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控
」MSCI季度調整今收盤後生效 這13檔表現吸睛!
明晟(MSCI)指數編纂公司對台股第四季季度調整今(30)日盤後生效,力旺(3529)、譜瑞-KY(4966)、旭隼(409)3檔從全球小型指數轉進標準型指數,清一色為千金股,另群聯(8299)、力成(6239)、華新科(2492)從全球標準指數轉進小型指數;在全球小型指數新增91APP-KY(6741)等10檔,刪除先進光(3362)等43檔。台股在全球小型指數新增10檔個股,包括91APP*-KY、朋程、AES-KY、晶焱、群聯、力成、士紙、台驊、大同、華新科等。力旺、譜瑞-KY、旭隼、AES-KY等千金股,近日反應MSCI的利多,連日股價大幅走強,今天再度齊步大漲,譜瑞-KY盤中漲幅逾6%最凌厲,力旺及AES-KY漲幅都在2~3%以上。另外,台股在MSCI全球小型指數刪除43檔,包括先進光、數字、宏正、中聯資源、中環、康控-KY、達運、帝寶、岱宇、神盾、力旺、伍豐、飛捷、華城、茂林-KY、宏盛、威強電、國揚、力麗、牧德、茂迪。全球小型指數其他刪除個股包括南六、新鉅科、百和、譜瑞-KY、智擎、柏文、廣明、日勝生、瑞智、錸德、如興、鄉林、訊芯-KY、建準、精元、上緯投控、信錦、台苯、特力、燿華、合勤控、旭隼等股。證交所表示,第四季MSCI季調整,台股權重調整結果全球被動式指數追蹤資產規模日益成長,雖為追蹤標的帶來流動性,但由於被動式指數追蹤資產大抵採收盤價為交易基準以減少追蹤誤差,一般而言,於指數調整成分股生效前最後交易日之尾盤可能波動較大。此次MSCI公布第四季相關指數調整,於今天盤後生效。台股於全球標準型指數權重上升0.01百分點,新興市場指數及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皆下降,各為0.08百分點及0.15百分點,調整後權重分別為1.69%、14.12%及16.16%。依證交所之前公布,第四季調整後與第三季調整後權重比較,台股於全球標準型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皆減少0.09百分點,惟亞洲指數權重增加0.01百分點。證交所表示,調整前後的權重差距僅代表成分股變動後,台股在調整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台股資金的流向。
Q3財報大虧拖累 康控前三季每股虧20.13元
康控-KY(4943)15日公布第三季財報並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公司表示,為因應本季違約風險增加,及基於保守原則,依照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規定,決定於第三季提列預期信用損失26.3億元,康控第三季稅後虧損達27.38億元、每股虧損17.49元。受制Q3財報大虧拖累,康控周二甫開市即跳空高掛跌停板,迄上午10:25仍僅一個跌停板價鎖死,且在跌停板門外掛賣單者,仍逾6,700張,目前也只成交476張。康控解釋,此損失主要是因為公司與客戶之間,存有產品品質及責任歸屬等雙方認知的差距,公司除持續與客戶溝通協商外,截至目前為止仍認為有全數收取銷售款項權利,故不影響過去各期營收的認列。康控表示,將針對未來銷售活動加強與客戶溝通,並以後續結果合理的認列未來營業收入,會在最快的時間另外招開重訊,說明協商出來的方向。此次認列金額龐大,幾乎逼近康控今年來的營收,公司表示,對於客戶、產品不方便做評論,會發生與客戶認知上的落差,主要是近兩年疫情發生以來,由於無法任意飛別國,客戶產品有問題,或是寄模具、樣品過去,均無法像過往能立即面對面溝通,客戶也無法來現場做驗證,僅透過電話、視訊等方式,無法完整解決雙方問題,也逐漸形成所謂認知上的差異。但康控強調,與客戶的關係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仍保持密切聯繫,而客戶對康控的信賴度也足夠。康控今年前三季每股虧損達20.13元,扣除提列預期信用損失,本業仍陷虧損,公司表示,主要是原物料包括塑料、銅都大漲,但產品單價卻無法合理反應,展望後續,除了已經開始對部分產品提出漲價外,2022年握有的開發案是今年的兩倍,最糟也就在此時而已,明年狀況會好很多。
大陸祭「能耗雙控」限電 數十家江蘇台商重訊停工4天
受到蘇州限電影響,不少佈局江蘇省蘇州及昆山一帶的台商今(27)日一早便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即時重大訊息,因當地工業用電限制配合停工,時間自昨(26)日中午12點起至9月30日24點截止,並宣佈產線調整、庫存因應及規劃假日生產等因應措施。今天一早包括台光電(2383)、定穎(6251)、界霖(5285)、新至陞(3679)、健和興(3003)、久威(6114)、優群(3217)、科嘉-KY(5215)、敘豐(3485)、聯德控股-KY(4912)今皓等超過20家公司發布重訊,內容即是對蘇州及昆山當地政府停止供應工業生產用電,配合停工及後續相關產能調節、庫存因應、調配員工放假及安排假日生產等對應措施。建準(2421)、康控-KY(4943)、欣興(3037)、長科(6548)、欣厚-KY(4942)等約10家台商早一天在26日下午就先重訊公告因停電停工事宜。由於反而影響的台商大都是生產工廠,因此在因應措施上大同小異,包括調整產線、協調集團相關產能、預計假日或連假安排生產、現有庫存因應調節,目前看來4個工作天的停電停工,不會造成重大影響。此次限電主要是大陸政府祭出「能耗雙控」的管制,目的在對能源消耗的總量進行控制。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這項措施就是要透過對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各地區處理好能耗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藉此促成經濟發展轉變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除了蘇州地區,大陸南方重要的產業中心珠江三角區,包括東莞、中山、佛山等製造重鎮,前幾天開始就有當地企業接獲停電通知,依不同條件有開一停六、開二停五、開四停三等狀況。
蘋果甜不甜2/蘋果光加身台廠48比大陸51 供應鏈板塊因貿易戰轉進在地化
每年iPhone新機登場,成了萬眾矚目的盛事,不只吸引果粉,台股投資人更看重蘋果新機的協力廠商們。一家蘋果供應鏈業者表示,「負責零組件製造、代工、組裝成員的廠商,被稱為『蘋果供應鏈』、『蘋果概念股』,一旦被蘋果光照到,自然是光環加身股價又鍍金。」蘋果供應鏈隨著手機更新年年都微調。據蘋果最新公布2020年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約占整體成本支出98%,幾乎涵蓋所有的主要供應商,名單相當完整,台灣廠商就有48家(見下表)。與2019年一樣,台灣廠商仍維持48家,但其中有6家新進,6家退出,呈現「6進6退」局面,6家新進企業包括雙鴻(3324)、康控-KY(4943)、業成GIS-KY(6456)、茂林-KY(4935)、嘉澤(3533)及晶技(3042)。6家退出的則有,正隆(1904)、復揚科技(和碩)、京嘉光電(宸鴻)、達方(8163)、美律(2439)及明翔科技。蘋果最新公布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台廠數量維持48家,陸廠新增12家,總數為51家,已經取代台灣成為主要供應商企業。(圖/CTWANT合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蘋果供應鏈名單中,大陸廠商由去年的43家增為51家,雖汰換4家供應商,但新增12家,大陸廠商正式超車台灣廠商,成為蘋果供應鏈占比最大的地區。業內人士分析,「供應鏈的變化,跟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有關,蘋果為降低貿易戰戰火影響,啟動了『In China,For China』策略,推動產品生產在地化,加重大陸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比重。」這也是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陸企迅速崛起的主因。此外,財經網站《財經M平方》,針對台灣被列入蘋果供應鏈企業,製作了一份由12家企業組合的「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名單中首推有護國神山之稱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也包括電子五哥的組裝廠鴻海(2317)與和碩(4938)、鏡頭模組廠股王大立光(3008)、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及鴻準(2354)、系統封裝廠日月光(2133)、筆電組裝廠廣達(2382)、PCB軟板廠台郡(6269)及臻鼎KY(4958)、光學雷達模組封裝穩懋(3105)及砷化鎵代工廠宏捷科(8086)。由於蘋果新機上市及大賣,不僅拉高蘋果業績,也帶動蘋果供應鏈廠商的業績,因此從「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指數走勢,可看到與蘋果股價的連動關係。不過,今年受到航海王、鋼鐵人、電動車及5G等新題材一個接一個被股民熱捧,蘋概股題材沒有往年來得香,新機發表前後股價反應很平淡。供應鏈業者分析,由於零組件缺貨問題一直存在,多少有影響。
台股還可創新高? 就看這三因素
台股氣勢銳不可擋,上周大盤指數突破萬三及7月底前高13,031點,不僅連五日站穩萬三,且指數迭創歷史新高,12日還創13,324點歷史新高,13日收盤指數13,273點;本周市場拚再刷新指數高點,聚焦台積電股價、台指期結算、官辦法說會等三因素。權值龍頭台積電上周股價高檔為463.5元,13日收盤價462元,周漲幅有2.10%,股價逐步靠攏7月底的歷史高價466.5元,台積電續漲攸關。外資上周僅在10日調節台積電1.09萬張,周買超量有2.8萬張,11月以來更累計買超達6.64萬張,儘管上周傳產台塑四寶及金融股等輪動攻堅,推升大盤指數創新高,但法人多認為,台積電加入股價創新高行列,更有利於帶動追價買盤以及指數盤堅行情。外資上周現貨市場買超台股441億餘元,自營商也買超94億元,投信則順勢調節20.6億餘元,三大法人周買超515億餘元。累計11月以來前兩周,三大法人買超金額1,084億餘元,外資即買超969億餘元、占近九成比重,自營商買超126億餘元,投信為賣超11億餘元。外資期貨市場操作靈活,13日台指期多單部位為3萬5,230口,較前周6日減持5,649口,但仍屬相對高水位,市場關注18日台指期結算後的多單動向。另上市櫃公司Q3財報因11月14日逢假期,遞延到16日為最後公布期限,市場仍緊盯可能有部分公司業績意外轉弱表現,而隨Q3財報公布,包含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等官辦法說會也登場,前者有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說明會的ABC-KY、康控-KY、永冠-KY;後者有璟德、大學光、統新、聖暉、朋億、神盾、網家、金益鼎、大田等,聚焦相關公司對第四季營運展望以及產業景氣看法,也將牽動個股走勢。
【iPhone風潮1】手機變身三眼怪 引發網友熱議
美商蘋果在9月11日凌晨(台北時間)發表三款新iPhone,其中高階款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首度採用三鏡頭設計。由於鏡頭排列呈三角狀,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種突起設計與機背玻璃融合得恰到好處」,但也有人認為「很醜,超像電鬍刀」。反正每年iPhone評價都是呈現兩極化,就像之前的瀏海設計一樣,讓果粉和非蘋陣營隔空交戰,好不熱鬧。而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約13.86億支,其中iPhone生產數量約為1.85億支,年衰退14.0%。但在新iPhone問世後,由於定價策略跟以往不同,業界普遍認為售價降低會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果不其然,蘋果股價在9月10日當天上漲兩塊半,隔日又上漲了近七塊,甚至也影響到台灣蘋概股的表現,包括大立光、玉晶光、台積電、瑞儀、康控等都應聲上漲。摩根士丹利更預估下半年新iPhone手機出貨量將來到7,000萬至7,500萬支。(待續)蘋果股價在9月10日當天上漲兩塊半,隔日又上漲了近七塊之多。(圖/翻攝自Yahoo!奇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