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國
」 建中108課綱錯了嗎1/源自南韓改良版「學習歷程檔案」 第一屆白老鼠給分「不及格」
108課綱第一屆「白老鼠」今年暑假升大學後,學生及家長團體不約而同拋出「學習歷程」檔案對申請入學無用論、實施成效不彰等議題,這使得全國約20萬高中生及家長在九月開學後有了新煩惱,「學習歷程檔案還要認真準備嗎?」就108課綱及學習歷程等缺失,國教行動聯盟今年七月向教育部陳情呼籲全面檢討,但教育部迄今尚未回應,該聯盟理事長陳鐵虎提醒,「大家還是要好好做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源於108課綱的多元入學管道設計,為打破填鴨教育、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設計四管道入學:特殊選材、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又以申請入學為主,以今年為例,招生名額占分別為1.5%、15%、45%及40%。其中,選擇申請入學的學生,以學測成績為第一階段,學習歷程成果及面試為第二階段。有別於舊課綱指考時期,學生要在高三下一口氣完成備審資料,108課綱改為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在高一、高二及高三上依規定將自主及多元學習的過程上傳,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目,每學期上傳到學校,每學年再從中勾選6件自主學習及10件多元學習入中央資料庫,申請入學時,供大學端勾選3件及10件,做為參採選才,占分至少達兩成。此一大變革,在今年學測成績放榜後,隨即引發熱議。建中一名應屆畢業生「擺ㄚ豆腐」進行校園採訪,製成《學霸們與108課綱的命運糾葛,來聽聽第一屆白老鼠揭開粉飾太平的真相》影片,受訪者語多委屈,「若學測沒考好,學習歷程做得再好也白做」「高一或高二就要決定升學方向,太難了」「如果中途改變興趣」「喜歡彈吉他也行嗎?」「就是作文比賽」。來自中部的李瑞霖、陳惠平及廖宥甯三位高中生,趁學測放榜前空檔,線上問卷調查1,087名高中生,寫成61頁「108課綱觀察報告」向教育部提出訴求,包括要求將學習歷程作為認識學生,而不是升學參採標準,以免淪於「軍備競賽」,並正視城鄉差距的存在。 無論學霸或全台千名學生,都覺得新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減輕學生壓力」。而台灣新推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參考南韓,11年前為要降低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除「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外,還推行「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展現學生多元能力,供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如今甄選入學占逾七成,參採「學生綜合紀錄簿」超過50%。但在南韓社會名校情結下,學生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四年前甚至拍成韓劇《Sky Castle》(南韓三所頂大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簡稱「SKY」),除揭露考生悲歌,也探討有錢南韓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兒女的「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出奇制勝。再者,因紀錄簿須記錄學生出缺勤等,使得南韓學生一天生活從早忙到半夜,壓力並未減輕。韓劇《Sky Castle》透露南韓考生悲歌。(圖/翻攝自 Lạc Sâu Bích臉書)台灣則將「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的學業成績、出缺勤、得獎紀錄、社團活動及「生涯希望」,改版為「學習歷程」,包含「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至於新課綱對第一屆白老鼠入學後有何實質影響?教育部目前尚無明確說法。而國教行動聯盟3月至4月進行全國學生家長大調查,共3887份問卷對108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給了不及格分數。親自訪談多位一線教授的陳鐵虎向CTWANT記者坦言,「除了申請頂大時,學習歷程檔案的差異有影響,其餘學校則大同小異,對入學影響不大」,同時也說:「不少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最多就10分鐘。」因此學生可量力而為。「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發表會。(圖/報系資料照)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羅彥傑則對CTWANT記者表示,因為教育部有要求各校各系訂出申請入學尺規,教授們還是會仔細看學習歷程檔案。」因為是第一屆沒有任何參考,所以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五花八門。「大概1人的資料要審閱10到20分鐘左右吧,不過後面會越看越快,因為慢慢會抓到重點。」他建議,「若學生申請新聞系,但是交的東西跟新聞系沒有關係,都還是會有分數。」
建中樂旗隊參世界行進管樂賽 獲最高級別表演比賽季軍
建中樂旗隊前進荷蘭參加4年一次的2022年世界行進管樂賽(WMC),以4位偉大作曲家的組曲「英雄之心(Heroic hearts)」,在最高級別表演比賽以92.23的高分獲得季軍,這是歷年來第13次獲得前3名的佳績。WMC素有音樂屆奧運之美稱,2021年報名之時,正是台灣疫情嚴峻時刻,眾多的困難在眼前,出國參賽似乎遙不可及,但學生參賽的心堅定不移,一切依計畫持續前進。2022年建中樂旗聯隊詮釋貝多芬、莫札特、威爾第和拉赫曼尼諾夫等4位偉大作曲家的組曲「英雄之心」,時而壯闊激昂,時而柔軟,貫穿全場。比賽前教練團規畫了2周在台灣鐵人般的集訓,7月10日開始,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頂著 37、38度的高溫,從音樂、隊形和合奏一項項自基本動作開始訓練,一周內要背熟70幾張圖形,在高溫燒烤下,學生們的嘴唇燙傷的不在少數,無數次的步伐練習,腳底水泡、扭傷、肌肉拉傷和中暑的更是不勝枚舉。一整場9分多鐘的表演,從設計、練習、修正,到最後的表演,一次次的修正重來,若是不夠熱情,真的不是正常人會想做的事。7月23日在建中校長徐建國正式授旗下,建中樂旗聯隊的每個成員昂首闊步,展現自信的前進荷蘭參賽。經過14小時的飛航,大隊人馬抵達荷蘭,賽前3天抵達,調整時差和適應環境,依然是早8晚7的訓練,充分發揮建中樂旗精神-臻於完美,止於至善。7月29日預賽首戰告捷進入前三最高分組的佳績,這一戰雖然旗開得勝,但聯隊成員依然不敢放鬆,更是加緊腳步,針對預賽不完美之處,一次次不厭其煩的進行調整與修正。決賽時,建中樂旗聯隊更是全力以赴的演出,觀眾時時回以高度熱烈的掌聲,看到聯隊不同的隊型變化和換曲目,更是掌聲不斷。最後建中樂旗聯隊在最高級別表演比賽中,音樂和視覺表現各有突出,整體效果更是以第二名的高分勝出,最終更是以92.23的高分在最高級別比賽中獲得第3名。
新冠病毒加速變異 中國已出現10種Omicron變異株
據《第一財經》報導,自今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Omicron 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17日的不到兩周時間內,中國多地已報告了多達10種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加速進化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7月17日,成都通報,最新一輪疫情基因測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Omicron 型變異株BA.2.12.1,在大陸國內本土疫情數據庫中尚未發現同源序列。BA.2.12.1是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最先發現的,為BA.2變異株分支,但傳播性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為美國主導的流行株,不過後來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國,BA.5已經佔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另外,在甘肅蘭州最新一輪疫情中,監測到了Omicron變異株BA.2.38,該變異株也是BA.2變異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內,BA.2.38佔據了印度約30%的新增病例。中國本土監測到的其他Omicron變異株還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島報告的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報告的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報告的BA.2.2變異株;西安報告的BA.5.2變異株;大連報告的BA.5變異株以及天津報告的BA.2和BA.4變異株;珠海報告的BA.5.1變異株。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所有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都為境外流行的毒株輸入中國的。例如上海首次監測到的BA.5.2.1變異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時發現的,並在歐洲多個國家傳播;BA.2.3變異株也是美國首次發現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發現輸入性的疫情擴散,就要及時撲滅。」按照中國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對入境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內,中國平均每天報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長。然而對於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都尚未發現病毒感染來源。報導稱,在今年3月開始的一輪中國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Omicron BA.2變異株。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Omicron已經進化出更多的變異株,病毒傳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發現的BA.4和BA.5變異株就比BA.2有大約13%至15%的傳播優勢,並且還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有病毒學家介紹稱,雖然這些變異株的名字各異,但都屬於Omicron,從病毒結構來看差別不大,病毒傳播過程中,平均每個月大約出現2個左右的氨基酸位點變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應也差不多。儘管從目前真實世界報告的數據來看,無論是BA.2.12.1、還是BA.2.38或者BA.5變異株,都顯示它們並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這些變異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會導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也可能會加速新的變異。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佈的最新數據,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況下,接種兩劑mRNA疫苗對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指出,「數據顯示,從病毒感染細胞的情況來看,Omicron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複製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和進化,這可能會導致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下降,已經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徐建國認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異的幾率也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一些變異株的抗原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表示,「所以我們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切切不能大意,應該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
Omicron疑似宿主是「它」 陸公衛學者曝未來提防動物傳人
繼新冠病毒變異毒株Alpha、Beta、Gama、Delta之後,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和傳染能力更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橫行西方國家在多國掀起了幾乎垂直式的新增病例大潮,並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防疫格局隨之改變。大陸公衛學者發表論文稱,Omicron宿主疑似為老鼠,未來要防動物傳人。澎湃新聞報導,Omicron的起源仍然是個謎。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建國院士團隊和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孫亞民教授團隊在權威專業期刊《生物安全與生物安保雜誌》(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ARS-CoV-2奧密克戎變體的起源和進化分析(Origi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的研究論文。該團隊發現,Omicron不是從Delta進化而來,而是形成了單系群譜,與Gama變體系姐妹群,但分支更長。且種種跡象表明,Omicron可能在非人類的物種中悄然進化和演變。對此,研究團隊通過對鼠適應性毒株和Omicron突變譜的對比後發現,Omicron病毒株或起源於老鼠,在鼠宿主中進化後重新回傳給人類。新冠肺炎流行2年多,人類已疲於防疫。如果真的存在「動物傳人」,無疑是雪上加霜。而這一研究結果,或將有助於預測和防止未來危險變體的上升。孫亞民教授表示,動物強大的繁衍能力很適應病毒的進化,通過跟人類的接觸,病毒來回「溢出」,會進一步加劇新冠病毒的多樣性和難以預測性。未來,我們要防止人傳人、物傳人,更要防動物傳人。孫亞民表示,近日香港疑似出現全球首宗寵物倉鼠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個案,很不常見。當病毒潛伏於和人親近的寵物身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Omicron出現後,動態清零的壓力超過以往。動物傳人,對下一階段的防疫政策和手段,發起重大挑戰。對於進口物品和動物,要做好檢驗檢疫。針對大陸境內爆發過Omicron的地區,要做好疫區內的環境監測和動物檢疫,特別是會與人密切相關的動物監測,加強對未知原因的非輸入性病例的溯源及研究。
校園BNT第二劑今天開打 2成建中學生「學測後再接種」
面對Omicron極高的感染率,各國專家紛紛呼籲民眾盡快接種第二、三劑疫苗,校園BNT第二劑也於今日開打,由台北市、台中市、宜蘭縣搶先開跑。今日開打的華岡藝校接種率高達92%,但同屬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則不同,目前的調查顯示70%願意施打,20%決定學測後自行意願登記,10%則不願意接種。由於建國中學屬於男校,根據美國及以色列研究,高中年齡的男性在施打後,有百萬分之69至150機率出現心肌炎,相較於女性增加10倍,因此台大兒童醫院心臟團隊、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聯合醫院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為建中、成功高中、大安高工與南港高工4所男生較多的學校,在施打疫苗前及施打後次日進行心電圖檢查,達到早期偵測轉診治療的目的。建中校長徐建國說明,建中將於22日施打第二劑,24日進行心電圖後測,27日通知學生結果,有需要進一步至醫院檢查的學生會再優先通知。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視察時表示,目前這個計畫中有些學校也有女生,約佔5%,若有需要可以再加碼。副市長蔡炳坤指出,北市14萬多的高中生,經意願調查後約8成學生會在校內接種,6%於校外接種,9%不接種,5%尚未回收意願調查。而接受心電圖檢查的4所學校則是72%同意接種;至於經費方面,均由基金會及台大團隊募資提供,北市負責行政作業,而隔板及器材版運等費用則由教育局補助。
建中紅樓認同卡上市吸睛 校友王道銀駱錦明、水彩畫家楊恩生聯手催生
建中紅樓躍為信用卡圖騰。由身為建中校友的王道銀行榮譽董事長駱錦明極力推動,和建國中學合推這一張「建中認同卡」,邀請亦為建中校友、知名水彩畫家楊恩生教授操刀兩幅畫作設計。每一筆消費的0.2%將捐贈建中校務發展基金,做為建中智慧校園4.0計畫,藉此吸引十三萬建中校友的支持。王道銀行榮譽董事長駱錦明強調,「能夠結合金融服務回饋母校,對我而言意義非凡」。認同卡的卡面由水彩畫家楊恩生教授的兩幅畫作「建中紅樓」與「建中精神」為設計,刻畫出師生校友與家長對建中的記憶與認同。建國中學徐建國校長則表示,十分感謝校友會的發想,教師會以及家長會的支持,也是建中推動智慧校園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