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
」 德國 電動車 歐盟 台積電歐盟加徵中國電動車「反補貼稅5年」 稅率最高達45.3%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從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根據外媒的報導,歐盟委員會的數據指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銷量自2020年佔歐盟市場的3.9%快速增長至2023年9月的25%,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企業壓低了價格,對歐盟產業構成不公平競爭。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宣布,因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友好解決方案,歐盟將自3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關稅,這也代表雙方貿易爭端的升級,主要爭端焦點在於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以及中國向歐盟迅速出口綠色技術的影響。歐盟表示,這些關稅將持續五年,並強調歐盟與中國之間仍會繼續進行協商以尋求解決方案,但前提是必須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針對不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關稅將有所不同,其中比亞迪的產品將被徵收17%的關稅,吉利則為18.8%,上汽集團出口的汽車將面臨高達35.3%的關稅,這些關稅是在現有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的10%基礎上額外加徵,合計一般關稅後,最終關稅將達到45.3%。此外,部分西方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包括福斯和寶馬,也將被徵收20.7%的關稅。而美國特斯拉則獲得7.8%的「單獨計算」稅率。不過歐盟的報復性關稅引發了德國的反對,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主要汽車製造商所在地,德國對此舉表示擔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希爾德加德穆勒指出,徵收關稅對全球自由貿易、繁榮、就業以及歐洲經濟成長都是一大打擊,並增加了引發貿易衝突的風險。穆勒強調,「德國汽車產業也受中國大陸影響,但認為應透過對話來解決與中國之間的挑戰」。
歐盟4國將投票贊成!路透社:有望通過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45%關稅
歐盟將於4日就中國電動車關稅提案進行投票,對此消息人士透露,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都決定支持對中國製進口電動車(EV)徵收高達45%的關稅,這樣的投票意向雖有利於推動此項新的貿易措施,但恐招來北京的報復性關稅。據路透社的報導,正在針對中國製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已向歐盟27個成員國提出最終關稅提案,預計將在4日進行投票。如今,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的支持,對推動此項貿易措施的布魯塞爾來說是一大進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該地區的最大經濟體和主要汽車生產國德國將如何投票,有鑑於德國聯合政府存在意見分歧,德國可能會延續7月的決定,也就是再次投下棄權票。而先前支持徵收關稅的西班牙,在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9月份出訪中國後,便表示歐盟應重新考慮其立場,目前尚不清楚西班牙的投票意向。根據歐盟規則,歐盟執委會可以在未來5年內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除非占歐盟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的合格多數投票反對,而法、希、義、波4國占歐盟總人口約39%。對此,1年前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國家補貼的廉價中國製電動車進口所影響。歐盟執委會則指出,中國製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註冊份額,已從2020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的 27.2%,中國品牌的份額則從1.9%上升至14.1%。而且中國每年需要出口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是歐盟市場規模的2倍。歐盟汽車產業普遍反對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尤其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因為它們有近1/3的銷售額依賴中國市場。尤其北京今年才對歐盟的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進口展開調查,此舉也被視為是針對布魯塞爾向中國製電動車發起調查的報復。如果這項關稅提案通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被迫決定自行吸收關稅,或是提高產品售價,以在國內需求下降之際,彌補進口歐洲市場所新增的數十億美元成本。儘管勞動力和製造成本較高,但關稅提案的通過,將促使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尋求在歐洲投資新工廠。
馬斯克不開心!特斯拉德國廠病假率「高同行3倍」 逼主管家訪惹議
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德國廠在2022年啟用,是特斯拉在歐洲的唯一製造基地。不過近日有德國媒體披露,該廠員工8月份病假率高達17%,是去年德國汽車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據傳工廠主管為此不得不「家訪」請病假的員工,檢查他們是不是真的生病,而此舉引起員工極大不滿。另外,消息傳出後,也引起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震怒,表示會關注此事。外媒指出,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疑似傳出員工涉嫌濫用病假制度問題。根據德國商報報導,2023年德國勞工的平均病假率為6.1% ,而汽車製造業的平均病假率為5.2%。然而在柏林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病假率卻遠高出平均3倍,在8月達到17%。面對員工大量請病假,特斯拉祭出每月出勤率達95%以上可獲1000歐元(約新台幣3.6萬元)的獎勵措施,但成效依然有限。為此,一些特斯拉員工在病期間在家中接受了主管的「家訪」,《商報》稱在接受此類拜訪時,工人們備感憤怒,不僅有人揚言要報警,還有一些工人當著經理的面摔上了門。德國金屬產業工會(IG Metall)的地區負責人德克‧舒爾澤(Dirk Schulze)告訴媒體,這種家訪行為是「荒謬的」。他補充說明,工人們告訴他,特斯拉上下瀰漫著「恐懼文化」,導致員工壓力大到請假,「幾乎所有工廠部門的員工都反映工作量極大。人手不足時,生病的員工會承受壓力,而健康的員工則要承擔額外工作,工作量超載。」在媒體曝光此事後,據傳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已經開始關注此事,他週四晚間在X上對病假率表示:「這聽起來很瘋狂,我會調查。」有不少商業媒體擔憂特斯拉員工可能會因此面臨更嚴格的審查。《商業內幕》指出,今年1月馬斯克就曾在總攬年度計畫時警告特斯拉員工「要為工作量增加做好準備」。他還在電話財報會議上對投資者表示:「我們需要工程師活在生產線上。」一名曾任職於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特斯拉工廠的前工人指出,員工在長達12小時輪班後會累到直接睡在工廠地板上。馬斯克向來對他認為「不夠努力」的員工相當嚴苛,他在2022年接手推特(Twitter,現名X)後不久,他就曾抱怨該公司舊金山總部空置太多,而免費午餐的花費也太高。經過他大幅裁員後,該辦事處現已關閉,而X的總部也被遷移至德州奧斯汀。今年稍早,特斯拉也曾裁員數千人,馬斯克還要求高層解僱表現不佳的員工。
美國通用德國福斯掀裁員潮 外媒:電動車轉型+產能過剩衝擊銷量
全球車廠面對電動車轉型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導致銷量下滑,因此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外媒指出,福斯集團(Volkswagen)預計在歐洲展開大規模裁員行動,估計多達3萬名員工受影響,研發部門將受到衝擊;旗下豪華品牌奧迪(Audi)中國工廠也在裁減人力。此外,美國通用汽車繼今年8月裁減全球軟體和服務部門1,000名員工後,也宣布將解僱美國堪薩斯州工廠1,695人。外媒報導,福斯集團在歐洲預計裁掉多達3萬名員工,雖然集團否認裁員數字,不過根據福斯集團2023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在德國就雇用近30萬名員工,有消息人士指出,「福斯集團必須降低在德國工廠的成本。」估計會從1.3萬名研發人員中,裁掉約4,000至6,000人。不僅歐洲汽車產業處於低谷,福斯集團日前也傳出將關閉中國南京工廠,表示「調整生產基地是正常且必要的商業行為」,並且在中國將採取「階段式」裁員行動,可以看出福斯正努力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除了福斯,美國通用汽車發言人也證實,在美國堪薩斯州Fairfax組裝廠將進行裁員,在今年11月18日起會暫時解聘686名全職員工與250名臨時員工;接著明年1月12日暫時解僱759名全職工人,約1,700人受影響。通用汽車發言人表示,「如同今年5月宣布的,通用將在Fairfax組裝廠投資約3.9億美元,以增加新款雪佛蘭Bolt電動車產量,為了便於安裝全新機器,員工將被暫時解僱,直到2025年中恢復生產為止。」
歐洲對陸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 外媒:歐盟9/25投票
根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彭博社報導,歐盟計畫於9月25日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額反補貼稅——最終關稅一事舉行投票。除非占歐盟總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以特定多數反對,否則從11月開始徵收最終關稅鋪平道路,時間為期5年。目前歐盟對所有進口電動車關稅的一般稅率為10%,歐盟提議對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和比亞迪分別徵收36.3%、19.3%和17%的關稅。據彭博社此前報導,這些稅率預計將略有下調。特斯拉將面臨略低於8%的附加稅率以及基本關稅。中國和歐盟一直在舉行會談,探討關稅的替代方案,但迄今尚未取得成果。對布魯塞爾來說,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以世貿組織規則為基礎,並解決歐盟調查所發現的潛在有害補貼問題。本周,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訪問歐洲,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會面,屆時雙方將繼續討論。而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在11日的訪中行程表示:「事實上,我們需要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不僅是所有歐盟成員國,還有歐盟委員會都應該重新審視。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不需要另一場貿易戰」。德國也一直在推動歐盟委員會尋找關稅的替代方案,因為德國的汽車廠商對這些措施表示擔憂。福斯汽車集團和寶馬集團等德國汽車製造商恐將在歐中貿易爭端中遭受嚴重打擊,它們於2022年共在中國銷售了460萬輛汽車。西班牙是歐盟第二大汽車製造國,正尋求吸引中國投資以發展其電動汽車產業,這也是桑傑士上周訪華的部分原因。
歐洲汽車產業形勢嚴峻!福斯汽車不排除「關閉德國工廠」創立87年來首見
由於能源成本上升、錯誤的廢核政策,以及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削價競爭,德國汽車巨頭「福斯汽車」(Volkswagen,VW)2日表示,他們正在考慮關閉德國的生產基地,為該公司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警訊,也為歐洲汽車產業投下震撼彈。綜合France 24、CNN的報導,總部位於德國狼堡的汽車製造公司「福斯汽車」在2日的聲明中指出,該公司接下來不排除將關閉其本國工廠,而且恐試圖終止與工會自1994年以來簽訂的就業保護協議。福斯汽車在發給員工的說明信件中坦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甚至不能排除關閉汽車生產和零件工廠的可能性。」對此,「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首席執行官布魯姆(Oliver Blume)感嘆:「歐洲汽車產業目前正面臨非常苛刻和嚴峻的挑戰,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艱難,新的競爭對手正在進入歐洲市場,尤其是作為製造基地的德國,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已進一步落後。因此,我們現在必須採取果斷行動,而行動的主要目標則是削減成本。」消息一出,工會和政府官員對該集團在國內市場關閉製造工廠的想法深感震驚,因為這是福斯汽車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舉措。而這家藍籌股公司的警訊,也加劇了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對國內經濟的擔憂。報導補充,根據福斯汽車最新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近68.3萬名員工,其中在德國約有29.5萬名員工。事實上,福斯汽車早在去年年底就開始實施10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措施。然而,福斯與此同時也正在失去其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中國客戶的汽車交付量較2023年同期下降7%。更慘的是,該公司不但在中國市場輸給了比亞迪(BYD)等本土電動車品牌,比亞迪現在還開始搶佔歐洲的市場份額。因此在8月份公佈的慘澹業績顯示利潤下滑後,福斯汽車集團的備忘錄稱,儘管已經宣布了成本節約措施,但「汽車市場和德國經濟的當前發展,還是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而該公司董事會也決定「福斯汽車公司內部品牌必須進行全面重組。」對此,德國最強大的工會之一「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2日則將福斯汽車的問題歸咎於經營不善,並發誓要為保護就業而奮鬥。IG Metall首席談判代表高格(Thorsten Gröger)在聲明中表示:「今天,董事會提出了1項不負責任的計劃,動搖了福斯汽車的根基,並嚴重威脅到工作機會。此種做法不僅短視近利,而且非常危險,它有可能摧毀福斯汽車的核心……我們不會容忍該公司以犧牲員工為代價制定的計劃。」福斯乘用車首席執行官謝弗(Thomas Schäfer)表示,該公司仍然致力於將德國「視為一座業務基地」。他補充,福斯汽車將立即與員工代表進行會談,探討「永續重組品牌」的可能性:「局勢極其緊張,無法透過簡單的成本削減措施就獲得解決。」據悉,隸屬於「福斯集團」(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旗下的汽車品牌奧迪(Audi AG)上個月才宣布,正在考慮關閉其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約有3000名員工。此外,在德國,包括「采埃孚」(ZF Group)、「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GmbH)和「偉博思通」(Webasto SE)在內的眾多汽車供應商已宣布裁員,因為它們無法在電動車新時代,抗衡來自中國品牌日益激烈的競爭。
拇指遭BMW電吸門夾斷 美國男纏訟8年獲賠6千萬
居住在美國紐約、現年68歲的男子波登(Godwin Boateng),在2016年時,他的拇指被BMW轎車的電吸門裝置截斷,後續波登對BMW提出訴訟。在纏訟8年之後,美國聯邦法院判處BMW必須賠償19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000萬元),因為法院陪審團認為,BMW有刻意隱匿多起因為電吸門受傷的案例。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波登於2016年購入這輛BMW,結果才開沒多久,自己就因為電吸門裝置啟動自動關門的關係,直接狠狠截斷了他的右手拇指。而且即便當時波登帶著拇指前往醫院急救,但醫師表示,拇指斷裂的方式實在太過嚴峻,已經無法接回。在受傷之後,由於右手缺少拇指的關係,不僅明顯影響到波登的工程師本業,甚至連他喜歡的網球運動也被迫放棄,同時也因為缺少拇指的關係,波登必須從新學習使用餐具的的方式,他也因為這個缺憾,讓自己養成了將右手藏在口袋的習慣。後續波登對BMW提出訴訟,委任律師柯恩表示,這次的意外已經嚴重了影響到波登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經過8年的時間與數次的手術,波登仍無法回歸到傳統意義上的正常生活。而在審理階段,雖然陪審團認為BMW的電吸門裝置存在缺陷,但是對於BMW聲稱「僅有少數人因為電吸門而受傷」一事感到無法認同,因為早在2016年,BMW在接受德國汽車監管機構調查時,報告中就明確承認全球已經出現44起因為電吸門而受傷的案例。對於BMW隱匿受傷案例一事,陪審團認為BMW的作法有明顯詐欺的行為,更認為其不誠實、不坦率,甚至在後續行為上也沒有保護消費者。而波登也曾向委任律師柯恩表示,他還是很喜歡自己購買的BMW,但是後續對於BMW的強硬態度感到十分震驚。目前美國聯邦法院陪審團已經裁定,BMW要為此賠償波登190萬美元,而BMW的委任律師表示,如有必要的話,後續將會提出上訴。
汽車產業面臨巨變 零件廠博世估2025年前裁員1500人
為適應汽車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技術,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Bosch)周日(10日)表示,計畫到2025年前,在德國的兩個工廠裁員共1500人。但強調,在德國的移動部門到2027年前不會進行強制性裁員。據路透報導,博世發出聲明指出,「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比年初時預估的更大。」與其它公司一樣,公司必須根據訂單狀況、驅動行業(drive sector)的結構變遷,以及未來技術的市場滲透情形,來調整員工人數。博世認為,到2025年底前,有必要對旗下德國費爾巴哈(Feuerbach)和施維貝爾丁根(Schwieberdingen)兩家工廠的驅動部門,共1500名開發、管理和銷售人員做出調整。這兩個工廠皆位於司徒加市(Stuttgart)周邊。報導指出,博世正試圖透過將相關員工轉移到其他部門、提前退休或自願裁員協議來實現上述目標,同時也與勞資委員會協商,就具體細節進行談判。同時證實,公司在2027年底前,不會在其德國行動業務地點進行強制裁員。
德國600億歐元氣候基金預算受挫 傳統汽車轉型+EV發展面臨困境
充電站短缺和補貼減少導致德國電動車發展緩慢。如今該行業正準備迎接另一個潛在的障礙。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規劃在2027年前撥款2120億歐元(約7.2兆新台幣)用於充電站、電池廠和半導體工廠等項目。該國最高法院的一項出人意料的裁決顛覆了財政計劃,並引發了人們對資金是否仍然夠用的懷疑。據外媒報導,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1月15日裁定,政府對2021年預算中用來因應疫情的600億歐元(約2兆新台幣)預算,提撥到氣候基金裡,是違憲且無效的。這將對聯邦政府的氣候和轉型基金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引爆德國預算危機。據了解,這是聯邦憲法法院首次宣布預算違憲且無效,政府原本計劃將用於新冠危機的資金餘額用於其他資助計劃,其中還包括更換舊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暖系統。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德國政府可能需要填補明年預算中高達240億歐元的漏洞。儘管蕭茲表示,德國政府將為歐洲最大經濟體轉型所必需的項目提供資金,但這些延遲為從事電動車項目的公司帶來了不確定性,包括Volvo、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控股公司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子公司Traton計劃在歐洲各地為電動商用車安裝1700個充電器。德國電動車產業已經面臨許多問題,從放棄內燃機汽車的內部拖延、軟體問題,再到早期電池驅動車型的需求低於標準。福斯汽車本周透露,可能會裁減更多員工;此前由於電動車訂單減少,福斯已經取消了輪班制並裁掉臨時工人。多年來有缺陷的能源政策、僵化的官僚機構和生活成本危機削弱了德國作為新投資理想目的地的吸引力,預計今年德國和義大利的經濟成長將是歐元區主要國家中最疲軟的。同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正吸引著渴望生產更多電池和電動車的公司。德國汽車產業倡導團體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發言人表示,政府必須盡快拿出一份計劃,說明它將如何塑造德國的未來,「德國汽車產業的公司以及消費者迫切需要明確、規劃安全和可靠的框架條件」。
輝達黃仁勳現身鴻海科技日 在N7引擎蓋上簽名「這一台漂亮又令人驚豔」
鴻海(2317)科技日今(18日)在南港展覽館2館舉行,一如外界預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自出席,並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共乘Model B登場,為活動揭開序幕。劉揚偉一開始用影片介紹今年的活動,表示鴻海科技日自2020年開始舉辦以來,今年是最精彩的一年,集團也邀請了包括美國晶片大廠輝達及德國汽車零配件大廠ZF Chassis等合作夥伴上台,分享共同的合作規劃與成果。黃仁勳在在鴻海Model C(N7)的引擎蓋上簽名,稱讚這是一台漂亮且令人驚豔的電動車。(圖/方萬民攝)黃仁勳在劉揚偉對談中提到,鴻海在伺服器軟硬體整合技術具有領先地位,他很享受參加鴻海科技日活動。而延續之前在台北國際電腦展,在各家合作夥伴的伺服器產品上面簽名,黃仁勳今天也在鴻海Model C(N7)的引擎蓋上簽名,稱讚這是一台漂亮且令人驚豔的電動車。鴻海科技日除了電動車外,也規劃了半導體展區,展示集團在IC設計和封測、第三代半導體的成果。另外也有車用展區,展示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及其他車用關鍵零配件、智慧座艙,以及人工智慧伺服器等產品方案。
遠離地緣風險 輝能投資法國1800億建電池廠
繼股神巴菲特稱因地緣政治考量,影響到其投資台積電的意願後,路透報導,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枏12日宣布,將在2030年前於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irk)投資52億歐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建超級工廠,且報導中稱,楊宣布這項投資時說:「由於政治議題,董事會不想在那裡(台灣)擴張太多產能;(輝能)不再是一間台灣公司。」法國大力支持 馬克宏親訪敦克爾克廠房但輝能為此緊急澄清並向經濟部長王美花解釋,強調是為了就近服務全球車廠與客戶,才會赴法國布局。路透報導,輝能(ProLogium)高階主管表示,在法國總統馬克宏具有競爭力的電價遊說下,法國擊敗德國、荷蘭等12國競爭對手,贏得輝能在海外建立的首家汽車電池廠。這是輝能在海外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工廠,預計為法國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並為敦克爾克地區提供12000個間接工作職位。據報導,楊思枏表示:「我們希望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同時為敦克爾克廠籌集資金。」輝能正在申請貸款和公開募股來為法國工廠提供資金,並準備從法國政府、敦克爾克地區城市,及可能的歐盟基金中,獲得財政激勵補助;馬克宏昨天親訪輝能於敦克爾克的超級工廠廠址,並正式宣布這項高達52億歐元的投資。輝能科技國際發展執行副總諾曼德(Gilles Normand)不排除未來赴美投資。他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賓士和越南集團Vinfast已經入股,投資法國不僅是為了建立一座海外生產中心,輝能也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建立設施,採購原料和從事研發活動。一度稱不再是台灣公司 改口「不僅僅」是台灣公司輝能是第四家進駐敦克爾克的廠商。諾曼德說,法國正在發展北部的電池生態系統,該地區之前已宣布了3個投資項目,包括中國「遠景科技集團」(Envision Group)在雷諾(Renault)電動車的一個項目,和法國電池初創公司維科(Verkor)的一個工廠等;其他3家工廠加起來提供約5500個就業機會。對於路透的報導,輝能科技昨嚴正澄清稱,有關執行長曾提及輝能將「不再是台灣公司」為媒體誤植,非執行長所言。執行長的訪談原文為:「輝能未來將不僅僅是一家台灣公司,更必須是國際企業。」執行長的言論要表達的是,將台灣生產經驗複製到海外,就近提供全球車廠與客戶。此一堪比「護國神山」等級的巨額投資計畫,也引起經濟部高度關注,王美花特就此事和楊思枏聯繫。王美花說,楊解釋輝能要到歐洲布局,「不僅僅是台灣公司」,而且要布局國際。與「不是台灣公司」差了「僅僅」二字,但意思完全相反。楊思枏並向王美花掛保證,輝能肯定在台灣研發、生產電池是很好的生態系,只是因為有接近客戶的需求,才會赴國際布局。蕭美琴反駁巴菲特 曾銘宗酸你會相信誰另外,駐美大使蕭美琴9日接受《華盛頓時報》專訪時反駁巴菲特,稱「在台經商很安全」;對此,國民黨立院總召曾銘宗表示,區域政治上有危險,巴菲特外號是「投資之神」、「經營之神」,「你們相信巴菲特?還是相信蕭美琴?」蕭美琴出來反駁,只是把議題鬧得更凶,誰會相信蕭美琴?她懂投資嗎?股票投資人最現實、靈敏,蕭美琴是基於政治動機做反駁,相信一般投資人會相信巴菲特。中華民國是2300萬民眾生存的地方,我們寧願相信巴菲特講的不是真的,希望中華民國能和平安全穩定。
自駕車大戰「英特爾」獲勝? 股股黃佳文:晶片廠切入優於傳統車廠
自駕車技術總共分成五階段,馬斯克曾揚言要在2017年達到等級五,但是直到2022年,特斯拉始終販售等級2的駕駛技術,而且要價1.2萬美金,Mobileye宣布2024年希望能到達等級4。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在2017年許多大廠紛紛投資自駕車系統,例如:Intel砸下150億美金買下Mobileye,而福特(F)與Argo AI的技術合作,Nvidia和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這場五年的戰役,今天已看到結局。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旗下自駕技術部門 Mobileye(MBLY),已於今年10月26日IPO上市,首日股價大漲了37.95%,以28.97美元作收,創下230億美元的市值,11月7日股價則來到25.89美元。股股團隊回顧2017年以來的自駕車大戰,市場正在關注由英特爾獲勝?Mobileye主要業務為汽車機器學習的開發商,主要讓汽車在行進中能自動駕駛,這需要強大的機器學期才能辦到,目前台灣也透過艾德斯科技在台販售相關商品。在2017年許多大廠紛紛投資自駕車系統,例如:Intel砸下150億美金買下Mobileye,而福特(F)與Argo AI的技術合作,Nvidia和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這場五年的戰役,今天已看到結局。觀察自駕車市場的大餅,自駕車於2022全年預估產值是150億美金,然而到了2030年將會是214億美金,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3.97%。目前市場最大的是北美地區,發展最快的是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及印度。以自駕車技術五階段來說,等級0:沒有自動駕駛技術,等級1:駕駛輔助,等級2:部分自動駕駛,等級3:條件式的自動駕駛,等級4:高度自動駕駛,等級5:完全自動駕駛。根據Nik Miles(資深電動車專家)表示,市場目前販售的車輛是在等級2(部分自動駕駛)接近等級3(條件式的自動駕駛),雖然技術上已經接近等級5(完全自動駕駛),但是要真正上路可能還要一陣子。馬斯克曾揚言要在2017年達到等級五,但是直到2022年,特斯拉始終販售等級2的駕駛技術,而且要價1.2萬美金,Mobileye宣布2024年希望能到達等級4。股股團隊整理特斯拉、nvidia、Intel、福特等四家企業發展自駕車現況。(圖/股股提供)五年後的今天發生了何事?2017年英特爾(INTC)購買以色列國寶公司Mobileye,5年後的今日,於10月26日正式宣布IPO,雖然當初預計市值達500億美金,後來降至200億美金,不管如何都比當初英特爾併購的金額:153億美金還多,顯示出這是筆成功的交易。然而,福特(F)汽車卻認列27億的虧損,來自於「全自動自駕車專案」,並且解散 Argo AI(與福斯合資的自駕車公司),因為福特(F)必須對股東負責,不能持續在不賺錢的事業上努力。福特財務長勞勒(John Lawler)表示:「我們已經無計可施。就(全自駕車)未來所需的投資規模而言,我們實在很難創造獲利。」,福特Q2為此虧損8.3億美金。而輝達NVIDIA自從2017年與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後,2018年又攜手賓士母公司戴姆勒( Daimler), 打造 1.6 公里只要新台幣 5 元的自駕計程車隊,目前還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將攜手打造用於自動駕駛車、可量產的人工智慧系統,將自動駕駛技術帶入大眾市場,並提供多家車廠發展自駕解決方案。同個起跑線出發的公司,5年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無論是Mobileye上市前後的表現,還是Argo AI倒閉,同屬自動駕駛,兩條道路卻在同一天駛向不同方向,只說明了一個問題:對於市場來說,遠期增長不那麼可信時,近期盈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自駕車系統大部分屬於等級2或者等級3的階段。2018 年及之前,行業內絕大多數的子彈都打向了L4等級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國內外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幾乎都是宣佈要做Robotaxi。但現在Mobileye上市首日的亮眼表現,以及ArgoAI倒閉關停,從側面說明了市場更加務實,L4及以上的等級的自動駕駛變現遙遙無期,近在眼前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才是真的獲利關鍵。再者即使勉強推出產品,也會因為設備太貴,使得消費者卻步,Mobileye曾粗估:目前的Level 4等級計程車都須在車頂安裝光學雷達(Lidar)等多種精密感應器,才能達到Level 4自駕等級,硬體配備成本高達數萬美元。Mobileye認為,自動駕駛感測器成本要降到5,000美元,才能廣泛獲得消費市場採納。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以自動駕駛這項新的領域來看,從晶片切入的公司,似乎都有比較好的發展,而傳統車廠卻屢屢遇到問題!以輝達來說,透過GPU的優勢,發展車用的解決方案NVIDIA DRIVE Pegasus,Intel(INTC)也是透過晶片支援Mobileye,導致結果較好。公司從自身優勢出發切入,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技術上來說,晶片發展比系統還好切入,Mobileye、Intel提供晶片的廠商,都能構提出完整的解決架構,但是車廠想實際應用在路上則是有很大的難度卡在成本與軟體,成本太貴的話消費者不會買單,軟體則是路況多變,機器學習真的能取帶人的判斷力嗎?雖然Robotaxi(自動駕駛等級四)代表著未來,但隨著目前資本收緊以及二級市場投資收益的表現,投資人更加看重一個企業的基本面,也就是企業目前的營收狀況、盈利狀況。
俄烏戰爭滿半年!世界秩序悄聲變動 7組數字顯示歐洲即將迎來「至暗時刻」
距離俄烏戰爭爆發(2月24日)已過去整整半年,這場被形容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地緣政治危機」的戰事,迄今仍未有停火的跡象。如同《華盛頓郵報》所言,「俄烏戰爭已過去半年,世界依然站在刀刃上……」《彭博新聞社》也說:「過去6個月已不可估量地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世界秩序。」這場戰爭除了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損失慘重,也對全球經濟、能源和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其中歐洲更是身處風暴核心,諸如難民危機、能源危機、通膨危機、供應鏈危機、匯率危機、債務危機都將接踵而至,透過《財聯社》彙整的的7組數字,我們得以了解歐洲大陸6個月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又即將迎來怎樣的「至暗時刻」。數字1:665.8萬俄烏衝突爆發前夕,曾有地緣專家估算,未來將會有100萬至50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該國。但如今回看來,這一推估顯然還是過於保守。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的數據顯示,截止17日,已有665.8萬名記錄在案的烏克蘭難民分散在歐洲各地,這還不包括那些返回家園的烏克蘭人。據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稱,在過去半年間多達數百萬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這已成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隨著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各國恐將再度因難民問題而出現「裂痕」。根據知名歐洲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研究所的測算,2022年歐盟妥善安置烏克蘭人至少需要花費430億歐元,約佔歐盟全年計劃總支出的1/4。數字2:1000美元/桶在過去幾週,歐洲電價飆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你知道把當前德國的天價電力賬單轉化為原油,相當於多高的油價嗎?答案是超過1000美元/桶。俄羅斯供應減少,加上冬季逼近,已經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同比增長15倍左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9日宣布,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暫停通過北溪1號管道的天然氣供應。儘管俄氣公司強調,一旦工作完成且裝置沒有技術故障,天然氣輸送就會恢復到3300萬立方米/天(20%的輸氣量),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很多人擔心俄羅斯可能不會按時恢復供應,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通過主要管道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已下降了約75%。數字3:23.2%天價能源的背後,自然也伴隨著失控的通膨危機。23.2%是愛沙尼亞7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也是歐盟27國在當月最高的通膨率。俄烏戰爭打斷了正要從疫情解封中復甦的歐洲經濟,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擔心歐洲經濟將深陷「停滯性通膨」的泥潭。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盟7月份CPI年增率呈現9.8%,而且除了愛沙尼亞之外,歐盟內部更有不少國家的7月通膨率都突破了2位數大關:拉脫維亞為21.3%,捷克為17.3%,波蘭為14.2%,斯洛維尼亞為11.7%,荷蘭為11.6%,希臘為11.3%,西班牙為10.7%等數字4:0.9900通膨飆升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深感荷包縮水。而在外匯市場上,歐元也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值錢。23日,歐元最低下探至0.9900美元。在上個月歐元兌美元匯率時隔20年首度跌破1:1平價後,歐元跌勢顯然仍未止步。俄烏危機的爆發以及衍生而來的歐洲能源危機、債務危機,沉重打擊了市場對歐元匯率的信心。無論歐元貶值在過去對歐洲的出口產業帶來多少利多,如今都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匯率下跌將推升歐元區的進口成本,加劇能源價格飆升的破壞力,更對通膨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全球策略師費勒(Madison Faller)就表示,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反映了歐洲經濟將面臨更大的衰退風險。數字5:0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膨危機也令歐洲央行提前結束了一段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時代!歐洲央行上月宣布將3大關鍵利率上調0.5%,其中存款機制利率更調升至0%,這標誌著歐洲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在去年年底,2022年升息原本並不在歐洲央行的計劃之內。但隨著俄烏衝突正式升級成戰爭,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狂飆,直接促成了成本推動型通膨的增長。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迪克羅澤(FrederikDucrozet)在上個月的歐洲央行決議後曾表示,歐元區經濟正處於危險的境地,尋找平衡經濟衰退和通膨風險的方法對歐洲央行來說似乎是「一個解不開的方程式」。數字6:-24.8%俄烏危機後投資什麼資產,可以承擔最小風險,同時獲利又最高?做空歐股顯然是首選之一。今年2月以來,波蘭華沙WIG20指數已累計下跌了24.8%,而德國、瑞士、義大利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股票指數跌幅也均達到2位數。對此有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機構湧向歐洲,並衝著做空歐洲經濟而來,如同2009年底爆發的歐債危機。這些華爾街對沖基金最常見的策略是,一邊大舉買進歐洲天然氣期貨與電力期貨,一邊大舉沽空歐元與歐洲STOXX 600股票指數,因為他們發現,只要歐洲能源危機與通膨壓力持續升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跟進沽空歐元與歐洲股票指數,為他們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率。數字7:-84.7%歐洲能源和製造業巨頭們顯然也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自俄烏危機爆發以來,德國能源巨頭Uniper的股價已累計下跌了84.7%。近期Uniper財報所顯示的巨額虧損凸顯了能源危機對歐洲工業領域的打擊程度。Uniper上半年淨虧損123億歐元(約新台幣3710億元),主要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該公司被迫以更高的價格從別處購買天然氣。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和鋼鐵製造商無法再承受天天創新高的電力價格,這一歐洲工業的心臟地帶將面臨潛在的「外遷潮」風險。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銀行和金融集團Mirabaud,其股票分析師米勒漢姆(William Milieham)稱,「歐洲化工企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而近期可能實行天然氣配給制的討論嚴重打擊了這些公司的股價。」
【時尚元素情報】NOMOS 由德國歷史尋覓突破設計新元素 Autobahn展現造車王國的工藝之魂
飛機、火車、船隻、汽車,都是人類加速移動速率的交通工具,在飛機還沒有被現代人普及運用的上一個世紀初,內陸運輸網路一直非常仰賴汽車運輸。1932年,前西德首都-波昂市長阿登納,期待打造一條沒有交通號誌的快速道路,加強德國與歐洲的交通貿易,下令動工一條長18公里的無速限車用道路,不僅寫下人類文明的新猷,更奠定德國工業蓬勃發展的基石。 今年適逢NOMOS於格拉蘇蒂創廠175週年,品牌為了慶賀NOMOS在鐘錶發展史的歷史軌跡,特別於近幾年合作密切的德國設計鬼才WernerAisslinger,攜手推出Autobahn極速公路系列-設計師特別配色版,為NOMOS創廠175週年,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為了符合週年紀念,Werner Aisslinger特別調配面盤用色的Autobahn A9、A3 和與A7系列,每一款式限量175只,更加顯現NOMOS Autobahn系列的彌足珍稀。Autobahn體現NOMOS超越經典設計的嶄新之路說起德國式的工藝設計理念,講求直觀與實用創新,設計風格講求純粹簡約主義的NOMOS,整理設計系列,處處體現包浩斯設計靈感的精華;NOMOS自從90年代,重回格拉蘇蒂小鎮,便以大刀闊斧地以匠人精神,轉化成品牌復興的核心與執行力,同時為了呼應高速公路與腕錶的連結性,設計師WernerAisslinger以「動力」為創意與製錶整合的設計核心,表態NOMOS堅持德系風格本位的立業本心,將動力的想像聯想到德國催生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工程創舉,為Autobahn系列,融入舉世讚賞的德國車藝本色。本月NOMOS推出配色十分大膽與特別的Autobahn 自動腕錶,三種新顏色——白橙紅 A3、藍黃 A7 和黑灰色 A9,靈感取自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德國汽車開始驚豔全球的摩登配色。錶款使用DUW 6101獨家自製機芯,搭載三日顯示日期窗,同時歸功於機芯異常纖薄,厚度僅有 3.2 mm。使面盤能夠呈現不同層次的坑型曲線,為錶款寫入更為細膩的佈局設計,面盤八點鐘到四點鐘,品牌以一抹扇形烤漆,象徵人一天的黃金八小時,暗示佩戴者珍惜時間的同時,增益錶款的視覺逸趣。同時錶款使用特製賽車風格不銹鋼鍊帶,體現由經典走向創新的品牌佈局。NOMOS推出全新力作,大大表態摩登情懷與時尚態度與品牌的全面連結。NOMOSALL NEW CLUB SPORT 正式抵台今年歡渡創廠175年的NOMOS,為了帶給品牌愛好者,截然不同的悸動與感動,於本月正式推出CLUB SPORT系列潛水腕錶!有別於過往文青斯文的包浩斯路線,NOMOS推出全新力作,大大表態摩登情懷與時尚態度與品牌的全面連結。於本月在全球統一開賣的NOMOS CLUB SPORT,意謂著品牌進入了一個全新紀元的分野,CLUB SPORT,不僅是位熱愛戶外海洋運動的愛好者打造,更是貼近熱愛夜晚活動的風尚人士。為了讓親水愛好者與都會工作者,可以擁有工作×休閒的全方位使用,品牌特別CLUB SPORT錶徑放大至42mm,給予藍色太陽紋面盤與時刻、小秒盤,能有更適合的配置空間,同時給予佩帶者更舒適的配戴與閱時感受,同時在各種穿搭上,都能絕對般配。擁有300m防水的NOMOS CLUB SPORT,搭載了頗受各界好評的DUW 6101獨家自製機芯,為許愛NOMOS的愛好者,構築起錶款視覺、機能、性能的三項優異配戴體驗。品牌慶賀新款式與新風格的嶄新突破,錶款也有別以往,使用了運動感十足的三片式不鏽鋼錶帶,相信喜歡NOMOS的消費者,一定對於NOMOS運用不鏽鋼錶帶的設計,感到新鮮感十足。NOMOS CLUB SPORT錶款使用的DUW 6101自製機芯,不僅擁有雙向日期快調的創新功能,同時高校雙向上鏈功能,對於生活忙碌的現代人,更是提供更有效的上鍊效率,為了符合NOMOS CLUB SPORT的潛水需求,旋入式錶冠,附有一圈紅色警戒環,有效提醒佩戴者是否完成錶冠旋緊,相信對每一個喜愛潛水錶的消費者,都是極為貼近與突破的工藝思維。
用台積電晶片換BNT疫苗? 前台積電技術經理打上「大問號」:八字沒一撇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日前表示,今年初有人提出「晶片換疫苗」構想,雖然當時台灣並不迫切出此招,但「台積電真要出手,台積電是有威力的」。對此,曾於台積電美國子公司任職技術經理的現任高雄市議員黃紹庭打了個「大問號」,表示德國汽車產業需要的晶片並非台積電主力,且BNT是一間私人公司,德國政府並無法決定要將疫苗賣給誰,「晶片換疫苗」根本連八字都沒一撇。黃紹庭24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近期「拿晶片換疫苗」的輿論時表示,台積電是一間上市公司,任何重大決定都必須透過董事會決定,包括買疫苗一事,但就他看來,從目前台積電透露出的消息,他個人並沒有嗅到任何「拿晶片換疫苗」的消息。黃紹庭補充,雖然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確實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其前幾大客戶如Apple、Qualcomm、Nvidia等都不在歐洲,且德國汽車工業所需的晶片也不是台積電主力。「現在的訊息也沒說德國欠缺晶片」,黃紹庭表示,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今天德國真的在經濟上需要台積電的晶片,但德國BNT並不是國營企業,「德國政府有可能隨隨便便去決定BNT要把疫苗賣給台積電嗎?」黃紹庭說,德國BNT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德國政府也要尊重國際間的商業模式,因此他認為「晶片換疫苗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王之道/晶片換疫苗 搞政治博奕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日前致函台灣政府,籲請「護國神山」台積電提高產量,以支應德國汽車晶片的需求。無獨有偶,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莫瑞(Matt Murray)二月五日將與我經濟部視訊,討論汽車晶片供應問題。老實說,在多年被對岸政治打壓、遭到國際歧視下,台灣憑藉多年努力,竟能靠一己之力,創造出一個局面──供應尖端半導體晶片達全球半數以上,壓制了氣焰甚高的南韓三星集團,也讓廠商們必須仰賴台灣的「臉色」,令國人自豪雀躍不已。巧合的是,全球正在搶奪新冠疫苗,或已陸續施打疫苗,台灣卻對疫苗取得宛如無頭蒼蠅般。於是,台灣經濟研究院建請政府「以晶片換疫苗」,用先進國家急需的車用晶片,換取台灣欠缺的疫苗,豈不是兩全其美?對此,將「防疫政治化」不遺餘力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立刻表示「樂觀其成」;但經濟部長王美花先是保守表示這是產業問題,不同問題不宜一起討論,後來可能感受到壓力,表示已對德國表達需求,希望德國協助取得疫苗。顯然,兩部會間看法並不相同。若從台灣現況來看,台灣能否如願「以晶片換疫苗」,就是第一大問題。其次,即使真能換到疫苗,但中長期是否對台灣有利?只有在兩項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時,才值得我們採取這個策略。首先,試問對歐、美、日等國來說,是攸關性命的疫苗重要,還是晶片重要? 目前疫苗遠不足全球所需,各國都施展全力爭取疫苗。那我們要拿晶片換疫苗,是要向誰換?是找各國疫苗廠,還是政府?原則上,廠商不會理我們,因為他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連應付當前的「需索」都已無力。那麼,可以找政府換嗎?德國請台灣增產車用晶片,可能僅是一種「呼籲」,是否增產還是台廠自行決定的商業行為。至於美國,如果經濟部請得動美國政府協調疫苗廠主管也坐上視訊桌,一起參加二月五日的會議,那便能姑且一試,否則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美國不會認為我們有這個分量和它玩這個「賽局」。貿易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大國可藉由政策干預,壓迫其他經濟體吸收成本來增加福利。就晶片代工而言,台灣不是小型經濟體,乍看之下在國際間有「議價能力」,但對於其他大多數的商品,台灣都是小國,沒有議價能力;一旦在晶片上開了先例,各國未來援引此例對台灣展開「政治貿易」的議價時,台灣有能力應對嗎?身為一個小型經濟體,能否從「政治貿易」上獲利,只要看看「口罩外交」的實質成果,再看看「萊豬換貿易協定」的教訓,答案就很清楚了。千萬別病急亂投醫,把「護國神山」搞成「負國神山」
面試愛膨風!馬斯克問「1個問題」 撂倒履歷騙子
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除了要有絕佳的商業頭腦,也要懂得如何選出真正的人才,常聽說大企業都會有一套獨特的面試標準,也很好奇這些高層如何「精挑細選」,正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指出,對於想要加入特斯拉的求職者,學歷不是他的優先考量,「不需要大學學歷,甚至不需要高中學歷」,他挑選人才注重的是特殊專長,他往往會向面試者提出「1個問題」,就能立刻卸下面試者的真面目,相關研究也顯示,馬斯克使用的方法,能讓70%的騙子破功。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圖/達志/美聯社)據《CNBC》報導,每當在求職的時候,求職者都希望呈現出最具競爭力的一面,讓面試官能認同自己的能力,有時還會刻意撒點小謊、玩弄文字遊戲,不過誠實才事是最上策,馬斯克2014年時,接受德國汽車雜誌《Auto Bild》採訪就指出,他用人不求對方學歷高低,「若有一個人從一流大學畢業,這可能代表他善於完成某些事情,但也不全然是這樣」,他強調寧可找出尋找具有特殊專長的人才。報導指出,馬斯克在面試時,會問面試者1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告訴我你曾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難題,以及你是如何解決的?(Tell me about som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you worked on andhow you solved them.)」。馬斯克在面試時,會問面試者1個問題,分辨對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圖/達志/美聯社)據馬斯克表示,這個問題可以瞬間分辨面試者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能決問題的人,能夠確切告知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他們知道並且可以描述到小細節」,反之,說謊者則無法敘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據《記憶與認知應用研究》雜誌(the Journal of Applied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一項在去年12月所做的研究,發現了幾種在工作面試時判別騙子的方法,剛好驗證了馬斯克的方法。求職教練崔斯勒(Barry Drexler)就表示,求職者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但可以試著把劣勢轉為正面,像是若缺乏某項技能時,可以說明自己對這項技能的理解,並提供自身擁有相似的能力,且願意去學習新技能。對許多企業來說,想在短短的面試中覓得人才並不容易,不過馬斯克卻靠1個問題,就讓履歷造假的說謊者自慚形穢。
台灣救我!全球車用晶片告急 台積電:將優先供應關鍵需求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8日發布聲明指出,台積公司針對車用晶片供給聲明緩解車用晶片供應挑戰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台積公司的當務之急。台積電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既長又複雜,台積公司已與客戶合作確認其關鍵需求,正在加速生產相關車用產品。在台積公司的產能因各領域的需求而滿載的同時,我們正重新調配產能供給以增加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支持。車用晶片大缺貨導致汽車業者減產,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7日邀請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國內晶圓代工廠代表吃便當,廠商同意優先解決車用晶片需求,以降低對汽車產業的影響。美國、日本、德國汽車工業近期因車用晶片缺貨而減產,傳出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王美花、龔明鑫出面邀請台積電副總經理方淑華、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世界先進副總經理劉啟光、聯電總經理簡山傑共進午餐,商討應變方法。王美花27日下午說明已經討論出一個共識、三個方法,盼能降低車用晶片荒對汽車產業的衝擊。三個方法分別為廠商將優化生產線提高產能,多餘的量將提供給車用晶片;將優先解決車用晶片需求,供給率將給予最高;試著與其他客戶協調,若有客戶願意減單或延單,就能將這些產能轉供給給車用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