淚訴「國小兒被欺負」 驚人數據曝:情障生10年暴增
校園霸凌頻傳,讓家長擔憂子女的安全。台中一名媽媽淚訴,國小兒子的班級上很多問題學生,擁有情緒行為障礙,以致於一直被欺負,學校也沒有積極處理,結果同樣的事情不斷上演,讓她心力交瘁,壓力大到失眠,眼淚流不停。原PO在《爆料公社》APP指出,這2~3個禮拜內,兒子在學校陸陸續續被班上同學欺負,包括被勒脖子、液體噴眼睛、灑熱湯、撞到流鼻血、打耳光等,讓當媽媽的她無法承受,而且每一件事發生當下,學校都沒有立刻通知家長,「那身為家長的我,該怎麼即刻處理?」原PO指出,勒脖子的學生是單親,校方已安排輔導,並通報教育局;噴眼睛和打耳光是同一人,朝全班亂噴,對方家長僅表示「我有詢問孩子了,孩子說那是水…」,但她認為重點是行為而非水。此外,還有一名女同學,原本很熱心要幫兒子抬湯桶,卻故意放開,讓湯灑出來燙到腳,當天下午又把人撞到流鼻血,校方解釋女同學在台上擦黑板,不是故意的,但原PO詢問級任老師,得知「老師當下也有勸導那女同學不能在講台上玩,但孩子就是不理會老師,就發生這樣的事情了」,讓她覺得根本是故意的。原PO對學校的處理作法感到失望。(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不只如此,還有同學玩水把頭髮弄濕,接著朝兒子甩頭,還拿髒拖把用臉,甚至試圖用舌頭舔兒子的臉,兒子受不了伸手想制止,卻反被打耳光。學校卻表示該名同學是情緒障礙學生,一直有在服藥,但只要情緒爆炸,就需要2名以上的大人才能壓制,卻又刻意招惹和捉弄大家。原PO痛批,學校只會給官腔回應,要約對方家長見面也沒有結果,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我的感受是現在犯錯的孩子,都覺得道歉完就沒事了…發生了再道歉就好!無限循環」。原本班上有22人,已經有3個轉學,而且還有很多問題學生,而且無法轉班,讓她相當痛苦。據了解,「情緒行為障礙」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CTWANT》日前報導,根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3是台北市1821人。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情障生」的激增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黃宜靜建議:「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
談知名醫外遇...律師李怡貞怒稱「一路追著打」:我是元配也會氣死
網紅家醫科醫師黎雨青,常營造出照看蕭姓病妻的體貼人設,10月初卻被踢爆出軌營養師陳嫚羚10年,蕭姓元配甚至疑似因此腦溢血過世,形象一夕崩盤。由謝震武律師主持的談話性節目《震震有詞》日前探討外遇話題,提及黎雨青事件,律師李怡貞在現場直接表態:「我知道這個案件,而且我還『一路追著打』!」話裡話外仍對黎雨青的雙面人行為感到氣憤難平。在節目中,李怡貞針對黎雨青委託律師發布的律師函提出許多不合理之處,她說:「哪位醫生敢背書這樣的死亡證明,但對方律師竟敢寫在律師函上。」她還提到律師函上提及「其他非本於事實的言論,請勿任意轉述以免觸法」,並強硬表示:「律師函上你只有澄清部分事情,外界並不知道哪些是事實、哪些非事實,像你沒有澄清是否有買房給小三,所以這是事實對嗎?」李怡貞補充,最令人生氣的是黎的聲明中竟然把元配跟陳嫚羚放在一起,說「對不起這兩個女人」,直呼:「把囂張的小三跟已經過世的太太放在一起,看到這種內容讓人氣到無法入睡。」甚至指出黎雨青跟陳嫚羚2年前還曾公然一同上益智型綜藝節目,2人在節目中默契超好還贏了獎品,「我要是元配我也會氣死。」諮商心理師海苔熊則從心理學角度呼籲,正在為此所苦的觀眾們,「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把希望的結果放回自己身上,並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有情緒下作任何決定,避免引發後續難以收拾的結果。」2024年10月初,黎雨青被週刊踢爆,在大學時透過聯誼認識當年年僅19歲的蕭姓元配,主動展開追求,並在蕭女研究所畢業後步入婚姻。蕭姓元配出身音樂世家,家境不錯,蕭女家裡為了讓小倆口安身立命,甚至配合梨的工作地點,在台中幫付頭期款購置婚房。沒想到梨在婚後幾年就變心,追求起當時還是藥廠業務的陳嫚羚,陳則「侵門踏戶」,多次發送訊息和鹹濕照片挑釁。蕭女數度要求黎與陳嫚羚斷絕關係,黎皆找理由推託。蕭曾投入數百萬元支持其事業,因而要求黎支付600萬元贍養費後結束婚姻,黎則不願付錢,也不願意離婚,3人的感情僵持10年,原本便身染疾病的蕭女心力交瘁,最終在2024年9月因突發性腦溢血而身亡。
遭檢舉涉無照諮商 賴佩霞現身北檢出庭
去年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搭檔參選正副總統的藝人賴佩霞,日前遭人檢舉不具心理師資格,卻對外宣稱提出心理諮商服務,涉嫌違反《心理師法》,台北衛生局開罰3萬元,並將賴佩霞函送偵辦,台北地檢署今日上午首度以被告身分傳喚賴佩霞到案說明。民眾發現,賴佩霞在「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上宣稱提供情緒精神、身心症狀等議題的一對一諮詢服務,80分鐘的課程,收費高達2.3萬,然而她不具心理師證書,卻提供心理諮商相關服務,認為她違反《心理師法》之嫌,因此,向台北市衛生局提出檢舉。台北市衛生局日前通知賴佩霞說明後,認為她涉違反《心理師法》的「非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不得為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廣告」規定,依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罰鍰。賴佩霞曾為此發3點聲明,表示絕無蓄意違法的意圖;因參選公職而引來插曲,實感遺憾;對於所謂違法之認定,尚有陳述未明之處,目前相關程序亦依法持續進行中,正由熟悉相關法規者包含律師等彙整可證清白之書狀資料,待撰擬完成後,定會將詳細內容向大眾完整說明,而台北市衛生局認為,賴佩霞另涉及《心理師法》第42條第1項「未取得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執行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業務」,因此將相關事證函送北檢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