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合建
」 建商都更不必乾等建商 先做三件事加速都更合建
老舊社區到處都在漏水,常常聽到住老公寓的朋友們嘆氣:「我家只能等都更了。」語氣中略顯消極無奈。只不過對於都市更新,難道民眾能做的只有等待建商來商談嗎?那可未必!都市更新分為「公辦」、「自辦」、「民辦」3種,本篇內容主要探討現今較高比例的都更方式「民辦-建商合建」,讓民眾了解如何主動參與都更。主要可以朝以下3點進行:確認都更條件與單元、整合社區意願、尋找合適實施者。住戶想要加速都更,可以從這三件事情著手。(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 第一點:確認條件與單元劃定。要達成都市更新的首要條件,便是確認區域是否為「都市發展用地」並且查詢社區街廓是否已被劃定在別人的都市計畫區中。此外,也要了解街廓的臨路條件與面積是否符合單元劃定規範。詳細可查詢各縣市之「都市更新單元劃定基準」,也可諮詢各地區公家單位派駐的「都更推動師」或免費洽詢踏取國際開發了解單元劃定細節。● 第二點:整合社區意願,凝聚住戶共識。都更涉及多方利益,因此住戶間的共識、透明、尊重...等至關重要。可先行成立簡單的委員會或完善的自主更新會,組織化進行對內群體溝通及對外接洽。透過社區自發性的傳播,讓鄰里之間對於都更更加瞭解,提升社區對外的談判力。尊重每個人的意見與需求,並盡可能服從多數。儘管意見難免分歧,但只要大方向一致,透過良善且理性的溝通管道,即使都更長路漫漫,也能步步穩定前行。然而其中困難點在於3大方向:1. 坊間流言蜚語 2. 專業知識不足 3. 不易取得共識。實務中常出現都更發起人被貼上「與包商勾結」、「撈油水」的標籤而心力交瘁,最終只好忍痛退出社區都更組織,導致進度延宕。通常又因專業知識不足且參考案例有限,無頭蒼蠅似的四處收集資訊,散播錯誤訊息。現今社會民眾對於未知資訊的信任感相當低,試想倘若非經專業評估後提供的條件、資訊或建議,很可能不小心過度放大住戶的期望值,導致鄰居間的「錨定效應」。認知錯誤常是都更上最大的關卡,更導致民眾未來與實施者溝通時,出現想像與實際上的嚴重落差,進而造成整合僵局。因此建議社區中若有一定比例的居民有都更意願時,不妨尋求整合公司(同踏取性質一致)為社區開立諮詢座談會協助整合,避免鄰里間的摩擦與猜忌,從而了解都更實務經驗與現況。都更條件分配、坪數換算、合建契約等,均涉及不同領域的專業。透過都更整合公司協助,更能將其化繁為簡,消弭社區對於都更的誤解與疑惑,才不至於讓長時間社區內的討論溝通與事先整合全都付諸流水。以踏取的實務經驗來看,社區都更整合的成功率,時常取決於公共基金的徵收率。當大多數居民願意為了整個社區,付出時間、金錢與心力時,內部凝聚力必然上升。畢竟社區都更發起人已經是無給職了,然而不論是行政流程、專業諮詢都需要一定的費用。因此若住戶們秉持「自掃門前雪」,不願意籌備公共基金作為促進都更使用,往往表示著社區凝聚力的低落,也容易因為缺乏經費而窒礙難行。● 第三點:尋找合適建商擔任實施者。選擇一個穩定有誠信的實施者是都更成功的關鍵。新聞中的「爛尾樓」「建商落跑」「合約詐騙」「萬年整合」等狀況屢見不鮮,經常發生在案量較少或規模較小的建商身上。居民可以比較各家建商的背景、實績及評價(尤其須了解過往產品售後服務狀況),並透過都更整合公司協助,評估營造商的財務狀況與履約能力,最後以多數決票選心儀建商作為實施者。「化被動為主動」的優勢在於:降低實施者的時間成本與風險,最大化住戶的權益與分配。因建商在評估是否進駐時,也會依據各單元的都更潛力及凝聚力作為評斷依據。畢竟建商的時間資源投入都是需要成本的,因此若居民早建商一步整合、縮短都更進程,等同於降低建商在都更前期的人力成本投入,更能有效提升大規模的知名建商都更意願。每一個你,都有能力在都更的路上推社區一把。積極了解、主動參與都市更新的過程,為自己的居住環境創造更好的未來。主動出擊,做好準備並尋求專業都更整合公司協助,更能確保在未來的合建協議中,更加安全踏實地爭取到適當的條件與保障。踏取過往在都更案例中的名言分享給各位讀者:他案住戶:「都更不難,只要我不要跟你偏(台語),你也不要跟我貪(台語)」
拆屋法規顛三觀1/老公寓改建合法「切房子」 外頭怪手狂挖裡面住戶嚇壞
雙北老公寓全力拚改建,卻在北市出現同幢同棟的老公寓,直接以樓梯牆為基準對半切拆除。剩半邊的地主們向CTWANT控訴拆屋過程「未通知」,怪手拆除玻璃全都在震,相當恐慌,憂鬱症住戶甚至壓力大到吞藥自殺。根據記者調查,依市府規定,同幢同棟建築,只要不同地號地籍、有保留獨立樓梯進出、中間非共用壁,拆除部分建物時無須經過另一半所有權人同意,亦無需通知住戶,老公寓新拆法雖一切合法,也刷新三觀。被迫對半砍的老公寓,屋齡將近50年,就位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8巷。CTWANT記者實地走訪,該危老案基地上已搭起接待中心,被砍半的老公寓牆面整修撫平,已不見剛拆除時鋼筋外露的模樣,只見牆上還掛著抗議布條。隨著樓梯往上走,原本每層3拚,現況只見右手邊2戶還在,左邊戶拆除後大門已填成一堵實牆。幾名投訴地主緩緩道來,「事情約莫發生在前年12月至去年3月,怪手突襲般敲打拆除建築,讓大家都嚇了一跳。雖然已知隔壁鄰居有意跟建商合建,但拆除當天,連通知都沒有。」「我們足足忍受了3個月的噪音!」「台北市建管處竟然核發拆照跟建照,讓建商直接從樓梯把我們切一半,然後跟我們說,一切合法!請教是用哪一條法條,把一棟舊公寓切割一半,無需另外半棟的同意!」地主A小姐講來振振有詞,因為這種狀況相當罕見,他詢問建管處時當場爆哭,因為建管處告訴他「現在台北市到處這樣切房子」,A小姐問,「所以這是積非成是嗎?」根據「臺北市領有使用執照建築基地範圍內部分土地申請建築處理原則」中揭示這類共用梯的建築,只要保留共用樓電梯間即能將同幢同棟建築一分為二與鄰地改建。(圖/截取自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記者實際訪問一般民眾,幾乎都沒聽過、看過這樣「對切」的拆除方式;但若是建築工程或都更危老業者,似乎有耳聞,且並覺得無不妥!另一位投訴地主B小姐,家裡住有年邁的媽媽和精神狀況不佳的姊姊,他形容拆屋過程,天搖地動,電視、家具都在晃,窗戶都感覺要震碎了,「我是活人,我在建築裡面,怪手在建築外拆房,有沒有人考慮過我們的感受?」「我都受不了了,我姊有憂鬱症,因為這樣吞安眠藥自殺,差點死掉,若是有心臟病的人會不會心臟病發?」最令她憤憤不平的是,他向建商抱怨姊姊的狀況,竟得到一句,「那你告我啊!」記者詢問拆除前不是都有鄰房鑑定?A小姐回應,就來拍拍照,每個工地動工前都會做鄰房鑑定,拍現況作為未來鄰損賠償的參考;但是同幢同棟的建築物拆除前卻沒有做結構安全鑑定,拆除日期也沒有通知。老公寓新拆法和拆屋前「不用通知」,屋主與記者詢問北市建管處,得到的答案皆是「一切合法」。北市建管處發言人鄭大川回應,根據2014年頒布的「臺北市領有使用執照建築基地範圍內部分土地申請建築處理原則」,就雙併公寓此類共用樓電梯房屋,經委託設計建築師檢討簽證後,對於該棟建築物保留該共用樓電梯間供剩餘建築住戶出入,其拆除或重建時,「得免經剩餘建築所有權人同意。」至於是否老公寓都可以不用經過其他所有權人同意對半拆?他解釋,早期建物有些是同一地籍,有些在興建時或領得使用執照後即完成地籍分割。要看地籍圖,如同一地號之建築物做部分拆除前,應先做地籍分割,在這個階段就必須經得全部所有權人同意。本案剩餘建物地主表示未接通知,原因是該案送建管處前,就已完成地籍分割,因此依處理原則無需再經同意即可拆除。不過根據記者觀察北市地籍圖,不少老公寓都在興建時即完成地籍分割,恐怕未來會有更多共用梯同棟公寓被拆兩半的案例出現。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也解釋,只有動到共同壁,才會以「共同壁協議書」知會對方拆除的事情。或許鄰與鄰間隔著樓梯,非共用壁,所以屋主才沒有簽到任何文件,甚至無須經過同意、知會拆除事宜。B小姐家中有老母親和精神狀況不佳的姊姊,她投訴同幢同棟建築的拆除作業嚴重影響生活,除了噪音還擔心建築崩塌,讓她們精神壓力很大,她的姊姊還服安眠藥自殺。(圖/投訴人提供、方萬民攝)雖然法規不強制「要通知」,但實務上,多數建設公司仍會先敦親睦鄰。北都建設董事長,同時也是建築師的陳逸軒表示,一個有經驗的建商和營造廠,從請照、建照核准、鄰房鑑定、開工拆除,每一個階段都會主動關心和告知住戶,「就算旁邊不願意都更,我們要改建會有震動、噪音,可能會影響鄰房住戶,都會先打招呼。」他舉例,北都建設在北投的危老案,鄰房住戶因為工作關係表明周六上午都要睡覺休息,於是該案便周六不施工,「會看看鄰房住戶有什麼需求,只要合理、符合正常範圍,都盡力配合。」同棟公寓被切一半的案例不多,陳逸軒將心比心,「雖然封牆了,但若我是住戶,住起來也會覺得很恐怖,拆除有震動、有破壞,結構上也會削弱。」他也表示,這種案例地主住得不放心,最後大多都會妥協一起改建。記者平衡報導,對此,該建商選擇不回應。
爛尾苦主誓言做改建標竿!北投危老案地主不出一毛錢「保證起建」
危老都更不論與建商合建或地主自建,最怕碰上房子蓋不下去、爛尾的情況!北都建設北市北投區危老案「尊選北都」日前舉行開工典禮,該案以「總融資信託戶撥款專款專用」「委建全案管理模式」,不僅不跟地主分回房屋、只賺管理費,土地也不會被建商抵押貸款,地主甚至不用出任何一分錢「保證起建」。業者其實也曾受建商倒閉、爛尾之害,「雖然此種穩扎穩打方式賺的不多,但希望細水長流,案源就能源源不絕。」該案原是50年屋齡老屋,共有6名地主,都是潘姓家族成員,地主代表潘文捷(左)表示,希望此種安全的重建模式可當作危老改建的範本。(圖/侯世駿攝)合建模式是以建商出錢、地主出地合作興建,不論土地是否有做土地融資,在全案啟動建融興建時,遇到造價上漲或建設公司周轉失靈,不幸演變成公司倒閉建案成爛尾樓時,即便沒有土融,也會因為地上物的物權主張而造成重建無法繼續。這時若有續建機制,也需啟動招商議價,成本重新計算等等等過程;若無續建機制,則土地恐最終遭到法拍,地主也非求償第一順位,待法拍後的殘餘價值才回歸地主,等於重建不成,還將土地白白送人。然而目前都更市場中,也有不少業者轉向「錢不要給建商賺」,要地主自建或委建,但此種方式在地主不具專業知識下,多半被業者主導牽著鼻子走,再加上發包量體小、營建成本高,或讓管理公司有多處「卡油」的空間,成功案例不多,也不見得比較省。「尊選北都」危老重建案,地主委託北都建設協助重建。北都建設董事長陳逸軒說明作業流程,北都建設進行案前規劃、申請獎勵、請照等作業,再依據專業安全的興建計畫評估提出融資計畫,找尋銀行談總融資額度及利率等相關內容,最終核貸撥款進入信託專戶管理,所有款項名目金額皆為公開透明,按各進度信託戶撥款,款項金流不經過北都建設,真正的專款專用;工程或建材廠商也會與地主討論並公開遴選。陳逸軒強調,以委建全案管理方式保障屋主權益,地主仍持有百分之百土地產權,不用擔心建商跑路土地被法拍,且透過「危老重建貸款專戶」機制,能貸到更多錢,基本上能與總營建費用平衡,等於地主不用多拿一毛錢就可重建。不過他也強調,只有危老案才能全額融資。日前有不少起噪音糾紛引殺機的新聞,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該案採用內建式永久性隔音施工,不用犧牲5~6公分的樓層高度,還能減少因樓板隔音所衍生之糾紛。(圖/侯世駿攝)對於撥款前的費用也為北都建設先墊付,陳逸軒表示,以此案為例,墊付金額約600萬元,墊付金額及項目都會以會議形式及聯絡單與地主端進行謹慎地確認。「尊選北都」順利通過危老重建計畫並獲得台北市40%容積獎勵,改建後為地上11層、地下3層,20戶之集合住宅,預計完工後市值4億元,若依據服務費總銷8%計算,獲利僅3200萬元,比起合建建商少賺很多。陳逸軒坦言,他也曾是爛尾樓的受害者,曾是新北市中和、新莊、三重等建案的建築師,建商宣告倒閉找不到人後,他不只請不到款,還因為是法定監造人,反而要出來面對仲裁,「至今工地荒廢了,我還會去維護圍籬、拔草」,因此認為,不一定要賺大錢,站在地主角度和權益思考,做出市場區隔,就能細水長流,案源源源不絕。據了解,北都目前手上執行4件危老案,除北投案外,還有士林「通河東街案」、信義「永春案」及新北市新店「中央新村案」。此案由住宅消保會為全案管理、工程品質、價金階段、公設點交等階段查核,並提供防水保固20年、內建式永久性隔音樓板認證。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該案採用內建式永久性隔音施工,以永記造漆公司塗抹式一體成形無接縫、有效附著異材質,不易空洞化、降低震動噪音有效降噪17dB,具備防水效果。此案全樓層鋪設塗抹式隔音層,未來變更室內格局隔間牆移位,也不會破壞原有已施作的永久性隔音層,一勞永逸。
都更拖字訣3/通膨怪獸吃掉自辦都更利潤 地主是否出錢看「這關鍵」
為了不讓建商分一杯羹而自辦都更的地主,原物料漲價潮中,有不少轉向尋求建商合建。中華建經、豐華開發總經理陳宗靈提醒,「有經驗的小建商在這波成本漲價中都岌岌可危了,沒經驗的地主又有什麼優勢自建?」「不過建商算盤撥得更精,開出的條件比以前更差,這一年多來明顯許多案子觸礁卡在那!」「過去地主不找建商合建,為了自己省下利潤,但最後發現原料上漲幾乎把利潤吃掉,於是回頭找建商談合建。」陳宗靈以3個階段來分析工料雙漲對自辦都更的影響。第一種,還在早期整合階段的,近期地主很明顯卻步,「以前自辦都更不僅老屋變新房,有些甚至還能獲利;在成本上漲後地主重新估算,紛紛發現自建不如過去預期,有所疑慮。」第二種階段,計畫已經核定準備要發包的,與原先預期的成本控制已走樣,明顯沒辦法抵付的案子就先停工;第三種在建工程中的,營造方要求增加預算,協調無果恐面臨中途解約、蓋到一半的爛尾情況,「有全案管理機制的,會尋求續建處理;沒有全案管理的案子,在融資辦理時雖也有續建機制的約定,但仍比較難執行。」安信建經開發經理譚又銓建議想走自辦都更的地主,挑選建經公司全案管理時,務必尋找有品牌、有經驗的大公司,同時須了解公司過去實績案例的服務品質。(圖/翻攝自安信建經官網)所謂的「全案管理」指的是自辦都更的地主,委託建經公司、金融公司等,以「代理實施者」的角色介入,向改建社區收取管理費用,「不過代管業者實則不需承擔任何改建上的風險,如近期因營建成本大漲。」另外,自辦都更還有其他執行上的困難與風險,安信建經開發經理譚又銓也補充,包括更新會辦理選商,過程易遭住戶質疑圖利特定廠商;前期須先募集一筆開辦費用,且如都更不成,開辦費將打水漂;各戶的金融條件不同,很難合理計算及分配坪數;改建後對外銷售的房屋沒有確切的「責任承擔者」,以及餘屋去化問題,都須由地主承擔風險。因此真正藉由自辦都更完成改建的案例才會這麼少。中華建經、豐華開發總經理陳宗靈表示,這一年來經歷通膨、工料上漲、利率攀升,打炒房政策,自建地主倘不願信任委託專業團隊(全案管理或合建方),自己承受負擔的風險壓力將更大且難以掌控。(圖/讀者提供)像是地主自建案在銷售時,經常碰到買方對於日後維修保固產生疑慮,導致銷售不順或是出售價格不漂亮。他進一步解釋,委任的營造廠承攬契約本就有保固約定,依內政部標準,一般結構保固至少15年起,非結構保固如廚衛浴、電子設備等約1~5年不等,「不過地主就是起造人,不論有沒有在保固期,都需肩負維修責任。」另外,自辦都更興建資金一般都是找銀行貸款融資,將來出售房屋再返還借款,但是房子沒有辦法順利銷售時,地主依舊是債務人。陳宗靈就提醒,雖可抵押餘屋返還建築融資的借貸與利息,但若碰上房價下跌,核貸成數不如預期,很難說未來會不會需要動用到地主口袋中的資金來償還本利,「對於大家以為自辦都更地主不需要自掏腰包,還是要看未來房價漲跌!」
老屋政見震撼彈2/北市都更龜速 業者提解方:檢討都市計畫、基地內縮
確定改選新北市長的前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曾針對北市都更議題提出放寬容積率到300%,引發其它陣營側目。事實上,每逢大地震、舊大樓火災嚴重死傷,都會區老屋議題就被重新提出檢討,但說久了,不見政府有通盤解決方案,民辦都更進度緩慢,老屋問題持續難解,成為各縣市長候選人草擬政見時,最頭痛的議題。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曾在六月初提出「青銀換居」,亦即屋主將老舊公寓轉租年輕人,換住北市府出租的電梯社宅,作為他老屋政見的開場,不料立即遭到也要角逐北市長的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回嗆「台北市早就做了」(名稱是「高齡換屋」政策)。但黃珊珊未說明的是,高齡換屋雖在今年4月上路,但因為老屋長者不願搬離熟悉環境,無法媒合年輕人入住,成績掛零,凸顯要靠青銀換居解決北市老屋問題,絕對不夠,必須有更多配套。台灣房屋內湖特許加盟店都更事業部經理傅寶樹指出,台北市可供都更建商移轉容積的公共設施保留地有限,北市老屋都更改建遠比新北難度更高,建議從全面檢討都市計畫,要求巷弄內老屋改建基地必須內縮、拓寬巷道後才能取得更高容積獎勵等作法,讓老屋屋主與都市市容改善「雙贏」。(圖/翻攝自台灣房屋臉書、報系資料照)台灣房屋內湖特許加盟店都更事業部經理傅寶樹從事都更業務已15年,據他觀察,北市老屋都更難度更甚新北,儘管新北市30年以上老屋數比北市多,但建商與新北市住戶協議都更,可透過「容積移轉」解決,將公共設施保留地(包括公園、道路用地)捐贈給政府,轉換成容積,增加老屋都更後新建物樓層,建商則可販售多餘樓層,分攤改建經費,降低屋主負擔。反觀北市,公共設施保留地多屬公有,能讓建商移轉容積空間有限,建商合建成本難降低,老屋屋主若不想室內面積縮小,就得自掏腰包多買坪數,都更意願大受影響。本刊調查,該問題也反應在都更案統計數字上。例如,五年前,內政部提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針對都會區內有安全隱憂的老屋重建,提供容積獎勵、費用補助、稅務減免等優惠措施,成為近年老屋改建新主流。五年來,全國累積核准危老改建案已有2000多件,台北市獲核准案件數最多,但也僅有657件,其中大多緊鄰大馬路(容積獎勵較多),至於巷弄內老屋因容積獎勵低很多,建商與住戶成本負擔也大。雖600多件改建案對建商而言,已經算是五年來老屋改建「大爆發」,但因雙北等待改建老屋超過30年來有130多萬棟,難怪坊間對都更進度仍很悲觀。 傅寶樹語帶感嘆說,許多住戶對老屋改建的期待,不過就是有電梯、不必怕地震,室內面積與老屋接近,未必是「貪得無厭」想建豪宅、完工後賣屋大賺一筆。他因此建議,若想徹底解決都會區老屋問題,應從檢討都市計畫著手,例如目前四米巷、六米巷旁的老舊房屋,若能透過都市計畫檢討,要求改建基地內縮,強制改成更寬巷道,只要符合「公共利益」的要件,老屋改建就能取得更多容積獎勵,如此一來,老屋住戶改建壓力能減輕、市容及公安也能大幅改善,才有可能雙贏。台北市大安區藍委林奕華也表示,都更現實狀況常是,老屋主常需再付一大筆錢,才能在都更後新宅居住,坪數還會變小許多,難免影響改建意願。另外,常聽到選民說,建商上門談都更朝「豪宅」方向規劃,但住戶其實不太想住豪宅,因為管理費貴、房屋稅多,最後常只能賣新屋遠離台北,台北市總人口逐年快速下滑、應也與此有關。她主張,為鼓勵老屋都更,適度容積獎勵仍有必要,但若能設法讓改建案結合公共利益,例如聯結「新手父母居住負擔方案」,就不用擔心都更獎勵措施會遭批評是「白吃午餐」。北市大安區藍委林奕華指出,台北市巷弄內仍有許多老舊、危險房屋苦等都更改建,如果政府的都更獎勵能夠結合公共利益,政府其實不必過度擔心會被批評「提供白吃午餐」。(圖/黃威彬攝)
條通44年餐飲名店熄燈 建商花2.2億整棟買下
不少餐飲老店因位處精華地段、經營者經營意願不高,歇業後成為建商入手標的,上海隆記菜館、永康街高記熄燈後推出小宅建案,位於中山北路巷內條通商圈的「漢城韓國烤肉餐廳」所在的老公寓,日前也被御上建設以2.2億元整棟買下。「漢城韓國烤肉餐廳」是台北老字號韓國料理店,該棟建物由老闆魏家建造自用,店面裝潢走懷舊風,食材講究,吸引不少政商名流和演藝名人,二年前因二代老闆想退休而熄燈。根據實價登錄顯示,該餐廳位於中山北路一段33巷的屋齡44年、四層樓公寓被御上建設以約2.2億元買下,基地面積79.6坪,換算土地單價約每坪279萬元。台灣房屋中山民生特許加盟店店長蕭佑寯表示,該建物近中山北路和市民大道口,離台北車站、捷運中山站都不遠,產權單純,整棟公寓建商分兩筆交易整合完成,由於建物屋齡44年符合危老條件,巷道內也有危老新案,建商購入後應以開發推案為目的,未來建物若改建更新,可能以小宅產品為主,開價可望挑戰百萬元。近年不少餐飲老店因經營者不想經營,出售自有店面或與建商合建推案的案例不少,例如位於中山堂附近的65年老店「上海隆記菜館」,於2018年因人手不足歇業後,就以地主身分和建商新美齊合作改建,推出「新美齊硯」小宅新案,預計2025年完工;永康街名店「高記」的自有店面,2010年虹光集團購入後回租,餐廳繼續經營至2020年歇業,虹光申請危老改建,推出「永康壹號」建案,預計2024年完工。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這些餐飲老店雖然基地不大,但都位屬精華地段,交通便利,有利於小宅推案,所在多為商業區土地,容積率達560~800%,改建效益高,加上建物屋齡達危老標準,還有獎勵容積可用,吸引開發商出手。
海運市場大好!萬海斥資37.38億買2大樓 陽明總部「鳳還巢」望搬回台北
海運市場大好,船公司現金滿手,繼萬海航運斥資37.38億元購入內湖兩棟辦公大樓,準備今年5月遷入新總部後,陽明海運也動了「鳳還巢」的念頭,主要考量目前總部位於基隆七堵,不僅交通不便,攬才更顯不易,近期低調找尋合適物件,希望能搬回台北。疫情後報復性出貨潮,全球大缺櫃,意外讓船公司成為最大贏家。陽明去年稅後淨利高達119.77億元,創1992年上市以來新高,股價更從疫情爆發初期跌至4.72元,上周衝上36.5元的近期新高,成為台股中最熱標的。陽明今將舉行法人說明會,除獲利表現備受關注,「房事」也受矚目。陽明成立時的總部位於台北市懷寧街,1997年間計畫與建商合建搬到南京東路口,卻因地主意見喬不攏,最後搬到閒置的七堵大樓。搬到七堵後,因距離台北太遠,陽明隨即面臨員工求去困境,就連要把中南部員工北調,都遭到強烈抗拒,遂興起「北返」念頭,2004年購入北市重慶北路上的南山人壽重慶大樓,供業務部等單位使用。2007年又以14.65億元購入北市內湖建碁大樓,要當公司總部,不過因樓地板面積太小,塞不下所有單位而作罷。2016年陽明鉅額虧損,內湖大樓被迫出售,搬總部更遙遙無期。地產業者透露,陽明「找房」的消息在去年底就已經傳開,若能尋得合適標的,就可讓所有單位及子公司合署辦公,提高效率,現有重慶大樓還可拿來出租,以其交通地利優勢,租金行情不會太差,多了筆穩定收益。海運同業也認為,陽明位居七堵,除對基隆當地居民有吸引力,基本上很難找到人才,以長榮總部位於台北、南崁;萬海在內湖,人才只會被磁吸走,若能趁此時搬回台北,絕對有助於未來攬才。
政府打炒房祭出殺手鐧!房地合一稅2.0拍板 全面封殺預售屋炒作
行政院昨日通過「房地合一稅2.0」草案,延長個人短期交易適用高稅率的時間,並且將預售屋、境內營利事業也納入課徵房地合一稅範圍內,財政部預估房市交易量最多減少3成。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防堵投機客利用預售屋炒房,政府使出殺手鐧,祭出重稅,預售屋從簽訂契約起,就納入持有時間起算,防堵預售屋紅單轉賣,在交屋後,時間歸零,重新起算。房地合一修法Q&A政院昨通《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境內個人賣出持有2年內房地將課徵45%稅率、2至5年課徵35%稅率、5至10年課稅20%,持有10年以上則維持15%稅率不變;非境內個人若賣出持有2年內房地,課稅45%、超過2年則課徵35%。全面封殺紅單轉賣草案並新增,境內營利事業賣出持有2年內房地課徵45%、2至5年稅率35%、賣出持有5年以上房地課20%;至於境外營利事業也延長閉鎖期,凡賣出持有2年以內房地將課徵45%稅率、超過2年則課徵35%。值得注意的是,現行預售屋交易的獲利是納入綜所稅申報,未來則納入房地合一稅2.0,財政部表示,近2年預售屋炒作嚴重,是房價上漲禍首之一,所以將預售屋納入。財政部解釋,如在預售期間買賣,就依據契約交易作為持有期的認定;但若是購買預售屋,待成屋才出售,持有的時間就不包括預售階段,須從首次移轉登記起算,持有逾5年才不會被課重稅,全面封殺炒作預售屋。稅收整體淨損估4億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表示,預期房地合一2.0上路,營所稅會增加0.71億元,但是因為交易量會減少,所以個人所得稅估計減少5.45億元,整體淨損4.74億元。修正草案待立院三讀通過後,行政院將視房市交易情形、投機客是否仍繼續炒作,另訂日出時間。財政部長蘇建榮說,盼新制能抑制房價蠢動,但非自願進行房地交易、與建商合建房屋後第一次移轉交易、以自有土地與建商合購分回的房地交易,仍維持20%稅率。另外,自住房地持有並設籍超過6年的交易,也維持稅率10%與400萬元的免稅額。為租屋族緩修囤房稅對於暫不修改「囤房稅」,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政府擔心殃及無辜租屋族,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表示,以持有4戶以上為基準徵囤房稅,可能會有78萬戶租屋族受影響,殃及無辜,為避免「麵粉沒漲,糕點先漲」,因此暫不做更動。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蔡英文總統非常重視年輕族群買房問題,因此一方面大量興建社會住宅,也利用法律及政策工具防止炒房,防止短線操作藉房屋牟利。藍委批修法外強內虛民眾黨團副總召高虹安表示,樂見行政院在回應社會期待上跨出一小步,呼籲法案送交立法院後,執政黨應儘速排審、完成立法程序。藍委賴士葆則認為,政府避重就輕,感覺好像下猛藥,但其實很虛,難以達到打炒房的效果。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囤房稅與房地合一稅效果完全不一樣,囤房稅是避免養地、養房,房地合一稅則是延長閉鎖期,避免短時間頻繁交易,政府應該通盤檢討,依照國內現行需求訂定明確的政策目標。對於立委批打炒房成效不彰,央行總裁楊金龍昨也表示,18日的央行理監事會也會討論。
政院拍板「房地合一稅」2.0修法!2年內買賣課稅45% 細節曝光
行政院上午通過房地合一稅2.0「所得稅法」修正案,修法後短期持有的定義由2年內延長為5年內,自然人原持有屋房、土地1年內課徵45%的規定,改為2年內出售課徵45%稅率;2至5年內出售,稅率為35%;超過5年,未逾10年者,稅率為20%;超過10年者稅率15%。條文也明定日出條款,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財政部修法內容,包括自然人原本持有房屋1年內出售課徵45%稅率,延長為2年內出售適用45%稅率;原持有房屋超過1年未逾2年者稅率為35%,延長為超過2年、未逾5年;原持有2年未逾10年者稅率為20%,延長為超過5年未逾10年;而持有超過10年者稅率15%不變。行政院上午通過房地合一稅2.0「所得稅法」修正案。(圖/政院提供)境外法人方面,持有房地1年以內交易稅率為45%,將調整為持有2年內交易課45%;持有逾1年交易,稅率為35%,將調整為持逾2年交易要課35%;而境內法人,目前併入營所稅,適用稅率20%,修法後將比照自然人持有期間應課稅率,最高課45%。草案也明定,不受修法影響,維持20%稅率者包括個人非自願因素(如調職)房地交易;個人以自有土地與建商合建分回房地交易;建商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之房地交易。另外,自住房地持有並設籍超過6年之交易,也維持稅率10%及免稅額度400萬元。且條文明定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南港翻轉夢一場4/年底前不解決釘子戶 每戶分回少7坪居民急跳腳
南港路三段南港產專區「2-13單元」的60多戶老住戶,期盼能與緊鄰的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協議合建,但卻卡在單元範圍內有1戶不同意戶。老住戶們希望將不同意戶「劃出」單元範圍,但依規定切割出去的剩餘土地應大於1000平方公尺,對於僅有2000多平方公尺的「2-13單元」,只能對切,引起民怨。住戶代表胡家瑒說,產專區是依照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設定了剩餘面積要大於1000平方公尺的條件,但明明500公尺以上也可以,卻設定了最嚴苛的選項,而當初劃分更新單元時每塊也才2000多平方公尺,當要調整就只能對切。「這明顯是設計錯誤,沒有考量到實際執行面的困難,而碰到問題又無法彈性調整規範。若有心要成就南港,就不該凡事都設定最嚴格的限制。」胡家瑒再補充,對於都發局要居民自己開協調會徵詢不同意戶和隔壁「2-12單元」合併的意願,由於不同意戶自說明會就未曾出席過,對於辦理協調會的流程、辦理次數、不同意戶若不出席是否具有效力等等,「都發局就像『擠牙膏』,每多問一次才多講一點,明顯沒有確切規範,基層人員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小老百姓更是無所適從。」另一位居民也說,「一切進審議會審議,標準是什麼無人知曉?這算什麼公開透明的台北市政府?」「跟國賓大建設協議合建,可做整體性規劃,不論樓高或容積獎勵都更好,但都發局對都更單元範圍的切割與調整沒有確切指導方針,一味要住戶自己協調,一拖半年,建商礙於土地貸款壓力,最慢今年底要執行更新,若不同意戶問題仍無解,居民與國賓大建設合建獲得最高容積獎勵的理想,年底也將破滅。」胡家瑒說。南港產專區2-13單元期盼能與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圖中橘色部分)合建,但北市都發局卻要居民調整單元劃分前,先徵詢2-12單元是否接受釘子戶。(圖/本刊繪圖組)胡家瑒指出,與建商合建若破局,改採都更「權利變換」方式等公權力強拆不同意戶,至少得耗費3年時間,容積獎勵也將減少30%,換算下來,每戶分回減少近7坪,以每坪行情65萬元估算,每戶損失500萬元,「權益減少找誰負責?」而目前「2-12單元」住戶除了不願接受釘子戶,看到國賓大建設給出優渥條件,也想加入合併整建行列,兩個單元總計已整合6排公寓逾120戶。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股長顏邦睿回應,南港產專區辦理都市更新範圍調整涉及鄰地協調部分,南港通檢細部計畫在協調形式及文件均未有明文規定。因此召開協調會時,建議開會地點以近便為主,開會通知盡量在會議前10天通知,讓與會者有時間準備。會議過程應妥予記錄,包括簽到表、出席人數、通知人數、意願調查、發言摘要及照片等,鄰地若未出席也可以書面表達意見。相關資料越完備,將有助於審議會上的討論,如果所有權人有其他的疑問提出來都可以再予以協助。(待續)
房仲作家槓建商1/知名房仲自爆合建糾紛 發「不自殺聲明」力抗建商
台北市松山區小豪宅預售案「松蔦青語」於今年329檔期逆勢開賣,沒想到事隔3個月,卻傳出建商「大家地產」因私吞危老獎勵容積及涉嫌偽造文書,與地主、知名房仲作家陳泰源的父親爆合建糾紛。新聞於昨(8)日刊登《周刊王》後,陳泰源擔憂生命將受到威脅,隨即在臉書發布不自殺聲明。(圖/翻攝自臉書)陳泰源控訴,建商與陳家於簽署的合建協議在危老頒布前,卻背著地主申請危老私吞獎勵容積,且過程中涉嫌偽造文書,甚至不給選屋就開賣,雙方幾經協調無果,只好對簿公堂,「我將發表『不自殺聲明』,力抗惡質建商到底,避免無辜消費者捲入『一屋二賣』的風險!」「大家地產」董事長卓家雄被陳俊發父子爆料,不但以偽造文書方式申請危老重建條例,還不讓陳家選屋。(圖/王永泰攝)攤出相關事證,陳泰源直指「大家地產」3大罪狀:一、建商拿地主印章私自申請危老重建條例,連附給信託銀行的補充協議,都不是地主簽名的原件。二、原協議一樓設計成3間店面,陳姓地主可分回面寬4.8米的店面,建商卻擅自改為4間店面,陳家分到的店面寬度僅剩3.3米。三、建商不等地主完成選屋就搶先公開,恐導致「一屋二賣」。今年329檔期,「松蔦青語」打著「防疫宅」名號逆勢開賣,改建前門牌為松山區饒河街119號、121號、123號3戶連棟透天厝一起合建,面積共200.55坪,其中121號是控訴地主陳俊發所有,土地坪數為69.575坪。本刊記者6月18日前往「松蔦青語」基地拍攝,當時正在進行地下連續壁擋土工程,全案預計2022年下半年完工。(圖/黃威彬攝)陳泰源說「我爸媽只是單純小老百姓,一直秉持互信,直到今年1月父親帶著全家開心前往選屋。卓家雄(大家地產董事長)要把5樓以下最差的戶型都給我們,並在我爸媽及家中一個幼稚園小朋友面前大小聲,我們才警覺到這家公司有問題,以及我們可能面臨的處境,之後調閱所有文件資料,才發現這間公司偽造文書、私吞危老獎勵容積。」「大家地產」附給信託銀行的補充協議,並非地主簽名之正本,而是另擬了一份無「附件內容」的版本,並私自蓋上地主印章。(圖/讀者提供)起初,陳泰源並無插手父母與建商的合建協議,直到1月選屋不成,正式撕破臉後,才立即停下手中工作,回家幫父母整理祖厝與建商合建的全盤資料及查證。「聽說(松蔦青語)快要完銷,但我們到現在都還沒選屋,很難想像,這麼爭議的案件若是『一屋二賣』,未來會有多少受害者。」陳泰源出面為父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