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
」 猝死 運動 心肌梗塞 柯文哲 心血管疾病猝死並非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 專業醫點名5族群「看起來健康但危險」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的關係,短短數日內已有百餘人因寒冷而發生猝死。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寒冬中猝死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忽視生活細節而面臨危險。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猝死的高危險族群除了長者外,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族群、吸煙和飲酒成癮者,以及肥胖者都是屬於高危族群。因為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族群的身體狀況更易受到低溫衝擊。此外,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問題成為非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向上冬季暴飲暴食會導致血液集中於消化系統,增加心臟負擔、長期缺乏運動則降低身體適應寒冷的能力、飯後或酒後泡澡會加劇心血管壓力、情緒起伏大或壓力過大的人更易心律不整、感冒未癒也可能引發心肌炎,進而危及生命。黃軒醫師提醒,寒冷天氣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導致血管收縮、血壓波動,還可能因冷熱溫差或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而對身體造成重大負擔。許多人以為猝死只會發生在有慢性疾病或年長者身上,卻忽略了年輕人因不良生活習慣或未注意保暖而猝死的可能性。為降低猝死風險,黃軒醫師建議從以下6點入手:注意保暖:外出時佩戴圍巾、帽子,特別保護耳朵和頸部等易忽略的部位。避免劇烈溫差:起床時緩慢移動,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洗澡時保持水溫適中,避免過冷或過熱。健康飲食:少吃高油高鹽食品,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血管功能。及時就醫:如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警惕生活細節,避免隱藏風險。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寒冬中,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如年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而看似健康的人群也應警惕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或忽視保暖等問題。他也特別提醒大家,寒冬雖然美麗,但暗藏危機,唯有養成良好習慣與全面保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猝死風險。
猝死排行榜2/過年出國「這些地方風險高」 旅行頭2天最關鍵
冷氣團一波波來,短短12天就帶走587人的性命,有一位30歲婦人在寒風中大罵老公,結果竟引發腦中風,心臟內科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這就是所謂的「傷心症候群」,是猝死行為排行榜的第二名。另外,許多人喜歡年假期間出國旅遊,其中日本北海道是熱門景點,醫師提醒與台灣氣溫相差甚大,很容易一下子造成血管劇烈收縮,是猝死行為排名第三名,建議出國後的頭2天要注意保暖,避免身體受到氣溫驟降的影響。根據消防署統計,12/12~12/24猝死人數高達587人,光是平安夜一晚就有29人到院前死亡。低溫時身體更加脆弱,一名30歲人妻平時身體健康、體重正常,在寒風中與丈夫吵架後竟引發腦中風,雖撿回一命,但恐會造成失能。「情緒激動非常容易造成猝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表示,此時血壓會飆高、血管收縮、腎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經活躍,此時就很危險。「另一種則是所謂的『傷心症候群』,如果突然過於悲傷、情緒低落,同樣會讓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分泌旺盛,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臨床上的確有一些這樣的案例。」根據消防署數據顯示,這幾波寒流造成的猝死人數明顯上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例最高。劉俊廷表示,如果有這類慢性病,就要特別當心冷熱變化。「例如很多人到一些寒帶國家旅遊,或是國人最愛的日本北海道,除了一定要規律服藥之外,也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則一下子從台灣的溫度驟降到攝氏負10度以下,很容易猝死。」醫師建議寒冬採洋蔥式穿搭,可隨時因應溫度改變調整保暖程度。(圖/方萬民攝)劉俊廷提醒,尤其是到這些國家之後的頭2天最關鍵,千萬不要受寒或突然吹到寒風,穿著建議採洋蔥式穿搭,也要將耗費體力的行程,盡量排在旅程後半部分,好讓身體能夠逐漸適應環境。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認為「無視胸痛或呼吸困難等徵兆」是猝死行為第二名,他表示許多人將這些症狀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認為早點上床睡覺就沒事,結果就半夜猝死一覺不醒。建議睡前任何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告知家人,並密切觀察,若沒有改善就要儘早就醫。洪永祥也提醒長輩在寒冬時不要清晨運動或是爬山,因為清晨時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就會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寒流來時盡量在室內運動。劉俊廷說,很多人有「運動促進健康」的迷思,事實上運動是一種保健、並無法治病,所以若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還是要服藥治療,若是不吃藥又堅持運動,恐怕反而增加風險。
猝死排行榜3/寒冬喝酒「不暖反而易失溫」 猛吃高熱量食物也有風險
很多人認為喝酒能取暖,醫師提醒,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再加上酒精會降低體溫感知力,因此造成失溫喪命。另外,氣溫下降時也會更渴望美食,而高熱量食物易造成心臟負擔,進而導致半夜頻尿,一下子離開溫暖的被窩,往往就會引發猝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表示,「酒精很容易抑制理性與反應,再加上會造成血管擴張,加速身體散熱,所以不僅無法取暖,反而會失溫。」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認為喝酒也不可過量,他分享案例故事,一位年輕健壯的男性,寒冷冬夜跟朋友聚餐吃飯喝酒喝到斷片,晚上11點被家人攙扶上床,隔天清晨3~4點被發現猝死在床下,身邊都是嘔吐物,判斷應該半夜大量嘔吐堵塞到呼吸道窒息過世。此外,洪永祥提醒也要注意飲食。「一到寒冬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往往會自動會吃下更多高熱量食物,如果是晚餐攝取這類高油鹽糖的食物,容易造成慢性病長者的血糖、血壓飆高,心臟負荷加大,一到半夜更會頻繁上廁所。」冬天半夜跑廁所慎防劇烈溫差變化,建議放慢動作讓身體適應溫度,或是在床邊擺夜壺因應。(圖/123RF)劉俊廷說,心臟衰竭是許多長輩晚上頻尿的原因,建議先治療根源,半夜若要上廁所,建議先坐在床邊一會兒之後再下床,可以避免跌倒或溫度急速變化,也可以考慮放尿桶在房間就近使用,可以降低風險。劉俊廷表示,猝死雖然猝不及防,但之前仍會有一些示警症狀,例如胸悶、呼吸不順、心悸或心律不整、血液循環不佳、頭昏四肢無力、水腫、走路易喘,如果有相關慢性病,又有上述症狀,就要趕緊就醫,多有警覺心就能躲過死劫。
猝死排行榜1/「洗澡水過熱、高強度運動」最危險 醫示警:身體來不及反應
12月爆發斷崖式降溫,12/2最高溫攝氏28度、12/7驟降為21度,這樣的巨大溫差反覆出現,也因此奪走許多人的性命。根據消防署統計,12/12~12/24到院前死亡人數高達587人,恐與連日低溫有關,醫師告訴CTWANT記者,「劇烈溫差下,洗澡水如果太熱、或從事劇烈運動,皆容易引發猝死,名列猝死行為排行榜第一名,因為身體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就會瞬間喪命!」「12月爆發數波低溫警報,馬路上一直響起救護車的聲音,急診室也一直有患者進來,許多人都是到院前死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說,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而冷鋒過境時狀況又更嚴重,主要就是劇烈溫差。劉俊廷說,猝死以心因性猝死為主,其中約7成都是心肌梗塞,其他則包含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等,而絕對溫度值其實並非猝死主因,意思是氣溫攝氏10度不必擔心,但如果前一天溫度是15~20度,那就要相當警覺。「研究顯示,溫度相差5~10度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冷鋒來臨時的第1~3天,由於身體尚未適應,是最容易爆發猝死的時間點。」同樣的道理也套用在洗澡上,一名40歲男子12/22日洗澡時不明原因昏倒,隔日早上家人發現時已明顯死亡,懷疑與低溫相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將「洗澡時溫差過大」列為猝死行為第一名,他警告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假若洗澡前後溫差大於5度,就可能爆發心血管疾病。「芬蘭也曾針對年輕猝死案例進行研究,發現一旦洗澡溫差大,猝死風險會增加2倍。」洪永祥建議洗澡前可將是室內暖氣先打開5分鐘或是浴室可裝置暖房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澡再穿上衣服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那暖氣該設定幾度?劉俊廷認為身體感覺舒適、不覺得冷即可,但洗澡時要切記「一開始水溫不可過熱」。「如果水溫過高,身體會一下子難以適應,血管也會急遽收縮,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很容易造成猝死!」劉俊廷說,況且當身體尚未調適好的時候,皮膚會啟動防禦措施,難以將熱度真正傳進體內,所以也不會真的變暖。若有潛在疾病,冬天泡湯較有風險,醫師建議可改採熱水泡腳,同樣能取暖又比較安全。(圖/報系資料照)劉俊廷建議一開始的水溫與體溫差不多,大約攝氏37度左右,然後再慢慢增加溫度,讓身體逐漸適應。「就好像去泡三溫暖或溫泉,也是從溫到熱、循序漸進增加溫度,這樣會比較安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則建議,洗澡時先以熱水沖手腳,待身體適應溫度後,再開始全身洗澡,洗完澡後,身體要擦乾,不要赤腳踩出浴室,以免誘發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除了洗澡,劉俊廷提醒在寒冬中進行激烈運動也非常危險。「尤其是未經訓練者,例如突然跑去參加馬拉松活動、或是爬山,一下子對心肺造成相當大的負擔,很容易瞬間造成心臟停止。」另外,許多人存有一種迷思,認為自己曾經接受訓練過,所以進行高強度運動沒有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持續在訓練,就同樣危險,對身體來說,都是突如其來的沉重負擔。」劉冠廷警告。
檢控柯文哲以紙條命「橘子」逃亡 律師3點反擊:他怎麼知道何時搜索?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容積弊案、侵占政治獻金弊案,北檢昨(26)日上午起訴柯文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等共11人,並在當日晚間召開接押庭,最終於今(27)日凌晨裁定柯文哲3000萬交保。接押庭上,檢方秀出簡報稱柯文哲曾用紙條「晶華→orange出國」,指示貼身帳房「橘子」許芷瑜在搜索前一天出國逃亡,柯文哲的辯護律師陸正義則提出3大疑問反駁,讓旁聽的小草忍不住笑著掌聲。北檢表示,柯文哲收賄後交給許芷瑜保管錢,而檢調也在柯的辦公處查獲撕碎便條紙,上面寫「晶華→orange出國」,許芷瑜才剛在8月27日返台,又急著於8月29日清晨4點10分訂機票飛往日本。檢察官在接押庭中公開簡報,曬出柯文哲碎掉的小紙條「晶華→orange出國」,指出柯文哲雖辯稱是誤將「arrange」(安排)寫成「orange」(橘子),但認為依照他的英文程度不可能拼錯,且事後還將紙條弄碎,顯見有串滅證之虞,建請法院續行羈押。對此,柯文哲辯護律師陸正義提出3大疑問反問檢方:1、難道柯文哲會通靈,他怎麼知道檢方會選在8月30日搜索?2、檢方該如何舉證柯文哲指示許芷瑜逃亡?又要如何認定許芷瑜是共犯?陸正義直言,直到目前都沒看到相關證據,僅是檢方臆測。3、許芷瑜是否回國和柯文哲羈押沒有關聯性,以此認定有串滅證之虞太過草率,若許芷瑜一天不到案,柯文哲何來交保的一天?陸正義也感嘆,柯文哲現在健康狀況不佳,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睡眠中止症,若繼續羈押恐怕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加上柯父年事已高又罹癌,希望法官能予以交保停押,好讓柯文哲能回去陪伴父親。最終,北院在27日凌晨3點15分裁定柯文哲以30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而應曉薇、沈慶京、彭振聲則分別被裁定以1500萬、4000萬元、500萬元交保;李文宗也因先前在政治獻金案已被裁定200萬元交保,這次追加800萬元交保金。至於共犯許芷瑜仍滯留海外未歸,已發布相關通緝令,但檢方並未指出其涉案情節,再加上相關證人都已傳訊,因此相關事實晦暗不明風險已經降低,最終裁定5人交保。
柯文哲5小時接押庭攻防曝光 律師咬死檢察官沒證據證明何時何地收錢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和政治獻金弊案,26日遭台北地檢署起訴並建議求處28年6月重刑,其接押庭於27日凌晨0時許結束,目前正等應曉薇接押庭開完,5人結果將會一起公布,而柯的辯護團隊與檢方攻防也曝光,柯的律師辯稱檢方是押人取供、侵害人身自由,並主打柯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問題,希望能讓柯文哲回家。柯文哲辯護團隊表示,檢方主張柯文哲的帳房「橘子」許芷瑜至今仍潛逃海外,但許是在8月29日凌晨4時許出國,柯住處則在8月30日被搜索,並發現「orange、出國」的紙條,但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被搜索,手機訊息也沒有刪,起訴書中更沒有指出許芷瑜在京華城案的角色,明顯是押人取供、侵害人身自由。柯文哲辯護團隊提到,最重要的證據行動硬碟是在柯的臥室搜到,應是柯所有沒錯,但硬碟內容橫跨他當醫生、市長到黨主席期間,而京華城容積率是在2021年拿到,但檢方指稱的「1500」是在2022年間,朱亞虎給李文宗的政治獻金是在2020年,時間明顯不符。而「1500」事件檢方認定是在2022年發生,該EXCEL表卻被放在2024年的資料夾中,柯文哲則辯稱該行動硬碟歸他所有,但有多人經手該硬碟,此資料夾並非他所做。柯文哲的辯護律師咬定,檢方指控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間,親自交付1500萬元給柯文哲,卻沒有證據證明柯在何時何地收錢。柯文哲辯護律師稱,柯有高血壓、心律不整和心臟電燒病史,繼續羈押恐危及生命,而柯爸已93歲高齡,目前又因肺炎而命危,即使北所同意探視,家屬仍希望柯文哲能夠回家。
醫師揭運動時暈倒常見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是隱形殺手
參與運動時,意外暈倒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請到急診科的中島侑子醫師,探討在運動過程中暈倒的常見原因、案例及因應對策,幫助運動愛好者能更安心地享受運動生活。不只中暑和外傷 造成運動中暈倒的潛在原因中島醫師表示:「除了外傷和中暑外,心臟、腦部和自律神經問題都是運動中暈倒的可能原因。」尤其是40至50歲的中年運動愛好者,常見的健康風險包括心律不整和心肌梗塞。運動過程中的體力消耗,尤其是需要持續發力的類型,會引起血壓與心跳的快速波動,加重心臟的負擔。例如,許多人在跑步時會下意識屏住呼吸,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此外,剛開始運動時,由於身體尚未完全暖身,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與血壓升高,建議在開始前先進行充分的伸展運動,讓身體逐漸暖起來。預防腦梗塞與中風:正確暖身與補充水分中島醫師提醒:「血壓急速上升不僅影響心臟,還可能引發腦梗塞和中風。」因此,運動前的暖身運動相當重要,還需注意預防脫水問題;建議飲用含電解質的補水飲品,幫助身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運動過程中的脫水症狀。攸關生命的心肺急救 了解AED的使用運動過程中,心肺停止的意外有時發生,若能及時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便有機會能挽救生命。因此,每位運動愛好者都應熟悉運動場地中AED的所在位置與操作方式,必要時積極協助救援,爭取寶貴的黃金急救時間。壓力與生活作息的隱形殺手「自律神經失調」另外,也有部分暈倒案例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當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引發身體不適,如暈眩甚至失去意識;長期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與壓力等等,都是常見的誘因。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適當的壓力管理,能有效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讓運動更愉快、更安全。【解說】中島侑子醫師Nakajima Yuuko,急診科。任職於東京都內醫院。行醫之餘也熱愛旅行,曾到訪超過64個國家。出版的醫療散文集,集結了三年內獨自走訪五十二國的當地邂逅與經驗。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59期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假代儲、真販毒!28歲男染毒淪「運毒小蜜蜂」 包裝驚見「挖呀挖」、「馬力歐」
今年初,台中市刑大偵一隊經網路巡邏發現,28歲何姓男子在網路上以「楓之谷代儲24hr」為暱稱,偽裝成手遊代儲業者實則進行毒品販賣。3月趁他進行毒品交易時收網逮人,不僅在他身上查獲市價10萬元、含83包毒品咖啡包在內的各式毒品,還發現他疑似為吸引年輕客戶,在毒品包裝上印上「小丑女」、「馬力歐」,或是網路兒歌「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哇」的圖案字樣。何男警詢後被依毒品罪嫌送辦,後由台中地檢署近日偵結起訴。台中市刑大偵一隊在今年初網路巡邏時,發現一名暱稱「楓之谷代儲24hr」的網友疑似在網上從事毒品交易,經深入追查發現28歲何男涉嫌重大,即與南投縣竹山警分局成立專案小組,報請台中地檢署指揮偵辦,歷經長期跟監蒐證,今年3月趁何男進行毒品交易時實施圍捕。根據警方調查,何男因為染上吸毒惡習後入不敷出,因此鋌而走險從事販毒工作,成為俗稱的「運毒小蜜蜂」。當台中市刑大掌握何男行蹤後,發現他駕車至台中市龍井區遊園南路交易毒品,立刻前後包夾逮捕何男,並在他車上查扣第二級毒品哈蜜瓜錠20顆、第三級毒品咖啡包83包(毛重439.9公克)、K他命4包(毛重6.5公克)、1罐(毛重4.5公克)、現金58800元及手機2支等相關證物,全案偵訊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警方指出,何男被查獲的毒品咖啡包上,部分外包裝印有中國網路兒歌「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哇」字樣,也有DC漫畫超級反派角色「小丑女」、日本電玩主角「瑪利歐」等圖樣,疑似以此吸引年輕人接觸毒品。台中市刑警大隊長李明道提醒,新興毒品無論是咖啡包或果汁包,經常以精美又新潮的包裝吸引年輕人目光,使用者不清楚毒品劑量與成分,可能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律不整及意識不清等症狀,且猝死風險極高,切勿因一時好奇而嘗試。
煮補湯為丈夫養腎!他連喝3天「心跳驟降剩30」急送醫
若未評估自身情況就胡亂進補,小心越補越傷身!一名人夫腎功能不佳又有三高,對丈夫身體憂心不已的妻子,決定以「食補」方式調理丈夫體質,幫助枕邊人重拾健康,怎料該名人夫連喝3天補湯後,心跳竟「驟降剩30下」命懸一線急送醫。急診科醫師魏智偉近日在節目《震震有詞》中分享診間病例,透露有名男病患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定期回診追蹤時才發現,他不僅三高未降低,甚至腎功能也出現衰退現象,儘管如此他仍未按醫囑乖乖服藥。魏智偉透露,妻子聽聞丈夫的身體狀況後相當擔憂,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於是燉煮「愛心大補湯」給丈夫調養身體,沒想到對方連喝3天後,精神狀況不但沒變好,反而全身無力提不起勁,緊急送醫才發現,丈夫的心跳每分鐘僅剩30下,血壓下降至60、70毫米汞柱,抽血一驗鉀離子竟飆破8mmol/L,正常值為3.5至5.5mmol/L。魏智偉指出,由於高血鉀容易導致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因此如此驚人的數字通常可見於猝死病人身上,查明病因後,他隨即幫該名男病患緊急降鉀,並建議其接受洗腎治療,這才順利搶回一命。
天冷猝死「10大NG行為大揭密」 洗澡溫差超過1數值…恐召喚死神
近來天氣寒冷,許多地區甚至不到10度,也傳出不少猝死案例。醫師便提醒,有10大行為超級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召喚死神,家中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千萬不要去做。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指出,國外研究數據發現,在溫度24度的基準下,每下降1度,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洪永祥說明,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度」,有10大在寒冬中常見的行為,其實相當容易猝死。TOP.10 寒冬中戶外吸菸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配合寒冷的雙重作用,增加心臟負擔和猝死可能。另外,吸入忽冷忽熱的溫差與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的不正常收縮,導致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還來不急送醫就呼吸衰竭死亡,不可不慎,唯一解方還是戒菸吧。TOP.9 冬天喝酒酒醉後入睡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加上酒精麻醉了感覺,降低體溫感知力,特別是在寒冷環境下,容易因低體溫猝死。另外,冬天若是喝到斷片,更是猝死的高風險,建議冬天飲酒適量即可,切莫到喝到酒醉斷片。TOP.8 棉被蓋滿頭入睡許多人在寒冷的冬天,喜歡棉被蓋頭睡來抵抗臉龐的寒冷,但若是家中有小嬰兒或臥床無法表達、不能自由翻身踢被的長者,可能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窒息,建議蓋被還是要留呼吸的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TOP.7 寒夜露宿或睡在戶外入睡後人體沒了活動、代謝減慢,體溫會降低,容易因低體溫喪命,建議若不得不夜宿在外,務必帶足保暖設備,若寒冬發現居家附近有需要幫助的街友,務必多注意與關懷。TOP.6 穿著單薄在戶外長時間進行靜態活動人體是恆溫動物,短時間處在低溫環境,會經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產熱,並且收縮表皮血管減少熱量的流失,但是若長時間穿著單薄從事戶外活動,身體產熱不足,不知不覺中可能導致低體溫引發猝死的風險。TOP.5 晚餐高熱量飲食夜半頻尿起床溫差大晚餐攝取過多高油鹽糖的食物,不但容易造成慢性病長者的血糖血壓飆高失控,心臟負荷加大,一到半夜更會頻繁上廁所,長者半夜離開溫暖被窩瞬間進入寒冷室溫,溫差過大,若沒做足保暖的功夫,往往就被發現猝死在廁所。,因此寒冬還是要健康適量飲食,長者房間可多增加暖氣設備或是穿保暖長褲入睡,減少半夜起床入廁的溫差。TOP.4 熱水器放在對外窗戶緊閉的後陽台若是把瓦斯熱水器安裝在室內或後陽台,但後陽台有裝對外密閉窗,一但瓦斯然收不完全,就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悲劇,建議熱水器不要裝室內,若裝後陽台務必要保持後陽台對外通風。TOP.3 寒流清晨戶外登山工作或是劇烈運動冬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候,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也會提高。TOP2. 將胸痛或呼吸困難等徵兆視而不見就早早去睡覺在冬天,很多猝死還是有徵兆,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但許多人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往往因為不舒服就早早睡覺,結果就猝死一覺不醒。TOP1. 浴室脫光衣服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研究發現大於5度以上,就愈來愈危險,即使是健康沒有病史的人,也有4倍風險罹患急性腦中風,建議洗澡可將室內暖氣打開,或浴室可裝置保暖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再穿上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
天冷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12月2週內OHCA猝死高達535例
近期寒流來勢洶洶,全台非創傷院外心跳停止(OHCA)案例激增。根據消防署統計,自12月9日至12月22日,每天平均有26到55例非創傷OHCA病例,短短14天內累計高達535例。根據消防署數據顯示,OHCA病例最高峰出現在12月15日,共有55人因非創傷OHCA送醫,最少的一天也有26例(12月12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因寒流造成的OHCA案例明顯上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成為高風險族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寒冷天氣和早晚溫差過大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呼籲民眾在氣溫驟降時務必做好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門窗緊閉,並適當補充水分。衛福部也強調,當氣溫驟降或氣候變化反覆時,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徵兆,務必盡速撥打119儘速送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新北男猝死駕駛座「90%是心臟問題」 醫揭高風險4族群
冬天氣溫下降,要做好保暖以免猝死。新北市一名57歲趙姓男子今(16日)被發現將轎車違停在紅線上,路人上前查看發現人已經沒有生命跡象,送醫後仍宣告不治,不排除是天冷或疾病導致猝死。對此,專家便點出有9成以上都是心臟問題,預防方法也曝光了。據了解,民眾今天上午7時許發現趙男把車子違停在汐止大同路一段的紅線上,到了下午4時許依舊沒移動,發現可疑於是前往查看,結果發現車窗呈現半開狀況,趙男躺在駕駛座上一動也不動,呼喊也無回應,連忙打電話報案,警消到場立刻將趙男送醫急救,但最後仍回天乏術。對此,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在臉書專頁說明,無預期的非外力因素死亡,90%以上是心臟的問題,因為人的身體是精密設計的,每天都會好好運轉,唯獨負擔全身血液循環的心臟,一旦出狀況就會威脅生命。劉中平指出,目前在發病1小時內就死亡的「猝死」,90%是因為心臟病造成的,且有一半在發生前沒有預兆,令人猝不及防,危險因素很多,包括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若及早處理心臟疾病,特別是冠狀動脈疾病及心律不整,就能減少猝死的發生。因此,患者若爆發猝死,死亡率高達9成,但及時CPR和使用體外去顫器AED,可以提高存活機會搶命。
天寒地凍想要食補暖身嗎? 營養師推6食物「保暖又護心」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氣溫明顯的下降,相信不少民眾都會想要在這時候來碗暖呼呼的熱食,除了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外,還能讓身體暖活起來。營養師張珮蓁就列出6種食物,指稱這些食物都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產熱,以及保護心血管的效果。營養師張珮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深海魚是首選之一,因為它富含Omega-3脂肪酸,能保護心血管,維持血液循環順暢,讓四肢不容易感到冰冷。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辣椒也是暖身食材,所含的辣椒素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進而提高體溫,寒冷時適量食用能帶來溫暖感。除此之外,老薑同樣擁有暖身效果,薑辣素能活化體內的辣椒素受體,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達到升高體溫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飲用薑茶可以改善女性四肢冰冷的問題。不過,飲用薑母茶時需注意糖分的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上升及肥胖問題。而味道濃厚的蒜頭,則含有大蒜素等硫化合物,這些成分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細胞,幫助身體加速消耗熱量並產生熱能,達到暖身的效果。許多人喜愛的香料肉桂,當中的肉桂醛也有類似的功能,它能刺激交感神經,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加速棕色脂肪產熱並增進心律。在茶或咖啡中加入少許肉桂粉,不僅增添香氣,還能有效提升體溫。營養師張珮蓁也提到,紅茶也因為含有茶黃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產熱能力,使體溫維持在舒適的範圍。平日飲用紅茶不僅暖身,也能帶來舒適的口感,成為冬天保暖的好選擇。
空汙大爆炸!台北馬拉松今晨開跑 醫曝:紅紫爆出門跑步像輕生
2024台北馬拉松15日清晨開跑,儘管低溫探10度,不少跑者仍不畏寒風奔跑。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馬拉松競賽中跑者的猝死機率大約是10萬分之一」,最容易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在比賽的最後階段發生。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說,如果在低溫和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跟輕生無異。劉中平在臉書發文,跑步應該是一件身心健康的事,但從2021到2023年,台北馬拉松都有跑者失去心跳送醫,「那今年2024年會如何呢?馬拉松從西元前的希臘競技活動,變成人人參與的全民運動,當然很好,不過每年都要發生的猝死事件,也是我們該重視的。」劉中平表示,「特別是從嚴謹的學術報導中顯示,馬拉松競賽中跑者的猝死機率大約是10萬分之一,而台北馬拉松每次參加者不超過3萬人,卻幾乎每年都發生猝死事件,是否危險性稍高了點? 」劉中平指出,「馬拉松算是比較激烈的運動,本來就可能提升心臟病發的風險,目前認為造成猝死的危險因素包括有冠狀動脈阻塞、心律不整、肥厚性心臟病變; 特別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男性,在比賽的最後四分之一階段發生。 因此醫師建議所有參加馬拉松的選手都應該要有完善的心臟評估,參賽前應該持續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運動中間要確實補充水分和規律休息。 跑步中有任何的不適,都要立刻休息請求協助。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發文,「北部空氣污染大爆炸是平常的四五倍,明天台北路跑參加者自己要小心,激烈運動時的呼吸量是平常的二十倍,四小時空氣污染路跑,恐等於連續吸入80小時的高度空氣污染!」蘇一峰曾說,在空汙環境下運動,血管會緊張硬化導致猝死,「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輕生差不多。」◎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為保險延誤新生兒篩檢 27天大嬰兒險喪命
近一、二年來,約有2~3成新生兒父母,為了購買新生兒終生保險,在寶寶剛出生後只先接受法定的新生兒篩檢,約一至三個月左右核保通過後,再進行較全面的自費篩檢,這個觀念錯誤的情況,近幾年廣為流傳於家長社群中,但如無法即時篩檢出如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罕見疾病,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終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台中一名出生27天的嬰兒王小弟,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異常肥大,肌張力低,肌肉酵素增高,高度懷疑為龐貝氏症,需插管治療。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楊佳鳳主任接獲通知後,立即派出醫療團隊,將病童接至臺北榮總,啟動緊急處置。雖到院當日立即完成診斷及給藥,但王小弟的病情仍然不樂觀。出現急性氣道壓迫,緊急進行「軟式支氣管鏡檢查」,立刻換置氣管內管,避免下端氣道完全壓迫無法進氣。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內,又頻繁出現心律不整,小小的胸腔被異常肥大的心臟塞滿,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合併全身水腫,心跳更降至每分鐘30下,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進行心臟按摩急救,新生兒葉克膜小組已在旁待命,經醫療團隊通力合作,成功挽救生命,住院治療40天,目前已康復出院多,未來僅需要每2周回來門診治療即可。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主要原因是溶小體一種酸性葡萄糖苷酵素(GA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GAA酵素無法分解肝醣,堆積的肝醣逐漸使肌肉受損,最後影響心臟和呼吸道肌肉。龐貝氏症疾病分成兩種類型,其中嬰兒型的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在1歲前死於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臺灣平均每2萬5千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目前治療方式為每2周,施打病人體內所缺乏的葡萄糖苷酵素,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目前接受國內新生兒篩檢確診接受治療的約有100位病人。國民健康署補助21項新生兒篩檢,包括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等等,詳如附表,惟不包含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重大罕見疾病。王小弟的媽媽表示,「我們沒有做新生兒採檢,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我想要先為小孩規劃保險的部分,那等投保成功之後再去做自費篩檢,我沒想到會剛好,寶寶罹患龐貝氏症。」王媽媽表示,寶寶住院時甚至一度接到病危通知,幸好最後他挺過來了,真心呼籲大家「小朋友出生後盡早為小朋友做新生兒自費篩檢,這樣子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就比較不會需要承受驚慌和這麼煎熬的過程。」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牛道明主任呼籲每一位新生兒的家長,所有新生兒公費與自費篩檢項目,均經由專家學者反覆討論後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尤其是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兩種罕見疾病,有著必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急迫性。請各位家長務必依照正常程序篩檢,勿存僥倖心態,才不會延誤寶寶的治療,對長期預後造成重大影響。
中山美穗因心肌梗塞昏迷浴缸溺斃 醫師示警:出現「7種症狀」盡速就醫
日本知名女星中山美穗6日傳出猝死消息,震驚各界。據日媒報導,中山美穗死因初判為因熱休克引起的心肌梗塞,導致她昏迷在浴缸內不幸溺斃。有急診醫師指出,民眾若發現自己身體出現「7種症狀」,就有很高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請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健康科醫師則表示,想遠離心肌梗塞,平常就該做好「5種」護心工作。此前,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曾表示,心臟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而「心肌梗塞」則是指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肌受損甚至壞死。當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就會造成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之變化,嚴重時甚至會有昏迷、休克、猝死的可能。戴克穎指出,心肌梗塞前往往有7大症狀:一、胸痛或胸悶:左胸和胸口正中心悶、痛,自覺心臟受到擠壓,有壓迫或燒灼感,且反覆發生。二、呼吸不順暢、會喘:平時走路、上下樓梯都不會感到喘,最近卻開始覺得喘。三、心絞痛,發作時可能有胸痛或在胸部中心會有像重物壓迫及呼吸困難的感覺。四、上腹痛:心肌梗塞導致的上腹痛,很容易與一般腸胃不適混淆,因此容易被輕忽;若是心肌梗塞高危族群者,若有相關症狀更須謹慎。五、冒冷汗。六、頭暈。七、噁心、嘔吐。戴克穎強調,其實民眾若發現自己有心肌梗塞可能也不要太過於驚慌,只要經由專業醫師依據個人詳細病史,並藉由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等檢查,進行早期診斷,提早投藥控制,以及進行心血管繞道手術,就能有效預防悲劇發生。另據《HEHO健康》報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蔡聰聰醫師說明,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一定要平常做好護心工作。想遠離心肌梗塞有以下5大招:一、健康飲食:重油、重鹹、高糖的飲食,除了造成肥胖,也會使血管裡的油脂增加、堆積,害血管壁越來越窄,最後形成血栓。建議民眾平常就要多選擇好油、拒絕攝入反式脂肪,並攝取足夠水分,讓血管保持暢通。二、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透過積極治療來控制病情,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三、規律運動:重訓、有氧運動都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並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進而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但蔡聰聰醫師提醒,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者,或心臟不適者不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循序漸進的運動。四、注意保暖:天冷時,特別是早上剛睡醒,交感神經活動旺盛,血管比平常更容易收縮,出現心肌梗塞機率更大。因此民眾早晨起床別急著起身,因為身體未甦醒,被窩外溫度又比較低,冒然起身可能導致心臟受到刺激、負荷不了。五、戒菸拒菸:蔡聰聰醫師指出,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並且加快動脈硬化,當血管缺乏彈性、血液又難流通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自然會增加。
新婚男度蜜月「運動量過大」2天灌30瓶飲料 嘴冒爛蘋果味緊急住院
飲料不能喝太多,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中國河南有一名26歲男子,度蜜月期間因為運動量大,每天可以喝15瓶飲料,2天就灌了30瓶,結果出現噁心嘔吐症狀,緊急送醫確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根據《民生頻道》報導,男子結婚不久,前陣子去蜜月旅行,期間由於活動力過大,1天就要喝15瓶飲料,「總覺得喝礦泉水不解渴,就冰可樂還行!」從早喝到晚,就算半夜也要來個2瓶。豈料,男子連喝2天後,覺得嘴裡有一股爛蘋果的味道,後來嘴巴開始乾裂,呼吸沒力氣、心跳加速,噁心難受吐了整整一夜,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因為短時間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以及糖分導致的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這次的經驗也讓他學乖,「再也不敢這麼瘋狂喝飲料了,大家也不要學我!」男子再也不敢瘋狂喝飲料了。(圖/翻攝自微博)據悉,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通常發生在體內胰島素不足、導致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時,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脂肪酸代謝後快速累積酮體,導致血液過酸的症狀。只要初期即時適當處理,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延誤治療,仍有可能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心律不整、腦水腫等,最後休克、心肺衰竭死亡,國外統計平均死亡率小於5%。
新莊小巴司機突昏迷!4醫護用餐中衝上前急救 順利搶回1命
28號在新莊福壽街1家知名日料店門口,69歲葉姓司機駕駛一輛沒有載人的小巴,行經福壽街時突然病發昏迷,剛好店內有4名醫護人員在用餐,立刻衝出去急救,目前葉男經過搶救及手術後恢復生命跡象,意識清楚、狀況不錯。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愛新莊我是新莊人》分享,28號晚間8點半左右,小巴司機突然停在福壽街上、日料店的門口,司機疑似心肌梗塞突然昏迷,剛好日料店內有4名醫護人員正在用餐,4人得知後立即衝出店外,對司機進行急救,所幸有恢復生命跡象。原PO見狀直呼「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他們的救人態度跟救人精神真的無私奉獻。」警方表示,葉男經送醫後恢復生命徵象,調閱監視器發現,小巴行進間並無與人車發生碰撞,詳細發病原因還有待醫院檢查後才可得知。隔日,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在臉書粉專上透露,日料店老闆記得熟客樂生療養院徐醫師是醫生,剛好同行的友人分別是來自臺北醫院的加護病房護理師2人、樂生療養院的門診護理師,當下醫師與ICU護理師3人輪流對葉男進行CPR,等消防人員到場送至臺北醫院搶救,葉男病發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併致命性心律不整,搶救3分鐘後恢復心跳,之後送至心導管進行手術。臺北醫院也PO出當晚在現場幫忙急救的ICU的護理師「金魚」,特別去關心這名司機的畫面,「經過昨天環環相扣的搶救與手術,加上鎮靜藥物的使用,司機昏睡一天,今天完全清醒了!意識清楚、狀況很好!」感動直呼:「感謝不分上班下班,救人永遠是心中信仰的醫護人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熱血的每個你。」
蔬菜吃出病3/醫苦勸「這族群」少吃青菜 不聽話恐猝死
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可促進腸道健康與代謝,總被視為健康食物,但這樣的道理卻不適用於腎臟病患,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我都勸他們少吃一點蔬菜!」因為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恐造成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可能因此猝死!一名40歲男子患有腎臟病卻不自知,因為近來容易疲勞、胃口差,所以想趁機調整飲食,謝絕所有澱粉、只喝蔬菜湯,大約2周後他因胸悶、喘而就醫,檢查發現男子下肢浮腫、腎病變、高血鉀,差點就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喪命。「對一般人來說,多吃蔬菜是很好的,但對腎臟病患而言就剛好相反,我常常都要提醒他們不要吃太多蔬菜!」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蔬菜富含的鉀離子必須透過腎臟代謝,這對腎臟病患是很大的負擔,尤其是洗腎患者,每周只有洗腎3次的機會才能代謝掉鉀離子,如果體內攝取過多,就容易造成高血鉀症。「正常人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是3.6~5.0meq/l(毫當量/公升),如果超過標準值,會造成電解質異常,肌肉會無力麻痺、口唇發麻、換氣過度、心律不整,如果升到7 meq/L時,會覺得全身無力、脈搏變慢,如果高到8.0 meq/L時,就有心跳停止、猝死的危險。」顏宗海說。其實不只腎臟病患須當心,許多人腎功能下降但不自知。「因為腎臟病往往要到三、四期才開始有症狀,例如泡泡尿、水腫,但也有人已經重度腎衰竭仍沒有症狀,所以定期檢測很重要。」對腎臟病患來說,燙青菜是安全的食用蔬菜方式,因為鉀離子會溶於水中,不會吃進肚內。(圖/報系資料照)顏宗海提醒,假使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就屬於腎臟病高風險族群,平時應定期追蹤腎功能。如果身體不適,也要提高警覺,立即就醫。顏宗海也表示,燙青菜是比較適合腎臟病患的烹調方式,因為蔬菜中的鉀離子會溶於水中,因此不會過度攝取。除了腎臟病患,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腸躁症患者也要慎選蔬菜種類。「豆類易在腸道發酵,引發脹氣、腹痛;花椰菜、高麗菜含有果聚糖,容易引起腸道不適。」至於一般人,程涵宇建議要注意3大重點,首先是蔬菜清洗,由於蔬菜表面可能附著農藥殘留或細菌,若未徹底清洗,食用後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應用流動水徹底浸泡邊沖洗15分鐘。其次是過度烹煮損失營養,長時間烹調蔬菜,其中的水溶性營養素容易流失,尤其是維生素C和B群。建議避免長時間的加熱,選擇蒸、快炒、輕烹調方式以保留更多營養。第三,要盡量避免吃隔夜蔬菜,因為隔夜菜重複加熱雖然對膳食纖維含量影響不大,但造成維生素C和B群流失,建議蔬菜現煮現吃可以吃進更多的營養。
謎樣症狀2/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 已躺手術台上「才知竟是胃病」
心臟病症狀千變萬化,但最典型的莫過於胸悶、胸痛,多數人一感到胸痛就相當緊張。不過,「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但民眾過於恐懼,以至於會執著地反覆檢查,曾有患者直到進行心導管檢查,才知道胸痛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劉俊廷告訴CTWANT記者。 劉俊廷說,大眾十分恐懼心臟病,一胸痛就擔心,其實胸痛原因相當多,建議先檢視自己的風險值。「例如是年輕人,心臟病風險不高,如果出現胸痛,大約3~4成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因為內臟發炎而引起類似心臟病的症狀,通常運動會舒緩、靜態活動時反而不舒服。」劉俊廷透露,曾有患者胸痛懷疑是心臟病,雖然做了心電圖等檢查都顯示正常,但患者依舊不放心,最後甚至進行心導管檢查,這時才終於說服患者胸痛與心臟無關,檢查其他可能的原因後,確定是胃食道逆流引起胸痛。「但我卻有患者認為自己是胃食道逆流,結果竟是心臟病;也有患者突然牙痛,跑到牙科後連拔了6顆牙,最後才知是心臟病引發的轉移性疼痛。」鄒瑋倫中醫師說,甚至有患者一直為「50肩」所苦,後來也證實原因是心臟病。劉俊廷說,心臟病會出現轉移性疼痛,當胸口不適延伸到左手臂、下巴、肩膀、耳朵、牙齦、頸部等部位,並產生劇痛且痠麻時,極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徵兆。心臟病會產生轉移性疼痛,從牙齒、下巴、肩膀到背部都有可能,有患者拔了6顆牙後才知原因在心臟。(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有些心臟病患者會感到上腹疼痛,這是因為病灶部位比較靠近橫膈膜,所以疼痛感會往下轉移擴散。其他病症從輕微的腹脹、消化不良到噁心及嘔吐都有可能,當然一般人不會去聯想到是心臟出問題,常常是去治療腸胃卻沒找到病灶,後來才發現是心臟問題。如果想確認症狀是否與心臟病有關,劉俊廷建議可循序漸進檢查。「第一,先檢視自身風險,例如是否有三高、吸菸等,如果年輕又沒有危險因子,可做一般心電圖檢查;如果有危險因子、且40歲以上,可進一步做運動心電圖。」劉俊廷認為,運動心電圖的檢查結果很值得參考,若無異常通常就可放心,若有異常,可配戴24小時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接下來依序可做超音波、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檢查、心導管檢查等,從心臟結構到血管都一目瞭然,就能解開心臟病的症狀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