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
」 帕運 桌球 美國 家暴 人口世上超級人瑞!巴西116歲修女分享長壽2大秘訣
世界上最年長的女性116歲的日本女子伊藤岡富子 (Tomiko Itooka)於12月29日去世,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6歲的巴西修女盧卡斯(Inah Canabarro Lucas),她比伊藤岡女士晚出生16天。她受訪時透露,自己能夠長壽的秘訣,在於「祈壽」以及「規律的作息」。盧卡斯1908年6月8日出生於巴西南部小鎮聖佛朗西斯科亞西斯,家中共有7名孩子,她排行第6,盧卡斯幼年身體瘦弱,鄰居們都認為她活不過7歲。盧卡斯19歲加入德蕾莎修女會,成為伊娜修女。1930年,她回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所學校教授葡萄牙語和數學。一個多世紀以來,盧卡斯經歷了世界和教會的許多變化。她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過10位教宗。她出生那年,教宗是聖庇護十世。前幾年新冠肺炎流行,2021年1月25日,112歲的盧卡斯接種了第一劑COVID-19疫苗,成為接種疫苗的最年長的人之一。 2022年10月,她在住院期間感染了COVID-19,但後來於2022年11月康復,成為染上該疾病最年長的倖存者之一。2022年1月23日,巴西116歲的安東尼婭·達·聖克魯斯去世 ,盧卡斯成為巴西在世最年長的人。2023年1月17日成為在世最高齡修女。盧卡斯的姪子表示,「伊娜修女是我們宗教、信仰、善意上的巔峰之作,她是個善良、幽默的人,她一生都是這樣。上帝會幫助她,她將年滿116 歲、117歲,將活到120歲。」據悉,盧卡斯享受每一天的生活,健談幽默,喜歡與其他修女散步聊天。她的作息規律,她曾說,嚴守規律作息就是她活得久的原因。此外,昔日受訪時盧卡斯也分享她多次向聖母瑪利亞祈禱,「我最大的祕訣就是祈禱,每天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誦玫瑰經」,因為小時候醫師說她活不過成年,她為此每天祈禱,就這樣活了超過100歲,還成為世上最年長的人。
美國前總統卡特過世 學者指任內政策對兩岸影響既深且遠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第39任總統、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美國時間周日(29日)下午,於喬治亞州普萊恩斯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他是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領導人,任內促成美中建交,並同時通過美國國會制定的「台灣關係法」,成為影響海峽兩岸政治最深遠的美國總統之一。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天於臉書貼文指出,卡特是農民之子、幼年居住在喬治亞州黑人區,成長背景讓他推動美國民權運動不遺餘力,並極力爭取美國黑人應有的公民權,曾在1977年總統就職典禮上,高呼「種族隔離的時代已經結束」。何志勇說,早在卡特擔任喬治亞州州長的任內,就大量啟用黑人擔任政務官,人數從原本的3人,增加的53人,州政府的黑人員工佔比,也提升到25%,卡特擔任總統後,任命女性與「有色人種」在聯邦司法機關工作的人數,也超過所有在他之前美國總統們的總和,在當時的美國並不常見,卡特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說實至名歸。但他也說,對中華民國而言,卡特卻是影響國家命運最深遠的美國總統之一,中華民國國民永遠不會也不該忘記,因為卡特曾選擇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但何志勇說,許多學者都認為,如果不是當年美國爆發「水門案」,讓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提早辭職下台,宣布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美國總統,恐怕會是昔日「最反共」的前總統尼克森。何志勇表示,因為卡特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失效,不僅中華民國與美國的「盟邦」(軍事同盟)地位不再,正式外交關係也終止。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曾規定,條約終止必須提早一年通知,因此在1979年元旦「中美斷交」後,美國國務院通知中華民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在隔年1980年元旦終止。換言之,如果1979年元旦之後,到1980年元旦之間,美國雖然已不承認中華民國,但萬一台海發生衝突,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還是必須協防台灣的,但由於該情境終究沒發生,卡特政府是否曾想過當時兩岸若發兵戎相見,會如何因應?尤其當年「中美斷交」導致台海局勢劇變,影響迄今仍在海峽兩岸間持續發酵,卡特當年的決策過程與考量,將留待後世歷史逐一解密。
長照時代來了 醫曝婦產科慘況:20歲就更年期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2024年適逢龍年,效應卻沒有發威。婦產科醫師指出,目前新生兒的數字慘不忍睹,反而前來門診的婦科患者增加,代表「長照時代」來了。根據國發會報告,台灣未來總人口數持續下降,預計從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46年後台灣總人口將大減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在臉書粉專提到,龍年沒有帶來許多新生兒或嬰兒潮,導致新生兒出生數字超慘,目前僅13萬,相較去年的13.5萬並未上升,相反地門診中婦科病人變多,也證實長照時代來臨,王樂明提醒,更年期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樂明指出,更年期絕對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但不只是落在45至55歲,近期來看診的病患,有3個僅20至30歲,因為月經只來1天、量少少的就沒了,照超音波和檢查發現子宮比正常的小很多,而且兩側卵巢都已經萎縮變小,檢驗血液中的賀爾蒙更驚覺,卵巢已經沒有功能,後續治療只能補充賀爾蒙。王樂明說明,造成更年期常見的原因,除了遺傳、環境荷爾蒙、高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食用過多塑化劑、長期抽菸、喝酒甚至吸毒等習慣,都會破壞卵巢功能。如果發現月經量不規則,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要害怕就醫而延誤治療,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父母拋棄38年想相認 女子磕頭拒絕:我這些年受的罪算什麼
過去在一些重男輕女觀念盛行的地區,遺棄女嬰的情況屢見不鮮。大陸河南商丘就有一名女子幼年時遭到親生父母拋棄,後被養父母收養並撫養長大。沒想到,養父母相繼去世,她在養姐和養姐夫的照料下完成學業。時隔38年,親生父母找上門相認,在知道自己因為是女孩所以被拋棄後,她憤怒質問「我這些年受的罪算什麼」,並磕了3個響頭,拒絕與親生父母相認。據了解,當年因為計畫生育,許多家庭紛紛選擇將女兒送人,這名女子的親生父母也是如此。當初為了不被罰款,女子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四處躲藏,等她出生後,發現是女孩,夫妻2人便將女嬰送人。後來女子被養父母收養,女子的養父母雖非親生,卻視她如己出。在女子9歲時,養母去世,接著養父和養家哥哥也相繼離世。養姐和養姐夫供她上完大學,養姐夫在工地搬運鋼筋,用血汗錢供女子讀完大學。對她而言,養家人雖無血緣,卻是陪伴她成長的真正親人。38年後,女子回鄉創業養羊,而她的親生父母知道親生女兒下落後,假扮成買羊的客戶,偷偷與女子相見,留下10萬元想表達歉意。但當女子得知當年自己被遺棄的真相後,她崩潰質問父母「你們為什麼當年不掐死我,為什麼要把我送人」。最終她給親生父母磕了3個響頭,直言以後永不相見。這起事件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理解「看哭了,很心疼她,也理解她的做法」、「願她的人生從此順利,心中的傷痕慢慢撫平」、「親生父母只是想要一個女兒給她養老」、「姐姐姐夫太好了」、「苦難是最好的試金石,養父養母養兄嫂才是一家人」、「3個響頭就算結束這段關係了」、「圓滿了,給自己和生父母一個交代」。
無法赴美生產?川普計劃終結「出生公民權」 學者:行政命令可撤銷、修憲難度高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國籍是採取「出生公民權」,意即只要在美國當地出生,就可以被認定為是美國公民,這項政策過去以來也成為許多人拿取美國國籍的方式。但如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要在自己上任第一天就改掉這條法律。但有憲法學者表示,這是源自於憲法的條文,修法難度非常高。據了解,美國的出生公民權是源自於1868年憲法第14條修正案,也就是「所有在美國出生或在美國歸化,並受美國司法管轄的人,都是美國公民以及其所居住州的居民,任何州都不能制定或執行任何削弱美國公民權利或豁免權的法律。」過去也有許多人透過這項原則,在美國生產的同時,也取得美國國籍。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日前表示,他計畫在新任期第一天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終結出生公民權。在接受NBC新聞節目《Meet the Press》專訪時強調,目前美國的移民政策存在許多漏洞,對國家造成嚴重負擔。川普計畫透過行政命令明確規定,未來非法移民子女將無法自動取得美國國籍。川普也強調「如果可以用行政命令實現,我們會這麼做。」但報導中也提到,1898年著名的《美國訴黃金德案》判例,一名出生於舊金山(San Francisco)的華裔男子即便父母非美國公民,仍有資格獲得美國國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法律教授沃普(Leti Volpp)表示,《美國訴黃金德案》的判例地位堅不可摧,至今未曾因其他裁決而被削弱。除此之外,報導中也提到,雖然川普宣稱美國是全球唯一採取「出生公民權」的國家,但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顯示,其實加拿大、巴西在等30多個國家也有提供類似的憲法保護。除了改變出生公民權外,川普也計畫對非法移民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他在專訪中提到,將優先驅逐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並逐步擴展至其他非法居留者。川普特別提到「混合身份的家庭」,川普主張全家一起被遣返,以避免家庭分離。這項政策可能影響約400萬個家庭,其中部分成員為美國公民。川普任命的邊境事務專員霍曼(Tom Homan)在接受CBS節目《60分鐘》採訪時表示「家庭可以一起被遣返,這是避免分離的唯一方式。」霍曼還補充解釋,父母在非法入境時生下孩子,必須為由此引發的問題負責。儘管採取強硬立場,川普也對保護「追夢人(Dreamers)」表達一定程度的開放態度。川普表示,願意與民主黨合作制定計畫,為這些幼年被帶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尋求解決方案,並承認其中許多人已經融入美國社會,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或專業人士。對於川普試圖使用行政命令來挑戰憲法一事,有憲法學者指出,就算是透過行政命令,但還是可以依法撤銷,而如果要修改憲法,則需國會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並獲得38個州的立法機構批准。歷史上,尚無修憲成功的州憲法會議案例。川普的提議將如何在法律與政治的雙重阻力下推進,仍有待觀察。
聖誕老公公到底長怎樣?專家「3D建模」重建頭骨 1700年後真面目曝光
聖誕節即將到來,許多人在幼年時期都相信真的有聖誕老人存在,實際上,聖誕老公公的原型可追溯至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晚期,是為米拉城的主教聖尼古拉,並以慷慨和贈送禮物聞名。如今,時隔1700年,專家用聖尼古拉的頭骨,透過現代3D技術,重現了這位傳奇人物的原貌。根據外媒《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執行該計畫的3D設計師莫賴斯(Cicero Moraes)表示,他並未獲取實際頭骨的重建,而是利用義大利解剖學教授馬蒂諾(Luigi Martino)在1950年代收集的數據,以3D建模技術,創建聖誕老人的頭骨3D模型。莫賴斯指出,重建出的聖尼古拉,呈現出了寬闊特徵及濃密鬍鬚,並有一張「堅毅溫柔的臉」,這與1823年著名詩歌《聖尼古拉斯來訪》中的描述十分吻合。參與建模工作的聖人生活專家利拉(Jos Luis Lira)說,聖尼古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有勇氣捍衛和實踐耶穌基督的教義,「他時常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以至於當人們在聖誕節時分,想尋找仁慈的象徵時,靈感就來自於他」。據悉,在宗教改革後,許多地區對聖尼古拉的崇拜逐漸式微。後來,荷蘭則延續聖尼古拉斯的傳說,也成為了美國聖誕老人的形象,並與英國的聖誕老人形象融合,轉化成現在大家熟悉的聖誕老公公。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男子家暴妻小孩精神凌虐「母忍14年離婚」 法院判決免除撫養義務
男子阿國(化名)遭2名子女提告指控,指稱其在自身幼年時,不僅時常怒罵、家暴家人,甚至還拿出菜刀揚言要殺他們,過程中也有逼迫妻小承認自己「沒用」。後續阿國的妻子在隱忍14年後,最終訴請離婚獲准,而法院也判決阿國的2名子女可免除對阿國的扶養義務。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阿國的子女表示,阿國不僅經常對孩子們怒吼謾罵,還以粗木棍及橡皮水管等工具毆打,甚至曾持菜刀恐嚇,並強迫孩子貶低自我價值。這樣的虐待行為持續多年,造成孩子們心理嚴重創傷。後續阿國的前妻也出庭作證,他與阿國的婚姻維持了十四年,期間阿國除了對孩子施暴外,也未盡任何扶養照顧責任。即使在1992年離婚後,阿國仍未支付任何扶養費用,孩子們的照顧全仰賴母親一人。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也調閱阿國的稅務財產資料。紀錄顯示,阿國在2021年及2022年的申報所得分別為26213元及14956元,名下僅有兩筆總額24260元的投資,每月另可領取國民年金保險給付5494元。雖然單看紀錄,阿國目前的經濟狀況符合需受扶養的條件,但法官認為,其過去的暴力行為及未盡扶養義務的情節均屬重大。最終法官考量阿國的行為已嚴重影響子女的人格發展、心智成長、身體健康及學業表現,導致父子關係完全破裂,因此裁定准許兩名子女免除對父親的扶養義務。
新竹女要求免養中風媽「沒照顧過」 母辯:辛苦懷胎10月生下
新竹一名女子向法院提起聲請,要求免除對中風母親的扶養義務,理由是母親長期未盡任何扶養責任,且兩人已無聯絡多年。該案近日也由法院作出裁定,最終支持女子的請求,准許免除其扶養義務。判決書指出,女子主張她自幼便由外婆和舅舅撫養長大,母親自她出生後便未曾對其提供任何實際照顧或扶養,多年來雙方幾乎沒有聯絡,母親甚至不曾對她的生活、學業或成長表現關心。女子還提到,母親過去因吸毒等問題多次入獄,長期處於失聯狀態,未盡到作為母親的責任。女子表示,由於母親多年來完全沒有參與她的生活,且沒有履行應有的扶養義務,因此女子認為,要求她承擔母親的扶養責任顯然不公平,遂依據《民法》第1118條之1,向法院提出免除扶養義務的聲請。然而女子的母親則表示,她懷胎十月辛苦產下女子,並在女兒幼年時期悉心照顧,認為自己也有付出。如今她因中風開刀,正在醫院進行復健,沒有工作和收入,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因此需要女兒的扶養。法院調查發現,該名母親現年50歲,其有重聽,且日前因中風,目前在醫院進行復健,並無工作能力,現暫住新竹縣關西友人家中;112年度所得額為0元,名下僅有殘值為0元之汽車一輛,未領有社會福利補助或津貼,亦未領有勞保相關給付、津貼及補助。不過法院審酌後認為,該名母親在女子成長過程中,因為多次違法吸毒,頻繁進出監獄,未對女兒盡任何扶養義務。女子的成長全由外婆和舅舅照顧,母女間多年無實質往來,感情嚴重疏離。法院認為,該名母親長期未盡扶養義務,情節重大,繼續要求女子承擔扶養責任,對她顯然不公。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幼時曾目睹母親遭長期家暴恐嚇 法院判決姊妹「免養渣父」
新竹市一對姊妹因幼年時目睹母親長期遭父親恐嚇、毆打,最後在幾經勸說之下,母親終於申請保護令並離婚成功。而如今,身上滿是病痛的父親要求姊妹對其履行扶養義務。而新竹地院在審理後,判決姊妹倆可免除對其父親的扶養義務。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該名要求姊妹要履行扶養義務的張姓男子,過去與妻子結婚超過40年,育有兩個女兒,但在女兒們年幼時就經常對妻子施暴,導致母女三人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姊妹倆也提到,他們從小主要由母親撫養,父親很少負擔家中開銷。更嚴重的是,父親經常在酒後失控,不僅對母親惡言相向,辱罵「討客兄」,還會拳打腳踢,甚至勒掐母親的脖子。這些暴力場景都在姊妹面前發生,使他們從小就對父親產生深深的恐懼。甚至有一次,張男不僅毆打妻子至頭部外傷,妻子身上也是多處受傷,張男還威脅要放火燒房子並殺害全家滅屍。在女兒們多次勸說下,母親終於鼓起勇氣就醫驗傷,並申請保護令,同時提出傷害及恐嚇罪的訴訟。最終,法院不僅核發保護令,也准許離婚訴請,使母女三人得以逃離魔掌。面對女兒們的控訴,張男僅表示自己身患多種疾病,包括攝護腺癌即將擴散,心臟也裝有支架,聲稱自己時日無多,一切都隨女兒的意思。而法官認為,張男從女兒幼年時期就未善盡父親的扶養責任,且長期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情節重大。考量這些因素,最終判准姊妹倆免除對父親的扶養義務。
少子化、老化更趨嚴峻 2037年中高齡勞動人口突破5成
依據國發會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報告,自2030年開始,我國總人口數將低於2300萬人,至2070年,總人口數僅有1497萬人。統計顯示,4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37年突破5成,顯示勞動人口高齡化將成趨勢。國發會三階段人口推估一覽表。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推估未來50年人口結構發展。依據國發會報告,少子化更趨嚴峻,政府過去所做的人口推估失準。國發會坦言,2040年我國出生數開始低於10萬人,較上次推估提早了15年到來。國發會表示,這次人口推估有4大結論,首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我國人口在2019年達到高峰為2360萬人,自2020年開始負成長,今年為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在三大人生階段,僅有老年人口增加。第2「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第3「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第4是「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預估2070年為46.5%,原本現在是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因應少子、高齡化更趨明顯,國發會17日提出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五面向對策,預計2025年2月邀集各相關部會召開會議討論研提具體解方。謝佳宜說,已與各部會研議少子化因應策略,如請部會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時間或者相關津貼是否再擴大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少子化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共通問題,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與新興國家,這會讓經濟產生質變,最明顯的是總人口數、勞動人口大幅縮減、老年人口增加,產品、服務的需求就會減少,經濟停滯不前,通縮取代通膨,不僅阻礙薪資成長、企業訂單下滑、經濟愈來愈慘,且在人的壽命拉長,真正體驗生不如死窘境。
國發會人口報告出爐!估「 46年後」台灣僅剩1497萬人 只有老人增加
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終於出爐了!國發會報告指出,台灣未來總人口數將持續下降,我國總人口將由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之1497萬人,換言之,46年後台灣總人口大減844萬人,其中,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幾乎是雪崩式下滑,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國發會表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以及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等趨勢不變;國發會表示,我國即將進入人口轉型關鍵時點,人口減少與高齡化雖將對經濟、社會帶來深遠影響,但也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創新經濟的新契機。國發會表示,今日會議與政委陳時中偕同各相關部會,參考國際現況及案例,共同研議強化因應策略,包括在少子化方面,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在勞動市場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對策、及持續厚植產業人才培育等;在經濟與產業方面,應積極應用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在財政收支方面,研議因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財政穩健之因應作法;在社會環境方面,研議因應超高齡社會,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及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後續將視情況每季或每半年檢視執行成效,並滾動式調整優化或新增相關創新政策。
基隆路邊出現「最會惹事的菇」 專家警告別亂採:有毒
近日連日大雨,許多地方都發生積水,基隆有民眾發現路邊的花壇草叢中,竟冒出一群菇類,忍不住好奇是什麼類型的野菇。不過專家警告,這種菇類有毒,過往常發生誤食的情況,嚴重者會喪命,提醒不要亂採摘路邊的野菇食用。有民眾發現基隆市信一路一間速食店前的花壇草叢中,長出一群群白色的野菇,因為數量不算少,引起路人好奇,到底是什麼野菇?是否能食用?對此,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解釋,這種野菇名為「綠褶菇」,是中大型菇菌,大多生長在低海拔的闊葉林地,路邊草地或農地也常常可以發現,不過因為它長得和可以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十分相似,過去發生不少誤食的情況,因此綠褶菇也被稱為「最會惹事的菇」。據了解,民眾若誤食綠褶菇,1至3小時內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型中毒症狀,嚴重會意識昏迷、傷及肝腎甚至脫水致死,4年前就有一名外籍移工誤食送命,但若及早發現就醫治療,可以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蔡馥嚀指出,綠褶菇底部菌褶,幼年期呈白色,成熟後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因為這種野菇有毒,店家發現後已陸續摘除,以免被人誤食,並提醒民眾若因食用不明菇類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50萬分之一的機率!中國1歲男童腹部莫名腫脹 檢查後竟是「小寶寶」
中國湖南湘潭近期發生一起罕見病例,當地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杜軒軒(化名)因肚子莫名脹大,被父母帶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就診。結果醫生發現他的腹腔內有一個直徑達13厘米的巨大混合密度囊性腫塊,佔據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間。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這個腫塊竟然是個有著雙手雙腳、頭部尚未發育完全的胎兒。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三個月前,杜軒軒的父母發現軒軒右上腹部較大,起初以為是進食過多所致,並未在意。隨著時間推移,軒軒的肚子越來越大,且經常哭鬧,這才引起父母的警覺,帶他到醫院檢查。而在發現腫塊的存在後,醫師同時也確認軒軒體內的腫瘤存在破裂出血、壓迫腹內重要器官的風險,需立即手術切除。於是急忙幫軒軒進行手術移除。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軒軒成功移除掉這個腫塊。但醫師後續在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這個切除的「腫物」竟然有完整的雙手雙腳、背部以及尚未發育完全的頭部。主刀醫生閻大益主任解釋,這其實是寄生胎,也稱為胎中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50萬分之一。據了解,寄生胎是指在本應發育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胚胎正常發育,另一個發育異常的(較小的)胎兒被包裹進發育正常的(較大的)胎兒體內。寄生胎與寄主是孿生兄弟或姐妹,但由於發育不完全,無法獨立生存,需要依賴寄主提供營養。杜軒軒體內的胚胎屬於內生性寄生胎,發生率極低。報導中也提到,寄生胎大多在出生後一年內被發現,目前文獻記載的最大年齡為60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體內只有一個單一的寄生胎,極少數病例中,患兒體內可能有多個寄生胎。大多數寄生胎發生在腹部,其中80%位於腹膜後,其他罕見的發生部位包括顱腔、縱隔、陰囊、盆腔等。過去印度也曾出現類似案例,當地一名出生僅三週的女嬰因腹部肿大,被發現腹內有8個寄生胎。經過約90分鐘的手術,醫生成功將所有寄生胎切除,女嬰目前正在康復中。醫師也提醒,被「寄宿」的嬰兒通常表現為腹部明顯比同齡孩子大,寄生胎可能隨著寄主的成長而增大。大多數患兒在幼年時會出現不適症狀,如腹部脹大、疼痛、進食困難等,應及時就醫。
開朗4歲兒突變易怒!食慾下降狂啃指甲 醫生揭原因:缺乏父母抱抱害的
大陸4歲男童小宇(化名)原本活潑開朗,最近突然變得易怒,不僅食慾下降,還喜歡啃指甲。經過醫生檢查,孩子竟得了「皮膚飢餓症」,主要是太少得到父母的擁抱或親暱互動引發的病症,嚴重恐怕會影響發育。對此,醫生提醒,父母適時的抱抱是避免孩子產生「皮膚飢餓症」的良藥。《滄州晚報》報導,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小宇大多數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連放假期間也住在爺爺家。2位老人平時精心照顧小宇的生活,覺得孩子有吃有穿就沒什麽問題。有時,小宇和小夥伴玩累了跑回家,想讓爺爺、奶奶抱一抱,但祖父母覺得不能太慣著孩子,經常會擺擺手拒絕。暑假快結束時,父母把接小宇回家後,發現他有些不對勁,孩子不僅食慾下降,吃東西比以前少了很多,還常常獨自在一旁默默啃指甲。起先,小宇媽媽還以為兒子缺鈣,特意買來一些鈣片讓他服用。沒想到,小宇回到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就反映小宇易怒、敏感,跟小朋友發生小摩擦就會大發脾氣,甚至還會推其他同學,上課時也常心不在焉。媽媽趕緊帶著小宇到市中心醫院兒保科就診。兒保科主任高超經過詳細檢查和耐心詢問發現,小宇得了「皮膚飢餓症」。醫生解釋,「皮膚飢餓症」是孩子小時候極少得到父母的擁抱、親昵造成的,建議小宇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適時給予擁抱和互動,觀察他心理狀態,並定期複查。高超進一步說明,幼年時代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有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等症狀,這就是「皮膚飢餓症」的表現,多數孩子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進而導致身體發育受影響。「最嚴重的後果是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他們常常會有孤獨、膽小等情況。」高超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需要抱抱,父母一定要適時給孩子擁抱,避免他們產生「皮膚飢餓症」。
偷拍未成年少案女重判 對8歲男童性侵卻獲緩刑!律師:明顯失衡
藝人黃子佼持有7部未成年性影像被依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起訴,引發全台關注未成年人拍攝性影像的問題。剛滿18歲的鄭姓男子,引誘未滿18歲的小女友視訊裸聊,並保證不會拍攝錄影,卻偷偷拍攝對方裸露及撫摸胸部的影片,事後少女得知報警究辦。由於鄭男坦承犯行,經台南地檢署依違反兒少性剝削條例起訴後,台南地方法院近日將他重判3年8個月。可上訴。不過,與鄭男案相差5天宣判的黃姓男子,在不違反未滿9歲鄰居男童的意願下,持手機拍攝男童的性器官,還對他手淫及口交,台南地院比較修法前的兒少性剝削條例及《刑法》對未滿14歲之男子性交罪後,依較重的後者判刑1年8月,並宣告緩刑2年,緩刑期間交付保護管束。有民眾不解,為何對未成人偷拍比性交嚴重?律師羅瑞昌分析,男童案適用法條為《刑法》與幼年男女性交或猥褻罪,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少女案則適用《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6條第3款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罰金。兩案審理法官考量被告犯行情輕法重,都引用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但因兩被告犯行的法定刑度明顯失衡,才會出現判決結果如此大的差異。判決指出,鄭男與少女原是男女朋友關係,2022年2月鄭男剛滿18歲後的某日,鄭男在台南市住處透過網路與遠在彰化的少女視訊裸聊,還向對方保證不會拍攝影片;不料,鄭男卻利用少女裸露上半身之際,在對方不知情且未經同意下,以手機拍攝少女裸露及撫摸胸部的性影片。少女得知後訴請警方偵辦,檢方也依兒少性剝削條例起訴。法官認為,兒童及少年被人拍攝性交或猥褻行為的性影像時,如果處於不知被拍攝的狀態,導致無法對被拍攝行為表達反對的意思,實已剝奪兒童及少年是否同意被拍攝性交或猥褻行為影像的選擇自由,符合兒少性剝削條例第36條第3款的構成要件。至於黃男與未滿9歲男童為鄰居,竟然利用男童到他家玩電腦遊戲的機會,在未違反對方意願下,先對男童打手槍,再持手機拍攝男童生殖器的特寫照片1張,之後還對男童口交,被台南地檢署依兒少性剝削條例拍攝兒童為猥褻行為之電子訊號罪及《刑法》對於未滿14歲之男子為性交罪提起公訴。法官考量黃男未違反男童意願,犯後坦承犯行有悔意,加上又與對方達成和解賠償15萬元,最後宣告緩刑。據了解,藝人黃子佼被台北地檢署偵查發現持有7部未成年性影像,今年4月檢方依涉犯兒少性剝削條例等罪,處分緩起訴2年、繳庫120萬元及1份悔過書,引發社會議論,高檢署認為此案偵查有不完備之處,命北檢續行偵查後,5月17日北檢宣布改為依兒少性剝削條例提起公訴。★《CTwant》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勇敢說不,請撥打110、113
家暴又外遇!嘉義男犯案潛逃21年 女兒訴請法院免除扶養
嘉義一名謝姓男子遭三名女兒的指控,過往完全不履行家庭責任,且酗酒、賭博成性、欠下大量債務,甚至把母親陪嫁的金飾和她們的周歲金飾都賣光了。而在父母離婚時,雖然親權歸阿國,但他們被丟給了祖母照顧,祖母不願意負責,最終由母親接回來,因此女兒們決定訴請法院免除對謝男的扶養義務。判決書指出,謝男的三名女兒指控,他在擺地攤賺到的錢都是一花光就回家,連批貨的款項也要母親支付,不僅家暴、外遇,即使回家也只是向母親索要錢財,甚至向她們借壓歲錢、零用錢和補習費用去賭博,完全未盡父親對子女的扶養責任。在父母離婚之初,謝男雖然被指定為親權人,卻沒有履行扶養責任,將女兒們丟給祖母照顧,而祖母則表示,「不想管」,最終母親才接回女兒們,並重新約定親權由母親擔任。此外,女兒們提到,謝男在民國92年間因刑事案件逃亡至中國大陸,至今已超過20年未回國。女兒們認為,父親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扶養義務,且情節嚴重。如果仍要求自己負擔對父親的扶養義務,對自己來說顯然不公平,因此依據《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請求法院免除對父親的扶養義務。法官考量到謝男在中國大陸因刑事案件接受司法矯正,當地生活艱困,無法維持生活,確實需要扶養,由於三名女兒已成年,依法應有扶養義務,而謝男則有受扶養的權利。然而法官考慮到謝男未曾在女兒們幼年時期提供扶養,離家後也未曾照顧或給予扶養費,法院認為謝男未履行扶養義務的情節非常重大。最終法院裁定三名女兒的請求有理,准許免除對謝男的扶養義務,可上訴。
「神奇小子」陳柏諺初登帕運闖金牌戰惜敗!收下桌球男單銀牌
台灣17歲桌球新星「神奇小子」陳柏諺,初登巴黎帕運殿堂,就闖入金牌戰!台灣時間今(6)日清晨,陳柏諺迎接桌球男單MS11級決賽,對上杭州亞帕運拿下男單銅牌的韓國好手金基泰(Kim Gi Tae),最後1:3不敵金基泰,以銀牌作收,台灣桌球代表隊共進帳3銀2銅。陳柏諺是本屆巴黎帕運桌球代表隊最後出賽的選手,初闖帕運一鳴驚人,他先在桌球男單MS11級8強賽事,擊敗里約帕運金牌比利時強敵范亞克(Florian Van Acker),確定保底銅牌;4強賽再直落3大勝「衛冕冠軍」匈牙利好手帕洛斯(Peter Palos),搶下金牌戰門票。金牌賽由陳柏諺對上韓國的金基泰,兩人賽前曾三度交手,陳柏諺取得2勝1負對戰優勢,第一局陳柏諺壓著對方打,以11:3獲勝,但最後金基泰表現穩定,以15:13、11:7、11:9連下三城逆轉,讓陳柏諺與金牌擦身而過。陳柏諺是本屆帕運代表團中年紀最輕的選手,也是今年帕運的掌旗官。陳柏諺幼年時因意外導致心智障礙,後來跟隨姊姊的步伐,踏入桌球的世界,去年不僅在Virtus世界運動會獲得男單冠軍,成為台灣首名取得巴黎帕運門票的選手,接著又在杭州亞帕運男單摘金,現在更寫下帕運銀牌的戰績。
巴黎帕運/陳柏諺直落三奧運金牌老將晉級金牌戰 桌球代表隊全員奪牌
我國帕拉桌球新星陳柏諺今天在巴黎帕運會MS11級先於半夜3比1擊敗比利時好手范艾克,緊接著又在傍晚直落三淘汰匈牙利39歲老將、2012年倫敦帕運金牌帕洛斯,取得明天半夜兩點半的金牌戰門票,同時寫下我國帕運桌球代表隊全員奪牌紀錄。巴黎帕運台灣代表團年紀最輕、未滿18歲的桌球新星陳柏諺,幼年時因意外導致心智障礙,後來跟隨姊姊的步伐,一腳踏入桌球的世界,去年不僅在法國舉辦的Virtus世界運動會獲得男單冠軍,成為我國首名取得巴黎帕運資格的選手,又在杭州亞帕運男單奪金,被視為我國本屆帕運奪牌的希望。繼林姿妤、田曉雯及程銘志先後斬獲獎牌的情況下,最後登場的陳柏諺今天才迎來生涯帕運首秀,8強賽面對2016里約帕運金牌得主的比利時名將范艾克,雖然首局受到裁判「計分烏龍」影響,但陳柏諺臨危不亂,前兩局分別以11比9、11比7取得聽牌,即便第3局遭遇亂流,最後第四局仍以11比7搶下4強門票。陳柏諺在4強賽碰到的對手帕洛斯,曾在MS11級三度高居世界排名第一,即便如此,陳柏諺展現出年輕氣盛的優勢,前兩局一路大幅度領先,11比4、11比3輕鬆拿下,第三局雖遭遇亂流,而且落後,但陳柏諺憑藉中路強攻,只花19分鐘即以11比7獲勝,生涯首度站上帕運舞台就成功闖進金牌戰。
帕運中華隊桌球全員奪牌!不受裁判漏計分數影響 17歲陳柏諺晉4強
台灣17歲桌球新星陳柏諺今(5)日凌晨,迎來帕運桌球男子單打TT11級8強戰,總局數以3:1擊敗比利時的對手。由於中華隊選手林姿妤、田曉雯及程銘志先後斬獲獎牌,陳柏諺不僅確定保底帕運獎牌,更寫下我國帕運桌球代表隊全員奪牌的紀錄。陳柏諺在桌球男單TT11級8強賽,對上2016年里約帕運金牌得主比利時好手范艾克(Florian Van Acker),過去兩人對戰陳柏諺沒有贏過,不過才首局裁判卻疑似沒有看到對方發球失誤,陳柏諺與魏君達教練都提出抗議,但裁判並未改變判決,直接讓陳柏言漏計分數,不過他沒因此受到影響,開賽就壓著對手打,最終以11:9、11:7、10:12、11:7,總局數3:1獲勝,闖進4強,保底銅牌。陳柏諺是本屆帕運代表團中年紀最輕的選手,也是今年帕運的掌旗官。陳柏諺幼年時因意外導致心智障礙,後來跟隨姊姊的步伐,踏入桌球的世界,去年不僅在Virtus世界運動會獲得男單冠軍,成為台灣首名取得巴黎帕運門票的選手,接著又在杭州亞帕運男單摘金。陳柏諺賽後表示,很開心第一次在帕運這樣的殿堂贏球,「雖然我是桌球隊最後一個出賽,但我一直維持興奮的情緒上場。」他還提到,教練魏君達特別在自己的手掌寫上「專注」二字,只要發球的時候就會看到,的確對他有幫助。