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發拉底河
」金礦場山崩9人失蹤 學者警告:「這物」恐威脅環境
土耳其東部金礦場13日山崩,9名礦工失蹤。對此,地質學家警告,因為山體用來提煉黃金,所以可能有氰化物,當局要避免土石跟幼發拉底河混合,不然會對生態造成威脅。綜合外媒報導,土耳其東部埃爾津詹省一座礦場山崩,至少9名礦工失蹤,而地質學家潘帕爾(Suleyman Pampal)說,因為山崩的土壤被提煉成黃金,可能產生氰化物等危險物質,如果流到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會造成環境威脅。金礦場山崩。對此,環境部說,為防治水污染,已關閉一條通往幼發拉底河的河流。埃爾津詹省長說,沒有氰化物進入河流,如果有當局會跟大家說,除了山崩沒有其他問題。據了解,出事的黃金礦商SSR Mining在多倫多的上市股票因此暴跌50%以上。該公司說,因為重大事故運營被暫停。該礦場第三季生產了5.6萬盎司黃金,是SSR底下的第二大礦場,自2010年來就一直在營運,如今礦商股價崩跌,市值蒸發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5億元)。從社群X上的影片可見,一座巨大的土堆迅速崩塌,大量泥土和岩石流入山谷,一片塵土飄到空中。土國內政部長說,目前400名搜救人員正在尋找失蹤的礦工。能源部長表示,為了密切協調救援工,他跟總統會暫停行程前往該區。據悉,土耳其礦場的安全紀錄其實很差,黑海沿岸的阿瑪斯拉煤礦2022年爆炸,釀41死;2014年西部索馬一個煤礦場發生該國最嚴重礦難,301人死亡。
文明搖籃將消失!美索不達米亞遭「3大危機」夾擊 沼澤面積只剩2成
人類文明搖籃「美索不達米亞」快要死去!氣候變遷等人為因素,持續讓這片富饒平原不斷沙漠化、毒化,土壤無法種植,河流渠道乾涸,嚴重威脅居民及生態。聯合國更指,平原正面臨近40年最嚴重乾旱,並已讓近80%的沼澤消失。蘆薈、水牛、沼澤與耀眼的河道,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千百年來的印象,但23歲努爾(Mohammed Hamid Nour)所見,卻是乾涸河道、鹽化水流和因此死去的水牛,還有缺乏牛隻及牛奶而逐漸陷入絕境的農夫,他總向真主懇求化解災難,災情卻更加嚴重。聯合國數據指出,平原的沼澤面積已從1990年代初期的2萬平方公里,縮減到4千平方公里,在當地居住超過5千年的馬丹人人口,也從25萬僅剩數千人。造成沼澤縮減的主因,除了氣候變遷的極端高溫、少降雨,還有上游處土耳其及敘利亞的水壩工程,而受害最嚴重的伊拉克,政府始終無法有效作為,造成中部沼澤及幼發拉底河的水位以「每天半公分」速度下降。另外,不斷上升的氣溫以及重金屬汙染,更使這片土地越來越不適合居住,據統計,中部的奇巴伊什(Chibayish)黎明時的溫度就達到攝氏35度,接著一路攀升到50度,大量蒸發的水也提高水道的含鹽量,並使土壤鹽鹼化;農藥、下水道、工業與醫院廢水和廢棄物,除令魚群死亡或留下無法食用的活魚,也危害當地人健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不少當地人離開家鄉,卻遭其他地區民眾視為賤民對待,留下來的,則要繼續面臨畜養地縮減、飼料價格越來越高昂的艱困挑戰。而最容易解決的供水問題,也因為伊拉克政府糟糕的水管理和農民的「洪水式灌溉」,遭到土耳其限流,使水資源問題在氣候變遷及汙染外,多了國與國之間的爭執。
搜奇/水庫乾涸驚見3400年前古城 神秘王國現身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中東地區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人類、動物和農業供水壓力,像是在伊拉克,過去一年就經歷了毀滅性的乾旱,民眾和農作物都亟需水源,不過這場乾旱也造成境內規模最大的摩蘇爾大壩(Mosul dam)水庫水位大幅降低,暴露出平常位於水下的湖床區域,並發現3400年歷史的的城市遺址。伊拉克水庫水位因乾旱下降,意外暴露出已有3400年歷史的城市遺址。(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Tübingen eScience Cente網站) 根據《獨立報》和《CNN》報導,在底格里斯河摩蘇爾大壩水庫出現的宮殿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米坦尼(Mitanni)王國,也是古代近東(ancient Near East)最少被研究的國家之一。根據考古團隊的說法,米坦尼王國在青銅器時代統治了現今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數百年。專家表示,米坦尼王國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300年左右統治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北部邊緣,直到被外敵西臺人和亞述人的王國摧毀。考古團隊在2022年初,發現這座大型城市的遺跡,包括一個倉庫群、工業建築和防禦城牆,還有罐子中裝著楔形文字板,上面有千年歷史文字的陶塊。專家認為,這座城市的遺跡之所以能保存良好,是因為在西元前1350年左右摧毀整座城的一場地震。地震導致部分泥牆坍塌,並完整覆蓋住建築群,保護它不被湖水溶解。專家表示,這座古跡在2018年的乾旱時期,也曾暫時暴露出一座宮殿,根據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古代近東研究所考古學家普立茲(Ivana Puljiz)表示,這座宮殿處處都有精心設計,光是泥磚牆就厚達2公尺,有些牆高也超過2公尺,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抹灰牆。研究團隊還在遺跡中發現許多紅色和藍色的壁畫,可能是當時宮殿的共同特徵之一,不過很少保存下來被發現。不過宮殿後來再度被水淹沒,當時考古團隊只能加緊腳步,為了保護遺址免受未來洪水的影響,該團隊用礫石填充了現場,並用防水布覆蓋。水庫現在已經填滿水,該遺址再次回到水下。摩蘇爾大壩因為建在不合適的地質上,自1980年代建造至今,壩體的穩固性一直印發外界擔憂,專家們過去曾警告,大壩可能隨時倒塌,並可能會因此沿著底格里斯河向巴格達造成災難性的洪水。
文明搖籃底格里斯河漸枯竭 竟是和這些原因有關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人類文化發源地之一,人類在兩河流域發展出數學天文成就,更創造了楔形文字,影響後世3千多年,包括古老的成文法典、漢摩拉比法典也在這裡誕生,氣候穩定、土壤肥沃加上水源充足,促進繁榮發展,根據《法新社》指出,如今底格里斯河竟出現乾枯窘境。底格里斯河是伊拉克的命脈,但這個國家經過數十年戰亂後民不聊生,且深受乾旱與沙漠化所苦。底格里斯河是伊拉克的命脈,連結歷史名城摩蘇爾(Mosul)、巴格達(Baghdad)和巴斯拉(Basra),但這個國家經過數十年戰亂後民不聊生,且深受乾旱與沙漠化所苦。根據聯合表示,伊拉克天災連連,是全球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5國之一,自今年4月以來,當地受到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和強烈沙塵暴,除此之外,炎夏的氣溫甚至飆破攝氏50度,瀕臨人體耐受極限。伊拉克天災連連,是全球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5國之一。除了氣候變遷影響,底格里斯河穿越伊拉克的旅程始於庫德族自治區山地,接近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當地人民靠飼養綿羊和種植馬鈴薯為主,不過報導指出,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土耳其,因為興建水壩攔阻,加上降雨量日益減少,使得乾枯狀況日益嚴重。伊拉克連年戰禍,甚至摧毀境內大部分的水管理基礎設施。另外,伊拉克連年戰禍,甚至摧毀境內大部分的水管理基礎設施,許多城市、工廠、農地甚至醫院都直接將廢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加上大巴格達區的汙水和垃圾也倒入這個逐漸乾涸的底格里斯河,不但威脅到海洋生物,也危及到人類健康。世界銀行(World Bank)去年就示警,到了2050年前,當地氣溫升高攝氏1度、將造成水量減少10%,導致可用淡水減少20%,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拉克境內近1/3的灌溉土地恐怕會無水可用。世界銀行去年就示警,到了2050年前,伊拉克境內近1/3的灌溉土地恐怕會無水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