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關節鏡
」肩膀痠痛半年「突發高燒竟好轉」 醫:這病常見卻少有人知
陳小姐是一位50歲的上班族,肩膀痠痛已經半年,打針吃藥、復健都沒改善。某天晚上睡覺時,無緣無故突然肩膀劇痛難耐,輾轉難眠,吃了止痛消炎藥也沒效,於是前往醫院求助。檢查後發現,右邊肩膀痛到不能摸,手抬不起來,完全沒力,還發高燒39度。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跟發炎指數都飆高,懷疑是化膿性關節炎。趕緊入院打抗生素治療,但很神奇的是,隔天高燒就消退,肩膀也慢慢地不痛。然而,細菌培養卻沒有找到任何細菌,但肩膀不適感卻未緩解,改到骨科門診治療,才發現不是化膿性關節炎,而是鈣化性肌腱炎作怪。最後接受微創關節鏡手術,才恢復正常。鈣化性肌腱炎是一種常見但不廣為人知的疾病,主要影響肩部的肌腱,其原因為肌腱內鈣質晶體沉積所致,導致肌腱發炎和疼痛。主要症狀是肩部疼痛,在抬起手臂或進行某些動作時,疼痛感會更加明顯,如:當肩膀沾黏僵硬,難以完成平時輕鬆完成的動作,如:梳頭、穿衣等。疼痛程度可以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疼痛不等,患處可能出現腫脹和壓痛感,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嚴重時在夜間疼痛加劇,影響睡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章芳源指出,肩部疼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應至骨科門診進行檢查,鈣化性肌腱炎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和發炎,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全身症狀,例如發燒。然而發燒在鈣化性肌腱炎患者中並不常見,根據醫學研究,約有5%至10%的鈣化性肌腱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對於大多數鈣化性肌腱炎患者,保守治療如休息、復健治療、消炎止痛藥等可以有效緩解症狀。然而,當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持續或加重,導致肩膀無力、沾黏僵硬時,可能需手術治療。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可以去除肌腱內的鈣化物,減輕疼痛和恢復肩膀功能。且術後併發症少,廣泛應用於治療鈣化性肌腱炎。手術過程中,醫生會使用關節鏡觀察肌腱內的情況,並通過特殊工具將鈣化物去除,若肌腱破損嚴重,將一併縫合。接受手術後,需要配合復健科進行復健治療,多數患者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症狀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章芳源提醒,復健過程中,請遵從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建議,以確保最佳的恢復。
餐廳老闆常搬重物!肩旋轉肌袖破裂 創新治療恢復往常生活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經營餐廳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最近幾個月右肩有疼痛問題,診所就醫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甚至有疼痛致睡眠中斷的情形,至醫院才診斷為肩旋轉肌袖破裂。旋轉肌具有其重要性 損傷恐引起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新竹臺大分院骨科部醫師謝文統說明,旋轉肌袖破裂症狀為肩膀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度均下降,主要影響為主動(自行抬高)的動作,被動(輔助之下的抬高)的動作較不會受到影響,並通常會有三角肌、頸部疼痛及夜間影響睡眠品質之情形。由於現代生活方式和習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旋轉肌問題,如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絕不能輕忽此問題。專業復健及物理治療 關鍵在於漸進性和耐心謝文統解釋,對於輕微的旋轉肌撕裂傷或微小破裂,專業的復健及物理治療師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可透過詳細的評估和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他們能夠指導病人進行有效的運動和伸展,減輕旋轉肌的緊張感,同時提升其力量和穩定性。但他提醒,復健過程的關鍵在於漸進性和耐心,病人要通過一系列的運動和伸展來強化旋轉肌,同時學習正確的姿勢和身體機械運作方式,並需要病人的主動參與,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復健效果不佳,或者是達到中度亦或是重度的斷裂,則需要通過手術來修復或重建。微創關節鏡旋轉肌修補手術、反式人工肩關節 新創技術造福病友謝文統提到,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關節鏡旋轉肌修補手術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方向,這種技術透過小切口和微小攝像頭,醫生可以進行精確的手術,修復受損的組織,能夠最小程度地侵入病人的身體,減少手術後的疼痛和康復時間。同時,由於微創手術傷口較小,對於組織破壞亦較小,且關節鏡手術伴隨著大量沖水,大幅的降低了感染的機會,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更是福音。另外,反式人工肩關節也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對於嚴重破裂,或者是因年紀大、旋轉肌品質不佳的病人,這種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有效地治療肩部的嚴重損傷或功能障礙。反式人工關節手術通過將損壞的關節組織替換為人工植入物,重建了旋轉肌的正常功能,這種手術可以極大地減少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預防肩關節慢性傷害 保持活動性、不宜反覆拿抬重物謝文統提醒,平時需保持肩膀的活動性,適度做肩部伸展運動,避免同一個姿勢維持過久,不宜反覆拿抬過重之物,造成肩關節慢性傷害。目前有許多創新治療方式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男子軟骨受損疼痛不堪! 接受「自體軟骨修復手術」重拾籃球魂
54歲從事室內裝潢的詹先生,年輕時期就熱愛打籃球,去年5月因長期運動造成膝關節傷害而持續疼痛,不但工作受影響,就連球場都去不了。詹先生尋求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暐錚治療,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1個月可以患肢跺踏地,3個月就恢復日常行走。膝關節軟骨受損3大原因陳暐錚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83.7萬人,較2016年增加近5萬人,其中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約2.5萬人。造成膝關節軟骨受損的原因很多,如年齡增長的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等,若輕微的軟骨受損未能妥善治療,則容易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早期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易察覺,患者可能僅有暫時性的關節痠痛,若未能早期發現,日後可能演變成慢性發炎持續惡化,最終將導致關節四周增生及關節囊肥厚,關節變大,嚴重者可能導致關節無法自由活動,影響行走能力。關節老化運動傷害(過度或使用不當)外傷(半月板磨損、韌帶損傷)自體軟骨修復術 再生醫學新進展陳暐錚指出,膝關節軟骨是保護膝關節的最後一道防線,據有吸震及減少關節摩擦的功能,軟骨若受損便會造成膝關節隱隱作痛或腫脹。考量詹先生年紀輕,有持續工作的需求,且不能毀了年少時的「籃球夢」,於是建議採取恢復期短、傷口小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醫師表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屬於微創手術,只需經由膝關節兩側各一個1至2公分的傷口,分別從患者自體不需受力處取出微量健康軟骨,不需耗時培養,在手術室中以特殊酵素活化切碎後,立刻可以植回受傷部位。植入之軟骨隨著時間,逐漸生長成與人體軟骨相近的「類透明軟骨」,術後可以刺激軟骨生成的復健活動輔助,病人平均術後3至4週可以脫離拐杖行走,半年至1年回診追蹤軟骨生長狀況即可。以詹先生為例,因年輕時的運動傷害以及裝修工作的負擔,讓膝蓋軟骨的傷害加重擴大,不僅須放棄年輕時熱愛的籃球,連工作以及生活都已經受到影響。這樣的膝蓋軟骨傷害以往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只能保守治療緩解症狀,或是最終選擇人工關節置換。新的軟骨再生治療,以目前臨床追蹤患者術後恢復觀察,已追蹤超過10年仍然維持高滿意度。詹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他表示由於長期運動及工作因素,右膝已經進行過3次關節鏡治療,沒想這次在工作時摔了一跤,左膝就連下樓梯都沒有力氣,原本打算更換人工關節,但考量使用年限15年左右恐70歲時需再更換,與醫師討論決定採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後不但可以迅速恢復工作,而且還保住了籃球夢,讓他感到相當開心。4大關節軟骨療法比一比陳暐錚表示,骨髓刺激術是目前最普遍治療膝軟骨的方式,須先將膝軟骨底部的骨頭鑽數個小洞,使其受傷出血,促進纖維軟骨形生成,手術時間短,但缺點是纖維軟骨與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依照個人體質及生活習慣大約可以維持2至5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膝關節損傷治療的最後方式,但置換人工關節的同時,會犧牲原本可能相對正常的組織,例如韌帶,而且可能會影響後膝關節活動力,傷口較大。陳暐錚強調,避免軟骨受損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及正確運動方式,因軟骨沒有神經,所以初期即使軟骨受損也不容易被察覺,可能發現的徵狀有微微痛感以及觸摸不到痛點的深層痠痛感,活動時膝關節摩擦發出喀喀響或是感覺到關節活動不平滑等,建議一但膝關節發生不適,有類似徵狀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確定問題。醫師最後提醒,自體軟骨修復術是微創關節鏡手術,禁忌相對較少,但仍建議術後2周內避免過度負重,最好配戴護具或是使用拐杖分散重量,以免影響到軟骨生長。可以進行抬腿或膝蓋彎曲、伸直訓練,第3、4周左右再開始進行復健,循序漸進的增加練習及踩踏。
運動跌倒「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 微創手術順利治療隔天立即出院
17歲的小蘭是直排輪的好手,每到週末都會跟好友相約一起去公園或溜冰場溜直排輪。然而,卻因為一個不小心和朋友撞在一起,跌倒後左腳膝蓋劇烈疼痛腫了起來。家人帶去看中醫和民俗療法始終未見改善,經朋友介紹到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門診,檢查後發現其左腳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在脛骨處產生撕脫性骨折(Avulsion fracture),立即安排桃園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張世昇主任與大里仁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劉永川醫師共同進行微創關節鏡骨折復位固定及韌帶修補手術。小蘭在手術後馬上開始練習做關節活動的訓練,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在週末的溜冰場上又看到小蘭矯健的身影。前十字韌帶受傷 恐致膝關節提早退化劉永川醫師表示,前十字韌帶受傷可能的症狀有膝蓋疼痛、腫脹、膝蓋不穩定或是腿軟無力。診斷的方式除了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外,X光或電腦斷層也可以看到撕脫性骨折的證據,核磁共振則可以進一步提供韌帶、半月板和關節軟骨是否有因為膝蓋不穩定造成受傷的資訊。一旦傷害產生容易造成膝關節提早退化。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 獲全球醫師引用張世昇主任指出,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根據骨折的程度大小可以選擇開放性或微創關節鏡手術,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使用螺釘、錨釘或是使用縫線縫合並經由隧道鑽孔固定在脛骨上。由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詹益聖醫師研發的「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是使用健保的縫線縫合修補前十字韌帶後再將脛骨上隧道鑽孔固定。這個微創技術適用各種程度的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術後病人恢復快通常隔天即可出院,兩週後再回診拆線觀察傷口。此技術發表在知名的國際期刊Arthroscopy上獲得全球相當多的醫師引用。青少年運動傷害多 這樣做避免不可逆憾事現在台灣的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發生運動傷害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的案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且容易被忽略。「微創關節鏡縫線縫合固定技術」在生長板還未癒合的青少年也適用且不會影響生長;另外,在手術中也可以加上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的注射來幫助骨折韌帶癒合修復。劉永川醫師建議,若有前十字韌帶撕裂性骨折的情況,可以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評估與建議。
肩膀疼痛無力抬不高! 竟是肩膀「旋轉肌」破洞
60歲的廖大哥長期做工,需要使用肩膀扛重物,經常有肩膀疼痛的困擾,大多使用痠痛貼布處理,但這次疼痛已經持續好幾個月,尤其睡覺時側睡壓到會特別痛,之後更發覺肩膀無力抬不高,以為是五十肩造成,於是在診所吃藥、復健,但三個月仍不見改善。到醫院就診並安排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他竟然是肩關節旋轉肌破裂,且破裂處有2公分大,因此立即安排微創關節鏡修補手術,術後隔天出院,三個月來已恢復良好,疼痛及肩膀功能均明顯改善。小心旋轉肌破裂 與五十肩搞混恩主公醫院骨科施胤全醫師表示,肩關節旋轉肌是連結肩胛骨及上臂骨頭的重要構造,主要是能讓我們的上手臂可以舉起超過肩膀自由活動。當旋轉肌破裂時,病人經常會有肩膀疼痛無力、手臂抬不起來,肩膀外展能力受限的狀況,其中疼痛在夜晚時最為強烈,因症狀與五十肩相似,病人經常搞混而延誤治療。最重要是區分肩關節症狀屬於沾黏性的五十肩,還是旋轉肌腱破裂;前者是肩關節囊沾黏發炎導致,在自己或別人協助下都無法將手抬高,但若是旋轉肌破裂,也無法自行將手抬高,要別人協助下才可以,不過仍需要影像學檢查來確認診斷。旋轉肌破裂及時處理 避免換肩關節沾黏性的五十肩 透過保守性治療施胤全醫師指出,沾黏性的五十肩可以透過保守性治療,包括關節注射及復健改善,但若為旋轉肌破裂,尤其屬於大於1~3cm的大破裂,且疼痛與肩功能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時,就建議使用手術做縫合,目前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傷口小恢復快,能較快回歸日常生活。施胤全醫師提醒,旋轉肌破裂早期處理都能有良好的預後,但若未及時處理,會造成破裂惡化,導致肌腱品質下降、脂肪浸潤,甚至會造成晚期的旋轉袖破裂關節病變,導致需置換肩關節。肩關節的疼痛及無力相當常見,常影響病人日常活動及造成夜間睡眠品質不佳。施胤全醫師呼籲50至70歲,是旋轉肌破裂的好發族群,若原本有肩關節骨刺的問題、長時間過肩動作的工作、抽菸、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更容易發生,當疼痛持續2至3週未改善時,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學生太久沒運動 解封後打球骨折案例頻傳
疫情逐漸解封,室內外運動場館跟著開放,學生們終於能重返球場解悶,但經過長時間宅在家居家線上學習,體能、肌力及協調都有所下降,容易導致運動傷害,中醫藥大新竹附設醫近1個月就處理3位學生打籃球,不慎造成骨折的案例。中醫大新竹附醫骨科醫師陳威仁表示,日前有位國一男同學生,打籃球落地膝蓋一扭,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脫性骨折」,有別於一般十字韌帶斷裂,是前十字韌帶的脛骨,也就是小腿骨的一小部分撕扯下來,造成膝蓋腫脹動彈不得。如果採用傳統手術需劃開大傷口,並以金屬鋼釘做固定,後續可能會遇到影響孩子生長板及膝蓋關節內不適等狀況。陳威仁施以微創關節鏡手術縫合韌帶及固定骨頭,不僅傷口小、術後疼痛少,也不會影響到生長板,並且不需要再次接受手術拔除金屬鋼釘。另外,2名國二男生也是打籃球過程時瞬間加速度,造成脛骨粗隆撕脫性骨折,此種傷害為髕骨韌帶將附著的脛骨一小部分撕扯下來,有別於十字韌帶是關節內的構造,可以使用關節鏡手術來處理。陳威仁說,脛骨粗隆撕脫性骨折需使用開放式復位及內固定手術,手術過程要適當避開孩子的生長板來做固定,否則會影響日後身高及小腿骨的歪斜,合併做髕骨肌腱的縫合加強固定。這2名學生術後恢復良好,只要配合後續復健,回復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康復後就可以繼續在球場上奔馳。陳威仁提醒學生注意三點,一是運動前一定要適當的暖身,二為運動當下有任何不舒服或疼痛的狀況,跟平常運動痠痛不太一樣,一定要跟老師或教練反應,立即停止運動。三是如果運動完後,疼痛部位持續超過3天,一定要儘速就醫,接受骨科醫師專業治療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