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導管
」61歲男角膜感染幾乎失明 「植入導管降眼壓」成功搶救視力
61歲的張先生2年前於電腦公司退休,回台中務農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民國110年10月感覺自己眼睛有異物感,原本不在意,但後來實在越來越難受,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確診張先生的眼角膜受黴菌感染嚴重潰瘍,經治療癒合後留下角膜疤痕,出現複雜型青光眼。其中右眼視力不到0.01,幾乎失明,產生隅角沾黏以及虹膜新生血管等多重後遺症,並使得房水(位於水晶體與角膜之間的液體)引流阻塞,引起眼球脹痛、頭痛等不適症狀,經藥物、雷射治療後眼壓達40-50mmHg仍居高不下(標準眼壓為21mmHg以下)。為了挽救張先生持續惡化的視神經損傷,李宥伶醫師建議張先生施行「青光眼導管植入術」,並輔以「眼內OCT術中斷層定位」,精準定位後植入極微細的引流導管,以導管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加速排走房水,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從而控制眼壓。張先生術後經過調養,眼睛不再疼痛難耐,眼壓已降到10mmHg恢復穩定,歡喜等待未來角膜移植能恢復視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李宥伶醫師進一步分析,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複雜型青光眼的致盲率甚高,會導致視野缺損,嚴重時影響中心視力,導致失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4萬人罹患青光眼,易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60歲以上的年長者、高度近視、遠視、自體免疫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常低頭看3C而姿勢不動的低頭族也須留意,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眼球分泌的「房水」原是用來維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是累積太多、無法即時排出,就會造成眼壓上升,傷及眼底的視覺神經,因此「控制眼壓、房水引流」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受損的首要方法。李宥伶醫師說,眼壓控制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使用眼藥水、雷射以及手術治療。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便需要評估青光眼手術來達成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李宥伶醫師表示,傳統型治療青光眼的「小樑切除手術」會因青光眼種類,以及個人體質疤痕癒合的不同而影響成功率,雖然已使用抑制纖維化的藥物控制疤痕癒合,然而,術後幾年間仍可能會有引流通道逐漸不暢通,再度造成眼壓上升的情形,尤其是一些較嚴重的頑固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光眼導管植入術」則能使房水自引流管排出,再集中流到水庫體。對於有急切降壓需求的患者、眼壓波動大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建議選擇含瓣膜的引流裝置;對於眼壓要求較嚴格的患者,則建議選擇不含瓣膜的引流裝置。李宥伶醫師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止青光眼惡化的重要原則,雖然目前的治療僅能延緩青光眼的進展,但若能早期經由專業醫師檢查及評估,選擇適當藥物或手術方式,在全面的醫療照顧下,青光眼患者仍能維持生活品質。
彰基看診搞烏龍2/體內引流管未移除手術紀錄表露餡 主治醫師稱「行政疏失」撇責
彰化1名江姓婦人(75歲)本月6日因「尿路上皮癌末期」病逝,其家屬出面控訴,江婦去年9月因身體不適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就醫時,被醫院判定為腎積水,需在體內裝「雙J管」引流,但雙J管裝置後江婦卻出現血尿等後遺症,家屬多次要求王姓主治醫生再次檢查遭拒,江婦痛苦難耐,王醫師才表示會進行手術拆除雙J管,此時才在江婦膀胱發現1顆巨大腫瘤,家屬帶江婦北上就醫,卻發現體內的雙J管仍然存在,家屬指控彰基根本是睜眼說瞎話,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但王姓主治醫師卻認為這是單純的「行政疏失。」今年1月初,江婦在北部一家醫院確診為「尿路上皮癌末期」後,一直待在台北專心接受治療,兒女也輪流照顧江婦,並抽空返回彰基開立診斷書與調閱手術紀錄,但家屬卻發現:「手術紀錄上寫著去年12月30日已移除雙J管,王醫師也向我們保證當天確實已經移除母親體內的雙J管,可是管子就還在我母親體內,醫生一直在說謊。」江婦在北部某醫院住院期間,身體虛弱,每日都要由兒女及護士幫忙翻身。(圖/讀者提供)直到2月07日,彰基召開「醫療說明會」,這也是江婦轉院後,彰基第一次向家屬解釋事件過程。「王醫師的說法根本就在打臉自己。」江小姐指出,王醫師坦承雙J管確實沒有取出,是動手術的許醫師發現腫瘤與血塊,與王醫師討論後,決定改變手術策略不拔管,但許醫師事後因行政作業疏失,以複製貼上病歷的方式,將手術記錄寫成「雙J管移除手術」,讓王醫師以為管子已經拔除,王醫師還表示:「術後許醫師有跟家屬說管子沒拔,這一切都是溝通不良造成的行政疏失。」如此說法簡直讓家屬無法接受。「我們聽來聽去,都只覺得彰基無心處理,根本就是在撇清責任。」家屬指出,直到本月初母親去世,彰基對江家也是不聞不問,「我媽媽在彰基擔任17年的志工,幫助了多少病患,彰基幾乎都是她的第二個家,卻被這麼對待。」江小姐說,他們曾多次傳訊息求助彰基董事長陳信良牧師,但卻根本沒有下文,彰基的冷血做法讓江家人相當心寒。彰基公關郭芳智對此坦承,醫院確實有疏失,他表示是醫師開刀時將病歷記載錯誤,才會讓家屬認為雙J管已拆除。醫師術後有跟家屬告知無法移除,可能因為告知時間是在半夜,家屬沒聽清楚,才導致誤會產生。手術紀錄表中,明確表示雙J管已移除。(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