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風暴
」龍年漲一波1/台股上看二萬點? 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可望到這區間
美國聯準會本周四利率決策會議結果出爐,市場也跟著更新台股2024年走勢預期。CTWANT採訪多家法人,預估台股明年第一季在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下將走揚,第二、三季進入淡季後略下滑調整,第四季可望走到年度高點,上看萬八、萬九到二萬點。2023年台股指數可說是兔年跳。大盤指數從2021年底登上高點18218點後,2022年逆風一路下跌,通膨、俄烏戰爭及電子業掀庫存風暴,同年10月走到12949點;直到今年才從萬四一路往上爬,11月放膽高飛,短短三週飆漲近1400點,來到17441點。台股大盤走勢向來受外資動向影響,過去三年連賣共達2.26兆元,今年前9月外資「大賣台股」,累計賣超1659億元創一年來新高,扣抵買超金額後,等於今年買超幾近歸零;10月雙十連假後轉為買超台積電、金控股等,到12月12日止累計「買超台股」破千億元。11月台股加權指數衝高到17400多點,並在29日以17433點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17042點,迎來「黃金交叉」,「雖然台股指數超過香港恆生指數成為市場焦點與話題,就指數而言,彼此間的絕對數值比較,其實並無意義」一名證券業主管說。2023年11月29日台股加權指數17400多點,雖超越港股恆生指數17042點的「黃金交叉」,證券界分析這樣比較其實並無意義。(圖/截自雅虎財經)展望明年,多名投顧董總這樣跟CTWANT記者分析,「從12月到明年1月,有總統選舉、年終獎金紅包行情加持,台股應該還是會持續高飛。」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則進一步分析說,「全球AI熱潮席捲,重電、生技等題材陸續發酵,2023年台股才能揚眉兔氣,由14001漲到17463,大漲超過3000點。」「NVIDIA、Microsoft分別創史上高股價505、384美元,帶動Nasdaq飆漲36%,台股亦大漲23%,是股市相當好的一年。」黃蔭基補充說,「我認為2024年更是龍騰祥雲,關鍵在於『FED降息助攻』,可能是明年下半年」,「明年一月大選後到過年前,將是明年台股第一個高峰,接著二、三季在去庫存尾聲、供應鏈啟動補庫存邁步向前,隨著景氣逐漸回溫走出淡季,走到第四季就是收割成果,台股全年高點預估較前一年略高來到18800點。」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表示,2023年台股由14001點漲到17463點,相較去年提到的「5%利率、25%的報酬率」,僥倖成真。(圖/李蕙璇攝)「有外媒看好明年三月FED降息,我們則是預估在第三季、第四季各降息一碼,從5.25%~5.50%到4.75%。」永豐投顧總經研究處副總經理林秀貞分析說,「我們認為台股明年是在萬六到萬八之間。」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認為2024年台股指數在15000點到18600點之間,「看明年台股走勢,比較基期低,外銷訂單回升,中經院預估台灣明年GDP將由1.38%倍增到3.08%」「看過往歷史資料,當GDP翻升,台股股價淨值比高點多會上移,且受到FED降息、台幣升值都有助台股量價回升,因此推算台股本淨比的倍數,對應出15000~18600點區間」。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曾依歷史資料統計,台股每年第四季平均漲幅高,多頭行情常會延續到平均漲幅最高的第一季,主要是因為該季是美台消費旺季,包括年底歐美感恩節、耶誕節新舊曆年帶動民生消費電子產器旺季。富邦投信統計過去十年第四季台股平均漲幅4.4%,美股那斯達克及S&P500指數各平均上漲5.2%及5.4%。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一招救壽險股1/宏泰賣地、三商壽再增資 「大到不能倒」就是要撐住
台灣經濟復甦腳步不一,科技產業的庫存風暴已近尾聲,壽險公司則尚未脫離淨值風暴。21家壽險公司中被點名需改善資本的三商壽(2867)已兩度增資近百億元,宏泰人壽(2876)也正準備賣地籌80億元,到年底能不能「Hold住3%淨值比」門檻,業界人士坦白說「就是要撐住!」這一波壽險公司的淨值風暴,源自美國聯準會(FED)為抑制通膨,2022年3月16日暴力升息,點燃股債雙殺,整體壽險業去年9月底淨值失守兆元大關,下探7年低點,海外投資部位大的壽險公司首當其衝,其中擁有全國超過666萬保戶、有效保單逾1178件的南山人壽(5874),去年第二季、第三季淨值比率從1.72%掉到負的0.83%,國泰人壽(5846)淨值比也掉到2.64%,皆未達金管會規定的3%門檻。為搶救淨值,壽險大咖紛紛申請變更經營方式,將海外投資債券部位從會隨市場波動的OCI(綜合損益)部位,改列不會波動的AC位置,在金管會點頭下,才順利暫時解除危機。美國聯準會26日宣布升息1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達2001年初以來最高的5.25%至5.5%。(圖/CTWANT合成、聯準會提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曾因看到多家金控配不出股息,認為是這一波暴力升息讓金融機構拉警報,開始出現後座力,隨著多家壽險公司選擇資產重分類,南山、國泰不僅拉高淨值比,還高於新光、中國、台灣人壽等。不過,宏泰人壽淨值比仍遠低於3%,在去年上半年、下半年連續兩期的淨值比1.64%、1.13%,三商美邦人壽的2.00%、2.19%也未達標,更是2022下半年唯一一家未達資本適足率(RBC)200%的規定。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就說,「自助才會天助!」保險局3月底發函要求三商壽、宏泰須於限期內提出增資或改善計畫,而三商壽在3月24日才完成第二次增資25.25億元資金到位,現在又要展開第三次增資。宏泰人壽則是在5月11日公布經董事會決議,將公開標售新北市淡水區新市段147、148地號兩筆土地。「一家是資本不足,一家是資本顯著不足」保險局長施瓊華說,「兩家壽險得需增資改善,若以宏泰公布處分土地來看,估計約可入帳80億元應有助改善。」宏泰人壽大股東林鴻南為宏泰集團執行董事,「前幾年市場有傳出南哥(林鴻南)有意將人壽包裹投信、證券等金融事業打包出售,但最後不了了之!如今大家都在準備2026年接軌ICS,去年突來的淨值風暴嚇壞了保戶,也嚇醒了市場買家,經營保險公司大不易,也不敢輕易出價買。」宏泰人壽大股東、宏泰集團執行董事林鴻南。(圖/焦正德攝、報系資料照)「宏泰有豐沛土地資產可撐,三商壽投資苦吞鉅額虧損,大傷元氣了!」壽險同業感慨地說。三商美邦人壽大股東翁肇喜2022年10月臨危受命,以88歲高齡回鍋三商壽董座,他大讚三商壽資產1.4兆「金水」,親自坐鎮要辦現增引進策略投資人,12月29日遂以27.6億元將所持有的復華投信30.71%股權出售給南山人壽,處分利益約13.6億元,賣出內湖精英大樓獲利12.6億元,再加上今年3月下旬完成25.25億元現增到位等,盡心盡力救三商壽,只是到今年上半年淨值比為2.84%,仍未達3%門檻。除了增資、賣地「自助」外,三商壽、宏泰人壽仍要拚保費收入,2020到2022年這三年來,宏泰人壽保費收入市佔率從0.62%下降到0.57%,去年拉回到0.66%,勉強維持基本盤:三商壽則是一路都有成長,從4.22%到4.40%再增至4.92%,今年上半年初年度保費收入達205億元,年增19%。「接下來就要看這二家要挺得過。」金融業者說。
拆解庫存未爆彈1/電子業的難題鍾依文用「兩招」勝出 精英EPS暴增11倍大翻身
台股電子五哥陷入庫存風暴,亟需「拆彈」走出困境之際,以主機板、電腦周邊產品為主的精英(2331)去年交出營收314億元,每股純益(EPS)1.57元、較前一年成長11倍的成績單,CTWANT記者專訪董座鍾依文,他透露從庫存管理走向獲利翻身之道。電子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台股電子業陷入庫存去化難題,然大同集團旗下的精英提前結束煩惱。「精英的庫存,以前是60幾億,今年第一季只剩一半、31億。」鍾依文說,另一觀察指標「庫存週轉天數」,精英內部統計52天,比台灣87間同業平均70天短。去年第一季電子五哥廣達、宏碁、仁寶、緯創、英業達的資產負債表上,存貨佔流動資產比例在33.83%、30.29%、25.73%、37.31%、28.78%;同期精英僅19.28%,而鴻海也在19.38%。精英如何走出庫存風暴?「經營公司無非節流、開源!」64歲的鍾依文卸下鴻海集團總經理職務後,兩年前被大同股東找進公司、接下精英董事長,他到任第一步節流從「庫存管理」下手,「精英那時現金流很低,甚至出現『負』現金流,我想擠出現金,先看到庫存,庫存如果變現,現金就出來了,先想辦法把現在的庫存銷掉、以後庫存不能再增加」。他找到了精英庫存增加的兩大原因,第一是有兩套採購系統(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一個採購系統在大陸工廠、買比較便宜的被動元件,另一個在台北,買CPU、晶片組、顯卡等主動元件,「這兩個部門彼此不溝通。去年晶片荒、缺主動元件,應該主動元件先買到,再去買被動元件就好。但大陸工廠一直買被動元件。」他隨即將兩個部門合併,直接溝通。主機板的本質是運算,這個運算能力能用在其他智慧醫療、零售、工廠等不同領域。(圖/劉耿豪攝)第二個原因「來自客戶的壓力」。「客戶的想法是,工廠先把被動元件買起來、主動元件一來,就可以立刻組裝出貨了,講得很簡單,問題不知道要等多久?」鍾依文改採主動出擊,「跟客人好好解釋、溝通,萬一我們花太多資源買零件成存貨,我日常營運資金短缺,庫存也會有跌價損失,甚至公司倒閉,這樣好嗎?」事實上,前年疫情間客戶下大單時,第一線業務出身的鍾依文就有所警覺,「需求不可突然暴增,我自己看這是假性需求。客人出於拿不到貨,加上缺料、運輸等因素,才重複下單(overbooking),目的是希望工廠這邊趕快出一點。」此時,業務就要去了解情況並解釋。此外,已簽下的訂單則要一一檢視,成交條件公平才能接,若是不合理,寧可交一點違約金。「若去年看到庫存高才處理,那就太慢了!」鍾依文解釋,「我們這個行業也講『新鮮』,零件放在任何一個倉位、時間要越短越好,用工業工程方式了解,把每個階段的時間、數量定義好,再找對的人管理。」為了讓中間環節溝通時間差縮短,鍾依文祭出很多激勵方案、獎金。鍾依文一到任就火速處理庫存問題,精英不僅去年避開庫存風暴,營運也上了軌道,「我還沒有完全滿意,賺錢只是初步,只能說現在的精英很健康。」對於電子業後市展望,他說,「總體看起來,供給比需求多一點,不過這是一個循環、有上有下,不足以擔心,不會發生2008年金融海嘯的情況。」
自行車業走過庫存風暴明係每股配息2.6元 董座:幫客戶砍掉過多訂單
自行車業一度因庫存問題傳出現金流風暴,高階自行車專業組裝廠明係(6804)董事長江永平指出,過去兩年,是他從業40年來所面臨過最嚴峻的情況,如果客戶因著急建立庫存的下單量比之前高太多、或重複下單,會主動幫客戶修正,協助把關也是一項顧客服務,客戶也認同這樣的作法。明係是高階OEM、ODM自行車、電動輔助車(E-bike)組裝廠,一年接單量8~9萬台,去(2022)年全年營收33.23億元,毛利率 10.6%,每股稅後純益5.82元,擬配息2.6元。江永平指出,要留下部分盈餘布局下階段成長動能,如赴越南平陽設廠,以及將與信邦合作的(3023)E-bike行銷國內外。從越南自行車出口到歐洲國家,將可大幅降低關稅,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繼複合材料廠拓凱、自行車品牌巨大之後,明係也有赴越南設廠計畫,江永平說,赴越設廠最大的兩個挑戰是要找地、缺工,儘管越南有人口紅利,不過光是台灣公司就有8000家去設廠;而當地自行車供應鏈仍在發展中,有些高階零件還是要從台灣運過去。待越南廠加入營運後,將能放大歐盟地區對明係整體營收貢獻。明係今展出與連接器供應商信邦合作開發整合電機系統、可以騎乘在碎石路面公路車 Gravel 車架,接下來E-bike會以子有品牌AXMAN上市,江永平透露,已經進入量產,明年就可以在台灣上市。
曜越單車熱1/「先放著庫存難題去騎車」 林培熙迸出獲利方程式拿電競電源第二大
晶片設計龍頭輝達(Nvidia)23日端出漂亮財報,CEO黃仁勳喊搭AI熱潮,使得股價噴漲14%市值暴增2千億美元,台灣電競品牌廠曜越(3540)沒有直接受惠,但去年輝達緩推新版顯卡,使得電源品牌廠陷入庫存風暴中,曜越卻逆勢布局新款電源,如今拿下全球市占五成,還坐二望一。這場逆轉勝的突圍,「我騎了腳踏車,就開始對事情有未來性、有期望,我發現人生變彩色的!」53歲的曜越董事長林培熙神采奕奕,向CTWANT記者敘述此一過程。打過許多工的林培熙,1999年與4個夥伴共同創辦曜越,瞄準電腦DIY市場,從機殼、電源、散熱等零組件等,以「TT」電競產品及酷炫外型,取得國內外大大小小精品獎,林培熙也跟著外貿協會到各國展覽、打通路,以國、台、英語三聲道流利切換,對產業風向知無不言。 「市場上上下下,好不好的時候,輸贏的都在哪裡你知道?不好的時候不要怕創新、收斂組織,好的時候不能只顧賣。」做電競20多年的林培熙坦言,去年遇上了景氣混沌不清,大家都衰退,曜越去年也衰退24.8%,攤開曜越的2022年總營收32.13億元中,電源供應器貢獻超過4成,電腦機殼約34%,其餘則是散熱器及其他電競產品等。隨遊戲軟體廠投入高階運用晶片,越先進的遊戲或電競顯卡,越需要瓦數高的高階電源供應器,才能有效發揮高功率。「去年,電源供應器面臨產業轉換瓶頸!」林培熙解釋,當時市場以舊款電源ATX 2.0為主力,待顯卡晶片領導商NVIDIA確定推出新品,從30系列顯卡跨入下一代40系列顯卡,再跟進汰換電源供應器,配合新推ATX 3.0。顯示卡晶片廠NVIDIA和北美最大夥伴合作夥伴EVGA去年起不再合作,圖為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左)、EVGA創辦人韓泰生(Andrew Han)(右)。(圖/NVIDIA提供、翻攝自EVGA臉書)「我在去年二月的時候,就說要做電源3.0。」他話鋒一轉,沒想到「NVIDIA 30系列庫存太多,(下一代)40系列顯卡的開賣時間從4月… 一直延到6、7、8月。」由於步入後疫情時代,加上通膨、升息,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缺乏採購意願,去庫存成了全球供應鏈首要任務,NVIDIA也因此對發表新品卻步。老大哥NVIDIA按兵不動了近半年,其他品牌更撐不住:「第一大DIY品牌EVGA(美商艾維克)退出顯卡市場,也不賣電源(POWER)了,第二品牌COURSAIR(美商海盜船)也受影響。」林培熙也背負著舊款電源ATX2.0壓力山大的庫存。騎了20年腳踏車的林培熙說,「反正ATX2.0大家都一堆,就放著、先幹別的事,轉念嘛!我去騎腳踏車。」越騎越有信心的林培熙說,「下一代40系列要用3.0高瓦數電源才跑得動,在顯卡不好賣、庫存太多的時候,沒人敢開發下一代電源,但我相信他(電源)會轉換成功!」於是大膽拍板,曜越先行研發ATX 3.0電源供應器,還打破以往下單才製造的慣例,「去年六月就做好準備,『我做好等你』!」即使NV上市一延再延,「儘管30系列還有庫存,最終因股價跌到不行,承受不小的股東壓力,40系列在九月終於上市。」林培熙笑著說,「我不需要搶市占,客戶需求一出來,我第一時間就能供應,有貨就能賣。」玩家聚集在曜越位於三創的電競旗艦店,跑跑卡丁車賽事專用配備TT曜越電競電腦。(圖/取自曜越臉書)林培熙先用第一招佔住市場,「在A系列有獲利下,推出長尾系列產品,B系列產品定價差30美元,擴大市場,如要配合4060、70系列,我還有C系列再便宜20元。」「我主導市場後分節奏A、B、C一直出。價格區隔清楚,剩下找到適配供應鏈生產。」他解釋起產業特性:「電源同業不敢先跳下去做3.0的原因是,NV顯卡40新系列要搭配的電源,瓦數破千、一顆要價超過260美元(約合新台幣7,800元),這投入資本就大了,會讓小廠不敢跟、尤其在還有2.0庫存的情況下。」就在同業手忙腳亂中,曜越以轉身為一方之霸。「大家不敢做決定的時候,我做決定,就在今年,(曜越)在電源市場市佔率最高。DIY裝機市場的亞馬遜數據,曜越顯卡去年到現在5個月,市佔率5成以上。」他笑說。不過,林培熙也認清現實,「記憶體業有三星、美光、海力士主導,但DDR4、5轉換糾結一年,處理器(CPU)有英特爾、顯卡有NV,但電源沒有領導者告訴你一定要做,只有英特爾、NV說你們要不要做3.0,未來會需要。」在沒有領頭羊的戰局裡,更考驗玩家的應變力。「我們看到行業變化,要有創意,每天開再多會拜訪再多客戶,創意都是別人告訴你。」林培熙選擇透過運動refresh,「有些幸福企業有籃球場、戶外設備,公司旁有河堤,鼓勵員工把公司腳踏車牽去騎,每個月騎60公里就抽獎(曜越代理的產品),這也能達到公司治理ESG的E(永續)。」
富豪新列傳/台富豪身價縮水超過6200億 「鞋王」張聰淵超車郭台銘續當首富
17日台股虎年封關,加權指數終場收在14932.93點,全年跌掉15.51%,創2009年以來跌深新紀錄,整體市值蒸發8.08兆元,台灣富豪身價也跟著大縮水。封關後,CTWANT據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台灣富豪即時排行榜與2022年比較,高達9成的台灣富豪資產縮水,合計蒸發逾206億美元,約當6200億新台幣。整體來說,「鞋王」華利集團總裁張聰淵身家縮水16億美元,近450億新台幣,但仍以105億美元超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62億美元,穩坐首富。台灣前50大富豪仍以傳產、科技、金融三大類為主,前五大富豪中除了前首富郭台銘,其餘四位是分別以製鞋、食品、化學、紡織起家的張聰淵、蔡衍明、林書鴻、尹衍樑。與科技產業股權分散比起來,持股集中的傳產創辦家族可說是台灣富豪的長青樹。展望今年,大陸解封加上全球央行升息步調可望放緩,傳產多屬剛性需求,因此法人看好營運仍將穩健成長。科技產業在虎年伊始走高,隨後俄烏戰爭、大陸封城打亂需求及供應鏈,下半年還掀起庫存風暴,動盪一波大過一波,股價幾乎全打趴,包括郭台銘,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研華(2395)董事長劉克振、英業達(2356)會長葉國一、日月光(3711)投控總經理張洪本等人身價,通通都縮水。郭台銘身價從2022年的68億美元,降到虎年封關前的62億美元,林百里也由55億美元降到49億美元,陳泰銘及張忠謀身價也分別由45億美元及26億美元,降到44億美元及22億美元,其中,又以日月光張虔生及張洪本兄弟身家縮水最大,從60億美元掉到剩20多億美元,張虔生還跌到50大富豪榜外。而金融服務業的動盪,更是不輸科技業,不但有美國暴力升息、股債雙殺,還遭逢史上最大災難-防疫險2000多億元鉅額理賠,金融業大小股東們集體瘦身,國泰、富邦、中租、台新金、新光金,無一倖免。金融服務業富豪排行榜中,仍以蔡家、辜家、吳家為主;系出中信集團辜家的中租集團辜仲立以45億美元身價,名列富豪榜第7名,為國內金融服務業之冠。(圖/黃威彬攝)其中又以國泰金控(2882)的蔡宏圖、蔡政達兄弟檔影響最大,封關時兩人身價分別36、35億美元,較2022年合計的105億美元足足少掉34億美元,超過1000億元新台幣。國泰蔡家的堂兄弟富邦金控(2881)蔡明忠及蔡明興,雖有電信業台灣大(3045)及內容通路富邦媒(8454)護身,資產仍較去年減少各13億元,分別以42億美元、41億美元,拿下第9、10名。金融家族中,表現最逆勢亮眼的就是中租集團(5871)辜仲立,他以45億美元身價,從去年的12名擠進富豪榜第7名,是中信辜家唯一上榜的成員。因航海王股價飛漲而身價大躍進的長榮海運(2603)董座張國華三兄弟,今年年終雖豪發52個月薪水,但因航運價格回落及股價微幅拉回,張國華個人資產也縮水到12億美元,排到第44名。今年豪發52個月薪水的長榮海運已故創始人張榮發兒子張國華,以12億美元身價,為張家搶下第43名,其他兄弟則無緣進榜。(圖/報系資料庫)而少數資產逆勢增加的則有,在大陸深圳上市的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身價從7.65億美元成長到13億美元,漲幅居冠,也從去年的50名躍升到今年38名;香港上市、名列全球百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敏實集團創辦人秦榮華,相較去年資產增加3.1億美元,以15億美元排行36名。虎年在黑天鵝擾局,富豪榜上有人進有人退,無論環境如何動盪,展望兔年,期盼每位企業掌門人真心實踐ESG,持續造福社會、創造就業機會。在一片資產縮水中,主營潔淨應用材料、來自台中大甲的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為2023年新春富豪榜上資產逆勢增值最多的企業家。(圖/翻攝自國研院儀科中心臉書)
環球晶新全球化1/庫存壓力燒到上游材料端「長約鬆動」 徐秀蘭2023年祭策略力拚成長
「Doris(徐秀蘭),我們尊重所有LTA(長期合約)內容,但可不可以讓我們微微調整?」世界前三大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在2023年元月第一場媒體聚會中坦言,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風暴已從終端向上燒到材料端,同時她也嗅到了新機會,「相信是正成長的一年。」兔年還沒開始,環球晶就面臨客戶需求變弱,「公司自去年12月開始陸續接到客人要求,商議更有彈性的履約方式。」徐秀蘭一本實話實說,不諱言半導體產業存貨壓力已經從終端產品、IC設計蔓延到材料端這邊。身為晶圓關鍵材料「矽晶圓」供應商的環球晶,正在風口上。面對供應鏈接連的不平靜,去年營收首度衝上800億的環球晶女掌門人,已做好準備。「2022年我們把供應韌性最大化、同時是營運RECORD BREAKING(破紀錄)的一年」,2023年還沒開始就看到壓力,「好的壞的同時發生,都在面對處理,可能第一季或上半年需要配合客戶需要,給予彈性調整及協助。」在徐秀蘭眼裡,半導體產業今年有來自需求和成本的四大壓力,她也從中看到機會,順應市場新節奏,配合客戶積極調整,一步步強化環球晶的營運韌性。首先,終端市場需求轉弱,「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變弱,汽車、半導體、能源方面的功率元件WAFER幾乎沒影響。」徐秀蘭說,客戶要求稍延遲出貨、或是更換產品組合,「來得及就可以換,已經做下去就沒辦法」。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變弱,圖為Apple iPhone14開賣盛況。(圖/黃鵬杰攝)這波去庫存風暴中,供應商最怕接到客戶砍單或下調出貨的通知。徐秀蘭卻冷靜分析,眼前要求調整出貨的客人不到一半,「絕大部分客人已轉為樂觀,有些看好第二季反彈、有些是第四季,比較多是上半年保守,下半年RECOVER,2024市場復甦。對半導體長期需求仍是看好,小尺寸兩個月就不是滿載了,但大尺寸WAFER(晶圓)、FOI、FZ(特殊晶圓)、化合物半導體緊張狀況不變。」另外三個壓力影響營運成本,分別是匯率、能源、人力,「各國間的匯率走勢和通膨,都有不同狀態,尤其我們的成本以不同幣值發生,不曉得長期怎麼估。日本、韓國、台灣… 很多國家的電費都是漲價。現在人力緊缺,美國一邊建廠,找人有困難。」這位女董座說。「就算短期需求弱,長期WAFER需求不變,緊張狀況不變。去年12月都還在跟客戶簽新長約、這是要預付貨款的。」徐秀蘭在重重壓力下看到了機會,她還加碼爆料,「運費也開始大幅度下跌!」本土券商認為,半導體產業前一波下行週期發生在2019年之前,也因為庫存過高導致晶片跌價10%以上,記憶體晶片跌幅甚至高達50%,這一波下行因有疫情期間簽下的長約保護,跌幅比前次相對收斂、調整期也較短,加上台幣貶值效應放大獲利,美中科技之爭中國訂單移轉到台灣,總得來說利多於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在2023年這個半導體景氣修正年,高階半導體製程的訂價策略是「保價不保量」,例如台積電今年仍會調漲產品均價6%,環球晶則希望客戶以更換產品組合因應。「2023年不是一路順遂,面臨更多情況,可預期,但幅度、速度可能是超預期的。」徐秀蘭元氣十足地說,「相信還是正成長的一年。」環球晶圓位於南韓的12吋晶圓廠,2019年落成啟用。(圖/環球晶提供)
敦泰Q3提列存貨跌價損失近25億 每股淨損13.57元創單季最虧
驅動IC廠敦泰(3545)11日召開董事會,第三季合併營收23.70億元、季減28.8%、年減62.2%,由於認列庫存跌價損失,使毛利率轉為負84.4%,與去年同期的54.5%相比大幅減少,每股稅後淨損13.57元,交出單季最大虧損成績單。財務長張維杰指出,由於手機、平板TDDI(觸控面板感應晶片)等產品淨變現價值已低於存貨成本,決議在第三季認列存貨跌價及呆滯損失共24.97億元,EPS影響數約11.54元。第三季營運轉虧超過一個股本,探歷史新低,累計前三季每股虧9.53元。敦泰表示,目前仍有超過70億元庫存在手,預計明年下半年才有望消化完畢。董事長胡正大表示,目前終端市場仍沒有復甦跡象,但預期跌價狀況將逐步緩和,庫存有望逐步下降。敦泰主要產品為手機、平板TDDI晶片,2021年受惠市況大好,年度每股盈餘達30.23元,較2020年每股盈餘3.97元,呈現超大倍數增長,推升股價最高也來到298元高點,惟今年受到通膨衝擊,終端消費急凍,庫存風暴進化成為跌價損失危機。法人指出,受到中國競爭同業北方集創在低階產品線削價競爭,因此敦泰才決定一口氣打消低階產品線庫存,但仍不打消其他具有競爭優勢的中高階產品。敦泰此次提列存貨跌價近25億元的產品以TDDI居多,目前預計庫存需要1年的時間消化完畢,若計入此次打消庫存,存貨金額仍有70.64億元。敦泰補充,目前正在進行內部人事精實計畫,預計整體精實人力幅度約10%~13%,同時,所有中高階主管配合今年度營運呈現虧損局面,也進行全面減薪動作。敦泰認為,隨著上述存貨跌價與呆滯損失提列,搭配與客戶、供應商協調修訂長期供貨合約部分條款,有助公司未來存貨去化速度,財務狀況也將更加健全,後續搭配新產品問世,整體營運將能夠維持穩定前進,重新恢復成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