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量
」台北晶華酒店「AI廚餘系統」正式上線!與「香草花園」共創永續飲食願景
呼應企業永續發展目標,台北晶華酒店啟動「2024永續餐桌」計畫,以館內營收最高的「栢麗廳」自助餐廳為示範指標,於2024年第一季率先導入全台唯一的「AI廚餘系統」,透過現代科技協助廚餘減量;並於餐廳後花園打造一座滿布綠意的「香草花園」,以花園內的各式實用香草入饌,與NG食材及邊角食料共同化身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積極實踐聯合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消費者一同吃向環保與永續。晶華酒店「栢麗廳」所引進的AI廚餘系統「Winnow」來自於英國,在歐美各國已推行數年,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數百家飯店與餐廳透過此項數位科技的輔助與管理,成功減少高達7成以上的廚餘量。「栢麗廳」期望透過「Winnow」的協助,三個月內達成廚餘減量百分之15的目標,從2023年的人均0.22公克、降至0.18公克。Winnow系統配置有一個智慧分析平板及電子磅秤,數據化紀錄和分析廚餘量。(圖/台北晶華酒店提供)「Winnow AI廚餘系統」包含磅秤、螢幕、掃描機與數據紀錄設備(data recording terminal),廚房員工將食物丟棄到垃圾桶時,垃圾桶下方的磅秤會記錄重量,掃描機則會從之前所輸入的照片數據中辨識廚餘品項,在螢幕中顯示丟棄廚餘的成本,有助於提高員工對於「減少食材與食物浪費」的意識。系統每天都會發送報告給予餐廳管理者參考,對於擁有多間分店的大型餐廳,系統還可以集合多個站點進行聯合統計與分析。主廚團隊以各式香草入饌打造多款味形色皆美的豐富佳餚。(圖/台北晶華酒店提供)「栢麗廳」每日供應早、午、下午茶及晚餐四個餐期,餐檯上隨時都有上百道料理,經由數據系統化的檢視與分析,部門主管及團隊將能有效辨識及優化現有的菜色內容,減少餐期中不必要的食材浪費,透過每周一次的主廚會議進行菜色內容及份量的調整。同時、位於「栢麗廳」後花園,由館內花房團隊精心打造的「城市香草花園」種著九層塔、薄荷、迷迭香、羅勒及蒔蘿等十多種食用香草,花園除了美觀樂活之外、也極具功能性,主廚靈活運用香草入饌,食客可以吃到最新鮮的沙拉、燉飯、牛排等風味主食,甜點和飲料也有擷取迷人的香草元素,如清香甜蜜的羅勒草莓塔、薄荷巧克力蛋糕和以百里香、萬壽菊以及檸檬香蜂草組成、清爽解膩的花園草本蘇打,在充分利用食材的前提下,創作出美味又多元的餐點。兼具美觀樂活及食用價值的香草花園(圖/台北晶華酒店提供)台北晶華酒店董事總經理吳偉正表示,永續飲食除了是理念更是行動,未來除了將持續廚餘減量的目標外,「香草花園」也將進一步規劃「城市農夫活動」,讓民眾可以在餐廳的花園中採摘香料並創作料理、結合行動及理念打造友好飲食生態環境,期待從栢麗廳開始的小小改變,接下來能進一步推廣到各餐廳、酒店、甚至是集團,以此為業界設立標竿、持續實踐與環境共生、共榮、共好的永續目標。
旅行團白飯沒吃完「餐廳一碗碗全倒回飯鍋」 讓全網氣炸後業者出面喊冤
先前大學生到熱炒店把白飯之光的新聞,造成社會熱議一度被稱為「白飯之亂」,如今又有餐廳引起白飯爭議,有網友拍下一間花蓮的餐廳,將旅行團的乘客吃不完的白飯倒回到飯鍋中,影片全拍下但餐廳卻表示,白飯是另外收回倒廚餘,明顯和倒回飯鍋的行為不相符。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發文,表示自己昨(1)日到花蓮某間餐廳用餐,看到餐廳把旅行團整車吃不完的飯,一一倒回大飯鍋中,倒回時若有看到髒髒的部分還會另外挑出,讓他不禁懷疑「我中午吃的飯哪裡來的?」。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大碗的白飯是用來給一整桌客人的共用白飯,而這些吃不完的白飯則被另外回收倒回飯鍋中。網友也表示到了晚上,他越想越受不了因此打電話問餐廳,卻得到了白飯會另外收回廚餘,「那收桌的時候不倒在一起收,另外收整車的飯回來倒在飯鍋裡面?」。不少網友則紛紛留言表示,「裝飯的碗會不會也是不洗一直重複使用,而且收回來碗跟碗疊在一起,飯也被碗底用髒了…」、「怕這種回收狀況,我們吃不完的菜、飯、冬粉啥的都會丟下去火鍋煮」、「他的錯誤就是太明目張膽了,端到後面就沒這個問題了」、「台灣九成餐廳都會這樣做,只要沒有沾到其它湯汁都是這樣做的」、「繼抹布水牛肉麵,餐飲業再一力作?」。對此,該餐廳老闆也出面喊冤,表示是為了減少廚餘量,將白飯和廚餘分開處理,讓員工把吃剩白飯帶回家餵家禽,絕對沒有讓客人吃剩下的回鍋飯。至於為何對剩飯挑挑撿撿,老闆則解釋是避免家禽吃下過多油脂。並質疑對方拍攝恐怕是同業競爭,若刻意栽贓就會提告。
埔里清潔隊辦公區堆「8000多噸垃圾」 當地人崩潰:空氣都腐化味
南投縣沒有垃圾焚化爐,長期靠外縣市處理,埔里鎮也沒有垃圾臨時堆置場。埔里鎮長廖志城說,埔里清潔隊辦公區從今年春節以來,已累積8000公噸的垃圾。在地人直呼,「每一口空氣都是垃圾腐化的味道。」廖志城在臉書發文說,他陸續接到很多民眾對埔里鎮垃圾的陳情與建議,「南投縣堆置垃圾問題一直存在,今年春節過後,清潔隊再次堆積大量垃圾,且垃圾外運的噸數非常少,完全消化不良。」廖志城表示,埔里鎮是沒有「埔里鎮是唯一沒有臨時堆置場的鄉鎮,清潔隊腹地狹小,總面積14809平方公尺(包含辦公室、垃圾轉運站、垃圾暫置區、廚餘廠、巨大廠、車輛檢修廠等),其中可堆置垃圾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垃圾及大型家具堆置已經滿到不能再滿(高達8000多公噸)。」廖志城說,埔里鎮是唯一沒有臨時堆置場的鄉鎮。廖志城說,從2月起已暫停收大型傢俱,有需求的民眾要自行找民營業者,而修剪樹木、樹枝的殘骸,也請大家當作肥料。至於可以怎麼減少垃圾量,廖志城建議:1.水果果皮、蔬菜葉等可當作肥料施肥2.外出自備環保餐具3.飯菜吃光光廚餘量減少4.垃圾減量從源頭做起5.落實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6.購物自帶環保袋此文曝光後,有網友說她去辦公室問過事情,「辦公室被垃圾山包圍,他們在惡臭的環境下辦公,每一口空氣都是垃圾腐化的味道,沒有去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也有人說,「清潔隊人員真的是辛苦了,我們要好好確實做分類,有土地或種植的人家也要盡可能的廚餘再利用,做堆肥或酵素,也希望有相關的diy課程可以教導民眾如何製作與運用」。
Uber Eats數位轉型介接外送、拓展商品多樣性、支持在地和永續成三大逆轉勝關鍵
Uber Eats公布《2022 Uber Eats 商家合作夥伴獎》14個獎項,包含「環境永續獎」及「最挺台獎」兩個新獎項,總計52家商家合作夥伴名單,其中大型連鎖品牌「瓦城」、「小北百貨」首次入榜,首度獲得卓越貢獻獎及年度黑馬獎,麥當勞、鼎泰豐、全聯福利中心、家樂福、7-Eleven等17間合作夥伴連續兩年獲獎。1. Uber Eats 公布《2022 Uber Eats 商家合作夥伴獎》14個獎項,總計52家商家合作夥伴名單。(圖/Uber Eats提供)外送成為日常生活,激發商家合作夥伴加速優化外送服務經驗,紛紛進行API串接工程,極大化商家內場、接單、出單三方營運效能;而實體零售商家更是擴大在Uber Eats 平台上包羅萬象的商品選擇,滿足生活各種需求,也因此更需要有效管理庫存,即時更新商品陳列、降低缺貨率,拉近消費者在實體通路和線上採購的經驗,成為新零售轉型機會點。今年首度榮獲「卓越貢獻獎」的瓦城泰統集團已經和 Uber Eats 合作近六年,旗下的瓦城、1010湘、非常泰三個餐飲品牌在疫情期間著力兩大重點維繫與消費者的美味連結。首先,依照不同商圈、不同族群、不同餐飲需求推出分眾化餐飲選擇。舉例來說,瓦城特別觀察到平日午間餐期,在辦公區域或學區的消費者偏愛點購單人份餐點,因此針對經典品牌「瓦城」、「1010湘」推出全新口味的個人獨享餐盒;在熱門商圈以及住宅區則是以多人用餐情境居多,因此主推CP值高的套餐。此外,透過平台提供的數據協助商家追蹤營運表現及了解消費者的喜好,集團可做出即時調整,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餐點的滿意度和接觸更多新顧客。包羅萬象獎-軒饌廚坊股份有限公司(Just Kitchen)(圖/Uber Eats提供)全台首創雲端廚房 Just Kitchen 榮獲「包羅萬象獎」。洞察到台灣消費者喜歡嚐鮮而且口味多變,JustKitchen 從2019年開始至今短短四年,以高效運作的雲端廚房與國內外台、日、美式類別四十個知名餐飲品牌合作,推出包括榮獲必比登推薦的四川吳抄手、美國最火紅YouTuber漢堡品牌MrBeastBurger、TGI Fridays Go經典美式餐點、匠魂製作、桔田家咖哩丼飯、淚牛滿麵牛肉麵、低碳低卡健康餐盒BodyFit等,提供消費者來自世界各地、外送上門的多元美食選擇。「最佳品牌獎」 家樂福、鼎泰豐代表與 Uber Eats 台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 (右) 合影(圖/Uber Eats提供)全聯福利中心蟬聯「消費者首選獎」,其營運店點密集且遍佈全台,更鎖定外送消費需求開展24小時門市。在決定進入外送服務之時即進行API串接,並且持續優化營運流程以做到快速揀貨、穩定維持低缺貨率;透過數據洞察精選熱銷品類抓準消費者需求,倍增生鮮蔬果和日用商品選擇,並不斷擴大生鮮、日用、即食,以及季節性特殊商品等選品,同時維持線上線下商品售價一致,全方面帶給消費者好的線上體驗。榮獲「最佳品牌獎」的家樂福,早在2019年底便與Uber Eats 展開合作,今年更是積極擴展外送市場佈局,讓外送覆蓋幅員更廣、商品選擇更多、品質追求更高。不僅全台與 Ube Eats 合作的門市數成長超過3倍,商品選擇更較去年成長近2倍。此外,家樂福推出家樂福嚴選系列生鮮食材,強調產地直採季節限定、全程控管可溯源,並重視友善農民、環境永續、動物福利等主張,深得消費者心。最挺台獎-成功傳統市場(圖/Uber Eats提供)今年度進駐 Uber Eats 的小北百貨,上線後不僅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更快速擴增商品選擇,線上店從4間大增至172間,商品選擇更達2千多種,從日常五金百貨、情趣用品、緊急用的防災避難用品等應有盡有。以生活用品見長的小北百貨甚至引進UCC現沖咖啡,開拓不同消費市場。其在逆勢中勇於突破與創新,讓品牌在疫情下業績不減反增,深夜時段生活用品銷售更增加3成,亮眼表現一舉奪下「年度黑馬獎」。榮獲「最挺台獎」的連鎖手搖飲品牌大苑子,致力於實現「讓世界看見台灣水果之美」的願景,以行動支持台灣小農,高達80%以上產品與上千位小農及台灣牧場長年合作,透過長期穩定採購,不僅讓台灣果農付出得以獲得合理利潤與支持,進而有效管理農藥殘留量,推動友善種植環境,進一步鼓勵二代青農返鄉種植,對社會產生正循環影響力。大苑子、成功傳統市場支持在地小農榮獲「最挺台獎」;(右) Uber Eats 業務副總吉慶。(圖/Uber Eats提供)同樣獲得「最挺台獎」的成功傳統市場,保有傳統市場買菜送蔥薑蒜的好客熱情,讓在線上訂購的消費者也能感受傳統市場老闆的人情味。蔬果、肉類貨源充足且多樣性高,水果來自當季全台產地直銷,品質優良;在嚴峻疫情所帶來的生活不便下,積極數位化轉型與Uber Eats 合作,讓仰賴上傳統市場的民眾,仍可在防疫安全下輕鬆外送生鮮蔬果到家,支持在地消費者維持正常生活。以上特點不僅讓成功市場一上線 UberEats 即見持續成長的訂單,每月顧客回購率也超過五成。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榮獲「環境永續獎」,落實在地供應策略,擴大支持台灣各地優質酪農、縮短產區至門市的配送時間、維持鮮奶新鮮供應,讓更多默默付出的優質小農得以被消費者重視;此外,路易莎秉持減碳愛地球的概念,不僅於今年新推出使用植物製作的「未來肉」系列輕食,推動未來肉在整體餐食銷售中佔比約將近1成,並將計畫與知名蔬食餐飲品牌「SUNBERNO光焙若」共同研發蔬食品項,擴大推廣減碳飲食。環境永續獎-路易莎職人咖啡股份有限公司(圖/Uber Eats提供)在台北及台中皆有分店的JAI宅義大利麵,不只是「環境永續獎」得主,也是環保署認證的綠色餐廳。在外送包材上堅持採用無毒且可回收的紙纖維餐盒與吸管,並與小農合作食材採購、製作蔬食惜食餐點,控制餐點份量以減少剩食與廚餘量,從製餐流程、包材使用到餐點份量皆致力向綠色消費靠攏。Uber Eats 平台在疫情期間著力協助在地商家數位轉型,拓展其外送新服務。目前合作的7萬多活躍商家合作夥伴中的中小型商家已高達70%,而持續推進「滿台的」商家活動,不但讓消費者享用最愛的台灣味,也協助延續城市巷弄間的老字號商家活力。
台北市1年廚餘量同3.5座101大樓 蔣萬安辦青年工作坊論政策
跨領域創新協會昨(23)日舉辦「2022食物循環設計一日工作坊」,共計16組、上百名青年朋友同時上線,為台灣食物的永續發展集思廣益;協會理事長、立委蔣萬安開幕致詞表示,這次的工作坊邀請與會者從日常的食物循環出發,藉由設計發想,打破既定框架、跳脫思考限制,希望可以找出創意、具體的行動方案,一同解決剩食問題,找到台北市永續發展的無限可能。「這次主題為『食物循環設計』,邀請社會大眾一同探討剩食、續食處理的問題。」蔣萬安指出,永續發展、2050淨零碳排等環境議題,對民眾可能感覺比較遙遠,但事實上這是每天都會碰到的問題。他以台北市舉例,每年會產生3.5座101大樓高度的廚餘量,非常驚人,因此不只是環保署、團膳業者或餐廳飯店都需要關心,每個人可以從日常生活中來思考這個問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食物循環設計工作坊」課程內容相當豐富,除了規劃設計思考工作坊,引導大家腦力激盪,找出問題痛點,也安排了Figma數位介面設計工具,教學員運用科技改善、解決問題。此外,這次活動業師、評審陣容相當堅強,邀請到「地表最強里長」方荷生、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開平餐飲學校主廚之家中餐組組長朱華慶,以及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芳等人,與百餘位青年朋友一同參與。活動尾聲,順利評選出前3名組別,以及設計獎、創新獎、永續獎。蔣萬安頒獎時提到,感謝青年朋友們今天一同「奮鬥」了9個小時,16組的報告中,有非常多很有創意、很棒的方案,甚至部分方案有高度執行的可行性,希望將來有機會轉化成台北市城市治理的政策工具,而這也是協會特別舉辦工作坊的目的,藉此集結群眾智慧、創意和科技能量,一同解決台北市的公眾議題。蔣萬安最後說,再過兩年就是台北市建城140週年,正因為居住在一個發展超過100年的國際城市,未來市府的政策思考,不應該只是城市發展的問題,更該納入城市永續的方向。他表示,跨領域創新協會接下來將不定期針對各項議題,舉辦活動及工作坊,邀請所有的好朋友一同參與,透過市民朋友的力量讓台北市更好、讓台灣更好。
北市學校營養午餐年均廚餘量超驚人 可疊11座台北101
北市議員闕枚莎21日質詢,去年全國廚餘回收量逾52萬公噸,換算廚餘桶堆疊起來將近1萬2000座台北101高度,而北市各級學校的營養午餐廚餘年均476公噸,可疊11座台北101,這很可怕,教育局應教育小朋友別浪費、要吃完,所以也要提升食物的美味與健康。教育局長曾燦金表示,會要學校別備太多量。闕枚莎指出,北次107年度各級學校的廚餘量日平均達2.38公噸,108年度2.66公噸、109年度2.1公噸、今年10月止2.22公噸,她有吃過2次營養午餐,並調查小朋友的意見,有反映西瓜爛爛的,還有看到蟑螂腳,在美味上要加強調整。「廚餘疊得很可怕!」闕枚莎說,用一學年200天上課日換算,營養午餐1年有476公噸廚餘,換算廚餘桶疊起來有11座101高度,教育局雖很努力推廣計畫與活動,但仍要透過教育告訴小朋友要吃完,別枉費辛勤農夫的努力。曾燦金答詢,廚餘的數量有包括一些葉菜類,還有魚骨頭之類的都被一併拿去算,該分類清楚,的確滿可怕的,會叫學校備量別太多。闕枚莎表示,全台學生都缺鈣,而她提倡北市的學校營養午餐,都要喝得到牛奶、優酪乳,教育局有採納,有機蔬果1周有2餐,但她仍希望能1周5天上學日都能有,希望教育局未來要努力。闕枚莎說,市府在她建議下,歷年有辦食農教育計畫、營養午餐比賽、廚餘減量評比、美食大作戰等,但營養午餐並不能只有在比賽那天好吃,應天天都好吃,小朋友有健康身體,國家才有競爭力。另外,她也關心「台北英語友善城市–南港雙語教育示範區」,已獲市長柯文哲支持,教育局要繼續推動進度。
【廚藝大賽情報】第2屆灃食SUPER校廚大賽 最強校廚等你來當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第2屆灃食SUPER校廚大賽」,原定徵件至5月23日止,考量目前疫情發展情況,原訂6月底的總決賽將延後舉辦,因此將延長徵件時間至6月15日止,歡迎所有國小、幼兒園的校園廚師展現創意,腦力激盪出又好吃有營養的午餐菜色!灃食教育基金會表示,考量到疫情發展,原訂6月27日舉辦的總決賽會順延舉行,時間地點另行通知,為顧及許多學校目前忙於防疫工作,也決定延長徵件時間,讓參賽團隊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菜單設計。本次大賽參賽對象,鎖定國小與幼兒園的校廚與所屬教育機構的行政人員共2人一組;大賽主題訂為「料理魔蔬師-美味大考驗」,邀請校廚團隊設計包括主食、主菜、副食、青菜與湯品成套的蔬食午餐菜單,其中兩道菜色須融入異國料理特色,讓孩子可以吃到不同的跨國風味。灃食教育基金會表示,今年選擇以蔬食料理為大賽主題,除了蔬食料理備受矚目,也能呼應環保,更期待透過推廣,讓孩子能吃到蔬食的原味與營養,讓校廚端上豐富與創新菜色,減少校園廚餘量,不但可品嘗融入校廚滿滿創意的蔬食料理,也吃到異國風情的美味之處。第2屆灃食SUPER校廚大賽歡迎校廚朋友與行政人員組隊報名參賽,用廚藝與創意挑戰豐富的決賽獎金與榮耀;此外,灃食也會規劃進階培訓課程,提供決賽團隊精進工作職能;而獲得金、銀、銅獎的校廚團隊,未來還有機會出國參訪。灃食邀請校廚朋友踴躍參與,為創造更多元的校園飲食,以及孩子的健康一起努力。※活動資訊·競賽主題:料理魔蔬師-美味大考驗·參賽資格:以學校為單位,需實際供應幼兒園及國小學校午餐菜餚,不同校廚可組不同隊參賽,每校不限 一件作品。·初賽方式:「異國蔬食」營養午餐菜單設計。·初賽期程:即日起【延長】徵件至6/15(二),以郵戳為憑。※詳情請參閱校廚大賽活動網頁: https://www.fullfoods.org/2021super/
生廚餘發電日收益3萬!未分類明年開罰「最高6000」
台中市每天製造的生廚餘有150噸,目前回收量僅約7成,為確實達到垃圾減量、提高生廚餘再利用效益,台中市府訂定今年為宣導期,將從明年元旦開始強制實施生廚餘分類回收政策,違規者最高裁罰6000元。符合資源永續與循環經濟的潮流。生熟分類 避免臭味台中市環保局長張宏益表示,包括果皮、水果殘渣及未經烹飪過的蔬菜殘渣、菜心或沖泡過的茶葉渣、咖啡渣、黃豆渣等屬於生廚餘。經初步估算,全市每日生廚餘量約150噸、目前分類回收數量僅100噸左右,熟廚餘回收量約140噸,若能確實分類生、熟廚餘,可避免垃圾產生臭味。陳宏益強調,台中市從2019年10月開始推動家戶生廚餘全面回收,使得生廚餘在一般垃圾量的占比從原本23.5%下降至17.2%,目前分類做最好的為家戶回收部分,一般委外清運的社區、大樓戶成效較差,市府去年底公告「台中市一般廢棄物之生廚餘分類回收排出規定」,將進行1年宣導。也就是說,從2022年元旦開始,如果未依規定分類且回收生廚餘,環保局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可處1200至6000元罰鍰。生廚餘發電日收益3萬陳宏益說,此政策正式上路初期,不排除比照過去破袋檢查的方式,盼養成民眾百分百回收生廚餘、達到再利用目標,這1年宣導期也會針對委外清運的社區、大樓加強宣導並規範,呼籲社區可設置生廚餘回收桶。為讓垃圾獲得有效利用,台中市在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首創「生廚餘厭氧發電」,去年7月開始以生廚餘厭氧發酵,約2個月即可生產出綠電,回賣電力給台電公司,1天收益約3萬元。陳宏益說,相較雙北委外運至中南部堆肥場、花費3至4個月才能讓生廚餘變成肥料,台中市的做法更具效率,且能發電、回饋於民,未來若能百分百回收生廚餘,預估每日售電可達5萬元,符合資源永續與循環經濟的潮流。
土地污染與觀光的距離,可以更遙遠
比起工業污染,觀光看似與土地污染沒有太大關係,但其實每個小動作,都可能在傷害我們腳下那片親愛的土地。腳下那片看不見底的土地,正默默被污染著對於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與污染的距離從來沒有太遠。印象中,最開始注意到的污染問題,是兒時住在高雄老家的時候。當時該廠廢氣排放不時超標,家中看出去的天空時常灰灰的,到了晚上夜空又變成橘紅色的,有時空氣會瀰漫刺鼻的味道,長大後才知道,這叫做空氣污染。又有一次,爸媽帶我去桃園鶯歌姑姑家,記得當自己在姑姑家菜園旁玩耍,玩著玩著來到菜園底端時,嚇然發現緊鄰一旁的河川竟被染成藍白色。當時五年級的我,知道這是水污染,回學校時甚至寫了一篇相關的作文。但直到又更大了,我才知道不管是兒時家旁的工廠廢氣,或是姑姑家旁的工廠廢水,最終都會污染一直踩在腳下的那片土地。或許大部分人類都是如此,以為眼不見就是乾淨的,土地因為不如水與空氣般透明,地下水又被埋藏在土裡,兩者被污染的狀況因而時常被忽略。殊不知,工廠的廢氣到了空中,會透過雨滴降臨到土地,工廠的廢水若沒經過環保處理,排入河川海洋也會同時滲入了土地。日月潭30公里環潭自行車道榮獲CNNGO網站評比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即便沒有煙囪,觀光業也是環境破壞的得力助手土地污染後,地下水也順帶遭殃,種在土壤中的植物蔬果,以及利用地下水的養殖生物,也都因此被污染了,最終,接收惡果的都是破壞自己環境的人類。更慘的是,一但土地與地下水被污染了,要做整治的難度會相當高,這也是為什麼專家會建議預防勝過整治。或許有人會說,那麼,最先應該做好的,應該是工廠污染源的管理吧!的確,台灣幾起重大土地污染事件,皆是工廠造成的工業污染為主,但農業有農藥、養殖業有排泄物,就算家庭也有廢水與垃圾等,無關產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造成各種污染,就算過去被稱做無煙囪產業的觀光業,也成為造成地球污染的原因之一。旅遊會造成大自然的破壞,森林被砍伐,海灘拿來蓋酒店,因為觀光需求,動物的棲息地被切割或喪失,生物多樣性消失,當然,還有搭機開車造成的碳排放量。那土地呢?觀光業至少沒有造成土地或地下水污染吧?或者至少不是主因?雙輪旅行,減少交通排放帶來的各項污染2017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來到印度喜馬拉雅山位於海拔17480英尺處的Manali-Leh公路做檢測,該地天高地遠相當偏僻,科學家原以為土壤會相當乾淨,沒想到公路附近土壤所測得的硫含量卻相當高,猜測應該與每年該地約有五萬輛車通過有關,尤其當地的卡車或公車,多半使用含硫量很高的柴油,因而產生的酸雨,就這樣污染了土地。連這麼遙遠的地方都有因為觀光帶來的土地污染,處處是人潮的台灣,受觀光影響的土地污染情況必定更嚴重。幸好,這幾年民間與政府的環保意識都大大提高,除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已有20年歷史,環保署設立的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也持續與國際交流合作。去年底觀光局以自行車旅遊為主題的宣傳影片,讓台灣獲美國旅遊界最高獎項「麥哲倫獎」(Magellan Awards)的「亞洲生態友善的綠色旅遊目的地」(Asia - Overall Destinations-Eco-Friendly "Green" Destination)銀獎殊榮。 的確,台灣公共交通方便,You Bike或City Bike租借也很容易,不管是全長900公里的環島一號,或是榮獲CNNGO網站評比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的「日月潭30公里環潭自行車道」,都是注重環保旅人的絕佳選擇。當然,除了交通工具,我們做為一個愛自然、愛土地的觀光客,還有許多可以注意的地方。含氯的塑膠被掩埋後會釋出有害物質到周邊的土壤與地下水源中。做個愛護土地的友善旅客例如外出用餐,盡量吃多少點多少,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天的廚餘量若用廚餘桶來堆疊,高度已經相當於 40 座台北 101 ,這些廚餘有部分進了掩埋場,造成滲出水污染土地的疑慮。此外,別忘了自行攜帶餐具,甚至鼓勵餐廳或小吃攤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需要過夜,選擇環保署推薦的環保旅店,或是友善在地的旅宿,帶上自己的盥洗用品並自備水壺,減少使用旅宿提供的瓶裝水。因為這些大量生產,僅能一次使用的含氯塑膠,被掩埋後會釋出有害物質到周邊的土壤與地下水源中,如果每個旅客都可以做到這點,就可減少許多一次性使用塑膠用品的浪費。事實上,我旅居中的法國在2016年7月1日開始,就禁止超市發放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可生物分解的替代品。一開始我還沒什麼感覺,但有一次用了可生物分解的塑膠袋裝了東西放在冰箱,不小心放太久,直到想起時,袋子已經因內容物出水而分解掉一半,讓我驚訝又高興。明年2021年,歐盟國家將全面禁止使用吸管、餐具、棉花等「一次性塑膠製品」,而台灣環保團體也倡議大家聯署支持「 2030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政策」。如果可以,希望政策落實更快些,因為科學家已證明,塑膠即使會分解,但分解前仍有可能掉落到沈積岩中,成為化石的痕跡(trace fossils)。相信沒有人會希望幾千萬年後,未來的子孫去野柳地質公園(假如它還存在),或是到海邊撿起石頭時,看到的不是早期海洋生物如貝殼痕跡,而是棉花棒或塑膠湯匙的形狀。又或者,不說未來了,現在就帶著孩子去看位在松山文創的「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20週年特展,直接讓我們的下一代透過電影觀賞、遊戲、手作工坊、桌遊等活動,更了解如何保護我們的土地。當然,在這趟行程裡,別忘了做最棒的環保觀光客哟!
新北從源頭拯救被浪費的醜蔬果 餐飲業者響應加入「惜食分享餐廳」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2013年統計,全球一年食物浪費量高達13億噸,約占每年食物生產總量的1/3。同年度環保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每戶丟棄食物之總金額為3萬元;人均年度廚餘總重量96公斤;年度報廢進口蔬果2,000噸;家戶年度總廚餘量180萬噸,足堪製作40億個便當,支撐23萬中低收入戶家庭孩童從幼兒園到博士班20年之營養午餐費。食物大量浪費的同時,卻有許多人面臨飢餓或營養不足之問題。蔬果格外品是因規格、外觀不符合市場標準而被淘汰之農產品,淘汰率可高達4成,是食物浪費第一線戰場。大部分民眾挑選食物時,會選長得漂亮、無瑕疵的蔬果;反觀蔬果格外品,部分被棄置田中腐爛,因為農友瞭解如此賣相難以售出,而收割採摘和儲存也需要成本,不如置之不理;部分被送至批發市場,也因賣相不佳被通路商批次退回;部分有幸上架展售,卻乏人問津,最終同樣落得被丟棄的命運。其實,蔬果不因外觀美醜、體積形狀而改變其營養價值,格外品只是長得比較奇怪,和那些美麗的「一等品」一樣,它們也能填飽飢餓的肚子。因應如此嚴重的食物浪費問題,世界各國都祭出相關措施,如德國街頭剩食冰箱、荷蘭Instock剩食餐廳、法國Intermarche超市販售醜蔬果等。新北市政府則自2016年12月起推動「新北市惜食分享網」,是全國唯一多元政策推動「惜食不浪費」的政府機關。此網絡整合市府各局、處與民間單位資源,建置餘裕物資的整合平台,期望達成珍惜食物與分享食材之目的,並減少浪費。自開辦以來,已貢獻383噸以上的廚餘減量成果,更從源頭拯救700噸的蔬果,並建置網站,分享惜食相關資訊與新知(網址:http://surplus-food.ntpc.gov.tw/)。農業局在「新北市惜食分享網」架構下,開全球先例創辦「惜食分享餐廳」計畫,將原本可能會被丟垃圾桶或當堆肥的蔬果格外品媒合到餐廳,期促進餐飲市場使用蔬果格外品,從生產端減少食物浪費。本計畫與舞春食農工作室、格外有意思團隊、新果國際農產物流等單位合作,將這些蔬果格外品透過廚師的巧手與創意,變成一道道美味、健康的料理,藉此喚醒大眾不浪費食材、珍惜生態資源與保護環境的意識。「惜食分享餐廳」所使用的格外品,是以友善大地方式生產出來的,例如具有有機標章或綠色保育標章。這些友善農法不施用化肥、除草劑,常遭蟲食、鳥啄;也不以基因改造強行改變作物自然生長的模式,所以比慣行農法更容易產出格外品。因此,我們更應該去重視、推廣這些格外品的價值,因為它們代表的是健康的土壤、豐富的生態和永續的未來。「惜食分享餐廳」從生產端源頭紓解食物浪費的創新作為,逐漸受到國際關注,可見這是值得其它城市借鑑的食物不浪費模式,且民間餐飲業者也願意響應,從2016年20家,至今在雙北市已有32家合作餐廳,相信這在餐飲界會逐漸成為一種普世價值。農業局未來計畫將合作餐廳擴展到雙北市以外的地區,並選擇鄰近這些蔬果產地的餐廳,期望能建立在地產銷鏈,除拯救蔬果格外品之外,更進一步降低碳足跡,讓台灣成為一座環保、惜食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