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問題
」 宏碁 台積電 庫存去化 集邦 華碩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電商生死鬥2/全球十大電商七家中資嚇壞歐美日 台商:「時尚密碼不值錢」SHEIN翻轉產業鏈
不只台灣電商競爭加劇,歐美日電商圈也兵荒馬亂,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球十大活躍電商,居然有七家背後擁有中國資本,這對於近來積極對抗中國產業的美國、以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為傲的歐洲、以及「愛用國貨」的日本來說,「中國製造」隨中國電商的「侵門踏戶」已敲響警鐘;這也是美中貿易戰掀起「圍堵中國」國際氛圍的一大挫敗。日本經濟新聞社3月29日報導,美國調查公司Sensor Tower從監測機構和合作夥伴的軟體收集數據,將每月至少打開1次APP的人數作為月均活躍用戶進行推算,結果顯示,今年1月全球電商月均活躍用戶數,排行第一為新加坡冬海集團Sea Limited運營的蝦皮Shopee,首次將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壓到第二名。第三名是印度的 Flipkart,第四名是中國拚多多旗下的Temu、第五名是SHEIN,第六名是印度的Meesho、第七名是新加坡的Lazada,第八與第九名是阿里的淘寶和全球速賣通,第十名是小紅書,中國電商在全球市占率高達26%。此外,中國企業還投資各國電商APP,例如阿里巴巴投資新加坡「Lazada」、土耳其「Trendyol」和南亞「Daraz」等。CTWANT記者調查,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只CP值高,台商更有感,近幾年以科技顛覆產製流程,用市場力量倒逼業者轉型,不但改變了過去時尚產業以歐美大品牌主導流行的手法,更讓無數的鄉下小工廠、電商新手,都能經由網路輕鬆連結世界市場。央視新聞報導,目前中國從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過10萬家,跨境電商產業園超過690個,銷售網絡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到2025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2.5兆人民幣,正是中國政府為拉抬經濟與就業率的重點政策;以中國資本為主的電商平台,挾著低價商品、AI分析、以及在14億人口競爭戰場鍛鍊出來的十八般武藝,正在席捲全球。中國拚多多旗下的Temu,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活躍的電商平台。(圖/翻攝自TEMU官網)例如在歐美年輕人間掀起旋風的小商品電商「Temu」、快時尚電商「SHEIN」,因為商品便宜又好看,還常有遊戲般的優惠活動、短影片宣傳,就算有批評聲浪說快時尚浪費地球資源、剝削勞工、或是抄襲造型等,仍無法撼動他的成長速度。美國調查公司data.ai統計,Temu和SHEIN的用戶去年在美國已超過1.1億人,是1年前的4倍,已接近本土品牌的亞馬遜。「我常買SHEIN,便宜的內搭、或是特殊活動要穿的洋裝,台幣一兩百元就能入手,基本上不會『翻車』。」常做跨境購物的陳小姐向CTWANT記者表示,外界說SHEIN的衣服「像『紙糊』的,就過頭了。」她認為,蝦皮的台灣賣家很多也是淘寶貨,不如直接找源頭買。不只在台灣熱賣,蝦皮今年首次打敗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活躍電商。(圖/蝦皮提供)為何能做到這麼快速且便宜,在中國經營30多年服裝廠的台商跟CTWANT記者解釋,「過去服裝廠要設計衣服,大約半年到9個月前就要定案,製作後透過時裝周或大品牌商吹捧。」如果流行不起來,就會有庫存問題,尤其疫情與美中貿易戰下,過去由Zara等歐美快時尚業者養起來的成衣產業鏈,更是艱難前行。「歐洲快時尚主導的成衣產業鏈模式,已被SHEIN打破。」這位台商說,SHEIN統整了廣東番禺的小型服裝加工生產聚落,推出自己的追蹤系統,抓取各家服裝零售網站正在熱賣的產品,對比顏色、價格、元素等,並以Google Trends抓各地區消費者的搜索關鍵字,總結出最受歡迎的流行元素,也不需要厲害的設計師,就能進行小量生產試水溫,發現「中了」再大量生產,有效解決服裝業最怕的庫存問題。台商說,「對SHEIN來說,『時尚密碼』不值錢,他們直接把數據給小工廠製作,速度才能快。」供應商表示,從收到SHEIN訂單、面料到將成衣送至SHEIN倉庫,只需5天就能完成。SHEIN在中國相當低調,據傳創辦人是1984年出生的許仰天,2008年在南京成立SHEIN公司,原本是做禮服,2015年搬到廣州打造自己的成衣供應鏈,而一開始就走國際市場,原本是為了避開本土激烈的競爭,沒想到另闢新天地。中國電商勢力崛起的另一大助力,來自地方政府的積極扶植,在出口通關上盡量放寬,且大量設置原料生產、服裝加工、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提供外貿公司一站式解決商品出口所有問題,讓店家專心生產。深圳基石供應鏈公司負責人黃立南2月時表示,為因應大量訂單,除了新增海運航線,今年直接在歐洲和美國設立海外倉庫,提供「門到門」服務,也就是從中國廠商的門、直接送到歐美消費者門口。利用中國成熟的電商平台,陳暘升從運動員成功轉型成國際賣家。(圖/翻攝自陳暘升臉書)就連電商小白,也能靠著中國電商平台輕鬆跨過創業門檻。兩年內拿下橫跨五大洲訂單的暘昇運動負責人陳暘升告訴CTWANT記者,他原本是競速滑輪運動員,因受傷而做起運動用品生意,像他這樣的電商新手、甚至英文也不太會,但使用阿里的alibaba.com平台,就能知道世界各地的業者想要什麼商品,像是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開踢前的9至11月期間,就可看到足球相關商品的關鍵字數據成長,他就開發足球周邊產品,後來也賣相關訓練器材,收了錢再製造,沒有庫存問題。最近他透過阿里的AI生意助手,配對並聯繫上西班牙的品牌廠商,透過AI翻譯討論後,從原本要賣單一產品,變成共同開發多品類運動訓練套裝,這是過去很難想像的事,也可看出中國電商長年累積起來的實力,讓生產廠商無後顧之憂,所以才能百花盛開。
股王大戰開打! BMC龍頭信驊28日早盤開低遭世芯-KY篡位不到10分鐘重新奪回
台股今(28日)續演股王爭霸戰,信驊(5274)在法說會釋出佳音後,股價連續2天拉高,儘管早盤因為開低,而遭到前股王世芯-KY(3661)一度超越,但不到10分鐘,信驊股價就走高到3300元以上,也重新搶回股王寶座。法人指出,信驊是全球遠端伺服器管理晶片(BMC)龍頭,市占率達七成,董事長林鴻明在26日法說會上也釋出客戶端庫存問題已經去化的差不多,加上新產品推出,將讓客戶採購更多的BMC,因此看好今年營運將會較去年大幅成長。在需求端部分,法人指出,AI伺服器對於BMC的需求量較傳統伺服器幾乎是倍增,如果從營收貢獻來看,傳統伺服器所需要的BMC價格約為1500-3000美元,而AI伺服器則是從3000美元起跳。信驊今年1月營收為3.62億元,創13個月來新高,2月仍維持在近3億元水準,為2.92億元,年增率亦達30.92%。合計前2月營收為6.54億元,年增率達47%,較2023年同期營收年減38%大幅好轉。不過外資對於信驊及世芯-KY的營運表現都仍看好,其中美銀、瑞銀、摩根士丹利(大摩)、花旗、摩根大通(小摩)、麥格理均給予世芯-KY目標價4000-5600元不等,另外高盛、美銀、野村、小摩、大和資本、大摩等外資券商也給予信驊約3150-3800元的目標價,預料這場股王大戰才方興未艾。
自行車廠「最壞時間已過」急單湧現 桂盟董座:整車及零件出口今年Q3反彈
台灣有「自行車王國」美譽,龍頭品牌如捷安特、美利達產品熱銷全球,但「疫情紅利」的爆發式成長後面臨庫存問題,去年各廠商業績慘澹,經過一整年的去庫存後,今年似乎可看到春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將於3月6日至9日舉行,展覽規模較去年成長近15%;業者們也透露,今年起陸續有急單出現,顯示庫存消化有成,加上高階運動型、電動輔助自行車等成長力道大,預計今年就是最谷底,大約在第三季後陸續反彈。外貿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5日在展前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展出主軸為「創新、節能及電動化」,展出攤位達3500個,年增15%、比疫情前成長5%,攤位數創新高。他說,台灣自行車產業2023年全年整車及零件出口量因庫存調節影響而衰退,但業界預測最壞的狀況已過,今年下半年開始庫存消化預期可告一段落,由於自行車產業符合全球永續減碳及健康樂活的趨勢及風潮,未來可望持續成長。美利達表示,儘管現在是歐美自行車市場淡季,但今年以來陸續接到新訂單,加上新車款需求,目前看起來4、5月訂單可望提升,預期第2季末的庫存可望回到正常水位,整體出貨量應與去年差不多。鏈條大廠桂盟董事長吳盈進表示,今年起有部分零件和車種出口出現急單現象,顯示庫存已消化得差不多,依據不同車種與地區,大約會在今年第三季前後開始反彈,已聞到春燕要來的樣子,所以在今年的展覽,可以看到大家已經做好準備讓國外的客人來看,市場即將重新打開。吳盈進表示,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淨零碳排的使命當中,絕對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今年會由自行車永續聯盟提出有關ESG的倡議。
貿聯-KY今年營運拚成長 董座:「HPC受惠AI應用」下半年優於上半年
連接器廠貿聯-KY(3665)董事長梁華哲今(16日)表示,2023年營收出現年減5%,主要是因為消費性PC市場從2022年下半年就有庫存問題,連帶影響公司營運表現。展望今年,梁華哲樂觀預估,整體營運可望呈現逐季成長態勢,「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今年會比去年好」。貿聯-KY總經理鄧劍華指出,2024年成長動能,包括高效能運算(HPC)、高階智慧家電次系統、資本設備以及機器人相關產品,其中HPC受惠於AI相關應用發展,預期成長將最為強勁。鄧劍華也說明,公司去年也透過提高營運效率、強化供應鏈運作,有效降低了庫存水位,2023年第三季比2022年同期降低13%,預期今年庫存調整將會回歸正常水平;另外2023年前三季就已有31億元的自由現金流,相比於2022年全年14億,已創下史上新高。鄧劍華表示,貿聯今年將持續擴廠,台南新廠將於第三季之前完工,打造高頻高速研發中心,海外部分,貿聯也進駐印尼Latrade產業園區,於巴淡島(Batam)興建新廠房,預計將於第三季完工,巴淡島跟新加坡相隔一個海峽,可支援新加坡當地開發的量產訂單,更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廠搭配,形成東南亞區域從技術開發到成熟製程的高中低階完整系統。此外,貿聯也整合集團資源,強力聚焦AI、高效能運算、半導體設備、工業自動化等市場,將原有的資通事業群重整為高效能運算事業部(HPC BU),並成立車用解決方案事業部(VS BU)、設備解決方案事業部(ES BU)及資訊週邊事業部(EP BU),串聯歐亞美中各區資源聯合作戰,為客戶提供全球夥伴、在地服務的最佳優勢。
缺乏AI殺手級應用 集邦:2024筆電出貨1.72億台「溫和成長」
3C大廠陸續於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期間發表新品,AI技術成最大亮點,然而目前仍缺乏AI殺手級應用,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表示,在2023年筆電市場全年出貨量僅1.66億台、年減10.8%後,預估2024年的全球筆電市場需求可望溫和成長,為1.72億台、年增3.6%,AI軟體的創新應用,是決定AI PC未來成長力道的關鍵。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11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因庫存問題漸漸消淡,預估2024年的產業會慢慢不錯,AI應用面的相關需求會加強,以AI硬體來說,技術能力最強的就是台灣,對下半年持正面看法,且後年會很厲害。精英 (2331) 在11日舉行的股東臨時會後,董事長鍾依文也表示,AI議題是未來很夯的題目,公司不可能缺席,不過真正發酵時間不會在短期內發生,預期今年下半年各家廠商的AI產品陸續出貨後,整個市場應用才會開始慢慢去發光發亮。TrendForce表示,全球受高通膨衝擊,2023年筆電市場需求欲振乏力,全年出貨量僅1.66億台,年減10.8%,但衰退幅度較2022年收斂,而2024上半年隨著筆電大廠庫存逐漸去化,以及在通膨趨緩的有利條件下,美國近期降息的預測指數攀高,如若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最快在今年上半年開始降息,將有助企業融資借貸成本降低、流動資金水位上揚,加上微軟作業系統的世代更迭,藉以推進企業用戶的系統安全升級,可望帶動筆電的汰舊換新需求。TrendForce認為,初代AI PC的受眾應是以高階商務需求及內容創作者為核心,畢竟在晶片性能大幅提升,加上相關零組件如記憶體、電池、散熱的規格要求提升下,終端售價自然水漲船高。今年CES廠商多聚焦於硬體方面的競技,即便消費者願意為高於一般筆電平均售價逾五成的價格採買一台AI PC嘗鮮,但在缺乏AI殺手級應用的情況下,2024年AI PC滲透率成長空間相對有限,相關的軟體創新應用,才是AI PC是否能在未來的兩三年帶動全球筆電出貨迎來成長的關鍵。
蘋果二度遭降評股價連4黑 美股「科技七巨頭」2024開局領跌
美國手機品牌大廠蘋果因iPhone銷售前景疑慮,一周內被二度降評,股價摔到八周低點,加上投資市場先前對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預期過度樂觀,投資人看法轉變後,美國科技股在2024年開局第一周遭遇風雪,科技股「七巨頭」領跌,帶動那斯達克連續5個交易日走低,創下2022年12月以來的最長跌勢,標普500也連4跌,今年是否還能延續去年的強勁走勢,各界都在關注。「七巨頭」指的是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輝達Nvidia和特斯拉;光是這七家公司就佔標普500指數市值的29%,先前高盛的股票研究團隊提出,這「七巨頭」的表現就是「2023年股票市場的一個明確特徵」。除了這「七巨頭」的淨利潤率高達19%,遠高於其餘公司的9.8%,長期每股盈利的增長預期為17%,而指數其他公司的該數字則為9%,在這「七巨頭」股票漲71%時,其他493支股票僅增長了6%。不過今年開始,外界擔憂2024年上半年景氣亂流仍多,手機及終端消費市場充滿挑戰,擔心蘋果手機的銷量成長率已經觸頂、會有庫存問題,讓蘋果股價連4黑,股價大跌5.5%,在英國巴克萊下修蘋果投資評等後,美國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也跟進下調蘋果的評等;在蘋果股價下滑的同時,亞馬遜也跌3.9%,特斯拉跌3%,輝達跌2.6%,Alphabet跌1.2%,Meta跌幅達1.4%。在連續多日下跌後,美股在台北時間6日凌晨收紅,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25.77點、漲0.07%,收在37466.1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8.56點、漲0.18%,收在4697.24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3.77點、漲0.09%,收在14524.0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4.632點、漲0.63%,收在3933.486點。市場分析指出,因為這幾家股票去年已經漲太多所以才回跌,樂觀來看,美國的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大問題,調整後應該還會有上行空間,像是亞馬遜、谷歌、Meta和特斯拉的股價仍處歷史高點下方,不過還是要持續觀察。
AI PC搶一波2/疫情過後進入NB換機潮 法人:首波雙A受惠最大「這2類」供應廠也開心
「隨著疫情間消費者購買的筆電已經差不多要進入換機期,AI PC的推出,勢必會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將自然而然迎來汰換潮。對於PC供應鏈來說,都會受惠,建議投資人可以觀察品牌廠,包括宏碁(2353)、華碩(2357)、技嘉(2376)、微星(2377)營收表現。」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說。據TrendForce預估,2023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將達1.67億台,年減10.2%,隨著庫存壓力緩解,預期202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恢復至健康的供需循環,主要的成長動能將來自終端商務市場緩步釋出的換機需求、電競筆電的持續擴張等,預估整體出貨規模將達1.72億台,年增3.2%。法人指出,2024年下半年隨Windows 12上市,預期更多AI PC機種推出,將成為PC產業另一動能,預估2024年AI PC滲透率將達5-10%。「疫情間歷經景氣由盛轉衰的PC品牌廠,在這波AI浪潮中找到新商機,全球市占前幾大廠商包括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宏碁都宣示將陸續推出新品,2024年AI PC成的兵家必爭之地。」劉烱德告訴CTWANT記者說。分析師范振鴻強調,雙A等品牌廠是一定會最早受惠於AIPC需求,然各品牌廠對於AI PC的定義仍未一致,仍須等待軟硬體都就位後,品牌廠推出的新品才能為AI PC做一個統一的定義。華碩近期受惠AI PC題材,股價連日走揚,創2000年以來新高。(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報系資料照)法人指出,華碩營收主要分為PC、主機板及零組件等三類,其中PC(NB、DT)佔67%,換言之,換機潮出現,華碩營收就會直接出現反映。儘管華碩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預期PC相關營收第四季將季減15%,不過長期來看,整體PC市場向上趨勢仍未改變,預期2024年將擺脫庫存問題,重返成長軌道。AI PC的出現也會進一步帶動PC產業向上成長,華碩有望大幅受惠此趨勢。法人預估,預估華碩2023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23.3元,2024年EPS則可達33.1元。觀察雙A近期股價走勢,華碩近期股價在12月25日盤中來到479元,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宏碁也在25日盤中來到49.8元漲停價,創下12年新高。范振鴻也指出,基本上,AI PC的供應鏈跟傳統PC幾乎是完全重疊,但是因為AI PC 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同時運作功耗增加,因此在品牌廠之外,包括記憶體、散熱等相關零組件族群也值得注意。「除了品牌廠外,PC相關供應鏈零組件主要受惠廠還有,散熱模組的雙鴻(3324)、奇鋐(3017)、組裝廠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英業達(2356)等。」劉烱德觀察指出。法人預期,疫情期間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添購的電腦,將陸續進入換機潮。(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日前也喊出,包括AI PC、AI手機等各類AI應用趨蓬勃發展,將推動上游原廠產能配置與新增投資都集中在HBM(高頻寬記憶體)及DDR5,為產業帶來新一波多頭,未來2、3年都會是記憶體產業的好光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表示,生成式AI將貫串2024年資通訊暨軟體產業發展,其已逐步落地至更多終端裝置,預期2024年AI PC與AI手機將成為終端消費市場成長新動力。儘管AI PC尚未有明確的產品定義,PC供應鏈對於AI PC的無限想像已開啟AI PC新戰場。除了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外,AMD(超微)及手機晶片廠高通與聯發科(2454)也紛紛推出AI PC處理器,品牌商、作業系統商、軟體商如微軟等也加速軟體應用的開發與合作。「由於主要大廠已認知到市場成長的關鍵,在於使用模式更貼近使用者需求,因此除了硬體效能,軟體應用工具對於使用者執行AI功能的情境配合,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焦點。」洪春暉說。展望2024年,台灣PC產業具有設計與生產力優勢,當AI PC還在混沌未明之際,正是台廠提高AI PC定義話語權的好機會,就看誰能說服消費者買單。
順達科11月營收逾17億月增45% 總座:IT電池2024恐遇價格競爭逆風
電池模組廠順達科(3211)上周五(22日)舉辦線上法說會。總經理張崇興表示IT電池模組價格競爭激烈,雖然全球筆電與平板電腦可望微幅成長,但IT相關產品營收較今年下滑;不過伺服器電池備援電力模組(BBU)、儲能電池模組(ESS)可穩定成長,輕型電動載具則須關注客戶庫存去化進度,非IT領域明年有望超過10%。順達科線上法說會,由董事長鍾聰明、總經理張崇興及財務副總林郁蕙親自主持。張崇興表示,順達目前主要還是以筆電、平板電持的IT領域佔營收比重超過9成,非IT領域含伺服器BBU、ESS與輕型電動載具3項主要產品線。其中IT部分涵蓋NB與平板電腦,非IT電池模組主要應用為輕型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搬運載具電池組、儲能電池模組及電池組充電器等,張崇興表示,目前IT需求回歸正常水準、終端客戶庫存去化結束,但因IT電池價格競爭轉趨激烈,公司面臨價格壓力,估會壓抑明年銷售表現;至於非IT儲能產品沒有遇到庫存問題,但電動自行車部分還在消化庫存中,伺服器BBU新客戶開始量產並逐步放量,ESS出貨維持穩定,E-Mobility(輕型電動載具)市場動能仍不明朗,目前訂單能見度約一季左右,稼動率大約60到70%。順達科預期,第四季營收跟前一季差不多,但獲利可望較好。受到筆電(NB)市況不佳影響,順達今年前三季營收127.8億元、年減5%,毛利率8.8%,稅後盈餘5.2億元、年減13%,每股盈餘(EPS)3.46元。不過在BBU新客戶出貨開始放量挹注下,順達科11月合併營收躍升至17.56億元,月增45.46%,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157.41億元,年減8.15%。展望明年,張崇興表示,就兩大產品線來看,2024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估將持平、NB微幅成長。依目前接單狀況,預估2024年IT產品營收將較今年下滑;非IT領域,BBU、ESS穩定成長,公司積極開發其他客戶強化成長動能,輕型電動載具有望2024年下半年恢復動能。
降息挑台股2/筆電五哥受惠終端消費回溫 外資續買台積電等權值股
「市場升息壓力減輕後,終端消費信心就會回來,以個人電腦產業來看,儘管疫情期間一度衝高到一年出貨2.4億台,現在回落至1.5-1.6億台左右,2024年預估應該有3-5%的成長空間。」仁寶(2324)董事長許勝雄11月16日出席中國生產力中心「2023 CPC 68周年感恩論壇」日前指出。美國聯準會降息已成為市場共識,除了PC產業,還有哪些產業可望受惠?法人指出,跟終端消費有關的產業都有機會受惠,包括消費性電子、汽車,甚至房屋等,都可望見到買盤湧入。降息受惠的台股產業中,最關鍵的還是電子業。許勝雄分析,電子產業的庫存問題將不再造成企業太大困擾,加上電子產業走向多元化、優化,已有很多新技術可應用到包括人工智慧、5G、無線通訊、電動車、汽車電子、生物科技等,衍生更多新興產業,未來經濟表現能否增溫,將視市場需求拉力能否回升而定。法人指出,降息會讓民眾更願意消費,因此消費性電子商品也有望迎來比預期更強勁的換機潮,從近期5家筆電代工廠的營運表現來看,已經有從谷底反彈的趨勢,而AI帶動的美企在台相關供應鏈都有機會受惠。隨著庫存逐漸去化,電腦代工廠電子五哥出貨也開始觸底回升。(圖/報系資料照)「台股投資環境一直以來都是獲得外資熱愛,台股與美股連動係數極高,且現金殖利率居全球第二,外資若回頭買超會先鎖定高現金殖利率的電子權值股,包括像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大立光(3008)等。」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說。法人統計,台積電2022年現金股利約11元,以11日收盤價574元計算,殖利率約1.9%,大立光現金股利約85.5元,殖利率約3.65%,聯發科現金股利約76元,殖利率約8%。觀察11月以來外資動態,買超台積電約13.4萬張、大立光約2000張、聯發科約1.12萬張。劉烱德表示,儘管AI晶片龍頭輝達因為被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點名,國安比賺錢重要,市場因此預期輝達對中國銷售將「顯著下降」,連帶影響到投資組合中輝達列前十大高含量的ETF,其淨值都因為輝達被點名而出現走跌。不過,「這些ETF今年以來都有2成以上的報酬率,當中有6檔今年已漲逾6成。AI的發展不會只看一家公司,主要重點是美國降息的時機點,是否能在庫存去化後,真的能激發市場需求。」劉炯德說。另外汽車生產製造業及相關零組件也將是降息受惠產業,分析師范振鴻說,如同馬斯克從3月起就多次呼籲應該要降息,如持續維持在高利率環境之下,將會持續壓抑民眾購車換車的慾望。根據汽車業研調公司Edmunds的資料顯示,2023年第一季,美國消費者購買新車的貸款平均年化利率已經升到7%,創2008年第一季以來最高。「當經濟並未出現明顯衰退,而聯準會開始降息,將會有效刺激民眾購買大額商品的動機。」范振鴻說。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從3月起多次呼籲聯準會應該要降息。(圖/美聯社)
台塑集團搬新家首度「開箱」 總裁王文淵談2024年:美中不好全世界也不好
全球景氣復甦乏力,台灣各大龍頭企業近來都透露對於2024年景氣的保守以待,台灣石化龍頭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15日也表示,這次的關鍵在於「人為因素」的政策操作,不能用產業供需的角度看待,美國、中國兩大經濟體不好,全球就不可能會好,「考驗還是存在」。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地緣政治風險,加上美中貿易戰持續,壓制了中國大陸整體的經濟復甦速度,還有各產業在疫情期間的庫存問題還未解決,讓很多產業在今年「很難過」。台塑四寶日前公布的10月營收全數下滑,呈現旺季不旺的態勢,業內人士坦言,原本在半年前就預期景氣會轉好,但沒想到看到的「春燕」一下就摔下來了,所以現在誰也說不準這波產業低潮要到什麼時候。台塑集團總部在10月20日搬到內湖,總裁王文淵11月15日特別邀請媒體「開箱」新總部大樓,儘管新大樓總面積約3萬坪、較舊總部小,但因樓層挑高,以及大量的落地玻璃設計,顯得明亮舒適,為解決西曬問題,也使用自家的南亞隔熱紙降溫。王文淵事前表明不會受訪,但提到全球景氣,仍是相當憂心,他說,本來以為這波不景氣即將過完,卻遲遲等不到反轉跡象,目前已無法用傳統且正常的產業供需架構去解讀,因為這波經濟成長受阻,起因在於美中關係不佳,加上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都是人為因素的政策操作,因此很難說景氣何時會反轉。王文淵認為,美國對中國實施高科技制裁,想要拉大兩國之間的落差,可是這樣美國賺不到中國的錢,中國不好、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是全球的兩大經濟體,所以他們不好,全球景氣就不會好,但美中的角力仍會持續,只有等到人為干預變小,才能看得到前景。
PC需求恢復正常 宏碁陳俊聖:AI發展讓人興奮「2024家園經濟成主流」
電腦品牌廠宏碁(2353)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14日表示,個人電腦產業已在5月觸底,目前需求回復到正常的季節水準;近來生成式AI的出現讓他「感到非常興奮,發展越快越好」,目前已與數十家客戶合作,看客戶需要什麼樣的AI技術和解決方案,宏碁再為其提供設備。宏碁10月合併營收193.52億元,月減31%,年增7.2%;累積前10月營收1975.18億元,年減15.5%,但高於疫前2016至2019年的同期水準,宏碁指出,10月筆電營收年增13.9%,電競營收年增率27.7%,Chromebook營收年增20.6%。其品牌電腦業務已回到正軌,庫存問題逐漸化解,加上目前有生成式AI的新使用模式正在發展,該公司有多重事業引擎,外界看好後勢,三大法人全面力挺,14日股價也上漲3.69%,收在35.05元。陳俊聖14日參加Yahoo財經投資趨勢高峰會線上直播,提到2024年的最大挑戰是「不確定性」,尤其地緣政治緊張,已超過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使得「家園經濟」(homelandeconomy)成為主流,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浪潮。展望2024年,陳俊聖提出3大方向,第一是宏碁希望成為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永續發展典範,努力將再生材質融入電腦相關產品;第二是確保提升企業營運韌性,導入宏碁的網路安全服務,建構多個業務引擎;第三是確保AI在醫療及健康領域有充分發揮效應。陳俊聖表示,未來人類與電腦互動的最大變化,是從「搜尋」轉為「提問」,現在一般人透過電腦執行Google搜尋,最後資訊太多、仍需要自己詳讀,但未來電腦可以在後台搜尋並組成符合用戶需求的結果,而這對半導體運算能力和圖形處理能力的要求會更高。陳俊聖表示,AI已存在數十年,近期生成式AI的出現,「我對現在發展感到非常興奮,認為發展越快越好」。宏碁作為一家電子公司,目前與數十家客戶合作,充分利用生成式AI技術,客戶需要決定想使用雲端或邊緣運算解決方案,宏碁決定提供哪種設備,最後才決定用哪種晶片。
對決高通!聯發科推「天璣9300」全大核旗艦晶片 股價7日飆上899元市值破1.4兆
手機可以不上網就跑自己的AI了!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6日晚間大動作發表最新旗艦級手機晶片「天璣9300」,以4個大核心架構,效能強卻能省電,直接正面對決高通日前發表的Snapdragon 8 Gen 3,雙方都主打可以在終端裝置上運行生成式AI,且將在大陸品牌手機上陸續推出,對此,投資人在7日給予信心支持,開盤就起漲,最高一度漲到899元,市值突破1.4兆,穩坐台股亞軍。兩大晶片廠今年決戰主流放在生成式AI,高通日前發表Snapdragon 8 Gen 3,可以直接在終端裝置上運行OpenAI Whisper、百度文心一言3.5、Meta Llama 2、Google Gecko等程式,並提到AI效能較前一代提升3.5倍,也能強化拍攝和後製功能。天璣9300則是打出「全大核」CPU架構,含4個 Cortex-X4超大核,性能較上一代提升40%,功耗卻能節省33%,完全是為了生成式AI而設計,用聯發科特有的記憶體硬體壓縮技術,讓最高可達330億參數的AI大型語言模型,能在終端裝置上運行,高通能做的、聯發科也能做到,且用跑分軟體還贏過高通。這兩家的CPU都是以Arm新一代的CPU技術,不過在核心分配上有不同的理論想法,最後誰能勝出還有待觀察;目前多家廠商都已宣布會以此晶片推出手機產品,像是小米14會用高通的,vivo X100會用聯發科的,台灣大約在12月中下旬能買到。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主打的AI作圖和文字生成還不算最厲害的技術,但聯發科有AI技能擴充技術「NeuroPilot Fusion」,未來可以下載並抽換參數,讓自己手機的AI更客製化,就有無限想像,外資報告表示,聯發科的「全大核架構設計」是一大亮點,可應對AI和更複雜的遊戲應用,加上大陸智慧手機的庫存問題開始好轉,有機會刺激未來手機的更新換代,看好聯發科股價能優於大盤,上看1000元。而聯發科旗下小金雞達發(6526)10月19日以參考價434.84元上市,但當時面臨整體科技股高檔回落,掛牌蜜月行情失靈,聯發科6日宣布透過子公司旭達投資加碼力挺,依市場價格取得達發普通股,額度上限為6000張,讓達發7日開盤就往上猛跳,推助達發大漲逾7%、上衝454.5元歷史最高價,成功收復掛牌承銷價。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全球筆電市場觸底反轉 集邦估明年成長2到5%
經過為期兩年的衰退,筆記型電腦即將迎來曙光。因庫存問題趨緩,調研機構紛紛看好筆電在明年的表現,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期2024全年筆電出貨量成長幅度約2%至5%,略高於疫情前水準;DIGITIMES研究中心則預期,明年可望年增4.7%,並在2025年進入新一輪的景氣擴張期。據TrendForce在11日推出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開始,筆電的通路庫存水位轉趨健康,北美及亞太市場陸續浮現中、低階消費型機種需求,除了補足庫存外,也為第三季的返校潮做準備。Chromebook出貨量在Google收取授權金的前夕達到高峰,推升第二季整體筆電出貨量成長至4252萬台,季增達21.6%。合計上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達7750萬台,年減23.5%。不過美國與歐洲這兩大主要筆電消費市場的經濟前景不明,讓原本傳統季節性採買動能趨緩,所以全年筆電市場出貨量預計可達1.63億台,年減12.2%。不過2024年就相對健康,通膨壓力可望趨於穩定,加上庫存問題減緩,需要持續觀察中、美兩大消費市場走向,TrendForce預期2024全年成長幅度約2到5%,出貨量將略高於疫情前水準。DIGITIMES研究中心的報告也認為,2024年筆記型電腦主要品牌出貨皆將較2023年成長4.7%。筆電高階消費機種因今年基期較低、規格提升,2024年出貨將反彈。商務市場因Windows 10作業系統將停止更新,可望帶動2024年下半年企業換機潮。蘋果及戴爾分別受惠於高階消費機種與商用機種巿場復甦,將有較佳的出貨表現。
看好傳統網路設備短期表現 分析師喊高博通目標價破1000美元
金融科技公司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分析師於上周五(25日)發布研究報告,將美國晶片大廠博通公司(Broadcom)目標股由每股910美元上調至1010美元,並維持「積極」評級。分析師向投資者表示,預期博通於8月31日公佈的第二季財報和業務指引,可能會比預期更好。據彭博報導,海納國際分析師在研報中提及,由於計算機網路公司Arista Networks和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先前發布的業績指引都超出預期,因此認為傳統網路設備企業短期內的整體表現,可能還算不錯。分析師表示,人工智能部門的增長有可能抵銷其他部門的疲軟,他們進一步解釋,預計博通第二季度報和經營指引將會保持穩定或者有些許改善,因為人工智能的增長可能會平衡傳統網路、寬頻、無線和存儲業務的疲弱,加上博通的低庫存策略也能幫助穩定公司業績。不過,分析師補充,客戶庫存仍是一個長期風險,因為Arista Networks預計今年的庫存將持續增加庫存,其他公司也提到了庫存問題,惟博通堅稱不會過度出貨。整體而言,海納國際仍對博通的核心業務、資本分配和整合策略持樂觀態度,並看好公司於網路、光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機遇,還認為這些是「強大的長期增長推力」。
台南囝仔AI大戰 2/台積電法說證實需求強 但「PC庫存」恐成超微燃眉之急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來台,對外發言也都集中在AI話題,不過相較於輝達(NIVIDIA),超微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本業個人電腦庫存狀況還是處於相對高點,這也就是台積電(2330)20日法說會之所以調降今年營收展望的關鍵點。」光電協進會特約顧問柴煥欣告訴CTWANT記者。「現在的超微主要有兩個狀況要解決,第一,輝達目前居於AI戰場的優勢地位,供應商早就有推出對應輝達超級晶片的產品,這個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已經可以看到很多了,但是還沒有供應商推出對應超微MI300X的產品。第二,超微目前的本業還是個人電腦,而他們今年第一季的庫存還是處於歷史高點,庫存達4.2個月,季增率20%,年增率79%,打庫存的成效來看來不好,相較之下,輝達並沒有個人電腦的包袱。」柴煥欣說。法人也推測,蘇姿丰個性固然相對於黃仁勳來的低調,但是既然來台灣是要供應商宣傳自家產品,過度低調反倒讓人覺得奇怪,是不是還有甚麼不方便讓外界知道的狀況,蘇姿丰來台的行程中,19日早上去台積電南科廠,下午回到台北參加自家公司的創新日活動(AMDInnovation Day),晚上再跟供應商晚宴。20日則是出席陽明交大的名譽博士頒贈典禮。而從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所釋出的客戶庫存還需要調整的發言就可以窺見一二,「看來個人電腦跟智慧型手機的打庫存狀況可能不如外界預期。」光電協進會特約顧問柴煥欣認為,蘇茲丰此行來台,除了鞏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外,也要跟供應商一起解決個人電腦的庫存問題。(圖/黃威彬攝)不過柴煥欣也直言,對於系統廠來說,基本上也不會希望只有一家廠商可以供應晶片,因此超微還是很有機會,尤其AI市場其實相當大,現在才是剛開始而已,現在超微相對於輝達在AI市場所出現的弱勢,僅止於還沒有系統廠推出相對應的產品,但這是不難解決的。蘇姿丰也在受訪時指出,「過去這三、四年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一段時期,大家真正了解到晶片的重要性,在台灣大家都很了解,現在全世界都很了解。對超微來說我們在過去三、四年成長非常多,我上次來台灣是2019年,那時候營收不到70億美元(實際數字為67.3億美元),去年營收已經超過230億美元(實際數字為236億美元),我們是一個更大的公司了,有很多很好的合作夥伴及客戶與我們合作,在技術上也不斷推陳出新,來符合大家對於運算的需求。」蘇姿丰強調,我們最近也推出最新產品MI300X,提供非常強的AI運算能力,可用來訓練大型模型、推論,所以我們非常興奮,也跟台灣很多的公司在MI300系列有很好的合作,我們認為AI未來有非常好的前景。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20日的法說會上證實,第三季AI訂單需求相當強勁。(圖/劉耿豪攝)
AMD蘇姿丰來台將訪和碩 童子賢提醒AI股飆漲「大海航行小心風浪」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周五(14日)以台北市電腦公會榮譽理事長身分出席2023夏日電玩展。會後受訪談到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將訪台,和碩集團與超微有很多業務合作,很多幹部都會與她見面;至於近期多家股價受惠AI伺服器大漲,童子賢呼籲投資人要心平氣靜,因為目前AI概念股都飆漲,但大趨勢總有諸多猜測,呼籲「大海航行要小心風浪」。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即將訪台,童子賢指出,蘇姿丰跟台灣產業界走得非常近。就和碩集團來說,從上游到下游都與其有很多碰面的機會,比如旗下景碩是超微供應商,所以蘇姿丰來台將會與上上下下的幹部見面。針對下半年新智慧手機拉貨動能,童子賢表示,科技產業不斷有新技術新產品,帶來新方向及效率,雖然現在大環境仍處在不景氣狀態,但科技新產品在秋天冬天形成的拉貨力道,將對經濟復甦有幫助。此外庫存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已去化掉一大半,在歷經第二季的去化後,相信下半年的庫存問題不會再干擾產業界。針對AI 伺服器概念股近期飆漲議題,童子賢表示,AI就像2000年網路時代,因為當年曾有一波泡沫化,建議期望過高,否則泡沫化又開始失望,但也不要過度悲觀看待,趨勢的時候總有諸多猜測,總之建議「大海航行要小心風浪」。童子賢強調,產業趨勢開始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不明朗的東西,可是無法否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並認為AI就像網路時代會成為一個趨勢,因為AI跟網路一樣都會滲透到每一個產品和每一個服務,為原本的物聯網、電腦、手機,甚至是各種應用都會帶來加值,相信若能好好掌握這一波AI的潮流,應該能為科技財富的創造來源。
拆解庫存未爆彈1/電子業的難題鍾依文用「兩招」勝出 精英EPS暴增11倍大翻身
台股電子五哥陷入庫存風暴,亟需「拆彈」走出困境之際,以主機板、電腦周邊產品為主的精英(2331)去年交出營收314億元,每股純益(EPS)1.57元、較前一年成長11倍的成績單,CTWANT記者專訪董座鍾依文,他透露從庫存管理走向獲利翻身之道。電子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台股電子業陷入庫存去化難題,然大同集團旗下的精英提前結束煩惱。「精英的庫存,以前是60幾億,今年第一季只剩一半、31億。」鍾依文說,另一觀察指標「庫存週轉天數」,精英內部統計52天,比台灣87間同業平均70天短。去年第一季電子五哥廣達、宏碁、仁寶、緯創、英業達的資產負債表上,存貨佔流動資產比例在33.83%、30.29%、25.73%、37.31%、28.78%;同期精英僅19.28%,而鴻海也在19.38%。精英如何走出庫存風暴?「經營公司無非節流、開源!」64歲的鍾依文卸下鴻海集團總經理職務後,兩年前被大同股東找進公司、接下精英董事長,他到任第一步節流從「庫存管理」下手,「精英那時現金流很低,甚至出現『負』現金流,我想擠出現金,先看到庫存,庫存如果變現,現金就出來了,先想辦法把現在的庫存銷掉、以後庫存不能再增加」。他找到了精英庫存增加的兩大原因,第一是有兩套採購系統(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一個採購系統在大陸工廠、買比較便宜的被動元件,另一個在台北,買CPU、晶片組、顯卡等主動元件,「這兩個部門彼此不溝通。去年晶片荒、缺主動元件,應該主動元件先買到,再去買被動元件就好。但大陸工廠一直買被動元件。」他隨即將兩個部門合併,直接溝通。主機板的本質是運算,這個運算能力能用在其他智慧醫療、零售、工廠等不同領域。(圖/劉耿豪攝)第二個原因「來自客戶的壓力」。「客戶的想法是,工廠先把被動元件買起來、主動元件一來,就可以立刻組裝出貨了,講得很簡單,問題不知道要等多久?」鍾依文改採主動出擊,「跟客人好好解釋、溝通,萬一我們花太多資源買零件成存貨,我日常營運資金短缺,庫存也會有跌價損失,甚至公司倒閉,這樣好嗎?」事實上,前年疫情間客戶下大單時,第一線業務出身的鍾依文就有所警覺,「需求不可突然暴增,我自己看這是假性需求。客人出於拿不到貨,加上缺料、運輸等因素,才重複下單(overbooking),目的是希望工廠這邊趕快出一點。」此時,業務就要去了解情況並解釋。此外,已簽下的訂單則要一一檢視,成交條件公平才能接,若是不合理,寧可交一點違約金。「若去年看到庫存高才處理,那就太慢了!」鍾依文解釋,「我們這個行業也講『新鮮』,零件放在任何一個倉位、時間要越短越好,用工業工程方式了解,把每個階段的時間、數量定義好,再找對的人管理。」為了讓中間環節溝通時間差縮短,鍾依文祭出很多激勵方案、獎金。鍾依文一到任就火速處理庫存問題,精英不僅去年避開庫存風暴,營運也上了軌道,「我還沒有完全滿意,賺錢只是初步,只能說現在的精英很健康。」對於電子業後市展望,他說,「總體看起來,供給比需求多一點,不過這是一個循環、有上有下,不足以擔心,不會發生2008年金融海嘯的情況。」
美妝護膚市場恢復不如預期 雅詩蘭黛下調全年財測至多12%
今年以來奢侈品集團藉經濟復甦賺得盆滿鉢滿,LVMH集團市值逼近特斯拉,但美妝護膚領域巨頭雅詩蘭黛的日子卻沒有前者那麼好過。上周三(3日),雅詩蘭黛再一次下調了業績指引,是半年內的第三次,導致當日股價暴跌21%,為該集團1995年上市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隨後幾個交易日股價略有反彈,但依然徘徊在低位。雅詩蘭黛公司周三盤前公布會計年度第三季(3月止)淨銷售額37.6億美元,低於預期。並下調全年財測,將淨銷售額下降10%至12%。此外,並預警,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零售業的困境將可能會持續到第二季。該集團執行長傅懿德(Fabrizio Freda)在上周三表示,下調指引的主要原因是亞洲市場恢復不及預期。隨著亞洲旅遊零售業的復甦形勢變得更加明朗,不過相對於其他地區所經歷的進展來說更為緩慢。因此,公司降低了2023財年的銷售額和每股收益展望,以反映出第四季度的不利因素比2月份的預期還大。雅詩蘭黛的這一悲觀前景與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前,包括LVMH、開雲集團(Kering)和科蒂集團(Coty)在內的奢侈品集團,以及雅詩蘭黛的老對手歐萊雅集團(L'Oréal)都表示了本季度亞洲銷售的加速增長。銷量難見起色之餘,供應鏈也成了雅詩蘭黛的大問題。據彭博社報導,由於雅詩蘭黛在亞洲的供應鏈比競爭對手更長,該公司一些子品牌(如Tom Ford Beauty和Jo Malone)的大部分產品需要從亞洲以外進口,這就意味著亞洲的經銷商需要提前至少6個月訂購。然而,經銷商並未預料到銷售的波動,這導致庫存的積壓。許多經銷商已經撤回了雅詩蘭黛的訂單。Fabrizio Freda也在3日的電話會議上坦言,正在處理庫存問題。相比之下,歐萊雅有更多的產品在亞洲本土生產,這顯著縮短了交貨時間,避免了類似雅詩蘭黛的問題。為了解決供應鏈問題,雅詩蘭黛最近在日本新開了一家工廠,並在亞洲更多地方開設配送中心,但有分析師們,這些投資來得太遲。晨星公司的分析師David Swartz表示,美容市場本身仍處於良好狀態,但雅詩蘭黛目前存在一些公司特有的問題。並質疑雅詩蘭黛是否對自己的銷售情況有很好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