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城
」 種電 光電 樟香綠廊 金城武樹 池上鄉11名書法家親筆揮毫 台東池上「書法路牌」獨步全台
台灣路牌常見使用黑體字型,簡潔有力卻顯生硬,台東縣池上鄉公所獨創「書法路牌」,邀集蕭春生、鄭世華、吳秋娥等11名書法家親筆揮毫,筆墨風格各有千秋,展現藝文米鄉氣息,備受藝術家蔣勳、編舞家林懷民讚譽,堪稱全台最美路牌。池上鄉以稻業立鄉,莊稼日常之餘,鄉公所積極推動藝文深耕,其中以書法風氣最盛。池上車站月台通往驗票口的長廊化身藝廊,兩側懸掛在地居民、書法社友的翰墨作品,步出車站大廳,放眼即見獨樹一格的「書法路牌」,洋溢藝文氣息。前池上鄉長張堯城指出,當年鄉內多處路牌受風災損毀,規畫重新製作之時,揮發巧思結合書法藝術,力邀11名書法家揮毫題字,再交由廠商印製而成,「是專屬池上鄉、獨一無二的字型」。受邀揮筆的書法家吳秋娥表示,身為池上鄉的女兒,能貢獻一己之力妝點鄉容,備感榮幸。有別於其他書法家多選用行書、草書、篆書等,她以隸書揮寫靜修路路牌,字型工整易辨讀,相較黑體更顯生趣。城市美學見微知著,池上鄉路牌設計映現米鄉的藝文底蘊,步履匆匆的旅人也不禁為此駐足。林姓遊客說,第一次見到如此別出心裁的路牌,且每一面字型各異,勾起內心的收藏魂,想要踏遍大街小巷。張堯城也提到,林懷民、蔣勳等藝術家都曾於演講中舉此為例,形容池上鄉將書法具體表現,包含火車驛站變身書法藝廊,路牌也融入書法元素,「農村在不知不覺中體現藝術、文學、翰墨底蘊」。
輕鬆騎乘,徐行縱谷! 「暑假安心遊」自行車促銷遊程搶先體驗!
交通部以自行車環島路網為主幹,串聯鐵路旅遊、地區型自行車道及特色景點等,規劃出全國16條自行車多元路線。其中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縱管處)以「徐行縱谷」自行車旅遊品牌,藉由深度漫旅的特色,結合當地自然、人文、景觀與遊憩資源,推動花東縱谷轄內3條多元自行車路線,於今(29)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展演廳舉辦「2022徐行縱谷自行車旅遊推廣記者會」。交通部觀光局主任秘書林佩君出席記者會時特別提到,觀光局為持續活絡觀光內需市場,協助觀光產業業者穩健度過疫情挑戰,將自7月15日起推動悠遊國旅新一波振興措施,希望與業者做好接待準備外。對於縱管處推出「徐行縱谷」自行車新品牌遊程,包含「太魯閣峽谷單車X洄瀾漫波」、「森林療育X走入黑熊國」、「稻米文化X池上田園風光」,讓旅客以自行車騎訪太魯閣峽谷欣賞山海美景;以療育及自然生態跟著布農族人走入有熊國度瓦拉米步道;或是騎乘在成片稻浪中,走訪關山、池上小鎮,均非常適合疫後旅遊,林佩君表示在看完影片後,自己都想到花東旅遊,也歡迎大家一起參與。「2022徐行縱谷自行車旅遊推廣記者會」,以深度漫旅推動國內觀光旅遊。行政院東部聯合辦公室執行長洪宗楷也表示,花東觀光資源豐富,北從太魯閣,南至臺東,都有精彩的旅遊內涵,值得大家一遊再遊。臺東縣池上鄉長張堯城則邀請民眾,一定要來參加徐行縱谷遊程,並搭配台東的熱氣球,來到花東就像出國,歡迎大家到訪。記者會現場也特別邀請曾經參與徐行縱谷品牌踩線活動的3位旅遊達人,包含花蓮在地達人「野旅行」吳東峻,知名旅遊達人及意見領袖「工頭堅」,以及Line旅遊合作的部落客「蓉海小伊亞・牽手旅行露營趣」前來分享旅途的騎行體驗,現場另有花蓮縣政府觀光行銷科科長柯博皙、花蓮縣觀光協會總幹事吳采勳、花蓮縣民宿協會理事長葉陳錦、花蓮縣安通溫泉觀光協會理事長連祥淵、花蓮市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玲玲及臺東縣休閒旅遊協會理事長涂林園等貴賓蒞臨參與。同時也於現場展示遊程中所使用的「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簡稱電輔車),透過人力為主、電力為輔的騎乘方式,讓旅途可以騎得更遠、更輕鬆。縱管處規劃結合當地自然、人文、景觀與遊憩,推動轄內3條多元自行車路線。郭振陵處長表示,111年6月30日起3條自行車旅遊產品將會正式於趣吧旅行社上架銷售,同時提供首波的促銷活動給搶先體驗的民眾,第1波「暑假安心遊」促銷活動期間為111年6月30日至7月31日止,將提供4人同行,團費折扣1,000元的優惠,限量290組,額滿為止。自由行的旅客則可參加「玩騎認證」活動,玩騎花東縱谷任一條多元自行車路線軌跡,就有機會至指定地點兌換限量好禮!縱管處期許未來能透過自行車徐行的速度,以及自行車/電輔車的輔助,讓旅客更輕鬆、更深度的走訪,並看見花東縱谷豐富的人文風景。更多資訊:徐行縱谷自行車旅遊主題頁https://www.tripbaa.com/theme/hualien-riding/縱管處官網https://www.erv-nsa.gov.tw/
搶救台東美景5/保證不會破壞得天獨厚風光 池上鄉長:取消種電計畫
蔡英文政府極力推動能源轉型下,池上鄉公所配合「種電」政策,預計在50多公頃國有地裝設太陽能板,換取發電回饋補助鄉里,此舉卻惹來在地居民強烈反彈;池上鄉長張堯城今(21)日表示,公所已取消種電計畫,但還是會朝農地活化前進,可能會以推動高端農業或推廣旱作等為發展方向。張堯城說,台20甲線「樟香綠廊」的兩側國有農地都是石礫地也沒有水源,將近荒廢4、50年。當初是為活化農地才提出種電計畫。他強調,既然農委會已明確表達不同意變更地目,公所因此也取消種電計畫,但還是會活化農地,發展方向將改朝推高端農業或推廣旱作。另外,池上鄉公所解釋,公所計畫利用樟香綠廊兩旁約70公頃閒置國有農地,距離伯朗大道、天堂路及金城武樹至少有4公里遠,絕不會破壞池上得天獨厚的稻田美景;且農委會對農地種電的政策變嚴格,公所已決定暫擱計畫。
搶救台東美景1/池上樟香綠廊走味 鄉民抗光電搶救金城武樹
台東縣池上鄉四季如畫,猶如世外桃源。然而,在蔡英文政府極力推動能源轉型下,池上鄉公所配合「種電」政策,預計在50多公頃國有地裝設太陽能板,換取發電回饋補助鄉里,此舉卻惹來在地居民強烈反彈。從台北搭乘普悠瑪號進入花東縱谷,來到位處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台東縣池上鄉,舉目盡是綠油油的稻浪。多數旅人在此腳踩自行車,第一站就到全國知名地標「金城武樹」巡禮,周遭廣達175公頃的稻田,完全沒有電線桿,連鋼琴王子陳冠宇、雲門舞集都曾在這片稻海中演出,自然景觀結合藝文演出驚豔國際,詩人蔣勳也盛讚:「在池上好富有,因為一個健康的生活才是美的。」花東縱谷裡的池上鄉稻浪風景獨樹一格,鋼琴王子陳冠宇、雲門舞集都曾在此處演出。(圖/報系資料照)自「金城武樹」騎往不遠處的台20甲線,這段不到6公里的「樟香綠廊」連接南橫公路,近年由交通部塑造成國內旅遊祕境,但現在兩側卻掛滿布條,「光電滾出池上」、「電來了人沒了」和「池上人不要太陽能板」布條,像是為這處仙境最卑微的抗議。從小在池上鄉長大、發起「搶救池上」行動的鄉民許宴國指出,交通部長林佳龍曾宣稱把樟香綠廊結合伯朗大道和金城武樹成為觀光動線,池上鄉公所卻盯上這條樟香綠廊。去年3月間,鄉長張堯城聲稱,樟香綠廊兩旁超過70公頃的閒置國有農地,是荒廢近30年的石礫地,他正透過台東縣府向中央爭取變更地目,未來規劃轉作光電廠。池上當地居民擔憂,一但光電廠商進駐、農田全面種電,引以為傲的金城武樹也將「破相」。(圖/趙世勳攝)當時台東縣府也贊同種電,並向經濟部能源局和農政單位協調解套方法。對此,許宴國憤恨地反駁,樟香綠廊旁的農地,絕不是張堯城口中的荒廢地,「過去長期租給農民養黃牛,上百頭黃牛的壯觀景象,為茂密綠廊增色不少。鄉長開發光電廠,或許想當作他兩年後轉戰縣議員的政績,但太陽能板一『種』下去,最怕激起連鎖反應,若觀光環境被破壞,未來遊客還願意來池上嗎?為了避免池上被『滅村』,我一介鄉民更要掛起白布條抗議。」
搶救台東美景2/種電年領40萬補助老農動心 池上美景恐守不住
池上在地居民和學者都憂心,鄉公所預設的種電基地錯落於台20甲線「樟香綠廊」兩側,原與知名的「伯朗大道」、「金城武樹」形成自行車觀光動線,一旦太陽能板「入侵」,池上鄉這席「綠毯」美景將宛如嵌入反光玻璃,未來地貌勢必「破相」,十分違和。前池上鄉民代表會副主席、立委劉櫂豪辦公室主任林金樺說,其實鄉民當初不知道鄉公所要「搞」光電,這項計畫之所以曝光,源自池上火車站後方一塊私有地,原本翠綠的稻田消失,出現工寮,還有工人進出整地,與周遭美景形成強烈對比,鄉民在網路社群議論紛紛,後來才知道地主有意引進太陽能板,更進一步察覺張堯城早就動了樟香綠廊旁國有地的主意。當地民眾發現池上火車站後方一塊私有地已經開始整地要種電,對比周邊景緻相當煞風景,更加憂心光電廠對當地的破壞。(圖/讀者提供)林金樺進一步強調,雖然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但太陽能板要進駐池上鄉前,必須先跟鄉民溝通取得共識。「一公頃土地租給光電業者設置太陽能板,租約20年起跳,每年可以領到40萬元補助,不少待退休的老農民肯定動心;火車站後方這塊光電用地成功設置後,必定群起仿效,樟香綠廊旁50多公頃光電用地大概也擋不住,池上美景將毀於一旦。」他憂心忡忡地說。池上鄉民注意到台20甲線光電開發案後掛起布條抗議,質疑鄉長是為了選縣議員才會做此決定。(圖/讀者提供)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表示,開發樟香綠廊旁農地變為光電用地,實在非常不妥,「我曾親自到德國考察綠能,當地到處都是太陽能板,但多設置在牛棚、豬舍和家戶屋頂上,農地就該回歸農用。」他直言,只要政府能提高光電躉購(保證收購)的費率,民眾一定願意釋出屋頂裝置光電板,廠商也必然積極搶進發展,端看蔡政府的政策方向,以及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前池上鄉民代表副主席林金樺、池上居民許宴國皆表示,並不是反綠電,而是鄉公所並未與居民溝通、一意孤行。(圖/趙世勳攝)
搶救台東美景3/池上冠軍米1公斤500元 青農墾荒種出台灣之光
台東縣池上鄉四季如畫,猶如世外桃源。然而,在蔡英文政府極力推動能源轉型下,池上鄉公所配合「種電」政策,預計在50多公頃國有地裝設太陽能板,換取發電回饋補助鄉里,此舉卻惹來在地居民強烈反彈。去年3月間,池上鄉長張堯城聲稱,樟香綠廊兩旁超過70公頃的閒置國有農地,是荒廢近30年的石礫地,他正透過台東縣府向中央爭取變更地目,未來規劃轉作光電廠。當時,台東縣政府地政處官員也附和,「考量這塊土地確實荒蕪已久,會努力向能源局、農政主管單位協調有無解套方法。」但事實上,即便是荒地,也不是非得發展光電,池上鄉有一則「滄海桑田」的故事,在地青農魏瑞廷自創品牌「池上禾穀坊」與「米之谷」,讓台灣米名聲打進教廷、美國等國家,並準備進軍歐盟。魏瑞廷的米,就是來自原本被定位為「荒地」的10公頃農地,當初父親向退輔會承租,他自父親手中接力耕種,「只要政府願意把『荒地』開放給農民,保證一堆人搶著租。」魏瑞廷邊從礫土裡撿起一顆小石塊,語氣堅定地說。據悉,目前池上鄉品質最好的冠軍米,一公斤要價500元,相較附近的關山地區一公斤300元,有不小的價差。魏瑞廷建議,池上米若要進軍國際,賣出更好的價格,鄉公所應該把稻米的溯源認證往科學化邁進,農藥檢測標準更要接軌國際,「光電發展不是池上人關心的重點,廠商提供一年2000萬元回饋補助,也很難實質幫助到農民,倒不如把馬路鋪好、引水設施做更好比較實在。」池上美景如金城武樹、伯朗大道相當知名,如今卻恐將面臨光電廠商在附近種電對景色的破壞。(圖/趙世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