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
」 張弘 流感 疫情 耳鼻喉科 車禍流感疫情疑升溫? 專業醫「一個夜診」揪出「3快篩陽」
目前流感與新冠肺炎正在國內肆虐,疾管署甚至在10月份開始力推新冠、流感疫苗的施打計畫。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發文表示,自己在一個3個小時的夜診內,直接驗出3名流感陽性的患者,其中2人是A型流感,1人是B型流感。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他在14日的夜診3小時內,驗出了3名流感陽性患者,其中2名為A型流感,1名為B型流感。這些患者的症狀包括高燒、全身酸痛、倦怠以及咳嗽,比一般感冒的症狀更加嚴重,張弘醫師也在第一時間給予克流感藥物進行治療。張弘醫師解釋,上週的流感病例數量相對較少,平均一天只驗出一到兩位流感陽性,但14日的夜診就驗出了3位,顯示疫情可能擴大,需要進一步密切觀察。張弘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出入公共場所時務必戴好口罩並勤洗手,若出現高燒、酸痛等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就醫,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據了解,疾管署在10月份大力推行新冠、流感的疫苗接種,新冠JN.1疫苗和流感疫苗從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為3,843家合約院所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以便民眾識別:藍色旗幟代表同時提供兩種疫苗,紫色僅提供流感疫苗,綠色則僅提供新冠疫苗。為方便民眾接種,11月起全聯和大潤發等賣場也將設立接種站。
天氣轉涼「2症狀突暴增」挑戰醫療量能 醫示警:今年很反常
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這一兩年延燒的疫情新冠、流感於今年7至8月轉淡,但近日天氣轉涼,觀察到上呼吸道患者增加,挑戰診所醫療量能,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主要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張弘呼籲,得流感就像生了一場重病,即使過關了還可能有久咳、精神不濟的後遺症,建議「流感疫苗打起來,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張弘於近日在臉書粉專「張弘耳鼻喉科醫師」發文指出,這一兩年延燒的疫情新冠、流感於今年7至8月轉淡,但最近天氣轉涼觀察到上呼吸道患者增加,挑戰診所醫療量能,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主要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都趕快給予克流感藥物,皆得到明顯改善,克流感藥物用到快斷貨。張弘表示,自己常跟患者比喻得流感就像生了一場重病,即使過關了還可能有久咳、精神不濟的後遺症,今年是反常的一年,流感於夏季5至6月仍流行,到了7至8月轉淡後,10月又開始增加疫情會不會又上去,還需密切觀察。對此,他建議「流感疫苗打起來,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
天氣轉涼!A流、上呼吸道患者暴增 醫揭「2主要症狀」:今年很反常
近一周天氣明顯開始轉涼,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最近上呼吸道患者增加,也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患者,主要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趕緊給予克流感藥物,皆得到明顯改善,但藥物也用到快斷貨,「今年是反常的一年!流感於夏季5~6月仍流行,7~8月轉淡後,10月又開始增加,疫情會不會又上去,需密切觀察」。張弘10日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1、2年延燒的新冠肺炎及流感疫情,在今年7、8月轉淡,隨著天氣轉涼後,他觀察到上呼吸道患者增加,挑戰診所醫療量能,診所也驗到多位A型流感陽性的患者,主要症狀多為高燒、全身痠痛,服用克流感藥物後,都得到明顯改善,但同時藥物也用到快斷貨。張弘說,他和患者比喻,得流感就像生了一場重病,即使過關,還有可能久咳、精神不濟的後遺症。對此,他強調,今年是反常的一年,流感於夏季5~6月仍流行,7~8月轉淡後,10月又開始增加,「疫情會不會又上去,需密切觀察」。對此,張弘建議,民眾應趕緊施打流感疫苗,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配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幾天前曾透露,他接診一位5歲女童,連續4天高燒39至40度,且出現站立、行走困難的不尋常狀況,家人被驗出A型流感陽性而求診。張弘指出,此時可能要考量是否為「流感病毒併發『橫紋肌溶解症』」,若不及早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腎臟受損,所幸患者經過後續檢查、治療,順利化解危機。另外,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到,今年新冠、流感疫情,原本預估落在11月底到12月初,但東北季風報到、氣溫轉涼,不排除呼吸道疫情可能至11月初上升,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盡速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可同時「左流右新」一起接種,獲得雙重保護。
新冠單週暴增623例!醫示警「KP.2傳染力不容小覷」 口罩銷量增2成
疾病管制署18日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醫師示警,KP.2的傳染力不容小覷。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JN.1占比分別為60%及54%,為國內主流株,惟近期占比緩降;另KP.2的占比則略升,分別為13%及27%;KP.3占比則持平,分別為9%及5%,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臉書發文提醒,KP.2的傳染力不容小覷,就自己的經驗,近日發燒、痠痛的患者快篩約有2分之1都確診,另一半為流感或其他病毒,且有一部分「天選之人」直到這波才感染,「上週六看到兩位,分別是80歲、59歲女性。新冠雖已輕症化,但大多仍相當不適,部分引發嗅覺異常、久咳、長新冠等」。《三立新聞網》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口罩的銷量也跟著提高,中衛行銷經理周令怡透露,口罩在後疫情時代幾乎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不少家庭平時就會備貨,近期疫情影響下,口罩銷量雖不像過往翻倍成長,但也增加了1、2成,而目前口罩供貨穩定、通路也多,所以不會像先前爆發搶購潮。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疫情升溫!醫示警「變異株KP.2傳更快」 恐釀新一波高峰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有發現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新冠為何變多?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張弘指出,根據統計,KP2傳播力約為JN1的1.2倍,在美國占新冠感染比例從3月的1.4%,到5月快速上升至28%,「是否會在這段夏季引發新一波高峰,需格外注意及防範」,因此張弘建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現發燒、酸痛症狀,可先執行新冠快篩後就醫,高風險者就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降低重症風險。事實上,疾管署公告國內上週(6/4至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至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國1員林路段5車連環撞 賓士男見駕駛受困「下車救人」遭追撞慘死
國道1號北向213K員林路段今(24日)凌晨發生1起連環車禍,5輛車撞成一團,其中3車起火燃燒,造成3人受傷,分別送往衛福部彰化醫院及員林基督教醫院急救,無奈仍有2人傷重不治。據悉,死亡的楊姓駕駛及薛姓男子當時為了協助另名呂姓駕駛脫困,下車後遭後方聯結車撞飛,不幸身亡。彰化縣消防局凌晨2時54分接獲通報,指國道1號北向213K員林路段發生重大車禍,立即派出19名消防人員、6輛消防車、3輛救護車趕赴救援。警消抵達現場時,發現共有5輛車捲入事故,造成3人受傷,分別送往衛福部彰化醫院及員林基督教醫院救治;其中2名駕駛搶救後宣告不治,另名傷者則意識不清。國道1號北向213K員林路段今(24日)凌晨發生1起連環車禍,5輛車撞成一團。(圖/翻攝畫面)警方初步調查,事故發生當下,先是2部大貨車與2輛自小客車在外側車道及路肩發生連環追撞,其中54歲的楊姓大貨車駕駛、34歲薛姓賓士車駕駛下車查看情況,發現駕駛白車的呂姓男子受困車內,2人趕緊協助對方脫困;未料1名陳姓男子駕駛的聯結車疑似未注意路況,突然從後方追撞,將3人直接撞飛。國道第三公路警察大隊交通組組長張弘杰表示,事故已在上午6時10分排除,詳細肇因將由警方進一步釐清。警方呼籲,用路人行駛高速公路時要注意車前情況,養足精神後再上路,切勿疲勞駕駛或酒後開車,若在國道遭遇事故,應立即開啟危險警告燈,車輛停妥後關掉引擎,所有人員儘速撤至護欄外或車道外之安全處所,全程應注意後方來車動態,以免造成2次事故。
國1北向213K處驚見5車連環撞 2駕駛下車查看遭聯結車撞飛身亡
國道1號北向213K員林路段,24日凌晨發生一起驚悚的連環5車撞,事故中2名駕駛不幸傷重不治,造成3輛車瞬間起火燃燒,情況相當嚴重,事故起因是由2部大貨車,與2部自小客車發生追撞引起,詳細的事故原因仍有待調查釐清。消防員成功滅火後,客車燃燒僅剩骨架。(圖/翻攝畫面)彰化縣消防局在凌晨2時54分接獲報後,立即派出19名消防人員、6輛消防車、3輛救護車趕往現場進行救援,事故現場共有5台車受到影響,造成3名傷者,分別送往衛部彰及員基,其中2名駕駛送往醫院搶救後,仍不治身亡,另1名傷者則意識不清。初步了解,事故發生時,2部大貨車與2部自小客車,在外側車道及路肩發生連環追撞,當時,其中1名54歲楊姓大貨車駕駛,及34歲薛姓自小客車駕駛下車查看情況,卻遭到另1輛聯結車的再次追撞,導致3輛車瞬間起火燃燒,警消趕到現場後,立即將2名駕駛送醫搶救,最終因傷重宣告不治。國道第三公路警察大隊交通組組長張弘杰表示,車禍現場已在上午6時10分排除,事故的肇因將由警方進一步釐清。警方呼籲,用路人行駛高速公路時要注意車前情況,養足精神後再上路,切勿疲勞駕駛或酒後開車,若在國道遭遇事故,應立即開啟危險警告燈,車輛停妥後關掉引擎,所有人員儘速撤至護欄外或車道外之安全處所,全程應注意後方來車動態,以免造成2次事故。
醫憶「1天狂拉30次」疑食物中毒 臥床、吊點滴2週才挺過
台北市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日前爆發疑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分享,自己先前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經驗,當時某次外食後,半夜突然狂拉肚子,即便服用3、4種止瀉藥,1天仍腹瀉超過30次,因此臥床快2週,最後是靠吊點滴及抗生素才慢慢撐過去。「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事件愈演愈烈,張弘醫師近日在粉專發文表示,自己也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的經驗,當時嚴重到要暫停隔日門診,如今仍心有餘悸。張弘醫師進一步提醒,一般腸胃炎以諾羅病毒最常見,也就是「病毒性腸胃炎」,其傳染力強,症狀以嘔吐、腹瀉為主,通常病程約2至3天;若是細菌感染或毒素,症狀會更加嚴重,引起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此外,北市衛生局也呼籲,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的衛生狀況,食材需充分煮熟,盡量避免生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4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於第一時間通報,並集中至醫院就醫,以利醫師判別是否為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通報衛生單位調查,並協助採樣。
年後一堆「天選之人」確診新冠!醫揭5病徵:不適症狀長達2周以上
春節7天連假才剛結束,學生們也陸續開學返回校園,加上即將迎來元宵燈會等人潮聚集活動,疾管署預估新冠、流感疫情會有一波小幅升溫的趨勢。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示警,近期有不少「天選之人」相繼確診,且不適症狀長達2周以上,呼籲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醫師張弘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年節聚餐、口罩解封,導致病毒更加快速傳播,更有不少求診病患首次感染新冠肺炎,「門診當中不少『天選之人』新冠確診!」張弘指出,近期感染新冠肺炎的求診病患普遍相當不適,包含高燒、痠痛、喉嚨痛、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甚至誘發鼻竇炎、支氣管炎、嗅覺異常、氣喘等併發症,病徵長達1至2周以上。張弘提醒,新冠疫情一直都在從未消失,建議民眾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仍需戴口罩並落實勤洗手,若出現發燒症狀應先居家快篩後,再前往醫院就診,做好防疫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而年後這幾天的疫情持續升溫,醫療量能也備受挑戰,不過何時趨緩仍待觀察。此外,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也指出,最近求診病患仍以呼吸道疾病、腸胃炎占大宗,而心血管疾病、肺部發炎、呼吸衰竭等患者也有攀升趨勢,急重症病患入住加護病房人數也明顯增多。
深不見底候診畫面曝光 醫示警「3大病毒」齊發:半數發燒
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求診患者將近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有發燒,普遍相當不適,希望可以趕快趨緩。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表示,早上送女兒上學前,女兒對他說「昨天晚上沒有看到爸爸欸,你好辛苦喔」,聽到這個已融化,感謝上天給我他貼心的女兒,瞬間忘記加班看診的辛苦。張弘提到,最近新冠、流感、腺病毒都很多,求診患者將近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有發燒,普遍相當不適,不時還有腸病毒、腸胃炎攪局,希望可以趕快趨緩。深不見底的候診畫面。(圖/翻攝自臉書/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話鋒一轉,張弘開始說起爸爸經,「好奇女兒這些話去哪學,實在太強,兩句就把爸爸給融化了,翻翻舊照片,發現小孩偷長大,每個月都在變化,要更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還是女兒貼心」、「張醫師再怎麼辛苦,女兒已撒嬌心都融化了,女兒好可愛喔」、「帥醫生辛苦了」。有網友笑說,「小棉襖只有這時候才會溫暖,等她長大就會漏風了。」對此,張弘回,「拜託不要。」
流感就診人次10年同期第3高!病人確診驚「我打疫苗了」 醫生揭真相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許多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不少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張弘29日在臉書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發文,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不少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許多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因為即便接種了流感疫苗,並不代表能完全免疫。雖然打了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但接種疫苗還是有很多好處。醫師說明,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平均可降低40至60%的感染率,同時可降低感染流感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打了流感疫苗,不代表就免疫喔!(新冠疫苗也是)所以出入人多公共場所,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特別是高風險患者!」疾管署表示,今年第4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3年同期,且為10年同期第3高。目前處高原期,須持續觀察寒流後疫情變化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指出,截至29日止,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6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2.3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3.1%,尚未達目標值(55.0%)。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1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新冠確診越來越多!天選之人也中標 疾管署:下周預計達最高峰
寒流陸續報到,若沒確實做好保暖,許多毛病都會找上門。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期除了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加外,驗出新冠確診者也越來越多,其中還不乏天選之人中標!對此,疾管署則表示,受寒流影響下周預計疫情將達最高峰。張弘於近日在臉書專頁「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發文指出,最近天氣好冷,走出門就像走進冰箱,也笑說大概只有手術、看診時不冷,因為會一直動來動去。另外,近日也看到新聞,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加,因此張弘也呼籲民眾出門記得做好保暖!至於門診方面,張弘表示疫情依舊,且驗出新冠確診者還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天選之人於這波中標,但能撐到現在不容易了,目前觀察以輕症居多,吃藥追蹤都康復了,但要注意的是高風險患者還是要提高警覺避免感染。疾管署於27日表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仍呈上升且處流行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且受寒流影響下周預計疫情將達最高峰,為保護個人健康並減輕醫療負荷,請民眾踴躍接種新冠XBB疫苗。
男童1個月「得了2次流感」⋯全身痠痛、狂發燒 醫曝原因
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一名10歲幼童在一個月得了2次流感,所幸經過治療後已漸漸康復。他提醒,出入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在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表示,一名10歲幼童有高燒、全身痠痛症狀,幼童媽媽提到,孩子2周前在其他診所快篩,結果為A型流感陽性,服用克流感藥物後症狀緩解、康復,怎料到又突然高燒、痠痛。張弘透露,幫幼童進行檢查,發現其A型流感快篩呈現陽性,因此再開一次克流感及症狀治療用藥,經過治療,幼童漸漸康復。至於怎麼會一個月內得兩次A型流感?張弘推測,A型流感目前主要有兩個流行的亞型H1N1、H3N2,幼童運氣不好,各得了一次,還好都在第一時間給予克流感藥物。張弘提到,據觀察,近期流感、新冠患者仍持續增加,普遍症狀相當不適,包含高燒、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甚至引發氣喘發作、呼吸困難,因此出入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高風險患者更需要留意。
全台跨年人山人海 醫驚曝:連假後應會有一波
近期天氣變涼,病毒也開始變活躍,而許多人在12月31日跨年,迎接2024年,全台跨年場都人山人海。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說,「連假後應該會有一波。」醫師表示,連假完應該還有一波。圖為北捷人潮。(圖/報系資料照)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發文,和家人去住溫泉飯店跨年,「其實今天突然身體超不舒服,好像被病人傳染感冒,應該是休假前爆看病人真的太累了,希望可以開診前趕快恢復健康。」此文一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底下留言「要多保重身體!連假後應該會有一波。」顏俊宇回,「好害怕。」疾病管制署26日公布國內上週(12/19-12/25)新增32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12/12-12/18)新增259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9%未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32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上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全球COVID-19陽性率處高點,多地區處陽性率高點或回升,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病例數亦呈上升趨勢,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疾管署呼籲,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求診病患爆量 醫示警「這病毒」明顯增加:發燒恐長達一周
近來天氣變化大,是感冒、流感的好發時期。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流感、新冠患者仍多,腺病毒明顯增加,而腺病毒的症狀包括發高燒且反覆時間長、眼結膜泛紅以及腸胃不適等,發燒可能長達一周。張弘在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表示,隨著天氣轉冷,求診患者有增無減,常超過診所負荷量,即使提早止掛,還要加班1-2小時才看得完病人。而他觀察到,流感、新冠患者仍多,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不見蹤跡,腺病毒則明顯增加。張弘表示,腺病毒的症狀包括發高燒且反覆時間長、眼結膜泛紅以及腸胃不適,理學檢察可能發現,扁桃腺發炎且分泌物多;腺病毒無特效藥,以症狀治療為主,發燒可能長達一周。張弘也提到,門診驗出一名病患A型、B型流感快篩皆陽性,這有2種可能,第一是快篩試劑有問題,第二確實同時感染A型、B型流感;回顧2016年的醫學研究,在流感患者中,約有1.6%是同時感染A、B流,不過屬於少見的情況,值得關注的是,此情況並不會增加重症風險。
感冒人變多診所排隊 生病一週未好…醫曝竟是這「2病」
秋冬氣溫變涼,許多病毒也開始傾巢而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第一個冬天,除了很多人得黴漿菌,流感、新冠也有增加的趨勢,「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醫師張弘在臉書說,「去年這個時候,是新冠視訊診療的高峰,確診者隔離在家,患者還是很多,今年是解封後的第一個冬天,患者都到診所來了,提早看診、晚下診已成日常。」張弘表示,最近的病患除了得黴漿菌,還有流感和新冠,「克流感持續發放,開立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療效皆不錯,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強調,「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必要時用內視鏡檢查,更能精準診斷及治療」健保署指出,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因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若因個體免疫不佳、致病原毒性較強或鼻竇解剖結構不利復原,即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煙、灰塵或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只要容易引起鼻黏膜的纖毛清潔功能受損,或鼻粘膜腫脹及鼻竇開口阻塞,造成鼻竇黏液的滯留,就會讓病原有機會在鼻竇中生長繁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扁桃腺炎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而其他病毒也會導致扁桃腺炎,會有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如果幼童無法精準說明,可以從流口水、拒絕進食來判斷。
38歲男左耳悶確診鼻咽癌 醫曝4危險因子
一名38歲男性自述因左耳耳悶一周,遲遲未改善前往就醫,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檢查後發現對方「中耳積水」,且近期並沒有游泳或潛水情況,由於在此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並不尋常,安排對方做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續竟診斷出鼻咽癌第2期,須接受化療。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病例,指出一位38歲男性主訴左耳耳悶一周,曾求診治療未改善,經他檢查發現是中耳積水,進一步詢問,發現病人並無游泳或潛水,也無抽菸或鼻咽癌家族病史,由於這個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不尋常」,後續安排鼻咽內視鏡檢查切片化驗後,沒想到驚見鼻咽部左側有明顯腫瘤,甚至已經大到阻塞耳咽管開口,確診鼻咽癌,須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根據台灣癌登資料庫,每年約有超過1500位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已經偏末期。張弘進一步提醒,鼻咽癌好發於亞洲人,和基因遺傳、鼻咽病毒感染、飲食(尤其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香腸臘肉)及抽菸有關。張弘表示,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括,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鼻涕倒流、鼻音增加。另外,耳部症狀部分,據研究統計,約有30%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合併中耳積水,因此成年人有中耳積水時,須考慮鼻咽癌可能性;腦神經學症狀部分,約有8%至12%的病人因為鼻咽癌侵犯腦神經(最常見為第6對腦神經受侵犯,導致複視),而出現腦神經學症狀。醫師提醒,成年人出現單側耳悶持續未改善時,建議盡快找專科醫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於個人臉書分享自身觸碰案例。(圖/擷取自臉書耳鼻喉科張弘醫師)
老翁吃肉串誤吞竹籤「整根貫穿」 醫曝大出血風險:窒息喪命
吃東西一定要專心,並且細嚼慢嚥,以免食物卡住。日前有一名60歲男子吃肉串太快,不小心把竹籤吞下去,整根插進喉嚨,一整個貫穿後咽壁及下咽部,如果再深一點,恐怕會造成大出血,嚴重還可能致命,情況十分危急。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專頁發文透露,從業多年處理過各種喉部異物,遇過半夜誤吞假牙,各種魚刺、骨頭、蝦頭等,近期有一名60歲老翁就診,因為吃肉串吃太快,不小心把竹籤吞下去,結果竹籤貫穿後咽壁及下咽部,讓他大吃驚。張弘醫師提醒,後咽壁兩側為頸動、靜脈,若刺進去太深,會有大出血的風險,移除過程也要很小心,因此一旦大出血,可能會阻塞呼吸道而導致窒息。好在,後續安排老翁至手術室,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特殊器具移除,避免大出血及阻塞呼吸道的風險。張弘醫師說明,研究統計喉部異物,預後不好的危險因子有3個,分別是異物大小超過3公分、異物卡太久以及骨頭形式的異物,若卡在食道,建議24小時內移除,以避免潰瘍,甚至穿孔而有生命危險。假如誤吞異物,覺得呼吸困難的話,可以用力咳嗽以排除異物;若覺得喉部異物感、疼痛,千萬別嘗試民俗療法,包括吞飯、喝醋等,以免異物卡在食道或傷口擴大、感染,最好的辦法是前往配備鼻咽喉內視鏡的耳鼻喉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處理。
以為只是小感冒鼻塞一週 內視鏡一看竟發現「倒生性乳突瘤」
一名40歲男子日前因鼻塞一週而求診,原以為只是感冒,鼻腔也無明顯腫脹化膿症狀,但經鼻咽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是長出了腫瘤。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提醒,如果是持續性的鼻塞、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或嗅覺異常,可能不只是簡單的過敏症狀,仍建議儘早就醫檢查狀況。張弘醫師於臉書粉專分享了一個案例,表示該男子的腫瘤是從鼻腔的下鼻甲長出,也由於是早期發現,後續便接受了鼻內視鏡手術切除,化驗結果為「倒生性乳突瘤」(inverted papilloma)。張弘醫師透過鼻咽內視鏡發現了患者下鼻甲的腫瘤。(圖/翻攝自張弘個人網站)他介紹道,「倒生性乳突瘤」經研究指出約有40%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相關,而這個名詞於1854年被提出,好發於鼻腔及鼻竇,發生率為每年10萬分之1,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其臨床症狀可能為鼻塞、流鼻水、嗅覺異常、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等等,約有4至23%的患者是為無症狀,並於偶然間發現。張弘醫師提到,倒生性乳突瘤雖為良性腫瘤,但會侵蝕骨頭,更有約7%會合併惡性腫瘤鱗狀上皮癌,因此還是建議及早手術將其完整切除並化驗。另外,由於倒生性乳突瘤的復發機率有0至50%,手術後仍應持續門診進行內視鏡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