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庭
」 三峽大壩大壩潰堤說成例行話題 專家出面背書安全性
大陸關於長江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每逢南方夏日雨季時就會捲土重來,儘管官方年年闢謠仍無法遏止。而今年大陸多個省市出現罕見的強降雨,有台媒稱「三峽洩洪淹鳳凰古城、黃河水漫錢塘江」,這篇報導被指與地理事實不符;更有專家解釋下游淹水狀況屬於澇災,是城市地形與排水系統問題,不能因此否定三峽大壩防洪功能。近期有台媒報導指「三峽洩洪淹鳳凰古城、黃河水漫錢塘江」,引來大陸專家吐槽,指鳳凰古城海拔遠高於三峽大壩,不可能「往上淹」;而黃河與錢塘江相距710公里,且中間相隔多條河流與湖泊,黃河水是怎樣也「殺」不到錢塘江的。事實上,三峽大壩主體結構相當精實;大陸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就表示,即便大壩被原子彈炸出一個缺口,其主體結構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且大壩的密度達2.4噸/立方米,總體重量達4100萬噸,鋼筋混凝土結構具強大的抗打擊能力,因此變形、潰堤說,並站不住腳。大陸自今年6月入夏以來,一共有5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測得驚人的500毫米雨量,多項數據都是1961年來最高,也造成多個省市出現澇災。要理解澇災成因,首先得了解長江的地理條件;眾所週知,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橫跨11省市與高、中、低海拔共三個梯度,而歷年來發生澇災的大多出現在低海拔的下游城市。與洪災不同,澇災的成因大多為城市排水系統不發達、地勢低窪封閉與瞬時雨量過大,近來發生嚴重澇災的武漢市、洞庭湖與江漢平原都有這樣的特徵;但三峽大壩的建造目的在於防洪而非防澇,不能混為一談。對比1998年的大洪災,此次的降雨量更大,但大壩仍能正常運作,這顯示其仍發揮了其防洪功能。
三峽大壩恐發生潰堤?陸專家狂言:被原子彈命中也只有1缺口
中國南方地區連續1個月受暴雨侵襲,長江流域的洪水逐漸前進下游處,一度傳出三峽大壩有「潰壩」的疑慮。然而中國官方再三駁斥這樣的說法,中國官媒引述水利專家的發言表示,三峽大壩本就是為了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所設計,更有專家宣稱,就算原子彈轟炸大壩,也僅會出現1個缺口而已,不會發生潰壩。人民日報旗下中國經濟周刊,以「三峽三問」作為周刊封面標題,訪問多位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大壩的安全性沒問題,原先就是設計來抵擋超大洪水的,不只不怕長期泡水,還會在100年內越泡越結實。三峽大壩洩洪。(圖/翻攝新華網)另一名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更表示,這其實早在1958年就是國防議題,因為在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下,首先要考慮三峽大壩成為戰爭攻擊目標的後果。從1959至1988年,軍方和工程部門針對化爆命中和核爆命中、滿庫時1000公尺和400公尺全線潰壩做了大量模型試驗,最後確定了「最抗炸、不會潰壩」的混凝土重力壩型,也就是三角形大斷面,壩有多高,壩底就有多寬。意即就算原子彈直接命中大壩,也只是將大壩炸出一個大缺口而已,相當於幾個關不上的大閘門而已,不可能發生整個水庫瞬間毀滅性的潰堤。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也強調,「我可以確信地說,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質量最高、設計和建設最好的大壩之一。」2012年對三峽工程參觀考察,他親眼看到了工程師為確保大壩安全做出的努力,見證了中國工程界對大壩質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視。他相信,三峽大壩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無端謠言將會消失。
三峽大壩滿位變形? 專家這麼說
長江中上游地區近日出現暴兩、汛情升級,網路上不只連日謠傳「三峽大壩變形」,大陸央視21日一則大壩水位超出防洪限制(汛限)水位145公尺近2公尺的報導,更增添恐慌。不過,大陸水力專家急忙澄清,防洪限制水位本就是為汛期預留的空間,直言大壩的水庫容納上限可達175公尺,直接打臉網路上大壩變形、潰堤的說法。大陸澎湃新聞報導,過去多年已經證偽的「三峽大壩變形」傳聞,已非首次出現。大陸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祕書長張博庭表示,在壓力荷載作用下,一般建築物都會產生一定的位移,這是符合規律的正常現象。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壩頂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不超過30毫米,這說明大壩結構穩定性非常高。三峽大壩小檔案。(圖/新華社)長江勘測規畫設計研究院總工王小毛表示,三峽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81公尺,最大壩底寬度126公尺,其防洪設計、抗震設計、建築物穩定和應力的控制等均採用非常嚴苛的設計標準,「三峽大壩擋水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至於央視報導「超出防洪限制(汛限)水位近2公尺」說法,張博庭解釋,「汛限水位是水庫留有最大防洪庫容的標誌,與一旦超過了就有發生洪水危險的警戒水位的概念完全不同。」張博庭說,在非汛期,水庫保持較高水位用於供水、發電、灌溉等功能。但汛期來臨前,水庫須將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以騰出庫容迎接可能到來的洪水。張博庭說,目前大壩正常蓄水位175公尺、相應庫容393億立方公尺。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公尺,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公尺。央視報導中所稱的「接近147公尺」的庫區水位,與175公尺水位間,仍有超過200億立方公尺的防洪庫容空間。
大陸三峽大壩變形? 陸國務院駁斥
近期有傳聞稱大陸三峽大壩變形,甚至將引發大洪水。對此,大陸國務院國資委撰文引述專家分析駁斥謠言,稱類似說法純屬惡意炒作,且去年就曾澄清過相同謠言;另外大壩變形也與防大洪水無必然關連,將兩者連結恐引發恐慌。中國航天公司也公布三峽大壩的衛星空拍圖,證實三峽大壩並無外界傳聞的有變形危機。近日有則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恐引發大洪」的文章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文章中引述一篇自媒體報導,並且編造了一名專家發言,看起來煞有其事。事實上,在去年7月,同樣有一篇「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堤」的文章在微信群中被廣泛轉發,並以一張大壩「扭曲變形」的谷歌衛星照,宣稱即將崩潰。去年消息傳出後,包括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集團專家以及水利部人員都對這一說法進行闢謠,甚至不少三峽大壩景區的遊客,赴現場旅遊參觀時也表示並無看見變形狀況。針對谷歌這張「大壩變形衛星照」,去年7月一名航天遙感專家也出面澄清稱,谷歌地圖衛星照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因在於谷歌所使用的美國航天技術公司的遙感衛星影像出現技術問題。該專家指出,通常遙感衛星在成像的時候,會受到航天器的速度、地球曲率及自轉等多種因素影響,造成圖像發生變化,使圖像出現扭曲、偏移等。對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分六號衛星」所拍攝的大壩衛星圖,則未發現變形問題。然而相同謠言今年又捲土重來,大陸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的官方微博「國資小新」發文引述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分析稱,大壩變形的說法純屬惡意炒作,且相關單位去年就做過澄清;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將兩者連結在一起,容易引起民眾誤解和恐慌。另一方面,張博庭提到,有必要再次針對相關常識進行科普,否則類似的不實謠言仍會再次被謠傳。不過仍有不少網友眼睛是雪亮的,在看到相關不實貼文後紛紛向社交媒體平台舉報為不實消息,社交媒體平台也判定該傳言為惡意拼接的不實訊息,並公示了處理結果。若談到要進行科普,就牽涉到三峽大壩的耐用程度與檢測標準等問題。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王小毛指出,三峽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對於防洪、抗震以及建築本身的穩定及壓力控制都是採最嚴苛的設計標準;為了精準監控大壩安全,工程單位還設置了3大類、14科目以及超過1.2萬支的監視器來進行自動化的常態監測與分析。目前,相鄰壩段沉降差都在2公釐以內,壩基水平位移變化很小,壩基也想當穩定的;壩頂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為30公釐,符合世界已建成的混凝土重力壩變形規律,各項指標也都在允許範圍內。且據大陸官方資料,截至2019年底,與上游水庫聯合調度,累計攔洪51次,總蓄洪量達1601.18億立方米;所有數據都足以證實三峽大壩變形是不折不扣的假消息。不過此次謠言除了普羅大眾外,還造成了一個另類的受害者。這些相關的不實文章中,盜用了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小坤的身份,對三峽大壩的安全性作出警告。但黃小坤本人則是在朋友轉發的訊息中,才知道「自己」講過這樣的話。他愕然的表示,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為房屋建築,與水利水電工程沒有直接相關,更沒有發表過關於三峽大壩的相關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