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電燒
」0403大地震X光機受損 台大緊急採「零輻射手術」搶救患者
台大醫院致力於降低手術過程中病患輻射暴露量,自2018年開始以3D定位系統來治療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取代X光的使用,大幅減少病患受到的輻射線。而自2023年積極以心臟內超音波輔助進行零輻射心房顫動電燒至今,至今年3月底已有40位病患成功達成零輻射的目標,完全免去輻射暴露的致癌風險。心房顫動的電燒手術主要在左心房執行,操作上必須從右心房穿過心房中膈,將導管送入左心房後方能進行進一步診斷及治療,這個穿透心房中膈的技術,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透過導管與心臟陰影或是顯影劑呈像的相對位置來完成穿刺的動作,是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心臟破裂等併發症的關鍵步驟。近年來由於心臟內超音波的興起,醫界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手術過程中的心臟狀態,除了可以降低對X光的依賴,並能及早發現併發症而及早處置,對於提升病患安全有相當大的好處。4/3全台大地震,台大醫院導管室有兩台X光主機毀損,當天預定電燒手術的病患皆無法施行,只能先出院回家,擇日再入院。然有位病患近期因心律不整,屢屢造訪急診,若取消手術可能導致病情控制不易,於是醫療團隊決定在沒有X光機備援的情況下,全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導引,完成電生理學檢查,診斷出複雜性(心房顫動)及單純性心律不整(房室結迴旋頻脈),最終以零輻射方式成功完成電燒治療手術。然要完全要達到零輻射手術的目標,手術的部分流程必須稍做修正,因此對於習慣以X光來完成大部分手術的醫師可能會覺得有些不方便,輻射對於人體DNA的影響有時候是難以預測的,根據ALARA原則,若能以零輻射的方式完成電燒手術卻不減手術有效性,絕對是未來醫療發展的方向。而致力於降低病患輻射暴露量的台大醫院心臟科游治節醫師指出,心臟內超音波不只可以運用在心房顫動的病患身上,舉凡必須進入左心房或左心室治療的術式都可使用。目前健保署已經通過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可以健保給付心臟內超音波,然而由於擔心醫療預算衝擊過大,目前只先開放復發的病患可申請健保給付,並於4月1日起生效,然國外先進國家多早已將心臟內超音波列入心房顫動,期待未來健保署能在經過審慎的成本分析後,將心臟內超音波納入所有複雜性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的給付範圍,藉以提升病患福祉。
男子摔車竟釀「20倍中風危機」 AI導航一站式精準治療
70歲的陳伯伯喜好戶外運動及騎自行車,6年前感到心臟忽然會大力撲通撲通跳,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門診,經內科部心臟血管系陳科維醫師診斷陳伯伯罹患心房顫動,經中風風險指數評估,陳伯伯開始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然而,去年一次摔車意外造成骨盆腔骨折發生出血,經陳科維醫師評估陳伯伯出血風險、若需手術時需停用抗凝血藥物後,都將提高5-20倍的中風機率,陳伯伯接受陳科維醫師建議,決定接受心房顫動的全方位精準治療:也就是在同一次手術中同時完成「心房顫動電燒」及「左心耳封堵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術前電腦斷層影像3D重組技術,結合人工智慧手術導航系統,輔助判斷出手術路線及左心耳封堵器裝置的最適當大小,讓陳伯伯的手術更加精準完善,術後陳伯伯的抗凝血用藥更加單純、心臟功能恢復節律,陳伯伯已不再需要服用高劑量抗凝血劑,心臟功能改善後騎自行車的耐力也更好,也不擔心意外受傷會造成嚴重出血。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台灣心房顫動已超過 25 萬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心房顫動在長者族群相當普遍,70%以上的心房顫動病人年齡大於65歲,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壯年患者罹患心房顫動,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高血壓或左心房肥大的人,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陳科維醫師指出,台灣栓塞性腦中風最常見的是稱為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心房內異常放電氣活動,心跳發生又快又亂的不穩定速度,讓病人出現心悸、頭昏暈眩、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病人甚至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症狀。陳科維醫師說明,一旦發生心房顫動,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漸漸形成凝結的血塊(血栓);當血塊隨著血流離開心臟到腦部或其他器官,就會堵塞住血管,造成該區域的缺血性梗塞,相當危險。一般在中風風險評估後,大多數患者會需要終身服用足夠劑量的抗凝血劑以消除潛在血塊、預防栓塞性腦中風。陳科維醫師指出,高劑量抗凝血劑可能對心房顫動病人升高程度不一的出血風險,有些病人因為高出血風險而無法繼續服用抗凝血藥,在短暫停藥的期間產生了嚴重的腦血管栓塞,也有病人即使服用抗凝血藥物,卻仍然發生中風。陳科維醫師強調,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往往影響大腦的主要運動區及語言區,嚴重損害病人的生活能力。陳科維醫師進一步分析,心房顫動產生的血塊,約90%的血塊都形成於左心耳,因此心房顫動的病人,同時進行「左心耳封堵手術」作為防止中風的方法之一。陳科維醫師說,「左心耳封堵術」是新型心導管手術方式,可以在短時間,透過大腿靜脈的微創傷口將特殊設計的堵塞器,送進左心房,把心房顫動中90%血塊來源的左心耳完全封閉起來,大幅降低患者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在執行左心耳封堵術時,因為手術路徑與心房顫動電燒相同,在適當的病人中,我們可以同時進行兩種術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執行「左心耳封堵手術」已有180例,均成功完成,進行全方位治療時尚須考慮到電燒術後組織水腫對左心耳大小評估的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目前以術前電腦斷層影像3D重組技術結合人工智慧手術導航系統判斷出手術路線及左心耳封堵器裝置的最適當大小,不受術中電燒操作等因素影響,並且也比傳統的食道超音波甚至顯影劑左心耳造影更準確,這項研究結果也將在今年的國際心律學會年會上發表。對於經常發作心房顫動的病人,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的病人,心房導管電氣燒灼術可以作為根本治療的參考選項,「心房顫動電燒」主要是使用電燒導管區隔或消除心房內部電氣活性異常的組織。負責「心房顫動電燒」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院心臟血管系林晏年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電燒」已在國際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有效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改善心房顫動的症狀,並幫助心衰竭病人提升心臟功能(病人使用藥物控制心房顫動,一年後復發率為7成;病人使用心房顫動電燒,一年後復發率為3成),相較心律不整藥物治療,電燒對心房顫動控制成效,可達2倍以上。「心房顫動電燒」治療的途徑與「左心耳封堵手術」相同,而電燒的部分僅需額外約20~30分鐘的時間,讓病人可以獲得心房顫動中風防治、節律控制全面性的治療,不會對病人造成額外的負擔。陳科維醫師建議,如果常有心悸症狀,使用血壓計時無法正確測量出心跳,或已知有心律不整的患者,首先應儘早到心臟科門診檢查。如果發現有心房顫動可能,應依醫師建議接受心率監測、食道超音波等進一步檢查。並與醫師討論如長期抗凝血藥物使用,與「左心耳封堵手術」加上心房顫動電燒等選項,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治療方式。
心律不整恐導致中風 胸悶頭暈須提高警覺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統計,心房顫動若未正確接受治療,除了會增加心臟衰竭及死亡風險,中風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出5倍。醫師提醒,一旦出現心悸伴隨胸悶、頭暈等症狀時,就應提高警覺,儘快就醫接受診治。65歲以上長者逾5%患心房顫動!台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院長解釋,心房顫動是一種因心臟內產生節律訊號功能異常,導致心跳不規則且經常過快的病症,主要原因為老化或疾病造成,進而引起不正常的電力釋放。常見的高危險群包括患有三高的慢性病患者、有心臟血管狹窄或心臟瓣膜疾病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的病人,或是經常打呼、有睡眠異常的民眾。此外,由於成因和心臟老化有關,因此心房顫動患者普遍多為高齡長者;統計顯示,年輕人出現心房顫動的比例約1%,但超過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一百人就會有5~6人罹患此症。心房顫動者,中風機率多5倍!心房顫動發作時,常以心悸、頭暈或胸悶來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當心房長期不規律且快速的跳動,容易引起周圍血流循環不穩定,導致血液在心臟內凝滯而形成血栓。陳適安院長進一步說明,當血栓隨著動脈流至全身,便可能造成動脈栓塞,不幸的是,當血液凝塊流到大腦時,就會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因此心房顫動的病人需要積極接受預防腦中風的治療。獨創電燒治療術,引領世界的新跳!治療方面,陳適安院長指出,目前心房顫動治療仍以藥物控制為主,透過藥物減少發作機率、控制心跳速度,並服用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假如患者服藥後仍無法改善發作的頻率和強度時,才會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台中榮總做為中部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致力於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功能性整合照護團隊,並與北榮醫療團隊合作研究多年,使心臟血管病患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成為世界領頭羊。其中,陳適安院長深耕心律不整研究多年,獨創全球頂尖的心房顫動電燒術,被美國心律醫學會稱為「台北方法」,他也在今年出版新書《引領世界的心跳》。心房顫動宣傳片,提升疾病認知!隨著台灣人口邁入高齡老化,心房顫動盛行率逐漸提升,所幸,受惠於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界已有新的電燒技術能讓患者免於承擔傳統一般射頻電燒中長時間的輻射風險,也能協助醫師更快速、準確、有效地判斷病灶位置,提供患者新的治療選擇。為了響應2022心律不整衛教宣導週,並喚醒民眾對心房顫動的意識,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特地推出心房顫動衛教動畫影片,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心律醫學會心律不整衛教網觀看 (網址: www.thrscare.org.tw),了解更多關於心房顫動的訊息。動畫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t1bnAa2_a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