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長
」客家庄長犧牲1/推動「北北基第一客庄」 五寮里長風災罹難留下重擔
凱米颱風7月底來襲重創台灣,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長王金生在勘災時,不幸跌落邊坡遭挖土機重壓罹難,而五寮里是「北北基第一客庄」,超過6成里民是客家人,王金生更肩負重任,積極推動客庄創生、客語傳承及青年返鄉,其驟然離世也讓五寮里頓失精神支柱,當地里民無限悲慟,也盼下一位里長能協助里民繼續進步。據了解,五寮里現為北部少數保有傳統文化的客家聚落,日治時期因焗腦(提煉樟腦)及種茶事業來到三峽,現居里民有6成以上都為客家人,客人比例相較雙北其他地區高上許多,在原住民與閩南人包圍下還能保有如此高純度的客家元素,凸顯出客庄的珍貴。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教授王保鍵將五寮里譽為「北北基第一客庄」,也因其環境特殊性,認為該里是「客家孤島」,客委會及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在2020年投入資源進行地方創生及客家文化傳承,在王金生的幫助下協同駐地工作站,媒合里民、公家單位及地方文化館推出各項客家活動來落實「五寮客庄創生計畫」。王金生(左1)任里長十多年來為五寮里盡心盡力,曾獲特優里長殊榮。(圖/劉耿豪翻攝)新北市2021年注入資源活化五寮里客家產業,王金生在其中扮演重要推手,找來當地耆老分享當地人文歷史,了解先人拓墾的經過及當地宗教信仰,並推出食農教育、採筍農遊等體驗活動,讓民眾能客家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客語傳承外,王金生也努力讓當地民眾「留下來」,他在當地種植綠竹筍,因鮮甜脆口的特色獲得「梨仔筍」美名,綠竹筍不僅成為五寮里特產,當地還推出採筍與食農教育,吸引遊客們趨之若鶩來體驗一日筍農樂趣,王金生在行程編排上親力親為,只為將這片土地讓更多人知道。在王金生的努力下,許多外流的年輕人紛紛返鄉,王金生的兒子便辭去外地工作,回家陪著父親務農,也有青年規劃山林觀光旅程,結合微笑山線,讓遊客能夠勇闖五寮山,還有人返鄉經營自家的舊式三合院,結合自己的咖啡簡餐專業與父母的筍產業,透過美食美景發展地方觀光,迴流青年的加入也讓五寮里更顯活潑與生機。咖啡廳老闆黃東龍大讚王金生在五寮客庄推廣上功不可沒。(圖/劉耿豪攝)五寮里時間厝咖啡廳黃老闆表示,他5年前從淡水搬到此定居,因為住在里長隔壁,受到他很多幫忙,感受到人情味的同時,也逐漸對這片土地產生認同感,2021年開始從旁協助五寮里客庄創生、推廣等計畫。黃老闆誇讚王金生是村裡的「萬能英雄」,除了為里民犧牲奉獻外,在文化推廣上更是不遺餘力,從他身上看見為理想堅持不懈的客家「硬頸精神」,整合五寮里的資源並加以宣傳,在五寮客庄推廣上功不可沒。黃老闆難過表示,他事發當日清晨才與里長打招呼,怎料傍晚就聽聞噩耗,而失去里長對五寮里來說是一沉重打擊,他除了是村裡的精神領袖,對於客語傳承、青年返鄉上都有重要貢獻,也希望下一任里長能帶著王金生的精神,為客庄文化及五寮里努力,讓珍貴的人文寶藏得以延續。
客家庄長犧牲2/凱米來襲勘災罹難 遺孀:他連睡覺都怕掉漏里民呼喚
凱米颱風7月底強襲台灣,造成全台11人死亡悲劇,北市三峽區五寮里長王金生也是受害者之一,他開挖土機上山勘災,卻疑似因土石鬆動連人帶車跌落邊坡,遭挖土機重壓頭部罹難,結縭近50載的遺孀無比悲慟,表示王金生連睡覺都要把手機放在枕邊,就怕漏掉里民呼喚,她承諾會顧好全家,希望亡夫無所罣礙。7月24日,凱米颱風為全台帶來狂風暴雨,山區雨勢尤其劇烈,到了中午時分,里長妻子遲遲等不到丈夫回來吃飯,便要大兒子開車上山沿路尋找,於下午2時許,在台7乙線往深山一處產業道路發現父親被挖土機重壓,立刻通報警消求援。但由於道路狹小、路況崎嶇,車輛無法開上去,救援隊只能徒步抵達事發地,眾人協力合作,終於在下午5時將王金生救出,但里長當時已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往恩主公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王金生將大半時間都為里民奉獻服務,一心只希望五寮里能更好。(圖/民眾提供)里長遺孀面對噩耗難以接受,除了震驚難過的情緒,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僅飯吃不下,夜晚更是難以入眠,一夕間失去相伴近半世紀的枕邊人更是莫大打擊,不過她在親友的鼓勵下馬上振作起來,因下有子女和孫子,向亡夫承諾會堅強活下去,扛起一家之主責任,盼祂能安心離開。里長遺孀表示,王金生時刻把里民放心上,連睡覺時手機也要放在枕頭邊,深怕里民需要時,不能及時給予協助;幾年前還曾在颱風天的凌晨冒雨出門,就為了將自撞電線桿的里民送醫救治,並聯絡自己的小兒子協助幫忙,足見其對五寮里的責任感。里長遺孀提到,王金生參選前以種植綠竹筍為業,為了替里民服務而出來參選,當時就印了兩盒名片,與丈夫騎機車挨家挨戶拜訪,此後連續4屆當選里長,從起初只贏15票,到第三屆贏了200多票,都證明里民的認同與肯定。王金生次子王嘉裕(右)安慰母親就讓父親「好好休息」,面對沉重打擊仍堅強面對。(圖/劉耿豪攝)「里民對爸爸的評價就是『太愛做了』,時刻都閒不下來。」王金生的小兒子說,父親不善言詞,總是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親友和里民的愛,聽到里民需要幫忙總是義不容辭、「直接衝了」,里民也總大讚他是「使命必達」的萬能超人。在王金生離世後,五寮里將進行里長補選,兩個月空窗期則由三峽區公所役政災防課長邱錦輝暫代里長職務,偕同里幹事簡杭慧推動五寮里各項業務。
雲林慢慢走3/一遊重生後的台西老街頹屋 來看畫家阿嬤、在地達人藝術創作
在雲林北港逛完厚工學展覽如果意猶未盡,還可順勢走訪因地方創生而有了新變化的台西鄉,台西鄉早年因有港口、貿易活動,曾經繁華一時,位於市區的中山路也被譽為「台西第一街」,但後來人口外流,老街逐漸沒落。雲林縣政府為推動老街再造,找來曾為雲林縣口湖鄉梧北社區以「鐵花窗」為主軸,與職人們合作掀起打卡熱潮的水牛設計部落團隊,為中山路街區進行改造,也讓老舊頹屋在2022年初重新煥發新風貌。丁許涼阿嬤親切招呼記者到她家看其他作品,配色相當繽紛。(圖/魏妤靜攝)以「海口放送」為品牌精神的「台西鄉中山路人文景觀再造計畫」於去年初完工,並陸續獲得2023美國IDA國際設計獎建築公共空間榮譽獎、2023柏林設計獎都市設計銀獎等重要獎項,此次記者便走訪了3間頹屋。首先來到曾經是西裝店、銀樓及租書店的「頹屋191」,這裡展示了高齡85歲的素人畫家丁許涼的畫作,她原本曾在雲林麥寮學習成為訂作女裝的師傅,後來和製作西裝的另一半結婚,兩人在此開設「英美西裝店」。2020年丁許涼開始習畫,時常以隨手可得的日曆紙背面或圖畫紙等,畫上熟悉的老房子與動、植物。「頹屋203」在網路上是老街最熱門的打卡點,從頹圮中自然生長的大樹、斑駁紅磚牆與老玩具,意外混搭出美妙風景。(圖/魏妤靜攝)「頹屋205」1樓可見擅長中國結編織的許櫻桃阿嬤所作的作品。(圖/魏妤靜攝)以鳥籠搭配文字的大型藝術裝置。(圖/魏妤靜攝)而吸引不少人拍照打卡的「頹屋203」前身是理髮廳,已經閒置了40~50年,現則改造為「海口囝仔客廳」,並由「台西希望教室」的孩子們透過回收材料再創作,除了在牆面上裝飾各式玩具,也讓馬賽克拼貼浴缸搖身一變為花圃,成為在地亮點;再來到曾是日治時期「保正的家」的「頹屋205」,則分別可於1樓看到由編織達人許櫻桃手作的中國結盆栽,以及2樓由鳥籠達人丁茂賢、丁尚文、丁英南三兄弟創作的作品,其中丁家三兄弟據說已在台西製作鳥籠30多年,全台約7成手工鳥籠都出自他們之手。具有80幾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建築,經修復後成為台西海口故事屋。(圖/魏妤靜攝)台西海口故事屋現為藝文展覽空間,並可見屋長兼藝術家丁仁桐以象徵雲林的文蛤殼與牡蠣殼黏貼的大型木芥子娃娃。(圖/魏妤靜攝)而在離台西老街不遠處,還有一間2019年對外開放的「台西海口故事屋」,台西鄉舊稱為「海口庄」,1937年興建的建築最初原是日治時期的台西海口庄長官舍,其後又做為鄉長宿舍、社區營造中心等用途使用,現已公告為歷史建築並由台西藝術協會負責管理。這裡除了是台西鄉民可使用的公共空間,每年還有6檔藝文展覽輪番推出,會邀請雲林在地藝術家或台灣各地、國際藝術家參展,也時常舉辦說故事及親子DIY活動。故事屋旁還有一幅大件壁畫「看見台西-入口意象創作」,是台西鄉公所邀請兩位邀請馬來西亞街頭塗鴉藝術家於2019年所作,並融入台西出產的蝦、蟹、牡蠣等元素。故事屋屋長丁仁桐還提到,馬來西亞藝術家在不只一件創作中畫上船舶,象徵自己到各地遊歷,台西這件壁畫中的船舶名為「台西-1」,意為由此開展航向世界的旅途。由馬來西亞藝術家Annienah與Snozze噴漆創作的3層樓高壁畫,船舶方向是從台灣海峽到陸地,暗喻為當地帶來更多財富。(圖/魏妤靜攝)台西鄉中山路頹屋地址:雲林縣台西鄉中山路191、203、205號台西海口故事屋電話:(05)698-1703地址:雲林縣台西鄉民權路24號開放時間:10:00~17:00,週一、二休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aikoustoryhouse/
客家人流暢說客語不到5成 王婉諭籲政府積極作為
客家委員會雖然近年力推客家文化與語言保存,但始終未送出《客家語言發展法》至立法院審議,遭外界抨擊。立法委員王婉諭今(3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在2021年11月就曾提出《客家語言發展法》,是全院第2個送出的版本,盼新竹縣成為真正的客家文化首都。王婉諭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大力抨擊民進黨,執政七年完全不推動《客家語言發展法》,讓客委會也立刻反擊,強調政府積極倡議客語傳承,期盼朝野齊心推動。對此,王婉諭表示,我的想法是:客委會近年雖然力推客家文化保存,但始終未送出《客家語言發展法》至立法院審議,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從小在客庄長大的客家媳婦,我對於客家文化的流失非常有感。客家占全國人口近20%,然而,不論文化部、客委會的調查都指出,其中能流暢使用客語的人不到五成,如果是年輕人,更可能連一成都不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客家語言斷層的危機,真的需要政府的積極作為。王婉諭指出,時代力量 2021 年 11 月就由我領銜提出《客家語言發展法》,僅次於徐志榮委員,是全院第二個送出的版本,證明我們對於國家語言保存的決心。事實上,這一次投入地方選舉之後,接連的參加義民祭挑擔、放水燈、祭祀大典,更讓我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重量,也深感客家義民精神持續發揚光大的重要性。王婉諭指出,新竹縣客家人口比例近七成,高居全台之冠,是名符其實的「客家大縣」,因此,對於客家文化的保存,也是我責無旁貸的任務。最後王婉諭強調,會陸續提出我的政見,透過教育、文化、產業等多重面向下手,不只讓客家文化永續保存發展,更要讓新竹縣成為真正的「客家文化首都」!
嘉義富豪村揭密1/地方小廟信徒超大咖 這些政商名流都來拜祂
月前一則地方大拜拜新聞,意外將「全台最有錢村落」-17戶人家的嘉義布袋蕭厝庄曝光。CTWANT循線追查,在蕭厝庄長大的大老闆,除了鞋材大王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外,還有一位神秘創投高手,擔任多家科技業上市櫃公司董事的蕭崇河。此事起於蕭厝庄內蕭府大帝殿「建廟36周年」慶典,村民豪擺1350桌供品,鄰居透露「該村莊戶戶身家上億!」小村瞬間爆紅引來大量訪客。CTWANT記者日前實地走訪,發現Google地圖上該村地標已被移除,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在嘉義縣布袋鎮振寮里南側找到蕭厝庄及蕭府大帝殿。蕭府大帝殿不大,廟前兩棵羅漢松隱約彰顯不凡貴氣,廟前有廣場、溪流、戲台和涼亭,圍牆彩繪著務農生活,偌大庭園裡的花草樹木修齊,不見雜草落葉,四圍巷弄幽靜,錯落著完整的傳統三合院,讓訪客以為來到了市定古蹟景點,唯獨少了人氣,空蕩蕩的小村,偶有機車與小狗路過。蕭厝庄子孫中最有名的便是鞋材大王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CTWANT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信仰中心蕭府大帝殿周邊環境優美,但平日空無一人。(圖/報系資料庫、馬景平攝)振寮里里長莊貴翔表示,「園藝造景及三合院都是蕭家人自己花錢做整修,以前沒有外地人來,新聞曝光後有段時間村子多了很多人造訪,蕭厝庄目前都是蕭家的長輩住在那邊,老闆都在外面工作賺錢,只有廟裡或宗族有事才會回來。」對於蕭家與蕭府大帝殿其餘事情,莊貴翔回說不知情。走進蕭府大帝殿,一眼可見廟裡掛著前副總統蕭萬長2008年參香祭祖的照片,牆上數個扁牌都有蕭萬長與前法務部長蕭天讚等人題字。其實蕭萬長與蕭天讚都不是蕭厝庄人。「蕭萬長和蕭天讚是同宗,跟蕭厝庄子弟蕭登波(南良集團總裁)交情很好,蕭府大帝殿奉祀的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有很多不是蕭厝庄的蕭家子孫也會到這來祭祖。」一位在地居民表示。11月的建廟慶典上,蕭天讚兒子蕭博元也出席表示,「作為蕭家的子孫,我們不管人在任何地方,在外地打拼,也都隨時惦記著自己的家鄉。」這次建廟慶典捐款名單上,有一位捐款36萬元的「蕭崇河」,由於蕭登波的弟弟叫「蕭崇湖」,外界以為蕭崇河也是蕭登波兄弟,「蕭登波僅蕭崇湖一個弟弟,蕭崇河還要再小一個輩分。」知情人士證實,CTWANT記者追查發現,蕭崇河也是隱形富豪,他擔任上海永威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良欣財務董事長,還身兼大聯大、精誠、辛耘企業、揚智科技等多家上市櫃公司董事,事業版圖遍及兩岸。對於「蕭家庄幾千萬算是貧戶,1億算是小康,10億算是普通,甚至還有幾百億的」說法,當地居民認為有些誇大,「還是有貧富差距啦!如果拿來平均的話每個人就有身價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