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一
」 台經院 張建一 經濟 GDP 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批新財劃法 張建一:「反而造成很多不合理」縣市不公平
《財政收支劃分法》三讀通過,中央政府預計減少3753億元,相當於中央政府預算的28%。台經院長張建一今(25)日表示,財劃法倉促修法,未考慮地方實際需求以及具有外部利益的政策執行情況,過去有不合理之處,但是現在「反而造成很多不合理」,包括縣市不公平。台經院今日舉行景氣動向記者會,媒體關注財劃法修法影響,張建一回應,財劃法很久沒有修改,因為時空環境不同,過去確實存在不合理之處。修正或調整有兩個原則,第一,必須根據依照地方基本需求為主,而地方也不只是給錢而已,第二是具有外部利益的國家政策。他進一步舉例,中央現在有10顆糖,要分配給10個縣市,不是一縣市一顆糖就好,「但事實上有些小朋友都不想吃糖,有些想要吃2顆糖」,這種分配方式缺乏效率。他表示,就必須要考量到各縣市需求是什麼,而不是本來基礎建設不需要這麼多,但是卻拿到一大筆錢,為了消化預算,反而造成預算不合理使用。另外,張建一認為,如果一個公共建設具有很多的社會外部性或外部利益時,就應該去由中央去統籌,交給地方政府就未必有相同效果,像是長照、育幼、學費補貼,像是治水預算,一條河未必只留過你的縣市,而可能流經許多縣市,那麼如果有地方淹水,那地方要怎麼跨縣市整治、救災,這也應該是由中央政府去整合。他說,《財劃法》要注重地方基本需求,但是現在參考相關指標都不太合理,這會讓真正要花錢縣市用不到錢,但不需要的縣市拿到一堆錢卻不知道怎麼用。張建一強調,部分政策必須要由中央政府去統籌,像是國防、經濟政策,這些部分預算被分散掉,地方也沒有能力去處理,導致各地方受到影響,評估《財劃法》應該修,但按照現在修法更加不合理。
川普2.0來了!台經院示警「這4大政策」急轉彎 台積電恐要付出更多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今(7)日上午舉行「2025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台經院預測,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仍將依賴內需支撐,而淨外需的貢獻有望回升,整體表現內穩外溫,成長速度將略有放緩,全年GDP成長率預估為3.15%。川普勝選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未來台積電不只要設立更多廠房,更會要求把更先進製程搬過去,或是整個供應鏈搬過去,「不只要一顆珍珠,而是要整串珍珠。」台經院指出,2024年台灣經濟受內需穩定及外貿回溫的支持,前三季GDP成長分別達到6.6%、5.1%和4.0%,全年成長率預估將超過4%。其中,民間消費和民間投資成長良好,零售和餐飲業表現穩健。固定資本形成在資通訊產業需求和在地供應鏈投資的帶動下顯著提升。展望2025年,台經院預測,台灣經濟將依賴內需支撐,並隨著全球主要國家降息循環的推動,促進國內民間投資與出口貿易成長。然而,由於2024年基期較高,預計2025年經濟成長速度將略有放緩,全年GDP增速預估為3.15%。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今年第三季起,投資明顯增溫,意味廠商嗅到未來商機開始布局,可以預期明年經濟成長將更全面且平均,不再單靠AI獨撐大樑,傳產將跟上補充不足,且投資、消費均穩建。物價部分,台經院指出,台灣通膨維持緩步回降趨勢,然氣候變遷、缺工問題、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仍存,加上先前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將使得通膨降溫速度有限,預測2025年CPI成長率為1.87%。地緣政治方面,台經院指出,川普重返白宮,或將帶來稅制、綠能、外交及國防政策的重大變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台灣的出口表現與對外貿易布局。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川普2.0團隊跟1.0不同,有先前的執政經驗,未來4年可能不需要像過去這麼依賴團隊,在國會也有多數優勢,過去拜登保持「抗中保台」,川普則是「抗中挺台」,台灣必須隨時注意美國政治的變化,及早提出台灣的應對方案。張建一強調,台灣在全球ICT產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幾年台灣經濟結構有很好的轉變,從「5+2產業創新政策」到「6大核心戰略產業」,再到「5大信賴產業」,包含半導體、軍工、安控等,都在告訴全世界,即使在地緣政治下,台灣在國際供應鏈還是值得信賴。不過,張建一認為,台美關係未來不會有太大變化,過去拜登保持「抗中保台」,川普則是「抗中挺台」,「這個挺是什麼意思,川普講了,台灣要自立自強,所以希望台灣各界團結,除了發展經濟外,也為國家安全努力。」
AI題材領頭今年經濟成長率挑戰3.5% 學者:傳產復甦再等等
主計總處4月30日公布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概估達6.51%,優於預期,可望帶動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升至3.57%。台經院長張建一、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及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均樂觀看待台灣今年景氣,紛紛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達3~3.5%,不過帶領經濟成長的仍是AI產業,傳統產業復甦恐要再等等。張建一於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表示,雖然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等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但在全球80億人口經濟需求支撐下,加上2023年低基期,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超過3%沒有問題,尤其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優於主計總處原預估,若第2、3季表現依主計總處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更可突破3.5%,揮別前2年成長動能低於3%的狀態,重新回到成長軌道。張建一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在動盪中持續成長,目前觀察主要由AI帶動相關產業需求,非AI產業、如傳統產業復甦可能要再等等,待AI應用從B2B擴大至B2C,亦即發展出AI PC、AI手機等,屆時傳產復甦腳步將會加快,促動傳產發展。林啟超也說,在低基期效應及消費動能驅動下,今年首季台灣經濟成長率明顯超乎預期,後3季表現主要將受整體製造業復甦動能牽動,在AI伺服器熱潮、半導體產業出口顯著回溫下,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機會往3.5%以上挑戰。台股昨日收在21803.77點,再寫歷史新高,林啟超觀察,現在半導體市況佳,台積電市值已超越7000億美元,當台積電股價開始往千元靠攏,會帶動其他公司水漲船高,但他也坦言,「有些個股有點反應到2026年、2027年的狀況了。」林啟超表示,台股基本面好,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上修,但後續須關注美國利率政策、中國景氣變化及美國11月總統大選等3大變數帶來的影響,尤其中國過去一年景氣偏弱,對全球經濟也會造成窒礙,在中國近期放寬住房政策下,要觀察景氣回穩力道能否延續,隨美國大選日程接近,市場也愈來愈會反映候選人政策,尤其是關稅議題。符銘財則認為,就前4月數據看,中國今年景氣有穩定跡象,在近期推出與住房市場相關的救市措施下,研判中國下半年經濟成長有一定機會出現更好的表現,對全球經濟也將帶來相當程度的改善。
幫產業做「防火牆」!管制變嚴格 防半導體高階人才西進赴陸
國科會5日公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14奈米以下IC製程入列;專家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避免不經意觸及美國「無遠弗屆」的規範。但由於這次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可能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產生嚇阻作用。產業界方面對此則多說不影響,台積電尚未表示意見,國內成熟製程大廠聯電說一切依法遵照辦理,力積電指公司並無14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營運不受影響。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現在「世道不同了」,台美都一致將重大技術的保護拉到國家層次,廠商應該及早準備,視之為保護廠商的政策方向。他提醒,一旦政府將國家暨產業防禦地圖畫出來,廠商未來就不能以「不是故意的」作為理由,在台灣若被官方糾舉發現尚有機會辯白;一旦台廠有產品出口到美國、又被美國抓到,將不是賠錢了事,業界主管被判刑責、坐牢才更令人生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解析,14奈米管制應該是參考美國對大陸技術出口管制措施而來,中國受限於美國法令措施等,現在積極朝自主可控技術進展方向發展,最期待與半導體人才技術轉移或合作。不過,由於這次政院公布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多少有嚇阻作用。至於在衛星、太空規格列入關鍵技術部份,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認為,廠商應做好「技術上的分流」,因為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相當先進,且有自主性,台廠有些是和美國合作,有些採國際規格,不一定符合大陸需求。
全球景氣「U型」復甦 台經院:10月製造業續亮黃藍燈
台灣經濟研究院30日發布10月製造業景氣指標,受惠於人工智慧AI等需求帶動、製造業廠商看好未來的比例增加,景氣信號值分數升至11.59分,創近1年半新高,但燈號仍是連續4個月的黃藍燈、顯示景氣仍舊低迷。台經院日前曾下修2023年經濟成長率至1.43%,不過預估2024年成長率可望達3.15%,當時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分析,全球包含台灣,經濟將呈「U型」走勢,且「底部可能久一點」,全面性復甦恐要等到明年上半年,且要看國際需求;要注意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及通膨等變因,可能拉長全球經濟復甦腳步。數據顯示,包括美國、歐元區、中國及日本等地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在收縮,顯示全球製造業仍處低迷階段,所以台灣也受到全球終端需求復甦乏力影響,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指數等指標呈負成長。台經院表示,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全球通膨及升息效應延續,終端需求依舊低迷,筆電、手機、網通等接單續減,但因AI及雲端服務需求增加,帶動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呈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面指標表現。展望未來,美歐10月經濟數據轉弱,中國房地產相關指標持續低迷,影響投資表現,但以國內製造業景氣率先下滑的資通訊產品,目前已出現回溫跡象,加上第四季年終假期消費旺季帶來備貨需求等有利因素下,可望維繫國內製造業生產動能。
陸房市危機連環爆 台經院:與「雷曼事件」完全不能比
中國大陸房地產危機連環爆,恒大、碧桂園、中融信託陸續中槍,外界憂心將引發如2008年雷曼兄弟所引爆的金融海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兩者規模不相同、操作模式不同,加上美中金融環境也不同,與雷曼事件「完全不能比」。台經院昨日發表景氣動向,孫明德表示,雖然有美債被降評、中國大陸房地產債務等問題,但全世界的經濟並未受挫,國際機構包含《經濟學人》、IMF(國際貨幣基金)上調美國經濟預測、至於中國大陸經濟則要採取較多的刺激和寬鬆政策。近期中國爆發房地產危機,恒大、碧桂園等事件甚至被形容為中國版「雷曼時刻」。孫明德表示,兩者無法相比,2008年雷曼資產規模為6000億美元,碧桂園才2000億美元,差距3倍;其次,雷曼事件當時有諸多衍生性商品、大陸則沒有那麼多衍生性商品;且美國的金融市場較開放,中國大陸較為封閉。孫明德表示,恒大、碧桂園老早就出問題,市場有充分時間可以反應,也較可防備,中國政府應有足夠時間及空間出手;但是雷曼兄弟破產發展太快,美國政府也未出手相救,市場來不及反應。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大陸這場房地產風暴,中國政府一定會出手,無法與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至於中國大陸是否會走向日本通縮老路?張建一認為,大陸與日本的經濟體量有差異,時空背景也不相同,目前大陸所遇到颱風、河北災情,現在進行後的災情重建可能拉動內需,加上能不能重振信心,則還要繼續觀察。此外,路透報導,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艾迪耶摩(Wally Adeyemo)24日表示,美國財政部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因房地產市場加劇衰退、消費支出疲軟與信貸成長下滑,中國經濟成長步履蹣跚。「中國經濟疲軟對全球產生影響」,艾迪耶摩尤其擔心依賴中國經濟的國家,包含開發中國家、亞洲與歐洲,「我們可能已為應對由此產生的逆風,做了最好的準備。」艾迪耶摩稱,中國的情況一部分是北京為了應對疫情而做出的政策選擇,所帶來的結果,北京採取嚴格清零政策及封鎖措施,直至今年才解除。
成長率「保3」落空 台經院估:明年要靠內需撐經濟
台經院昨舉辦2023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會中預估台灣今、明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45%、2.91%,宣告明年「保3」恐落空;由於我國外銷訂單、出口數據下滑,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在各國邊境解封、消費人潮回流下,明年內需消費將接棒,成為明年經濟成長表現的重要關鍵;對於明年經濟不保3,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廠商庫存逐步去化,明年下半年將恢復正常,經濟是瞬息萬變,不用太過悲觀。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定調,明年全球經濟基調是「低成長」、「中通膨」,台灣明年出口、投資表現不太可能像今年這麼強勁,但內需消費會有顯著回升。全球主要經濟體為抑制通膨陸續升息,以美國為例,今年以來升息幅度達15碼,對家庭經濟來說是沉重打擊;台經院表示,升息環境讓各國製造業活動明顯放緩,加上俄烏戰事未解、美中科技戰再起等變數,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張建一認為,全球經濟、經貿明年成長放緩,會進一步影響我國進出口與投資,民間消費要接棒來支撐經濟。美國公布最新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7.7%,優於原先預估8.0%,孫明德比喻,高通膨好比人發燒,現在只是從42度降到39度,還是沒退燒;張建一認為,美國聯準會(Fed)仍會按照既定動作持續升息,恐不如市場預估12月升1碼或不升息這麼樂觀;好消息是,隨美CPI滑落,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也下滑,台經院預估,明年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將回落至1.95%。經濟愈不景氣,民眾愈精打細算,昨是網購雙11活動最高峰,各大網站買氣都開出紅盤,民間消費接棒、擺出支撐經濟的態勢明顯;Yahoo奇摩表示,活動自雙11凌晨開跑,短短1小時內,平台湧入流量為平日的2.5倍、銷量增10倍,主要是高單價商品帶動,如抗通膨黃金、iPhobe14銷售奪冠等。momo富邦雙11開跑第1個小時,業績是去年同期年增45%,買氣再飆新高,momo表示,iPhone 14 Pro、高單價吸塵器、化妝品以及健康食品等人氣爆棚。
台經院4因素下調今年GDP增長率至3.81%
我國民間消費表現不如預期,台經院昨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值,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至3.81%,較上次預估值下調0.29個百分點。台經院長張建一示警,景氣處於下行風險,「明年經濟衰退的風險機率非常高」。各主要機構對2022年台灣經濟數據預測。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經院、中經院、中研院等3家經濟研究機構中,儘管台經院對今年GDP預測最樂觀,但也對明年景氣走向表示保守看法。台經院指出,下半年通膨、俄烏戰爭、各國GDP下修及各國央行升息等4項不確定因素,將牽動台灣經濟表現。張建一指出,過去全球經濟不好時,還有美、中輪流支撐,這次可能的狀況是美、歐、中的經濟同時下滑,當世界主要經濟體表現都不好,今年國際貿易量就會下滑,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的表現,美國經濟成長率已從日前預測的4.1%,一路下降至1.7%。經濟前景不明,終端消費縮減,經濟部昨日公布工業生產指數136.04、年增率0.73%,連續維持29個月正成長,但成長幅度持續縮小,排除年節因素後,這為2019年10月後最小增幅。在物價預測方面,俄烏戰爭未停歇,國際能源、糧食價格續處高檔,加上極端氣候日益嚴重,進一步造成農作物歉收,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國內食物價格紛紛反映調漲,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3.13%,加上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呈現貶值,國內廠商進口成本續增,台經院預測今年CPI年增率為2.95%,較上次預測上修0.55個百分點。美國聯準會周四將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由於美國6月通膨9.1%、續創40多年新高,大幅增加升息4碼的可能。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加速升息,並未有效打擊通膨,本周不排除一口氣升息4碼,從1979年石油危機經驗來看,以升息打擊通膨,不僅事倍功半,還會引發停滯性通膨的風險。美國除房貸、車貸外,家庭消費也習慣貸款分期,吳大任指出,當今年累計升息達13碼,無疑排擠其他家庭消費。而美國一年進口金額達3兆美元,台灣資通訊產品就是主力之一;吳大任認為,美國升息對我國出口的衝擊,才正要上演!
3月CPI恐破3% 低物價已回不去了
俄烏戰爭已開打1個多月,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飆漲,加上供應鏈瓶頸未解,全球面臨高通膨壓力;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昨表示,低物價時代回不去了,在高油價的影響下,若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破3%,不要太意外,能源是推升通膨的最主要因素。張建一直言,高物價問題現在有點麻煩,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烏克蘭是小麥、大麥、玉米主要出口國,也是歐洲重要穀倉;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春天是農作物栽種的重要時節,烏克蘭卻有大量勞動人口上戰場、逃亡成難民,穀物栽種時節過了沒辦法彌補,今年糧食價格短期難回跌。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俄烏、疫情、聯準會」這7個字,是影響當前市場最大因素,我國高物價主要是受進口商品影響,部分企業薪資已調漲,能降低民眾對物價上漲的痛苦感。張建一表示,3月油價處於高檔、維持在100美元上下,這個月的CPI可能破3%;高物價「現在有點麻煩」,因為這次不只牽涉需求面,供給面也有影響,更直白的說,未來不確定因素很多,預期台灣未來通膨壓力會比較大。時序進入到今年「第3季」,張建一表示,將是轉換的關鍵,若俄烏戰爭能控制、甚至結束,全球物價壓力可望趨緩。台經院也同步公布2月景氣動向調查,受俄烏戰爭影響,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均呈下滑;台經院指出,2月製造業接單、生產表現衰退,不過,好消息是,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仍維持樂觀。服務業則受到民生消費高峰已過,零售、餐飲業者對2月景氣看法較為保守,加上俄烏開戰、升息預期,影響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至於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同步下滑,主因是不動產業者、營造業者,對於當月景氣看法轉差,未來半年房市景氣看法也轉趨謹慎。
台灣人均GDP 可望2022超越南韓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也是亞洲四小龍第一。依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只要台灣維持現在的成長速度,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不用等到2025年,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他說,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功地改變趨勢,來自四面八方的投資,讓台灣整個都上來,未來幾年經濟發展都不用太擔心。蔡英文總統表示,過去常說「好想贏韓國」,現在就是關鍵時刻。蔡英文強調,執政團隊真的是盡全力在拚,地方首長都很努力招商,中央部會也全力支持,熱線電話24小時不間斷,包括總統都沒有不接電話的特權。副總統賴清德也指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3.11%,今年可望達到6.09%;台灣出口已經16個月正成長,10月份單月出口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國民平均所得也可望在今年突破3萬美元。這都是大家乘風破浪、克服種種困難、辛苦打拚的結果。但他也強調,面對未來的局勢,還是要審慎因應。除疫情帶來的衝擊外,還有兩股力量也不可輕忽,即地緣政治變化與2050碳中和目標。如果國民所得真的上來,張建一希望企業幫員工加薪,刺激消費。因明年疫情狀況好轉的話,消費會是推升經濟最重要的力量,張建一指出,台灣超額儲蓄率超過10%,以GDP為20兆來算,10%也就有2兆元,只要創造1兆元的消費環境就很足夠。國民所得超過3.1萬、3.2萬美元固然好,重要的是民眾這些錢可以買到什麼?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樂業、買得起房、東西不要太貴,張建一說,當經濟好時就可以處理社會結構的問題。不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我國經濟有3大隱憂,近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飛漲、變種病毒爆發及基本工資調漲,讓企業營運充滿不確定性,政府仍應擴大土地租金、稅捐上減免。其次兩岸政治陷入僵局,將會影響到兩岸貨貿與企業投資交流,建議海基、海協恢復互動,促進兩岸一家親;最後是能源問題,政府應加速研議減碳路徑與碳交易制度,及重新檢討耗水費。
今年出口暢旺墊高基期 台經院估2022年GDP成長率4.10%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今(8)日舉辦「2022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院長張建一表示,民眾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明顯,帶動商品需求並進而推升台灣出口表現,因此台經院調高2021年GDP成長率為6.10%;2022年國內科技應用產品及傳產貨品需求依舊暢旺,內需服務業恢復,失業情況獲得改善,加上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振興經濟政策,均有助於帶動內需表現,然受到比較基期偏高影響,台經院預估2022年GDP成長率為4.10%。張建一表示,全球歷經2021年快速反彈,經濟將面臨後疫情時期新一波挑戰,如國際通膨壓力高漲、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美中關係新變局,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等,而這些挑戰也將透過貿易及金融等管道影響台灣經濟,值得預先研判並加以關注。首先,2022年要面對的挑戰來自於全球通膨及其衍生影響。2021年第2季全球物價明顯升溫,美國消費者物價漲幅連續多月上升至5%以上,歐洲也升至3%以上,主要來自於供給面例如房價、原物料價格高漲,以及供給面中斷不順造成的供不應求,台灣許多產業受惠於國際價格上漲,下游廠商積極回補庫存帶動出口表現,但進入2022年,倘若需求無法進一步回升消化庫存,廠商將面對成本上漲壓力,且由於下游需求恢復程度不一,未必能進行適當的價格轉嫁,這將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力及表現。張建一表示,物價上漲不只影響出口,也牽動台灣內部通膨數據,進一步影響為各國央行為因應物價上漲,貨幣政策正常化甚至緊縮都可能加速進行,進而引發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震盪。美歐日中四大央行在2021~2022年期間資產由20兆美元增至30兆,再透過衍生交易將影響外溢至全球金融市場。不過自2021上半年起中日兩國央行寬鬆貨幣腳步先行暫緩,下半年起,美、歐等國央行也開始考慮減少購債,這些舉措在2022年勢將更加明顯,一旦美、歐兩大央行再減少購債,甚至提前由正常化走向升息緊縮,金融市場勢必產生大幅震盪,這將波及台灣雙率走向,也對金融產業產生影響。台經院主任孫明德也表示,自2018年起,美中貿易磨擦持續升溫,雙方對彼此出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也引發全球貿易及台灣出口不同程度的消長變化。不過2021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出美中貿易「再掛鉤」和「持久共存」的可能性,這使得美中貿易戰持續或再擴大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台灣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2年也將著手展開各項籌備工作,美中貿易情勢的變化是否影響台灣加入的進程,也將是未來觀察重點。最後,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對台灣影響?孫明德表示,美國政府在2021年6月提出百日關鍵供應鏈審查報告,內容直指半導體過於依賴亞洲生產,未來將產生經濟安全風險,因此必須協助建立美國本土製造能力。美國要求台灣廠商赴美生產,日本及歐洲也都採取積極措施,吸引台廠建立當地生產基地,2022年疫情後這些舉措勢將加速。孫明德表示,除了科技產業外,傳統產業近年積極在中國以外尋求新的生產基地,不過2021年印度及越南分別爆發疫情,使得供應鏈遷移腳步受到一定影響,2022年這些產業的動作能否持續,抑或視全球政經新局伺機而動,都將影響台灣對當地出口表現,這些都將是全球供應鏈新布局下的觀察重點。
百年大漲潮1/原物料單月連3翻 台積電南科廠也被「追價」
近期建材原物料出現「百年大漲潮」,尤其鋼管報價更是1個月連漲3次,連台積電南科擴廠也被「追價」。本刊調查,不少原物料大盤商已經「皮皮挫」,就怕承包商資金周轉不靈,「一些風險承擔能力小、急於低價搶案的營造廠或建商,恐怕岌岌可危,甚至出現連環爆!」一位建築業者透露。台積電南科18廠擴廠成本在這波原物料漲聲中不斷追加,但公司規模夠大且全球市場需求強勁,因此影響有限。(圖/宋岱融攝)「我們最近運到台積電南科廠的金屬管材,成本漲了3成!」「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變貴了,價格也會反映在客戶端。」面對原物料漲不停,一名管材供應商直言。對此,台積電公關部門表示:「擴廠需求一定會考量到對應成本,但不評論具體細節。」一名台積電員工則私下證實「南科18廠的興建成本,確實有增加」。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圖/王永泰攝)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分析,缺櫃與缺船帶動運價走高、成本轉嫁,大宗物資原物料的價格都蠢蠢欲動,全球鋼品市場需求增溫。台灣經濟研究院也指出,儘管營建業積極投入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的廠務系統整合工程,然而受限於近期鋼筋成本高漲,加上混凝土料源尚未解除供應吃緊情況,營建業者對於未來半年的景氣看法,多半抱持謹慎態度。事實上,許多原物料大盤商正在皮皮挫,擔心全台20,573家營建商與承包商,萬一資金周轉有個閃失,自己也會掃到颱風尾,「承包商對上游有大盤進貨的資金需求,對下游有發包的案子要付錢,一旦周轉不靈,就會爆發倒閉問題。」一家原物料廠商分析。
百年大漲潮4/鋼筋價急跳買在高點 預售建商含淚成本增幅自行吸收
工錢與原物料雙漲的「百年大漲潮」仍持續進行著,未來的營建成本難以預估,讓建商十分頭疼,未來漲幅想要提前反映在現在房價,也要考量消費者接受度。以預售為主的達麗建設執行副總梁景清表示,去年9月以前,鋼筋價格每公噸約14700元,之後忽然急跳,但因公司有採購需求,在每公噸近20000元高點時,買了1000公噸,比原先預估成本多花了500多萬元,「換算樓地板面積,每坪成本多了700元,房子都出售了,多出來的成本也只能自行吸收。」達麗建設董事長謝志長則說,目前原物料上漲的幅度,已部分反映在預售價格上,但還是希望能和上游廠商協商,「原物料在這波漲價前,都已預定先買起來,等價格下來再進場。公司推案量夠大,能達到規模經濟的優勢。」面對原物料價格波動,達麗建設董事長謝志長表示,會盡量以規模優勢大量低價採購,並將部分成本提前反映於售價。(圖/王永泰攝)除了原物料暴漲,謝志長透露,現在成本追加的部分,還有因缺工漲價的工錢,令他開始思考「好地段是否不急著賣?」目前建商除了先把成本增幅灌入售價,也不排除選擇先開工,邊建邊銷售,以便更精準地抓出成本與毛利。對於這一波原物料漲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春江水暖鴨先知,原物料價格蠢動,反映在實體經濟,是對經濟復甦的期待。台灣經濟研究院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幅度為4.3%,較去年的2.98%來得高。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圖/王永泰攝)「錢太多了,理論上黃金與股市應是蹺蹺板(指一升一降),現在黃金跟股市卻是一起漲。」張建一認為,幸好經濟成長的同時,物價卻緩漲,所以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他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將小漲1%。面對原物料百年大漲,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憂心地說:「這種市況不僅壓縮了小建商的生存空間,對買方來說,選擇變少、議價空間小,不利消費市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係蝦咪CPI為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超過3%即為通貨膨脹,因此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參考的重要指標。台灣CPI有395項,分為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療保健、教育娛樂及雜項7類。台灣經濟研究院預估,今年第一季CPI將上漲0.55%。
缺料缺櫃再加疫情警報 他仍喊台灣經濟成長率「坐4望5%」
推動台灣經濟的兩個引擎:出口與內需,1月臨時出現意外,出口廠商的缺料、缺櫃問題惡化,加上部桃醫院新冠病毒感染擴大,近期至農曆年節的大型活動全面取消或延期,周一(25日)公布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更新暨元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與周三(27日)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的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結果,估測將反映即時情況,適時給政府在政策對應上參考。台灣經濟研究院是國內外各單位最早喊出「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破4%」的預估值,實際參與台經院院內GDP模型暨推估團隊的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近日依然樂觀看待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一再公開表示,2021年有機會「坐4%望5%」。針對全球疫情未曾真正平息,拜登總統上任亦未明確解除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張建一指出,即使全球確診人數達到1億人口,還有70億的人口要生活,2021年主流趨勢就是「全球經貿恢復正成長」,亞洲經濟的復甦且較歐美樂觀,台灣正居於景氣向好的核心,製造業出口必然持續暢旺。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台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反映的是整體內需動能,調查的六項分項指標:家庭經濟狀況、投資股市時機,物價水準、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財,每一項也都會突顯內需的某一部分。中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新冠疫情本土感染擴散最先影響到的必定是內需!「餐廳聚會和尾牙訂單取消、大型活動取消是第一波影響」,吳大任指出,CCI上個月(2020年12月)指數下滑至70.9點,主要來自「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則重跌13.55點至111.65點,一則是政府打炒房效應,另一方面耐久財還包括汽車、大型家電等購買金額較大的消費,後續很難一再做出樂觀消費。此外,此次將公布的1月CCI指數,吳大任指出,是在1/19~22期間進行全國電訪調查,這段期間的本土確診案例密集出現,民眾難免心生謹慎,加上台股大盤萬六的飆高令人暈眩,估計整體CCI若能在悲觀區間持穩,已算是大幸。
新產業聚落興起 張健一:政策引導台商聯手地方有助區域均衡發展
近年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的興起,產業供應鏈洗牌,加上疫情影響與政府積極招商之下,推動台灣產業結構與分布快速轉變,促成南台灣產業群聚勃發,不過工業用地供需卻是北、中部吃緊,南部卻供過於求,而新生活聚落型態興起,則將掀起一波區域發展的流變。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有合宜的產業政策引導,可促成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地方就業與發展,且產品與技術若嵌入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將更強化經濟成長的動能。近年隨著台商回台投資的趨勢,張建一認為政府若能趁此透過政策引導,協助關鍵技術的回台企業與地方產業聚落合作生產,將可望刺激地方經濟興起,促進在地就業。不過,目前台灣正面臨工業用地供需失衡的問題,工業用地供需卻是北、中部吃緊,張建一認為,南部有許多閒置土地,若能適時以勞動力或租稅政策引導產業南移,將有助於平衡區域發展。此外張建一更指出政府積極推動南台灣發展計畫,內政部已初步選擇22個重點發展產業聚落,且研議透過《新市鎮開發條例》條款,祭出當年度最高20%的投抵優惠,且針對房屋稅、地價稅5年內減免約20%至100%,以吸引投資。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助理教授閻永祺指出,完善的工業園區規劃,以及效率的關鍵產業引資,有助於產業群聚更加落實,帶動地方就業與發展,竹科與南科即是成功的案例。近年在美中貿易戰引發產業鏈重組影響下,催生中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工業園區的興起,在台南更引進台積電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廠商進駐,有機會引領南台灣發展開啟新局。不過,產業園區主要還是達到產業發展目標的工具,不是單純複製成功模式就能達到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仍需搭配地方的產業特性一併考量,閻永祺指出,地方的人力質量將是關鍵的基礎,在普遍面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廠商必須善用智慧化轉型製程,地方城市則是該朝向建構自己的城市品牌,打造宜居的環境。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陳志宏表示,台灣現正處於新一代產業勃發的契機,產業的區域分布改變與新環境產生,將催生新都市興起,應該藉此機會重新思考,該如何善用環境並且納入使用者,用雙向循環的方式來打造宜產宜居並且能永續再生的新都市。陳志宏另以北歐最大都市計畫案、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皇家海港區改建為例,從前期的區域規劃即邀未來使用者共同參與,並且設計「社區販售自產再生能源或自用」的循環經濟模式,設置社區能源再生設施,藉此減輕使用者的居住成本並創造額外效益。
明年成長上看3.83% 蔡英文稱台灣經濟將轉大人
總統蔡英文今(30)日以民進黨主席身份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會中並邀請謝謝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以「台灣經濟情勢的回顧與展望」專題演說;蔡總統說,全球景氣受疫情影響,但台灣仍維持2.54%的經濟成長率,明年更上看3.83%。以下是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轉述,蔡英文主席在中常會後談話全文:今年在全球都不景氣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可以一枝獨秀,非常不容易。我們的經濟、投資、出口都很不錯,內需有振興,股市也創下新高,外商台商對台灣未來三年的經濟成長和發展,都有相當高的信心。台灣經濟的好表現,歸功於防疫做得很不錯,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54%,明年經濟成長率更是上看3.83%,這是國人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我期許這樣的好成績明年可以保持下去,還要表現得更好。我要強調,台灣的經濟有韌性,是因為這幾年,政府在變動的局勢中,抓對了方向。我們在過去的四年為經濟調整好體質,也為疫情後的經濟超前部署,所以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投資潮陸續湧現,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經有超過760家企業投資,總金額達到一兆一千多億元,這代表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台灣經濟「轉大人」已經指日可待。我也要強調,立法院在上周完成美豬美牛的行政命令審查,顯示台灣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有誠意解決貿易困難問題、遵守國際協定的進步國家,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經貿走向世界的決心,未來我們將在確保國內食品安全的基礎上,讓國人同胞安心,也讓國際社會信賴。再過兩天,2020年就要結束,我們在這一年中遭遇了很多挑戰,也把握住很多機會。我在此除了祝福各位新年快樂之外,也期許國人同胞繼續團結,保持信心,行政團隊繼續努力,一起打拚,在2021年為台灣創造更多佳績。
房市也瘋狂 營建業景氣飆九年新高
後疫情大解放,房市要瘋狂了?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包含不動產業和營造業的7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8.43點,月增8.90點,是今年來連續三個月走升,也就是從全球疫情最高峰的4月至今一往直前,景氣衝刺力道十分驚人,7月甚至達到2011年7月以來的新高記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分析,營建業景氣飆新高,除了營造業下半年進入趕工潮,政府公共工程預算消耗,房屋開發案進入動工期,更多是不動產業近期熱絡,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19.3%,大幅增加,來自疫情過後遞延性的回流買盤,建構在部分剛性、長期置產型的需求,反映當月景氣持續好轉的態勢。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也說,「無殼蝸牛期待房價下跌,但就是不跌」,因為房貸利率已處於歷史新低、市場上具豐沛的資金水位,更何況不動產是現階段安全穩健的資產配置選擇,顯然未來半年房市有機會出現價緩升、量擴張的格局。劉佩真表示,台商回流、香港人來台置產也是房市今年第三季以來熱絡的因素之一,房產明顯已成國人投資避險標的首選。預料未來半年房市有機會出現「價緩升、量擴張」的格局,但仍須留意不確定因素壓制房市景氣上升幅度的情況。
和泰汽車並列台積電、鴻海 CRIF中華徵信所多項指標得第一
CRIF中華徵信所今日宣布2020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及舉辦頒獎,台積電連續16年獲利第一名、鴻海連續15年營收第一與30年營收成長率第一,和泰汽車更是唯一連續30年入榜經營績效五百強企業。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分析台灣產業變遷,2015年以來持續面臨紅色供應鏈的追擊,2019年陸美貿易戰更開始威脅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台灣企業在互聯網、5G及AI人工智慧領域,仍然具有國際供應鏈夥伴的良好基礎,陸美貿易戰將會是台灣產業轉型的一大契機。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則認為2020年是台灣再度起飛關鍵起始年。他說,2020年在全球面臨疫情持續延燒、陸美關係惡化、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措施與氣候異常等不確定性因素下,國際大廠紛紛開始重新佈局、尋找下一個供應鏈及研發基地以分散風險。台灣將有機會利用在電子資訊與通訊光電領域全球市占率過半、IMD人才評比亞洲第三名、WEF創新強國全球第四名等優勢,透過積極爭取各國關鍵零組件廠商於台灣生產、與國際合作強化高科技研發實力持續強化供應鏈韌性與關鍵技術,打造台灣成為下個全球高科技研發中心,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8月經濟成長率「會嚇一跳」 台經院張建一語出驚人預告
全球疫情雖然還在延燒,下半年全球經濟活動預估將逐漸重回正軌,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4)日公布2020年國內實質GDP成長率最新估值為1.83%,較4月預測上修0.25個百分點。此項估值是國內各機構至今估測的第二高。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並預告說,主計總處將在8月初公布最新修正值,「結果會讓大家嚇一跳!」提前透露台經院的最新值有其可信度。張建一表示,全球的正面發展有助於需求回溫,上國內半導體廠商設備投資擴增、台商回流效應持續。更重要的是三倍券效應發揮,拉抬民眾外出消費意願,使得原先擔心第三、四季景氣會受到第二波全球疫情的負面衝擊,目前看來是得以緩和。台經院估測三倍券的效果,對GDP的貢獻約0.15~0.2%之間,張建一說,也許可能更高,三倍券衍生出來的產業關聯影響,經濟部會在今年底細算。台經院此次上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主要來源,內需和固定資本是兩大因素。台經院指出,內需方面,因疫情亦衝擊來台觀光旅客、零售與餐飲業表現,2020年上半年零售與餐飲消費表現皆呈衰退。不過受惠於國內疫情控制得當,民眾出外用餐和旅遊意願逐步回升,零售餐飲業營業額年減幅度逐月縮小,加上政府於7月推出多項振興經濟和紓困政策,同時零售通路也趁勢加碼回饋,甚至偕同其他通路進行聯合促銷活動,且因國外疫情未緩,短期內邊境管制難以解除,張建一強調,「可望進一步助長國內下半年消費動能!」,預估2020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0.71%,沒有因為上半年消費疲弱而呈現負值。在固定資本形成方面,台經院分析,儘管疫情蔓延全球,影響部分企業投資意願,不過有鑑於台商回流動能持續,從國發會與八大行庫的台商回流貸款申請金額觀察,台商回流的貸款申請需求不斷,不論是申請或核貸金額均屢創新高。此外,受惠於5G通訊及高效能運算需求持續熱絡,上半年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依舊呈現正成長,加上主要半導體業者上調資本支出計畫,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均有助於資本設備投資成長動能。張建一指出,台積電已宣布增加資本支出10億美元,約台幣300億元,台積電供應鏈及相關廠商都能受惠,下游的資通訊產品出口表現好,台灣經濟成長可以比其他國家好,台經院預估2020年整體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為3.97%,較前次預測時上修1.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成長率為1.87%,較前次預測時上修0.27個百分點。
服務業景氣底部翻轉 製造營建仍下行
新冠肺炎疫情續肆虐全球,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公布4月景氣動向調查結果,製造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雙雙下滑,但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反轉上揚,其中製造業來到81.75點、創2009年2月以來的逾11年新低,但跌幅已明顯縮小。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深信心,強調台灣沒有那麼差,「保一」不是問題。根據台經院對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的調查結果,各行業當月及未來半年景氣看法,經該院的模型試算後,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1.75點,月減0.8點,為2009年2月以來新低,且連續四個月下跌,但跌幅較3月明顯縮小。營建業為84.36點,月減1.43點,也是連續四個月下跌,但跌幅同樣明顯縮減。服務業為82.37點,月增0.4點,結束連續三個月下滑態勢,轉為上揚。張建一表示,觀察各主要國家第一季經濟表現,因疫情肆虐,經濟需求幾近停擺,世界四大經濟體的美國、大陸、歐洲和日本,第一季GDP成長疲弱,其中美國第一季GDP僅成長0.3%,其他經濟體同步衰退,國際預測機構紛紛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但他指出,台灣第一季的表現相對有抵抗力,對未來經濟前景很有信心,儘管第二季數據確實可能不太好,下半年應該會回復不錯的表現,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可以「保一」,甚至比「保一」還要好。台灣下半年經濟前景,可觀察三個動能,張建一指出,首先是經濟部三大投資台灣方案進展,顯示投資熱度仍在,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主力;其次是政府預計7月開始發放「振興券」,可直接刺激內需消費力道,加上安心國旅方案,挹注內需消費的增加。第三則是來自台灣防疫國家隊的好成績,防疫相關產業具充分準備,防疫產品受歐美國家肯定,包括口罩、口罩機台、防護衣、低階呼吸器等,下半年有機會啟動輸出,可抵銷全球需求下滑的衝擊,對經濟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對於振興券新措施,張建一補充,振興券將可發揮加乘效果,刺激下半年零售消費較去年同期增加。他說,有民眾期待直接發現金,但現金與消費券的替代效果大,如果要達到刺激消費,振興券更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