廔管
」 肛門 廔管 金剛 小嫻 手術孫子肛門旁長硬痘!婆婆喊「母奶有毒別再餵了」 婦產科醫嘆:這世界太瘋狂
新生兒長痘痘和餵母乳有關?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分享,有位孩子肛門旁長了一顆痘痘,奶奶卻認為是「母奶有毒」,要求媽媽別再餵母乳,而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母奶有毒?這世界太瘋狂,看起來有時候還是得要達爾文出動才可以呢」。蘇怡寧近日在臉書粉專「蘇怡寧醫師愛碎念」曬出一張私訊截圖,可以看見對方說到「蘇醫師您好,妹妹的孩子今天去醫院檢查,發現肛門旁有一顆硬硬的痘痘,醫生開了抗生素說,如果吃了沒用,就要開廔管手術。妹妹的婆婆說,那是因為她的母奶有毒,要她不要再餵了。應該如何回應這位婆婆呢?」在該聊天室裡,蘇怡寧回應表示,「看你們是要相信醫師還是婆婆啊,問別人是有什麼用?」對此,蘇怡寧發文指出,「母奶有毒?這世界太瘋狂,看起來有時候還是得要達爾文出動才可以呢,常常看訊息看到我火都上來了,這樣合理嗎,有毒的是你這個婆婆吧」。他也嘆氣道,「但是話說回來,應該也不是老了才會變成這樣,明理的長輩也是很多的,這些傢伙應該從年輕開始就是瘋的吧?」貼文一經曝光,迅速吸引網友討論,紛紛在底下留言「人生該遠離有毒物質,快把婆婆隔離」、「什麼時代了,還會有這種想法」、「當媽真的很辛苦,餵跟不餵都會被講話」、「長輩的固化思想很難被改變,通常最後都是互相傷害~所以可以試著幽默一下,轉移話題就好~婆婆的話,不要放在心裡~」。也有不少人分享自身經歷,「肛門廔管寶寶很常見,我家寶寶45天就有,滿3個月開刀,醫生說是體質關係」、「我兒子沒吃母奶吃配方奶,也是肛門廔管捏…這根本跟吃啥沒關係吧」、「我的小孩也有過,是我們不小心指甲搓到黃金葡萄球菌感染到所以長出一顆丁子,之後我們很注意自己的指甲衛生(要剪短),常洗手消毒後才能換尿布,就像護理師都會先消毒雙手用棉花棒塗屁屁膏。所以跟母奶無關」。
九旬翁突腹痛!醫竟取出「一坨綠豆」 醫嚇:膽囊全是結石
春節將至,許多人都等不及大啖美食,但有位九旬老翁過年期間吃太油膩,年後開始出現腹痛,且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經檢查發現膽囊腫脹且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對此,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吳東琰指出,膽結石無症狀不需治療,有症狀則需手術,而膽結石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等,應小心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吳東琰指出,有名九旬老翁平時除了吃藥控制高血壓外,並無其他疾病或異常,但年後右上腹及上腹卻突然疼痛,原以為是過年期間吃壞肚子,便不以為意。豈料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才至急診檢查,經血液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膽囊腫脹且有結石,經評估需手術治療。吳東琰表示,患者膽囊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因此安排手術切除膽囊,降低產生併發症的可能。醫師說明,膽囊負責儲存及排除膽汁,膽汁主要以膽固醇、膽鹽及膽紅素組成,只要成分比例改變,就可能形成結晶,生成膽結石,如果膽囊收縮功能不佳,無法順暢排除膽汁,也可能造成膽汁過濃而形成結石。而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除了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年紀大於40歲、女性、孕婦、肥胖者、迅速減重者外,基因也可能是影響因素。膽結石的併發症可大可小,最常見為右上腹痛(膽絞痛),常併發急、慢性膽囊炎,嚴重可能造成膽道阻塞、膽囊蓄膿、胰臟炎、膽囊腸道廔管、膽石性腸阻塞,甚至進展為膽囊癌。目前全球醫學認為無症狀的膽結石不需要治療,觀察及調整生活型態即可,而有症狀的膽結石則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最後吳東琰說,適逢年節,餐桌上少不了高油高鹽的美味佳餚。呼籲民眾,除了多喝水、調整飲食,盡量避免吃精緻食物外,多運動、少久坐也是預防膽結石的方法之一,也建議有膽結石病史的民眾應更加注意,切勿暴飲暴食或三餐不定時,以免膽結石反覆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工程師包尿布上班因「鼠蹊部流膿 」 醫曝不是青春痘而是汗腺炎
南韓明星李洪基日前透露,罹患化膿性汗腺炎長達18年,由於臀部會疼痛潰爛流膿,必須隨身攜帶10件內褲更換,甚至動過8次手術。事實上與李洪基有同樣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一名50歲的工程師,大約7年前發現鼠蹊部和股溝冒出2到3顆「痘痘」,後來從點延伸成線,更出現腫脹、分泌物,甚至包尿布上班,直到1年多前自己上網找線索,終於證實困擾多年的怪病是「化膿性汗腺炎」。根據這名翁姓病友分享,大約7年前發現鼠蹊部和股溝冒出2到3顆「痘痘」,陸續在皮膚科、外科、泌尿科「流浪」都沒有得到確切診斷,後來病灶更從點延伸到線,於是被轉診到大腸直腸科,診斷為肛門廔管,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手術,沒想到術後更痛,腫瘤、流血和組織液,多到將衣褲浸溼,不得不穿紙尿褲,一度因為失去了好好坐、好好走路的能力,而懷疑人生。翁姓病友表示,病灶嚴重時面積有如3個手掌大,直到有天,他自己上網找到台大皮膚科教授廖怡華的衛教文章,請皮膚科醫師化驗組織,才發現原來是被「化膿性汗腺炎」害到了,透過手術和生物製劑治療,總算穩定病情,重拾正常生活。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說,病灶通常發生在腋下、肛門周圍、會陰部、女性乳下等特定部位,嚴重時會不斷滲出膿血,產生異味,甚至形成皮膚廔管,就像下水道一樣互相聯通,輕輕擠壓就引爆周邊膿皰破裂、滲出膿液。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華指出,化膿性汗腺炎平均被延誤診斷7.2年,病識感低、不易確診是目前兩大困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領先亞洲各國,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建議同時評估手術及藥物治療;針對中重度病友,若接受全身系統性抗生素治療12周後未達預期效果,則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另外,皮膚科醫學會已訂出醫學指引,建議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後,若改善效果未達預期,即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目前生物製劑需要自費,一年需要約80萬。廖怡華表示,皮膚科醫學會希望健保能針對連續使用抗生素12月後無效者能納入健保給付,減少病友負擔。蔡呈芳表示,對於身體已經出現「地下水道」有多處相通廔管的患者,就一定要動手術才能根治。提醒有吸菸者、肥胖、或是荷爾蒙異常、皮膚常摩擦或是多汗症者都是發生化膿性汗腺炎的高危險因子,若不處理也有可惡化成鱗狀細胞癌或是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導致嚴重感染症出現敗血性休克,得特別當心。
20歲女手搖飲當水喝…右腰痛到送急診 「300多顆結石」畫面曝光
人手一杯手搖飲,但記得還是要多喝水。20歲女子小玉(化名)平常不愛喝白開水,經常把手搖飲當作水分來補充,日前因發燒及右腰疼痛就醫,結果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術後她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表示,急診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小玉右側腎臟嚴重水腫且有腎結石,抽血報告也發現白血球過高,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結果顯示右側腎盂裡布滿了0.5cm到2cm大小不等的結石;由於病人發燒,先給予抗生素注射,並放置經皮腎臟造廔管緩解腎水腫和泌尿道感染問題。為了處理大量的腎臟結石,由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進行微創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成功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而手術後病人的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人終其一生有9.6%結石的機會,(男生比女生多3倍,男生約為14.5%、女生:4.3%),其中腎臟結石占15.8%,僅次於輸尿管結石76.4%,而結石病人平均年齡介於50至60歲,5年內結石復發率高達1/3,一年當中,春天至夏天發生率最高,因天氣熱造成體液流失大於補充,因尿液較濃縮,容易使得結晶體聚集產生結石。林才揚說明,結石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當中包括了水分攝取不足、飲食因素、遺傳因素、新陳代謝異常、慢性疾病、尿液pH值不正常、腎臟解剖結構異常等。林才揚表示,腎臟結石並不是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療,即使不做任何處置,也一定要定期追蹤,若引起相關併發症時其實更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喪失、癌變甚至感染性休克等。他提到,臨床上,腎臟結石一般建議超過1.5cm就要接受治療,但治療選擇最終方案需綜合考量病人身體狀況、結石大小、位置、腎臟結構等因素,目前腎臟手術選項可分為無創和微創以及二合一共3種;而二合一的手術方式,那就是結合了軟式輸尿管鏡腎內雷射碎石術加上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一呼一應,克服各自的優缺點,讓一次手術就達到更好的結石廓清率。
阿本曝病況「每半年回診」 驚訝台灣流行語魅力
藝人翁瑞迪(阿本)自爆有動脈瘤和廔管,甚至被醫生告知「非死即殘」,事後他在社群發文報平安,並表示:「最終診斷每半年回診,不需治療開心生活就好。」而他日前錄影《WTO姐妹會》,在節目上與新住民、外國人士討論被台化的地方,並列舉台灣人特性,阿本說:「台灣人對話的結語就是下次約,見面開頭就是問你是不是瘦了。」郭彥均(左)被節目來賓形容「隨便、馬虎」,無奈大喊這題不聊了。(圖/八大提供)阿本也提到自己有一次與外國朋友約要看電影,因為臨時改變心意想去逛街,當下看到外國朋友的簡訊回覆「到底?我就問」,讓在場所有人驚訝流行語的威力。而郭彥均在錄影前見到來自香港的Jenny,就問對方是不是瘦了,使得長年在台灣生活的Jenny也忍不住吐槽回應:「不要客套話啦,台灣人。」Jenny進一步指出與台灣人講話方式都要經過美化,她舉例,在香港與別人相約,如果覺得距離遠的話都會直接說:「那麼遠,遠的要命,我才不去!」但對象是台灣人時,就會婉轉許多,變成「那個有點距離,可能我比較沒辦法喔」。自波蘭的Anna私下說話常夾雜台灣人在地用語,甚至還會使用成語來形容,令所有人驚豔不已,主持人莎莎立刻考驗她以成語形容郭彥均,Anna瞬間腦袋空白,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語講起「隨隨便便」、「馬馬虎虎」,郭彥均忍不住氣喊:「這題不聊了。」來賓小優跳出來替郭彥均平反,指他脾氣很好,很少發怒,還說:「你們就不能講個英俊瀟灑滿足他嗎?」郭彥均最後面露無奈,開玩笑說:「表面工夫會不會?」
七旬翁腸胃道大出血險喪命! 檢查竟發現是1個月前誤食魚刺惹禍
72歲男士阿財,去(111)年9月時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由救護車送至急診就醫,因血壓只有81/65mmHg、心跳每分鐘為95次。急診醫師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阿財疑似主動脈瘤破裂,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恐是因一個月前誤食魚刺,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使腸胃道大量出血,經過緊急手術後才撿回一命。誤食魚刺刺穿主動脈 「主動脈-食道廔管」罕見又致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指出,食道就在主動脈的前方,食道的嚴重穿刺傷恐導致主動脈的高壓血液透過相連接之廔管(傷口)全往食道灌注,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大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等情況。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更是誤食異物後死亡率最高的狀況,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必須早期警覺並及時治療。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顯示,主動脈-食道廔管致死率極高,即使經多次手術,也只有六成的病人能存活出院,四成的病人存活滿一年。傳統與新式併行! 三階段手術搶救生命 吳依璇說明,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拜新科技「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之賜,越來越多主動脈破裂的病危病人得以迅速接受手術後挽回生命,再加上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傷口很小,以致傳統開胸或開腹進行主動脈手術已經較不成主流.但是像阿財的情況,就需要併用兩種手術方式,經過三階段手術才得以救命。誤食異物恐大出血! 應儘速就醫、切勿催吐或採用偏方吳依璇提醒,主動脈-食道廔管,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進而導致死亡!民眾如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喝醋、以手指催吐或採用偏方,恐讓異物越卡越深,反而加重病情造成二次傷害。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進食的時候還是要多加小心!
才剛復出演藝圈!阿本驚爆長腦瘤 醫宣判「非死即殘」:恐變植物人
從選秀節目《模范棒棒堂》發跡的男星阿本(翁瑞迪),先前轉往幕後發展7年後,近期才又活躍於鏡頭前,近日他在節目上爆料,今年年初突然劇烈頭痛,就醫檢查發現竟罹患「腦動脈瘤」,甚至遭醫師宣判「非死即殘」,讓他當下震驚不已。阿本年初突然劇烈頭痛,竟遭醫師宣判「非死即殘」。(圖/翻攝自Youtube/單身行不行)阿本被醫師警告,恐會發生「眼球爆出」等嚴重後果。(圖/翻攝自Youtube/單身行不行)阿本在《單身行不行》節目中自曝,年初突然不明原因劇烈頭痛,前往醫院看診後被安排做了各項檢查,包括斷層掃描、MRI(磁振造影)、打顯影劑等,直至2、3個月報告出爐後,他竟被醫師診斷出有動脈瘤,醫師更直接脫口,「你接下來就是非死即殘」,相當錯愕的他,反問對方是什麼意思,怎料醫師又解釋,「你要不就是會死掉,要不就是會變成植物人」,一切發展太過戲劇化,他還一度以為醫生只是在開玩笑。阿本透露,後來他決定多方參考,於是又找上另一位腦神經權威醫師進行檢查,卻被醫師揪出「腦內廔管」,大腦動脈異常連接到靜脈,導致動脈壓力遠大於靜脈,除了可能引起頭痛之外,恐會發生「眼球爆出」等嚴重後果,讓他險些情緒崩潰。
老翁吞魚刺當沒事…1個月後爆罕病險亡 手術燒掉280萬
誤吞魚刺別當沒事!一名72歲的老翁日前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引發罕見、致命性高的「主動脈-食道廔管」,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必須緊急手術治療,而醫師詢問後才得知,老翁1個月前誤吞魚刺,但他因身體無大礙,並未就醫檢查,沒想到竟險些喪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當時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該名老翁主動脈瘤破裂,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醫師立刻置入鼻胃管並詢問老翁病史,對方表示1月前吃吳郭魚時,曾誤吞食1.7公分的魚刺,因身體沒有感覺到異樣,所以未就醫。吳依璇指出,由於老翁鼻胃管洗胃為鮮紅血色,研判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緊急替老翁執行「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後續又進行主動脈切除置換術、食道切除清除感染源,以及第3階段的食道重建手術,據了解,日前老翁已康復出院。不過歷時1年的治療,光是健保加上自費就燒掉超過280萬元。吳依璇解釋,食道位在主動脈的前方,若食道有嚴重穿刺傷,恐使高壓血液透過相連的廔管傷口灌入食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恐導致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甚至是死亡。吳依璇表示,「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即便經過3階段手術治療,也只有6成病人能存活並出院,且1年後仍存活的少於4成,致死率相當高。最後吳依璇也提醒,若民眾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用手指催吐或喝醋,否則恐會讓異物愈卡愈深,甚至加重病情造成二度傷害,最好的方法是盡快就醫檢查。
肛門腫一大顆⋯他拒開刀拖3周「後面爛到前面」 醫搖頭:壞死性筋膜炎
一名60歲男子時常覺得屁股很不舒服,因此前往醫院就診,沒想到一聽到要開刀或切開引流,嚇得堅持不肯治療,結果3周後「壞死性筋膜炎」被送到急診,從後面爛到前面,狀況相當糟糕。醫師直言,該名病患的狀況如不開刀,病情急速惡化就是往死亡邁進。陳威智在《醫師好辣》表示,病患來診間主述覺得屁股不舒服,檢查後發現病患的肛門處腫了一大顆,初步研判是肛門膿瘍。陳威智說明,肛門膿瘍跟廔管是有因果關係的,肛門膿瘍破掉以後,久了就變廔管,因此當下就建議病患要趕快開刀。陳威智透露,不過病患非常不樂意,甚至聽到要現場切開引流後,立刻東西收一收就要走,最後只能開抗生素讓病患回家。怎料到3周後,陳威智突接到急診通知,該名病患整個壞死性筋膜炎,從屁股爛到前面私密處,還必須同步和泌尿科醫師會診,最後將該名病患緊急送進開刀房,整個劃開清創。陳威智無奈指出,其實要進開刀房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病患對他每次看診都說要開刀感到不解,還質疑他是否要賺錢,讓他哭笑不得。陳威智解釋,肛門膿瘍還能保守治療,但實際上該名病患的狀況如不開刀,病情急速惡化就是往死亡邁進。
血便沒有疼痛誤以為內痔 中年男就醫竟是腸癌第三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62歲的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醃漬等加工食品,一年前開始出現血便的情況,由於解便時沒有疼痛的感覺,一直以為是內痔所造成。但長時間血便並無改善,解便次數也越發頻繁,後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處有一3公分大腫瘤,診斷為直腸癌第三期。血便次數多、排不乾淨 恐罹直腸癌第三期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造成直腸癌的原因包括遺傳與飲食,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有2~4倍的罹癌機率,而日常攝取高脂肪食物與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直腸癌的分期基本上是利用腫瘤侵犯腸黏膜的深度、淋巴結侵犯以及遠端轉移的有無來分別的。零期至第一期並無任何症狀,第二期開始會產生無痛血便,直至第三期就會有解便次數增加且排不乾淨的情形。若在出現上述症狀後仍未即時就醫診治,可能會出現便祕阻塞、骨盆疼痛以及直腸膀胱廔管,嚴重者更有高度死亡的風險。達文西手術成功率達9成 8年未復發即痊癒過去治療直腸癌的方式有許多種,起初為傳統剖腹手術,為清楚看見腹腔內病灶區域,需要在腹部劃出20公分的手術傷口,切除直腸後另造保護性人工肛門;後以微創腹腔鏡手術取代,經由螢幕投射的2D影像,配合電燒或切割器具進入腹部切除腫瘤。現今則進一步發展為達文西機械手術,螢幕為3D立體視覺圖像,機械手臂的靈活度及精確度更高,震顫過濾系統也讓機械穩定度增加,有助於醫師完成複雜及高困難度的病灶,將腫瘤完整切除。呂宗儒醫師說明,達文西手術成功率高達9成,復發率則視癌症期數而定,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越佳。而無論復發風險高低,定期追蹤是必不可缺的,前3年應每3個月追蹤,後2年每6個月一次,8年內沒有復發即為痊癒。良好飲食習慣、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直腸癌呂宗儒醫師,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50歲以上的民眾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是出現無痛血便等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未見改善,務必及早就醫檢查,及早診治。
幼童高燒又咳嗽不止 竟是1病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預防3招曝
3歲的庭庭日前因有咳嗽、流鼻水且持續高燒2天的症狀,醫師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後便讓其返家觀察。但6天後仍舊高燒不退,咳嗽也越發嚴重,甚至出現嘔吐、腹痛等情況而前往醫院急診,經X光檢查,發現其左肺出現嚴重肺炎,透過核酸檢測確診為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又抽血檢查顯示其白血球高達23,000u/L(正常值為4,000-10,000u/L),發炎指數更是上升至18.2mg/dl(正常值小於1mg/dl),安排尿液肺炎鏈球菌抗原檢測發現庭庭還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收治入院。人類間質肺炎病 好發2-3歲以下幼童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吳秉昇醫師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並不少見,臨床表現類似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可能導致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咳嗽、發燒與呼吸急促,有些個案可能發展成細支氣管炎、哮吼、熱痙攣、肺炎及腦炎等嚴重疾病。此種病毒好發於2至3歲以下的幼童,具有氣喘、肺部疾病史與免疫系統較弱者容易使其症狀更加嚴重。春末夏初的季節可能出現流行期,診斷方式可透過抗原篩檢與核酸檢測來確認,如果懷疑進展為肺炎就需要進一步影像學檢查。尚無藥物或疫苗可治療與預防 2表現需住院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目前尚無抗病毒藥物或疫苗可治療或預防,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一般而言,若病人出現痰多、氣促的表現時,就可能有住院的需求,而除了症狀治療藥物外還能夠以蒸氣噴霧治療及氧氣帳等輔助的方式,利用水分子稀釋呼吸道黏液及分泌物,使痰容易咳出,也減輕局部刺激、發炎腫痛等不適。合併細菌感染肺部 恐發生嚴重併發症若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合併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時,則需要使用盤尼西林或第三代頭孢子素類抗生素治療。吳秉昇醫師指出,如果兒童除了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外,一旦合併肺炎鏈球菌或金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肺部,症狀將會嚴重許多,甚至可能會出現氣胸、廔管以及肋膜積膿等嚴重併發症,不可輕忽。3招有效預防 出現不適應盡快就醫新冠疫情雖漸趨緩,但接踵而來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持續在校園、社區傳播。吳秉昇醫師提醒,戴口罩、勤洗手且注意環境清消仍是病毒預防最直接且重要的方式。在流行期間,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咳嗽、呼吸喘、腹痛、持續高燒不退、食慾活力下降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診治,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貪吃寒涼生魚片子宮肌瘤易上身 婦科名中醫溫上針灸保子宮
據統計,40至50歲女性罹患良性子宮肌瘤比率最高,可達50%至77%之多,2006年接受子宮切除的人數為15,073人,主因就是子宮肌瘤,在臨床上子宮肌瘤不是以它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而是以它的症狀來決定,手術不是唯一治療方式,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周宗翰中醫師解釋,中醫望診可提醒民眾自己的健康狀態是否更要注意,在醫相學裡鼻子以下到下巴的範圍稱作「下停」,通常反映著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其中,人中候膀胱子處,人中長而深象徵氣血循環佳,人中平滿而不見菱線,加上唇色暗紅或是下巴顏色黯滯的人代表下焦瘀阻,氣血循環不良,配合嘴唇下唇堤的腫脹則代表罹患子宮肌瘤或是其他婦科疾病的機率較高,原因為子宮與嘴唇為經絡任脈循行的路徑,當子宮體腫脹會導致任脈的氣機循環產生絮亂,連帶嘴唇色澤與質地會產生變化,下唇堤也容易有腫脹的情形,如果有以上表徵出現在臉部則平時更應該注意泌尿與生殖系統毛病。停經婦人不願開刀 24公分大肌瘤靠中醫治療縮小一位57歲的日籍婦女,於30歲左右發現子宮平滑肌瘤,20年期間飽受痛經、月經血流過多、腹脹、腰痠、頻尿等困擾,日本婦產科醫師建議開刀切除子宮,但患者懼怕手術,因此強忍著肌瘤帶來的不適,遲遲未將子宮切除,49歲停經時子宮肌瘤已達24公分左右。近幾年隨著丈夫外派工作定居台灣,因為陰道不正常少量出血數日,前往台北某醫學中心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大小為D1*23公分、D2*19公分,出血原因不明,婦科醫師建議立刻摘除子宮,患者因考慮返回日本手術而婉拒。於是前往中醫診所就診,患者經過下腹部針上艾灸並服用中藥調理,當晚出血即止,之後平均每星期回診一次,治療一段時間後腹脹、腰痠、下腹重墜感已無,子宮肌瘤大小也日漸縮小。患者於婦產科接受超音波檢查,子宮肌瘤大小為D1*16公分 D2*8公分,患者於停經後8年肌瘤縮小1公分,經由中醫針灸酌加中藥調理,子宮肌瘤明顯縮小。回日本接受追蹤檢查,日本婦科醫師建議目前不需開刀,並希望患者繼續接受台灣中醫治療。周宗翰中醫師說,子宮肌瘤通常會在停經後,因為缺少黃體素和雌激素影響不再繼續長大,且會慢慢縮小,但此日籍婦人的肌瘤異常碩大,因為肌瘤壓迫腹腔導致長期腹脹,側躺偶爾都有不舒服感覺,西醫多以選擇切除子宮作為治療方針,但患者情願長期忍受不適症狀堅決不動手術,採用中醫療法也獲得顯著改善,目前患者肌瘤已比以前縮小許多,也無任何不適症狀,並持續回診治療當中。中醫療法改善肌瘤症狀 避免手術風險與卵巢功能影響子宮良性肌瘤在中醫屬於癥瘕,積聚的範疇,通常屬於痰瘀寒凝體質容易罹患,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日本人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更會增加子宮肌瘤增大機會,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經、肝經等腹部穴位,艾粒溫通氣血,改變子宮腔體環境,並給予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方式調理,將有助於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不適症狀。現代手術方式比以前進步安全,但還是存在著輸尿管、膀胱損傷、尿失禁或膀胱陰道廔管的風險,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子宮與卵巢血管相通,當子宮切除時,卵巢30%的血液就沒有供應來源,因為它們是由子宮動脈的分支供應而來。減少了血液供應,卵巢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可能導致更年期的提前或提早衰老可能性,對於女性的生理或是心理會有某種程度上的影響。有家族史或是肥胖婦女,是罹患子宮肌瘤的高風險族群,肥胖婦女體內雌激素的量較多,因此發生子宮肌瘤機會也可能較高,周宗翰建議,少吃肉類以避免過多環境賀爾蒙的誤食,多吃綠色蔬菜,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宮體變寒,更適合子宮肌瘤的成長,有肌瘤體質的人更應該找尋中醫師的協助改善體質,平時更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王丹被控性侵未遂3點回應 前議員助理公開訊息對話「有美國行錄音檔」
綠營ME TOO性騷事件延燒,過去在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社運代表王丹,也被一名前議員助理指控,曾在9年前對他性侵未遂,甚至一整週的性騷擾讓他回台後身心受創,今(2)日下午王丹對指控性侵的3點說法回應,而當事人也反駁他的回應,並貼出當初和王丹助理的對話訊息,證實自己所言不假。王丹三點回應,否認該事件。(圖/王丹臉書)台北市議員林亮君的李姓前助理,在臉書自曝自己9年前20歲時的恐怖性侵過往,他表示當初投身社會運動,因此認識社運的大前輩王丹,當時對方提出可以一起到美國為期一週的訪問,他也欣然答應。沒想到卻成為他一生夢魘,在美國飯店中遭到王丹強吻甚至脫衣褲,試圖性侵未遂,直到他說出剛動完肛門廔管手術尚未恢復,因此對方才停手。王丹下午在臉書上回應,表示「一早起來看到這個有點無奈,但也不驚訝。我想,作者自己說特意選擇六四這個時間點,以及他特別強調的,希望政治圈人士對我如何如何,這樣的表述,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他表示,這位作者所說的什麼『性騷』之事完全不存在;以上已經清楚說明。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不會再做什麼回應;我的政治活動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繼續推進。」李姓前助理對王丹回應失望,並公開當初與王丹助理的對話。(圖/李姓前助理提供)針對王丹的回應,前議員助理公開當年和王丹助理的對話,「我對王丹這樣的回應不意外,但令人失望。如果王丹老師記不得當時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你當時的謝姓助理是這樣回應我的呢?還是你也要說你沒有這個助理?或是我要繼續公開其他美國行的照片和錄音呢?我還是呼籲,不要攻擊王丹或任何人的性向,就事論事、坦承錯誤,一句對不起就這麼困難嗎?」。《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前議員助理稱遭王丹強姦未遂 因剛開「肛門手術」性侵才沒有成功
民進黨爆發多起性騷擾事件,如今更燒到社運人士王丹身上,在大陸六四學運的領導人物王丹,離開大陸後在台美發展,但如今有一名前議員助理發文指控,自己在2014年紐約一間飯店遭他強姦未遂,當下甚至因為他剛動完肛門廔管手術,因此才作罷。李姓前議員助理指控王丹在他20歲對他性侵未遂。(圖/翻攝自李姓前議員助理臉書)李姓前議員助理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隱忍了9年,決定公開社運人士王丹的惡行,他表示當時他20歲,剛開始參加社運活動,在台中某次的聚會中認識了王丹和他的謝姓助理,他表示當時看到王丹相當憧憬,看到曾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人相當興奮,當時對方提出可以一起到美國為期一週的訪問,他也欣然答應。沒想到他到美國後這一週,卻是一連串性騷擾與性侵未遂之旅,他寫下2014年6月6日晚上,在紐約法拉盛地區某家飯店中,正在用筆電的他卻突然被王丹從後面用力地環抱住我,並對我強吻。隨後王丹更把他推到床上持續強吻,更試圖解開自己的衣褲,當時的他嚇到不知該作何反應,情急之下他推開王丹,並表示來美國前肛門處因為肛門廔管才剛開刀完,還沒復原請他不要這樣,對方才停手。接下來的一週,他持續面對王丹的言語挑逗、性騷擾笑話,以及持續明示暗示,希望可以一起睡,而當下反應給他的助理,他的助理也並沒有給予任何協助,只跟他說王丹是在開玩笑。他表示曾在2020年有想說出口,當時他是政治工作者也是尚未出櫃的同志,因此沒有說出來。(圖/翻攝自李姓前議員助理臉書)他表示「美國行是我此生最害怕的時光之一」,回台灣後他將自己關在租屋處多日,「每天用哭泣及恐懼,試圖忘記那強顏歡笑、故作鎮定的七天。我後來完全不願意在跟王丹及他的助理有任何聯繫,但我留下了我那時求救的訊息,以及我有到過王丹加州住所的車房照片,所言一切皆為真實。每次到了6/4這個王丹會需要發言出面的日子,我都感到非常噁心與不安,我害怕這個人、我害怕聽到他的聲音、我害怕看到他的樣子。」他表示,在2020年曾想說出口,當時他是台北市議員林亮君的助理,「很感謝當年我服務的林亮君議員及時任的呱吉議員,在聽完我的故事之後,選擇相信我,即便當年我並沒有說出這些事情,他們也知道,有一個人曾經做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希望王丹與謝姓助理給他一個道歉,並希望政治圈對於王丹的作為要有所察覺及警醒,無論這個人在台灣有沒有知名度、有沒有話語權,如果不能嚴正與這個人劃清界線,那他真的會對我所支持的獨立立場和親綠黨政人士,感到無比失望。《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口腔癌末還在吸!中正一警破獲毒窟逮藥頭 竟還和小隊長同名
北市中正一分局日前執行安居專案,接獲情資掌握中正區一處民宅疑似被作為毒窟藥頭聚集地,一舉逮獲含李姓藥頭在內等11人。不過當警方破門而入時,除當場發現李姓藥頭還在吸毒外,更發現李姓藥頭身上插滿廔管,進一步詢問才得知他罹患口腔癌四期,目前正在接受相關治療中,讓人相當吃驚。中正一分局日前破獲毒窟,當場逮獲42歲的李姓藥頭及10名藥腳共11人,並查扣海洛因、安非他命、大麻、毒咖啡包等各式毒品近50包。據悉,員警先是查獲多名缺錢買毒之竊嫌、提領車手,回朔源頭才發現毒品來源疑似都是李姓藥頭提供,並進一步掌握李姓藥頭平時都窩藏在中正區一處民宅內,且以該處為販毒據點,屋內屋外架滿監視器,警覺心極重,除販賣毒品外,亦提供熟識的藥腳充當臨時之吸毒場所。專案小組持續跟監、埋伏,終於在時機成熟之際,持搜索票、拘票兵分多路控制前後出入口,強勢破門逮人,並在破門之前先將相關監視器全部拆除,一舉搗破毒窟查獲李姓藥頭及10名藥腳,並當場查扣海洛因、安非他命、大麻、毒咖啡包等各式毒品近50包、電子磅秤、吸食器、監視器等物,而巧合的是該李姓藥頭與破門逮人的小隊長同名同姓。但最讓人詫異的是,警方破門逮獲李姓藥頭時,他仍在吸毒,且身上遍布廔管,主因他因罹患口腔癌四期,目前正在接受化療中,但仍不忘吸食毒品,讓警方當場看傻。中正第一分局強調,毒品是萬惡之源,打擊毒品犯罪是重要的治安工作,警方將持續積極掃蕩、打擊不法,以淨化治安打造無毒家園,另也呼籲民眾遠離毒品、拒絕毒害,擁抱健康人生。
腹瀉以為是腸胃炎! 就醫後發現「1器官」已受損
】60歲有糖尿病史的莊先生多年來在中國經商,原本定期回台灣與家人團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暫停好一陣子,近日終於可以返台,但因為腹瀉多日未改善且食慾差,懷疑自己吃壞肚子罹患腸胃炎,就醫後才知道除了腸胃問題之外,竟合併腎功能嚴重受損,達到尿毒症狀,需接受洗腎治療,莊先生晴天霹靂,久久無法置信。近半洗腎患者 竟不知自己罹病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達全國第一位,不過還是有很多民眾對於腎臟功能及治療上的認知很有限。根據統計,近一半的民眾在被宣告需要洗腎治療之前,居然都不知道自己罹病,所以在被醫師宣告需要接受洗腎時,往往難以接受。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指出,當病人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15ml/min,也就是第五期的階段,醫師會評估考慮建立洗腎廔管,由於自體廔管建立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使用,再加上醫療團隊的衛教說明,病人與家屬的心理建設,倘若腎功能持續惡化,便順順的步入透析階段,這樣對於患者健康與生活皆是最有利的狀態。「急性腎損傷」需短期透析治療 仍有機會脫離洗腎葉哲廷解釋,急性腎損傷的患者往往病情嚴重,可能併發代謝酸中毒,需要在加護病房住院期間安排緊急透析治療,也可能併發肺水腫而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需要插管治療;還有可能併發高血鉀症,嚴重引起心律不整而心跳停止。葉哲廷醫師補充,雖然在急性期的情況,可能會遇到短期無法脫離透析治療,但臨床上仍有患者在三個月或是一年後,腎功能恢復而停止洗腎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慢性病 患者須留意腎臟病葉哲廷醫師提醒,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慢性疾病都是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初期腎臟病症狀較不明顯,因此除了接受健康檢查外,高風險族群更需要留意,定期檢查來防治慢性腎臟病,倘若檢查結果有異狀,請至腎臟科門診進行診療與追蹤,來減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如果真的到了末期腎臟病階段,也較能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往腎臟替代療法去銜接。
丈夫鷹架跌落重傷...婦人長跪白沙屯媽祖鑾轎前 痛哭祈求:我不能沒有他
苗栗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展開為期9天8夜的繞境活動,鑾轎周一(13日)來到台中沙鹿,有一名婦人因丈夫在工地上班時,不慎從鷹架上跌落,身體狀況一直未見好轉,她手拿丈夫的衣服痛哭跪拜,祈求媽祖能大顯神蹟保佑開刀順利。白沙屯媽祖鑾轎隊伍13日行經台中沙鹿光田醫院,只見一名婦人情緒激動地痛哭跪拜遲遲不願離去,即使一旁的工作人員試圖攙扶,她仍堅持跪在原地磕頭祈福,「我拿著我老公的衣服,我在那邊一直跟媽祖婆許願請他保佑我老公。」原來,該名婦人的丈夫於7個多月前在工地作業時,不小心從鷹架最高處摔落導致頸椎骨折,進行復健治療後仍不見效果,而高齡73歲的丈夫本身患有慢性疾病,今年年初開始出現呼吸急促,以及被檢查出腎臟慢性疾病,需要動手術裝上廔管洗腎,「其實我老公還有很多刀要開,可是沒有條件,這次聽到要手術,我真的整個人都要癱掉了。」婦人透露,如今丈夫還在加護病房,病情不太樂觀,希望透過向媽祖誠心祈求能換來丈夫平安健康,「我就在他旁邊跟他碎碎念,摸著他的頭、握著他的手,跟他講說我不能沒有他,我還需要他,他不可以丟下我。」
他肛門痛爆炸出「帶血膿汁」還失禁 醫曝不治療恐引敗血症喪命
許多人出現「肛門流血又冒膿」症狀時,可能以為是痔瘡發作,但這也可能是「肛門廔管」造成的病症,且一旦發生肛門廔管問題,不僅代表近期出現免疫力問題,嚴重時更可能引發敗血症並導致死亡。醫師就呼籲,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就要盡快就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專表示,最近遇到一個「肛門疼痛,些微流膿」患者上門求診,透露對方曾接受抗生素治療但僅些微改善,當事人後來也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未料幾天後突然「大便失禁」、肛門痛爆,還滲出聞到異味和帶血的膿汁。陳威佑醫師指出,大部分的肛門廔管是由肛門膿瘍引起,這鄰近肛門且有糞便通過、肛門與皮膚間一些細小的通道(肛管)或腺體若被細菌感染,就會先在肛門裡「蓄膿」,而身體為避免感染擴大,會使傷口表皮細胞持續再生,等肛門膿瘍腫脹並靠近皮膚時,就會直接破皮而出。他表示,所謂的「肛門廔管」(Anal fistula),就是膿汁從通道流出,且膿瘍反覆發作還會形成新的廔管,「治療起來相當困難」。且這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的疾病發作時,也是「免疫力狀態不佳的警訊」,嚴重時還會引發敗血症死亡,而老人、糖尿病患者、代謝症候群、長期臥床者、心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佳者,則更要注意。如肛門出現紅、熱、腫、痛、肛門結節及膿性分泌等症狀,就應盡快找專業醫師治療。
肛門長一粒「流膿帶血」…醫師籲快就醫:不一定是痔瘡 情況惡化恐挨刀
肛門診療雖然相當令人害羞,但為了自身健康,如果身體不適還是盡早就醫為佳。大腸直腸外科女醫黃郁純表示,很多病患發現肛門口出現異物,有時會有類似膿的分泌物,有時又帶點血,都會認為是痔瘡,然而有時其實是「肛門膿瘍」,若發炎嚴重可能會演變成「肛門廔管」,雖為良性疾病,但復發機率高。黃郁純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門診常會有人一坐下來就說:『醫師,我有痔瘡!』仔細問了一下病史發現,『肛門口附近禿禿一塊,有時會有類似膿的分泌物,有時又帶點血,好像有個傷口時好時壞!大概快一個月了!』聽起來沒這麼符合痔瘡的臨床表現」,檢查後發現原來肛門口附近明顯有個膿瘍存在。黃郁純指出,肛管是介於直腸和肛門之間的解剖位置,肛管內的腺體可以分泌黏液潤滑肛管,同時也具有保護作用,「肛門膿瘍指的是肛管中的腺體因為細菌感染而發炎蓄膿,輕微者就像是肛門附近長了個青春痘,可是發炎嚴重時,會發展一條隧道,外部開口在肛門口附近的皮膚,內開口在肛管內,演變成肛門廔管 (anal fistula)。」醫師說明,「如果還是在肛門膿瘍階段,抗生素可幫助緩解發炎,並視嚴重程度採取門診抽膿或是切開引流排膿。但若是已發展為肛門廔管,雖為良性疾病,不必擔心癌變的可能,但不手術其復發機率非常高,因此仍建議手術治療」,而透過新式的雷射手術,可減少對肛門括約肌的傷害,降低術後排便失禁的風險。黃郁純提醒,「肛門膿瘍發生時,很像肛門長了痘痘,剛發生時、症狀輕微時盡快就醫,口服抗生素可以幫忙!若是真的產生肛門廔管問題,若經評估可使用雷射廔管關閉手術,也可以大大減少手術後的不適時間和風險。」
她自然產後「排泄物跑進陰道」 醫揭真相:裂到肛門了
孕婦辛苦懷胎9個月,不少準媽媽都希望生產時可以經歷少一點痛楚,能生得快一點、順利一點,根據婦產科醫師詹景全在節目中分享,其實生產太快也有風險,有一名產婦就因為生得太快、寶寶噴出,導致下體四度裂傷,傷口甚至一路裂到肛門,若是太用力排便,糞便都跑進陰道裡,狀況令人心疼。詹景全在《醫師好辣》中分享,一般來說,醫師會用手擋住產婦會陰部,避免「寶寶衝太快」造成裂傷,有一次在產後護理之家巡房時,就遇到一名產婦主述驚見防止惡露沾汙的棉墊上「有黃漬糞便臭味」,當下就知道狀況不妙。根據詹景全表示,一般三度裂傷是到肛門前的括約肌,不過這名產婦為四度裂傷「裂到她的肛門」,後續檢查還發現已經形成肛門和陰道間的「廔管」,這名產婦只要用力排便,糞便就會衝入陰道裡。詹景全向產婦建議,可以在下一胎生產後再一起修補,或等到3個月後傷口長好再手術,產婦最後選擇後者,醫師將傷口全部重新剪開、層層縫好,再服用軟便藥,以及每天攝取纖維,讓傷口癒合時不解硬便。針對廔管的情形,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曾表示,這是指不相通的器官相互連通,例如直腸和陰道相連,就是直腸陰道廔管;若是膀胱和陰道連接,就是膀胱陰道廔管,一般來說,大多為手術造成的後遺症,或是車禍撞擊以吉跌落等外傷,另外,放射線癌症治療也都可能產生廔管。不過最嚴重的情況,「是產生膀胱陰道直腸廔管」,李偉浩指出,包括尿液、糞便全部從陰道流出。至於手術成功與否,主要是和患者本身身體狀況、破洞位置和大小、是否曾經過放射治療及正在接受標靶治療都會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